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同

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同

一、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作(论文文献综述)

吕佳挺[1](2021)在《基于BIM和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EPC是国际上主流的工程承包模式,EPC的优势已经被广泛认可;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EPC也在逐步推进。然而在EPC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水平与国外的大型总承包企业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整合、集成、共享等问题,导致了工程各阶段无法有效衔接与整合,给项目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EPC项目参与方众多、信息来源多、信息异构性强,但是EPC项目各方因受统一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约束,对信息的集成性、信息的管理水平要求反而较传统项目更高。针对这一矛盾,通过对EPC工程的信息特点进行分析,围绕着BIM数据这一数据中枢,利用本体理论与技术,将大量非BIM的各类异构数据统一集成在本体中,形成统一的“索引”,消除了信息的异构性。基于这一统一的“索引”,利用基于本体的搜索、推理等技术工具,开发基于BIM和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EPC项目信息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进而提升EPC项目管理水平。为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现有EPC项目的成本管控模式,归纳EPC项目涉及的成本信息及在BIM技术中的表达,建立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多阶段成本信息管理机制。接着,以成本信息为基础进行扩展,进一步容纳EPC项目的各项信息要素,建立基于BIM的EPC项目信息模型及其本体表达。基于该本体,本研究利用成熟的本体相关技术,建立了如下方法:基于本体定义生成EPC项目本体数据,以及对本体数据进行查询及推理。然后,本论文调研并分析了现有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其不足,并发挥本体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基于BIM与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最后,本研究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包括建立系统架构,并进行部分关键功能的开发,最终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试用与验证。

吴强,沙宇恒,邓春宇,罗凤章[2](2021)在《基于本体论的项目全景模型建模及其在电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规范以企业项目管理中台为中心的海量项目资源信息与业务信息的信息交互操作标准,提出基于本体理论的电网企业项目管理多维全景统一信息模型建模方法。首先,将信息模型建模问题分解为基于领域事实知识的结构本体与应用本体的组合模型构建问题,实现领域信息模型建模的规范化表达。其次,回归项目管理本质特征,考虑电力项目多专业多口径管理特点和需求,抽象其领域知识、结构本体与应用本体表述,构建逐级拓展的电网企业项目管理多维全景统一信息的表达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国家电网项目管理中台的信息交互模型设计,并通过东部某省实际配网规划项目库、储备项目库和计划项目库的数据分别展示了项目规划、储备和计划视角的实际支撑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所提项目管理统一信息模型能够支撑面向中台的项目管理信息融合应用与项目管理价值挖掘,助力项目的高效管理,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

贾琼[3](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宋容嘉[4](2021)在《集成决策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泛在网络与普适计算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数据分析成为了企业在数字时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风险、增加客户满意度、提升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信息技术架构,且逐步成熟应用。业务流程作为企业真正实现目标定位、价值创造的核心,需要与信息技术发展共同进化、相辅相成。而且,业务流程的情境可在物联网环境中得到有效捕捉和采集,可极大丰富其数据维度和体量,同时情境隐含着业务环境和流程行为的中介信息。情境感知能力随之成为业务流程建模的新范式和新原则,以面向动态场景实现快速灵活响应、针对多样的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面对知识密集型任务保障正确执行。虽然,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建模领域已获得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和探索,流程变体、流程情境化等部分零散化解决方案被提出,但仍大幅依赖专家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存在不足。考虑到流程改造的庞大成本和时间周期,业务流程趋向于规范化和稳定性。但是,在多元动态市场对灵活性、机敏性的更高要求下,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领域自2013年起呈现出将决策维度抽离业务流程的工作流单独建模的研究趋势。即通过将业务规则表达和数据分析能力封装在决策模型中,将流程智能化和动态性抽离至其决策模型维度,形成决策模型与业务流程模型分别构建又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型。其中,决策建模标记法(Decision Modelling Notation,DMN)的提出是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为业务流程的决策和工作流提供了可分离并可集成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开创了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新范式(BPMN/CMMN+DMN)。然而,着眼于情境感知的业务流程建模研究,决策维度仍然以传统的建模方式隐含嵌入在业务流程的工作流中,硬编码大量数据、业务规则并引入大量网关,不利于其对动态场景的灵活响应与适应性调整。基于以上发展趋势、应用需求以及研究不足,本研究的科学问题可以归结为:“面向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建模,如何识别并集成业务流程的情境以应对动态性?面向物联网+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如何连接企业物联网基础设施与情境感知业务流程以实现共同进化?”。由此,本研究将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范式引入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建模领域,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显示化决策在业务流程获取情境感知进程中的重要角色;提出Deci-CaBPM(Decision-based Context-aware Business Process Modelling)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建模框架方法,为系统性实现情境适应性节点识别,适应性调整流程片段设计,并进化构建具有情境感知可变性的业务流程模型提供方法论;搭建物联网环境下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多层应用架构,融合物联网的情境数据在层级间的流动和转化,将物联网基础设施、流程情境、动态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与情境感知的业务流程有机连接起来,为企业业务流程与物联网、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共同进化提供解决方案。此外,应用Deci-CaBPM框架方法与物联网环境下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多层应用架构,实现了港口物流企业汽车提货流程与物联网基础设施改造的共同进化,构建了情境感知的汽车提货流程模型,并集成了汽车提货货物偷盗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作业风险智能化管理。基于行业需求驱动、真实数据支持的案例研究,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论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可用性验证和有效性评估,同时为更多企业业务流程面向情境感知可变性建模、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共同进化提供有效参考、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提出业务流程的情境、情境感知的业务流程可应用的标准化定义,补充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结构的理论表达,并面向情境感知可变性进行推演,分析检验决策在业务流程与其情境之间的内生连接作用。(2)分析战略、战术/管理、运营决策对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驱动机制,构建决策在业务流程获取情境感知可变性中的关键角色分析模型。(3)将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范式引入情境感知业务流程领域,提出Deci-CaBPM集成决策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框架方法,包括显式化融合情境的CaDMN(Context-aware DMN)决策建模扩展标准及其应用步骤,支持系统性实现业务流程情境化和适应性调整建模全环节。(4)搭建物联网环境下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多层应用架构,支持Deci-CaBPM框架方法的行业应用,并以融合物联网的情境数据在层级间的流转连接多个层级,包括物联网基础设施、业务流程情境、动态数据分析、CaDMN决策模型和情境感知业务流程五个层级,为企业级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5)在港口物流行业中,通过应用Deci-CaBPM框架方法与物联网环境下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多层应用架构,帮助企业完成了汽车提货流程面向情境感知可变性的进化建模,同时集成了汽车提货货物偷盗贝叶斯预测模型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作业风险进阶管理,使得汽车提货流程与逐渐成熟应用的智能门闸、远程地磅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了共同进化。同时,基于技术和业务两方面沟通的企业管理分析,对方法论进行了可用性验证和有效性评估,为更多企业应用提供有效参鉴。图51幅,表14个,参考文献183篇。

罗倩[5](2021)在《基于本体的工程档案数据化模式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

邓晶艳[6](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与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集成与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迈入大规模数据挖掘、运用与创新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彰显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广域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思维范式,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即时性、精准性、前瞻性与个性化等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与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思维、优化供给、改进方法、重构范式,建构科学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转型升级,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进一步提质增效、焕发新机的重要生长点与强劲推动力。阐释大数据内涵、价值、特征与功能,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且辨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概念得以提出。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三个维度全面阐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论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逻辑、发展动因、方法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可以明确大数据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契合点,理清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短板和弱环。运用文献资料法、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与访谈调研法审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作原因剖析,同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育内容体系以及教育工作的主体转型,有利于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可能性,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画像”“规律探寻”与“超前感知”三个应用呈现。以之为基础,基于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模式粗放、知行脱节、供需错位等难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四大发展转向并详细阐述四大发展转向的实现路径。基于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理论深化,还要坚持实践导向,致力推动大数据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由之,宏观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数据解释与反馈五大工作模块与应用流程;微观上,对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场域中的“数据画像”“精准资助”“失联告警”三个应用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从而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大数据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还存在观念性、路径性与机制性瓶颈,同时,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对数据的不当应用会带来诸如“数据垄断”“数据滥用”“数据侵害”“数据冰冷”等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高校尚须在思维理念、技术开发、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机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应用作出回应与调试。不仅如此,在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始终坚持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相结合。

廉梦佳[7](2021)在《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联网愿景是越来越多的事物嵌入识别感知、驱动、处理和通信等能力,通过广泛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用户提供简单便利的智能应用服务。物联网发展至今,大多是以封闭紧耦合方式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同时海量复杂多样的设备接入使物联网具有规模性、异构性等特征。这些导致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很好地资源整合共享,造成物理和网络环境中资源利用率低,阻碍了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当前的相关研究范围局限于感知识别等垂直型应用服务,但跨领域、跨系统的水平方向融合应用能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的愿景。物联网中间件可以支撑物联网基础设施集成,改变物联网目前竖井式碎片化开发模式,旨在将异构设备和技术组合到应用程序开发中,通过屏蔽底层复杂的实现细节,向上提供统一标准的物联网服务访问接口,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物联网能够连入大量智能设备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设备、计算通信能力、协议和数据格式等方面的高度差异使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数据和功能操作的异构性,引起系统应用之间数据无法相互理解,信息无法正常交互等问题。这使得语义互操作性成为物联网中间件提供无缝通信和服务时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语义模型以机器可理解处理的模式描述数据,能够提升数据信息的价值,有助于异构应用之间交换语义注释的信息。面向服务的思想能够将事物中传感器等设备功能以统一规范的操作模式抽象为服务,使异构感知的语义数据可以通过Internet的服务访问,实现多样化物联网应用整体的互操作性。物联网应用的目标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关数据和个性化服务。随着应用领域的延伸,物联网接入的设备实体逐渐数量规模化和种类多样化,导致物联网数据和服务空间不断扩大,使得数据服务的高效分发交付也成为物联网中间件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物联网规模性和异构性引起的上述问题,本文关于物联网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的主要创新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模型针对物联网设备格式不统一,异构互操作等问题,本文在对物联网环境中语义互操作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语义和服务计算模式的思想,构建了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模型。该中间件模型集成语义和服务技术,支撑传感设备层与应用层之间信息和服务的语义互操作环境。2.基于本体的物联网语义建模针对物联网底层设备之间数据异构出现“理解鸿沟”,以及信息无法交互共享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本体Ontology及其描述语言OWL-(S),建立了异构物联网环境中基于本体Ontology的实体概念语义化共享模型,主要包括设备-资源和功能-服务的本体模型。该模型以一种机器可理解的方式描述感知数据,增添了物联网数据关联的语义性,并且将设备功能抽象为服务进行统一规范描述,为跨领域跨平台的系统应用之间信息交互共享奠定了基础。3.基于发布/订阅模型的按需分发消息空间针对物联网环境中数据快速获取形成的巨大消息空间,引起用户无法快速直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等问题,本文基于发布/订阅的交互模型构建了物联网中间件中数据按需分发的消息空间。为了重点解决大规模用户订阅导致事件-订阅匹配算法性能降低的问题,本文利用用户兴趣相关性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频繁属性集的订阅索引结构和两级订阅过滤策略,缩小后续匹配的订阅集合规模。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基于兴趣优先级的事件匹配算法,以原子谓词和订阅谓词约束值域为基本操作匹配事件可满足的订阅集。该算法的设计过滤了几乎所有与事件无关的订阅,删除了订阅集中大量重复或相似谓词,减少了匹配过程中冗余比较的次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改善了事件-订阅匹配算法的性能。4.基于相似度的物联网服务发现方法针对物联网大量设备接入,应用领域涉及范围广使提供的服务数量持续增长,导致用户获取满足需求的服务面临困难,本文通过物联网中间件集成了物联网服务统一的提供管理空间。为了改善物联网背景下服务发现提供的性能,提出了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服务概率发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面向领域本体的服务概率主题划分服务发现空间,通过请求服务主题与聚类主题簇的相似性,减少服务功能逻辑相似计算的次数;然后利用本体概念的信息量计算服务功能逻辑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匹配筛选功能性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最后基于服务质量Qo S和用户偏好权重发现非功能性满足用户的服务。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概率主题的相似性减少服务发现的空间数量规模,利用功能逻辑相似和服务质量Score发现多方面满足用户需求的物联网服务,通过准确率,F1-measure,平均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实验结果分析,性能相对优于其他一些服务发现方法。

徐晨[8](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性资源,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越来越依赖于政府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的有效治理。如何有效采集、整合和融合应用政府大数据和社会大数据,提升政府社会公共治理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国家数据治理的重要议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传统以政府大数据驱动为主的应对策略愈发凸显出反应时间、处理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新的以政府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驱动的应对策略的优势愈发凸显。现在我国的新冠疫情应急管理防控实践证明,强化政府与社会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的有机融合应用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政府和社会大数据的融合应用机制研究成为国家数据治理的重要课题。论文首先对政府数据治理及数据融合内容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并对政府大数据和社会大数据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述。随后对政府大数和社会大数据融合的壁垒进行一一分析,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会大数据存在数据空间性、数据准确性、数据碎片化等问题,同时缺少外部法律框架,内部缺少信任机制等缺点,重新构建了政府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的机制流程,分别描述了机制的三层架构。最后以健康码为例,描述了当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的应用举例,同时为未来的数据融合建言献策。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⑴界定了大数据相关基础理论——政府和社会大数据范畴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描述,构建了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数据融合理论、信息融合理论和信息应急响应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⑵系统分析了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价值,以及当前政府内部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大数据的制约因素,并阐明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在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下的挑战。探明特殊时期的大数据融合是一个应急响应的关键。⑶分析和设计了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的主体把握,阐述了融合目标和整体模型的构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⑷将突发新冠肺炎中的防疫健康码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背后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的模型,详细阐述了该模型运行过程。⑸依据机制模型,给出了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的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丰富了数据融合理论,并将其应用领域拓宽至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中。通过对政府和社会大数据的融合应用机制研究,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多主体协同的联动的过程,该研究对未来突发事件下政府数据与其他领域跨界数据融合以应急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穆可望[9](2021)在《定制化生产模式下模块化生产系统建模与重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个性定制化市场需求日益凸显,要求生产系统具备更强的柔性。模块化生产系统(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MPS)模式作为提升企业生产柔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提出后便得到行业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使得制造资源实现了解耦化与分散化管控等多种智能特性,生产系统的模块化与信息物理融合特性更加凸显,传统以物理系统为核心的重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特性下的MPS重构需求。因此,融合信息特性的MPS重构已经成为行业的研究焦点。鉴于此,论文针对定制化生产模式下模块化生产系统(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 under Customized Production Mode,CPMPS)的建模、重构以及仿真验证的需求,围绕CPMPS建模、重构以及仿真验证的一体化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义CPMPS内涵与特征,并进行CPMPS的重构需求分析,明确目标;进而研究以可重构架构与可重构机制为核心的总体架构设计,为后续研究提供整体支撑。其次,围绕制造资源的模块化与信息物理融合特性,提出基于分形理论的CPMPS可重构建模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研究CPMPS制造资源的特点,提出以分形细胞资源为核心的制造资源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义本体、Petri网等建模方法,构建分形细胞资源的物理、行为与知识模型;并在整体分形框架下,研究基于分形细胞资源模型的生产系统建模与组态方法,为CPMPS的重构提供模型支撑。接着,分析系统复杂度的构成,构建基于信息熵的系统复杂度度量模型;并在考虑系统重构成本条件下,针对系统复杂度度量模型应用突变理论构建CPMPS重构时机决策模型;在最佳重构时机驱动下,从CPMPS重构策略、制造资源服务化重构机制与整体重构流程等方面进行CPMPS重构方法研究。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基础,开发了CPMPS可重构仿真平台原型系统,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场景,完成CPMPS制造资源的建模及应用重构方法对所构建的场景进行仿真,对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毛军轻[10](2021)在《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我国港口物流行业及供应链已进入一个全新高速发展阶段,港口供应链应运而生。随着进入全新的互联网数据发展时代,港口供应链领域在发展的历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化资源。但由于港口供应链结构复杂与涉及众多领域,以及众多节点企业习惯于传统的运营模式与合作环境变化难以预测等问题,致使港口供应链不能有效与最大化利用领域海量的数据资源,很难快速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港口供应链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难以实现智慧化、一体化高效运营与转型升级。而实现港口供应链智慧化、一体化运营的前提则是港口供应链企业能够独立有效地获取领域数据与所需知识,港口供应链上应具有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平台系统,为港口供应链企业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与多元化的知识服务系统平台方案。因此,本文对港口供应链智慧化的知识服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我国港口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知识服务在供应链中运用的现状及特点、本体与基于本体的知识服务研究现状等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以及对本体、知识服务与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其次,通过对港口供应链领域知识进行获取与分析,对比多种领域本体库的构建方法,最后选择运用七步法分别从类层、属性层和实例层三个层次构建了港口供应链本体库。然后,在构建港口供应链本体库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包含知识获取、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三个板块的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并详细说明与分析了知识获取的方法、知识组织中的知识融合匹配、自动存储与更新、本体的过滤与集成、语义标注、以及为用户提供的具体服务等。最后,以九江港口供应链为例进行模型的运用与实现途径分析,详细说明了知识检索、知识导航与智能的个性化推荐等服务,以及对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系统的运用进行可行性分析,说明该实现路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旨在基于现今港口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并利用该模型为港口供应链企业提供一系列智慧化、一体化、多样化的知识服务,为港口供应链的高效运行与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二、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和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1.3.1 EPC模式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3.2 BIM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3.3 本体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需解决的问题
        1.4.2 解决问题的关键
        1.4.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多阶段信息管理机制
    2.1 现有EPC项目的成本管控模式分析
        2.1.1 现有EPC项目的成本管控特点难点
        2.1.2 现有EPC项目的成本管控常见措施
    2.2 EPC项目涉及的成本信息及在BIM技术中的表达
        2.2.1 EPC项目涉及的成本信息
        2.2.2 成本信息在BIM技术中的表达
    2.3 基于BIM技术的多阶段成本信息管理机制
        2.3.1 多阶段BIM模型细化机制
        2.3.2 BIM模型提取成本信息机制
        2.3.3 多阶段成本信息对应及对比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EPC项目的信息模型及本体表达
    3.1 EPC项目的信息要素分析
        3.1.1 EPC项目中各参与方涉及的信息
        3.1.2 EPC项目中信息的管理权重及结构化
    3.2 基于BIM的EPC项目信息模型
        3.2.1 基于BIM的EPC项目的设计信息模型
        3.2.2 基于BIM的EPC项目的采购管理信息模型
        3.2.3 基于BIM的EPC项目的施工管理信息模型
        3.2.4 基于BIM的EPC项目的多阶段管理信息模型
    3.3 EPC项目信息模型的本体表达
        3.3.1 工程行业已有本体重复利用
        3.3.2 EPC项目信息本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本体的EPC项目信息集成、查询及推理
    4.1 基于本体定义生成EPC项目的本体数据
        4.1.1 基于BIM数据生成本体数据
        4.1.2 基于非BIM数据生成本体数据
        4.1.3 基于本体数据整合BIM及非BIM数据
    4.2 基于本体数据的查询及推理
        4.2.1 基于SPARQL查询EPC本体数据
        4.2.2 基于SWRL推理EPC本体数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IM与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5.1 EPC项目的用户角色
    5.2 现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已有功能
    5.3 现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EPC项目时的不足
        5.3.1 调研过程
        5.3.2 项目经理
        5.3.3 造价员
        5.3.4 设计师
        5.3.5 采购专员
        5.3.6 施工员
        5.3.7 供应商
    5.4 基于EPC项目特殊需求设计的特有功能
        5.4.1 基于多阶段多专业知识的EPC本体编辑
        5.4.2 变更修改传递通知
        5.4.3 设计方案版本管理
        5.4.4 全阶段的成本动态管理
        5.4.5 采购合同、供应计划自动生成
        5.4.6 SPARQL搜索定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BIM与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应用
    6.1 EPC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架构
    6.2 EPC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6.3 系统试用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基于本体论的项目全景模型建模及其在电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本体理论的模型建模方法
    1.1 本体与领域本体的基本概念
    1.2 领域本体的构成与表达
    1.3 面向事实的领域本体建模方法
2 项目管理本质特征与电网企业项目特点
    2.1 项目及项目管理本质特征
    2.2 电网企业项目特点
3 基于本体的电网企业项目管理统一全景信息模型
    3.1 领域本体模型的框架构建
    3.2 统一全景信息模型的描述
    3.3 信息模型的伸缩扩展与迭代更新模式
4 电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模型应用
    4.1 基于SG-CIM的项目管理统一信息模型
    4.2 面向中台的项目管理信息模型应用
5 结论

(3)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2.1.2 档案资源聚合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2.1.4 研究述评
    2.2 相关理论
        2.2.1 档案价值论
        2.2.2 知识组织理论
        2.2.3 数字人文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3.2.1 关联强度
        3.2.2 关联维度
        3.2.3 关联阶度
        3.2.4 关联粒度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6.2.1 存储层
        6.2.2 描述层
        6.2.3 服务层
        6.2.4 应用层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7.2.1 政策保障
        7.2.2 技术保障
        7.2.3 人才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集成决策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2 基本概念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与分析
        2.1.1 物联网
        2.1.2 情境
        2.1.3 业务流程
        2.1.4 业务流程的情境
        2.1.5 情境感知的业务流程
    2.2 基础理论概述
        2.2.1 业务流程管理及其灵活可变性
        2.2.2 业务流程建模的方法与技术
        2.2.3 业务流程的DMN决策模型
        2.2.4 情境管理及其语义层级
        2.2.5 情境建模的方法与技术
    2.3 业务流程建模的相关综述
        2.3.1 传统的业务流程建模
        2.3.2 物联网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建模
        2.3.3 情境感知的业务流程建模
        2.3.4 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流程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决策角色分析模型
    3.1 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概念模型
        3.1.1 情境概念的金字塔模型
        3.1.2 业务流程情境的概念定义
        3.1.3 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概念定义
    3.2 决策驱动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建模与执行
        3.2.1 决策的类别和层级
        3.2.2 面向流程灵活性
        3.2.3 面向个性化服务
        3.2.4 面向知识密集型任务
    3.3 决策连接业务流程及其情境的理论表达
        3.3.1 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结构的规范表达
        3.3.2 业务流程情境感知可变性的规范表达
    3.4 决策的关键角色分析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决策的Deci-CaBPM情境感知业务流程建模框架方法
    4.1 面向情境感知的CaDMN扩展决策建模方法
        4.1.1 决策模型中情境区分的需要
        4.1.2 数据输入组件的情境区分扩展
        4.1.3 显示化情境的CaDMN扩展决策模型
    4.2 基于CaDMN构建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系统步骤
        4.2.1 阶段A:集成决策的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
        4.2.2 阶段B:情境感知的流程变体建模
        4.2.3 阶段C:业务流程情境建模
    4.3 例证分析
        4.3.1 阶段A:实例流程与其一体化建模
        4.3.2 阶段B:情境感知的易变质商品运输流程建模
        4.3.3 阶段C:易变质商品运输流程的情境建模
        4.3.4 Deci-CaBPM应用的分析与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物联网环境下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应用架构
    5.1 传统的业务流程生态系统
    5.2 情境感知的业务流程生态系统
    5.3 连接物联网环境与生态系统
        5.3.1 架构路线
        5.3.2 物联网基础设施
        5.3.3 融合物联网的情境模型
        5.3.4 情境驱动的动态数据分析模型
        5.3.5 情境强化的决策模型
        5.3.6 情境感知业务流程的模型与执行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港口物流行业的案例应用验证
    6.1 研究案例背景
    6.2 港口物流流程模型构建
        6.2.1 基于日志挖掘的港口物流流程描述
        6.2.2 基于BPMN的港口物流流程建模
    6.3 集成决策的港口物流流程一体化模型构建
        6.3.1 基于DMN的港口物流流程决策建模
        6.3.2 基于BPMN+DMN的港口物流流程一体化建模
    6.4 物联网应用驱动的港口物流流程重组需求分析
        6.4.1 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改造应用
        6.4.2 汽车提货子流程面向情境感知可变性的进化需求
    6.5 基于CaDMN的汽车提货流程决策维度优化建模
        6.5.1 融合情境的汽车提货决策信息需求DRD构建
        6.5.2 汽车提货决策模型的决策逻辑BKM具体化构建
    6.6 支持汽车提货风险决策的数据分析模型构建
    6.7 识别低层情境数据构建完整汽车提货CaDMN决策模型
    6.8 情境感知的汽车提货流程模型构建
        6.8.1 情境感知节点的识别
        6.8.2 情境感知进化的适应性调整需求分析与流程片段设计
        6.8.3 进化构建情境感知的汽车提货流程以获取灵活可变性
    6.9 汽车提货流程的顶层情境模型构建
        6.9.1 汽车提货顶层情境实体的识别
        6.9.2 基于本体的汽车提货流程情境顶层建模
    6.10 研究案例的管理分析
    6.11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大数据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大数据与教育交叉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析
    第三节 逻辑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内容框架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解读
        一、大数据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
        一、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数据生成逻辑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之数据发展动因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数据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数据应用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自组织系统阐释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复杂自组织系统特征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化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换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数据工作机制
第二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访谈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二、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
        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转型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优势
        一、大数据关键技术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数据交互
        三、教育管理平台载体的数据智能
        四、教育管理实践数据的跨域应用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分析
        一、基于数据技术的效率提升
        二、基于证据的日常教育管理
        三、基于数据评价的工作改进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转向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呈现
        一、精准画像:大数据精确反映学生行为状态
        二、规律探寻:大数据有效呈现学生活动规律
        三、超前感知:大数据准确研判学生活动趋向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一、线性思维
        二、系统思维
        三、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
        一、普适教育
        二、个性化培育
        三、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
        一、认知培育
        二、实践养成
        三、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第五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
        一、需求侧适应
        二、供给侧发力
        三、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二、守正创新原则
        三、趋利避害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建设与运行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采集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分析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解释与反馈
    第三节 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一、数据画像
        二、精准资助
        三、异常告警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第一节 个体主观条件
        一、培育大数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
        二、掌握大数据知识与大数据技能
        三、提升大数据伦理与管理理性
        四、把握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导向
    第二节 技术条件保障
        一、开发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核心技术团队
    第三节 组织与制度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推进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第四节 文化环境保障
        一、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二、培育校园数据文化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结语: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战略
        1.2.2 物联网中间件研究现状
        1.2.3 物联网本体研究现状
        1.2.4 物联网服务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框架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物联网的语义服务化
    2.3 物联网中间件的相关工作
        2.3.1 物联网中间件面临的挑战
        2.3.2 物联网中间件的分类
    2.4 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模型
        2.4.1 物联网语义本体模型
        2.4.2 基于发布/订阅的数据分发
        2.4.3 物联网服务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本体的物联网语义模型
    3.1 引言
        3.1.1 本体Ontology
        3.1.2 本体描述语言
    3.2 物联网本体建模
        3.2.1 本体模型的层次结构
        3.2.2 关键本体建模
    3.3 物联网本体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发布/订阅模型的交互机制
    4.1 引言
    4.2 发布/订阅通信模型概述
        4.2.1 交互方式
        4.2.2 发布/订阅类型及相关技术
    4.3 基于发布/订阅按需分发的消息空间
    4.4 发布/订阅模型中事件-订阅匹配算法
        4.4.1 基于频繁属性集的订阅分类过滤方法
        4.4.2 事件-订阅的优先级匹配算法
    4.5 实验结果分析
        4.5.1 订阅过滤实验分析
        4.5.2 匹配过程实验分析
    4.6 总结
第5章 物联网服务的提供机制
    5.1 引言
    5.2 物联网服务的提供管理空间
    5.3 基于相似度的服务发现算法
        5.3.1 服务发现的相关工作
        5.3.2 服务的语义描述模型
        5.3.3 物联网服务概率主题聚类
        5.3.4 物联网服务的相似匹配
        5.3.5 基于服务质量Qo S的选择策略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
    (五)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技术路线
        2.研究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政府大数据
        3.社会大数据
        4.数据融合
    (二)信息资源规划与融合理论
        1.信息资源规划理论
        2.信息融合理论
    (三)信息应急响应理论与危机管理理论
        1.信息应急响应理论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
    (四)本章小结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需求分析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的价值分析
        1.改变政企大数据应急中互动模式的契机
        2.促进应急中政府决策成功的客观性需求
        3.提升应急中政府公共数据价值的必然选择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制约因素
        1.政府内部数据共享阻碍因素
        2.政府数据外部融合壁垒
        3.社会大数据制约因素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关键问题分析
        1.政府部门管辖权限问题
        2.信任问题
        3.责任归属问题
        4.公民隐私侵犯问题
        5.数据的政企边界问题
    (四)本章小结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模型设计
    (一)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目标与原则
        1.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目标
        2.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原则
    (二)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的主体把握
    (三)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结构设计
        1.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基础层设计
        2.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运行层设计
        3.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保障层设计
    (四)政府大数据和社会大数据融合流程设计
        1.大数据集成
        2.大数据处理
        3.大数据关联
        4.大数据融合
    (五)本章小结
五、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实践—以健康防疫码为例
    (一)项目背景
    (二)防疫健康码需求分析
        1.防疫健康码的实际应用需求分析
        2.防疫健康码的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三)数据融合模型描述
    (四)运行效果分析
        1.运行目标及特征
        2.运行主体的协同
        3.运行效果
    (五)对策及建议
    (六)本章小结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对策建议
    (一)完善大数据融合机制
        1.完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机制
        2.明确主体责任机制
        3.数据定价与利益分配机制
    (二)建立健全政企数据融合法律法规
        1.建立健全数据融合主体约束法律
        2.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3.建立健全个人隐私保护法律
    (三)统一数据融合标准规范
        1.统一数据融合流程标准规范
        2.统一数据融合操作规范
    (四)提供完备技术、人才支持
        1.建立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交换模型
        2.建立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数据库
        3.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五)本章小结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9)定制化生产模式下模块化生产系统建模与重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定制化生产模式概述
        1.2.2 MPS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3 MPS建模与重构方法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主要来源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CPMPS定义及可重构架构研究
    2.1 引言
    2.2 CPMPS定义
        2.2.1 CPMPS的内涵
        2.2.2 CPMPS的特征
    2.3 CPMPS重构需求分析
    2.4 CPMPS总体架构设计
        2.4.1 CPMPS可重构架构
        2.4.2 CPMPS可重构机制
    2.5 本章小结
3 CPMPS可重构建模体系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分形理论的CPMPS可重构建模框架
    3.3 CPMPS制造资源分类
        3.3.1 CPMPS制造资源的特点
        3.3.2 CPMPS制造资源的分类
    3.4 CPMPS制造资源建模
        3.4.1 建模方法概述
        3.4.2 制造资源语义模型
        3.4.3 制造资源数据模型
        3.4.4 制造资源行为模型
    3.5 CPMPS可重构分形集成建模
        3.5.1 CPMPS制造资源可重构分形组态结构模型
        3.5.2 CPMPS可重构分形建模流程
    3.6 本章小结
4 CPMPS重构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CPMPS重构时机决策模型构建
        4.2.1 基于信息熵的CPMPS系统复杂度模型构建
        4.2.2 基于突变理论的CPMPS可重构时机识别
        4.2.3 算例验证
    4.3 重构时机驱动的CPMPS重构
        4.3.1 CPMPS重构策略
        4.3.2 CPMPS重构机制
        4.3.3 CPMPS重构流程
    4.4 本章小结
5 CPMPS可重构仿真平台开发与验证
    5.1 引言
    5.2 开发与验证环境概述
        5.2.1 开发环境
        5.2.2 验证环境
    5.3 仿真平台开发与验证
        5.3.1 平台整体架构与运行流程
        5.3.2 平台数据结构
        5.3.3 可重构仿真平台开发
        5.3.4 CPMPS可重构仿真平台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港口供应链研究现状
        1.2.2 知识服务应用于供应链研究现状
        1.2.3 基于本体论的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本体概述
        2.1.1 本体定义
        2.1.2 本体功能
        2.1.3 本体描述语言
        2.1.4 本体构建
    2.2 知识服务
        2.2.1 知识服务概述
        2.2.2 个性化推荐技术
        2.2.3 基于本体的知识服务
    2.3 数据挖掘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港口供应链本体库的构建
    3.1 港口供应链本体分析
        3.1.1 港口供应链本体定义范围
        3.1.2 港口供应链本体知识获取
        3.1.3 港口供应链本体的概念化与分类
        3.1.4 港口供应链本体类的属性关系
    3.2 港口供应链本体构建概述
        3.2.1 港口供应链本体构建方法
        3.2.2 港口供应链本体构建工具
        3.2.3 港口供应链本体构建原则
    3.3 港口供应链领域本体库的构建
        3.3.1 类层的构建
        3.3.2 属性层的构建
        3.3.3 实例层的构建
    3.4 本体的检测和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构建
    4.1 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框架
    4.2 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的知识获取
        4.2.1 港口供应链领域数据采集
        4.2.2 港口供应链领域知识抽取
    4.3 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的知识组织
        4.3.1 知识服务系统的知识处理与存储
        4.3.2 知识服务系统的知识融合
        4.3.3 本体知识库构建
        4.3.4 本体的过滤集成
        4.3.5 领域语义标注
    4.4 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的知识服务
        4.4.1 知识检索服务
        4.4.2 知识导航服务
        4.4.3 个性化知识服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本体的九江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应用
    5.1 港口供应链本体库的构建
    5.2 港口供应链领域本体推理
        5.2.1 领域本体推理
        5.2.2 领域本体规则推理
    5.3 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仿真模型实现
        5.3.1 知识检索服务的实现
        5.3.2 知识导航服务的实现
        5.3.3 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实现
    5.4 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应用分析
        5.4.1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关联
        5.4.2 供应链知识服务流程分析
        5.4.3 供应链知识服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1.1 研究结果
        6.1.2 存在不足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和本体技术的EPC项目信息管理研究[D]. 吕佳挺. 浙江大学, 2021
  • [2]基于本体论的项目全景模型建模及其在电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吴强,沙宇恒,邓春宇,罗凤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1(11)
  • [3]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4]集成决策的情境感知业务流程一体化建模方法研究[D]. 宋容嘉.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基于本体的工程档案数据化模式与方法研究[D]. 罗倩. 湖北大学, 2021
  • [6]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邓晶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7]面向语义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D]. 廉梦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模型研究[D]. 徐晨.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定制化生产模式下模块化生产系统建模与重构方法研究[D]. 穆可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10]基于本体的港口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型研究[D]. 毛军轻.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