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钇杰[1](2021)在《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地评价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为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小儿风热感冒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将纳入的100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清热发表方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外敷退热散,以3天为一个疗程,期间观察患儿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汗出、咽红肿痛、咳嗽)的消失时间、解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真实客观地评估两组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消失的中位时间、解热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完全退热时间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完全退热率分别为91.49%、83.33%,治疗组的完全退热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发热、咽红肿痛、鼻塞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恶风、汗出、咳嗽、头痛等其它单项症状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4)治疗前后两组均能显着改善中医证候评分(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的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儿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研究期间,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解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能够显着改善发热、咽红肿痛、鼻塞等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鹰[2](2018)在《手部井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整理手部六井穴在古代文献中的临床应用条文,探究其适宜病症和配伍应用规律,为阐释手部井穴理论内容及临床适宜病症和配穴应用提供文献学依据;归纳手部各井穴临床应用配伍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探究和使用手部井穴提供指导。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手部六井穴的适宜病证和配伍应用规律特点。结果:古代文献条文共2205条,其中少商适宜病症及与其他穴位配伍治疗临床病证条文达469条,商阳274条,中冲226条,关冲373条,少冲449条,少泽414条。治疗病症类型包括内科、耳鼻喉科、妇科、儿科、眼科、外科等。结论:1.手部井穴治疗特点共性中带有个性,与脑关系密切,都能清热开窍以治疗五官病证,少商开咽喉窍、商阳通耳窍、中冲泻热开心窍、关冲泻热存津养口窍、少冲温补养心窍、少泽泻热开五官之窍。2.手部井穴既可主所在经脉所属的脏腑病证,又可主所属经脉循行所过之脏腑的病证,或所属经脉表里经络所属脏腑之病证,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用穴规律。3.文献显示各手部井穴有特殊治疗疾病的病种。少商治疗雀目,商阳治疗下齿痛和青盲,中冲治疗惊风、夜啼,关冲治疗面黑、小眦痛,少冲治疗少气痰冷、乍寒乍热、口热咽酸、咽喉酸辛、目黄、悲惊,少泽治疗攀睛、妒乳、乳痈等。4.手部井穴单独使用主要应用于清热开窍的急症,在与其他穴位配伍治疗疾病时,通过井穴主脏、激发疏通经气、调和脏腑寒热阴阳,可用于更广泛的慢性病证。
王云娜[3](2017)在《四缝穴古今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探究四缝穴的起源与现代发展,展示四缝穴的临床应用;通过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其古今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四缝穴的位置特意性、作用原理及临床运用的适应症,为今后该穴的临床运用提供相关的文献依据。方法:1、通过梳理古今医籍有关四缝穴的记载(其包括穴名、定位及临床运用),探讨四缝穴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情况;2、搜索自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期间与四缝穴相关的文献,将国内关于运用四缝穴治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将文献按纳入标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设计相应的资料提取表,并对纳入的文献中关于四缝穴的主治病症、操作方法、点刺间隔时间及后世医家对点刺后挤出的液体与疗程、病情相关性的观点进行提取;将提取所得的资料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依据所治病症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通过建立图表方式分析,初步探讨四缝穴的穴位特性、临床应用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结果:1、《奇效良方》中最早记载了四缝穴的定位及主治病症,后为《针灸大成》等医籍所引载。清代以前文献对四缝穴的定位及主治病症记载较为局限,鲜有进一步阐释和医案记录。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四缝穴定位存在不同见解,将其运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取得特异性的疗效,从而大大拓展了四缝穴的定位及主治范围。2、本课题中所纳入与四缝穴临床运用相关的文献共536篇,其所涉及的病症共约74个。文献资料显示,四缝穴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现代临床中广泛运用于消化科病症和呼吸科病症,也部分运用于皮肤科、五官科和外科等多门学科病症的治疗。四缝穴虽主要运用于治疗儿科相关病症,但在成人相关疾病甚至是疑难杂症上也有运用。3、文献显示四缝穴的定位主要有5种,临床运用中5种定位也多交叉应用,但主要仍是依据《奇效良方》的记载。与四缝穴周围其他奇穴共约50个,其部分主治与四缝穴相似,但多有差异,目前无相关文献解释四缝穴与其周围其他奇穴的区别。4、四缝穴的针法多采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纳入文献中共有41%未提及针刺的深度及间隔时间,且文献中对于针刺间隔时间的记载主要根据医家自身的经验,无量化的标准,使四缝穴治疗相关病症的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客观性受影响。结论:1、四缝穴主治病症和定位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最早源于明代,发展至今。由古代文献记载主治病症多为小儿猢狲劳,后多运用于治疗小儿疳疾,现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中又大大扩大了四缝穴的主治范围,不仅用于治疗各种儿科疾病,而且扩展到成人外、内、妇科,其疗效显着。因而在临床实践应注意发挥四缝穴的独特治疗作用。2、在本文献研究中,四缝穴相关的穴位其功效部分同四缝穴,但文献未提及四缝穴与其相关穴位临床作用的区别。针刺四缝穴后液体的出现与病情、临床疗效之间相关性、及其出现的原因少有研究。而现代医学对于四缝穴的作用机理,多是描述现象,实验研究仅局限于消化系统病症,无深层次的探讨;中医机理研究多从经络、古代手相、全息理论及所治病症的病因病机方面解释四缝穴的作用机理,则难以阐释其治疗呼吸科、皮肤科、外科、五官科等病症的作用机理。
章雅文[4](2016)在《经方及相关文献防治病毒性疾病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eta分析法分析近2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方药防治病毒性疾病临床资料,对以经方为主的中医方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疗效做出较完整的论述和客观评价。方法:确立纳入排出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客观评价中医方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疗效。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乙肝12篇,手足口病16篇,轮状病毒性肠炎12篇,病毒性肺炎12篇,流行性腮腺炎7篇,流行性感冒13篇,病毒性心肌炎20篇,病毒性脑炎3篇,麻疹6篇,水痘8篇,病毒性角膜炎9篇。对于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值计算、偏倚性检验、敏感性检验。结论:中医方药防治病毒性疾病较西医有优势,可以得到统计学证实。中医方药疗效评价与文献质量、样本数量等有关系,对于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应谨慎分析。中医方药疗效的评价应严格遵循统计学规范。
杨周剑,石李,顾静雯,陆容,姜之炎[5](2016)在《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有起效迅速的特点,而儿科疾病有传遍迅速的特点。本文拟总结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对不同疾病的放血疗效与西医的疗效进行比较。
黄开学,喻杉,王楠,可开龙[6](2010)在《针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研究概况》文中提出通过查阅90年代以来大量针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文献,从耳穴治疗、刺络放血治疗、挑刺法治疗、针药结合等方面归纳总结针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情况,为针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临床参考。
潘广斋[7](2006)在《针刺放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针刺加放血对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意义。(2)选择适用于电针配合放血疗法的穴位。在数千年的针灸治疗中,医家们摸索出许多独特的方法,电针就是其中较现代化的一种针法。但有的膝关节患者年久未经治疗,关节畸形,针刺及电针也难使关节畸形恢复,而必须配合其他疗法。(3)观察电针加放血法对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4)深入研究抽气拔罐放血疗法的潜力、价值以加深认识并促进此古法的现代化。方法:所有选取观察70例患者均来自新加坡中医药促进会大众医院与广斋中医针灸诊所的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以随机表将病人分为治疗组(电针加放血组)35例,对照组(电针组) 30例,剔除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须无显着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并经纳入排除标准所选合格的病例中男性有21例,女性44例。研究过程中除5位剔除数据外。最终列入统计的患者在治疗组有35例,对照组有30例。治疗组35例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介于16-75岁,(平均51.81±16.014岁),病程2天-25年,平均是5.35±6.181年。单膝发病26例,双膝发病9。对照组30例中男8例,女22例,年龄在19-74岁, (平均56.14±12.459),病程2天-23年,平均是6.06±6.725,单膝发病18例,双膝发病12。观测时间自2004年5月16日至2006年1月9日,治疗组观测前后间隔最短21天,最长49天,平均34.30±9.436天,对照组观测前后间隔最短28天,最长70天,平均50.87±14.583天。诊断依据,均有不同程度外伤或慢性劳损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发病初期膝关节弥漫性不适感,逐渐出现关节酸痛、肿胀、活动功能受限,多伴膝外侧或后侧麻痛,膝关节松弛呈半屈曲位,或皮下瘀斑,屈伸障碍,膝软无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行走,负重时故劳累时症状加重,肿胀反复,时轻时重,酸楚胀痛,或见筋粗筋结,屈伸不利,X-线片示伤侧关节间隙增宽。参考并寻找对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最适用最有效的针刺与放血最佳相应穴位。1分组试验方法分?治疗组35例用电针刺犊鼻、内膝眼、粱丘、委中、阳陵泉、阴陵泉、秩边及腰阳关外,另取委中、腰阳关、秩边、环跳及膝关节压痛点拔罐放血。?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穴位同治疗组。2针刺放血方法操作:先让患者仰卧取内外膝眼、犊鼻与梁丘,针后再俯卧取委中腰阳关、秩边、阴陵泉。操作:在穴位外常规皮肤消毒,,选30号长25-75mm毫针、除内膝眼须留针,腰阳关须斜刺外,其他均依穴位深浅而直刺刺入15-60mm,采用提插补泻法,缓慢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得气后留针30分钟,并在委中与内膝眼二穴接通电针治疗仪,针感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后结束。针刺放血取穴操作,采用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穴位与针刺操作方法外并加针刺放血。起针后患者转为俯卧位,取膝关节内侧压痛点,委中、秩边、环跳及腰阳关五处以刺络放血,
黄清辉[8](2004)在《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文中指出
王广军,郭义,王秀云[9](2003)在《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医刺血疗法的渊源、适应症、操作方法、及刺络部位的选择等角度对中医刺血疗法作了全面的介绍,此外,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我国其它民族医药学中刺血疗法的应用情况及刺络放血疗法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
杨佳辉[10](2018)在《新安郑氏《重楼玉钥》诊治喉病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安郑氏《重楼玉钥》是一部影响力较大的喉科着作,也是第一部喉科针刺专着。书中对喉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预后等方面的阐述,丰富了中医喉科学。本论文主要以郑氏《重楼玉钥》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因病机、病证分析、治则治法以及学术思想等方面,对喉风诸症、白缠喉等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总结,从而真正实现对喉科疾病的系统了解,为现代咽喉科学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研究表明,咽喉科学发展缓慢,自宋代始独立设科。新安郑氏《重楼玉钥》的产生是中医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清代喉科瘟疫的爆发息息相关。全书分上下两卷,共56条目,详细论述了风邪致病作为喉病首要病因,将喉风详细分为三十六种症型,并对每一症型及白喉病证进行诊治;在治疗法则上,强调祛除外邪,养阴制阳为主;在具体治疗方法上,提出针药并施、内外并用,并运用养阴清肺法治疗白缠喉,为后世治疗白喉提供了依据;在学术思想上,提出“风邪”为喉科首要病因,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观,提倡对于风热实证喉病,治疗上以散风祛痰为先;对于真阴亏虚的喉病,治疗上以养阴降火为要。在喉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丰富了喉科治法,强调用针灸、外敷、含噙、吹熏、内服等综合治法。新安郑氏《重楼玉钥》在理论与临床上都为喉科作出了巨大贡献,挖掘书中有关喉科论述,对当代咽喉科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二、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思路及分型 |
4 治疗原则及方法 |
5 小结 |
综述二 西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病因研究 |
2 治疗及预防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1 研究对象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入选标准 |
4 质量控制 |
二、研究方案 |
1 研究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疗程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判定 |
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一、立题依据 |
二、清热发表方组方探讨 |
1 单味中药的应用及药理学研究 |
2 方药配伍分析 |
三、外敷退热散探讨 |
1 药物组成 |
2 用法(酒调)探讨 |
3 涌泉穴用药机理探讨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手部井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一节 井穴概述 |
第二节 手部井穴概述 |
一、手部井穴的分布及特点 |
二、五行配属 |
三、手部井穴的主治特点 |
四、手部井穴的刺激方法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研究方案设计 |
一、源文献的选择 |
二、条文的分类 |
三、频次的统计 |
(一)病名及条文的统计 |
(二)腧穴频次的统计 |
四、筛选配伍腧穴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分析 |
第一节 单个手部六井穴统计结果分析 |
一、少商穴 |
(一)少商穴的命名 |
(二)少商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
(三)少商穴及少商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
二、商阳穴 |
(一)商阳穴的命名 |
(二)商阳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
(三)商阳穴及商阳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
三、中冲穴 |
(一)中冲穴的命名 |
(二)中冲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
(三)中冲穴及中冲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
四、关冲穴 |
(一)关冲穴的命名 |
(二)关冲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
(三)关冲穴及关冲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
五、少冲穴 |
(一)少冲穴的命名 |
(二)少冲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
(三)少冲穴及少冲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
六、少泽穴 |
(一)少泽穴的命名 |
(二)少泽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
(三)少泽穴及少泽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四缝穴古今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四缝穴的溯源及临床应用概况 |
第一节 四缝穴的出处和历代文献记载 |
一、四缝穴的出处 |
二、四缝穴的历代文献记载 |
第二节 四缝穴的定位 |
第三节 四缝穴相关穴位及应用 |
第四节 四缝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
一、古代文献中主治病症的记载 |
二、现代文献中主治病症的记载 |
三、四缝穴的操作方法 |
四、四缝穴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二部分 四缝穴古今临床应用的研究 |
第一节 文献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文献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来源 |
二、文献检索方式 |
三、文献筛选方法 |
四、文献整理与归纳 |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结果 |
一、古代文献中四缝穴的主治病症、操作方法、定位的记载 |
二、现代文献中四缝穴主治病症的分布 |
三、现代文献中四缝穴操作方法的分布 |
四、点刺四缝穴后挤出液体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
五、点刺四缝穴后挤出液体与疗效关系的认识 |
六、四缝穴针刺间隔时间的分布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四缝穴的古今主治病症分布情况探讨 |
二、四缝穴作用机理的探讨 |
三、四缝穴操作方法的探讨 |
四、点刺四缝穴后挤出的液体与病情关系的探讨 |
五、点刺四缝穴后挤出的液体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
六、四缝穴针刺间隔时间的探讨 |
结语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致谢 |
(4)经方及相关文献防治病毒性疾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病毒性疾病中西医治疗现状 |
1.西医治疗现状 |
1.1 核苷(酸)药物 |
1.2 干扰素 |
1.3 基因疗法 |
2.中医治疗现状 |
2.1 口服药物治疗 |
2.2 外治疗法 |
2.3 针灸疗法 |
2.4 其他疗法 |
第二部分 文献META分析 |
1.研究设计 |
1.1 研究对象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消化系统 |
2.2 呼吸系统 |
2.3 心血管系统 |
2.4 神经系统 |
2.5 皮肤系统 |
2.6 眼科系统 |
讨论 |
1.关于纳入文献质量的讨论 |
1.1 乙肝治疗文献 |
1.2 手足口病治疗文献 |
1.3 病毒性肠炎治疗文献 |
1.4 病毒性肺炎治疗文献 |
1.5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文献 |
1.6 流行性感冒治疗文献 |
1.7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文献 |
1.8 病毒性脑炎治疗文献 |
1.9 麻疹治疗文献 |
1.10 水痘治疗文献 |
1.11 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文献 |
2.关于META分析的讨论 |
3.本次研究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
2 放血疗法在儿科不同病种中的应用 |
2.1 肺系疾病 |
2.2 脾胃疾病 |
2.3 肾系疾病 |
2.4 头面部疾病 |
2.5 其它疾病 |
3 总结 |
(6)针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耳针治疗 |
2 放血疗法 |
3 火灸法 |
4 挑刺法 |
5 穴位注射 |
6 针药结合 |
7 其它疗法 |
7.1 电针疗法 |
7.2 蜂针疗法 |
7.3 耳穴贴压 |
(7)针刺放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略语表(abbeviations)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古代中医学对治疗膝关节损伤研究概述 |
综述二. 现代中医学对治疗膝关节损伤研究概述 |
1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膝关节病 |
2 针灸配合放血治疗膝关节病 |
3 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病 |
4 药物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病 |
5.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病 |
6 推拿、刮痧、药熏洗、物理治疗膝关节病 |
7 电针、温针、火针、艾灸、药物与小针刀等治疗膝关节病 |
8 中药对治疗膝关节病 |
9 腰源性膝关节疼痛病 |
综述三 现代西方医学对治疗膝关节损伤研究概述 |
综述四 放血疗法治病概况 |
1 中医刺血疗法描述 |
2 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
3 中医刺血疗法穴位选择 |
4 刺血方法 |
5 针刺出血量 |
6 其他民族医学放血疗法概况 |
7 世界范围内的刺络放血疗法 |
8 放血疗法文献综述讨论 |
9 现代医学剖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1 选题依据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脱落和剔除情形 |
3 入组病例基本资料可比性分析 |
结果 |
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轻中重比较 |
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程(天数)比较 |
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积分比较 |
4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证总积分比较 |
5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总疗效率比较 |
6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中后(0 天、21 天、70 天)症状、体证总积分比较. |
讨论 |
1 电针加拔罐放血选穴依据及治疗机理 |
2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临床多发病 |
3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及深层结构与放血关系 |
4 电针结合放血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优点 |
5. 典型病例 |
6 放血疗法的渊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病例报告表 |
(8)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治疗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体会 |
(10)新安郑氏《重楼玉钥》诊治喉病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新安郑氏《重楼玉钥》形成背景 |
1 喉病的历史背景 |
2 清朝喉科的兴盛 |
2.1 中医专科的发展 |
2.2 清代喉科瘟疫频发 |
3 《重楼玉钥》成书的渊源 |
3.1 参与的人员 |
3.2 成书的源头 |
二、新安郑氏《重楼玉钥》对喉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 风伤于上,咽喉受之 |
2 肺通天气,胃主地气 |
3 真阴亏竭,分虚别实 |
三、新安郑氏《重楼玉钥》对喉病病症的认识 |
1 喉风诸症 |
2 白缠风 |
四、新安郑氏《重楼玉钥》治疗喉病原则 |
1 祛邪存正,调和气血 |
2 养阴制阳,兼以辛凉 |
五、新安郑氏《重楼玉钥》治疗喉病方法 |
1 针药并施,针灸为先 |
1.1 针刺开泄,予风以路 |
1.2 宛陈出新,放血排毒 |
1.3 调气行血,以通为用 |
2 噙含吹漱,外敷内服 |
2.1 “辛乌散”考 |
2.2 吹药的探究 |
2.3 内服紫正汤 |
3 养阴清肺,辛凉而散 |
六、新安郑氏《重楼玉钥》治疗喉病学术思想 |
1 喉科诸症,风邪为患 |
2 辨病辨证,统一论治 |
3 风热实证,散风祛痰 |
4 脏腑虚证,养阴降火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钇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手部井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D]. 王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3]四缝穴古今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D]. 王云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经方及相关文献防治病毒性疾病的Meta分析[D]. 章雅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杨周剑,石李,顾静雯,陆容,姜之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03)
- [6]针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研究概况[J]. 黄开学,喻杉,王楠,可开龙. 针灸临床杂志, 2010(07)
- [7]针刺放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D]. 潘广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8]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J]. 黄清辉. 中国针灸, 2004(01)
- [9]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A]. 王广军,郭义,王秀云. 全国首届刺络放血研究及临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3
- [10]新安郑氏《重楼玉钥》诊治喉病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杨佳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