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与预防

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与预防

一、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沈丽雅,潘群兴,卢凤英,董永毅,张敬峰,吴坤,刘青涛,姜平,张小飞[1](2021)在《基于P18蛋白基因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根据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 NDRV)特有的非结构蛋白P18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NDR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和普通RT-PCR方法对23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NDR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85%(57/239)和17.57%(42/239),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RT-PCR检测方法。随机取5份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的样品用鸭胚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经普通RT-PCR扩增和基因测序证明均为NDRV。用103.0ELD50剂量的NDRV-SY株人工感染14日龄雏鸭,不同时间采集泄殖腔肛拭子样品,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进行排毒情况监测,结果显示,雏鸭人工感染NDRV 48 h时可以从泄殖腔检测到病毒排出,持续时间可达20 d,并发现在病毒感染后的第5 d和第10 d出现2次排毒高峰。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NDR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NDRV感染的排毒监测以及临床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刘莹,许文波,朱贞[2](2021)在《中国风疹控制和消除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08年我国正式将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 婴幼儿免疫覆盖率自2012年持续维持在95%以上, 因此在人群中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 使得我国风疹发病率逐年下降, 并逐步阻断了本土流行风疹病毒的传播, 显示我国正在向风疹消除目标迈进。然而, 为了加速我国风疹消除进程, 应根据监测实情科学制定重点人群的补充免疫策略, 提升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 同时有必要通过构建医防融合机制并推进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 从而为风疹消除提供证据支持。

孔桂慧[3](2021)在《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步探究》文中指出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是由鸭新型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引起的一种鸭禽传染病,其典型病变特征为肝脏肿大出血、脾脏坏死、鸭只体重减轻。2017年11月,菏泽地区商品鸭场的10日龄樱桃谷鸭出现以肝脏肿大出血、脾脏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内容包括:1.NDRV的分离鉴定无菌取菏泽地区10日龄商品代樱桃谷肉鸭的肝脏、脾脏并研磨,将病料过滤后分别接种SPF鸡胚、SPF鸭胚、鸭胚成纤维细胞(DEF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培养3~5 d后,收集死亡胚体尿囊液和病变细胞上清液使用NDRVσC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NDRV,命名为NDRV017株,该分离株与NCBI上9株NDRV参考毒株的相似性在95.3~99%之间。2.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将病毒液接种到Vero细胞,待细胞病变程度达80%时,使用3‰甲醛灭活36h,制备NDRV油乳剂灭活疫苗。3.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探究将种鸭二免后28 d的种蛋孵化出的1日龄雏鸭作为试验鸭,同时设同批次未免疫种鸭的后代作为阴性对照,人工感染用NDRV株为NDRV017E3株。阴性对照组腿肌接种灭菌PBS 0.8 m L,其余三组分别腿肌接种等体积8个ELD50的NDRV017E3株(病毒含量为4.50×105/羽),攻毒10 d后处死动物并采集脾脏组织。以脾脏是否坏死作为判断指标,发现母源抗体对雏鸭的保护率为53.3%,卵黄抗体对雏鸭的保护率为40%,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母源抗体可有效降低雏鸭感染NDRV风险(P<0.05),对雏鸭具有较好地保护作用;统计各组体重的增重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雏鸭体重降低16%(P<0.05),母源抗体组、卵黄抗体组分别降低4.57%(P>0.05)、9.43%(P>0.05)。结果表明,樱桃谷种鸭免疫该疫苗28 d后,50%以上的后代雏鸭可通过携带的母源抗体获得保护,优于市场上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周雨洁[4](2021)在《一株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可引起鸡的病毒性关节炎(Avain viral arthritis),感染率可达100%,发病率为5%~20%,死亡率为1%~3%,能够引起肉鸡胴体品质下降和蛋鸡产蛋率下降。近年来,该病在我国流行呈上升趋势,ARV变异毒株更是给家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竞争ELISA(Competitive ELISA,C-ELISA)是定量小分子时常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与靶标功能相同的标记的竞争分子与检测样本共同孵育,随着样本中靶标分子的浓度增加,能与固相抗原结合的竞争分子呈现下降趋势,此时C-ELISA的信号降低。通过检测信号干扰量,观察预期信号输出的干扰程度来测定待测样本中抗体的浓度,能够有效避免间接ELISA潜在的二抗交叉反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本研究采用鸡胚肝细胞分离方法对疑似感染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同源性比较、遗传进化分析等方法进行病毒的鉴定。病料研磨液接种鸡胚肝细胞后能够引起细胞融合,与典型细胞病变特征相吻合。RT-PCR检测结果与目标条带一致。通过对分离株S1~4基因的同源性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该分离株S1基因与经典毒株S1133、1733和2048的同源性分别只有76.4%、76.5%和76.5%,S2基因与经典毒株S1133、1733同源性能达到91.6%和91.5%,S3基因与经典毒株S1133、1733、2048同源性为88.93%、89.10%和88.22%,S4基因与经典毒株S1133、1733同源性能达到80.4%和80.5%,且均离经典毒株遗传距离较远。以上数据结果均显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是一株ARV变异毒株,将其命名为:ARV-8毒株。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毒株能够导致鸡的关节发生肿胀,关节腔有明显渗出,胸腺、脾等免疫器官肿大,且肉鸡比蛋鸡更为易感。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σC-pET-32a重组表达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表达菌,优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电泳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BCA浓度测定,证明重组蛋白表达特异性良好,反应性高。免疫14日龄的SPF鸡,每隔两周进行二免和三免,采集三免后的鸡血清,制备标准阳性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阳性血清的效价为1:8000;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Western blot、无菌性检测,证实其特异性、纯净性良好。通过方阵法确定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1:400,单抗最佳稀释浓度为1:500;血清最佳稀释浓度为1:50,羊抗鼠Ig G-HRP酶标二抗最佳稀释浓度为1:4000,封闭液选择为5%脱脂奶粉,最佳包被时间为4℃过夜,最佳封闭时间为2h,血清、单抗最佳孵育时间为1h,二抗最佳孵育时间为1h,显色液最佳时间为20min。将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效果良好。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疑似感染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一株ARV变异野毒株,原核表达其主要结构蛋白σC,制备ARV阳性和阴性血清,建立了检测ARV抗体的竞争ELISA方法,为ARV变异毒株的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张旭杰[5](2021)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广泛流行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引起的以脾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NDRV感染会对雏鸭脾脏和其他免疫器官造成损害,抑制免疫系统,导致雏鸭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强,诱发混合感染。该病毒可感染多个品种的雏鸭,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患病雏鸭临床常表现为精神倦怠、喜卧、拉稀、发育受阻、生长缓慢,饲料返还率大幅降低。本研究使用鸡胚肝细胞对实验室保存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YC株进行病毒扩增,获得大量抗原液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开产蛋鸡,收集卵黄样品制备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为NDR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YC株接种鸡胚肝细胞,病毒感染36h后收取细胞病毒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制备灭活疫苗的抗原液。对抗原液进行毒力效价、纯净度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均符合疫苗制备要求。选择终浓度为0.2%甲醛溶液37°C灭活抗原液24h,灭活后与Tween-80按94:6的比例混合配制疫苗水相。无菌操作加入2份水相、3份油相乳化疫苗,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疫苗的安全性、剂型、物理性状、储存条件进行检测,疫苗剂型为油包水型,物理性状稳定,未检测到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可在4°C保存12个月。灭活疫苗免疫开产蛋鸡,连续免疫4次,每次免疫间隔14d,4次免疫后每隔1周收集蛋黄样品进行ELISA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免疫蛋卵黄抗体水平不断升高,至第三周达到最大值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收取免疫蛋经蛋壳消毒、蛋黄分离、一次灭活、醋酸酸化、辛酸萃取、二次灭活、粗滤、除菌细滤、超滤浓缩、三次灭活、除菌细滤后制备成防治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卵黄抗体。对卵黄抗体的物理性状、p H值、安全性、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均符合抗体生产标准。进行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检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对雏鸭的保护效力,结果显示雏鸭注射抗体后机体抗体水平迅速升高,第4d左右机体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雏鸭注射1.0 m L卵黄抗体后第21d检测血清抗体效价仍呈阳性,卵黄抗体持续保护时间完全覆盖雏鸭整个易感期,可大大降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的感染率。健康雏鸭人工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后当天开始排毒,临床表现反应迟缓、喜卧、扎堆、饮食量下降。剖检发病雏鸭,脾脏坏死、肝脏出血症状明显。患病雏鸭注射卵黄抗体后,排毒雏鸭数量不断减少直至患病雏鸭不再排毒,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饮水量恢复正常。剖检雏鸭发现肝脏出血和脾脏坏死症状明显减轻,部分雏鸭恢复正常。综上所述,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制作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安全性好、保护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可以有效用于预防和治疗鸭群爆发的以脾脏坏死为主要症状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极具应用价值。

陈志祥[6](2020)在《三例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病例临床诊断与鉴别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是以引起鸡发育缓慢,少食少水,饲料转化率低下,鸡群胴体均匀度不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品种的肉鸡和蛋鸡均能感染此病,给禽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研究表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圆圈病毒3型病毒(GyV3)以及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等病毒均可以引起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生,临床上很难区分不同致病病原引发的传染性腺胃炎,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比较不同病毒引起的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病例,鉴别分析病理特点,为今后临床上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的快速诊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2017年9月6日,山东青岛某鸡场送检8只病鸡。该批鸡15-16日龄开始出现腺胃炎症状,发病率达到50%。对此批病鸡进行剖检,观察到病鸡腺胃出肿大,内壁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胸腺萎缩,肝脏肿大易脆。制备血涂片,观察到淋巴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增多。制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腺胃腺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和腺管间淋巴细胞浸润,肾脏被膜到中央静脉间出现大面积髓细胞增生灶,在肝脏血管周边和实质看到髓细胞的增生灶,灶内出现核分裂像。取病鸡肝脏,腺胃组织提取DNA和RNA,进行PCR检测,ALV-J呈阳性条带,其他与腺胃炎相关的病毒检测均为阴性。使用麦康凯琼脂plat和血琼脂plat分离细菌,37℃培养1848h后,未出现任何致病菌生长,表明未发生细菌感染。2018年10月8日,山东聊城某养殖合作社送检8只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为饲料便,鸡群均匀度差。对此批病鸡进行剖检,观察到病鸡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消失,法氏囊出血,胸腺萎缩。制备血涂片,观察到异型性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增多。制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腺胃粘膜层角质化,腺胃腺管间淋巴细胞广泛浸润,法氏囊皮质髓质界限不清,淋巴细胞流失,胸腺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流失。取病鸡肝脏,腺胃组织提取DNA和RNA,进行PCR检测,GyV3呈阳性条带,其他与腺胃炎相关的病毒检测均阴性。使用麦康凯琼脂plat和血琼脂plat分离细菌,37℃培养1848h后,未出现任何致病菌生长,表明未发生细菌感染。2019年8月8日,从潍坊青州某养鸡场送检9只病鸡,临床表现为羽毛蓬乱逆立,发育不良,对此批病鸡进行剖检,观察到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肾脏和脾脏肿大,肝脏表面散在坏死点。制备血涂片,观察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制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腺胃腺管间淋巴细胞浸润,脾脏淋巴细胞流失,肝脏出现大量坏死灶,灶内出现核分裂像。取病鸡肝脏,腺胃组织提取DNA和RNA,进行PCR检测,REV呈阳性条带,其他与腺胃炎相关的病毒检测均为阴性。使用麦康凯琼脂plat和血琼脂plat分离细菌,37℃培养1848h后,未出现任何致病菌生长,表明未发生细菌感染。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ALV-J,REV和GyV3三种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病例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血像变化,组织病变,鉴别分析三种病毒的病理特点,为今后临床上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的快速诊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崔雪娇[7](2020)在《鸡肠道病毒组解析及潜在致病病毒的筛查》文中研究指明能引起鸡病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其中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鸡病毒性疾病有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鸡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脑脊髓炎、鸡马立克病及鸡白血病等,已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日常养鸡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疾病感染,采用常规手段则难以实现快速及时地进行病原确定、疾病诊断与防治。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病毒宏基因组技术广泛应用于未知病原的检测,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用于环境新病毒筛查、哺乳动物和鸟类肠道病毒类群分析以及人疾病与病原相关性的探究等。但针对鸡肠道病毒宏基因组的相关研究报道还较少。本研究将采集的安徽境内2个鸡场(分别为鸡白血病非净化鸡场和鸡白血病净化鸡场)粪便样品,通过建立病毒宏基因组文库,进行肠道病毒群落组成分析和新病毒的筛查,旨在明确不同鸡场的优势病毒类群及其潜在的流行感染性,筛选潜在引发鸡病的新病毒,从而为鸡病的流行病毒学、诊断与防制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内容:(1)采集安徽境内的2个鸡场(鸡白血病非净化鸡场编号为A、鸡白血病净化鸡场编号为B)粪便样品,每个场30份,共计60份,利用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4个文库(ASt01、ASt02、BSt03、BSt04),并对构建的文库进行纯化和检测;(2)将文库的原始序列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文库的病毒序列数及病毒类群差异;(3)对文库潜在致病的病毒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4)对筛选自文库的优势病毒进行鉴定和分析;(5)通过初步序列比对发掘潜在的重组病毒,应用重组分析软件RDP4.0进行基因重组分析并对不同重组区段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6)基于发掘的重组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套式PCR引物,对A场和B场共6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构建的4个文库ASt01、ASt02、BSt03、BSt04符合Miseq测序平台的上机合格要求。(2)ASt01和ASt02病毒序列数分别为46,607条和45,497条,除去植物病毒序列及噬菌体病毒科序列等,冠状病毒科、未分类病毒科、小RNA病毒科的占比分别为49.82%和30.90%、25.20%和28.95%、20.79%和20.65%。BSt03和BSt04病毒序列数分别为15,951条和17,054条,除去植物病毒序列及噬菌体病毒科序列等,未分类病毒科、逆转录病毒科、圆环病毒科的占比分别为40.75%和57.87%、39.15%和13.20%、9.07%和10.78%。(3)A场发现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小双RNA病毒各1株,圆环病毒2株(Smaco1和Smaco2)。Ast V与源自韩国的KM254166毒株相似度为87.2%,且与源自巴西的禽肾炎病毒MG846415毒株、MN732559毒株等聚为一支。杯状病毒与JQ347532毒株相似度为86.8%,且与鸭源MN175552毒株聚为一支。小双RNA病毒与源自香港的KU729767毒株相似度为63.4%。Smaco1和Smaco2为环状病毒的不同属,Smaco1的Cap结构与源自越南的MH111124毒株相似度为59.6%,且聚为一支;Rep结构位于Porprismacovirus属的分支,与源自越南的MH500336毒株相似度为64.8%,但与源自越南的MH500333毒株聚为一支。Smaco2的Cap结构位于Bovismacovirus属的分支,与源自美国的KM598409毒株相似度为41.8%;Rep结构独立成一个分支,与源自越南的MH111124毒株相似度为62.7%。B场发现1株鸡白血病病毒(ALV)和1株小RNA病毒,其中ALV与源自中国的JF932002毒株相似度为96.3%。小RNA病毒与源自美国的鸡源LC123275毒株相似度为36.4%,但独立成为一个分支,可能为病毒新种。(4)从ASt01中获得全长为27718bp的禽支气管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ahysx-1,共编码10个开放阅读框,该全基因组的非S基因区段与鸡中发现的一株KX252787毒株(IBV)相似度为98%,S基因区段则与其相似度为58%,但与火鸡冠状病毒EU022526毒株相似度为79%,预示病毒存在潜在重组。(5)RDP4.0分析发现ahysx-1存在重组现象,重组概率p<6.2×10-15,重组位点为S基因区段,重组主要亲本为KX252787毒株,次要亲本为EU022526毒株。基于非S基因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ahysx-1与5种鸡IBV的相似度均为98%;基于S基因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ahysx-1与3种火鸡冠状病毒和1种珍珠鸡冠状病毒相似度为74.8%-75.9%;验证了重组结果。(6)检出的11份IBV阳性样品均来自A场,阳性率为36.7%。结果表明:鸡白血病非净化A场病毒序列总数为92,104条,以冠状病毒科为主;鸡白血病净化B场病毒序列总数为33,005条,以未分类病毒科为主;A场与B场的病毒类群组成及病毒丰富程度存在差异,A场的病毒序列数是B场的2.79倍,鸡白血病的净化有利于减少鸡场的病原分布、降低鸡体的病毒载量。A场筛查的一株潜在致病病毒(代号ahysx-1)系为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重组体的S基因源于火鸡冠状病毒,非S基因来自于IBV。A场鸡群中存在IBV的感染,具有发生IB的高风险。

胡瑞鸿[8](2020)在《抗H株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研制与质量评估》文中研究表明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又称为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近年来,根据遗传进化分析,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的毒力有增强趋势,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GP的特异性防治主要依赖接种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进行被动免疫,对GP强毒感染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由于IgY具有价格低廉、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已被广大养鹅户接受和采用。但目前使用的IgY多为粗制抗体,缺乏统一的生产、检验标准,琼扩抗体效价高低不等,故研制一种纯度及效价高,防治效果好,有统一生产标准的GPV IgY势在必行。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某地饲养的雏鹅群中,采集疑似GP病死鹅的病料,进行GPV的分离鉴定,利用分离获得的GPV研制抗GP的IgY,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GPV的分离鉴定用氯仿提取法从疑似GP病死鹅的肝、脾组织中分离病毒,接种3日龄雏鹅和12日龄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分离的病毒经特异性检验(琼脂扩散试验(AGP)和鹅胚中和试验)、超微结构观察、毒力测定、理化特性(热敏感试验、乙醚敏感试验、氯仿敏感试验、胰蛋白酶敏感试验、耐酸性试验)检验、纯净性试验、核酸检测、VP3基因序列鉴定及基因进化树分析,进行综合鉴定。(2)GPV IgY的研制将分离鉴定获得的GPV(命名为H株),经鹅胚逐级传代至F10,F10代进行1000倍稀释,接种12日龄鹅胚,收获鹅胚液作为GPV灭活疫苗抗原,抗原无菌检验和毒力检测合格后,进行浓缩及灭活,通过接种12日龄鹅胚进行灭活检验;灭活检验合格后进行GPV灭活疫苗的配制及乳化,获得GPV灭活疫苗,对其进行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及安全性检验;将检验合格的GPV灭活疫苗按经典免疫程序免疫产蛋鸡,当高免鸡蛋卵黄液的GPV IgY琼扩抗体效价≥1:64时,对其进行除脂、提取和灭活,制备出抗H株GPV IgY。(3)抗H株GPV IgY的质量评价通过监测GPV IgY的琼扩抗体效价对GPV IgY的理化特性(温度、酸碱度、胃蛋白酶的作用时间、冻融次数)进行评价;通过GPV IgY单次单剂量、重复单剂量和单次大剂量皮下注射3日龄雏鹅及小白鼠的安全性试验,观察雏鹅和小白鼠的健康状况,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对GPV IgY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不同琼扩抗体效价和不同剂量的GPV IgY对GPV强毒攻毒24 h雏鹅的治疗试验、对GPV感染不同时长和不同日龄雏鹅的治疗试验,依据雏鹅治愈率,对GPV IgY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用不同琼扩抗体效价和不同免疫剂量的GPV IgY对雏鹅皮下接种,24 h后用GPV强毒攻毒,依据雏鹅保护率进行预防效果评价;同类产品免疫3日龄雏鹅,依据雏鹅保护率与治愈率,评价GPV IgY与同类产品的差异。通过物理性状、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GPV IgY琼扩抗体效价监测及对雏鹅攻毒保护率监测,确定GPV IgY的储存温度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1)GPV的分离鉴定结果分离的病毒接种雏鹅,呈现与GP一致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接种鹅胚,可在鹅胚中增殖,且为非血凝性感染病毒;AGP显示,从雏鹅和鹅胚分离的病毒液与GP阳性血清之间出现沉淀线;鹅胚中和试验证明,病毒液能被GP阳性血清中和,中和后的病毒液接种鹅胚不引起死亡;电镜下观察,H株病毒粒子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特征;H株鹅胚和雏鹅传代培养F6~F10代,毒价最高且稳定,病毒的ELD50和LD50分别大于10-5.0/0.2 m L和10-4.0/0.2m L;以分离到的H毒株分别接种3日龄、10日龄、20日龄雏鹅,其致病性随雏鹅日龄增大而减弱;分离的病毒在56℃3 h保持其感染性,能够抵抗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酸性条件(p H3.0)的作用;分离的病毒液细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检查均为阴性,证明H株病毒纯净;PCR核酸检测病毒约在500 bp处出现特异性DNA条带,DNA大小与GPV相符;上述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符合GP生物学特性,该病毒为GPV(命名为H株)。以PCR扩增出的VP3基因,与参考毒株的VP3基因序列对比,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5.9%~99.1%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7.9%~99.6%之间;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H株与在黑龙江省分离的SP、ZZ、ZD、DQ、JX等毒株亲缘关系较与GD(广东)、YG(扬州)等毒株近。(2)GPV IgY的制备结果GPV H株灭活疫苗抗原无菌检验呈阴性、鹅胚液ELD50为10-5.22/0.2 m L、灭活检验鹅胚全部健活。GPV灭活疫苗的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均合格。用该GPV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收集AGP≥1:64高免鸡蛋的卵黄液。高免卵黄液经酸化水1:8稀释、p H5.2、4℃作用15 h、1900 g离心20 min条件下除脂;酸化水-1.5%辛酸-33%硫酸铵提取;终浓度0.05%甲醛溶液经20~25℃灭活24 h,对GPV IgY的琼扩抗体效价、蛋白浓度及蛋白纯度均无显着影响,确定上述除脂、提取和灭活条件为最佳工艺。(3)GPV IgY的质量评价结果上述制备的抗H株GPV IgY在60℃以下作用2 h,GPV IgY琼扩抗体效价与对照比不降低,当温度达到70℃以上,琼扩抗体效价显着降低,当温度达到75℃作用30 min时,琼扩抗体效价呈阴性;p H范围在4.0~11.0时,GPV IgY琼扩抗体效价与对照比差异不显着,p H值为3.0和12.0时,GPV IgY琼扩抗体效价显着低于对照组;当胃蛋白酶作用6 h,琼扩抗体效价无变化,作用8 h以上显着降低;GPV IgY经5次反复冻融,琼扩抗体效价与对照比无显着差异;GPV IgY免疫雏鹅和小白鼠均未出现任何注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精神状态良好,采食正常;GPV IgY对雏鹅治疗效果表明,琼扩抗体效价越高、注射剂量越大,雏鹅治愈率越高;病毒感染雏鹅的时间越长、雏鹅日龄越大,雏鹅治愈率越低;GPV IgY对雏鹅预防效果表明,同一注射剂量,琼扩抗体效价越高,雏鹅保护率越高,同一琼扩抗体效价,注射剂量增加,雏鹅保护率增高;GPV IgY免疫雏鹅后12 h~10 d,对雏鹅保护率高达88.00%以上,可有效抵抗病毒感染。差异对比试验表明,研制的GPV IgY的雏鹅保护率与治愈率均高于同类产品。(4)GPV IgY的储存条件2~8℃储存24个月,GPV IgY的物理性状、纯净性、琼扩抗体效价稳定,对雏鹅感染GPV的保护率达88.00%以上。(5)GPV IgY推荐使用剂量和方法对已感染GPV的雏鹅,选择GPV IgY琼扩抗体效价为1:16以上,1.0 m L/只;对未感染雏鹅进行紧急预防免疫,0.5 m L/只,皮下注射,对GPV感染的治愈率和保护率均达80.00%。

刘赫[9](2019)在《鸡源呼肠孤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认为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主要引起肉鸡的病毒性关节炎和腱鞘炎。近年来,我国山东、江苏、河北、福建、浙江等地的肉种鸡场和商品肉鸡场先后发生该病疫情的报道,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针对ARV野毒株LY383建立了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方法,同时对其主要抗原蛋白σC进行了原核表达,进而建立了AR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制备了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为ARV的临床检测和后续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根据ARV S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229bp的基因片段,将纯化后的胶回收产物利用地高辛进行标记,制备核酸探针,建立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ARV的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禽腺病毒(FAV)、新城疫病毒(NDV)的核酸无法与探针杂交显色,只有ARV与该探针杂交结果为阳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标记探针最低检出量为50pg/μL。对临床采集的13份疑似感染病料进行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制备的探针保存在-20°C冰箱中90d后仍可继续用于检测,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RV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操作简便,可大批量检测临床样本。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反应扩增出ARVσC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将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σC-pMD18-T和表达载体pET-32a(+)分别进行双酶切反应后,构建σC-pET-32a重组表达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表达菌。通过优化蛋白诱导表达的条件,表达融合蛋白,经过尿素梯度洗涤法初步纯化和镍柱再次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为包涵体,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利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建立检测A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棋盘稀释法确定目的蛋白的最佳包被稀释度为1:1000;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兔抗鸡IgG-HRP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500。该方法与其他病原体之间无阳性反应,板间和板内试验确定其变异系数为4.85%至7.93%,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应用于大规模血清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监测。将纯化后的σC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筛选和亚克隆最终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A1S9、B2D9,通过抗体亚类试剂盒测定所获得的单抗为IgG1亚型、轻链为κ链。ELISA效价测定结果显示,上清效价为1:100,小鼠腹水的效价为1:128000和1:256000。Western blot和IFA鉴定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可与ARV发生特异性反应。

王茹[10](2019)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株筛选及免疫原性分析》文中认为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引起禽类常见传染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原。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发展,毒株变异性大,传统疫苗株对其保护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我国养禽业的发展。本试验对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间自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家禽养殖场采集的疑似呼肠孤感染鸡的组织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经RT-PCR、FA、EM等方法对所分离到的ARV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探究了 ARV分离株的血凝性及其致病性,通过动物回归试验,比较各分离毒株毒力强弱和攻毒后排毒期,通过免疫保护试验验证传统疫苗株对新分离毒株保护效果,试验验证各分离株的理化特性。综合试验结果从分离株中筛选疫苗株,经CEF细胞增殖病毒液,制备油乳灭活疫苗。将筛选的疫苗株与传统疫苗株对比,采用SPF鸡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从免疫后抗体水平、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对2株病毒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评价。1 AR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组织病料中成功分离出6株ARV,试验结果显示,各毒株均无血凝性,EM观察病毒粒子大小约为70~80 nm左右;分离毒株与ARV单抗反应均呈现强阳性信号;各分离毒株在LMH、CEF细胞上均可增殖,但LMH细胞对其更为敏感;动物回归试验中,各分离株攻毒后均可引起受试鸡出现发病症状,但呈现出的毒力强弱不同;通过采集泄殖腔拭子检测部分分离株攻毒后排毒情况,结果显示,在攻毒24h后即可从粪便中检测到感染性病毒粒子,攻毒后首周是病毒粒子脱落的高峰期,第2周粪便排毒量明显减少,部分毒株粪便排毒期可持续2周以上:理化检测结果显示,各毒株对氯仿不敏感,对胰酶轻度敏感,耐热性较好,50℃处理1h对各毒株病毒滴度无显着影响,各项理化特征符合ARV特性;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传统疫苗对6株ARV分离株均无法产生完全保护。同时,相较于其它毒株,分离毒株RPVA1306和RPVA1307免疫组与对照组发病情况差异较小且发病情况更为严重更具研究和应用价值。该结果验证了分离株的致病性,丰富了 ARV毒种库,证实了传统疫苗对新分离毒株无法起到理想的保护作用,为ARV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2 ARV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有多种ARV疫苗应用于ARV的预防,但临床上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本试验通过测定ARV各分离毒株的TCID50和ELD50,结合动物回归及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筛选出2株毒力较强毒株RPVA1306和RPVA1307,经细胞增殖,制备油乳灭活疫苗。与传统疫苗株对比,采用自制疫苗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后从抗体水平、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对2株病毒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株对原毒株保护效果最佳,其中RPVA1306对2种分离株保护率均能达到80%以上,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二、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18蛋白基因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株、SPF鸡胚、雏鸭
    1.2 主要试剂
    1.3 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1.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3.2 标准质粒的构建
        1.3.3 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反应条件的优化
        1.3.4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1.3.5 特异性试验
        1.3.6 敏感性试验
        1.3.7 重复性试验
        1.3.8 临床样品检测
        1.3.9 病毒分离与鉴定
        1.3.10 人工感染雏鸭试验
2 结 果
    2.1 重组pMD18-P18标准质粒的构建
    2.2 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
    2.3 NDRV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
    2.4 NDR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2.5 NDR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2.6 NDR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重复性
    2.7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2.8 NDRV病毒分离与鉴定
    2.9 人工感染雏鸭试验结果
3 讨 论

(3)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呼肠孤病毒发展
    1.2 DRV的病原学特点
        1.2.1 形态和结构
        1.2.2 宿主
        1.2.3 理化特性及血凝性
    1.3 DRV的致病性
        1.3.1 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
        1.3.2 病理变化
    1.4 DRV的诊断
        1.4.1 分离与鉴定
        1.4.2 分子生物学鉴定
        1.4.3 血清学诊断
    1.5 呼肠孤病毒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1.5.1 弱毒疫苗
        1.5.2 灭活疫苗
        1.5.3 其他生物制品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病料背景
        2.1.2 试验用胚、试验动物
        2.1.3 试验毒株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试剂
        2.1.6 试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引物的合成
        2.2.2 分离与鉴定
        2.2.3 RT-PCR检测及测序分析
        2.2.4 生物学及理化特性研究
        2.2.5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2.2.6 灭活疫苗的研制
        2.2.7 灭活疫苗的检验
        2.2.8 灭活疫苗免疫父母代种鸭后抗体水平检测
        2.2.9 母源抗体对商品代雏鸭的被动保护试验
        2.2.10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NDRV的分离与鉴定
        3.1.1 病毒的分离与传代
        3.1.2 RT-PCR鉴定结果
        3.1.3 测序结果与分析
        3.1.4 生物学及理化特性鉴定结果
        3.1.5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3.2 灭活疫苗的研制
        3.2.1 病毒液的制备
        3.2.2 病毒液的纯净性检验
        3.2.3 病毒含量(TCID_(50))的测定
        3.2.4 疫苗的制备
        3.2.5 灭活疫苗的检验
    3.3 疫苗的免疫原性探究
        3.3.1 灭活疫苗免疫父母代种鸭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3.3.2 母源抗体对商品代雏鸭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NDRV的分离与鉴定
    4.2 灭活疫苗的制备
    4.3 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探究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一株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鸡源呼肠孤病毒病的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致病性
    1.2 鸡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
        1.2.1 病毒分离与鉴定
        1.2.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2.3 血清学诊断
        1.2.4 防控措施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2.2.2 σC蛋白的原核表达
        2.2.3 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的制备
        2.2.4 ARV抗体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结果
    3.1 毒株的分离鉴定结果
        3.1.1 病毒分离情况
        3.1.2 RT-PCR扩增结果
        3.1.3 遗传进化分析
        3.1.4 病毒纯净性检测结果
        3.1.5 ELD_(50)的测定结果
        3.1.6 TCID_(50)的测定结果
        3.1.7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3.2 σC蛋白的原核表达
        3.2.1 SDS-PAGE电泳结果
        3.2.2 Western-blot鉴定结果
        3.2.3 蛋白浓度的确定
    3.3 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的制备
        3.3.1 血清的特异性鉴定结果
        3.3.2 ELISA效价检测结果
        3.3.3 血清的质量检验结果
    3.4 ARV抗体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4.1 ARV抗体竞争ELISA方法的优化
        3.4.2 ARV抗体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3.4.3 临界值的判定
        3.4.4 特异性试验结果
        3.4.5 敏感性试验结果
        3.4.6 重复性试验结果
        3.4.7 临床检测试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
        1.1.1 呼肠孤病毒历史及分类
        1.1.2 病毒形态学和理化特性
        1.1.3 病毒培养特性
    1.2 鸭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及主要蛋白
    1.3 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
        1.3.1 流行病学
        1.3.2 临床特征
        1.3.3 病理学变化
    1.4 诊断方法
        1.4.1 血清学诊断
        1.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5 鸭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
    1.6 禽蛋的一般特性
        1.6.1 卵黄的结构和组成
        1.6.2 卵黄的乳化性
    1.7 卵黄抗体
        1.7.1 卵黄抗体技术发展简史
        1.7.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优势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用毒株
        2.1.2 细胞及雏鸭
        2.1.3 种毒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试剂
        2.1.6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扩增与检测
        2.2.2 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
        2.2.2.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灭活条件研究
        2.2.2.2 油相的制备
        2.2.2.3 水相的制备
        2.2.2.4 乳化
        2.2.3 灭活疫苗的质量检验
        2.2.3.1 剂型检验
        2.2.3.2 离心稳定性检验
        2.2.3.3 无菌检验
        2.2.3.4 粘度检验
        2.2.3.5 保存期检验
        2.2.3.6 疫苗安全性检验
        2.2.3.7 灭活疫苗对蛋鸡的免疫程序
        2.2.3.8 ELISA抗体测定
    2.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
        2.3.1 卵黄抗体制造
        2.3.2 卵黄抗体效价测定
        2.3.3 卵黄抗体性状检验
        2.3.4 卵黄抗体pH值检测
        2.3.5 无菌检验和安全实验
        2.3.5.1 无菌检验
        2.3.5.2 安全检验
    2.4 雏鸭免疫保护试验
        2.4.1 雏鸭卵黄抗体保护试验
        2.4.2 雏鸭卵黄抗体治疗试验
        2.4.3 卵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扩增与检测结果
        3.1.1 病毒扩增结果
        3.1.2 扩增病毒纯净度检测结果
        3.1.3 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测定结果
        3.1.4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动物回归试验
    3.2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结果
        3.2.1 确定抗原液最佳灭活条件
        3.2.2 灭活疫苗的理化性状检验结果
        3.2.2.1 灭活疫苗的剂型
        3.2.2.2 灭活疫苗的稳定性
        3.2.2.3 灭活疫苗的粘度
        3.2.2.4 灭活疫苗无菌检验
        3.2.2.5 保存期检验
        3.2.2.6 灭活疫苗安全性检验
        3.2.2.7 免疫蛋卵黄抗体效价测定
        3.2.2.8 卵黄抗体效价测定
        3.2.2.9 卵黄抗体物理性状检验结果
        3.2.2.10 卵黄抗体p H值检测结果
        3.2.2.11 卵黄抗体无菌检验结果
        3.2.2.12 卵黄抗体安全性检验结果
        3.2.2.13 雏鸭卵黄抗体保护效果
        3.2.2.14 雏鸭卵黄抗体治疗试验结果
        3.2.2.15 抗体消长规律结果
4 讨论
    4.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4.2 灭活疫苗的制备
    4.3 卵黄抗体的制备
    4.4 新型鸭呼肠孤卵黄抗体的保护效力检验
    4.5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应用前景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例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病例临床诊断与鉴别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腺胃炎概述
    1.2 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概述
    1.3 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流行病学
    1.4 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病理变化
        1.4.1 临床症状
        1.4.2 剖检病变
        1.4.3 组织学病变
    1.5 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致病病原
        1.5.1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1.5.2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性病毒
        1.5.3 圆圈病毒3型
        1.5.4 其他病原
    1.6 诊断与防治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引物合成
        2.1.3 试验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1.5 试验地点
    2.2 方法
        2.2.1 病料采集和背景信息
        2.2.2 剖检观察
        2.2.3 血涂片制备
        2.2.4 病理组织切片制备
        2.2.5 组织DNA提取
        2.2.6 组织RNA提取
        2.2.7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8 细菌分离与鉴定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
    3.2 剖检观察
        3.2.1 山东青岛病例剖检观察
        3.2.2 山东聊城病例剖检观察
        3.2.3 山东潍坊病例剖检观察
    3.3 血涂片观察
        3.3.1 山东青岛病例血涂片观察
        3.3.2 山东聊城病例血涂片观察
        3.3.3 山东潍坊病例血涂片观察
    3.4 病理组织学观察
        3.4.1 山东青岛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
        3.4.2 山东聊城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
        3.4.3 山东潍坊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
    3.5 病原检测
        3.5.1 山东青岛病例病原检测
        3.5.2 山东聊城病例病原检测
        3.5.3 山东潍坊病例病原检测
    3.6 细菌检测
    3.7 鉴别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鸡肠道病毒组解析及潜在致病病毒的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列表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鸡粪便样品的来源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 方法
        2.2.1 鸡粪便样品的前处理
        2.2.2 样品的组合设计
        2.2.3 鸡粪便样品的核酸酶消化
        2.2.4 样品中病毒核酸的提取
        2.2.5 逆转录及双链DNA的合成
        2.2.6 高通量测序文库的构建
        2.2.7 文库的扩增
        2.2.8 文库的纯化
        2.2.9 文库DNA片段大小的筛选
        2.2.10 病毒宏基因组文库质量检测
        2.2.11 病毒文库测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2 不同病毒文库的病毒种类及占比分析
        2.2.13 病毒全基因组的拼接和组装
        2.2.14 基于目的基因组构建进化树分析
        2.2.15 基因重组分析
        2.2.16 序列扩增引物的设计
        2.2.17 PCR产物的检测
        2.2.18 目的条带的胶回收
        2.2.19 目的基因TA连接
        2.2.20 连接产物的转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宏基因组文库质量检测
    3.2 不同文库中病毒类群差异
    3.3 文库中潜在致病病毒鉴定及进化分析
        3.3.1 逆转录病毒相关重叠群分析
        3.3.2 星状病毒相关的重叠群分析
        3.3.3 嵌杯状病毒相关重叠群分析
        3.3.4 小双RNA病毒科相关重叠群分析
        3.3.5 小RNA病毒科相关重叠群分析
        3.3.6 圆环病毒科相关重叠群分析
    3.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鉴定与分析
    3.5 基于ahysx-1基因组的病毒重组分析
        3.5.1 基因重组
        3.5.2 基于ahysx-1不同区域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3.5.3 病毒的重组验证
    3.6 阳性样品验证
        3.6.1 引物设计
        3.6.2 PCR验证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抗H株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研制与质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鹅瘟病毒研究现状
        1.1.1 小鹅瘟病毒及小鹅瘟病简介
        1.1.2 小鹅瘟病毒的鉴定方法
    1.2 小鹅瘟生物制剂研究进展
        1.2.1 小鹅瘟病毒活疫苗
        1.2.2 小鹅瘟病毒灭活疫苗
        1.2.3 小鹅瘟病毒基因疫苗
        1.2.4 小鹅瘟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
        1.2.5 小鹅瘟抗血清
        1.2.6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
    1.3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1.3.1 卵黄抗体的结构特点
        1.3.2 卵黄抗体的提取方法
        1.3.3 卵黄抗体的灭活方法
        1.3.4 卵黄抗体应用
        1.3.5 卵黄抗体的优势与展望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主要材料和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研究技术路线图
        2.3.2 小鹅瘟病毒分离培养
        2.3.3 小鹅瘟病毒的鉴定
        2.3.4 小鹅瘟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检验
        2.3.5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
        2.3.6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质量评价
        2.3.7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储存条件的确定
    2.4 试验数据分析及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鹅瘟病毒分离培养
        3.1.1 小鹅瘟病毒在雏鹅分离培养结果
        3.1.2 小鹅瘟病毒在鹅胚分离培养结果
    3.2 小鹅瘟病毒鉴定
        3.2.1 小鹅瘟病毒特异性试验结果
        3.2.2 小鹅瘟病毒粒子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3.2.3 小鹅瘟病毒毒力测定
        3.2.4 小鹅瘟病毒理化特性
        3.2.5 小鹅瘟病毒的纯净性试验结果
        3.2.6 小鹅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2.7 小鹅瘟病毒VP3基因序列鉴定
    3.3 小鹅瘟病毒灭活疫苗抗原的制备及成品检验
        3.3.1 小鹅瘟病毒H株灭活疫苗制备抗原用病毒的检验
        3.3.2 小鹅瘟病毒H株灭活疫苗检验
    3.4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
        3.4.1 产蛋鸡选择结果
        3.4.2 高免鸡蛋的琼扩抗体效价监测结果
        3.4.3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除脂条件的确定
        3.4.4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提取方法的确定
        3.4.5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外源性病毒灭活方法确定
    3.5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质量评价
        3.5.1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理化特性
        3.5.2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安全性评价
        3.5.3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对人工感染雏鹅的治疗效果评价
        3.5.4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对雏鹅注射后攻毒的预防效果评价
        3.5.5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与试验选用的同类产品差异试验
    3.6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储存条件的确定
        3.6.1 储存温度及时间对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物理性状的影响
        3.6.2 储存温度及时间对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纯净性的影响
        3.6.3 储存温度及时间对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琼扩抗体效价的影响
        3.6.4 储存温度及时间对雏鹅攻毒预防效果的影响
4 讨论
    4.1 小鹅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4.2 小鹅瘟病毒H株VP3基因序列分析
    4.3 影响HA与HI效果的因素分析
    4.4 小鹅瘟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
    4.5 鸡群的选择管理与高免蛋黄收集
    4.6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除脂条件的确定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7 最优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提取方法确定及分析
        4.7.1 辛酸终浓度对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影响
        4.7.2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提取方法的对比分析及验证
        4.7.3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琼扩抗体效价与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4.8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灭活条件的确定
    4.9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质量评价
        4.9.1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安全性评价
        4.9.2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治疗效果评价
        4.9.3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预防效果评价
        4.9.4 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试验选用的同类产品差异
    4.10 储存条件的确定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9)鸡源呼肠孤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致病性
        1.1.4 防控措施
    1.2 禽呼肠孤病毒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2.2 血清学诊断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毒株、细胞、载体、血清及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ARV地高辛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
        2.2.2 ARVσC蛋白的原核表达
        2.2.3 检测AR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2.2.4 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 结果
    3.1 ARV核酸探针的制备
        3.1.1 PCR扩增
        3.1.2 敏感性试验
        3.1.3 特异性试验
        3.1.4 稳定性试验
        3.1.5 临床样品的初步检测
    3.2 ARVσC基因的原核表达
        3.2.1 目的基因的扩增
        3.2.2 重组表达载体σC-pET32a的双酶切鉴定
        3.2.3 重组蛋白最佳表达条件的优化
        3.2.4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表达形式的确定
        3.2.5 Western-blot分析鉴定
        3.2.6 蛋白浓度的确定
    3.3 检测A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
        3.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3.3.2 抗原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
        3.3.3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3.3.4 兔抗鸡IgG-HRP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3.3.5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3.3.6 特异性试验
        3.3.7 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比较
        3.3.8 重复性试验
        3.3.9 临床样品的检测
    3.4 ARVσ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3.4.1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3.4.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3.4.3 单克隆抗体亚类的测定
        3.4.4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3.4.5 单克隆抗体反应性鉴定
        3.4.6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
        3.4.7 稳定性试验
        3.4.8 腹水纯化
4 讨论
    4.1 核酸探针的制备
    4.2 ARV σC 蛋白的原核表达
    4.3 检测 ARV 抗体间接 ELISA 方法的建立
    4.4 ARV σ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禽呼肠孤病毒疫苗株筛选及免疫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病原学
        1.1 ARV的形态结构
        1.2 ARV的理化特性
        1.3 ARV的培养特性
    2 分子生物学特性
        2.1 ARV的基因组
        2.2 编码的蛋白与功能
    3 流行病学
        3.1 致病性
        3.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3 流行概况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毒分离鉴定
        4.2 血清学诊断方法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5 防治
        5.1 弱毒疫苗
        5.2 灭活疫苗
        5.3 基因工程苗
    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AR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病毒分离
        2.2 RT-PCR鉴定
        2.3 序列分析
        2.4 直接免疫荧光(FA)鉴定结果
        2.5 形态学鉴定结果
        2.6 ARV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2.7 部分理化特性研究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ARV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病毒液检验
        2.2 疫苗质量检验
        2.3 疫苗安全性检验结果
        2.4 疫苗效力检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四、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18蛋白基因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沈丽雅,潘群兴,卢凤英,董永毅,张敬峰,吴坤,刘青涛,姜平,张小飞.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 [2]中国风疹控制和消除进展[J]. 刘莹,许文波,朱贞. 中华医学杂志, 2021(48)
  • [3]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步探究[D]. 孔桂慧.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4]一株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周雨洁.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D]. 张旭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三例鸡病毒性传染性腺胃炎病例临床诊断与鉴别分析[D]. 陈志祥.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7]鸡肠道病毒组解析及潜在致病病毒的筛查[D]. 崔雪娇.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抗H株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研制与质量评估[D]. 胡瑞鸿.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9]鸡源呼肠孤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刘赫.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禽呼肠孤病毒疫苗株筛选及免疫原性分析[D]. 王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与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