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对CCl_4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维生素E对CCl_4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一、维生素E在CCl_4大鼠肝纤维化中的预防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瑞鹏[1](2020)在《基于微生物组学的慢性肝病临床特点及粪菌移植延缓肝硬化大鼠疾病进程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肝病是一种由病毒、酒精或药物等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肝损伤的进行性疾病。慢性肝病的持续性进展,可导致进行性肝脏损伤、炎症和修复的恶性循环,患者通常会经历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过程,如疾病不能被有效控制,最终可发展为肝癌。早期的肝炎主要是以肝脏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为特征,炎症的持续存在则可进一步引发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生,患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将导致肝脏的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形成肝癌。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的最常见类型。我国是肝病高发国家,据统计,2019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且80%的新增病例处于晚期癌症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等外科手段对肝癌进行治疗,但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极低,给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和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发现并干预慢性肝病的早期阶段,如肝炎和肝硬化的进程,对于延缓其进展并阻止肝癌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肠道菌群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代谢平衡以及营养摄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是一个被遗忘的代谢“器官”。肝脏通过门静脉、胆道与肠道连接,向肠道输送胆汁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维持机体需要,而肠道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也会沿着门静脉逆行至肝脏进而对肝脏造成损伤,此通路被称为肠-肝轴。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硬化以及肝癌等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多聚焦于肠道菌群与某种特定的肝病之间的关联性,但肠道菌群结构分布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待于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有害菌增多,产生大量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通过与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内MyD88-NF-κB通路,最终促进IL-6、IL-1β和TNF-α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与合成分泌,从而加重炎症反应。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并能延缓慢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降低肝病的恶化和死亡率。但益生菌不能在肠道中长期定殖,且不同菌株间功能差异巨大,对肝病的治疗作用仍具有较大争议。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将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整体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对肠道菌群进行重塑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以及肠道免疫缺陷等疾病。目前应用FMT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较少,其原因与慢性肝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点未被彻底揭示相关。此外,FMT治疗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也并不明确。为了解多种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特点,进而探讨FMT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机制。本研究拟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16S rRNA)检测肝炎、肝硬化、HCC患者以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解析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慢性肝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探讨肠道菌群与慢性肝病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构建肝硬化大鼠模型,以FMT对肝硬化大鼠进行干预,并联合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FMT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慢性肝病的诊治技术开辟新的领域。一、慢性肝病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研究方法:(1)以肝炎、肝硬化、HCC患者以及健康个体为研究对象,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分析慢性肝病不同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2)根据HCC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分为肝硬化肝癌(LC-HCC:52例)和非肝硬化性肝癌(NLC-HCC:23例)两组,通过与单纯肝硬化组对比,分析肝硬化的并发对HC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3)根据疾病诱因将HCC分为乙肝病毒诱发的HCC组(HBV-HCC:35例)、丙肝病毒诱发的HCC组(HCV-HCC:25例)和酒精性HCC组(ALD-HCC:15例),探讨不同病因对HCC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1)与健康组、肝炎组和HCC组相比,肝硬化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降低,疣微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明显增高(p﹤0.05),软壁菌门丰度显着降低(p﹤0.001);在属水平上,叶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肠球菌属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菌属等菌属的丰度显着增高(p﹤0.05),而青枯菌属、Catenibacterium菌属和Lachnospira菌属等菌属的丰度显着降低(p﹤0.05)。与健康组和肝炎组相比,尽管HCC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明显变化(p﹥0.05),但梭杆菌门的丰度显着增高(p﹤0.05),同时劳特氏菌属、Clostridiates菌属以及Sarcina菌属等菌属的丰度显着增加(p﹤0.05)。这表明,在四组中,肝硬化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最为严重,尽管HC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着变化,但菌群种类的比例变化可能与HCC的发生相关。(2)与肝硬化组相比,LC-HC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着变化,而NLC-HC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着增加(p﹤0.05)。菌属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与肝硬化相比,LC-HCC组中双歧杆菌菌属、阿克曼菌属等有益菌属以及考拉杆菌属等产短链脂肪酸菌属丰度显着降低(p﹤0.05),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产LPS菌属丰度显着增高(p﹤0.05)。结果提示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减少以及有害菌的增多可能是肝硬化进展为HCC的原因之一。(3)在HBV-HCC组、HCV-HCC组和ALD-HCC组之间,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尽管在三组中发现了肠球菌属等18个差异性菌属,但在门水平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HCC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其不同病因无显着关联性。二、FMT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使用CCL4和CCL4联合酒精的方法分别构建了两种肝硬化大鼠模型,并每天给予健康大鼠的粪便菌液进行干预治疗。(1)连续造模12周后,比较分析各组大鼠的生活状态、体重、腹水形成时间、生存时间和死亡率;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HE染色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探讨FMT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2)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炎症因子以及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对各组大鼠血液、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组织中细菌含量以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进行检测;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FMT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机制。结果:(1)与肝硬化组相比,FMT治疗组大鼠的生活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体重增加,腹水形成时间和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显着降低(p﹤0.01);血清中ALT、AST和GGT等肝功能指标均显着改善(p﹤0.05,p﹤0.01),而白蛋白指标则明显增高(p﹤0.05);肝组织表面的结节数量减少,肝组织中假小叶结构减少,结缔组织增生程度减轻。以上结果表明,FMT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大鼠的生活状态,恢复肝功能并延缓肝硬化的发展进程。(2)ELISA结果显示,FMT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和IL-1β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内毒素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血液、肠系膜淋巴结和肝组织中的细菌菌落数均显着减少(p﹤0.05),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屏障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大鼠肝组织中TLR4-MyD88-NF-κB通路的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FMT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肠道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FMT可通过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的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肝硬化大鼠的炎症水平。三、FMT对肝硬化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与代谢的影响方法:(1)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探讨FMT能否有效改善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2)使用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大鼠血浆中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鉴别和分析,探讨FMT能否通过调节肝硬化大鼠的代谢模式进而发挥保护作用。结果:(1)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科等有益菌属的丰度显着降低,而梭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等有害菌属的丰度显着增高,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紊乱;FMT治疗后,乳杆菌科等有益菌属的丰度增高,梭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等有害菌属的丰度降低,说明FM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菌群结构,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进而通过肠-肝轴延缓肝硬化的进程。(2)肝硬化大鼠血浆中鞘氨醇和LysoPC(18:1(9Z))的含量显着降低,而视黄醇、8,9-环氧二十碳三烯酸、9-顺式视黄醛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的含量显着增高;FMT可调节花生四烯酸和视黄醇代谢通路。以上结果表明,FMT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紊乱和调节花生四烯酸和视黄醇的代谢通路,进而延缓肝硬化的发展进程。结论:1.慢性肝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其是否并发肝硬化密切相关,而HCC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其不同病因(如HBV感染、HCV感染或过度饮酒)无显着关联性。肝硬化进展为HCC可能与双歧杆菌菌属、阿克曼菌属等有益菌属及考拉杆菌属等产短链脂肪酸菌属丰度的降低,且与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产LPS的菌属丰度的增高有关。2.粪菌移植(FMT)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肠道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进而延缓肝硬化发展进程;FMT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的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有关;FMT可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和视黄醇等代谢通路,改变大鼠的代谢模式,进而延缓肝硬化大鼠的疾病进程。创新性:1.本研究表征了我国吉林省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等慢性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现HCC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其是否并发肝硬化密切相关,而HCC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其不同病因无显着关联性。2.本研究通过构建肝硬化大鼠模型验证了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信号分子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发现粪菌移植(FMT)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的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善肝硬化大鼠的相关症状。3.本研究联合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阐释了FMT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机制,发现FMT可通过调整肝硬化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并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和视黄醇代谢紊乱,延缓肝硬化的发展进程。

李靖国[2](2020)在《泮托拉唑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驱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病理学过程。肝硬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病人常常因各种并发症及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但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因此,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防止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而对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迄今为止,针对肝纤维化机制的大量研究使得人们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日益加深,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的防止肝纤维化形成和进展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有抗氧化、保护细胞膜、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抑制纤维化等作用。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泮托拉唑的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阻止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慢性肝病病人的预后。方法:1.建立两种C57BL/6J雄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CCL4诱导和TAA诱导),进行泮托拉唑预防小鼠肝纤维化实验,设置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泮托拉唑不同浓度处理组,观察泮托拉唑在动物模型中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HE,天狼星红染色,马松染色等实验技术观察泮托拉唑是否改善小鼠肝纤维化及其相关分子机制。2.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利用TGFβ1诱导其活化从而模拟人肝纤维化的细胞过程,经过不同浓度泮托拉唑处理后,利用Western Blot,CCK8等技术观察泮托拉唑对活化LX2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3.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LO2,利用TGFβ1诱导其活化,经过泮托拉唑处理后观察LO2细胞形态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纤维化小鼠体内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泮托拉唑对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4.运用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泮托拉唑对LX2细胞周期的影响。5.运用流式双染法(Annexin V-FITC/PI)检测不同浓度泮托拉唑对LX2凋亡的影响。结果:1.通过Western Blot,HE,天狼星红染色,马松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在预防组中,泮托拉唑组对小鼠的肝纤维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并且通过TGFβ1-Smad3通路来调节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上皮间质化转移相关指标的检测中也显示泮托拉唑对上皮间质转化有抑制作用。2.在体外实验中,通过Western Blot,CCK8等技术检测,泮托拉唑对活化的LX2中纤维化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TGFβ1-Smad3通路来调节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泮托拉唑对LX2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3.在对LO2细胞形态的观察中,正常组中细胞形态扁平,TGFβ1刺激组中大量细胞形态呈梭形,泮托拉唑处理组中梭形细胞占比减少。经WB检测发现泮托拉唑抑制了N-cadherin的表达,促进了E-cadherin的表达,说明泮托拉唑对人正常肝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有抑制作用。4.在流式细胞周期实验中,泮托拉唑组的LX2细胞周期G2/M期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LX2,这表明泮托拉唑组的LX2被阻滞在了G2/M期,表明泮托拉唑能够抑制LX2的细胞周期。5.在流式双染发凋亡实验中,泮托拉唑组LX2细胞的凋亡占比明显低于正常组LX2细胞,这说明泮托拉唑能抑制LX2的凋亡。结论:在CCL4和TA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泮托拉唑能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泮托拉唑能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两者的机制均可能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表明泮托拉唑是一个潜在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药物。

陈雅静[3](2020)在《百合乌药汤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百合乌药汤(BWD)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六组:正常组(CNTR)、模型组(Model)、阳性对照组(Positive)、百合乌药汤低剂量组(LD)、中剂量组(MD)和高剂量组(HD)。各给药组均采取灌胃给药,1次/天,持续6周。其中,Positive组小鼠给予甘利欣,剂量0.585 g/10 g体重;BWD低、中、高各组剂量分别为0.05 g、0.15 g、0.45 g生药/10 g体重。给药期间,除CNTR外,其余各组每周两次腹腔注射20%CCl4橄榄油溶液,0.1 m L/10 g体重。给药结束后,小鼠禁食12 h,然后腹主动脉取血并采集肝脏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胶原纤维沉积分布情况;分别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评价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Western-blot分别检测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Collagen1、Collagen3、平滑肌动蛋白(α-SMA)、转录生长因子(TGF-β1)、p-Smad2/3、Smad2/3、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i NOS、白细胞介素(IL-1β、IL-1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在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1与CNTR组相比,Model组小鼠:1)肝重指数(肝脏/体重)增加;肝脏表面可见明显白色颗粒;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显示,肝脏组织结构异常且出现严重纤维化;血清中ALT和AST浓度增加,肝功能严重受损。2)Western-blot结果显示,肝脏中ECMs(如胶原纤维Collagen1、Collagen3)以及HSCs活化标志物α-SMA的表达增加,HSCs被激活;3)肝脏中TGF-β1、p-Smad2/3、Smad2/3的表达上调,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4)肝脏中MMPs和TIMP1的表达均增加,TIMP1抑制了MMPs对Collagen的降解作用;5)肝脏中MDA和i NOS的表达增加,而Mn SOD和SOD的表达下降,表明小鼠肝脏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6)肝脏中IL-1β、IL-11和TNF-α的表达增加,提示小鼠肝脏已发生炎症反应。2与Model组相比,BWD各组小鼠表现为:1)肝脏表面几乎看不到白色颗粒,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和纤维化沉积得到改善;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2)肝脏的Collagen1、Collagen3和α-SMA的表达减少,HSCs被抑制;3)肝脏的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4)肝脏中MMPs的表达上调,同时TIMP1的表达下降,表明MMPs对ECMs的降解能力增强;5)肝脏中MDA和i NOS下调,而Mn SOD和SOD的表达上调,提示肝脏抗氧化能力增强;6)肝脏中的IL-1β、IL-11和TNF-α的表达减少,肝脏抗炎作用也增强。结论百合乌药汤对CCl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阻断TGF-β1→Smad2/3信号传导、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图11幅;表6个;参144篇。

张琼[4](2020)在《纳米氧化镍致大鼠胆汁酸代谢紊乱和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以代谢组学为基础,筛选纳米氧化镍(nickel oxide,NiO)染毒后大鼠血清中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初步探讨纳米NiO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的潜在机制。2.建立纳米NiO染毒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纳米NiO致人肝癌细胞(HepG2)胶原过量形成模型,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失衡在纳米NiO致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1.(1)选择3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0220 g),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0.015 mg/kg、0.06 mg/kg和0.24 mg/kg纳米NiO组,每周气管滴注染毒2次,持续9周。染毒结束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并摘取肝脏保存。(1)选择对照组和0.24 mg/kg纳米NiO组大鼠血清,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鉴定血清代谢产物,并筛选差异代谢产物及其潜在的代谢通路。(2)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中镍含量。用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胆汁酸代谢相关蛋白,包括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甾醇12α-羟化酶(sterol 12α-hydroxylase,CYP8B1)、多耐药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2,MRP2)、MRP3、MRP4、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细胞色素P450 3A4(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脱氢表雄酮硫酸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 2A1,SULT2A1)的表达水平。2.(1)体内实验:常规制备肝组织Masson染色切片并观察肝纤维化发生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胶原I(type I collagen,Col-I)、Col-III、TGF-β1、E-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Smad2、Smad3、p-Smad2、p-Smad3、Smad7、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选择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纳米NiO(0、12.5、25、50、100和200μg/mL)处理细胞24h,后续选择100μg/mL纳米NiO和TGF-β1抑制剂SB431542联合处理HepG2细胞24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纳米NiO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生化试剂盒检测纳米NiO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Col-I、TGF-β1、E-cadherin、α-SMA、Smad2、Smad3、p-Smad2、p-Smad3、Smad7、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根据LC/MS数据绘制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图,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纳米NiO组大鼠血清样品呈明显分离现象。与对照组比较,纳米NiO染毒组大鼠血清中发现21种差异代谢产物(P<0.05),涉及胆汁酸(bile acids,BAs)、脂质、脂肪酸和磷脂代谢。纳米NiO染毒组大鼠血清胆汁酸主要成分胆酸(cholic acid,CA)和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NiO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镍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肝组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纳米NiO染毒组大鼠肝组织胆汁酸关键合成酶CYP7A1蛋白表达下调,而转运蛋白BSEP以及解毒酶CYP3A4和SULT2A1蛋白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体内实验:肝组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纳米NiO高剂量组肝组织汇管区胶原沉积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纳米NiO组大鼠肝组织Col-I、Col-III、TGF-β1、α-SMA、MMP9和TIMP1的蛋白水平以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而E-cadherin和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以0.24 mg/kg纳米NiO组尤为显着;但ERK1/2、p-ERK1/2、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2)体外实验: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纳米NiO处理浓度的升高(0200μg/mL),HepG2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99.33%65.6%),其中25、50、100和200μg/mL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100μg/mL纳米NiO组HepG2细胞培养液中Hyp含量上升,同时细胞中Col-I、α-SMA、TGF-β1、TIMP1、MMP9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而E-cadherin和Smad7的蛋白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本研究选择100μg/mL纳米NiO联合TGF-β1抑制剂SB431542处理HepG2细胞,探讨纳米NiO诱导HepG2细胞胶原过量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纳米NiO组HepG2细胞中Col-I、α-SMA、TIMP1、MMP9的蛋白水平和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Smad7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纳米NiO组比较,SB431542+纳米NiO组HepG2细胞中Col-I、α-SMA、TIMP1、MMP9的蛋白含量和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而Smad7和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1.纳米NiO可引起大鼠胆汁酸、脂质、脂肪酸和磷脂代谢通路的紊乱,其中胆汁酸代谢紊乱可能与胆汁酸合成酶CYP7A1蛋白表达下调、转运蛋白BSEP以及解毒酶CYP3A4和SULT2A1蛋白过表达有关。2.纳米NiO通过TGF-β1介导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EMT发生和MMP9/TIMP1失衡而致大鼠肝纤维化发生。

李扬[5](2020)在《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4EBP1的磷酸化减缓肝纤维化进程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纤维化是一种由急性或慢性肝脏损伤引起的病理过程,可以进展为肝硬化,引起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每年因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死亡的人数众多,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对于肝纤维化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然而寻找潜在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的脚步却从未停止。本课题主要研究七叶皂苷钠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可能的相关机制,为七叶皂苷钠在肝纤维化方面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4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模型组(n=18)以及七叶皂苷钠治疗组(n=18)。模型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50%的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两次,共8周,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橄榄油。自第3周开始,七叶皂苷钠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3.6 mg·kg-1七叶皂苷钠溶液一次,共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期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溶液。(2)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形态结构,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4EBP1、α-SMA、COL-Ⅰ及COL-Ⅲ的表达。(4)大鼠HSC-T6细胞的培养。(5)MTT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HSC-T6增殖的影响。(6)PI染色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HSC-T6细胞周期的影响。(7)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8)Western blot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于HSC-T6细胞p-4EBP1、α-SMA、COL-Ⅰ及COL-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且七叶皂苷钠可以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2)HE及Masson染色均显示七叶皂苷钠可减少CCl4诱导的胶原纤维的产生。(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七叶皂苷钠可以减少p-4EBP1、COL-Ⅰ及COL-Ⅲ的表达,但对于α-SM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MTT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处理48小时可以显着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5)PI染色法检测表明30?mol·L-1的七叶皂苷钠处理48小时对于HSC-T6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6)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同样的条件下,七叶皂苷钠能显着促进HSC-T6细胞的早期凋亡。(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0?mol·L-1的七叶皂苷钠处理48小时后,可以显着地减少HSC-T6细胞p-4EBP1、COL-Ⅰ及COL-Ⅲ蛋白的表达,而对α-SM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七叶皂苷钠可以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减少胶原蛋白的产生,进而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其相关机制可能与七叶皂苷钠抑制4EBP1的磷酸化有关。

张明发,沈雅琴[6](2019)在《氧化苦参碱抗慢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氧化苦参碱具有抗高脂饮食性、CCl4性、CCl4/酒精性、二甲基亚硝胺性、半乳糖胺性、免疫性慢性肝损伤作用。氧化苦参碱是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减轻肝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及抑制成纤维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生成,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氧化苦参碱还可通过促进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肝细胞吸收长链脂肪酸和脂肪酸合成并加速游离脂肪酸的β-氧化,产生抗脂肪肝作用。

倪瑶,吕文良,李娟梅,张婷婷[7](2017)在《粉防己碱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防己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下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防己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临床发现,中药饮片粉防己中的有效成分粉防己碱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主要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性、抑制储脂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胶原合成及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方面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粉防己碱及其配伍用药等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詹玮[8](2017)在《蓝莓营养成分及其改善大鼠肝纤维化机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贵州麻江蓝莓营养成分的研究目的:1.探讨2016年贵州麻江蓝莓营养成分,并比较与10年前同品种蓝莓营养成分的比较的情况。方法:以直接滴定法、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法、分光光度法及酸碱滴定法分别对蓝莓中的糖、脂肪、蛋白质及酸进行检测;以反向色谱分离法、酸性滴定法、正向色谱分离法、反向色谱分离法分别对蓝莓中维生素A、C、D、E的含量进行检测;改良的Marklund方法(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SOD含量;以溶剂浸提法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MS)对蓝莓花青素进行鉴定。结果:贵州省麻江县2016年种植的圆蓝品种的蓝莓蛋白质、总糖的含量以及糖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肪、总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7年比较,2016年贵州省麻江县种植的圆蓝品种的SOD,蓝莓花青素、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有显着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7年比较,2016年蓝莓中所含的Na+、Ca2+均显着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及Mg2+的含量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贵州省麻江圆蓝品种蓝莓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种植10年后蓝莓的三大营养物质成分含量有所降低,与当年降雨量增多及果树树龄增大有关;麻江圆蓝蓝莓中的花青素、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且明显高于2007年栽种初产果实中相关指标的含量,这与蓝莓成熟后花青素富集及成熟蓝莓鲜果中钠、钙离子水平增加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增加而发生的增色效应有关。第二部分蓝莓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细胞外基目的:探讨蓝莓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后大鼠血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三项,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ac H3K9、ac H3K14、ac H3K18位点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18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Hepatic Fibrosis group)、蓝莓治疗组(Blueberry Treatment group)、蓝莓预防组(Blueberry Prevention group)、自然恢复组(Natural Recovery group),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40%CCl4花生油溶液0.3 m L/100 g皮下注射,间隔三天注射一次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花生油溶液,实验12周末处死正常组与肝纤维化组大鼠,实验16周末处死剩余组大鼠;取各组大鼠血清检测其肝功能、肝纤维化三项指标;取各组大鼠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取左肝叶组织常规固定,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右肝叶组织α-SMA、TIMP-1、Ⅰ型胶原表达情况和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变化。结果:1.关于肝指数,与正常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脏指数增加(P<0.05),与肝纤维化组比较,经蓝莓汁灌胃后,蓝莓治疗组与蓝莓预防组大鼠的肝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恢复组比,蓝莓预防组肝指数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蓝莓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肝指数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2.根据肝纤维化分级,病理学检查提示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的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多,部分区域有假小叶形成,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Masson染色观察提示CCl4花生油溶液注射后,肝纤维化组大鼠肝脏中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表达明显增加,说明肝纤维化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显着性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预防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显着性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蓝莓治疗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无明显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肝脏纤维化分级有明显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3.关于肝功能:(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AST显着降低(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预防组显着降低(P<0.01),蓝莓治疗组降低(P<0.05);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有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ALT显着下降(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预防组ALT显着降低(P<0.01),蓝莓治疗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ALT降低(P<0.05)。3.关于肝纤维化指标,(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A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HA显着降低(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预防组显着降低(P<0.01),蓝莓治疗组降低(P<0.05);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余各组大鼠LN显着性增加(P<0.0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Ⅳ-C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Ⅳ-C显着降低(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显着降低(P<0.05);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降低(P<0.05);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的α-SMA、?型胶原和TIMP-1蛋白表达均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蓝莓预防组及自然恢复组肝组织中的α-SMA、?型胶原和TIMP-1表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肝组织中的α-SMA、?型胶原和TIMP-1表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蓝莓预防组降低较为明显。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肝组织中的的α-SMA、?型胶原和TIMP-1表达降低。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的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治疗组、蓝莓预防组及自然恢复组肝组织中的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均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蓝莓治疗组及蓝莓预防组的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均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蓝莓预防组升高较为明显。与蓝莓治疗组比较,蓝莓预防组肝组织中的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升高。结论:证实了口服蓝莓可以显着改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降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改善肝脏内细胞外基质沉积和代谢,预防性使用蓝莓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更好。ac H3K9、ac H3K14、ac H3K18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改变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并与蓝莓改善肝纤维化发生机制有关。第三部分蓝莓提取的花青素在体外对激活型大鼠肝星状细胞株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和增殖凋亡的作用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s-T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对蓝莓花青素处理后的HSCs-T6细胞外基质蛋白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ac H3K9、ac H3K14、ac H3K18位点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理学的方法提纯蓝莓中的花青素。HSCs-T6常规复苏培养后,分别加入蓝莓花青素50ug/m L、100ug/m L、150ug/m L、200ug/m L。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RTCA x CELLigence)动态观察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50ug/m L、100ug/m L、150ug/m L、200ug/m L)处理HSCs-T6 72 h后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合适的花青素浓度及作用时间;根据(RTCA)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时间后加入Annexin V-FITC/PI双染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处理后的HSCs-T6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花青素处理HSCs-T6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蓝莓花青素最适浓度处理HSCs-T6细胞36 h,细胞的α-SMA、Ⅰ型胶原及TIMP-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T6细胞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处理HSCs-T6细胞36h,均能明显抑制HSCs-T6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50μmol/L时,HSCs-T6细胞的存活率低于50%(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随着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并处理HSCs-T6 36 h,HSCs-T6凋亡数量逐渐增加,更多的HSCs-T6细胞核被PI染成红色,且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HSCs-T6细胞36 h,随着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50ug/m L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HSCs-T6细胞36h,细胞的α-SMA、Ⅰ型胶原、TIMP-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ug/m L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HSCs-T6细胞36 h,细胞的ac H3K9、ac H3K14、ac H3K18修饰水平增加(P<0.01);结论:蓝莓花青素可以抑制大鼠激活型HSC细胞株HSCs-T6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ECM合成和分解代谢。蓝莓花青素是蓝莓改善肝纤维化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蓝莓花青素可上调HSCs-T6细胞中ac H3K9、ac H3K14、ac H3K18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通过改变其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ECM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来达到减少ECM沉积是蓝莓花青素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谢赟[9](2017)在《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的肝脏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多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是慢性肝病转化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的必经阶段和共同病理基础,因此,预防、治疗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是阻断肝硬化的关键环节。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是由于胶原合成、沉积与降解和吸收的动态平衡被破坏,使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大于降解和吸收,致使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度沉积为典型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肝病高发国家,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肝病药物,如何阻止或逆转ECM过度沉积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Rho蛋白作为小分子的鸟苷酸结合蛋白,属于Ras超家族成员,被称为“分子开关”。ROCK是Rho A下游最主要的效应分子,是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激活的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能够介导细胞粘附与迁移、肌动蛋白骨架形成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这些效应在多种器官组织慢性炎症纤维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研究表明,选择性阻断该信号通路可以改善纤维化器官的进展和预后。法舒地尔作为唯一一种被应用于临床的Rho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改善由此引起的脑缺血症状,应用后药物迅速向肝、肾、脾和肠等组织中转移,在上述组织中含量较高。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法舒地尔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但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代谢性疾病、化学因素及免疫性损伤三种不同因素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药理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实验方法来探讨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对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为模型,探讨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并观察法舒地尔的抗炎抗纤维化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周)共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的STZ 60 mg/kg,5日后断尾取血,血糖≥15 mmol/L入组,表示造模成功。其中模型组分为:单纯糖尿病组、Fas低剂量组、Fas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等容积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Fas 2 mg/kg/d、10 mg/kg/d,腹腔注射,卡托普利3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普通喂养8周后处死。测量体重、肝重,计算肝脏重量指数;常规检测血清中AST、ALT和Hb A1C;采用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马松三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炎症指标TNF-α、IL-6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MP-9、TIMP-1、TGF-β1、NF-κBp65和IκBα表达;RT-PCR方法测定肝脏组织Collα1 mRNA,Rho A mRNA及Rock-1mRNA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好,而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表现。DM组大鼠的平均体重明显低于NC组,下降了27.14%(P<0.05),而LW和LWI显着增加(P<0.01)。高剂量法舒地尔(H-Fas)明显减轻了大鼠体重的下降的趋势,肝重增加的趋势也明显减轻(P<0.01)。2模型组大鼠的ALT、AST、TNF-α、IL-6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引起大鼠肝功能异常。法舒地尔治疗后ALT、AS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也有明显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更有效。卡托普利治疗组中上述指标较DM组也有明显降低,但各治疗组中Hb A1C并无统计学区别。3 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细胞结构紊乱,炎细胞浸润明显,纤维组织增生,包绕汇管区。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后,可见组织学变化明显减轻,细胞排列趋于规则,炎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减少。马松三色染色结果可见模型组胶原纤维大量增生,给予治疗后,细胞外基质大量减少,胶原纤维形成减少(P<0.05),且与给药剂量呈依赖关系,高剂量Fas组效果更明显(P<0.01)。4模型组大鼠的TGF-β1、TIMP-1表达水平显着提高,MMP-9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应用法舒地尔治疗后,肝脏TGF-β1、TIMP-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MMP-9表达相应的增强。法舒地尔高剂量组的影响大于低剂量组(P<0.01)。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中NF-κBp6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加,应用法舒地尔治疗后这种增加的趋势明显变缓。而IκB的表达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5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中Collα1 mRNA表达显着的增加,表明在糖尿病大鼠中肝脏纤维化已经形成(P<0.01)。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组的糖尿病大鼠肝脏中Collα1 mRNA较明显减少,表明抗肝纤维化的代偿机制被启动。L-Fas组和H-Fas组中Rho A mRNA、ROCK-1 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表明Rho A/ROCK通路确实参与了糖尿病肝纤维化的过程,而这一抗纤维化作用与胶原的形成是紧密相联的(P<0.01)。第二部分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模型,探讨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法舒地尔的抗凋亡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50%CCl4植物油混合液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给药8周。其中模型组分为:单纯CCl4组、Fas低剂量组、Fas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等容积缓冲液、Fas 2 mg/kg/d、10mg/kg/d,腹腔注射,卡托普利3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普通喂养8周后处死。测量体重、肝重,计算肝脏重量指数;常规检测血清中AST及ALT;采用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马松三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caspase-3 mRNA,Rho A mRNA及ROCK-1 mRNA含量。结果:1模型组动物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出现明显精神萎靡,反应变慢,体毛干枯,体重下降。大鼠的平均体重明显低于NC组,下降了29.34%(P<0.05),而LW和LWI显着增加(P<0.01)。2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表明大鼠肝功能受损严重。法舒地尔治疗后大鼠血清ALT、AST明显下降,其中低剂量组ALT、AST分别下降了25.47%和9.87%,高剂量组ALT、AST分别下降了45.34%和21.84%(P<0.01),高剂量组下降趋势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3正常对照组可见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无脂肪变及炎细胞浸润,无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排列紊乱,明显肿胀、变性。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形成,部分呈现气球样变,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中央静脉偏位或缺如。肝小叶周围明显坏死,胶原增生显着,并向肝小叶内部延伸,部分粗大纤维隔包绕肝细胞,假小叶形成。治疗组未见假小叶形成,有纤维增生,且仅仅局限在汇管区,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为主。4 Bcl-2/Bax的比率决定了细胞的生存或凋亡。模型组大鼠肝脏中,Bcl-2表达显着降低下降而Bax表达显着升高,Bcl-2/Bax比例降低,说明肝细胞凋亡增多(P<0.01);而经法舒地尔和卡托普利干预后,Bcl-2表达显着升高,而Bax表达显着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表明上述药物有效抑制凋亡。5模型组大鼠肝脏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Rho A mRNA和ROCK-1 mRNA表达均增加;法舒地尔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较单纯模型组大鼠显着降低(P<0.05),Rho A mRNA和ROCK-1 mRNA表达均受到抑制,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降低的更显着,表明肝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卡托普利组也有类似的降低表现。第三部分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猪血清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采用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模型,探讨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法舒地尔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猪血清0.5 ml/只腹腔注射,每周2次,给药8周。其中模型组分为:单纯猪血清组、Fas低剂量组、Fas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等容积缓冲液、Fas 2 mg/kg/d、10 mg/kg/d,腹腔注射,卡托普利3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普通喂养8周后处死。测量体重、肝重,计算肝脏重量指数;常规检测血清中AST及ALT;比色法测量肝脏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和MDA含量;肝脏的形态学变化和纤维化程度采用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及马松三色法进行观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脏组织TGF-β1 mRNA、Rho A mRNA及ROCK-1 mRNA含量。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一般状况相似,个别毛色较正常组略发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体重及肝脏重量变化不明显,肉眼下肝脏与正常组大鼠肝脏类似(P>0.05)。2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增加了222.85%和273.34%(P<0.01),表明大鼠肝功能受损严重。法舒地尔治疗后大鼠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1),且高剂量组下降趋势明显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ALT下降了52.93%,AST降低53.54%)。卡托普利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较模型组也有明显降低(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大鼠肝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卡托普利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3 H&E染色观察显示,给与低剂量或高剂量法舒地尔治疗后,组织学改变显着减轻,表现为肝细胞排列规则,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空泡减少。马松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纤维化面积与法舒地尔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缩小(P<0.05)。4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脏组织内MDA含量明显升高,增加了77.78%,SOD活性明显降低(5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低、高剂量组肝脏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高剂量组改变更明显,MDA含量降低了19.98%(P<0.05),SOD活性增加54.55%(P<0.01);卡托普利治疗组肝脏组织内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见Table 3、Fig.3、Fig.4)表明法舒地尔和卡托普利都发挥了抗氧化作用。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显着的增加(P<0.01)。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组的大鼠肝脏中TGF-β1 mRNA较明显减少,表明抗氧化应激的代偿机制被启动。法舒地尔组中Rho A mRNA、ROCK-1 mRNA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减少,表明Rho A/ROCK通路确实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过程。结论:1高糖可以激活Rho A/ROCK通路,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可阻断糖尿病肝纤维化大鼠Rho激酶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继而影响NF-κB的激活和转位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2法舒地尔通过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Rho A/ROCK通路的激活,调控Bcl-2/Bax比例,下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3 Rho A/ROCK通路被抑制能够减轻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肝脏受损状态,延缓肝纤维化发生。综上所述,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Rho A/ROCK通路被激活。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减轻肝脏损伤,减少胶原表达,延缓肝纤维的进展,因此有可能是防治肝纤维化的治疗新途径。

左雁[10](2017)在《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kB/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云南省名中医优选治疗肝纤维化的名方健脾软肝方的临床有效性,本研究将利用动物模型进行该方的作用机理探讨,拟选取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指标TGF-β、NF-k B、Smad2/3、Smad7、TNF-α,观察这些指标的表达情况,探讨该方干预肝纤维化NF-k B/TGF-β/Smads信号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将90只清洁级级雄性大鼠(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分为6组:正常组、CCl4模型组,阳性药物扶正化瘀胶囊组,健脾软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90只大鼠适应喂养1周后进行实验研究,普通饲料喂养。2.复制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大鼠按2ml/kg 70%的橄榄油和30%的CCl4混合液腹腔注射,每周两次,共四周。3.灌胃给药:预防给药,自造模之日起,正常组和CCl4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临床等效剂量0.405g/kg/天)灌胃,健脾软肝方实验组按照高(10.8g/kg/天)、中(5.4g/kg/天)、低(2.7g/kg/天)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4.指标观察与检测:4.1实验过程中观察健脾软肝方治疗后大鼠一般情况;4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电子称称量肝湿重、计算肝体指数。4.2 HE染色及胶原纤维染色:通过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4.3血清生化指标:按试剂盒检测方法检测健脾软肝方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4.4 NF-k B/TGF-β/Smads信号通路指标检测:分别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健脾软肝方干预治疗后各组肝组织中NF-k B、Smad2/3磷酸化水平、及蛋白Smad7的灰度值,ELSIA检测技术检测肝组织中炎性因子TGF-β、TNF-ɑ的表达量。结果: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四周观察大鼠一般形态,与正常组比CCl4模型组大鼠毛色变暗,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变慢,肝湿重明显增加(P<0.05),肝指数明显增加(P<0.05)。病理形态学CCl4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切片较正常组肝细胞肿胀明显,肝窦、门静脉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部分病理切片出现小叶内结缔组织,甚至有假小叶的形成。表明CCl4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2、血清生化检测:与正常组比CCl4模型组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增加(P<0.05)。3、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如下:3.1不同剂量健脾软肝方组大鼠一般形态学及病理形态学与CCl4模型组比:大鼠毛色光亮,每日进食量多,体重增长较快,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病理切片显示大鼠肝组织炎性病变减轻,肝细胞坏死范围减小,假小叶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较少,部分出现逆转。表明健脾软肝方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实验组随着健脾软肝方药物剂量的升高,大鼠毛色逐渐光亮,进食量也逐渐增多,肝细胞损伤缓解,高剂量健脾软肝方组甚至出现细胞损伤逆转的情况。3.2健脾软肝方组大鼠血清ALT、AST的活性较CCl4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ELSIA检测法检测健脾软肝方组肝组织中TGF-β,TNF-ɑ蛋白表达量较CCl4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健脾软肝方组肝组织中促炎症因子TGF-β,TNF-ɑ表达量较扶正化瘀胶囊组降低(P<0.05)。3.3 NF-k B/TGF-β1/Smad2/3信号通路中NF-k B、Smad2/3、Smad7蛋白表达量变化:实验发现健脾软肝方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中NF-k B,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较CCl4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健脾软肝方效果优于扶正化瘀胶囊(P<0.05);健脾软肝方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中Smad7的表达较CCl4模型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健脾软肝方组中Smad7蛋白表达量高于扶正化瘀胶囊组(P<0.05),表明健脾软肝方能抑制NF-k B/TGF-β/Smad2/3信号通路的表达。健脾软肝方低、中、高剂量组随着给药剂量的升高,肝组织中TGF-β,TNF-ɑ、NF-k B、Smad2/3表达均逐渐降低,Smad7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健脾软肝方高剂量组中TGF-β,TNF-ɑ、NF-k B、Smad2/3升高最明显,Smad7含量降低最为明显,表明高剂量的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1、健脾软肝方具有抗CCl4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健脾软肝方抗CCl4肝纤维化效果最优。2、健脾软肝方通过干预NF-k B/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蛋白的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且高剂量组健脾软肝方对该通路的抑制作用更最为明显,抗纤维化效果最优。

二、维生素E在CCl_4大鼠肝纤维化中的预防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E在CCl_4大鼠肝纤维化中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生物组学的慢性肝病临床特点及粪菌移植延缓肝硬化大鼠疾病进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1.1 病毒性肝病
        1.1.2 酒精性肝病
        1.1.3 非酒精性脂肪肝
        1.1.4 药物性肝病
        1.1.5 自身免疫性肝病
    1.2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2.1 肠道菌群的概念
        1.2.2 肠-肝轴学说
        1.2.3 肠道菌群与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2.4 FMT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3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
第2章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1.2 粪便样本采集与DNA提取
        2.1.3 16S rRNA V4 区扩增与纯化
        2.1.4 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患者临床信息统计
        2.2.2 16SrRNA测序深度
        2.2.3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2.2.4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门和属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2.2.5 肝硬化组、LC-HCC组和NLC-HCC组中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分析
        2.2.6 肝硬化组、LC-HCC组,NLC-HCC组肠道菌群门和属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2.2.7 肠道菌群紊乱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
        2.2.8 肠道菌群紊乱与HCC病因的关联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FMT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FMT改善了各组大鼠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时间
        3.2.2 FMT延缓了各组大鼠的体重下降和腹水形成时间
        3.2.3 FMT减轻肝损伤保护肝功能
        3.2.4 FMT可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发展进程
        3.2.5 FMT可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含量
        3.2.6 FMT可减少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的移位
        3.2.7 FMT可改善肝硬化大鼠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
        3.2.8 FMT抑制了肝硬化大鼠肝组织中TLR4 信号通路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MT对肝硬化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与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16SrRNA测序深度
        4.2.2 FMT对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2.3 FMT对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门和属水平的影响
        4.2.4 UPLC-Q/TOF-MS的稳定性评估
        4.2.5 FMT对肝硬化大鼠体内代谢组学的影响
        4.2.6 FMT治疗后差异性代谢物鉴别
        4.2.7 FMT对肝硬化大鼠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图
附录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泮托拉唑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百合乌药汤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试剂
        1.1.3 BWD的熬制
        1.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1.1.5 实验仪器
        1.1.6 引物序列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和给药
        1.2.2 取材
        1.2.3 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1.2.4 小鼠肝脏抗氧化指标的检测
        1.2.5 小鼠肝组织染色
        1.2.6 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纤维化相关因子蛋白的表达
        1.2.7 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
        1.2.8 统计学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BWD对 CCl_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体重和肝系数无影响
        1.3.2 BWD可改善CCl_4所致慢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表型
        1.3.3 BWD可改善CCl_4所致慢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病理形态
        1.3.4 BWD减少CCl_4所致慢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的沉积
        1.3.5 BWD对 CCl_4所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具有改善的作用
        1.3.6 BWD减轻CCl_4诱导的小鼠肝脏ECM含量
        1.3.7 BWD下调CCl_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α-SMA的水平
        1.3.8 BWD可抑制CCl_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
        1.3.9 BWD上调了在CCl_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MMPs并抑制了TIMP1的表达
        1.3.10 BWD增强了CCl_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1.3.11 BWD可减轻CCl_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炎症反应
    1.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肝纤维化药物治疗进展
    2.1 肝纤维化
    2.2 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
        2.2.1 抗炎药物
        2.2.2 抗氧化药物
        2.2.3 抗病毒药物
        2.2.4 抑制HSCs活化的药物
    2.3 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
        2.3.1 单味中药
        2.3.2 中药复方
    2.4 中西药结合抗纤维化
    2.5 纳米技术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2.5.1 无机纳米颗粒在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2.5.2 纳米胶束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
        2.5.3 其他
    2.6 脂质体在肝纤维化药物中的研究
    2.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纳米氧化镍致大鼠胆汁酸代谢紊乱和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
    1.2 纳米氧化镍的理化特性及应用
    1.3 纳米NiO的暴露途径和体内分布
    1.4 纳米NiO的毒效应
    1.5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纳米氧化镍致大鼠胆汁酸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TGF-β1 介导的Smad通路和EMT在纳米NiO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不足和展望
    4.1 结论
    4.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4EBP1的磷酸化减缓肝纤维化进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及 mTOR 抑制剂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氧化苦参碱抗慢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高糖高脂饲料性脂肪肝
2 抗四氯化碳(CCl4)性肝纤维化
3 抗其他类型的慢性肝损伤
4 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
5 结语

(7)粉防己碱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Tet单体抗肝纤维化研究
    1.1 对细胞的作用研究
        1.1.1 对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 活化作用的研究
        1.1.2 对储脂细胞影响的研究
        1.1.3 对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1.2 对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1.2.1对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1.2.2 对胶原蛋白影响的研究
        1.2.3 抗氧化作用研究
    1.3 其他研究
2 Tet与他药配伍抗肝纤维化研究
3 汉防己复方制剂抗肝纤维化研究
4 结语与展望

(8)蓝莓营养成分及其改善大鼠肝纤维化机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略缩词表
第一部分 贵州麻江蓝莓营养成分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蓝莓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蓝莓提取的花青素在体外对大鼠激活型肝星状细胞株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和增殖凋亡的作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组蛋白修饰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的肝脏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猪血清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糖尿病、肥胖与NAFLD及肝纤维化的关系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kB/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及主要设备
        1.2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1.5 实验技术路线
    2 实验结果
        2.1 健脾软肝方对CCl_4肝纤维化大鼠一般情况、肝湿重、肝体指数的影响
        2.2 健脾软肝方对CCl_4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2.3 健脾软肝方对CCl_4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水平的影响
        2.4 健脾软肝方对CCl_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TNF-α表达的影响
        2.5 健脾软肝方对CCl_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F-kB、Smad2/3,Smad7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CCl_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选择
        3.2 中西医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实验研究中阳性药物的选择
        3.4 健脾软肝方治疗CCl_4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及作用分析
        3.4.1 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组织的病理改变的探讨
        3.4.2 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一般情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探讨
        3.4.3 NF-kB/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生物学效应及脾软肝方对该通路的影响的探讨
        3.4.3.1 健脾软肝方对大鼠肝组织中TGF-β含量的影响
        3.4.3.2 健脾软肝方对大鼠肝组织中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
        3.4.3.3 健脾软肝方对大鼠肝组织中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3.4.3.4 NF-kB/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生物学效应
        3.4.3.5 健脾软肝方对大鼠肝组织中NF-kB/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维生素E在CCl_4大鼠肝纤维化中的预防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生物组学的慢性肝病临床特点及粪菌移植延缓肝硬化大鼠疾病进程的机制研究[D]. 郑瑞鹏. 吉林大学, 2020(01)
  • [2]泮托拉唑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D]. 李靖国.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3]百合乌药汤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D]. 陈雅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纳米氧化镍致大鼠胆汁酸代谢紊乱和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张琼. 兰州大学, 2020(01)
  • [5]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4EBP1的磷酸化减缓肝纤维化进程的研究[D]. 李扬.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氧化苦参碱抗慢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药物评价研究, 2019(07)
  • [7]粉防己碱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 倪瑶,吕文良,李娟梅,张婷婷. 环球中医药, 2017(08)
  • [8]蓝莓营养成分及其改善大鼠肝纤维化机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D]. 詹玮. 贵州医科大学, 2017(01)
  • [9]Rho A/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的肝脏保护机制研究[D]. 谢赟.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8)
  • [10]健脾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kB/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D]. 左雁. 云南中医学院, 2017(10)

标签:;  ;  ;  ;  ;  

维生素E对CCl_4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