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改革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变革(论文文献综述)

陈为东[1](2021)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发现离不开偶遇信息的点燃,从而引导个体心理发生顿悟、联结、移情和沉思,个体从偶然的被动获得转移到主动求索,非线性和线性的信息搜索行为彼此共生或演替,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存在。偶遇的信息具有潜在价值,希冀解决科学难题、科研疑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体在搜索、浏览、交互过程中发生信息偶遇的可能性变大,信息偶遇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术新媒体以学术信息服务为己任,包括学术APP、学术虚拟社区、学术微信公众号、学术社交网络和学术博客等多元类型,承载着丰富的学术资源,拥有基数庞大的科研人群,用户之间通过彼此关注、留言、互粉等,形成了社会网络关系,缓解了科研人员的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关于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主动的交流、交互、共享、贡献、持续使用、科研合作等行为,被动的信息获取行为还有待深入探索。用户在学术新媒体环境下意外获得有趣或有用的信息逐渐常态化,国内外多个领域都有关注信息偶遇,图情领域对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延伸到了信息偶遇。信息偶遇一般过程模型中涵盖了注意、停驻、检验、摘取、返回5个步骤,表现为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3个阶段。目前缺少从心理和认知层面探析学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发生原因、感知变化和后续采纳等问题,有必要在偶遇过程下结合用户的感知心理去深入分析信息偶遇现象,挖掘偶遇信息价值,为科学发现提高几率。本文主要分析过程感知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发生前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变、偶遇后用户信息采纳路径以及促进信息偶遇的感知和采纳策略5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1)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个体、环境、行为因素和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S-O-R(即刺激—个体心理、生理—反应),结合学术新媒体特色和信息偶遇概念,将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划分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环境、学术信息。在已有信息偶遇发生过程和过程感知模型下分析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将感知融入到偶遇行为过程,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给出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包括5个子机理,分别为信息偶遇前的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的心流体验、认知联结、感知控制,信息偶遇后的行为反馈,深入分析了5个子机理,以及过程与机理的关系,子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2)偶遇前引发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S-O-R模式和技术接受模型从学术新媒体的用户维度、信息维度、环境维度分析引发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给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其中信息维度包括信息特征、信息质量,环境维度囊括了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用户维度涵盖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先验知识以及信息偶遇行为共有9个变量,10个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学术新媒体平台上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问卷设计的题项中涉及到是否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设置,以排除没有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例验证了假设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信息特征、信息质量、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对感知有用性均具备显着正向影响;先验知识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控制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信息特征显着影响用户的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显着正向影响信息偶遇行为。(3)偶遇中学术新媒体用户的认知演变。本文采用访谈获取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时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资料,共访谈了15位曾经发生过信息偶遇事件的学术新媒体用户。由于学术新媒体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且以学术信息服务为主,因此,本文以硕博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为目标人群,共获得4.5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再根据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获得了初始概念38个、初始范畴19个、主范畴8个,最终得到信息偶遇中的用户认知演变状况,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中的认知演变模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中认知变化时的认知结构经历了同化、顺应、图式联结和意义建构过程,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网络,并结合意义建构理论解读了用户从认知鸿沟、断带到认知联结跨越,对认知演变的意义进行了阐释。(4)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构型。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信息采纳模型(IAM)、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感知价值接受模型(VAM),提取了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构成,动因包括: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收益、认知结构、好奇心理和感知成本7个动因。通过问卷获得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数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检验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组态构型,经过数据校准(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得到真值表、必要性条件分析、组态充分性条件和结果稳健性分析,得到影响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7条路径,即7种组态结果,并解释了这7条路径。(5)提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前-中-后的感知与采纳策略。刺激物特征显着影响信息偶遇的发生,从信息偶遇前的信息质量(信息内容、信息源)和信息特征(信息表征和信息标题)等角度实现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用户的认知心理、情感情绪都存在不断的变化,从认知联结、偶遇信息相关信息、感知控制和信息偶遇能力素养角度,帮助用户实现偶遇信息和先验知识的语义互联,更好地理解和研判偶遇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最后给出了促进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采纳的策略,从平台可用性、偶遇信息资源关联和学术新媒体的网络口碑等角度,提升偶遇信息的采纳度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理论体系,信息偶遇是一种被忽略的、被动的、非线性的信息获取或检索行为。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将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并将用户感知融入到这3个阶段,给出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前引发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化和偶遇后的采纳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信息偶遇现象,丰富了信息行为研究。本文最后给出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感知与采纳策略,为学术新媒体平台和学术知识服务体系的调整提供新的视角,优化学术新媒体的知识服务满意度。

谢永文[2](2021)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校园图书馆服务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阐述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借助网络技术、网络工具,开发高校图书馆新功能,从而提供更多差异化服务。

肖刘洁,甘生梅,顾惠[3](2021)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本文主要对创客空间进行介绍,阐述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意义,提出相应的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新模式,期以能够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及优化提供帮助。

杨丽丽[4](2021)在《相互“形塑”中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现代学习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教学科研支持部门,也在发生相应的变革。根据空间社会学理论,空间既是行为发生的条件,又是由行为所建构的。那么,图书馆学习空间,又是如何支持当下多样化的学习行为并被学习行为所改变呢?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大学图书馆是否支持或是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型?学生自发的新型学习方式如何推动图书馆学习空间改变?这种相互“形塑”是否在形成新的高校学习文化?为有效揭示新技术环境、学科背景等因素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影响,本研究选择西南地区四所不同层次和类型大学的新建校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描述图书馆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二者之间的互动,总结当前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的经验,发现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之间的相互塑造。论文主要分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提出问题,阐述论文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研究步骤、研究技术线路图、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第二部分:四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及其中学习行为的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体验,发现各校图书馆建设个性鲜明,空间建设及资源供给上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但各校学生在图书馆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高度的统一性。D大学作为信息技术为主的985理工大学,其图书馆科技感十足,但学生主要使用图书馆的自主、静默学习空间进行无需或少量技术支持的学习;C大学作为985综合型大学,其图书馆造型古朴,馆藏丰富,但学生主要找地方“自习”,评价“不好用”;J大学作为以交通技术为主的工科211大学,其图书馆学习空间重实用,学生主要来图书馆找地方写作业、复习,多功能空间“基本没用”;S大学是省属重要师范大学,其图书馆规模大、空间多,学生进馆学习的人数多,但设施设备少有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评价“不舒服”。第三部分:“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相互形塑推动着多元学习文化的形成。通过对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和使用的调查,发现各大学图书馆建设表现出一些共同点:资源供给及设施设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明显升级;空间功能多样化是普遍趋势;相对于学习空间硬件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学习空间管理与服务都表现出相对的滞后。各大学图书馆带有鲜明的本校学科特色和传统校园文化特点,但各校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行为共性大于个性,使用图书馆的目的、主要学习行为类型都高度相似。尽管如此,各校学生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需求有显着的差异:文科、综合类大学现有空间条件不足,大学学生期待图书馆提供更“完备”和“好用”的空间条件;工科类大学现有空间条件较好,学生期待图书馆提供“更舒服”和“更独立”的学习条件。图书馆学习空间与学生空间期待的落差主要源于现有的图书馆建设、管理缺乏学生参与。学生新的学习空间需求、新的学习方式与图书馆的学科传统、现代化建设相互作用,正在推动形成新的多元化学习文化。

梁静[5](2021)在《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从2013年开始进入了中国,MOOC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MOOC相关概念、发展起源和发展特点等内容,与此同时使用案例分析法针对国内外典型的高校MOOC运行平台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为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提供参考;其次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法,将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一一剖析出来,为开展MOOC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服务理念与服务体系;再次随机选择我国多家211高校图书馆网站,对于其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规模、课程种类、平台选取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着MOOC关注度不足、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馆藏资源共享障碍、缺乏管理机制等问题;最后结合SWOT分析以及高校的调查结果,深度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从加强图书馆推广宣传、馆员素质教育、开展信息素养嵌入式教育、建立健全版权清理机制、建立健全MOOC评价系统等方面,为高校图书馆完善以及创新MOOC信息服务模式提供新思路。面对MOOC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等一系列特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应该主动承担起领头羊的角色,在完善MOOC信息平台服务策略的同时,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自身在教育界的地位,为我国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谷佳虹[6](2021)在《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个人信息的范围,用户的个人信息,图书馆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及其扩展的概念,并解释了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及其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区别,通过分析图书馆用户对于个人信息所具有的权利,再根据当前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最新进展情况,得出制定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意义和必要性,完善的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有助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将相关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以及当地保护个人信息的规章得以体现。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港澳台地区图书馆对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方面非常重视,与我国大陆地区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度剖析我国图书馆制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方面的不足,借鉴其他领域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提出解决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的措施。

吴雅威[7](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蔡非凡[8](2021)在《基于数字人文的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资源对高校师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职责,必须大力发展数字资源建设。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字资源建设基础,但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因此,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与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从以下六个部分研究数字人文下的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思路、创新与不足,对国内外有关数字人文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开展调查。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数字资源的含义和分类,并阐述了数字人文理论,包括数字人文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为数字人文背景下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包括现状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结果,从数字资源构成、数字资源组织存储、数字资源营销推广、数字资源服务利用四个方面对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地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即数字技术应用较为薄弱;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参与建设的主体较为单一;管理协调与资金投入不足。第四部分为数字人文背景下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根据第三部分分析得出的问题,提出改进完善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建议,即运用新技术完善数字资源建设;培养高数字人文素质的馆员;实现数字资源建设多元化参与;加强建设规划与资金投入。第五部分为基于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型,从基础资源层、技术应用层、组织管理层和用户服务层四个层次来构建数字人文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型,旨在通过对扬州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研究来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借鉴。第六部分为结语,包括本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和提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论文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给予客观说明。

高峰[9](2021)在《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定位及发展》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各个高校资源共享的核心角色,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定位是极为重要的,它关系到了图书馆中信息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确定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从抓准自身功能定位、更新服务理念、信息载体多元化、书籍文献信息化等方面论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对策,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王晶[10](2021)在《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展十分迅速,借助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推广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选择,各高校图书馆也开始提出以社交媒体为平台的营销推广策略及实施方案。本文以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为研究对象,并以整合营销的4I原则和SICAS模型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在对NT大学图书馆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现有社交媒体营销的组织体系。其次,制定关于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现状的调查问卷,基于SICAS模型的分析要素进行问卷分析,总结出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图书馆与用户相互感知度低;未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缺少用户互动与拓展功能;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忽视用户分享的推广。最后,针对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并依据SICAS模型的五个分析维度,制订相应的优化策略:以用户为中心,扩大用户感知;丰富服务内容,增强用户兴趣;线上线下结合,加强互动交流;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紧密社群关系,鼓励内容分享,旨在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知识服务的品牌效应。基于以上宏观的优化策略,制订出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的具体优化方案:首先,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交媒体营销推广运营机制,包括制定营销目标、建立营销小组、规范工作治理模式、完善危机应急保障措施并形成效果评估的闭路循环机制等;其次,在平台服务方面,优化微信公众号管理并开通官方微博。一方面,增加菜单栏服务功能,从硬件功能方面服务读者需求;其次,在阅读活动推广方面,从建立读者阅读社群,丰富阅读主题及内容、规范发布时频、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鼓励用户分享及荐读、荐购等方面增强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平台吸引力。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2.1.2 信息偶遇行为研究现状
        2.1.3 研究述评
    2.2 概念界定
        2.2.1 学术新媒体
        2.2.2 信息偶遇
        2.2.3 过程感知
        2.2.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内涵
    2.3 理论基础
        2.3.1 意义建构理论
        2.3.2 图式理论
        2.3.3 信息采纳理论
        2.3.4 三元交互决定论
        2.3.5 技术接受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分析
    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分析
        3.1.1 学术新媒体用户
        3.1.2 信息偶遇环境
        3.1.3 学术信息
    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
        3.2.1 信息偶遇前
        3.2.2 信息偶遇中
        3.2.3 信息偶遇后
    3.3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与关系
        3.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
        3.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
        3.3.3 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与机理关系
        3.3.4 信息偶遇行为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
        4.1.1 学术新媒体信息维度
        4.1.2 学术新媒体环境维度
        4.1.3 学术新媒体用户维度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3 模型分析与检验
    4.4 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分析
    5.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扎根理论
        5.2.2 访谈对象筛选
        5.2.3 访谈过程设计
        5.2.4 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
    5.3 访谈资料编码过程
        5.3.1 开放式编码
        5.3.2 主轴编码
        5.3.3 选择性编码
        5.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5.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模型构建
        5.4.1 模型构建
        5.4.2 分析与讨论
        5.4.3 认知演变意义阐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分析
    6.1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
        6.1.1 偶遇后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依据
        6.1.2 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动因构成
    6.2 研究设计
        6.2.1 定性比较分析
        6.2.2 数据采集
        6.2.3 数据校准
    6.3 分析与讨论
        6.3.1 偶遇信息采纳必要性条件分析
        6.3.2 偶遇信息采纳的组态充分性条件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学术新媒体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感知与采纳行为促进策略
    7.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注意触发策略
        7.1.1 利用多元化信息表征刺激用户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7.1.2 设计趣味性的信息标题吸引用户眼球
        7.1.3 改善信息内容质量提高偶遇信息效用
        7.1.4 监控信息源提高偶遇信息可信度
    7.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认知联结激活策略
        7.2.1 利用资源故事化形式促进用户认知联结
        7.2.2 推送偶遇信息相关的学者、文献和主题提高感知有用性
        7.2.3 增强用户对偶遇信息的感知控制
        7.2.4 加强培养用户的信息偶遇能力素养
    7.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度提升策略
        7.3.1 改善平台可用性提高偶遇信息采纳度
        7.3.2 形成偶遇信息的资源关联提高采纳度
        7.3.3 建立学术新媒体网络口碑提高信息采纳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访谈
    附录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网络环境的校园图书馆服务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3 结语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 服务意识变革
2 服务方式变革
3 服务文献类型变革
4 服务资源需求变革
5 结语

(4)相互“形塑”中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理论基础
    1.5 概念界定
    1.6 研究设计
2 “高科技含量但使用不足的”D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2.1 D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2.2 “被沉默的”D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3 “高大上但不接地气的”C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3.1 C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3.2 “美中不足”的C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4 “本分的”J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4.1 J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4.2 “还可以的”J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5 “不好用的”S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5.1 S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5.2 “支持学习不足的”S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6 “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相互形塑推动多元化学习文化的形成
    6.1 大学图书馆建设现状
    6.2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的相互形塑
    6.3 小结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MOOC概述及平台介绍
    第一节 MOOC的起源及概念
    第二节 MOOC运行平台的介绍
        一、国内MOOC运行平台的介绍
        二、国外MOOC运行平台的介绍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优势(Strength)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二、高校图书馆MOOC教学信息梳理、整合与开发的优势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四、为MOOC平台提供特色服务
    第二节 劣势(Weakness)
        一、MOOC服务缺乏本土化理论研究
        二、高校图书馆MOOC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三、MOOC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节 机遇(Opportunity)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二、MOOC平台亟需推广宣传
        三、MOOC发展需要图书馆配套服务
    第四节 威胁(Threats)
        一、MOOC平台存在封闭性
        二、MOOC教学对信息资源提出新要求
        三、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冲击图书馆功能
    第五节 基于SWOT分析的MOOC服务的策略
        一、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服务的本土化研究
        二、MOOC服务理念的创新
        三、建立专业的MOOC教学服务团队
第四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内容
    第三节 调查步骤
    第四节 调查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MOOC平台的建设情况
        二、高校图书馆课程投放情况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情况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缺乏对MOOC的关注
        二、馆员MOOC素质良莠不齐、服务能力有限
        三、高校师生MOOC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四、资源共享方面存在障碍,形成信息壁垒
        五、缺乏有效的评分系统及激励机制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策略
    第一节 加强MOOC推广,宣传教育新理念
    第二节 加强MOOC学科馆员继续教育
        一、加强馆员思想教育,开展继续教育
        二、培养专业、技能型馆员
    第三节 开展嵌入式MOOC信息素养培育课程
    第四节 整合优质资源,建立版权清理机制
    第五节 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MOOC评价指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个人信息及其保护政策概述
    第一节 关于用户个人信息
        一、个人信息
        二、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
        三、用户个人信息的范围界定
    第二节 图书馆服务中涉及到的用户个人信息
        一、用户注册信息
        二、借阅服务中产生的个人信息
        三、用户的浏览记录
        四、用户使用馆外资源的记录
        五、网络服务器临时收集的信息
        六、用户与图书馆沟通产生的信息
    第三节 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对象
        一、图书馆
        二、用户
        三、软件供应商
        四、行政机关
    第四节 图书馆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权利
        一、知情决定权
        二、信息使用权
        三、信息修改权
    第五节 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一、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定义
        二、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书馆制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意义
    第一节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一、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二、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三、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第二节 体现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二、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三、体现国际图联对于图书馆用户隐私的关注
    第三节 体现出依法治馆的重要举措
        一、深度体现《公共图书馆法》
        二、深度体现《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调查
    第一节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制定情况
        一、公共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二、高校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第二节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发布
        一、政策名称
        二、发布位置
    第三节 用户个人信息的内容收集
        一、个人信息收集的内容
        二、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
        三、个人信息收集的方式
    第四节 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
        一、信息披露及转让
        二、存储期限
        三、网站安全机制(保护手段)
        四、儿童隐私保护
        五、Cookies的使用
    第五节 用户和图书馆的权利
        一、用户的权利
        二、图书馆的权利
    第六节 用户个人信息的其他问题
        一、相关法律依据
        二、免责声明
        三、联系方式、政策更新通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发布位置不明显
        一、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名称不直观
        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位置不清晰
    第二节 政策内容不完善
        一、对于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范围过窄
        二、对于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三、对于用户和图书馆的权利划分不清晰
    第三节 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一、未体现用户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
        二、缺乏对于儿童隐私的保障
    第四节 现有法律法规没有在政策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我国大陆地区并未落实相关法律
        二、我国港澳台地区相关法律过于陈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从政策文本的本身改进
        一、明确用户个人信息的概念
        二、完善文本中关键主题的种类
        三、用户参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
    第二节 参考其他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一、热门应用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二、Web网站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三、电子资源供应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四、参考当地图书馆条例
    第三节 明确体现相关法律的侵权责任
        一、 《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二、 《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三、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第四节 注重儿童隐私保护
        一、借鉴《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借鉴《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
    第五节 增加相关技术和管理上的保护
        一、采用信息加密技术
        二、 设立专门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1.2.4 评述与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库
        2.1.2 智慧服务
        2.1.3 智慧数据服务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管理理论
        2.2.2 扎根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3.1.3 结果分析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4.2.1 图情机构主体
        4.2.2 智慧数据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4.3.1 数据多源性
        4.3.2 技术智能性
        4.3.3 服务场景化
    4.4 案例分析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5.2.2 智库需求感知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5.2.4 智能化推荐
        5.2.5 案例分析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3.1 智库活动层
        5.3.2 嵌入层
        5.3.3 融合层
        5.3.4 服务层
        5.3.5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6.1.1 智库特征识别
        6.1.2 智库需求确定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6.3 多源数据融合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1 场景化服务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7.5.3 评价指标优化
        7.5.4 评价指标赋权
    7.6 实证研究
        7.6.1 研究方法
        7.6.2 数据分析
        7.6.3 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数字人文的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数字资源概述
        2.1.1 数字资源的含义
        2.1.2 数字资源的分类
    2.2 数字人文理论
        2.2.1 数字人文的概念
        2.2.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人文的关系
第3章 数字人文下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
    3.1 数字人文下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
        3.1.1 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3.1.2 调查结果
    3.2 数字人文下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3.2.1 数字技术应用较为薄弱
        3.2.2 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
        3.2.3 参与建设的主体较为单一
        3.2.4 管理协调与资金投入不足
第4章 数字人文下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4.1 运用新技术完善数字资源建设
    4.2 培养高数字人文素质的馆员
    4.3 实现数字资源建设多元化参与
    4.4 加强建设规划与资金投入
第5章 基于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型
    5.1 基础资源层
    5.2 技术应用层
    5.3 组织管理层
    5.4 用户服务层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定位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
    (一)在功能定位上
    (二)在服务管理方面
    (三)信息载体方面
    (四)书籍信息化方面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一)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辅助平台
    (二)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探索,满足网络化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对策
    (一)抓准自身功能定位
    (二)更新服务理念
    (三)信息载体多元化
    (四)书籍文献信息化

(10)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营销理论在高校图书馆服务推广中应用
        1.2.2 .高校图书馆营销背景环境分析
        1.2.3 .高校图书馆营销策略研究
        1.2.4 .高校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高校图书馆营销
        2.1.1 高校图书馆营销概念
        2.1.2 高校图书馆营销特征
    2.2 社交媒体营销
        2.2.1 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2.2 社交媒体营销的比较优势
    2.3 整合营销
        2.3.1 概念及原则
        2.3.2 基于SICAS模型的整合营销
第三章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现状调查分析
    3.1 NT大学图书馆概况
        3.1.1 NT大学图书馆简介
        3.1.2 NT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3.1.3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组织体系
    3.2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用户调查分析
        3.2.1 用户对图书馆公众号的感知度情况分析
        3.2.2 用户兴趣及使用意愿情况分析
        3.2.3 用户与图书馆互动情况分析
        3.2.4 用户实际使用图书馆公众号的行为分析
        3.2.5 用户分享图书馆公众号的行为分析
第四章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策略及实施方案
    4.1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策略
        4.1.1 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用户感知
        4.1.2 丰富服务内容,增强用户兴趣
        4.1.3 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互动交流
        4.1.4 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4.1.5 紧密社群关系,鼓励内容分享
    4.2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实施方案
        4.2.1 建立社交媒体营销推广运营机制
        4.2.2 优化微信公众号营销推广方案
        4.2.3 制订并实施微博营销推广方案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变革(论文参考文献)

  • [1]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D]. 陈为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环境的校园图书馆服务创新[J]. 谢永文. 集成电路应用, 2021(07)
  •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J]. 肖刘洁,甘生梅,顾惠.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3)
  • [4]相互“形塑”中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D]. 杨丽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研究[D]. 梁静.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6]我国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调查研究[D]. 谷佳虹. 黑龙江大学, 2021(11)
  • [7]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8]基于数字人文的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D]. 蔡非凡. 扬州大学, 2021(09)
  • [9]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定位及发展[J]. 高峰.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10]NT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推广研究[D]. 王晶.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标签:;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