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Tray Magician隐藏System Tray(论文文献综述)
吉联央宗[1](2021)在《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人类学民族志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做一个帕劳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常汉[2](2021)在《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和应用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技术及装备对提高果品附加值、减少损耗、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水果内部信息获取难度高、信噪比低等问题,水果内部品质尤其是深层内部病害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难度大。苹果作为我国主要种植的水果品种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园林水果的前列。然而由于气候、营养元素等因素的影响,水心病作为一种发生于苹果维管束和果核周围的内部生理性病害,在苹果的主产区陕西和新疆等地均有发生,对苹果的仓储和商品化流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水心病苹果因其独特的口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商业上又被称为冰糖心苹果。本研究针对苹果水心病的内源性、无明显光谱特征、在线检测受苹果大小和姿态影响大及水心病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检测难度大等问题开展试验,探究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 Infrared,Vis/NIR)光谱技术在线检测苹果水心程度(Watercore Severity Index,WSI)及水心病苹果SSC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测技术和分级装备开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心病苹果WSI和SSC在线精确检测方法,并设计开发一种新的适合于苹果内部品质和内部病害检测的输送系统与检测机构,为推进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装备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针对苹果水心病及SSC在线检测需求,研究了水心病苹果的光学特性,利用浙江大学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研发团队(IBE团队)开发的自由托盘式水果分选设备,并采用双光源对射式光源布局的半透射检测系统,开展了苹果水心病无损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同样大小的水心病苹果的透射光强谱峰值高于正常苹果,且随着WSI的增大,光强峰值逐渐增大。随机分布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水心组织改变了苹果的光透性,使苹果光谱产生了明显地随WSI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这可能是导致水心病苹果不同检测位置的光谱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也导致SSC预测效果变差。在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的二分类判别中,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 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四种算法识别准确率均在95%以上,该结果表明利用Vis/NIR光谱技术对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进行无损检测分类是可行的。在不同程度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的k NN二分类判别中,轻微水心苹果和正常苹果的判别准确率较差(68%),而中等或严重水心苹果与正常苹果的判别准确率较高(91%、100%)。WSI和SSC的预测结果也反映出水心组织对水心病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影响。(2)针对上述研究中苹果不同大小和分布的水心组织对WSI和SSC检测影响大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光学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的苹果水心病和SSC无损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苹果大小对检测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使用Light Tools软件进行的光学仿真研究结果可知在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下获取到的苹果光谱能够携带更多的苹果内部信息。样本为同样大小的苹果采用平均光谱建立的模型性能优异。同样大小苹果的SSC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预测模型中,较优的建模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34?Brix和0.37?Brix,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达到3.78。采用PLSR算法进行WSI预测的模型的较优RMSEC、RMSEP和RPD分别为2.00%、1.82%和1.69。在双光源对射式和四光源仿环形两种光源布局下,不同大小苹果的SSC和WSI预测中,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的检测效果要优于双光源对射式光源布局的检测效果,尤其是SSC的预测,其在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下采用PLSR算法的较优RMSEC和RMSEP分别能够达到0.35?Brix和0.43?Brix,RPD值为3.58。该试验结果验证了光学仿真的结论,提出了四光源仿环形较优光源布局,评估了不同大小苹果对检测的影响。(3)针对苹果大小对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的影响,开发了以多功能果杯和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为核心的苹果水心病和SSC在线检测样机。针对自由托盘分选线中托盘定位难、装备复杂,而传统滚子输送式分选线中双锥式滚子不利于进行全透射或半透射模式检测等问题,开发了采用链传动的多功能果杯,能够满足水果全透射或半透射模式光谱检测需求,并具备准球形水果输送、称重、侧翻分级以及果杯自复位等功能。针对水果大小对光谱检测的影响,在光源布局优化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水果大小自适应的光源调整机构,能够实现不同大小水果光谱的有效获取。在开发多功能果杯和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机结构设计与研发。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作为控制中心,以表指令为核心开发了样机的控制系统,并在电路系统中设计了强电动力电路和弱电控制电路,建立了强弱电隔离、PLC负载隔离、光谱仪触发信号隔离的稳定电路系统总成,实现了样机的正常运行以及水果光谱检测和分级功能。使用苹果和参比对样机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速度下测试对象的光谱特性,确定了样机进行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分级的可行性。(4)在完成苹果分选装备样机研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苹果姿态对苹果水心病和SSC在线检测的影响。在样机上综合考虑了三种可能的苹果检测姿态(姿态一:果梗朝上,姿态二:果梗-果萼轴线与输送方向平行,姿态三:果梗-果萼轴线与输送方向垂直),并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姿态二和姿态三相比,在姿态一情况下使用PLSR建模算法对SSC的预测可以获取较好的预测效果(RMSEC 0.45?Brix、RMSEP 0.49?Brix和RPD 2.91),能够满足苹果SSC在线检测要求。而在水心病有无判别中,在姿态一放置条件下,SVM方法和姿态二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判别准确率一致,均为96%,但SVM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98%、83%)更加均衡,反映出SVM模型对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果梗朝上(姿态一)的输送方式在样机上对苹果水心病和SSC的检测均具备一定的优势。(5)针对不同大小的苹果在固定光源下受光区域相对位置不一致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的不同大小苹果的光谱修正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修正前后的模型效果。将不同大小苹果分成4组,在光谱检测中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根据苹果大小按组调整高度,保证光源照射到苹果上的相对高度一致,从而获取相对光程基本一致的光谱并进行光谱修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结合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和相对光程长度的修正光谱模型中,使用PLSR算法能够获取到较优SSC预测模型,其RMSEC、RMSEP和RPD分别为0.44?Brix、0.47?Brix和2.19。对比修正前的光谱,该模型能够获得更低的RMSEP和相对接近的RPD值。经过大小修正的光谱在PLS-DA算法下不同大小苹果的水心病判别准确率为81%,尽管模型判别准确率要低于同样大小苹果的水心病判别结果,然而对比未进行光源高度调整以及未进行光谱修正的模型,具有更加均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更高的水心病判别准确率。
宾燚[3](2020)在《视觉数据的智能语义生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智能化、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视觉数据(如图像、视频等)作为一种简单直接、内容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已广泛渗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创造、分享及传播视觉数据的同时,更关注于视觉数据所传递的丰富语义信息。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分析视觉数据所包含的语义信息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诸如图像/视频语义标签、视觉关系分析、内容描述等视觉语义分析与生成工作已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视觉内容描述作为视觉语义分析与生成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目标在于显式地将视觉信息转换为自然语言描述,以更有利于传递清晰明确的语义信息。针对视觉内容描述这一研究问题,本文首先从基础的视觉特征表示出发,研究双向时序特征对于视频数据建模的有效性。其次,分析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注意力机制以区别“视觉相关单词”和“功能性单词”,从而有效从视觉内容和语言学知识中获取信息并生成描述。然后,从扩充视频描述的丰富性和完善性层面出发,深入研究了多视角视频描述问题。最后,充分考虑视觉内容和语义协调性,通过对不完善的描述进行补全以实现视觉和语义信息的联合理解及分析。具体而言,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带注意力的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以描述视频内容。该方法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对视频进行时序编码,综合前向及后向内容中的信息增强其特征表示能力。该方法同时考虑视频的整体特征及局部片段重要性,设计了一种时序注意力机制将重要的视频片段信息融合到双向时序编码及描述生成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视觉内容和语言间的局部关联性。(2)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注意力机制,以在描述生成阶段通过“视觉门控单元”自适应地选择利用视觉信息和语言学知识。在视觉内容描述中,实词通常与视觉内容相关,而功能性单词通常与语法及语义等语言学知识更相关。传统视觉注意力机制在语言生成阶段忽略了上述差别,即所有词的生成均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基于此,本文首先将已生成单词的隐藏层状态映射到语义嵌入空间以得到当前语言学知识集。然后,设计了一个“视觉门控单元”以自适应地从视觉内容和语言学知识中获取信息并用于单词生成,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单词和描述生成准确性。(3)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视角视频描述任务。该任务旨在从多个视角更充分、完善地感知及描述视频内容。为此,本论文首先收集并标注了一个用于多视角视频描述研究的Vid OR-MPVC数据集,其包含3,136个视频、41,031条描述。然后,提出了一种视角感知的描述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迭代地挖掘视频所包含的视角,并从各视角生成对视频整体内容描述。最后,基于当前评测指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视角描述生成评价的评测指标,该指标从语义相关性、视角完善性及视角冗余性三个方面对生成的多视角描述进行综合评估。(4)本论文从视觉内容理解的准确性和语义协调性出发,提出了视觉描述补全的视觉-语言理解任务。不同于将图像“翻译”为自然语言的传统视觉内容描述,该任务需要同时理解视觉内容和待补全描述的语法语义,并采用合适的文本片段填补描述中的缺失部分。针对该任务联合理解视觉内容和语义这一特性,本文首先在传统视觉内容描述数据集的基础上,移除描述中视觉相关的文本片段,构建了一个视觉内容描述补全数据集以支撑该任务的研究。然后,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融合网络以同时感知图像内容及理解语言信息,从而实现图像和文本的跨模态感知、有效生成缺失的文本内容。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以上研究内容,并对研究工作的拓展和深入进行了进一步展望,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白丹[4](2020)在《《珠宝概念与工艺》(1-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所选翻译文本选自奥皮·昂川特(Oppi Untracht)撰写的《珠宝概念与工艺》一书中的第一章与第二章。该书作者在2,000年代表美国工艺委员会被授予终生成就奖,此外他也是北美金匠委员会的荣誉成员。本书对珠宝历史及珠宝制作方式,及珠宝制作的各种所需材料,加工技术及制造过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所译文本内容主要讲述了珠宝发展史及珠宝制作工具等内容。所译文本为科技类文本,也属于信息型文本。科技英语文体行文严谨且规范、内容描述客观且清晰,用词规范且存在大量专业术语。同时信息型文本语言逻辑性强,重点关注文本内容本身,译者要将这些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读者。因此对译者的译前、译中、译后要求都极高。本次翻译实践难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词汇、句法,以及语篇。词汇方面的难点主要有专业术语、熟词僻意,及专有名词的翻译;句法方面的翻译难点主要为长难句,定语从句的翻译,科技英语文体为了说明一个事物,通常在句子中插入许多修饰成分,给译者带来许多理解和翻译困难;语篇层面的翻译难点主要有代词的大量使用,及句子间隐藏逻辑关系的再现。译者,为了达到科技类文本及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要求,针对以上翻译难点,在词汇方面采用的翻译技巧为意译、加注、词性转换;在句法方面采用的翻译方法有重组句子结构、拆分与合并句子、定语从句的前置和后置翻译法;在语篇层面采用的翻译方法有增加连接词、补充必要信息。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类文本汉译的难度。首先,需要译者收集并阅读大量相关平行文本;其次,要求译者在传递源语信息的同时,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与可读性;最后,译者也将此次实践报告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及专有名词,做成了术语表,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刘彦丽[5](2020)在《《蒙台梭利式儿童教育手册》(第三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翻译文本选自的《蒙台梭利式儿童教育手册》的第三章。该书由西蒙妮·戴维斯(Simone Davies)所着,出版于2019年3月,全书共十个章节,约十万多字。该书通过使用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原则,讲述了如何将乱发脾气、不会自我控制的孩子塑造成一个充满好奇心,富有学习力,尊重他人,善于发现的孩子;并为家长提供了实用性的建议,让家长能够真正地同情且关注孩子,学会布置并打造蒙台梭利式的家庭环境,摆脱家庭环境中混乱无序的状态。为了给读者提供指导,该翻译项目的原文主要属于信息型文本,兼具操作性文本的特征。译者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进行文本翻译。在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基础上,译者采用了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翻译能够忠实地将英文信息翻译成适当的中文句子,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力求达到翻译的交际性,以便向对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信息。本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英语原文,汉语译文和翻译报告。翻译报告共有四章。第一个章节是翻译项目的描述,包括翻译来源、翻译文本简述及翻译项目意义;第二章是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相关文献的查询、文本的分析、翻译理论的选择、翻译工具的准备和术语表的制定、翻译计划的制定;第三个章节是翻译案例分析,也是本篇翻译报告的主体部分,它主要侧重于翻译的修改和完善,包括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遇到的主要翻译难点,并分别在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进行归类,选择典型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翻译人员首先根据卡塔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分析原英语文本,以目的论为指导,采用了词性转换、增译与省略、意译等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第四章为翻译的实践总结,译者总结了翻译中的经验与问题,及对未来的翻译工作的启发与展望。此次翻译工作是笔者在硕士阶段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受益良多。翻译不但是文字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相互转换,因而也是文化的交流。译者作为重要的桥梁,不但要努力不懈的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将翻译融入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去。
印江[6](2020)在《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信息化监管平台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产业的现代化,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装配式建筑又面临着监管难的问题。随着BIM技术的深入应用,如何结合BIM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质量监管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本文尝试通过应用BIM及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针对装配式建筑中构件的生产、施工和验收等过程的软件平台,用于实现政府监管层面的信息追溯与质量监管。提出一套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同时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监管的流程与方法。本文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方向;第二章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中的应用;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研究具体的构件质量信息跟踪方法及实现;第四章研究基于BIM的系统平台的架构与实现;第五章研究系统平台所需的BIM软件功能扩展及技术实现;第六章研究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应用及手机APP的架构与实现;第七章为案例应用与总结展望。全文共计约67900字,插图138幅。
王焱[7](2020)在《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科技文本的英汉翻译研究 ——以《经济学人》科技专栏翻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去了解全世界关于科技的新发明、新发现、新观点。国外很多英文科技文本,虽然承载了很多前沿科技信息,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导致部分国人无法阅读和理解这些英文科技文本。因此科技文本的英汉翻译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1843年9月,经济学人集团在英国伦敦创建了《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关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件,是一个世界知名的英语杂志,读者大部分是有影响力的高管和决策者等精英阶层。《经济学人》报道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新闻,其内容涵盖时事、商业、金融、经济、科技五大主题。笔者以《经济学人》科技专栏的文章为例,以文本类型理论作为基础,对科技文本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翻译项目基本情况、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然后对翻译实践的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工作进行讨论,随后阐释了文本类型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莱斯和纽马克的理论观点,着重讨论了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以及呼唤型文本三种文本类型及其特点。论文主体部分通过对科技文本译例进行的案例分析,分析了科技文本的特点,总结了新闻杂志中科技类文章英汉翻译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本文可为科技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新闻类科技文本的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宋泽雨[8](2020)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流程模拟数据,实时寻优操作参数,以实现石化生产过程操作优化是当今石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收益、节能降耗的重要方法。其中作为优化计算工具的遗传算法(GA)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其变异运算(mutation)随机性大,不能实现最优方向搜索,从而产生大量无效运算,导致GA运算效率偏低等问题。为此本文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理论的伪偏导(Pseudo Partial Derivative,PPD)概念嵌入GA,用PPD梯度引导GA的变异运算,并以期望值制约个体适应度,从而实现定向变异和个体适应度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MFAC方法,计算出每个个体的最优PPD取值以及下一个个体的变异值,进而得出当代各个个体的适应度。通过PPD引导,使个体向个体适应度与期望值差值最小的方向变异,即PPD梯度的方向,从而实现定向变异。(2)设置个体适应度期望值以制约个体适应度变化。基于MFAC自适应调整特性及PPD梯度方向,计算得出定向变异后的个体变异值,进而得出最优的个体适应度值。通过PPD的引导,使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更接近期望值,以达到优化个体适应度的目的。(3)针对基于模拟数据实现操作优化的研究中,变量可行域被隐形化,而不能显性表达,导致产生大量无效模拟和模拟不能收敛的问题,本文选取石油加工过程原油常压蒸馏塔作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系统产品质量、设备规格以及塔板水力学等约束对可行域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基于PPD的改进遗传算法实现石化生产过程操作优化的研究。最后将以上基于PPD的改进遗传算法研究应用于某炼厂230万吨/年原油蒸馏装置常压塔,其中以顶循、一中、二中回流量为优化变量,以回流输出总?为目标函数。计算表明,在Intel Core i7-10510U 1.80GHz,12.0GB RAM的环境下,改进GA在第2代达到收敛,程序运行时间677s,最大输出总?505.8×104kcal/h。相比未改进GA,优化代数减少17代,运行时间减少7538s。在满足塔板水力学、产品质量约束的前提下,优化工况提升效益829.9万元/年。
罗琳[9](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提出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邹丽[10](2020)在《《新德里诺奥尔吉·纳加尔多层商住建筑设计基础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投身于国际项目的建设,对于国际工程文件的翻译需求也随之增加。笔者选取暑假实习期间参加的英译汉翻译项目《新德里诺奥尔吉·纳加尔多层商住建筑设计基础报告》作为本文的分析材料,对建筑工程文本的翻译加以研究,以期对从事相关领域的译员提供借鉴和参考。建筑工程类文本属于科技文本范畴,具有信息量大,逻辑性强等特点。从词汇层面来看,原文存在大量名词化结构和缩略语;从句子层面来看,原文有丰富的被动句和长难句;从篇章层面来看,原文在句子衔接和连贯方面对笔者的知识储备考验较大,要求笔者具有深厚的建筑行业功底。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对同等信息产生相似的反应,与本翻译任务十分契合,因此笔者选取功能对等作为本翻译指导理论。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词汇方面,建议将名词化结构转换为动词或者动词短语,缩略语可采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在翻译时指明该缩略语的指代内容;句子方面,可将英文被动句直接译为中文被动句或者转化为中文主动句,长难句可采用顺译、逆译、分译、合译以及重组的翻译方法;篇章层面,译者需要丰富自己的行业知识储备,理清原文语句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句意灵活调整语序或增译关联词。通过对本次翻译实践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翻译建筑工程类文本时,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信息,也要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接受。此外,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还应该沉淀丰富的业内知识,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双语转化。
二、利用Tray Magician隐藏System Tra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Tray Magician隐藏System Tray(论文提纲范文)
(2)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词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苹果产业概述 |
1.1.1 苹果产业现状 |
1.1.2 苹果品质检测指标及检测技术 |
1.2 苹果水心病 |
1.2.1 苹果水心病简介 |
1.2.2 苹果水心病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1.2.3 苹果水心病的危害 |
1.2.4 苹果水心病的检测方法 |
1.3 苹果内部品质Vis/NIR光谱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1 技术原理及特点 |
1.3.2 光谱采集方式 |
1.3.3 检测影响因素 |
1.3.4 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
1.3.5 存在的问题 |
1.4 苹果内部品质Vis/NIR光谱检测装备研究现状 |
1.4.1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装备产业现状 |
1.4.2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输送分级装备研究现状 |
1.4.3 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
2.1 引言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2.2.1 QE65PRO微型光谱仪 |
2.2.2 PR-201α数字折光仪 |
2.2.3 图像采集系统 |
2.3 实验材料 |
2.4 软件介绍 |
2.4.1 光谱采集软件 |
2.4.2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
2.4.3 机、电、控制及结构仿真软件 |
2.4.4 光学仿真软件 |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5.1 光谱预处理方法 |
2.5.2 样本集划分方法 |
2.5.3 数据建模方法 |
2.5.4 模型评价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苹果水心病Vis/NIR光谱特性及无损检测可行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苹果样本 |
3.2.2 Vis/NIR光谱采集系统 |
3.2.3 水心程度测量 |
3.2.4 不同组织光透性测试 |
3.2.5 SSC测量中的取样方法研究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SSC分布和取样方法分析 |
3.3.2 样本特征分析 |
3.3.3 水心苹果Vis/NIR光谱特性 |
3.3.4 水心病苹果SSC预测研究 |
3.3.5 苹果水心病检测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源布局及苹果大小对苹果水心病检测的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苹果样本 |
4.2.2 LightTools光源系统仿真设置 |
4.2.3 不同光源布局无损检测系统 |
4.2.4 苹果尺寸、SSC和 WSI测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样本特征分析 |
4.3.2 LightTools仿真结果分析 |
4.3.3 光谱特征分析 |
4.3.4 双光源系统建模研究 |
4.3.5 不同光源布局建模研究 |
4.3.6 特征波长挑选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Vis/NIR光谱技术的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装备研发 |
5.1 引言 |
5.2 多功能果杯的设计研发 |
5.2.1 多功能果杯结构设计 |
5.2.2 果杯功能仿真验证 |
5.3 自适应光源系统的设计研发 |
5.3.1 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结构设计 |
5.3.2 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仿真验证 |
5.4 输送分级系统设计研发 |
5.4.1 输送分级系统各组件设计 |
5.4.2 输送分级防损伤设计 |
5.5 电路及控制系统设计 |
5.5.1 控制系统及程序设计 |
5.5.2 电路系统设计 |
5.6 整机工作流程 |
5.7 在线检测装备光谱检测性能验证 |
5.7.1 测试样本 |
5.7.2 测试条件 |
5.7.3 在线检测装备静态性能测试 |
5.7.4 在线检测装备动态性能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苹果姿态对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的影响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苹果样本 |
6.2.2 光谱检测设备简介 |
6.2.3 苹果尺寸、SSC和 WSI测量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样本特征分析 |
6.3.2 不同姿态下苹果光谱特征分析 |
6.3.3 不同姿态下SSC和WSI预测模型研究 |
6.3.4 水心病判别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自适应光源系统的不同大小苹果光谱修正方法研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苹果样本 |
7.2.2 光谱检测设备简介 |
7.2.3 苹果大小、SSC和WSI测量 |
7.2.4 大小修正方法研究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样本特征分析 |
7.3.2 不同大小苹果光谱特征分析 |
7.3.3 基于大小修正的SSC预测模型研究 |
7.3.4 水心判别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后期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视觉数据的智能语义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于句式模板的方法 |
1.3.2 基于检索的方法 |
1.3.3 基于语言模型的方法 |
1.3.4 研究趋势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
2.1.1 卷积层 |
2.1.2 降采样层 |
2.1.3 内积层 |
2.1.4 规范化层 |
2.1.5 激活函数层 |
2.1.6 随机失活层 |
2.2 循环神经网络 |
2.3 注意力机制 |
2.4 视觉内容理解与描述 |
2.4.1 基本概念与方法 |
2.4.2 实验数据集 |
2.4.3 评测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带注意力的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的视频描述方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注意力的双向LSTM视频描述方法 |
3.2.1 双向视频内容建模 |
3.2.2 时序注意力机制 |
3.2.3 语言生成模块 |
3.3 实验评估 |
3.3.1 数据预处理 |
3.3.2 实验模型 |
3.3.3 实验细节 |
3.3.4 对比方法 |
3.3.5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视觉内容描述方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视觉内容描述生成 |
4.2.1 视觉门控单元 |
4.2.2 语言学知识建模 |
4.2.3 视觉内容表示学习 |
4.3 实验评估 |
4.3.1 视觉语义标签学习 |
4.3.2 视觉内容描述生成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4.3.4 视觉门控单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视角的视频内容描述研究 |
5.1 引言 |
5.2 多视角描述数据集 |
5.2.1 数据集收集与标注 |
5.2.2 数据集统计 |
5.3 多视角感知描述生成方法 |
5.3.1 视频特征表示 |
5.3.2 多视角特征表示 |
5.3.3 视角可感知描述生成 |
5.3.4 损失函数 |
5.4 评测指标 |
5.5 实验评估 |
5.5.1 数据预处理与实验设置 |
5.5.2 对比方法 |
5.5.3 结果分析 |
5.5.4 多视角语义标签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实体的视觉内容描述补全研究 |
6.1 引言 |
6.2 数据集介绍 |
6.2.1 数据收集 |
6.2.2 数据统计 |
6.2.3 MSCOCO-Vi Fi数据集 |
6.3 基于自适应动态注意力的多模态融合网络 |
6.3.1 视觉和语言表示 |
6.3.2 多模态特征融合 |
6.3.3 文本片段生成 |
6.4 实验评估 |
6.4.1 对比方法 |
6.4.2 评测指标 |
6.4.3 实验细节 |
6.4.4 实验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珠宝概念与工艺》(1-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Source Tex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ource Tex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
2.2 During-Translation |
2.3 Post-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1 Difficulties in the Lexical Level |
3.1.1 Difficulties in proper nouns |
3.1.2 Difficulties in familiar words |
3.2 Difficulties in the Syntactic Level |
3.2.1 Difficulties in complex sentences |
3.2.2 Difficulties in attributive clauses |
3.3 Difficulties in the Contextual Level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Lexical Level |
4.1.1 Free translation |
4.1.2 Annotation |
4.1.3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2.1 Restructuring |
4.2.2 Division |
4.2.3 Combination |
4.2.4 Preposition and postposition methods |
4.3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Contextual Level |
4.3.1 Adding conjunctions |
4.3.2 Adding necessary inform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Achievements |
5.2 Limitations and Reflec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One SOURCE TEXT |
Appendix Two TARGET TEXT |
Appendix Three GLOSSARY |
(5)《蒙台梭利式儿童教育手册》(第三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英语原文 |
汉语译文 |
翻译报告 |
1 翻译任务概述 |
1.1 翻译任务来源 |
1.2 翻译文本简述 |
1.2.1 翻译文本背景 |
1.2.2 翻译文本内容 |
1.3 翻译项目意义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文本分析 |
2.1.2 翻译工具的准备和术语表的制定 |
2.1.3 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
2.1.4 翻译计划的制定 |
2.2 翻译初稿分析与修改 |
2.2.1 知识盲区造成的错误 |
2.2.2 源于文本理解方面的困难与错误 |
2.3 翻译二稿分析与润色 |
2.4 翻译终稿的审校与确定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词汇翻译 |
3.1.1 专业术语翻译 |
3.1.2 一词多义 |
3.1.3 习惯搭配 |
3.1.4 词性转换 |
3.2 句子翻译 |
3.2.1 语态的转换 |
3.2.2 改译 |
3.2.3 增译 |
3.2.4 分译 |
3.3 语篇翻译 |
3.3.1 语篇翻译的照应 |
3.3.2 语篇翻译的连接 |
4 翻译总结 |
4.1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
4.2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信息化监管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概述 |
1.1.1 选题原因 |
1.1.2 研究内容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3 文献综述 |
1.4 BIM与装配式建筑 |
1.4.1 概念辨析 |
1.4.2 研究范围界定 |
1.4.3 总结 |
第2章 BIM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研究 |
2.1 分类体系 |
2.1.1 现有分类体系 |
2.1.2 分类体系在BIM中的应用情况 |
2.1.3 构件法分类与装配式建筑 |
2.2 REVIT中统一建模参数 |
2.2.1 Revit中的参数 |
2.2.2 统一定义的共享参数 |
2.3 统一标准的建模方法 |
2.3.1 基本要求 |
2.3.2 BIM模型深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构件编码及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踪 |
3.1 构件唯一身份编码 |
3.1.1 现有构件编码体系的优缺点 |
3.1.2 构件编码方法 |
3.2 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踪与追溯 |
3.2.1 全生命周期的定义 |
3.2.2 信息跟踪与追溯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平台总体架构 |
4.1 平台功能架构 |
4.1.1 总体架构与业务流程 |
4.1.2 企业用户与角色权限 |
4.2 功能模块设置 |
4.3 平台门户 |
4.4 后端管理功能 |
4.4.1 信息管理模块 |
4.4.2 项目管理模块 |
4.4.3 资料管理模块 |
4.4.4 系统管理模块 |
4.5 平台技术架构 |
4.6 核心数据结构 |
4.6.1 BIM分类的数据结构 |
4.6.2 预制率体系与计算规则数据结构 |
4.6.3 企业用户与角色权限的数据结构 |
4.6.4 地块、项目与楼栋的数据结构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REVIT应用扩展 |
5.1 REVIT设计辅助 |
5.1.1 系统数据同步 |
5.2 参数管理 |
5.2.1 添加参数 |
5.2.2 构件分类参数的处理 |
5.2.3 自动计算轴网位置及标高 |
5.3 参数明细与统计 |
5.3.1 参数明细表设计实现 |
5.3.2 构件统计设计实现 |
5.4 数据导出 |
5.4.1 数据导出的实现 |
5.5 插件使用流程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移动APP与物联网应用 |
6.1 移动APP技术路线 |
6.2 物联网应用 |
6.3 技术实现 |
6.3.1 移动APP架构 |
6.3.2 系统基础服务架构实现 |
6.3.3 新闻、公告的设计实现 |
6.3.4 地块、项目的设计实现 |
6.3.5 构件信息查询与状态更新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应用及总结展望 |
7.1 案例应用 |
7.2 总结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科技文本的英汉翻译研究 ——以《经济学人》科技专栏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Task profile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2. Task Process |
2.1 Before-translation |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2 Study of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
2.1.3 Prepara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
2.1.4 Arrang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schedule |
2.2 While-translating |
2.2.1 Comprehension |
2.2.2 Expression |
2.3 After-translation |
2.3.1 Review by the translator |
2.3.2 Check by classmates |
2.3.3 Revision based on feedback |
3. Theoretical Basis |
3.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Typology theory |
3.1.1 Katharina Reiss's text typology theory |
3.1.2 Peter Newmark's communicative /semantic translation |
3.2 Text Typology and translation |
3.2.1 Informative text |
3.2.2 Expressive text |
3.2.3 Operative text |
3.3 Application of the Text Typology in the study of technical texttranslation |
4. E-C Translation of Technical Texts in The Economist: A Case Study |
4.1 At lexical level |
4.1.1 Terminologies |
4.1.2 Acronyms |
4.1.3 Polysemous words |
4.1.4 Untranslatable words |
4.1.5 Culture-loaded terms |
4.2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4.2.2 Passive structures |
4.3 At Rhetorical level |
4.3.1 Simile |
4.3.2 Metaphor |
4.3.3 Personification |
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
(8)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石化工业两类节能措施 |
1.3 操作优化研究现状 |
1.3.1 模型驱动操作优化 |
1.3.2 数据驱动操作优化 |
1.4 优化算法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改进遗传算法 |
2.1 遗传算法 |
2.2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
2.2.1 SISO系统 |
2.2.2 MIMO系统 |
2.3 基于PPD的改进遗传算法 |
2.3.1 SISO系统的改进 |
2.3.2 MIMO系统的改进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进GA实现及测试函数对比 |
3.1 Excel VBA代码 |
3.1.1 GA选择操作 |
3.1.2 GA交叉操作 |
3.1.3 GA变异操作 |
3.1.4 改进GA变异操作 |
3.2 改进前后的GA算法效果对比 |
3.2.1 Ackley函数 |
3.2.2 Rastrigin函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单元操作优化 |
4.1 目标函数与优化变量 |
4.2 可行域 |
4.3 约束条件 |
4.3.1 产品质量约束 |
4.3.2 设备约束 |
4.3.3 塔板水力学约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应用 |
5.1 原油蒸馏工艺介绍 |
5.2 常压塔模拟拟合 |
5.3 软件集成 |
5.3.1 Excel、PRO/II交互 |
5.3.2 Excel、PRO/II与改进遗传算法的集成 |
5.4 常压塔操作优化 |
5.4.1 基于遗传算法的常压塔操作优化 |
5.4.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常压塔操作优化 |
5.4.3 GA与改进GA优化结果对比 |
5.5 优化后常压塔操作情况分析 |
5.5.1 塔板水力学分析 |
5.5.2 优化前后常压塔操作情况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1 Introduction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4.1 Introduction |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
4.3.1 Irony |
4.3.2 Negation |
4.3.3 Parody |
4.3.4 Presupposition |
4.4 Interdiscursivity |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6.1 Introduction |
6.2 Realignment |
6.3 Enhancement |
6.4 Imitation |
6.5 Supplementation |
6.6 Popularization |
6.7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
7.2 Limitations |
7.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10)《新德里诺奥尔吉·纳加尔多层商住建筑设计基础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Description of the Project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2 Reference of Parallel Texts |
2.3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
2.4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Theoretical Basis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
3.1 Difficulties |
3.1.1 Translation Problems at Lexical Level |
3.1.1.1 Nominalization |
3.1.1.2 Abbreviation |
3.1.2 Translation Problems at Syntactical Level |
3.1.2.1 Passive Sentences |
3.1.2.2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3.1.3 Translation Problems at Textual Level |
3.1.3.1 Cohesion |
3.1.3.2 Coherence |
3.2 Solutions |
3.2.1 Solutions to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2.1.1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
3.2.1.1 Internet Search Result Extensions |
3.2.2 Solutions to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al Level |
3.2.2.1 Change of Voices |
3.2.2.2 Syntactic Linearity |
3.2.2.3 Inversion |
3.2.2.4 Division |
3.2.2.5 Combination |
3.2.2.6 Reconstruction |
3.2.3 Solutions to Difficulties at Textual Level |
3.2.3.1 Repetition |
3.2.3.2 Amplification |
Chapter Four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
4.1 Feedback |
4.2 Self-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Appendix |
四、利用Tray Magician隐藏System Tray(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人类学民族志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做一个帕劳人》为例[D]. 吉联央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D]. 常汉. 浙江大学, 2021(01)
- [3]视觉数据的智能语义生成方法研究[D]. 宾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4]《珠宝概念与工艺》(1-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白丹.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蒙台梭利式儿童教育手册》(第三章)翻译报告[D]. 刘彦丽. 河南大学, 2020(02)
- [6]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信息化监管平台的研究[D]. 印江. 东南大学, 2020(01)
- [7]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科技文本的英汉翻译研究 ——以《经济学人》科技专栏翻译为例[D]. 王焱.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6)
- [8]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D]. 宋泽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新德里诺奥尔吉·纳加尔多层商住建筑设计基础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邹丽.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