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1](2021)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案例》文中指出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带来机遇与挑战。我国各地各级教育机构正在借助互联网络开展教师在职培训。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教师的网络学习绩效,并验证教师能否真正获得专业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教育机会公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遵循案例研究方法,依据柯氏评估理论,结合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的学习者特点、学习内容、学习平台等方面的特征,构建出包含3个维度、10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中小学网络学习绩效评估模型"。而后据此模型,对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参与"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项目"学习的8所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绩效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从反应层来看,约有88%的参训教师对网络学习效果满意或比较满意;②从学习层来看,多数参训教师表现出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与行为,但对技能型学习活动有抵触心理;③从行为改变层来看,教师对于习得知识技能的使用意愿和行为,与其年龄、教龄、性格以及学校需求和条件氛围有较大关联。本研究论证了该模型在改进教师在职培训评价方式、提升教师在职网络培训质量方面所具备的实践价值,并以实证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所支持的评价方式在帮助不发达地区提升教育资源水平方面的现实价值。
刘兰兰,乐传永[2](2021)在《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文中研究说明通过SATI和Citispace分析工具,结合文本分析发现: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趋势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明显;研究机构区域分布广,教育实践活跃;发文期刊专业对口,但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研究者数量较多,但研究者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具有整体影响力的研究团队。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和价值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变迁逻辑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研究、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研究、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研究和特定人群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等八个方面。文章建议:未来高校继续教育应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积极开展高校与区域共生的继续教育价值选择研究,推进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增强高质量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开展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探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研究等。
昝芋[3](2021)在《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文中晴[4](2021)在《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王海燕[5](2021)在《减负政策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含宇[6](2021)在《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研究 ——以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沈菁菁[7](2021)在《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也随之得到提升,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继续教育是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调査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继续教育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一、南京市六合区体育教师构成比较合理。二、绝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也能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三、六合区体育教师主要在工作日或规定时间内参加市、区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时、提高教学水平以及掌握新知识和专业技能;费用主要由教师所在学校和继续教育组织单位共同承担。四、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线上线下培训是六合区体育教师最常用的培训方式;现场观摩示范课、专家讲座、线上视频学习是最受欢迎的学习方法。五、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继续教育与教师工作冲突、学校领导重视度不高、培训形式多样化程度不够、培训内容新颖性不强、培训评价方式不合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提高学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程度。二、规定体育教师每学期参加继续教育的次数以及继续教育的时间。三、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四、针对不同需要的教师开设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五、使用合理的培训评估机制。
任子男[8](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内宁夏银川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曹慧[9](2021)在《老河口市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及发展研究》文中认为
郑小凤[10](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二、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指标构建 |
(一)维度确定 |
1.学员反应(Reaction)层。 |
2.学习(Learning)层。 |
3.行为改变(Behavior)层。 |
(二)指标设定 |
1.反应层的指标设置。 |
2.学习层的指标设定。 |
3.行为改变层的指标设定。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与预研究 |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与抽样 |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五、结果分析 |
(一)反应层结果分析 |
1.网络课程的评价结果分析 |
2.网上教学与实施的评价结果分析 |
3.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结果分析 |
4.整体反应的评价结果分析 |
(二)学习层结果分析 |
1.知识模块。 |
2.技能模块。 |
3.态度模块。 |
(三)行为改变层结果分析 |
1.行为改变的意愿情况 |
2.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情况 |
3.知识与技能的分享情况 |
4.工作效率的改变情况 |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合理运用柯氏理论模型可客观评估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绩效 |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参训教师的“学习者画像”呈现出8个典型特征,并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改变存在个体差异 |
(三)网络学习方式有助于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从而推动教育公平 |
(四)有效的绩效评价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
七、研究局限与展望 |
(2)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研究方法 |
2.数据来源 |
二、高校继续教育研究概况 |
1.总体发文趋势分析 |
2.研究机构分析 |
3.发文期刊分析 |
4.核心作者集聚分析 |
三、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主题分析 |
1.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研究 |
2.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研究 |
3.高校继续教育的变迁逻辑研究 |
4.高校继续教育的存在问题研究 |
5.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 |
6.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
7.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
8.特定人群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 |
四、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
1.积极开展高校与区域共生的继续教育价值选择研究 |
2.推进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
3.增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
4.开展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
5.加强多种类型的高校继续教育内容研究 |
6.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法制化研究 |
7.探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
8.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
(7)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落实教育与体育文件的要求 |
1.1.2 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需求 |
1.1.3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外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研究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3.1.1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 |
3.1.2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和教龄 |
3.1.3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 |
3.1.4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和职务 |
3.1.5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课时频次 |
3.2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现状 |
3.2.1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 |
3.2.2 南京市六合区学校领导对体育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
3.2.3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 |
3.2.4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频次 |
3.2.5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调查 |
3.2.6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组织单位 |
3.2.7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
3.2.8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 |
3.3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
3.3.1 学校领导对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3.3.2 教师工作与继续教育时间冲突 |
3.3.3 培训形式多样化程度不够 |
3.3.4 培训内容新颖性不强 |
3.3.5 培训评价方式不合理 |
3.4 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
3.4.1 提高学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程度 |
3.4.2 规定好继续教育的时间 |
3.4.3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
3.4.4 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师开展不同的内容 |
3.4.5 使用合理的培训评估机制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致谢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1.7 论文的局限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比较研究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
3.3.1 基本概念 |
3.3.2 基本理论 |
3.3.3 研究假设 |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
3.4.1 量表修订 |
3.4.2 变量测量 |
3.4.3 量表评价 |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
4.1.1 初创阶段 |
4.1.2 曲折发展阶段 |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
4.2.1 进修培训制度 |
4.2.2 考核制度 |
4.2.3 职称晋升制度 |
4.2.4 薪酬制度 |
4.2.5 聘任制度 |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
4.3.1 宏观制度分析 |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4 结果分析 |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
5.1 数据质量评价 |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
5.8 分析讨论 |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
6.1.1 职称情况 |
6.1.2 学术成果 |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
6.4 奖励制度比较 |
6.5 薪酬制度比较 |
6.6 结果分析 |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
6.6.2 职称晋升受限 |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
6.6.7 奖励“一刀切” |
6.6.8 薪酬偏低 |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
7.2.5 完善薪酬制度 |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
7.2.7 注重制度公平 |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初始量表 |
附录2:调查问卷 |
附录3:正式量表 |
附录4:访谈提纲 |
附录5:项目分析 |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四、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案例[J]. 杨莹.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5)
- [2]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 刘兰兰,乐传永. 终身教育研究, 2021(05)
- [3]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D]. 昝芋. 西南大学, 2021
- [4]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D]. 文中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减负政策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D]. 王海燕. 西南大学, 2021
- [6]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研究 ——以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师为例[D]. 刘含宇.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7]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沈菁菁.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 [8]核心素养视域内宁夏银川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化研究[D]. 任子男. 宁夏大学, 2021
- [9]老河口市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及发展研究[D]. 曹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