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连,谈小文,崔晓利,党丽云[1](2021)在《培养滤液MPT64抗原检测阴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培养滤液MPT64抗原检测阴性结核分枝杆菌(MTB)MPT64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经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液体培养")阳性且经分枝杆菌萋-尼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阳性,并有MPT64抗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PNB/TCH)生长试验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芯片法)结果的1962例患者的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其中MPT64抗原检测与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行GeneXpert MTB/RIF和PNB培养检测,并对MPT64抗原检测阴性但菌种鉴定结果为MTB的14株菌株进行MPT64基因测序。结果 1962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88株(4.5%)为非结核分枝杆菌,1874株(95.5%)为MTB,其中经MPT64抗原检测阴性菌株分别为87株(98.9%)和14株(0.7%)。MPT64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4株MPT64抗原检测阴性的MTB临床分离株发生MPT64蛋白基因第197~259位核苷酸缺失突变致第66~86位氨基酸缺失者达92.9%(13/14);另1株MPT64蛋白基因在第587位点插入了1361bp的IS6110基因片段。结论 MPT64蛋白基因第197~259位核苷酸缺失突变可能是导致MTB菌株MPT64抗原检测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而IS6110片段的插入也可能导致MTB菌株MPT64抗原检测出现假阴性。
李远春[2](2021)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亚种鉴定和药敏特征以及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中的分离情况,了解MAC的亚种构成;2、初步了解我国MAC肺病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探索MAC肺病治疗的潜在有效药物,分析MAC亚种间耐药谱是否存在差异;3、阐述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遗传多态性,了解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成簇情况,探索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耐药表型与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对硝基苯甲酸(PNB)选择培养基初步鉴定为NTM的临床分离株,菌株来源于疑似肺结核(TB)和NTM肺病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应用16S r RNA单基因测序鉴定NTM各菌种,应用16S r RNA、rpo B、hsp65和ITS多靶位联合基因测序法鉴定MAC亚种。2、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MAC对常用治疗药物和潜在抗菌有效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其中MAC肺病常用治疗药物包括了2020年美国胸科协会/美国传染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联合发布的《NTM病诊疗指南》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出版的《NTM体外药敏试验指南》推荐的药物: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布汀、阿米卡星、链霉素、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共计8种;潜在抗菌药物参照TB选择了2种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以及3种抗TB新药(贝达喹啉、氯法齐明和德拉马尼)。总计13种药物。3、应用VNTR基因分型方法分别对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进行15位点和16位点的基因分型,统计分析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与成簇情况,探索成簇菌株与非成簇菌株在耐药表型上的差异。结果1、MAC在NTM中的分离情况:PNB选择培养基初步鉴定为NTM的373株菌株,经16S r RNA单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确定NTM为371株,结核分枝杆菌2株,PNB选择培养基鉴定NTM的假阳性率为0.54%(2/373)。NTM中慢生分枝杆菌以MAC为主,分离出176株,分离率为47.44%,快生分枝杆菌中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分离率为26.41%(98/371)。2、MAC亚种鉴定:经多靶位联合基因测序鉴定,MAC存在7种亚种,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38.64%,68/176)、鸟分枝杆菌(27.27%,48/176)、奇美拉分枝杆菌(10.80%,19/176)、副胞内分枝杆菌(10.23%,18/176)、哥伦比亚分枝杆菌(7.39%,13/176)、马萨分枝杆菌(4.55%,8/176)和蒂莫内分枝杆菌(1.14%,2/176)。3、MAC的药敏结果: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MAC对常用治疗药物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布汀、阿米卡星、链霉素、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38%,22.75%,40.12%,14.97%,11.98%,32.93%,42.51%和44.31%。MAC对潜在抗菌有效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贝达喹啉、氯法齐明和德拉马尼的耐药率分别为83.83%,90.42%,2.99%,8.98%和86.83%。4、MAC亚种的药敏差异:MAC亚种间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奇美拉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显着高于胞内分枝杆菌(26.32%vs.4.69%,P=0.014)和鸟分枝杆菌(26.32%vs.6.25%,P=0.014);哥伦比亚分枝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率显着低于胞内分枝杆菌(9.09%vs.42.19%,P=0.046)和马萨分枝杆菌(9.09%vs.62.5%,P=0.018);哥伦比亚分枝杆菌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显着高于鸟分枝杆菌(81.82%vs.37.50%,P=0.016)和奇美拉分枝杆菌(81.82%vs.26.32%,P=0.007),副胞内分枝杆菌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也显着高于奇美拉分枝杆菌(64.71%vs.26.32%,P=0.024);胞内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着高于鸟分枝杆菌(92.19%vs.64.58%,P=0.007)。5、VNTR基因分型:鸟分枝杆菌的VNTR各位点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分辨率指数为0.989,聚类分析呈3个基因群,成簇率为31.25%;胞内分枝杆菌的VNTR各位点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分辨率指数为0.994,聚类分析呈2个基因群,成簇率为22.34%。6、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中成簇与非成簇菌株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广东深圳地区NTM快生分枝杆菌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慢生分枝杆菌以MAC为主。MAC是NTM最常见的菌种。MAC亚种众多,本研究共分离出7种,最常见的为胞内分枝杆菌,其次为鸟分枝杆菌。2.MAC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差异较大。MAC对常用治疗药物药物敏感性较好;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一般,其中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物敏感性优于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TB新药中,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对MAC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好,德拉马尼相对较差。MAC各亚种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各亚种对克拉霉素、链霉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VNTR基因分型对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均具有良好的分辨力,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中成簇与非成簇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无证据支持MAC的VNTR基因分型与耐药表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周秋菊,於青峰,杨阳,石庆新[3](2020)在《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台州市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疫情监测和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统计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9年12月间检到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率、菌种分布、混合感染情况、性别年龄构成和临床特征等。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5年间共检到非结核分枝杆菌331株,分离率为19.0%,且逐年增加。检到的主要为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以胞内分枝杆菌最为常见,占57.7%。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上高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常合并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多以咳嗽、咳痰首次就诊。结论台州市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以胞内分枝杆菌最为常见,DNA微阵列芯片法可以用于分枝杆菌的快速鉴定。
窦敏[4](2020)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青岛市胸科医院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结核科收住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同时行传统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且两项均有阳性结果回复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留取晨痰2份分别送检进行传统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传统培养及药敏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法及菌种初步鉴定,并行比例法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传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对耐多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基因位点突变情况。研究结果:1.对入选的416例患者的样本结果进行比较,以传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84.3 1%,特异度为99.18%,一致率为97.36%,阳性预测值为93.48%,阴性预测值为97.84%。X2=1.45,P>0.05。对两组的利福平耐药性监测情况进行比较,不具有明显的差异。2.我们在DNA微阵列芯片法中共检测出基因突变46例,其中真耐药43例,假耐药3例。真耐药中有36例发生rpoB 531位点突变,突变率78.26%;4例发生rpoB 526位点突变,1例发生rpoB 516位点突变,1例发生rpoB 511和rpoB 516同时突变,1例发生rpoB 511和rpoB 526同时突变。假耐药的3例中,1例发生rpoB516位点突变,2例发生rpoB 511位点突变。3.对入选的416例患者的样本结果进行比较,以传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耐多药结果的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80.00%,一致率为81.67%,阳性预测值为80.65%,阴性预测值为88.89%。研究结论:通过对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效果评价,证实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敏试验一致率高。而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结果可靠,价格相对经济,值得被应用于临床结核病耐药的诊断及指导耐药方案的调整。
秦中华,景晔,杜岩青,宋晓梅,张丽霞[5](2020)在《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经罗氏培养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确定的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339株NTM临床分离株中,排在前3位者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38.6%(131/339)、龟-脓肿分枝杆菌21.2%(72/339)、堪萨斯分枝杆菌18.3%(62/339)。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对8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耐药率情况为:胞内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5.6%(108/113)、82.3%(93/113)、94.7%(107/113)、54.0%(61/113)、92.0%(69/75)、81.3%(61/75)、85.3%(64/75)、87.5%(49/56);堪萨斯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54/54)、3.7%(2/54)、98.1%(53/54)、11.1%(6/54)、95.0%(38/40)、90.0%(36/40)、27.5%(11/40)、13.8%(4/29);龟-脓肿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6.9%(62/64)、93.8%(60/64)、95.3%(61/64)、92.2%(59/64)、88.4%(38/43)、86.0%(37/43)、88.4%(38/43)、87.1%(27/31)。临床分离NTM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其中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对常用一线、二线抗结核药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卷曲霉素的耐药率低。
金法祥,陶学芳,王华钧,许文芳,陈雪芳[6](2019)在《2017年绍兴地区106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绍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情况,为NTM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绍兴地区2017年临床分离的972株分枝杆菌,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NTM的初步菌种鉴定,结果106株为NTM.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91%(106/972),对初步鉴定为NTM的菌株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NTM菌种鉴定。结果 106株NTM菌株经DNA微阵列芯片法鉴定,共有14个菌种,其中菌株数量前3位的菌种为:胞内分枝杆菌[55株(51.89%)]、鸟分枝杆菌[19株(17.92%)]、堪萨斯分枝杆菌[13株(12.26%)]。其余分别为:龟-脓肿分枝杆菌[4株(3.77%)]、瘰疬分枝杆菌[3株(2.83%)]、戈登分枝杆菌[3株(2.83%)]、土分枝杆菌[2株(1.89%)]、其他[7株(6.60%)]。结论 2017年绍兴地区NTM临床分离率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91%;NTM种类多,以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要流行菌种。
王建,胡立珍,张国翠,赵辉,陈子芳[7](2019)在《PNB/TCH生长试验和DNA微阵列基因芯片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生长(PNB/TCH)和DNA微阵列基因芯片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菌种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的痰分枝杆菌培阳分离菌2175株,分别采用PNB/TCH生长试验和DNA微阵列基因芯片鉴别NTM,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结果 PNB/TCH生长试验初步鉴定NTM 93株,占4.28%,DNA微阵列基因芯片鉴定NTM 79株,占3.63%,PNB/TCH生长试验初步鉴定的93株NTM中,有14例为假NTM(15.05%);PNB/TCH生长试验鉴定NTM的阳性检出率低于DNA微阵列基因芯片;79株NTM中,占比前3位的依次为胞内分枝杆菌株(37.97%)、堪萨斯分枝杆菌(21.52%)、鸟分枝杆菌(16.46%)。结论传统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生长试验鉴定NTM特异性较低,采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鉴定NTM准确,临床参考价值较大。
陈蕾,王凤平,徐俊驰,欧萌萌,方斌斌,吕珏[8](2019)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分析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非分枝杆菌病例分析,评价结核病实验技术在NTM病诊断临床应用。方法从痰抗酸涂片、结核蛋白芯片、TB-IGRA、TB-DNA及菌种耐药情况,对194例非分枝杆菌感染(NTM)和318例肺结核(MTB)患者结果分析。结果①NTM组与MTB组痰涂片、结核蛋白芯片阳性率分别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在NTM组与MTB组阳性率分别19.6%、85.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②TB-IGRA检测在NTM涂阳组敏感度最低(17.4%),阴性预测值(17.4%)。③临床分离经DNA微阵列芯片法菌种鉴定193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常用抗结核耐药情况,链霉素耐药率最高达14%、异烟肼耐药率9.8%、利福平耐药率6.2%;5种45株NTM主要是胞内和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均显示高度耐药。结论痰抗酸涂片、结核蛋白芯片在早期筛查肺结核病时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在NTM和MTB感染均可显示阳性反应,对疑似NTM感染无法鉴别诊断。TB-IGRA在NTM组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尤其是痰抗酸涂片阳性而TB-IGRA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应充分考虑NTM感染,给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唐柳生[9](2019)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引起NTM慢性疾病的根本因素,由于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与结核病非常相似,因此NTM的菌种鉴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NTM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NTM菌种不断地被发现,人们对NTM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对NTM菌种鉴定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张洁,王嫩寒,易俊莉,杨新宇,任怡宣,齐红伟,张宗德[10](2019)在《2016~2017年北京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2016~2017年北京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情况。方法选取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2016~2017年分离出的NTM菌株67株,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67株NTM菌株中经鉴定确定的菌种有11种,胞内分枝杆菌最多,占40. 3%(27/67),堪萨斯分枝杆菌占13. 4%(9/67),偶然分枝杆菌占11. 9%(8/67),鸟分枝杆菌占10. 4%(7/67),龟-脓肿分枝杆菌占7. 5%(5/67),耻垢分枝杆菌和戈登分枝杆菌各占3. 0%(2/67),草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浅黄分枝杆菌、土分枝杆菌各占1. 5%(1/67),不在检测范围内无法判读的菌株3株,占4. 5%。结论 2016~2017年北京地区NTM菌株中至少有11个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最多。
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养滤液MPT64抗原检测阴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菌株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1. MGIT 960液体培养: |
2. MPT64抗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3. PNB/TCH培养基生长试验: |
4.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
5. GeneXpert检测: |
6. MPT64基因测序: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MPT64抗原检测情况 |
二、MPT64基因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三、MPT64基因测序结果 |
讨论 |
(2)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亚种鉴定和药敏特征以及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MAC及其亚种的分离、鉴定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MAC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部分 MAC的 VNTR基因分型与耐药表型相关性研究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历 |
(3)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标本来源 |
1.1.2 试剂 |
1.1.3 仪器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分枝杆菌属的分离率 |
2.2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年分离率 |
2.3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 |
2.4 分枝杆菌属混合感染情况 |
2.5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
2.6 合并症 |
2.7 首次就诊临床表现 |
3 讨论 |
(4)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
研究对象 |
标本采集 |
指标检测 |
1.用改良罗氏培养法及菌种初步鉴定,并行比例法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
2.用DNA微阵列芯片法(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DNA 微阵列芯片法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性监测结果的比较 |
2.DNA 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基因相关突变位点情况 |
3.DNA 微阵列芯片法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耐多药检测结果比较 |
4. DNA 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耐多药基因相关突变位点情况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7)PNB/TCH生长试验和DNA微阵列基因芯片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来源 |
1.2 方法 |
1.2.1 PNB/TCH生长试验 |
1.2.2 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分枝杆菌鉴定结果 |
2.2 NTM菌种分布情况 |
3 讨论 |
(8)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分析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痰液标本检测方法 |
1.3 血液标本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地区NTM的流行特点 |
2 NTM病的实验室诊断 |
2.1 对硝基苯甲酸生长实验 |
2.2 MPT64抗原检测法 |
2.3 核酸扩增试验 |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5 吖啶酯标记的DNA探针测定法 |
2.6 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
2.7 DNA测序技术 |
2.8 DNA焦磷酸测序技术 |
2.9 基因芯片技术 |
3 NTM的药敏试验 |
4 临床的相关性 |
5 不同标本类型分离到的NTM菌种情况 |
(10)2016~2017年北京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细菌、试剂与仪器 |
1.3菌种鉴定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养滤液MPT64抗原检测阴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分析[J]. 赵国连,谈小文,崔晓利,党丽云. 中国防痨杂志, 2021(07)
- [2]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亚种鉴定和药敏特征以及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D]. 李远春.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2021(01)
- [3]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 周秋菊,於青峰,杨阳,石庆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20(31)
- [4]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价值研究[D]. 窦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5]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秦中华,景晔,杜岩青,宋晓梅,张丽霞. 中国防痨杂志, 2020(06)
- [6]2017年绍兴地区106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分析[J]. 金法祥,陶学芳,王华钧,许文芳,陈雪芳. 中国防痨杂志, 2019(11)
- [7]PNB/TCH生长试验和DNA微阵列基因芯片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比较[J]. 王建,胡立珍,张国翠,赵辉,陈子芳. 医学信息, 2019(20)
- [8]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分析及临床应用[J]. 陈蕾,王凤平,徐俊驰,欧萌萌,方斌斌,吕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06)
- [9]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唐柳生.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6)
- [10]2016~2017年北京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观察[J]. 张洁,王嫩寒,易俊莉,杨新宇,任怡宣,齐红伟,张宗德. 山东医药,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