一、广适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邵千顺,杨琳[1](2021)在《不同生态区域旱地冬小麦品种(系)生态适应性筛选》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落后的生产条件及特殊的气候生态类型,于201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一年多点的统计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选育的16个材料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进行鉴定,以筛选出特征特性良好、丰产性状突出、适合宁夏南部雨养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域的旱地冬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9924’、‘Z0231-3-1’、‘Z0228-2-2’、‘长5385-1-2’、‘陇鉴103’和‘陇中1号’在原州区中河乡高坡村(E1)与彭阳县玉洼村(E2)两点同时增产,其中‘9924’、‘Z0231-3-1’、‘Z0228-2-2’、‘长5385-1-2’和‘陇鉴103’增产幅度大于10%;‘沧2007-1-1-1-1’在E1、E2两点同时减产,减产率分别为10.42%、11.24%;‘陇育0825’、‘Z0229-4-3’、‘Z0309-18-2’和‘Z0230-2’四份材料在E1增产,分别增产10.90%、9.94%、2.52%和5.39%,同时在E2减产,分别减产10.65%、14.20%、13.61%和17.16%;‘NB96022’、‘陇鉴107’、‘长5385-1’和‘2007-1-113’等4份材料在E1减产,分别减产15.81%、0.48%、20.84%和1.80%,同时在E2增产,分别增产12.43%、18.93%、18.34%和15.98%。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系)分为4大类。5个品种(系)在两个试验点适应性好(很好),1个品系在两点适应性较好,其他在E1、E2点都表现一般或较差。综上可知,E1和E2点环境差异明显,在两点选育的同时增产的品种广适性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同时应看到,品种间、品种与地点间互作均不显着,也就是说,参试材料中缺乏产量较突出的基因型,也缺乏具有特殊环境适应性的基因型。
陈晓杰,范家霖,杨保安,杨科,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白鹤峰,张建伟[2](2021)在《郑品麦24号的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解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50K SNP育种芯片,对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郑品麦24号及其父母本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明确该品种遗传构成、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为其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郑品麦24号82.40%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父本豫同194,遗传相似系数为0.907,它们之间遗传相似度更高;在染色体水平,双亲对郑品麦24号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大,在2A(56.10%)和3D(70.98%)染色体上母本豫麦34-6对郑品麦24号的遗传贡献率大于豫同194,豫同194在其他染色体上对郑品麦24的遗传贡献率更高,表明在郑品麦24号选育过程中受人工选择的影响亲本遗传物质发生了严重偏分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分析发现,郑品麦24号携带有应用广泛的矮秆(Reduced height)基因Rht-D1b,聚合了9个高粒质量等位基因[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基因TaGS5-A1b、TaGS2B1-Hap-H、TaGS-D1a,粒质量(Grain weight)基因GW2-6B-Hap-1,千粒质量(Thousand grain weight)基因TaTGW6-A1a、TaTGW-7Aa,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etase)基因TaSus1-7B-Hap-T、TaSus2-2A-Hap-A、TaSus2-2B-Hap-H],含有冬性春化(Vernalization)等位基因Vrn-A1b、vrn-B1、VrnD3-2174,晚花型等位基因TaELF3-B1(Early flowering 3 B1)Cadenza类型、TaELF3-D1 Wild类型,光周期(Photoperiod)敏感等位基因Ppd-A1 Wild类型、TaPpdDD002 Wild类型、TaPpdDI001Insertion类型,抗叶锈病(Leaf rust)基因Lr67,抗秆锈病(Stem rust)基因Sr2、Sr25,抗旱等位基因TaDREB-B1a(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B1a)和低穗发芽等位基因TaSdr-A1a(Seed dormancy A1a)。
施万喜[3](2021)在《国审‘陇育5号’小麦丰产广适特性分析与推广应用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国审‘陇育5号’小麦丰产性、抗逆性、广适机理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北部旱地小麦高效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借鉴。利用多年多点国家北部旱地、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及高产示范资料,对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陇育5号’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4922.54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28%,增产点(次)率89.97%。有效穗数597.0万/hm2,收获指数39.6%,旱地产量潜力达6399.0 kg/hm2。成穗多与收获指数较高是实现‘陇育5号’高产潜力的基础,抗寒抗旱抗病、耐生育后期高温、粒重变异小是其广适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陇育5号’丰产性强,抗寒抗旱、综合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在推广应用中,应采取项目推广方式,订单式原种生产,合同式良种繁育,"科研单位+地方政府+种业企业+示范农户"四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李昊哲[4](2021)在《小麦烟农999优质高产遗传基础解析》文中研究说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口不断增加等,让人们意识到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刻不容缓。小麦骨干亲本在小麦新品种培育和创新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其遗传构成对未来育种工作帮助巨大。为了研究烟农999遗传构成及其在衍生后代中的贡献率,本研究通过55K SNP基因芯片与功能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手段解析了烟农999优质高产的遗传基础,阐明了其关键染色体区段在后代中的遗传效应,明确了烟农999的遗传组成,并通过苗期抗旱调查,进一步验证其优良品质。为品种的分子设计、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及后代的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烟农999的穗粒数及千粒重较高,在其衍生后代中,千粒重平均值与烟农999接近,变异系数在理想范围内,并且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苗期根系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烟农999的苗期根系抗旱性突出,其根系总长、根系体积、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所对应的抗旱系数均位居供试材料之首,分别为0.89、1.37、0.99和1.26。在其衍生后代中,苗期根系抗旱性差异较大,有待进一步加深其抗旱性相关遗传基础研究。2、利用55K SNP芯片对烟农999及其51个衍生后代基因型扫描,烟农999与其后代的遗传相似性范围在63.23%~92.56%之间;对衍生后代不同染色体组而言,A染色体基组相似性范围在72.23%~95.82%,B染色体基组相似性范围在55.92%~93.69%,D染色体基组相似性范围在61.53%~93.99%;对衍生后代单个染色体而言,最小相似性为31.48%(4B),最大为99.95%(2A),不同衍生后代在各染色体的相似性均值范围在73.49%~94.58%之间;经比较分析,发现烟农999高遗传率区段存在已定位的小麦产量相关基因、QTL,暗示这些区段为烟农999优质高产的重要遗传基础。3、利用SNP基因分型结果,对所有衍生后代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7~0.99之间,在0.78处将51份材料分为7大类,与系谱较为吻合。4、利用在烟农999中有优异带型的29对功能标记和17对SSR、STS标记鉴定,功能标记中,5个与品质相关、15个与生长发育特性相关、5个与抗病性相关、4个与抗逆性相关,烟农999对其衍生后代的贡献率都在50%之上;SSR、STS标记中,12对贡献率高达100%,其余5对存在等位变异,每个位点2~3个,平均2.6个,其优异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在25.38%~73.61%之间。
于沐,周秋峰,高宏伟[5](2021)在《小麦新品种宝景麦161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宝景麦161的抗逆性、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对河南省13个地区种植的宝景麦161的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数、最高分蘖数、成穗率、株高、容重、黑胚率等性状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宝景麦161在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数、最高分蘖数、成穗率、株高、容重、黑胚率等产量及相关性状方面均有良好的广适性和环境稳定性;2018年、2019年对条锈病表现为高抗,对纹枯病和赤霉病表现为中抗。综合分析,宝景麦161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孙宪印,米勇,王超,牟秋焕,王瑞霞,亓晓蕾,吕广德,孙盈盈,钱兆国,吴科[6](2021)在《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旱肥地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品种的特性。本研究采用GGEbiplot方法,分析了连续2年国家黄淮旱肥地区域试验中‘泰科麦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采用该方法中的"成对比较"功能图对‘泰科麦30’与该组对照品种‘洛旱7号’在试验区域的不同产量适应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泰科麦30’在2年多环境多品种试验中,其丰产性、稳产性表现优良‘;泰科麦30’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洛旱7号’‘;泰科麦30’产量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在黄淮旱肥麦区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在黄淮旱肥麦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泰科麦30’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其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具有有效性、直观性的特点,可用于合理评价黄淮旱肥组区试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明确了‘泰科麦30’是兼备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也可为其他作物或植物数量性状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杨子光,孟丽梅,孙军伟,张珂[7](2020)在《黄淮旱地冬小麦表观性状演变及相关性比较分析》文中指出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子超,李贤勇,王楚桃,李顺武,何永歆[8](2020)在《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适宜种植面积大、商业价值高,是重要的育种目标。广适性亲本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为选育广适恢复系,本研究以广适性超级杂交稻‘Q优6号’父本R1005为亲本,导入优质恢复系‘龙恢95-2’和抗稻瘟病常规稻‘粤泰丝苗’血缘,用系谱法经米质、稻瘟病抗性和广适性筛选育成了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它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7次通过国家审定、6次通过省级审定,跨华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武陵山区等4个审定片区,适宜在南方3个稻作区8个亚区作中稻或早晚稻种植。这说明在骨干亲本中导入广适性血缘并结合生育期、结实率和产量3个广适性指标跟踪筛选广适性恢复系是可行的,为培育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刘欣欣[9](2020)在《新疆杂草黑麦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冬春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杂草黑麦(Secale cereale subsp.segetale)是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的一种杂草型黑麦,有着丰富遗传多样性,在抗旱性、抗寒性和抗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等多种病害方面表现优异,具有多分蘖、多穗粒数等丰产特性,可作为小麦和黑麦种质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试验对新疆杂草黑麦基本的农艺性状调查和冬春性鉴定研究如下:1.为加深对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优势的了解,为其种质资源研究利用提供更多的依据,分别对51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通过春播、秋播综合分析得出新疆杂草黑麦的群体内呈多样性分布,新疆杂草黑麦和栽培黑麦两种类型的黑麦材料在11个农艺性状指标均表现为极显着差异,且其粒型(粒长、粒宽)、穗粒数对穗粒重存在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将两种黑麦材料进行变异系数比较得出,新疆杂草黑麦群体中在株高、穗茎节长、单株穗数、粒长、粒宽、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显着高于栽培黑麦等黑麦材料。其中89R49以穗数最多、穗形较大为特点,90R39以单穗粒数最多、粒形较大,这些杂草黑麦综合性状良好,可直接应用与生产中。2.为筛选出不同冬性和春性的新疆杂草黑麦且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结合4种不同的鉴定方法对51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进行了冬春性鉴定,以春(秋)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期、主茎全生育期总叶片数分别为主要鉴定指标(4种鉴定方法)进行冬春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的新疆杂草黑麦居群表现不同的冬春性类型,具体鉴定方法(4种鉴定方法)共性鉴定材料为:半冬性有1个,弱春性1个,春性有3个,强春性有7个。通过4种鉴定方法比较得出,春(秋)播鉴定适合冬性、春性进一步分类,主茎全生育期总出叶数鉴定适合强冬性、强春性进一步分类,依据抽穗期鉴定适合半冬性进一步分类,而低温春化鉴定兼具备以上3种鉴定方法的特点,在生产上如果为了快速鉴定出材料的冬春性,建议采用低温春化鉴定。此外,通过对单株分蘖、成穗数、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期、主茎全生育期总出叶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是新疆杂草黑麦冬春性表现的最大指标,又通过对株高、穗茎节长、单株穗数、穗长、穗宽、小穗数、粒长、粒宽、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与单株分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数与单株分蘖呈显着相关关系,从而得出单株穗数可以间接影响新疆杂草黑麦冬春性。通过对穗长、穗宽、小穗数、粒长、粒宽、穗粒重、千粒重进行平均数比较分析,其中90R36作为冬性最强的新疆杂草黑麦,具有穗形最大、粒形最大、穗粒重最重、千粒重最重等优异性状,可以作为抗寒育种种质资源,为小麦或黑麦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李龙[10](2020)在《小麦耐逆种质资源及优异等位基因发掘》文中指出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选育广适性小麦品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经济有效途径。然而,耐逆种质和基因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小麦优异亲本的选择及分子育种效率。因此,发掘耐逆种质和基因资源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点任务。本研究以三种小麦群体(自然群体、加倍单倍体群体及衍生系群体)为材料,在旱、热及盐等逆境环境下检测生理及产量性状,采用综合评价指标筛选耐逆种质资源;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检测基因型,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连锁作图方法,发掘小麦耐逆相关等位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综合耐逆指数筛选出强耐旱种质21份,强耐热种质24份,强耐旱热种质16份,强耐盐种质24份;在多种逆境条件下均表现为强耐性的种质19份。2.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产量性状相关位点189个,其中,在多种环境下表现稳定的位点32个;连锁作图检测到产量性状相关QTL 135个,其中,与关联位点重合QTL15个。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与耐旱性、耐热性及耐旱热性相关位点64、27及30个,其中6个位点与多种耐逆性相关;连锁作图检测到耐旱(热)相关QTL46个,其中5个与关联位点重合。4.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耐盐性相关位点117个,连锁作图检测到耐盐性相关QTL27个,其中5个QTL与关联位点重合。5.发现与产量性状及耐逆性均相关的遗传位点5个,随着育种年代的推移,这些位点中产量性状相关优异等位变异或单倍型受到正向选择,使得相同位点中耐逆性相关优异等位变异或单倍型频率逐渐降低。6.在根系耐盐系数相关单倍域中发现盐胁迫响应基因TaRN1和TaRN2。TaRN1受盐胁迫诱导下调表达,TaRN2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盐敏感材料中TaRN2编码区存在序列缺失,导致该基因翻译提前终止。本研究发掘广适性小麦种质,揭示了多种耐逆性的遗传基础,为利用分子技术改良小麦提供了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
二、广适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适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生态区域旱地冬小麦品种(系)生态适应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田间设计 |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生态试验点品种间产量结果分析 |
2.1.1 E1点各品种(系)产量结果分析 |
2.1.2 E2点各品种(系)产量及构成因素 |
2.2 两试验点间产量对比分析 |
2.3 两试验点间农艺性状对比分析 |
2.4 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
2.5 参试冬小麦品种聚类分析 |
3 讨 论 |
4 结 论 |
(2)郑品麦24号的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产量性状及品质分析 |
1.3 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郑品麦24号及其亲本的系谱分析 |
2.2 郑品麦24号及其亲本的株高、产量性状、品质指标比较 |
2.3 郑品麦24号的遗传构成 |
2.4 郑品麦24号及其亲本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分析 |
2.4.1 产量相关基因 |
2.4.2 品质相关基因 |
2.4.3 春化、开花、光周期等相关基因 |
2.4.4 抗逆相关基因 |
3 结论与讨论 |
(3)国审‘陇育5号’小麦丰产广适特性分析与推广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丰产性分析 |
2.1.1 区域试验产量表现 |
2.1.2 生产示范产量表现 |
2.2 广适性分析 |
2.3 抗逆性分析 |
2.4 品质分析 |
3 推广应用策略 |
3.1 以推广项目为载体,明确职责抓协调 |
3.2 以种业企业为依托,建立基地抓种源 |
3.3 以技术集成为重点,良种良法配套促推广 |
4 结论与讨论 |
(4)小麦烟农999优质高产遗传基础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小麦概述 |
1.2 骨干亲本及其研究进展 |
1.2.1 骨干亲本概念的提出 |
1.2.2 骨干亲本的研究进展 |
1.3 分子标记概述 |
1.4 功能标记概述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烟农999 及其衍生后代田间表型与苗期根系抗旱性鉴定 |
2.1 试验材料 |
2.1.1 田间表型鉴定材料 |
2.1.2 苗期根系抗旱性鉴定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表型数据调查 |
2.2.2 表型数据处理 |
2.2.3 根系耐旱性水培 |
2.2.4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表型分析 |
2.3.2 根系扫描结果 |
2.3.3 根系数据统计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55K SNP芯片技术的烟农999 及其衍生后代的遗传解析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基因型分型 |
3.2.2 基因型数据处理及遗传图谱构建 |
3.2.3 聚类分析 |
3.2.4 高遗传相似性片段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基因型分析 |
3.3.2 基因型聚类分析 |
3.3.3 衍生后代与烟农999 高遗传相似性区段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基于功能标记与普通分子标记的烟农999 及其衍生后代的遗传解析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DNA提取 |
4.2.2 DNA浓度检测 |
4.2.3 引物合成 |
4.2.4 目的片段PCR扩增 |
4.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4.2.6 烟农999 优异带型的标记筛选 |
4.2.7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烟农999 优异带型的筛选 |
4.3.2 基于功能标记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
4.3.3 基于SSR、STS分子标记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小麦新品种宝景麦161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点设置 |
1.2.2 试验设计 |
1.2.3 性状调查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宝景麦161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
2.1.1 宝景麦161有效穗数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1.2 宝景麦161穗粒数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1.3 宝景麦161千粒质量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1.4 宝景麦161产量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2 宝景麦161产量相关性状稳定性分析 |
2.2.1 宝景麦161最高分蘖数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2.2 宝景麦161的成穗率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2.3 宝景麦161容重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2.4 宝景麦161株高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3 宝景麦161其他农艺性状稳定性分析 |
2.3.1 宝景麦161黑胚率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
2.3.2 宝景麦161抗病性稳定性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6)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旱肥地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泰科麦30’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
1.2‘泰科麦30’的理想品种分析 |
1.3‘泰科麦30’的适宜种植区域划分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统计分析 |
(7)黄淮旱地冬小麦表观性状演变及相关性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新育参试品系主要表观性状及其变化趋势 |
2.2 新育参试品系性状简单相关性分析 |
2.2.1 产量及其构成与抗逆广适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关系 |
2.2.2 抗逆稳产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关系 |
2.2.3 品质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关系 |
2.3 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及应用 |
2.3.1 典型相关系数及显着性测验 |
2.3.2 典型性状因子变量的相关性及分析 |
2.3.3 典型相关性状在育种选择与评价应用中作用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不同类型品系性状演变趋势 |
3.2 不同类型品系性状的简单相关关系 |
3.3 不同类型品系典型相关性状因子变量规律 |
3.4 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在提升性状指标值中的作用 |
(8)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系谱选育结果及‘Q恢28’农艺性状 |
1.2‘Q恢28’所配组合具有广适性,通过多个生态区审定 |
1.3‘Q恢28’所配组合生育期较对照短,利于茬口衔接 |
1.4‘Q恢28’恢复力较好 |
1.5‘Q恢28’产量配合力较好 |
1.6‘Q恢28’及所配组合米质较好 |
1.7‘Q恢28’抗病虫性还有提升空间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系谱选育 |
3.3 抗病虫病筛选与鉴定 |
3.4 米质筛选和鉴定 |
3.5 广适性筛选 |
3.6 恢复力鉴定 |
作者贡献 |
(9)新疆杂草黑麦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冬春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黑麦属基因资源研究进展 |
1.2 黑麦属优良基因在小麦改良中的研究与应用 |
1.2.1 小麦-黑麦双二倍体的创制与应用 |
1.2.2 小麦-黑麦异附加系的创制与应用 |
1.2.3 小麦-黑麦异代换系的创制与应用 |
1.2.4 小麦-黑麦易位系的创制与应用 |
1.2.5 黑麦的抗病基因在小麦中的应用 |
1.2.6 黑麦的多小穗基因在小麦中的应用 |
1.3 新疆杂草黑麦的概况 |
1.3.1 新疆杂草黑麦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1.3.2 新疆杂草黑麦细胞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1.3.3 新疆杂草黑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1.3.4 新疆杂草黑麦抗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
1.4 小麦冬春性 |
1.4.1 小麦春化研究进展 |
1.4.2 小麦春化理论 |
1.4.3 小麦春化的条件和特征 |
1.4.4 小麦春化的光照条件 |
1.4.5 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划分 |
1.5 小麦冬春性鉴定研究进展 |
1.6 新疆杂草黑麦冬春性鉴定方法 |
1.6.1 春秋播冬春性划分 |
1.6.2 根据抽穗期进行冬春性划分 |
1.6.3 主茎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量冬春性划分 |
1.6.4 低温春化处理下进行冬春性划分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新疆杂草黑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方法 |
2.1.2 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春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的基本分析 |
2.2.2 春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2.2.3 春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回归分析 |
2.2.4 春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
2.2.5 春播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农艺性状方差分析 |
2.2.6 春播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分析 |
2.2.7 秋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基本分析 |
2.2.8 秋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
2.2.9 秋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回归分析 |
2.2.10 秋播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
2.2.11 秋播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农艺性状方差分析 |
2.2.12 秋播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分析 |
2.2.13 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聚类分析 |
2.2.14 筛选优异新疆杂草黑麦居群 |
2.3 小结 |
第三章 新疆杂草黑麦冬春性鉴定 |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试验材料 |
3.1.3 冬春性鉴定方法 |
3.1.3.1 田间春播、秋播冬春性鉴定 |
3.1.3.2 依据抽穗期进行冬春性划分 |
3.1.3.3 主茎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量冬春性鉴定 |
3.1.3.4 春化试验冬春性鉴定 |
3.1.4 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田间春、秋播冬春性鉴定 |
3.2.2 田间黑麦材料抽穗期冬春性鉴定 |
3.2.3 主茎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鉴定黑麦材料的冬春性 |
3.2.4 低温春化处理的冬春性鉴定 |
3.2.5 新疆杂草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冬春性有关指标的相关分析 |
3.2.6 不同冬春性新疆杂草黑麦单株分蘖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
3.2.7 新疆杂草黑麦的不同冬春性鉴定方法比较 |
3.2.8 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冬春性的聚类分析 |
3.2.9 抗寒性较强的新疆杂草黑麦种质资源初步筛选 |
3.3 小结 |
3.3.1 不同鉴定方法的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冬春性鉴定 |
3.3.2 适用于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冬春性鉴定的鉴定方法 |
3.3.3 新疆杂草黑麦居群主要农艺性状对冬春性的影响 |
3.3.4 不同冬春性鉴定方法间的比较 |
3.3.5 不同冬春性新疆杂草黑麦的聚类分析 |
3.3.6 抗寒性较强的新疆杂草黑麦种质资源初步筛选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新疆杂草黑麦农艺性状评价 |
4.2 新疆杂草黑麦与栽培黑麦比较 |
4.3 新疆杂草黑麦冬春性鉴定 |
4.4 不同冬春性的新疆杂草黑麦在冀东地区的合理种植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小麦耐逆种质资源及优异等位基因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非生物胁迫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
1.2 小麦耐逆性鉴定评价方法 |
1.2.1 小麦耐旱性鉴定方法 |
1.2.2 小麦耐热性鉴定方法 |
1.2.3 小麦耐盐性鉴定方法 |
1.2.4 单指标及综合评价方法 |
1.3 小麦耐逆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
1.3.1 小麦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
1.3.2 小麦耐热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
1.3.3 小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
1.4 小麦耐逆相关等位变异的育种选择分析 |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耐旱(热)性鉴定 |
2.3 耐盐性鉴定 |
2.4 数据分析 |
2.5 DNA提取和分子标记检测 |
2.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7 连锁作图 |
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9 总RNA提取与qPCR分析 |
2.10 候选基因分析 |
第三章 小麦种质资源耐逆性鉴定评价 |
3.1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3.2 耐旱性综合评价 |
3.3 耐热性综合评价 |
3.4 耐旱热性综合评价 |
3.5 耐盐性综合评价 |
3.6 不同耐逆性的关系 |
3.7 讨论 |
第四章 小麦耐旱(热)优异等位变异发掘 |
4.1 群体结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域分析 |
4.2 小麦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3 小麦耐旱(热)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4 连锁作图 |
4.5 候选基因预测 |
4.6 选择性清除分析 |
4.7 讨论 |
第五章 小麦耐盐优异等位变异发掘及育种选择分析 |
5.1 小麦耐盐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5.2 选择性清除分析 |
5.3 连锁作图 |
5.4 小麦盐胁迫响应候选基因发掘 |
5.5 讨论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重要科研成果 |
四、广适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生态区域旱地冬小麦品种(系)生态适应性筛选[J]. 邵千顺,杨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06)
- [2]郑品麦24号的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解析[J]. 陈晓杰,范家霖,杨保安,杨科,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白鹤峰,张建伟.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 [3]国审‘陇育5号’小麦丰产广适特性分析与推广应用策略[J]. 施万喜. 农学学报, 2021(10)
- [4]小麦烟农999优质高产遗传基础解析[D]. 李昊哲. 烟台大学, 2021(02)
- [5]小麦新品种宝景麦161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分析[J]. 于沐,周秋峰,高宏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21(02)
- [6]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旱肥地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 孙宪印,米勇,王超,牟秋焕,王瑞霞,亓晓蕾,吕广德,孙盈盈,钱兆国,吴科. 分子植物育种, 2021(17)
- [7]黄淮旱地冬小麦表观性状演变及相关性比较分析[J]. 杨子光,孟丽梅,孙军伟,张珂. 农学学报, 2020(09)
- [8]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J]. 朱子超,李贤勇,王楚桃,李顺武,何永歆. 分子植物育种, 2020(22)
- [9]新疆杂草黑麦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冬春性鉴定[D]. 刘欣欣.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10]小麦耐逆种质资源及优异等位基因发掘[D]. 李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