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

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

一、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放[1](2020)在《营养相关指标预测胰腺癌预后的模型构建和验证》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影响胰腺癌预后的营养相关因素,构建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探究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途径,为胰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4月至2017年7月间129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等,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建立临床数据库。将患者分成训练组95例、内部验证组34例。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26例胰腺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淋巴计数、PNI等数值的最佳分界点。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选择P<0.1及有临床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明确独立预后因素。应用LASSO回归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因素。汇总Cox多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结果,选取术前相关指标绘制列线图(Nomogram)。为了验证列线图相比传统营养指标(PNI、CONUT)的预测能力,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校准曲线、时间依赖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临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DCA)进行检验。结果:单因素Cox回归提示,年龄、BMI、肿瘤直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糖尿病、CA19-9、术后辅助治疗、病理分期和分级等可能是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CA19-9、淋巴细胞计数、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为胰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LASSO回归提示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A19-9、病理分期、辅助治疗、糖尿病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合多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结果,选择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A19-9、糖尿病这四个术前指标构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联合验证组中C-index分别为0.777、0.769、0.759、0.774,均优于同组内CONUT和PNI评分。对四组数据使用时间依赖ROC曲线进行分析,列线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45、0.773、0.814,均高于组内CONUT、PNI。列线图模型与 CONUT 和 PNI 在训练组中,NRI 分别为 0.400、0.310,;IDI 为 0.113、0.097;在内部验证组中NRI分别为0.536、0.343,IDI为0.271、0.079;在外部验证组中,NRI 为 0.394、-0.012,IDI 为 0.094、0.058;在联合验证组中,NRI 为 0.297、0.149,IDI为0.176、0.054。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相较CONUT、PNI具有更高的净效益。结论:结合Cox多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结果,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A19-9、糖尿病四个术前指标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此构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要优于传统营养指标CONUT评分及PNI评分。

孙永辉[2](2020)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国内外对于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随访对比研究极少。本课题在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一般分析指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探讨两种术式术后病人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自2014年01月至2019年01月于我院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一般资料。同时,密切随访纳入病例的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体重的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使用EORTC QLQ-C30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筛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DPPHR术与PD术相比,在手术时间(478.39±160.88比600.09±140.72,P<0.001);住院时间(25.42±12.42比31.37±12.38,P=0.034);住院花费(9.34±3.19比12.82±4.75,P<0.001);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6.5%比36.8%,P=0.004);术后脂肪肝(9.7%比31.6%,P=0.041);术后1年时的体重变化(4.03±4.42比1.04±2.11,P<0.001);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2.3%比64.9%,P=0.003)。术后1年时的评分量表随访结果:疲倦评分(4.66±8.97比9.75±12.26,P=0.029);腹泻评分(2.15±11.97比15.20±20.96,P<0.001);总体健康状况(94.89±7.03比88.45±10.77,P=0.001)。在上述这些分析指标方面,DPPHR术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PD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PPHR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住院周期短、花费低。且DPPHR术在能获得与PD术相同手术效果的情况下,具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活质量更高,营养状况更好等优势。在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头部良性、交界性甚至低度恶性肿瘤时,能够使患者更大程度的获益,相比于PD手术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有效的手术方式。

马千惠[3](2019)在《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愈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胃肠道重建术后生理结构改变,影响营养素消化吸收,使术后患者营养不良高发,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推广,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出院时不能完全恢复经口摄入足够能量。出院后,由于患者在营养支持和营养管路护理方面知识欠缺,意识薄弱,更易引发营养问题。尽管多数指南推荐胃癌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的家庭营养支持。但目前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营养支持仍处研究层面,并未在国内普及。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营养支持情况及现存问题尚不清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胃癌患者家庭营养支持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后续改进临床工作奠定基础。研究目的:描述胃癌术后出院4周时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使用情况;明确胃癌术后患者在出院4周内应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时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观察性研究,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某三甲级医院基本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4例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同时纳入患者体重、BMI、Alb、HGB、LYM、PA等生化指标,并应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对出院时及出院4周时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在患者出院4周时,通过电话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表》对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本组患者出院4周后体重、BMI较出院时显着下降(t=9.460,P<0.01;Z=-7.148,P<0.01);患者LYM、HGB及Alb出院4周时较出院时显着上升(Z=8.728,P<0.01;t=-4.195,P<0.01;t=-16.210,P<0.01);患者出院 4周时PA较出院时略下降,无统计学差异(t=1.350,P=0.180);患者出院4周时PG-SGA评估营养情况改善无统计学差异(χ2=3.200,P=0.063),出院4周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69.4%,营养不良问题较突出。(2)本组82.3%的患者在出院4周内进行家庭营养支持,66.1%使用口服营养补充(ONS)营养支持,8.9%使用管饲(TF)支持,7.3%选择TF结合ONS营养支持,仅66.1%患者坚持使用HEN满28天。(3)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的每日能量摄入有显着差异(Z=33.88,P<0.01),TF联合ONS高于TF患者,单纯ONS患者每日能量摄入最低。(4)通过分析患者家庭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发现,营养液口感不佳、胃肠道不耐受、营养管路护理不便是影响患者肠内营养使用依从性的主要阻碍因素。研究结论:胃癌术后出院一个月患者营养问题突出,家庭营养支持使用率及依从性不理想,能量摄入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多样,以ONS方式为主,但每日能量摄入较低;TF患者每日能量摄入高于ONS患者,但因使用流程复杂,患者依从性差;两种方式结合的患者使用情况最理想。

雷雯,刘克敏,张克明,李艳玲[4](2004)在《中老年正常体检者188名营养状况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对188名干部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评价,找出营养缺陷,以便提供老年人合理营养处方。方法:对188名干部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男155名,女33名,年龄39~88岁;以询问法对所有人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比例为29.91%,碳水化合物比例为53.57%;体格检查结果显示老干部体重超重的占64.3%,营养不良的仅为2.3%;生化检查显示平均血糖值高于正常值,70岁以上组尿素氮、肌酐、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均高于70岁以下组,而总蛋白、白蛋白及三酰甘油、血红蛋白70岁以上组较低,两组比较除尿素氮、肌酐、胆固醇、尿酸外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老干部膳食结构需要调整,应降低膳食脂肪摄入量,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体力活动,降低体质量,减少超重和肥胖,预防糖尿病发生;定期检查营养状况;老年干部应随年龄增长注意定期复查肾功能。

吕利,杜金赞,李瑛,刘庆春,吕莉莹[5](2001)在《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营养素摄入量及膳食结构。 方法对同一时期住院资料完整的 16 7例病人进行分组调查研究。 结果 超重肥胖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出肾结石、胆囊疾患等 7~ 2 0倍 ,超重肥胖男性居多 ,年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AMC、ALB四组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值 ,差别有显着性意义。膳食营养素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A摄入量普遍不足 ,与谷类、蔬菜、水果、水产、奶类、豆类摄入量低于膳食结构正常值有关。 结论 (1)对超重肥胖患者应将体值指数(BMI)的动态变化列为营养疗效观察指标。 (2 )住院病人蛋白质缺乏具有普遍性。

杨扬[6](1995)在《《航空军医》1995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7](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付瑞敏[8](2021)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效》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非手术治疗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SBO)主要治疗方式。该治疗虽然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的梗阻症状缓解,但是因为无法解除肠粘连,肠梗阻症状可能会反复发生,而且患者可能为了减少梗阻的发生主动控制饮食,由此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营养风险,是临床需要关注的问题。课题组前期制定了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简单粘连的反复发作的术后ASBO患者,在梗阻非急性发作期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Laparoscopic Adhesiolysis,LA)治疗,小样本(n=20)研究短期(6月)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拟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评价LA治疗反复发作的术后ASB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04至2020.04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符合前期研究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反复发作的术后ASBO,实施LA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针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腹部手术方式及次数、因粘连性肠梗阻的住院治疗次数、LA术中明确的肠粘连类型(简单/复杂粘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2)收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手术安全性;(3)比较术前与术后1月、6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生存质量评分,明确LA手术能否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4)收集随访期内患者肠梗阻再发情况评价手术有效性;(2)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因肠梗阻发作住院治疗的次数(2~3次/≥4次)、既往腹腔手术方式、粘连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术前与术后1月、6月BMI、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的53例患者(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53),为术后腹腔包裹性积液,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术后1、6月的BMI均明显高于术前BMI(均p<0.05);术后1、6月的BMI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6月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3)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33(6~84)月,随访期53例患者均无肠梗阻再发;(2)营养正常组23例,营养风险组30例,两组患者比较:(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腹腔手术方式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因梗阻发作住院2~3次及≥4次比较,营养正常组占比分别为87%(20/23)、13%(3/23),营养风险组占比分别为83%(25/30)及17%(5/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是导致患者营养风险的因素;(3)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证实的粘连类型均为简单粘连;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多次发作住院治疗未增加手术难度及影响患者术后恢复;(4)营养风险组术后1、6月BMI显着高于术前BMI(p<0.05),术后6月生存质量各项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但术后1、6月BMI变化不明显(p>0.05);营养正常组术后1、6月BMI及术后6月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LA手术主要改善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论:(1)简单粘连类型的反复发作的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在非急性发作期行LA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解除粘连、避免梗阻再发、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满意;(2)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是导致术后ASBO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因素,LA手术能够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童玲[9](2021)在《老年骨折择期患者术前衰弱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

赵娜娜[10](2020)在《针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组学的影响及营养状况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针刺对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对营养状况的疗效观察,从机制层面初步阐述针刺疗法、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治疗寻找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VS患者76例,利用SPSS20.0软件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西医康复治疗、肠内营养混悬液(enteral nutritional suspension,TPF)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针刺治疗。(1)营养状况评估:于治疗前后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于治疗前后及随访的第30、90天对所有受试者行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评定。(2)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检测:在治疗前后收集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提取并纯化粪便样本中的核酸,进行基于16S r RNA基因可变区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受试者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代谢产物检测,分析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的含量。成果:(1)中医证候特征:根据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辩证,最终确定了六类证候类型,包括气虚血瘀型(61.84%)、血虚风动型(39.47%)、痰热闭窍型(30.26%)、心脾两虚型(25.00%)、痰湿阻窍型(17.11%)、肾精亏虚型(11.84%)。从虚实来看,64.47%的患者以虚证为主,35.53%的患者以实证为主。88.16%的患者为单一证型和2证型组合,以2证型组合最多为59.21%。体征证候以神呆不识、睁眼若视、手足肿胀、肢窍失用、便溺不知为主。从舌象上看,PVS患者舌质淡白比例较高,占63.16%;苔薄、白,分别占64.47%和52.63%。从脉象上看以脉细、虚、滑为多,分别占88.16%、53.59%、26.32%;脉数、弱、弦,分别占23.68%、18.42%、9.21%。(2)营养状况: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血清营养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NRS2002评分均大于3分,应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试验组NRS2002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着降低(P<0.05),而对照组NRS2002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RS2002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随访第30天时,两组NRS2002评分与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90天时,两组NRS2002评分与本组本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第30天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肠道菌群结构:治疗前两组Alpha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Simpson指数显着降低(P<0.05)。且试验组粪便菌群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imps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氏菌属(Prevotella)以及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细菌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odaceae)、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Enterobacteriaceae、Pseudomonodaceae、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乙酸、丁酸、戊酸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丙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乙酸、丁酸、戊酸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增高,丙酸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配伍组针刺治疗PVS患者相对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较为显着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其机制可能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脾胃功能,进而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影响SCFAs水平,从而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二、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营养相关指标预测胰腺癌预后的模型构建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实验室检查
        2.3 随访
        2.4 CONUT评分
        2.5 PNI评分
        2.6 分组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 不同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
        2.1 三组间基本情况比较
        2.2 训练组患者营养状态分布特征
        2.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CONUT、PNI分组的生存时间结果
    3. 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的筛选
        3.1 单因素分析结果
        3.2 多因素分析结果
        3.3 LASSO回归分析
    4. 绘制胰腺癌患者预后Nomogram图
    5. 列线图模型的验证
        5.1 C-index及时间依赖ROC曲线
        5.2 重分类分析(NRI、IDI)
        5.3 列线图的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i,DCA)
        5.4 根据列线图总分制作患者的风险关联图及生存曲线
讨论
    1. 营养风险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 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对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3. 糖尿病对胰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
    4. 模型构建和预测能力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营养相关指标在肿瘤诊疗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研究设计
        1.5 相关定义
        1.6 随访
    2.方法
        2.1 手术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2.术后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3.QLQ-C30 量表分析比较
讨论
    1.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
    2.一般资料差异的探讨
    3.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的探讨
    4.术后营养状况的探讨
    5.术后生活质量差异的探讨
    6.研究的局限性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胃癌概述
        (一) 胃癌定义及分期
        (二) 胃癌流行病学现况
        (三) 胃癌的治疗方法
        (四)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代谢特点
    二、营养评估指标及工具
        (一) 人体测量指标
        (二) 临床生化检测指标
        (三) 常用营养筛查与评估量表
    三、胃癌患者营养问题研究现况
        (一)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现况
        (二)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结局的影响
        (三)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
        (四)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现存问题
    四、胃癌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一) 家庭营养支持概述
        (二) 国外胃癌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现状
        (三) 国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现存问题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
        (二) 研究样本
        (三) 样本的选择
        (四) 样本量的确定
    三、研究指标、工具和测量
        (一) 一般人口学特征
        (二) 营养评估指标及工具
        (三) 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情况
    四、资料收集步骤
        (一) 资料收集前准备
        (二) 资料收集过程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六、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七、伦理原则
第四章 结果
    一、胃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二、患者出院4周时的饮食情况及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
    三、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变化情况
    四、患者出院4周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及问题
        (一) 患者营养支持整体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二) 家庭管饲营养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支持情况及问题分析
        (三) 家庭管饲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支持情况
        (四) 口服营养补充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支持情况及问题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胃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分析
    二、胃癌术后患者饮食及营养状况分析
        (一) 胃癌术后患者出院4周时的进食与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
        (二) 胃癌术后患者出院4周时的营养情况
        (三) 基于PG-SGA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评估的结果分析
    三、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一)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情况不理想,出院一月近四成患者停用
        (二) 胃癌术后患者因家庭营养支持方式不同,使用过程中问题各异
        (三)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胃癌术后患者每日能量摄入差异明显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状况调查表
    附录三: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会议收录论文

(5)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营养状况测量结果
    2.2 四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2.3 四组膳食营养素调查结果
    2.4 四组膳食结构调查结果
3 讨论

(7)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8)腹腔镜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成功的关键:选择合适的病人并注重术中的处理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作者简介

(10)针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组学的影响及营养状况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研究概况
        1.1.1 中医学对脑的生理病理观点
        1.1.2 中医病名命名
        1.1.3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因病机
    1.2 中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辨证分型
        1.2.1 中医证型辨证要点
        1.2.2 中医证型分布
        1.2.3 中医治疗
    1.3 现代医学对持续植物状态研究概况
        1.3.1 流行病学
        1.3.2 发病机制
        1.3.3 临床治疗
    1.4 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进展
        1.4.1 针灸为主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1.4.2 针刺穴位的研究进展
    1.5 肠道菌群的现代医学研究
        1.5.1 肠道菌群对机体的影响
        1.5.2 “肠-脑”轴
        1.5.3 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可能机制
    1.6 中医对肠道菌群的认识
        1.6.1 中医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当归属于中医脾胃功能
        1.6.2 从中焦脾胃入手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复杂性、难治性疾病的突破口
        1.6.3 针灸具体良好的调节胃肠道效应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2.2.1 PVS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2.5 退出(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随机分组方法
        2.3.2 样本量估计
        2.3.3 治疗方案
        2.3.4 主要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
        2.3.5 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估方法
        2.3.6 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
        2.3.7 技术路线
        2.3.8 统计学方法
        2.3.9 盲法实施
    2.4 研究结果
        2.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4.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4.3 试验完成情况
        2.4.4 营养状况
        2.4.5 肠道菌群结构
        2.4.6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2.4.7 安全性评估
第三章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研究结果分析
        3.2.1 中医症型分析
        3.2.2 营养状况分析
        3.2.3 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3.3 针刺治疗机制分析
        3.3.1 PVS中医溯源
        3.3.2 理论分析
        3.3.3 选穴依据
    3.4 小结
        3.4.1 创新之处
        3.4.2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营养相关指标预测胰腺癌预后的模型构建和验证[D]. 周放. 苏州大学, 2020(02)
  • [2]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D]. 孙永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调查[D]. 马千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4]中老年正常体检者188名营养状况评价[J]. 雷雯,刘克敏,张克明,李艳玲. 中国临床康复, 2004(33)
  • [5]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J]. 吕利,杜金赞,李瑛,刘庆春,吕莉莹.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04)
  • [6]《航空军医》1995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J]. 杨扬. 航空军医, 1995(06)
  • [7]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8]腹腔镜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效[D]. 付瑞敏.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老年骨折择期患者术前衰弱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童玲. 长江大学, 2021
  • [10]针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组学的影响及营养状况观察[D]. 赵娜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附167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