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手术治疗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手术治疗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一、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喻大军[1](2021)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长久以来,结直肠外科医师一直不断探索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其中低中位的直肠癌常见于中国患者,而关于低中位直肠癌的治疗,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Miles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Hartmann术(肿瘤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经肛门的局部切除、Parks术(结肠-肛管吻合术)、腹会阴柱状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Dixon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Bacon术(结肠经肛拖出吻合术)、经骶后入路的局部切除等,不同的术式应用于不同症状的直肠癌。而对于肿瘤巨大、系膜肥大、骨盆狭窄等具有"困难骨盆"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TaTME)因为能够精确定位患者病灶切缘、肛管内括约肌和中低位直肠膜间隙,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控制复发率,改善生存率,得到了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青睐和认可。但是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需要医师们有足够的腹腔镜和经肛门手术经验,并受限于目前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本文就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发展起源、运用,优势和劣势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方面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点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徐王彦[2](2021)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方法匹配研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根据手术适应症及意愿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和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的患者进行匹配。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距离肛缘7 cm及以下的直肠癌),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和实验组(n=39,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肛门疼痛、自主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影响)、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包括生活习惯、排便、硬便、排气、衬垫改变5个方面,采用0-4级评分法,总分0-20分,0分为肛门功能正常;1-10分为功能较好;11-19分为功能欠佳;20分为完全失禁)、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73.30±8.37)ml相比较对照组(82.65±9.20)ml,P=0.000<0.05,实验组具有显着优势,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实验组(1.80±0.68)cm,对照组(3.10±0.52)cm,进行比较,P=0.000<0.05,实验组正常直肠组织切除较少。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组别进行分析,卡方值为6.788,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实验组的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P=0.54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34<0.05,P=0.026<0.05,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肛门疼痛、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无显着差异。结论 1.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直肠下段健康肠管,控便效果较好。2手术出血量显着较少。3.手术后临床效果确切

李瑞奇[3](2021)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学及功能学预后,以及其各自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4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22例;行括约肌间切除术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体质指数、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统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查体、肛门功能评估、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肠镜中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情况、病理情况、肿瘤学结果、肛门功能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于直肠癌术后或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个月、6个月按LARS评分系统进行肛门功能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无失访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4个月(4个月-36个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清流食时间(2.27±0.55天VS 3.00±0.45天)、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2.09±0.87天VS 3.48±0.51天)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造口患者中,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优于内括约肌切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方面,手术时间(277.73±69.07分钟VS 242.86±66.40分钟)、手术出血量(40.09±23.79ml VS48.43±26.57ml)、手术并发症(输尿管损伤、阴道损伤、骶前出血、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盆腔脓肿、尿潴留、肛周疼痛、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理方面,两组均遵循TME原则,肿瘤平均直径(3.10±0.96cm VS 3.80±1.72cm)、肿瘤远端距远切缘距离(2.36±0.73cm VS2.98±1.36cm)、淋巴结检出数(14.10±1.19个VS 15.10±1.90个)、淋巴结阳性数(1.45±2.46枚VS0.86±1.56枚)、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功能学方面,对于未行造口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一个月进行LARS评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盆底功能训练后,两组的肛门功能均取得满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造口患者,行造口还纳术后1月及6月,两组的肛门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且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于术后1个月。在肿瘤学预后方面,术后12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1例复发,括约肌间切除术组2例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12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24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相同的疗效。根据本研究统计分析认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进清流食更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快。未造口患者术后1月的肛门功能较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好,在保留住肛门的基础上,更保证了肛门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学、肛门功能方面与短期疗效上,两者无明显差别,且均具有理想疗效。

吴远峰[4](2021)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应用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 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比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 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加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 Med、Ovid Medline、Ovid 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等中外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关于比较n CRT+TME与n CRT+TME+LLND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回顾性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21年4月,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所需文献。通过采用Jadad评分量表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最终收录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将纳入文献中的结局数据进行收集,并在Review Manager 5.3对提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最终共8篇文献纳入研究,皆为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包括221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n CRT+TME+LLND)462例,对照组(n CRT+TME)1720例。就疗效而言,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n CRT+TME+LLND组与n CRT+TME组在5年生存率[HR=0.97,95%CI(0.45,2.09),P=0.93]、5年无病生存率[HR=0.97,95%CI(0.63,1.51),P=0.91]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局部复发率[OR=0.44,95%Cl(0.26,0.76),P=0.003]、肿瘤局部盆腔侧位复发[OR=0.25,95%Cl(0.10,0.65),P=0.005]、肿瘤远处转移率[OR=0.57,95%Cl(0.36,0.90),P=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安全性而言,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后泌尿障碍发生率[OR=2.44,95%CI(1.26,4.71),P=0.008]在n CRT+TME+LLND组明显增加。另外,n CRT+TME+LLND组的手术时间显着延长[WMD=126.71,95%CI(77.21,176.21),P<0.00001]。结论:结合分析结果,尽管LLND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泌尿功能障碍等风险(这可能可以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或腹腔镜手术得到改善),但本研究结果支持在临床怀疑有侧方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患者中,在n CRT+TME治疗后加LLND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并为低位直肠癌高危患者提供另一种治疗选择。

库尔捷夫[5](2021)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易损伤盆腔自主神经,会引发男性病人的性功能和泌尿障碍,本研究将从术中盆自主神经保护情况、术后并发症、射精障碍、排尿障碍等多方面,探讨腹腔镜全系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对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中的优势。研究方法: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胃肠外科的160例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均由科室同一组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实施完成,均施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的主要比较方式为: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TME+PANP治疗直肠癌;研究组行腹腔镜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腹腔镜TME+PANP治疗直肠癌。重点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在盆自主神经保留情况。研究组术中利用盆自主神经处于直肠系膜外侧平面这一特点,借助腹腔镜系统的扩大效果,让术者可以轻松地从盆腔找到这些盆自主神经,并利用这些盆自主神经作为寻找到准确TME解剖平面的标志,根据术中细致观察和术后视频积极学习,通过在腔镜下明确直肠筋膜、盆自主神经以及周围空间的位置特点,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如下:1.游离直肠背侧(参照上腹下丛和腹下神经作为标志的游离)(1)直肠后间隙是一层松散稀疏的结缔组织,在肠系膜的脏和壁层中间延伸,而上腹下神经丛和左、右腹下神经就在这个间隙的下方。(2)上腹下神经丛:腹膜分离后,可以看到腹主动脉的表层具有由上腹下神经丛组成的鱼网形状,其从胸10到腰2的神经相互重叠交织,并与腹膜后壁深层紧密相关,上腹下神经丛在覆膜后脂肪以及淋巴组织之间。(3)腹下神经:在骶骨岬周围,从上腹下神经丛分为左和右腹下神经,整个行走的会整合在骶前肌筋膜中,并由中间分向直肠两侧,在骶3方向水平延伸到直肠侧面产生下腹神经丛。直肠分支,膀胱前列腺分支、输尿管分支和勃起神经分支组成了下腹下神经丛的最为关键的四个分支。2.游离直肠侧面(以下腹下神经丛作为标记的游离)直肠侧韧带指的是直肠系膜和侧盆壁之间的相对致密的结缔组织,包括下腹下神经丛的直肠分支和淋巴管。从S3骶椎一直到尾骨水平,是有相当厚度的“蒂”,它将直肠系膜固定在盆的侧壁。在分离和断开直肠韧带的整个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从骨盆侧壁而来的细小神经纤维,这是下腹下神经丛的直肠侧支。3.游离直肠前端:直肠前端都有一层类似结缔组织的Denonvilliers肌肉筋膜,它始于腹膜折返,直达会阴的中心腱,前方与来自前列腺、精囊腺被膜融合结构疏松,后方则与来自直肠肌层的结缔组织融合。Denonvilliers筋膜,将控制泌尿生殖器功能的神经血管束和直肠系膜隔开。4.离断直肠侧韧带此时直肠已经被游离,只有直肠侧韧带还与骨盆相连接。5.盆底解剖直肠解剖的最后一步是要确认已经达到盆底水平,但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解剖到这里就足够了,下一个过程就是会阴部圆柱状切除。在TME中,直肠后间隙可以很容易地分离,但是很难在S4骶椎水平分离,因为这是直肠固有筋膜和盆筋膜的融合处,即骶直肠韧带,这个韧带厚度不均,并且相对密实和牢固。结果:(1)对比两组盆自主神经保护情况:腹腔镜下TME+PANP盆腔自主神经得到保护的情况优于对照组。(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两个组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留置时间等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手术治疗合格率相对较高: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的并发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的1d、3d和7d的VAS疼痛评分,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泌尿功能和性功能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研究组的泌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功能分级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局部复发率的比较中,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放大视野并且调节视角更为便利,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中极具应用价值,盆自主神经系统作为标志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对比常规术式可以更好的保护盆自主神经,也让手术变得容易,有助于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康复,且费用相对较低,更便于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彭柏富[6](2021)在《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癌症研究数据,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当中排在第三位,而死亡率则高居第二位。在消化道癌症中,结直肠癌一直位于首位,而且近十年表现出明显年轻化的倾向。在我国,结直肠癌中直肠癌所占比例更高,特别是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厘米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总数的七成以上。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低位直肠癌的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多世纪以来,腹部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提出,可通过彻底切除远端结肠、直肠、肛门括约肌和会阴盆底组织,从而根治性切除肿瘤,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永久性腹壁肠造口,对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社会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创伤,甚至有相当比例患者不堪忍受人工肛门带来的不便早早放弃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以扩大低位直肠癌保肛的机会。但是,ISR也有潜在的风险,包括肿瘤复发的风险和手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问题。迄今为止,比较ISR和APR的长期预后结局和报道ISR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研究并不多,且这些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入组病例数量少无法避免潜在的偏倚,患者术前基线特征不匹配等等。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比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1.回顾筛选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ISR或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例,并收集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肿瘤大小、美国麻醉协会评分、基础疾病情况、既往腹部手术史等。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4.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及肿瘤病理学结果,如肿瘤直径、位置、病理学TNM分期、术中淋巴结获取数、随访资料等。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制作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长期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使用LARS评分和Wexner评分随访评估ISR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5.在Pub 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全面文献搜索,获取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比较的对比性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行Meta分析汇总研究数据。结果1.纳入74例患者进行分析,43例患者接受了ISR手术,31例患者接受了APR手术。2.ISR组和APR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协会评分、基础疾病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ISR组手术时间(261.8 vs.319.2min,P<0.01)、术中出血量(185.8 vs.375.0mL,P<0.01)与APR组相比显着更低。而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5年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ARS评分(14.8±6.5)和Wexner评分(5.9±2.7)显示ISR术后患者总体肛门功能令人满意。5.Meta分析方面,共纳入12篇回顾性对比性研究,汇总数据得出森林图,显示ISR组对比APR组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病人在五年总生存率、五年无瘤生存率、三年局部复发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特定病例中,ISR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手术资料和术后恢复,相比APR术式,ISR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且手术时间较短。同时ISR和APR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结局相仿,且随访资料显示ISR术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总体令人满意。综上,ISR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保肛术式。

李梦,任明扬,徐庆,陈建志,张宏宇,肖毅,傅志聪,张庆彤,姚宏伟,王权,张忠涛[7](2021)在《腹腔镜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学习曲线的多中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个手术团队及两个手术团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中44家医学中心1 458例腹腔镜直肠癌taTME数据,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个手术团队和两个手术团队分别收集资料。一个手术团队先行经腹后经肛的手术操作。两个手术团队同时进行经肛经腹的手术操作(同时操作持续时间≥30 min),但不要求整个手术过程均为两个团队。选择手术量相近的医学中心,按照手术时间顺序收集病例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开展阶段的临床资料,探讨学习曲线。以手术时间为参数进行累积和分析,绘制各医学中心开展腹腔镜直肠癌taTME的学习曲线。选择学习曲线差异最大的两家医学中心比较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指标:(1)病例资料筛选结果。(2)一个手术团队病例资料收集情况。(3)一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4)一个手术团队学习曲线情况。(5)两个手术团队病例资料收集情况。(6)两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7)两个手术团队学习曲线情况。累积和通过CUSUM=∑i=1nXi-U,进行计算,其中Xi表示每例taTME的手术时间,U表示所有病例手术时间的平均值,n表示手术序号。对学习曲线散点图进行拟合,以拟合曲线的顶点作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学习曲线顶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进行的手术例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病例资料筛选结果:一个手术团队和两个手术团队共收集7家医学中心661例病例资料。(2)一个手术团队病例资料收集情况:收集5家医学中心312例腹腔镜直肠癌taTME病例资料,2号、20号、33号、37号、39号医学中心收集病例资料数分别为42、97、82、35、56例。(3)一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手术量相近的3家医学中心(2号、37号、39号)获得5个手术开展阶段的病例资料。5个手术开展阶段高质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百分比均≥17/1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13.3%(4/30),吻合口漏发生率均≤10.0%(3/30);5个手术开展阶段TME质量、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手术开展阶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50,P>0.05)。(4)一个手术团队学习曲线情况:2号、20号、33号、37号、39号医学中心学习曲线分别在22例、39例、15和66例、10和28例、20例出现转折点。20号医学中心整体曲线符合学习曲线变化趋势,通过拟合39例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学习曲线差异最大的两家医学中心为20号和33号。20号和33号医学中心病人的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3、4级),行新辅助治疗,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7、20例,(60±10)岁,24 kg/m2(22 kg/m2,26 kg/m2),1、88、8例(无4级病人),8例,11 d(9 d,13 d)和51、31例,(64±11)岁,23 kg/m2(21 kg/m2,26 kg/m2),0、35、43、1例,31例,16 d(13 d,21 d);两家医学中心病人上述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42,t=-2.265,Z=-2.032、 -6.870,χ2=22.120,Z=-8.408,P<0.05)。(5)两个手术团队各医学中心病例资料收集情况:收集5家医学中心259例腹腔镜直肠癌taTME病例资料,2号、8号、18号、33号、44号医学中心收集腹腔镜直肠癌taTME例数分别为46、47、78、43、45例。(6)两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手术量相近的4家医学中心(2号、8号、33号、44号)获得4个手术开展阶段的病例资料。4个手术开展阶段高质量TME百分比均≥50.0%(13/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35.0%(14/40),吻合口漏发生率均≤22.5%(9/40);4个手术开展阶段TME质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52、4.733、8.848,P>0.05)。4个手术开展阶段病人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个手术团队的学习曲线情况:2号、8号、18号、33号、44号医学中心学习曲线分别在28例、16例、12和58例、10和36例、14和36例出现转折点。2号医学中心整体曲线符合学习曲线变化趋势,通过拟合28例为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学习曲线差异最大的两家医学中心为2号和33号。2号和33号医学中心病人的年龄,T分期(0/is、1、2、3、4期)分别为(60±12)岁,3、1、9、11、20例和(65±10)岁,2、3、22、15例(无4期病人);两家医学中心病人上述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Z=-4.033,P<0.05)。结论一个手术团队开展腹腔镜直肠癌taTME,39例为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两个手术团队为28例。

宋毅[8](2020)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并评价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同时分析TaTME术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型数据库,筛选2019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对比TaTME与L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的相关研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使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结果:经过筛选一共纳入文献27篇,共纳入患者2783例,其中经肛门TME组1355例,腹腔镜TME组142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TaTME相较于LaTME具有更低的环周切缘阳性率(OR=0.35,95%CI=0.160.78,P=0.0003)、更高的R0(显微镜下无癌细胞残留)切除率(OR=1.67,95%CI=1.122.50,P=0.01)、更少的术中出血量(MD=-16.38,95%CI=-27.08-5.67,P=0.003)、更低的中转开放手术率(OR=0.19,95%CI=0.110.32,P<0.00001)、更短的住院时间(MD=-1.26,95%CI=-1.93-0.59,P=0.0002)。两组术式在环周距离、远端切缘距离、远端切缘阳性率、直肠系膜完全或近完全切除率、淋巴结获取数目、术中总体并发症率、手术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区感染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TaTME相较于LaTME环周切缘阳性率更低、R0切除率更高、手术中出血量更少、中转开放手术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其余结局指标在两种术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所以我们认为T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一定发展前景。该结论有一定局限性,还须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赵欣[9](2020)在《TaTME对比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随着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国内外相关研究层出不穷,近年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逐渐成为结直肠外科研究的热点,但与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p TME)相比在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检索近十年在国内外各个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Ta TME对比Lap TME治疗直肠癌的原始文献,利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Ta TME与Lap TME治疗直肠癌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循证依据。方法:根据PICOS研究设计原则确定本研究的中英文检索关键词及检索式,制定科学、严谨的检索策略。利用计算机依次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查找Ta TME对比Lap TME治疗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起始日期为2010年1月1日,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依据原始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相关筛选,分别利用Cochrane中心的风险评估表以及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得最终纳入分析文献。提取纳入分析文献的相关数据,应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原始文献1268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文献质量评价,最终纳入分析文献31篇,其中RCT研究2篇,非RCT研究29篇,包括英文文献23篇,中文文献8篇。总共3055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Ta TME组1500例,Lap TME组1555例。对纳入分析文献一般特征进行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男性占比、年龄、BMI、肿瘤直径、新辅助治疗占比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Ta TME组肿瘤距肛缘距离更短(WMD=-0.34,95%CI:-0.590.09,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情况结果分析显示:Ta TME组比Lap TME组术中中转开腹率更低(OR=0.30,95%CI:0.150.6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WMD=0.60,95%CI:-18.1819.38,P=0.95)、术中出血量(WMD=-12.42,95%CI:-25.410.58,P=0.06)、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1.2,95%CI:0.761.89,P=0.43)方面,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Ta TME组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阳性率更低(OR=0.59,95%CI:0.420.83,P=0.003),敏感性分析CRM距离更长(WMD=0.93,95%CI:0.601.2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远端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阳性率(OR=0.67,95%CI:0.341.32,P=0.25)、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近完整率(OR=1.17,95%CI:0.822.17,P=1.69)、淋巴结获取数量(WMD=0.75,95%CI:-0.121.63,P=0.09)、DRM距离(WMD=1.40,95%CI:-0.703.51,P=0.19)方面,两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结果分析:虽然Ta TME组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95,95%CI:0.801.12,P=0.52),吻合口漏发生率(OR=0.70,95%CI:0.731.24,P=0.70)、术后肠梗阻与肠麻痹发生率(OR=0.83,95%CI:0.551.24,P=0.36)、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发生率(OR=0.65,95%CI:0.421.00,P=0.05)、出血发生率(OR=1.00,95%CI:0.362.74,P=1.00)、盆腔脓肿发生率(OR=1.32,95%CI:0.513.41,P=0.57)、再次手术率(OR=0.81,95%CI:0.431.53,P=0.51)、再次入院率(OR=0.61,95%CI:0.341.53,P=0.09),与Lap TME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发生率比Lap TME更低(OR=0.68,95%CI:0.490.95,P=0.02),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WMD=-0.92,95%CI:-1.82-0.02,P=0.0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疗效分析:两组在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OR=0.72,95%CI:0.381.40,P=0.34)、2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OR=1.01,95%CI:0.452.26,P=0.99)、2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OR=2.38,95%CI:0.688.40,P=0.18),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手术安全性方面,Ta TME比Lap TME具有更低的术中中转开腹的风险,而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并发症。2.在手术的根治性上,Ta TME比Lap TME能够获得更低的术后CRM阳性率和更佳的CRM距离。虽然在大体标本检查中,直肠系膜完整+近完整率、DRM阳性率和距离、淋巴结获取数与Lap TME结果相当,但从最终结果判断Ta TME部分病理学结果优于Lap TME。3.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虽然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上无差异,但在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Ta TME较Lap TME发生率更低,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所以在术后安全性及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Ta TME优于Lap TME。4.在肿瘤复发率及2年DFS、2年OS远期疗效上两者疗效相当。5.因Ta TME组肿瘤距肛缘距离更短等因素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偏倚,及部分分析指标纳入文献数量、质量的限制,未来需纳入更多及更高质量的多中心RCT研究来为Ta TME提供更加科学和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

周辉[10](2020)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近远期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进行taTME和L-TME近远期疗效对比的文献。由两位外科医师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来评价这些文献质量。运用Stata 14.0统计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预防性造口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标本肠系膜肿瘤切除完整程度、环周切缘阳性率、获取的淋巴结数目、总的复发率、2年总生存期(O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相关性研究,共纳入1633例直肠癌患者,其中taTME组807例,L-TME组826例。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评分>6分。与L-TME组相比,taTME组有更少的手术时间(SMD=-0.37,95%CI:-0.47-0.26,P=0.000<0.05)与住院时间(SMD=-0.43,95%CI:-0.67-0.19,P=0.000<0.05),更低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64,95%CI:0.470.88,P=0.005<0.05),标本肠系膜肿瘤切除完整程度更高(OR=0.48,95%CI=0.330.69,P=0.000<0.05),环周切缘阳性率更低(OR=0.35,95%CI=0.180.66,P=0.001<0.05),以及预防性造口发生率更低(OR=0.61,95%CI:0.430.88,P=0.008<0.05),中转开腹率更低(OR=0.11,95%CI:0.030.35,P=0.000<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肿瘤远切缘距离、获取的淋巴结数目、总的复发率以及2年总生存期O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TME与L-TME相比,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短期疗效方面有一定优势,taTME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预防性造口发生率更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得到的标本肠系膜肿瘤切除完整程度更高,环周切缘阳性率更低。

二、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1)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aTME发展起源
2 TaTME运用
3 优势和劣势
4 未来展望

(2)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背景
    2.1 低位直肠癌及治疗方式概述
    2.2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
    2.3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优势
第3章 临床研究
    3.1 资料方法
        3.1.1 一般资料
        3.1.2 入选标准
        3.1.3 治疗方法
        3.1.4 观察指标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
        3.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的比较
        3.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3.2.5 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2.2 括约肌间切除术
    2.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2.4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术前准备及评估
        3.2.2 手术方法
        3.2.3 术后治疗
        3.2.4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手术操作及术后情况
    4.3 术后并发症情况
    4.4 术后病理学情况比较
    4.5 功能学情况比较
    4.6 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短期生存率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应用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思路图
    2.2 制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策略
    2.4 文献管理与筛选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文献数据提取
    2.7 统计学方法
    2.8 发表偏倚的测定
研究结果
    3.1 文献筛选的结果和数据提取
    3.2 文献的质量评估
    3.3 文献的基本特征
    3.4 nCRT+TME+LLND VS nCRT+TME各项结局指标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辅助治疗后侧方淋巴结清扫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个人简介

(5)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直肠癌概述
        1.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2 病理分类
        1.1.3 病理分期
        1.1.4 临床表现
        1.1.5 辅助检查
        1.1.6 诊断要点
        1.1.7 非手术治疗
        1.1.8 手术治疗
    1.2 盆自主神经概述
    1.3 从尸体解剖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自主神经
    1.4 麻醉深度监测与自主神经系统
        1.4.1 麻醉深度的内在
        1.4.2 麻醉深度监测的现状与局限性
        1.4.3 自主神经系统同全身麻醉
    1.5 麻醉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1.6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易损区域和保护
        1.6.1 肠系膜下动脉根下的肠系膜下神经丛
        1.6.2 上腹下神经丛以及腹下神经的近端
        1.6.3 盆丛前丛的近端
        1.6.4 盆后丛主干
        1.6.5 盆丛后丛的终末支
        1.6.6 盆腔内脏神经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治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TME+PANP治疗直肠癌。
        2.2.2 研究组行腹腔镜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值的比较
    3.2 两组术式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3.3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3.4 两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4.2 与直肠癌根治术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
    4.3 盆自主神经系统的行走层次
    4.4 自主神经系统的网状分布和吻合
    4.5 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TME手术治疗中保留自主神经系统的技术方法
        4.5.1 开展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
        4.5.2 了解对自主神经系统常见损害的位置
        4.5.3 保留盆自主神经系统的技术要点
        4.5.4 自主神经系统在术中保存的质量管理和评估[76]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资料汇总及评价指标定义
    2.2 Meta分析
        2.2.1 文献检索筛查
        2.2.2 主要和次要结果
        2.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2.2.4 数据综合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1.1 筛选患者及入组情况
        3.1.2 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肿瘤情况
        3.1.3 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3.1.4 病理分期和长期肿瘤学结果
        3.1.5 术后肛门功能随访
    3.2 .Meta分析资料
        3.2.1 文献筛查和质量评估情况
        3.2.2 患者基线特征和相关结局指标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
    2.5 质量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Meta分析结果
        3.2.1 环周切缘(CRM)阳性率
        3.2.2 环周切缘(CRM)距离
        3.2.3 远端切缘(DRM)阳性率
        3.2.4 远端切缘(DRM)距离
        3.2.5 R0 切除率
        3.2.6 淋巴结获取数目
        3.2.7 直肠系膜完全或近完全切除率
        3.2.8 手术时间
        3.2.9 手术中出血总量
        3.2.10 术中总体并发症率
        3.2.11 中转开放手术率
        3.2.12 术后总体并发症率
        3.2.13 术区感染发生率
        3.2.14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3.2.15 住院时间
    3.3 敏感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TaTME对比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2.4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线资料及文献质量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围手术期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
        3.3.2 肿瘤学相关结果的meta分析
        3.3.3 远期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3.4 发表偏倚分析
    3.5 敏感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喻大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7)
  • [2]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D]. 徐王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3]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D]. 李瑞奇. 吉林大学, 2021(01)
  • [4]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应用的meta分析[D]. 吴远峰. 汕头大学, 2021(02)
  • [5]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D]. 库尔捷夫. 吉林大学, 2021(01)
  • [6]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D]. 彭柏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腹腔镜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学习曲线的多中心研究[J]. 李梦,任明扬,徐庆,陈建志,张宏宇,肖毅,傅志聪,张庆彤,姚宏伟,王权,张忠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03)
  • [8]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D]. 宋毅. 南昌大学, 2020(08)
  • [9]TaTME对比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D]. 赵欣.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10]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D]. 周辉.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直肠癌手术治疗最新进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