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一、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伯旭[1](2021)在《浅谈北京市数据安全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快速演进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据安全问题涌现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出台表明数据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健康、高速发展,保障政府、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成为了政府管理者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作者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北京市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历程与经验,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存在的数据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城市管理者、立法者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提供参考。

孔斌[2](2021)在《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在党政机关、军工单位等重点领域部署了很多高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发挥着支撑、保障、服务、监管等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安全保密隐患,会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乃至于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确保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成为了研究重点和难点。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特指第三级、第四级和和第五级信息系统。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理论及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特点,融合了十几年的风险评估经验和案例,优化了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改进了评估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保证了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管理的合理建议,为深入高效的开展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对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关键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优化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依据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特点及防护要求,选取了风险评估指标,并构建了多层次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该指标体系,将博弈理论引入到风险评估中,把评估人员的防御方法与攻击人员的攻击方法作为攻防博弈的基础,通过构建攻防博弈模型,分析了评估人员及攻击人员在攻防过程中获得的收益及付出的开销,并结合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计算得到信息系统的风险值,使得风险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合理。(2)提出了应用虚拟化技术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从虚拟化体系结构入手,全面分析了虚拟化系统在高安全等级网络环境中存在的脆弱性和引入的安全威胁,在传统矩阵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序值法、层次分析法,利用基于风险矩阵的信息安全风险模型将分析结果进行量化,引入了合理的权重分配策略,得到虚拟化系统在高安全等级网络环境中的定量安全评估结果,为虚拟化系统在高安全等级网络环境中的定量安全评估提供有力参考[2]。(3)提出了面向网络互联互通环境的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网络互联互通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在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虚拟化系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之间、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虚拟化系统、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等互联互通的风险评估,提出了不同互联互通情况下的风险评估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互联互通环境的风险控制能力。(4)设计并实现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基于优化完善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风险评估模型,设计并实现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原型系统,从关键评估项入手,量化了不同关键评估项扣分的频次,定位了频繁扣分的关键评估项及其对应的安全隐患。通过多维度的有效的网络特征,实现了同类网络安全隐患的预测。同时,基于采集数据,从常见评估问题入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出现这些评估问题的原因,对于指导评估人员工作,简化评估人员的业务量提供理论支持。另外,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级别、风险等级以及影响程度,划分风险控制区域,制定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张行舒[3](2020)在《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机密,肩负政府的门户形象,实施过程要求极高的安全性能。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包括个人隐私、公众权益、国家利益、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屏障,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现阶段对于大数据下结合云环境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研究非常多,也初步形成了一定体系。但是关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的研究比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也处在探索阶段,虽然理论逐步成型,但是对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对信息安全带来的影响及风险都还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相关研究也比较少。所以本文试图对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信息安全管理理论进行梳理,丰富相关研究。本文研究主体为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主要探究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所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具体来说,本论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背景,拟用信息安全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进行共享安全管理的研究。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安全问题;其次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风险管理理念滞后、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防护系统薄弱、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全程监控不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应急管理机制缺失;针对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经验,本文给出了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路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树立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理念、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全程监管、开展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实施政务信息共享风险管理。

朱美华[4](2020)在《黑龙江省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开始发展到2019年年初,我国被官方认证的政务微博多达17.6万个,阅读量高达3 800多万。据最新不完全统计,我国“政务微信”新媒体传播平台已在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在线服务行政用户规模达到5.09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媒体成为促进各行业机构优化升级的高效引擎。同时,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不但可以满足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迫切需要,而且还可以提高黑龙江省政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进政府治理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基于上述背景,以政务新媒体发展对策研究为视角,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进行研究,对黑龙江省的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展相对滞后、网络安全存在风险隐患、服务形式相对单一等,究其成因包括对新媒体理念认识不充分、产品研发和运营能力不足、内部资源没有合理优化和留住高端融合型人才机制缺失等。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政务新媒体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和省市成功经验进行比较,发现黑龙江省在政务新媒体的团队建设、便民服务效率和意识、突发事件的公共危机处理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增添多种服务形式、优化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和完善政务新媒体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政务服务的发展,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王珏[5](2017)在《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传统公共行政的转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重要性大、敏感性强的政务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使得网络黑客、间谍、敌对势力等对之虎视眈眈,对我国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纵观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大多数是在国家层面的顶层研究,或是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防范,针对某一地方具体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研究较少,针对管理方面的对策较为零散,制约了地方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在于信息安全的保障,本文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由于缺少法律体系支撑,缺少合理的顶层设计,缺少稳定的财政支持,缺少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缺少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六个方面原因,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设备安全性低,应用系统水平低,数据系统漏洞多,管理服务落后等问题。结合无缝隙政府等理论,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划整体设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构建严密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直接针对泰州市的具体情况,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不足,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偏重于技术方向的问题,并且多维度的提出了做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为地方公共管理转型和行政效率提高提供了帮助。

曹正[6](2017)在《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大部制改革视角》文中提出深圳市信息化工作与大部制改革密切相关,在决策与执行环节形成了交汇。一方面,信息化工作的显着特点是,对决策权与执行权的要求较高。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提出全市性、指导性、规划性的决策,但决策能否落地,主要取决于各区和市直单位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大部制改革对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进行了重构。实施大部制改革的部门,其决策权与执行权的运行情况必然会发生变化。恰巧,大部制改革以来,深圳市信息化机构几经调整,由最初独立设置的市信息办变更为机构庞大的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换言之,深圳市信息化机构改革之路,就是大部制改革的典型实践。大部制改革对决策权与执行权的重构,应该对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提供支持。如果在实践中有所偏离,就会对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深圳市信息化工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大部制改革后,信息化工作成效与改革期望相比,在决策与执行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仅从大部制改革视角,对深圳市信息化工作在决策与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需要特别指出,深圳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方面,与大部制改革无关的问题,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法,收集、整理、筛选了能够客观反映信息化工作在决策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的25个典型案例,作为实证研究内容;运用访谈研究法,对市、区党政机关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体制外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并把访谈结果用作论证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交待了深圳市信息化机构变革历程、大部制改革背景,梳理了国内外信息化工作现状和大部制改革实践情况。本文沿着目标、问题、原因、对策的思路展开论述。首先,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深圳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要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信息化工作在决策与执行方面的7个目标,简要对比了目标完成情况。然后,从25个典型案例中归纳出信息化工作在决策与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决策权分散、决策程序不规范、执行权不独立、执行主体专业能力欠缺和执行效率较低。接下来,运用无缝隙政府理论、整体性政府理论和组织再设计理论,分析信息化工作在决策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其中,决策权分散的原因有片面追求机构精简、机构撤并不够彻底、违背职能有机统一原则;决策程序不规范的原因有缺乏制度保障措施、干部晋升矛盾激化;行权不能独立的原因是机构职能逐渐弱化;执行主体专业能力欠缺的原因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当;执行效率较低的原因是管理幅度超出控制、职责边界划分不清。由于决策是执行的基础和前提,决策方面存在问题对执行效果也会产生干扰。最后,本文基于大部制改革视角,在深圳市处于大部制改革的优化调整阶段的背景下,提出了前期组建大网信办、中期设计工作推进机制、后期建立配套保障制度的信息化工作改进策略。

田岚[7](2017)在《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广州市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业和市民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各项事务处理,政府的公众服务也越来越多依赖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安全威胁呈现全方位立体化攻击的趋势。现有安全设备和手段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安全形势的变化,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的网络攻击。一旦政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信息系统出现信息安全事件,不仅可能使社会工作和生活陷入瘫痪,还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鉴于广州市作为我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如何科学防范和妥善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如何有序保障和及时提供可持续性电子政务服务,已经成为广州市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理论,构建研究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跨学科移植等方法,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一线城市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分别做深入的剖析,且通过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现状,指出目前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以提高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和保障广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为主要目标,分别从应急组织管理、应急预案、应急处置、人才储备管理、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归纳了针对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一是优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组织管理;二是构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三是注重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精细化;四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健全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六是规范事后恢复与重建。

本刊编辑部[8](2016)在《2015各省市自治区信息安全建设举措扫描》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是全国积极落实中央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快速推进依法治网,大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坚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集中治理互联网空间的一年。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网络空间逐渐清朗。这里摘要刊发他们所做的部分工作和出台的相关举措。

黄健[9](2012)在《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依靠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现已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包含有众多政务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即包含国家保密文件,也包含一些对公众开放的文件,如果前者被非权限授予者获取,特别是敌对分子得到,将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仅靠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系统进行局部的安全防护,已经无法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整体安全性,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危害日益严重。目前,黑龙江省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领域还缺乏广泛和细致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概念、相关步骤、相关理论等方面入手,对本次研究的相关工作做出基本交待。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情况进行了调研,从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概况、现有的实施现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对黑龙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了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形成,主要原因归结为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从技术角度讲,信息安全在技术方面具有先天缺陷,核心软硬件依赖国外产品,目前我们无法改变。从管理角度讲,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存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缺乏高水平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安全监管体系、信息安全评测体系不完善、信息安全的运维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安全隐患较大。研究进一步发现,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技术缺陷,有利于全面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对促进黑龙江省电子政务整体效能和深化发展有重大意义。据此,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可行性建议。

北京市信息办[10](2006)在《为北京市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北京市“十一五”信息安全发展规划出炉》文中指出

二、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北京市数据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递进发展的三个阶段
    1.1 敢为人先的起步探索阶段(1990-2008年)
    1.2 全面部署的战略确立阶段(2009-2015年)
    1.3 持续创新的引领突破阶段(2016年至今)
2 不可回避的管理挑战
    2.1 管理手段匮乏是最突出挑战
    2.2 信息系统漏洞成为黑客攻击突破口
    2.3 传统安全防护手段难以满足安全需求
    2.4 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等安全问题多发
3 值得期待的生态建设
    3.1 多举并用巩固数据管理高地
    3.2 乐观自信畅想北京蓝图

(2)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评估标准及方法研究现状
        1.2.2 虚拟化系统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工业控制系统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基础理论及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
        2.1.2 虚拟化技术
        2.1.3 工业控制系统
    2.2 方法理论概述
        2.2.1 层次分析法
        2.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2.2.3 博弈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传统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挑战
    3.1 传统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3.1.1 风险评估基本原理
        3.1.2 存在的不足之处
    3.2 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变化
        3.2.1 虚拟化技术对传统信息系统的影响
        3.2.2 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
        3.2.3 虚拟化技术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3.3 互联互通带来的变化
        3.3.1 互联互通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3.3.2 互联互通带来的安全风险
        3.3.3 互联互通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3.4 研究问题及解决办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博弈论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界定及特点
        4.1.1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界定
        4.1.2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特点
        4.1.3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防护要求
    4.2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4.2.1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及优化原则
        4.2.2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步骤
        4.2.3 风险评估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4.3 基于博弈论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3.1 风险评估流程
        4.3.2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3.3 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4.3.4 信息系统风险计算
        4.3.5 风险评估模型对比
        4.3.6 实验与分析
    4.4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评估结果判定
        4.4.1 检测结果判定
        4.4.2 专家评估意见
        4.4.3 评估结论判定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5.1 虚拟化系统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5.2 虚拟化系统脆弱性分析
        5.2.1 虚拟机及内部系统
        5.2.2 虚拟机监控器
        5.2.3 虚拟网络
        5.2.4 虚拟化资源管理系统
    5.3 虚拟化系统威胁分析
    5.4 虚拟化系统的风险评估过程
        5.4.1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5.4.2 构建专家二维矩阵
        5.4.3 风险等级的确定
        5.4.4 风险量化模型
    5.5 虚拟化系统评估结果判定
    5.6 本章小结
6 面向互联互通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6.1 互联互通系统架构及防护要求
        6.1.1 互联互通系统架构
        6.1.2 互联互通防护要求
    6.2 互联互通的安全分析
        6.2.1 互联互通的风险点
        6.2.2 互联互通的应用场景
    6.3 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风险评估
        6.3.1 多个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6.3.2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虚拟化系统互联互通
        6.3.3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互联互通
        6.3.4 风险评估策略及结果判定
    6.4 本章小结
7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7.1 信息系统评估内容的关联分析
        7.1.1 模型构建
        7.1.2 关联分析方法
        7.1.3 关联分析结果
        7.1.4 结论
    7.2 评估团队能力评估
        7.2.1 已有相关研究工作
        7.2.2 模型构建
        7.2.3 能力分析
        7.2.4 结论
    7.3 信息系统安全隐患的关联分析
        7.3.1 关键评估项分析与感知
        7.3.2 常见安全隐患的分析与感知
        7.3.3 结论
    7.4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建议
        7.4.1 风险控制策略
        7.4.2 风险控制应用实例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1.1 风险评估模型总结分析
        8.1.2 研究结论
        8.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全国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 B 全国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情况检查表
附录 D 评分对照表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务信息共享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安全理论及其适应性分析
        二、风险管理理论及其适应性分析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适应性分析
第二章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背景
        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实践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实践
    第二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建设实践
        一、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基本运行框架
        二、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三、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应用现状
        四、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应用成果
    第三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实践
        一、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部门
        二、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技术情况
        三、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内容
        四、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法律法规
第三章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问题
        一、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问题
        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问题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安全问题
        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安全问题
    第二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一、风险管理理念滞后,存在人才瓶颈
        二、平台安全防护系统薄弱,不能适应技术更新
        三、共享全程监控不力,管理水平较低
        四、安全设计缺乏规划,应急管理机制缺失
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
        二、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启示
    第二节 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
        二、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启示
第五章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优化路径
    第一节 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理念
        一、完善数据资产安全观
        二、完善政务信息共享观念
        三、完善应对共享风险常态化的主动观念
        四、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保障理念
    第二节 全程监管政务信息
        一、建立安全监控集中管理
        二、强化各个流程监控
    第三节 完善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体系
        一、建立常态化的政务信息系统审计机制
        二、建立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标准
        三、明确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内容
        四、动态安全审计
    第四节 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运行管理体系
        一、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行政管理
        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技术管理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风险管理
        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日常管理
        五、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预警管理
        六、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应急管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黑龙江省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1.5.1 研究路径
        1.5.2 创新点
2 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基础理论
    2.1 政务新媒体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互联网+政务”
        2.1.2 新媒体
        2.1.3 政务新媒体
    2.2 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内容、特征及意义
        2.2.1 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内容
        2.2.2 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特征
        2.2.3 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意义
    2.3 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理论依据
        2.3.1 使用与满足理论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3 服务型政府理论
        2.3.4 议程设置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1 黑龙江省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简析
        3.1.1 政务微博
        3.1.2 政务微信
        3.1.3 政务APP、客户端
    3.2 黑龙江省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3.2.2 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展相对滞后
        3.2.3 网络安全存在隐患
        3.2.4 服务形式相对单一
    3.3 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资金投入不足且使用不均衡
        3.3.2 政务新媒体平台实用功能匮乏
        3.3.3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薄弱
        3.3.4 政务人员互联网服务意识欠缺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地方政府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地方政府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经验
        4.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推崇政务新媒体互动
        4.1.2 英国伦敦优化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
        4.1.3 韩国首尔制定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的长期规划
    4.2 国内地方政府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经验
        4.2.1 上海市发布优化内容建设
        4.2.2 北京市实施“人民云开放战略”模式
        4.2.3 广东省构建公共数据安全体制
    4.3 国内外地方政府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启示
        4.3.1 优化平台运营管理
        4.3.2 加强有效互动与反馈
        4.3.3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4.3.4 增添多种服务形式
    4.4 本章小结
5 推进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制度化管理
        5.1.1 强化政务新媒体的监督管理
        5.1.2 开展政务新媒体绩效评估
        5.1.3 合理调度政务新媒体建设资源
    5.2 加大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力度
        5.2.1 提升平台曝光度
        5.2.2 丰富平台信息
        5.2.3 实施平台差异化定位服务
    5.3 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
        5.3.1 完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
        5.3.2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5.3.3 加强隐私保护声明
    5.4 增加政务新媒体的服务内容
        5.4.1 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5.4.2 注意服务形式的便民性和实用性
        5.4.3 提升突发事件的可控力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一、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经验
        (一)美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二)日本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三)韩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二、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经验
        (一)北京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二)深圳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三)南通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先进经验
第二章 泰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
    一、泰州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情况
        (一)泰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二)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二、泰州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泰州市电子政务内网建成并通过分级保护测评
        (二)泰州市电子政务认证服务体系建成
        (三)常态化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检查
第三章 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设备安全性低
        (一)系统访问速度慢
        (二)设备故障频发
        (三)过度依赖国外品牌
    二、应用系统水平低下
        (一)应用系统与硬件系统不相适应
        (二)应用系统使用率低
    三、数据系统的漏洞增多
        (一)黑客、间谍、敌对势力的网络攻击日益猖獗
        (二)数据系统安全级别低
    四、管理服务的落后
第四章 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因
    一、缺少规范的法律体系支撑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滞后
        (二)法律指导性和约束性不强
        (三)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覆盖不完全
    二、缺少严谨合理的顶层设计
        (一)国家层面战略实施难度大
        (二)全省各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三、缺少稳定持续的财政支持
        (一)整体投入不高
        (二)后期持续的投入资金不足
    四、缺少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本地信息安全企业的匮乏
        (二)高水平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
    五、缺少与时俱进的的工作理念
        (一)工作观念滞后
        (二)忽视政务流程的改进
    六、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传统管理制度落后
        (二)管理职能的分散
        (三)人员配置的不合理
第五章 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
        (一)树立法律保护理念
        (二)出台符合泰州实际的政策规章
        (三)建立高效的法律监督机制
    二、统一规划全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设计
        (一)整合全市电子政务网络
        (二)推动各地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均衡发展
    三、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一)确保财政资金投入
        (二)加强审计和财政监督
    四、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一)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设备国产化进程
        (三)培养和招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五、构建严密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培养全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意识
        (二)优化政务网络办公流程
        (三)规范全市统一管理制度
        (四)明确具体管理职能
        (五)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大部制改革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信息化
        二、大部制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有关信息化工作的研究
        二、有关大部制改革的研究
    第四节 理论范式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目标
    第一节 大部制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深圳市信息化机构变革历程
    第三节 大部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第四节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目标
    第五节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目标完成情况
第三章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决策与执行问题
    第一节 决策权分散
    第二节 决策程序不规范
    第三节 执行权不能独立
    第四节 执行主体专业能力欠缺
    第五节 执行效率较低
第四章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存在决策与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片面追求机构精简
    第二节 机构撤并不够彻底
    第三节 违背职能统一原则
    第四节 缺乏制度保障措施
    第五节 干部晋升矛盾激化
    第六节 机构职能逐渐弱化
    第七节 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第八节 管理幅度超出控制
    第九节 职责边界划分不清
    第十节 决策问题干扰执行
第五章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问题改进策略
    第一节 前期组建大网信办
        一、划入市经贸信息委部分信息化职能
        二、划入市府办全部信息化职能
        三、划入市委办部分信息化职能
        四、撤并市社工委全部信息化职能
        五、大网信办的组织架构
        六、大网信办有望提升决策能力
        七、决策能力提升带动执行效果改善
    第二节 中期设计改革推进机制
        一、设计人力资源匹配机制
        二、设计职责划分公开机制
        三、设计市委书记挂帅机制
    第三节 后期建立配套保障制度
        一、建立国家战略跟随制度
        二、建立法律法规对接制度
        三、建立决策流程规范制度
        四、建立机构相对稳定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附录 三
致谢

(7)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电子政务
        1.3.2 信息安全
        1.3.3 应急管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理论与经验
    2.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理论
        2.1.1 信息安全事件和应急管理概述
        2.1.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理论依据
    2.2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经验
        2.2.1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经验
        2.2.2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经验
    2.3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启示
        2.3.1 设立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2.3.2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2.3.3 部署合理的信息监控系统
        2.3.4 开拓立体的应急管理合作空间
        2.3.5 形成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
        2.3.6 建立体系化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第三章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3.1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及阶段
        3.1.1 广州市网络监控和应急响应体系初步建设阶段
        3.1.2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建设阶段
    3.2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特点
        3.2.1 统一的应急响应体系标准
        3.2.2 协作的应急响应管理平台
        3.2.3 规范化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
        3.2.4 系统化的信息安全培训体系
        3.2.5 常态化的信息安全应急演练
第四章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4.1.1 应急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
        4.1.2 防御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高
        4.1.3 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
        4.1.4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4.1.5 事后恢复与重建水平不高
    4.2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忽视应急组织机构体系的重要性
        4.2.2 信息安全防御难度日益加大
        4.2.3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4.2.4 应急预案编制科学性不足
        4.2.5 应急处置监管缺失
        4.2.6 事后恢复与重建理念欠缺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
    5.1 优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组织管理
        5.1.1 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机构
        5.1.2 建立信息安全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5.1.3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审计
    5.2 构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5.2.1 完善监测预警措施
        5.2.2 扩大预警信息共享范围
    5.3 注重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精细化
        5.3.1 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
        5.3.2 及时更新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
        5.3.3 加强预案与演练的有效对接
    5.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4.1 掌握典型事件的处置方法
        5.4.2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标准和流程
        5.4.3 规范安全服务外包管理
    5.5 健全人才梯队培养机制
        5.5.1 加强市一级安全专控队伍的建设
        5.5.2 加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
        5.5.3 树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
    5.6 规范事后恢复与重建
        5.6.1 强化事后评估
        5.6.2 提升恢复重建能力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电子政务信息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1.2 电子政务信息不安全危害日趋严重
        1.1.3 电子政务信息不安全问题解决困难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综述
        1.2.2 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相关基础
    2.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电子政务
        2.1.2 信息安全
        2.1.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2.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方法步骤
        2.2.1 前期准备工作
        2.2.2 问题调查阶段
        2.2.3 研究分析阶段
    2.3 相关理论
        2.3.1 以人员管理为代表的 HTP 理论模型
        2.3.2 以风险控制为代表的 APPDRR 理论模型
        2.3.3 以动态循环管理为代表的 PDCA 理论模型
    2.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2.4.1 国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2.4.2 国内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2.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
        2.5.1 以日本为代表的注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顶层设计
        2.5.2 以韩国为代表的注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
        2.5.3 以美国为代表的注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
    2.6 国内部分省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
        2.6.1 广东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
        2.6.2 北京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
        2.6.3 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及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3.1.1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情况
        3.1.2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3.2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3.2.1 2011 年黑龙江省部分政务门户网站安全事件
        3.2.2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存在的问题
        3.2.3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事件的发展动态趋势
    3.3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3.3.2 信息安全意识薄弱,高水平人才缺乏
        3.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监管体系缺乏
        3.3.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评测体系不完善
        3.3.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运维能力有限
        3.3.6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资金投入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4.1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围和目标
    4.2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3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4.3.1 环境和基础设施风险
        4.3.2 设备风险
        4.3.3 人为风险
        4.3.4 通信操作风险
        4.3.5 组织管理风险
        4.3.6 系统安全风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5.1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设计
        5.1.1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目标
        5.1.2 基于 PDCA 模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思路
    5.2 构建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5.2.1 技术保障体系
        5.2.2 运行管理体系
        5.2.3 服务保障体系
    5.3 落实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5.3.1 完善管理制度和增加经费投入
        5.3.2 加强评测和监管
        5.3.3 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
        5.3.4 加强系统运维管理
    5.4 监督和改进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5.4.1 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检查机制
        5.4.2 改进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四、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北京市数据安全管理[J]. 张伯旭. 新型工业化, 2021(10)
  • [2]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D]. 孔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6)
  • [3]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D]. 张行舒.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黑龙江省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对策研究[D]. 朱美华.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5]泰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 王珏. 苏州大学, 2017(06)
  • [6]深圳市信息化工作的决策与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大部制改革视角[D]. 曹正. 深圳大学, 2017(07)
  • [7]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研究[D]. 田岚.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8]2015各省市自治区信息安全建设举措扫描[J]. 本刊编辑部. 中国信息安全, 2016(01)
  • [9]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D]. 黄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5)
  • [10]为北京市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北京市“十一五”信息安全发展规划出炉[J]. 北京市信息办. 信息网络安全, 2006(07)

标签:;  ;  ;  ;  ;  

北京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