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防渗特性及设计

路堤防渗特性及设计

一、堤防渗流控制特点及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郝伟[1](2017)在《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与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堤防道路是以堤防工程作为道路基础,在堤顶、堤前或堤后铺筑路面结构的堤路结合工程,兼具道路交通和水利抗洪的作用。当前堤防道路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在建设中功能规划不清,不少道路存在着设计指标依据不明,交通管理措施不合理,路幅布置不适应交通需求等规划、管理和设计方面的问题。论文在回顾、总结堤防道路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文献与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以及既有工程验证等多种技术手段,以道路临水的特殊性作为研究主线,从保证堤防道路防洪抢险的基本作用出发,以拓展道路功能为目的,构建了堤防道路功能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路幅设计方法,对路基湿度演变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总结了路基设计要点。论文归纳了堤顶路、堤前路和堤后路3种堤路结合机理及特点,通过总结设计缺陷,提出堤防道路设计思路和方法,明确设计速度的关键参数。通过对堤防道路的抗洪抢险、堤防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各项功能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功能、等级和区位相结合的功能分类方法。按照各项功能的重要程度,将堤防道路分为防汛性道路,综合性道路,通行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4类,同时每一类按照堤防工程的级别和交通量的大小划分为23个等级。在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堤防道路路幅设计方法、设计特点和要求,以及防汛需求、交通功能、土地利用和景观绿化这4个影响因素。归纳堤防道路路幅形式及特征,针对堤防道路设计速度低、路幅窄的特点,计算和分析路幅组成要素的宽度和布置方法,给出了路幅设计指标,给出不同类型堤顶路15种典型路幅设计。由于常年或季节性受到水流冲刷和淘蚀,侵蚀部位随江河水位变化而变化,堤防道路路基湿度变化较为复杂。湿度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蒸汽凝结水,影响路基湿度的因素有水位高度、堤防型式、护坡结构、地下水位、筑堤材料、压实度以及路面覆盖。基于非饱和土理论,应用SEEP/W专业渗流软件建模,对堤防道路路基在不同的河流水位、堤身土质的渗透性能以及降雨影响下的湿度变化规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下部湿度影响显着;路基湿度受堤身土质渗透系数影响较大;降雨影响路床湿度明显,降雨历时和水位决定影响位置;路面覆盖可以有效降低降雨对上部路基湿度的影响。由于受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大,因此路基属于潮湿类,认为路基湿度场分布对路幅布置也有一定影响。根据堤防和道路的特点总结了边坡及防护、路基加宽、防渗、路基压实和路基排水设计要点。通过调查渭河堤防道路典型路段的客观环境和设计参数、堤路结合形式和功能分析、路幅设计和路基设计,分析表明调查结果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一致。在部分段落发现的一些问题也能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加以改进和优化,进一步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李发源[2](2016)在《中小河流域堤防工程设计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与自然的抗争,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有效保护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在工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小河流域堤防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堤防设计针对性和病险预防有效性的一般方式方法,以此实现堤防工程和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解决中小河流域防洪安全隐患,全面发挥堤防工程功能。

张瑜,李治勤[3](2013)在《基于Fluent的具有防渗墙堤基的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具有防渗墙防渗措施的河道堤防二维渗流场真实区域的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的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利用其多孔介质模型,求解堤防基础的渗流场,并对采取防渗墙的单一防渗措施条件下的渗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防渗墙深度的增加,其对河道堤防防渗效果明显但不是无限制的,由此可为堤防渗流计算及工程所需的合理的防渗墙深度提供依据。

苏渊[4](2013)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建成众多大、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在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及水产养殖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土石坝的安全运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石坝除险加固。据调查,在土石坝防渗加固中,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加固技术是一项比较有效、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弹性模量比普通刚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弹性模量小很多,与周围土体的弹性模量相近,能与周围土体有良好的变形协调能力,而且其防渗性能及效果也很好,更适用于土石坝防渗加固。本文通过文献查询和分析研究,对土石坝中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特性、应用状况等进行一个客观的总结、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了解现阶段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及工程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做出以下工作:(1)在前辈的指导下总结了渗流控制技术基本方法和原理,把渗流控制技术分为坝前防渗、坝内截渗、坝后排渗、出口保护等四个基本类型,形成了一个渗流控制技术系统工程基本体系。(2)搜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基本属性有关资料,归纳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材料组成、抗渗机理、允许水力坡降、渗透系数、耐久性等特性,总结了塑性墙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说明了塑性墙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以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控制。(3)介绍了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讨论了有关土体的本构模型与塑性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实现了土体与混凝土的Drucker-Prager(D-P)理想弹塑性模型,为研究分析土石坝内部应力应变及稳定性提供了一定依据。(4)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天津尔王庄水库土石坝典型断面为依据,土体和混凝土采用Drucker-Prager(D-P)理想弹塑性模型,塑性防渗墙采用梁单元土体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之间的接触面采用摩擦接触单元,设置接触对,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与数值模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5)查明了不同工况下尔王庄水库土石坝典型10+800剖面土石坝内部应力应变状况,塑性混凝上防渗墙自身的应力应变情况。(6)通过对土石坝有限元模拟的结果分析,总结了塑料混凝土防渗强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土石坝中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土石坝加固工程中对土石坝稳定性影响作出了理论依据,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土石坝工程中地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张瑜[5](2013)在《基于Fluent的堤防工程渗流场数值分析》文中提出堤防工程的安全是事关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渗流稳定是堤防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因此,渗流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减小堤防渗透破坏的可能性,为堤防渗流控制措施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对保证堤防工程的有效运行和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渗流计算和发展现状,在前辈们对渗流的研究和理论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的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其多孔介质模型,在验证了其在计算渗流场数值模拟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堤防工程的渗流场进行求解分析,并对具有防渗墙防渗措施的防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基型式的堤防稳定渗流场、堤防非稳定渗流场、具有防渗墙防渗措施的堤防在防渗墙深度、位置及厚度等不同工况下的研究分析,可得如下结论:(1)对不同堤基基础下的渗流场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知,不同地基类型的渗流场压力基本相同,由堤防内侧至堤防背水侧堤基渗透压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渗流速度有明显不同,岩石地基出口截面平均渗流速度最小为1.6×10-7m/s,砂砾石地基渗流速度最大为2.5×10-5m/s。(2)对河道水位降低的堤基非稳定渗流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河道水位降低的过程中,堤防渗流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堤防内、外水位相等。堤防基础中渗流速度变为O。堤基进口压强每分钟减小大约4000pa,建基面压强每分钟减小大约1500pa,渗流速度每分钟减小了大约0.7×10-6m/s,单宽渗流量每分钟减小了大约0.7×10-5m3/s;即每当河道水位降低O.1m,相对于初始水位,进口压强减小5%,建基面压强减小3.1%,渗流速度减小0.7%,单宽渗流量减小0.7%。(3)对采取防渗墙的单一防渗措施条件下的渗流场进行分析,对防渗墙深度、厚度及位置分别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防渗墙深度的增加,其对河道堤防防渗效果明显但不是无限制的,防渗墙位置和厚度对堤防渗流影响不大,要综合堤防稳定和经济性考虑,由此可为堤防渗流计算及工程所需的合理的防渗墙深度、位置及厚度提供依据。

张华,沈振中,李琛亮[6](2010)在《某分洪道堤防渗流特性及减压井布置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分洪道堤防堤基土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需要采取渗流控制措施的情况,对其建立典型区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堤体及地层的渗流特性及渗流主要成因,考虑采用减压井工程措施以降低渗透坡降。选择分洪道洪水期最不利工况,计算得到不同减压井间距下渗流出口的渗透坡降,分析其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减压井直径0.8 m、间距12 m的布置方案可以满足堤防渗透稳定要求。

孙东亚,姚秋玲,赵进勇,解家毕[7](2009)在《堤防工程建设技术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我国堤防工程建设技术的一些主要进展,包括堤防工程的综合规划设计理念、渗流控制基础理论及主要防渗措施、岸坡防护技术以及堤防可靠性评价等内容。针对我国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技术导则。

高延红[8](2009)在《基于风险分析的堤防工程加固排序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堤防工程是重要的防洪设施之一。由于时间与投资的限制,现有的大量堤防工程的加固处理应分步实施,所以需要根据其溃决的风险进行排序。本文以风险理论为基础,根据现有堤防工程存在的主要隐患,分析堤防工程的典型破坏形式,建立了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提出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后果评价方法和基于风险指标的加固排序方法,并研究了淮河流域的南四湖湖西大堤典型堤段的加固排序。本文基于风险理论的现有堤防工程加固排序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基于风险理论,研究了堤防工程的主要破坏形式,总结了主要破坏形式下的风险率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破坏路径的堤防工程系统破坏风险的评价模型。2.研究了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破坏概率的评价模型与方法。分析了堤防工程致险因子及影响因素、各种可能的破坏路径、相应风险率的赋值方法及其依据,提出了整个堤防段破坏总风险率的计算方法。3.建立了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影响和后果评价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中的溃决后果各种损失的计算方法及赋值标准等,给出了溃决后果综合系数的计算方法。4.研究了基于风险理论的堤防工程除险加固排序方法,提出了排序的分析步骤,并以淮河流域的南四湖湖西大堤三段典型堤段为例,进行了加固排序分析。本文研究的堤防工程除险加固排序的模型与方法,可为堤防工程的除险加固排序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堤防工程失效风险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张晓斌[9](2008)在《防渗墙在洞庭湖堤防渗控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防渗墙又称地下连续墙,它是在松散透水地基中连续造孔,以泥浆固壁,往孔内灌注混凝土而建成的墙形防渗建筑物,具有截水、阻水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航道枢纽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需进行地基防渗处理的其它工程。但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其承载机理及其设计计算理论能否在洞庭湖区堤防防渗当中进行应用尚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在总结和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洞庭湖堤防渗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结合长沙市宁乡县新民垸“周家湾防渗处险工程”实例,通过理论分析,实际工程应用及现场测试分析,对垂直防渗墙在洞庭湖区砂卵石堤基中的防渗机理及其计算方法与施工技术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本文首先简介了洞庭湖堤防的基本情况及其渗控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而针对洞庭湖砂卵石堤基建立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模拟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防渗处理方案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垂直防渗墙在砂卵石堤基中和在不透水堤基中的贯入深度与地基最大渗透坡降的位置和大小变化的相关关系作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到了相应渗流曲线图表,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垂直防渗墙防渗理论,针对目前垂直防渗墙在洞庭湖试验资料匮乏这一情况,自行设计了不同水位差,不同材料配比,不同嵌岩深度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揭示了垂直防渗墙在洞庭湖区砂砾石堤基中的应用特性。此外,结合工程应用,对垂直防渗墙的施工技术及其现场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新民垸周家湾防渗处险工程”建设,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张庆武[10](2008)在《堤防工程中管涌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涌是堤防各种险情中最为普遍的险工,也是最容易忽视又最容易造成垮堤的险工,研究其形成机理,探讨其探测方法和防治措施,对提高防汛抢险决策和运行管理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在阅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管涌机理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大量搜集国内外管涌相关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管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分析研究管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分析管涌对土体渗透性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基础上,探讨管涌破坏的机理。接着,从管涌计算的基本理论及管涌分析方法出发,阐述了目前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理正岩土计算软件的渗流计算方法、基本步骤及适用范围。随后,在分析常用的管涌险工的防治措施及其设计要素的基础上,对长沙福安垸老管涌险工的防治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长期的工作经验,以长沙地区为例对处理管涌险工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总结。最后,针对某管涌险工的实际工程问题,采用理正渗流计算软件对事故前后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确定此渗透变形为管涌破坏,并对堤坝的渗流量和渗透坡降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堤坝管涌破坏的防治措施。

二、堤防渗流控制特点及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堤防渗流控制特点及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有关概念的界定及本文研究范围
        1.2.1 堤防
        1.2.2 堤防道路
        1.2.3 本文研究范围
    1.3 我国堤防道路发展概况
        1.3.1 我国堤防道路发展历程
        1.3.2 我国已建部分堤防道路概况
    1.4 堤防道路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4.1 堤防道路规划存在问题
        1.4.2 堤防道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1.5.1 堤防工程建设现行法规和规范
        1.5.2 国外堤防与道路建设结合情况
        1.5.3 国内堤防道路建设与研究进展
        1.5.4 道路功能分类方法
        1.5.5 道路横断面设计
        1.5.6 路基湿度状况模拟研究
    1.6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堤路结合机理与堤防道路设计方法
    2.1 堤路结合机理
        2.1.1 堤顶路
        2.1.2 堤后路
        2.1.3 堤前路
        2.1.4 堤路园
    2.2 堤防道路设计缺陷
        2.2.1 堤防设计与道路设计脱节
        2.2.2 缺乏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体系
        2.2.3 路幅设计未能因地制宜
        2.2.4 路基设计考虑不全面
        2.2.5 附属设施设计不完善
    2.3 堤防道路设计思路与方法
        2.3.1 堤防道路功能分类
        2.3.2 堤防道路等级划分
        2.3.3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
        2.3.4 堤防道路路基设计
    2.4 堤防道路主要设计参数
        2.4.1 堤防道路设计速度
        2.4.2 堤防道路平曲线半径
        2.4.3 堤顶坡度
        2.4.4 堤顶高程
    2.5 小结
第三章 堤防道路功能分类分级
    3.1 堤防道路功能
        3.1.1 明确堤防道路功能的意义
        3.1.2 堤防道路功能分析
        3.1.3 堤防道路功能整合
    3.2 堤防道路功能分类现状
    3.3 堤防道路分类原则
        3.3.1 以功能为依据,以满足防汛需求为前提
        3.3.2 建立层次清晰、数量合理的分级体系
        3.3.3 优化整合道路的多重功能
        3.3.4 明确堤防道路的管理主体
        3.3.5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4 堤防道路分类指标
        3.4.1 堤防道路功能影响因素
        3.4.2 堤防工程级别
        3.4.3 堤防道路和与地方道路网的联系
    3.5 堤防道路分类方法
        3.5.1 功能、等级和区位相结合
        3.5.2 不同重要性的功能相组合
    3.6 堤防道路分类分级
        3.6.1 堤防道路性质分类和功能定位
        3.6.2 堤防道路等级划分
        3.6.3 堤防道路分类体系
    3.7 小结
第四章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
    4.1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方法
        4.1.1 路幅设计与堤路结合形式相适应
        4.1.2 路幅设计不忘防洪安全
        4.1.3 基于功能组合的路幅设计
    4.2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4.2.1 防汛需求
        4.2.2 交通功能
        4.2.3 土地利用
        4.2.4 景观绿化
    4.3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特点和要求
        4.3.1 与道路功能相适应,明确服务对象
        4.3.2 平时服务群众,战时保卫安全
        4.3.3 与堤防设施和沿线环境相协调,保持宜人尺度
        4.3.4 结合堤防重视非对称设计,丰富断面形式
        4.3.5 体现滨水特色,创建景观长廊
    4.4 堤防道路路幅形式
        4.4.1 土堤结合道路路幅形式
        4.4.2 石堤或混凝土堤结合道路路幅形式
        4.4.3 多级错层分离式
        4.4.4 整体左右非对称式
        4.4.5 路幅形式适用性
    4.5 堤防道路路幅组成要素
        4.5.1 机动车道宽度
        4.5.2 非机动车道布置形式和宽度
        4.5.3 路侧带布置形式和宽度
        4.5.4 分隔带宽度
    4.6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指标
    4.7 堤顶路典型路幅设计
        4.7.1 防汛性道路
        4.7.2 综合性道路
        4.7.3 通行性道路
        4.7.4 景观性道路
    4.8 小结
第五章 堤防道路路基湿度数值模拟与路基设计
    5.1 堤防道路路基特点
        5.1.1 工程特点
        5.1.2 破坏类型
    5.2 堤防道路路基湿度状态分析
        5.2.1 湿度来源
        5.2.2 影响因素
        5.2.3 评价指标
        5.2.4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SWCC)
    5.3 数值模拟计算
        5.3.1 河流水位及土质影响路基湿度分析
        5.3.2 降雨及路面覆盖影响路基湿度分析
    5.4 路基湿度对路幅设计的影响
        5.4.1 堤防道路路基干湿类型
        5.4.2 路基湿度影响路幅设计
    5.5 堤防道路路基设计
        5.5.1 边坡设计
        5.5.2 边坡防护设计
        5.5.3 加宽设计
        5.5.4 防渗设计
        5.5.5 路基压实
        5.5.6 排水设计
    5.6 小结
第六章 渭河堤防道路案例分析
    6.1 渭河概况
    6.2 宝鸡市城区堤防道路
        6.2.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2.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2.3 路幅设计
        6.2.4 路基设计
    6.3 宝鸡市郊县堤防道路
        6.3.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3.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3.3 路幅设计
        6.3.4 路基设计
    6.4 杨凌示范区堤防道路
        6.4.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4.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4.3 路幅设计
        6.4.4 路基设计
    6.5 咸阳市郊县堤防道路
        6.5.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5.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5.3 路幅设计
        6.5.4 路基设计
    6.6 西安城市段堤防道路
        6.6.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6.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6.3 路幅设计
        6.6.4 路基设计
    6.7 渭南市城区段堤防道路
        6.7.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7.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7.3 路幅设计
        6.7.4 路基设计
    6.8 功能分类和设计探讨及对策
        6.8.1 功能定位方面
        6.8.2 路线设计方面
        6.8.3 路幅设计方面
        6.8.4 路基设计方面
    6.9 小结
结论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主要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我国部分已建(在建)堤防道路工程概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坝工程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渗流控制技术基本方法及原理
    2.1 渗流控制技术概述
    2.2 坝面防渗铺盖
        2.2.1 粘土铺盖
        2.2.2 复合土工膜铺盖
    2.3 坝内槽孔截渗墙
    2.4 坝内插板截渗墙
        2.4.1 振动沉模截渗墙
        2.4.2 预制插板截渗墙
    2.5 坝内钻孔灌浆截渗墙
        2.5.1 高喷灌浆
        2.5.2 搅拌灌浆
    2.6 坝内钻孔截渗帷幕
        2.6.1 劈裂灌浆
        2.6.2 帷幕灌浆
        2.6.3 预埋花管灌浆
    2.7 钻孔特种灌浆
    2.8 坝后降水排渗
        2.8.1 导渗沟
        2.8.2 减压井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主要属性与质量控制
    3.1 塑性混凝土的基本物理特性
        3.1.1 塑性混凝土的材料组成
        3.1.2 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机理
        3.1.3 塑性混凝土的允许水力坡降
        3.1.4 塑性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3.1.5 塑性混凝土的耐久性
    3.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的选择及其设计
        3.2.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的选择
        3.2.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
    3.3 塑性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检验
        3.3.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
        3.3.2 塑性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第4章 土石坝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4.1 有限单元法的介绍
    4.2 土体的本构模型
    4.3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介绍
第5章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有限元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地质试验成果分析
    5.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参数确定与建模
    5.4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过程
        5.4.1 工矿一 空库容
        5.4.2 工矿二 正常蓄水
        5.4.3 工况三 加压重平台
    5.5 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5)基于Fluent的堤防工程渗流场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渗流分析的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1.3.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渗流的基本理论
    2.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1.1 渗流的定义
        2.1.2 渗流的几个基本概念
        2.1.3 渗流的运动形态分类
    2.2 达西定律
        2.2.1 公式描述
        2.2.2 适用条件
    2.3 渗流的基本方程
        2.3.1 运动方程
        2.3.2 连续方程
        2.3.3 稳定渗流微分方程
        2.3.4 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
    2.4 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
        2.4.1 数学模型
        2.4.2 定解条件
        2.4.3 求解数学模型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体积法及FLUENT软件介绍
    3.1 有限体积法及其网格
        3.1.1 有限体积法
        3.1.2 有限体积法的基本原则
        3.1.3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流体力学离散方法
    3.2 FLUENT程序介绍
    3.3 多孔介质模型
        3.3.1 多孔介质
        3.3.2 多孔介质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确定
    3.4 程序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堤防地基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1 不同堤基基础的堤防渗流场分析
        4.1.1 浆砌石堤防地基渗流场模型
        4.1.2 计算步骤及参数选取
        4.1.3 结果分析
    4.2 非稳定渗流下的堤基渗流场模拟
        4.2.1 UDF用户自定义函数
        4.2.2 计算模型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堤防防渗墙防渗措施研究分析
    5.1 防渗墙在堤防防渗中的应用
    5.2 防渗墙深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防渗墙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防渗墙厚度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6)某分洪道堤防渗流特性及减压井布置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有限元模型
    1.1 有限元网格
    1.2 边界条件
2 计算参数
3 渗流场特性分析
4 减压井布置方案
    4.1 设置减压井时的位势分布
    4.2 减压布置方案
5 结 语

(7)堤防工程建设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堤防工程的综合规划设计
3 堤防工程安全加固
    3.1 渗流控制理论
    3.2 防渗体设计及施工
        3.2.1 土工膜防渗
        3.2.2 薄混凝土防渗墙
    3.3 岸坡防护新技术
        3.3.1 软体排护岸技术
        3.3.2 生态友好的岸坡防护结构型式
4 堤防工程可靠性评价
    4.1 堤防工程可靠性评价的缘起
    4.2 堤防工程可靠性评价的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8)基于风险分析的堤防工程加固排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风险及工程风险
        1.1.2 现有堤防工程风险及评价研究的意义
    1.2 堤防工程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1.2.2 堤防工程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形式与风险评价模型
    2.1 引言
    2.2 现有堤防工程的主要破坏形式分类与定义
        2.2.1 现有堤防工程的主要破坏形式分类
        2.2.2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形式的定义
    2.3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的风险率计算
        2.3.1 现有堤防破坏的风险率计算基本原理
        2.3.2 现有堤防主要破坏形式下风险率计算
    2.4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的风险评价模型
        2.4.1 评价模型的设置原则
        2.4.2 基于现状描述和破坏路径的现有堤防工程破坏风险评价模型
        2.4.3 堤防工程系统的防洪设计标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的风险率评价方法
    3.1 引言
    3.2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层次划分
        3.2.1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的主要破坏形式的权重分析方法
        3.2.2 基于现状描述和破坏路径的堤防工程系统风险分析层次划分
    3.3 现有堤防工程的风险因子、防护措施和不利状态的描述
        3.3.1 堤防工程破坏的风险因子分析与描述
        3.3.2 堤防工程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描述与含义
        3.3.3 堤防工程可能破坏的不利状态的描述与含义
        3.3.4 堤防工程的安全措施与可能出现的不利状态的关系分析
    3.4 现有堤防工程的破坏路径及破坏风险率分析
        3.4.1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路径分析
        3.4.2 堤防工程现状定性描述分析与定量破坏风险率的估计方法
        3.4.3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风险率估计的赋值研究
    3.5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的总风险率评价
        3.5.1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总风险率的估计方法
        3.5.2 现有堤防工程破坏总风险率的评价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堤防工程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
    4.1 引言
    4.2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影响与后果评价模型
        4.2.1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影响分析
        4.2.2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后果评价模型
    4.3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生命损失评价
        4.3.1 堤坝工程系统溃决生命损失评价的现有方法
        4.3.2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生命损失评价方法
    4.4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经济损失评价
        4.4.1 堤坝工程系统溃决经济损失评价的现有方法
        4.4.2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4.5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社会影响与环境影响的评价
        4.5.1 堤坝工程系统溃决社会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现有方法
        4.5.2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社会影响与环境影响严重程度评价
    4.6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后果综合评价方法
        4.6.1 堤坝等水利工程溃决后果综合评价的现有方法
        4.6.2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后果综合评价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堤防工程优先除险加固排序方法
    5.1 引言
    5.2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风险指标与优先加固排序
        5.2.1 堤防工程系统溃决的风险指标计算
        5.2.2 现有堤防工程系统的优先加固排序的方法及步骤
    5.3 淮河流域南四湖湖西大堤现状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5.3.1 淮河流域南四湖及工程的基本情况
        5.3.2 南四湖湖西大堤的优先加固排序堤段
    5.4 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的优先排序研究
        5.4.1 南四湖湖西大堤各加固段的现状调查及描述
        5.4.2 南四湖湖西大堤各加固段的主要破坏风险评价
        5.4.3 南四湖湖西大堤各段的风险指标与优先加固排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和结论
    6.2 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防渗墙在洞庭湖堤防渗控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防渗墙研究现状及其工程运用
    1.2 堤防渗透破坏的土力学分类和判别
        1.2.1 流土
        1.2.2 管涌
        1.2.3 接触冲刷
        1.2.4 接触流土
    1.3 堤防渗控相关理论概述
    1.4 大堤垂直防渗相关理论概述
        1.4.1 堤身的垂直防渗处理
        1.4.2 堤基的垂直防渗处理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洞庭湖堤防防渗墙技术分析研究
    2.1 洞庭湖堤防概况
    2.2 渗流计算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2.1 渗流计算分析的基本理论
        2.2.2 渗流计算分析的基本方法
    2.3 洞庭湖垂直防渗墙工法相关理论分析研究
        2.3.1 洞庭湖的地质特性
        2.3.2 透水堤基处理方式
        2.3.3 计算分析模型的概化
        2.3.4 垂直防渗墙在砂卵石地基中的贯入深度与地基最大渗透坡降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的相关分析研究
        2.3.5 垂直防渗墙在相对不透水地基中的贯入深度与地基最大渗透坡降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的相关分析研究
        2.3.6 悬挂式垂直防渗墙在砂卵石地基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堤防垂直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试验研究
    3.1 垂直防渗的一般施工技术
    3.2 塑性混凝土超薄防渗墙工法试验研究
        3.2.1 工法基本情况
        3.2.2 工程试验方案
        3.2.3 试验工程研究
        3.2.4 试验工程的检测与监测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堤防垂直防渗墙工程应用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场地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条件
    4.3 工程实施方案的确定
    4.4 理论分析
    4.5 工程观测与效果评价
    4.6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堤防工程中管涌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涌探测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
第2章 管涌破坏机理分析
    2.1 管涌的形成过程
        2.1.1 管涌的发生
        2.1.2 管涌的发展
    2.2 管涌机理分析
        2.2.1 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
        2.2.2 管涌的判别
        2.2.3 管涌临界水力梯度
        2.2.4 管涌破坏机理
第3章 管涌有限元分析
    3.1 管涌基本理论
        3.1.1 达西定律
        3.1.2 连续性方程
        3.1.3 基本微分方程
        3.1.4 基本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
    3.2 渗流有限单元法
    3.3 理正渗流计算
        3.3.1 理正渗流计算软件
        3.3.2 适用范围
        3.3.3 计算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涌防治研究
    4.1 引言
    4.2 管涌防治措施
        4.2.1 临水侧防渗铺盖
        4.2.2 垂直防渗
        4.2.3 背水侧压盖
        4.2.4 排水沟
    4.3 管涌险情防治的常见误区
    4.4 管涌险工治理实例分析
        4.4.1 工程概况
        4.4.2 工程地质条件
        4.4.3 方案选定与实施
        4.4.4 工程中的问题与处理方案
        4.4.5 效果检查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市天燃气管道汛期穿河管涌事故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工程地质条件
    5.3 出险过程
    5.4 管涌有限元分析
        5.4.1 渗流分区和渗透指标的确定
        5.4.2 典型剖面渗流计算模型
        5.4.3 渗流计算及分析
    5.5 管涌治理措施
    5.6 定向穿越管道工程防止管涌事故的考虑因素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论文目录
附录B 渗流计算书
致谢

四、堤防渗流控制特点及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与设计研究[D]. 郝伟. 长安大学, 2017(01)
  • [2]中小河流域堤防工程设计探析[J]. 李发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0)
  • [3]基于Fluent的具有防渗墙堤基的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J]. 张瑜,李治勤.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3(04)
  • [4]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 苏渊. 山东大学, 2013(09)
  • [5]基于Fluent的堤防工程渗流场数值分析[D]. 张瑜.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6]某分洪道堤防渗流特性及减压井布置方案研究[J]. 张华,沈振中,李琛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0(02)
  • [7]堤防工程建设技术进展[J]. 孙东亚,姚秋玲,赵进勇,解家毕. 中国防汛抗旱, 2009(06)
  • [8]基于风险分析的堤防工程加固排序方法研究[D]. 高延红. 浙江工业大学, 2009(S1)
  • [9]防渗墙在洞庭湖堤防渗控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D]. 张晓斌. 湖南大学, 2008(08)
  • [10]堤防工程中管涌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D]. 张庆武. 湖南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路堤防渗特性及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