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状石蜡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超,王斌锋,崔宾,魏延超,马苗苗,马悦,王群栓,赵文锦[1](2021)在《改良型DSA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探讨改良型DSA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对建立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不能经口进饮食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28例,包含幽门成形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在改良型DSA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全部病例均30 min内放置成功,位置满意,无并发症出现。应用改良型DSA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仅需鼻咽部表面麻醉,导丝经胃管内置入胃,最大限度减少鼻咽部损伤、误吸等可能,成功率高、快速、便捷、安全,患者无明显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崔伟,孙亮,耿金璐,陈纲,李世拥[2](2020)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接受PPH手术的痔患者62例进行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1例行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的PPH患者为实验组,31例常规PPH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24 h、48 h、 72 h VAS评分和坠胀感情况评分计量资料采用■,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48 h、72 h各时点肛门部疼痛情况评分分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人次显着下降(P<0.05);实验组术后24 h、 48 h、 72 h各时点肛门部坠胀感情况评分分值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可有效减轻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陈创奇[3](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建设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外科临床实践的推广和普及,外科、麻醉科医师及护士等ERAS相关领域的医务人员逐渐接受和认可ERAS理念。ERAS理念是继微创外科之后另外一个学术热点和临床关注点。无痛病房建设、ERAS病房建设等也在尝试当中,这些都极大地推动着ERAS理念的发展和手术学科的进步,但尚欠缺相应的标准或参考模式。本文将就ERAS病房建设需要具备的标准或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包括需要建立一支ERAS多学科协作团队,建立多层次、多种手段的ERAS宣教及心理辅导制度,建立围术期ERAS全程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ERAS出院标准,完善的ERAS随访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ERAS稽查制度。
黄橙紫[4](2020)在《气囊压迫法用于大鼠直肠腔道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气囊压迫法的不同时间对大鼠直肠腔道安全性的影响,为后期临床上安全使用气囊压迫法治疗直肠腔道出血提供实验数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6只)。其中实验组按压迫时间分为4小时组(A组)、2小时组(B组)、1/2小时组(C组),每组12只。各实验组再根据压迫实验后处死取材时间的不同,分为压迫后立即处死,即A1组、B1组、C1组(每组各6只)和压迫后饲养15天后再处死,即A2组、B2组、C2组(每组各6只)。用鼻氧管、乳胶指套制作成气囊压迫装置,用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气囊、注射器、台式血压计。为避免二次压迫影响结果,并确保实验组每只大鼠只受压一次,随机另选取6只SD大鼠(分别标记为(1)-(6))只进行多普勒超声辅助测定压力,且这6只大鼠不再纳入气囊压迫实验,排除在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之外。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辅助探测直肠血流,将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调整为15.0MHz,图像为CDFI模式,探头置于冠状面大鼠直肠肛门周围。2%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后,将以液状石蜡油润滑后的未充盈气囊由肛门轻缓插入大鼠直肠约2cm。待大鼠适应5分钟后,采集静息状态下的稳定的直肠超声血流图像。然后注射器通过三通阀向气囊注气,使气囊充气膨胀压迫直肠腔壁,当图像显示直肠周围血流信号刚好阻断时,得到完全阻断直肠周围血流信号的超声图像,前后两次采集图像超声声束方向保持不变,此时打开三通阀中连接血压计的阀门,血压计汞柱上升,观察并记录此时血压计读数,即为刚好阻断大鼠直肠血流的最小压力值,取标记为(1)-(6)的大鼠直肠血流阻断的最小压力值,取平均值P=130mmHg,以该压力值作为后续气囊压迫实验的统一压力值。在130mmHg同等压力下,再按照4小时、2小时、1/2小时的不同压迫时间对实验组分别进行气囊压迫直肠实验。每组压迫完后随机立即处死6只大鼠取材,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即WBC(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数)、NEU(Neutrophil Count,中性粒细胞数)、RBC(Red Blood Cell Count,红细胞数)、HGB(Hemoglobin,血红蛋白)、HCT(Hematocrit,红细胞压积)、PLT(Platelet Count,血小板数)、PCT(Plateletocrit,血小板压积);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Thrombin Time,凝血酶时间)、FIB(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PT-INR(Prothrombin Time-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家标准化比值)。取直肠组织并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TNF-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Interleukin-1β,白细胞介素-1β)、5-HT(5-hydroxytryptamine,5-羟色胺)的浓度水平,取直肠受压部分进行黏膜损伤评分、肉眼形态观察和组织形态学观察。每组其余6只大鼠在压迫后继续正常饲养,并于15天后同样取血和直肠组织完成上述检测。观察实验组压迫实验过程中大鼠的生命体征及压迫后大鼠的一般情况、肛门外观功能。如大鼠在压迫中或压迫后死亡,记录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1、血常规、凝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各组间两两比较,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TNF-α、IL-1β的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1、B1、A2组直肠组织中TNF-α、IL-1β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B2、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1组相比,C1、A2组直肠组织中TNF-α、IL-1β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1组相比,C1、B2组直肠组织中TNF-α、IL-1β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1组相比,C2组直肠组织中TNF-α、IL-1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HT的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1、B1组直肠组织中5-HT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A2、B2、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1组相比,C1、A2组直肠组织中5-HT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1组相比,C1、B2组直肠组织中5-HT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1组相比,C2组直肠组织中5-H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黏膜损伤评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1、B1、C1组大鼠肠黏膜损伤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1组相比,C1、A2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1组相比,C1、B2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1组相比,C2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肉眼形态观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1、B1组见直肠肠径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欠光滑,纹理变浅,可见溃疡、充血、水肿。C1、A2组见直肠黏膜光滑,纹理较清晰,伴少许充血。B2、C2组见直肠黏膜光滑,纹理较清晰,未见明显充血、水肿、溃疡。6、组织形态学观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1组见黏膜上皮不连续、不完整,腺体排列欠整齐,结构不清楚,黏膜层出血,黏膜下层水肿,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B1组见黏膜上皮欠连续、不完整,腺体排列较整齐,结构较清楚,黏膜层出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C1、A2组见黏膜上皮较连续、完整,腺体排列较整齐,结构清楚,黏膜层间质充血,黏膜下层无明显水肿、出血。B2、C2组见黏膜上皮较连续、完整,腺体排列较整齐,结构清楚,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结构完整,无明显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7、一般情况及肛门外观功能观察:压迫期间,实验组大鼠生命体征均存在,无异常死亡,取出气囊后发现肛门管径增大,A1组出现1例肛门出血。压迫后饲养期间,A2组在压迫后第2天发生1例大鼠死亡,该组其余大鼠压迫后第1-7天精神状态差,活动、进食、饮水减少,肛周严重污染,伴肛门红肿。第8-15天精神、活动、进食、饮水及肛周污染程度逐渐好转,其中1例出现严重肛门畸形。B2组第1-7天大鼠精神状态欠佳,活动、进食及饮水减少,肛周轻度污染。第8-15天逐渐恢复至正常。C2组大鼠第1-15天一般情况及肛周外观基本正常。结论:1.当气囊压迫大鼠直肠压力不超过130mmHg,时间低于4小时,该压迫法不会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产生明显影响。2.压迫时间超过2小时,会导致大鼠直肠组织中TNF-α、IL-1β释放,引起肠黏膜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受压时间越长,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越高,炎症反应越重,且越不容易恢复。3.压迫时间超过2小时,会引起由5-HT参与的大鼠内脏感觉改变。在正常饲养15天后,受压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大鼠产生的内脏感觉改变可恢复至正常。4.直肠黏膜损伤程度取决于受压时间,受压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高,形态改变越明显。在正常饲养15天后,受压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大鼠直肠黏膜可基本达到自愈。5.压迫时间过长会导致大鼠一般情况和肛门外观改变,当压力达到130mmHg,受压时间达到4小时,可能造成大鼠直肠破裂、肛周污染甚至不可逆性肛门畸形。6.在临床上为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在保障止血有效的前提下,气囊压迫直肠腔壁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造成相应的不良后果。
张丽娟,楚志芬,徐菲,胡毅平,赵春林,卢瑞云,王园园[5](2019)在《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方法 82例长段型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按照标准医学流程进行护理以及手术,观察组应用术前洗肠护理改进方法进行灌肠,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治疗。评价2组平均灌肠液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平均灌肠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灌肠液用量以及平均灌肠时间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效果中评价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可以提升灌肠效果,缩短灌肠液用量以及灌肠时间所需时间等,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黎李[6](2019)在《自制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在手足部亚急性湿疹患者包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介绍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的具体制作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手足部亚急性湿疹患者氧化锌糊包敷中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为手足部包敷外固定材料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现代皮损愈合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医院护理成本管理和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理念和要求等,选取荆州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需要进行氧化锌糊包敷的手足部亚急性湿疹患者192名,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6名。将2017年6月至12月收住的96名患者设为对照组(手部和足部各48名);将2018年6月至12月收住的96名患者设为试验组(手部和足部各48名)。在手足部均匀涂抹氧化锌糊并覆盖无菌纱布后,对照组采用“纱布绷带”外固定法;试验组则采用“网状弹力手套或袜套”外固定法。包敷结束后,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手足部氧化锌糊包敷外固定和拆卸时间、敷料固定情况、舒适度、手足部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6方面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认真记录和科学整理,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运算,对手足部使用不同包敷外固定方式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自行设计并制作出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组(试验组)在手足部包敷外固定和拆卸时间、敷料固定情况、舒适度、手足部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纱布绷带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制的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应用于手足部亚急性湿疹患者氧化锌糊包敷中,既能节省外固定和拆卸时间,也能提高敷料固定效果和包敷舒适度,并能保障手足部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通过分析显示该手套和袜套较传统的纱布绷带外固定更适合于临床操作、患者包敷治疗体验更好且对患者皮损部位的康复更有效,在皮肤科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宜庭,邹圣强,韦燕君,王婷[7](2018)在《鼻咽通气管引导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声音嘶哑原因及其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鼻咽通气管引导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观察声门上部位黏膜及会厌,查找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声音嘶哑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麻醉苏醒室2016年9月—2017年2月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除后出现声音嘶哑的25例病人,选择合适的鼻咽通气管于一侧鼻孔置入,将可视纤维支气管镜经通气孔进入观察声门部位情况,记录鼻咽通气管置入前后以及引导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1min、3min、5min时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其有无疼痛、呛咳、恶心呕吐、鼻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与置入前相比,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3min、5min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1min时上升(P<0.05),鼻咽通气管置入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1min时血氧饱和度有所提高(P<0.05),5min时略有降低(P<0.05);检查结果声带闭合良好者24例,声带闭合不良者1例,声门水肿者4例,操作过程中出现呛咳反应2例;未出现恶心呕吐以及鼻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鼻咽通气管引导下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能够及时诊断病人声音嘶哑的原因,并且观察期间病人能够较好耐受。
宋燕青[8](2018)在《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丹参多酚酸为临床中用于治疗脑中风类疾病的有效药物,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但是由于丹参多酚酸主要为水溶性成分,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极低、代谢迅速,因此目前只有注射剂品种在临床使用。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不能在家中给药且滴注时间长,给患者增加了额外的病痛。同时,中药注射剂输液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目前仍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论文制备一种可供口服的丹参多酚酸制剂,即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口服生物利用度、药效学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为发展、开发丹参多酚酸这种丹参的有效成分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全文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1)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制备工艺的优化本部分首先进行丹参多酚酸复乳的处方前研究,主要考察了丹参多酚酸中主要成分丹酚酸B的体外含量测定、复乳包埋率及离心保留率的检测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乳中丹酚酸B的含量,经过方法学考察验证了该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在0.3170.9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加样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要求,测得丹参多酚酸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40.00%,为含量最高的一种成分。本课题采用高速离心法测定丹参多酚酸复乳的包埋率和离心保留率,该方法精密度良好。采用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试验法,以包埋率和离心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W/O/W型复乳的最佳制备工艺。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丹参多酚酸占内水相12%,亲脂性乳化剂选定为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Span80),HLB值为4.3,用量为油相的20%,油水质量比为1:0.8,初乳与外水相的质量比例为1:1,亲水性乳化剂为Span 80混合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Tween 80),HLB值为8.1,亲水性乳化剂用量为外水相的10%。验证试验表明该制备工艺能够得到平均包埋率为81.73%和平均离心保留率为83.37%的复乳。(2)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质量评价将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处方进行放大,自制三批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样品,对物理性质如形态、粒径大小等进行考察,采用高速离心法测定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包埋率和离心保留率,并对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乳为类白色至淡黄色均匀乳液,无特殊气味,中粒径为0.622μm,跨距PDI为0.279,粒径分布较集中,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中丹酚酸B平均含量能够达到233.51 mg/g,RSD为1.11%。释放度考察表明12小时可释放丹酚酸B药物总量的90.56%,释放速率明显比原料药缓慢。经过六个月的稳定性加速试验验证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稳定性良好,丹酚酸B的含量、形态、包埋率和离心保留率均较稳定。(3)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重变异系数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最佳制备工艺为选用PEG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为1:6,甲基硅油为冷凝剂,熔融温度为70℃,滴距为5 cm,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综合评分为66.12,RSD为0.86%,为最佳制备工艺。(4)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质量评价将优选的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制备工艺进行放大试验,对自制的三批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样品进行质量评价,三批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滴丸为黄色丸状,表面光泽,无特殊气味,平均溶散时限为3.07 min,丸重变异系数为2.68%,重量差异符合药典要求,滴丸主要成分丹酚酸B平均含量为0.06 mg/粒,稳定性加速试验表明滴丸经过6个月性质稳定、可靠,成型工艺合理、可行。最后按照《中国药典》相关规定制定了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开发该制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5)生物利用度及初步药效学考察建立了LC-MS/MS检测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检测限低、定量准确的优点。本方法的前处理方法简便,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经微孔滤膜滤过后进样即可,所得回收率较高,符合检测要求。对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进行考察,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精密度和回收率,RSD值均小于15%。对样品的冻融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RSD值同样小于15%,稳定性良好。以丹酚酸B的给药剂量20 mg/kg计算,设原料药静脉注射、原料药口服、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口服和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口服组,考察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口服丹参多酚酸原料药组丹酚酸B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0.8%,而复乳制剂中丹酚酸B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升高为19.48%,复乳滴丸中丹酚酸B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22.44%,均比口服原料药组有明显的提高,且复乳组和复乳滴丸组的t1/2和MRT0-∞也明显延长。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与丹参多酚酸注射给药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初步评价药效。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复乳和复乳滴丸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并可以明显延长凝血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起到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其作用与丹参多酚酸静脉给药效果相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具体表现为改善血液黏度、血凝功能等。(6)丹参多酚酸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机制建立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模型,探究丹参多酚酸对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多酚酸预给药后可以显着逆转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的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同时预给药丹参多酚酸可以显着提高HUVEC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水平,降低活性氧(ROS)水平,并抑制HUVEC细胞中凋亡蛋白半胱天冬酶-3/9(Caspase-3/9)的剪切活化,使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下调,从而逆转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凋亡。对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丹参多酚酸预给药可以显着上调HUVEC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 1)和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表明丹参多酚酸可通过Sirt 1-eNOS途径保护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
赵元苑,张林颖[9](2017)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文中认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诞生提高了微创外科手术的精度和准度,已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科等领域。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肝胆胰手术。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围术期护理进行综述。
武永胜,邵欣欣,田艳涛[10](2017)在《机械性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影响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6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性肠道准备(MBP)组(n=35)和非MBP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BP组与非MBP组患者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腔冲洗液用量、术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非MBP组患者(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MBP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发热(﹥38.5℃),术后抗生素再使用,梗阻性腹胀、腹痛和术后予以辅助排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BP组(P﹤0.01)。结论术前适度肠道准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能使医患共同获益。
二、液状石蜡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状石蜡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型DSA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设备及材料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术后24h、 48 h、 72 h创面水肿及疼痛评分: |
4.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讨 论 |
(3)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需要建立一支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团队 |
2 建立多层次、多种手段的加速康复外科宣教及心理辅导制度 |
3 建立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全程管理制度 |
3.1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优化管理 |
3.2 围术期营养支持的管理 |
3.2.1术前营养管理 |
3.2.2 术中营养管理 |
3.2.3 术后营养管理 |
3.3 加强手术操作的规范性管理,特别是应贯彻微创、精准和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并减少创伤应激的基本原则 |
3.4改变肠道准备的术前准备 |
3.5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道使用和管理制度 |
3.5.1 鼻胃管的使用及其管理 |
3.5.2 导尿管的使用及其管理 |
3.5.3 引流管的使用及其管理 |
3.5.4 肛管引流管的放置及其管理 |
3.5.5 空肠营养管的使用及其管理 |
3.6 制定ERAS理念下的饮食或肠内营养管理制度 |
3.6.1缩短术前的禁食时间 |
3.6.2 术后早期进食的规范化管理 |
3.7 术后早期活动的科学管理 |
3.8 无痛病房的建设及其管理 |
3.9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管理 |
3.9.1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
3.9.2 预防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 |
3.9.3 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related mucosal disease,SRMD) |
3.9.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3.9.5 预防呼吸道感染 |
4 制定严格的加速康复外科出院标准 |
5 完善的加速康复外科随访制度 |
6 建立完善的ERAS稽查制度 |
(4)气囊压迫法用于大鼠直肠腔道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肛肠手术后直肠大出血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平均灌肠液用量以及平均灌肠时间比较 |
2.2 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 |
2.3 2组患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
2.4 2组患儿灌肠效果比较 |
3 讨论 |
3.1 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措施 |
3.2 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对灌肠效果、手术的优化作用 |
(6)自制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在手足部亚急性湿疹患者包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湿疹治疗和护理现状 |
1.2.2 纱布绷带的临床研究现状 |
1.2.3 网状弹力绷带的临床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临床研究部分 |
2.1 自制网状弹力手套在手部包敷中的应用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2 自制网状弹力袜套在足部包敷中的应用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3 质量控制及伦理 |
第3章 总结 |
3.1 结论 |
3.2 创新点与局限性 |
3.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鼻咽通气管引导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声音嘶哑原因及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应用方法 |
1.2.1 病人鼻腔、黏膜检查及准备 |
1.2.2 鼻咽通气管的选择及置入 |
1.2.3 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鼻咽通气管可作为引导装置为临床操作提供方便 |
3.2 鼻咽通气管引导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临床观察时病人能够呈现较好的耐受性 |
3.3可视技术的使用能够及时发现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
(8)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丹参的研究概况 |
1.1.1 丹参化学成分 |
1.1.2 丹参主要药理作用 |
1.1.3 丹参多酚酸研究概况 |
1.2 复乳的研究进展 |
1.2.1 复乳的结构 |
1.2.2 复乳制剂优点 |
1.2.3 复乳中药物的释放机制 |
1.2.4 乳剂的制备方法 |
1.2.5 复乳的相关处方因素 |
1.2.6 复乳的质量评价 |
1.2.7 小结 |
1.3 滴丸的研究进展 |
1.3.1 滴丸剂的发展概况 |
1.3.2 滴丸的优点 |
1.3.3 滴丸的制备方法 |
1.3.4 滴丸制剂的基质 |
1.3.5 中药类滴丸制剂主要类型 |
1.4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概述 |
1.4.1 血管内皮功能 |
1.4.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关系 |
1.4.3 Sirt1概述 |
1.4.4 Sirt1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
1.5 小结 |
第2章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HPLC法建立体外丹酚酸B含量分析方法 |
2.2.2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2.2.3 丹参多酚酸饱和溶解度的测定 |
2.2.4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包埋率的测定方法 |
2.2.5 离心保留率的测定方法 |
2.2.6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制备方法 |
2.2.7 单因素考察法确定制备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影响因素和水平 |
2.2.8 正交设计优化处方 |
2.2.9 验证试验 |
2.3 实验结果 |
2.3.1 HPLC法建立体外丹酚酸B含量分析方法 |
2.3.2 丹参多酚酸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2.3.3 丹参多酚酸饱和溶解度的测定 |
2.3.4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包埋率的测定 |
2.3.5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离心保留率的测定 |
2.3.6 单因素考察 |
2.3.7 正交设计实验 |
2.3.8 验证试验 |
2.4 小结 |
第3章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质量评价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质量评价研究 |
3.2.3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
3.2.4 加速试验研究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质量评价 |
3.3.2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 |
3.3.3 加速试验 |
3.4 小结 |
第4章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制备 |
4.2.2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综合评分标准 |
4.2.3 单因素考察法确定影响因素和水平 |
4.2.4 正交试验法优选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成型工艺 |
4.2.5 验证试验 |
4.3 实验结果 |
4.3.1 单因素考察结果 |
4.3.2 正交试验结果 |
4.3.3 验证性试验结果 |
4.4 小结 |
第5章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质量评价及标准的制定 |
5.1 材料与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质量评价的研究 |
5.2.2 初步稳定性研究 |
5.2.3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质量标准的制定 |
5.3 实验结果 |
5.3.1 质量评价的研究 |
5.3.2 初步稳定性研究 |
5.4 小结 |
第6章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及药效学研究 |
6.1 材料与仪器 |
6.1.1 主要仪器 |
6.1.2 材料与试剂 |
6.1.3 试验动物 |
6.2 实验方法 |
6.2.1 溶液的配制 |
6.2.2 丹酚酸B的分析条件 |
6.2.3 血浆的处理 |
6.2.4 方法学考察 |
6.2.5 大鼠口服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
6.2.6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 |
6.2.7 统计方法 |
6.3 实验结果 |
6.3.1 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
6.3.2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 |
6.3.3 治疗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疗效 |
6.3.4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7章 丹参多酚酸保护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
7.1 实验材料 |
7.2 实验方法 |
7.2.1 药物及试剂的配制 |
7.2.2 HUVEC细胞培养 |
7.2.3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
7.2.4 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细胞凋亡情况 |
7.2.5 NO水平的测定 |
7.2.6 活性氧(ROS)检测 |
7.2.7 Western Blot法测定HUVEC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7.2.8 统计学方法 |
7.3 实验结果 |
7.3.1 葡萄糖浓度对HUVEC细胞活力的影响 |
7.3.2 MTT法测定丹参多酚酸对高糖培养的HUVEC细胞活力的影响 |
7.3.3 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细胞凋亡情况 |
7.3.4 一氧化氮(NO)水平的测定 |
7.3.5 HUVEC细胞中ROS含量测定 |
7.3.6 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7.4 小结 |
第8章 讨论 |
8.1 丹参多酚酸W/O/W型复乳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
8.2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
8.3 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口服生物利用度及药效学的考察 |
8.4 丹参多酚酸对高糖诱导HUVEC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
第9章 结论 |
第10章 本论文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机械性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影响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一般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肠道准备方法 |
1.2.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 |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
2.3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3讨论 |
四、液状石蜡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型DSA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J]. 陈超,王斌锋,崔宾,魏延超,马苗苗,马悦,王群栓,赵文锦.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12)
- [2]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的疗效观察[J]. 崔伟,孙亮,耿金璐,陈纲,李世拥.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03)
- [3]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建设探讨[J]. 陈创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01)
- [4]气囊压迫法用于大鼠直肠腔道的安全性研究[D]. 黄橙紫.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5]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J]. 张丽娟,楚志芬,徐菲,胡毅平,赵春林,卢瑞云,王园园. 河北医药, 2019(14)
- [6]自制网状弹力手套和袜套在手足部亚急性湿疹患者包敷中的应用研究[D]. 黎李. 长江大学, 2019(11)
- [7]鼻咽通气管引导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声音嘶哑原因及其效果评价[J]. 王宜庭,邹圣强,韦燕君,王婷. 护理研究, 2018(18)
- [8]丹参多酚酸复乳滴丸的研究[D]. 宋燕青. 吉林大学, 2018(12)
- [9]"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 赵元苑,张林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05)
- [10]机械性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影响的相关研究[J]. 武永胜,邵欣欣,田艳涛. 癌症进展,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