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一些技巧

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一些技巧

一、集成运放的一些使用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源[1](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孙聪[2](2019)在《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及补偿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压电传感器作为一种力电转换元件,因其动态性能优良,在测试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日渐重要。而电荷放大器则是与其进行配套测量时必不可少的二次仪表,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零点漂移问题,该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电荷放大器和压电式传感器在静态或低频领域长时间测量方面的应用,且对后续数据处理有较大干扰。因此实现电荷放大器较小零漂对于压电测试系统在静态或低频领域的长时间精确测量及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面向通用型电荷放大器进行零漂补偿研究,研究过程中,由于电荷放大器电路组成复杂,核心元件参考参数与实际参数因环境不同存在差异,这给零漂分析带来了困难;在设计补偿方案时,存在如何更好地将零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补偿方案相结合的难题。本文以补偿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为目标,首先分析了电荷放大器各组成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探究了各部分电路对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的影响,从而明确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所用电荷放大器电荷转换核心电路及其组成,并根据相关资料建立合适的电荷转换等效电路模型,并对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理论公式进行推导,结合实测数据,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及验证。其次,根据所得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硬件补偿及软件补偿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软件补偿方案进行最终的零漂补偿设计工作。在确定补偿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完成零点漂移补偿电路板的设计及制作,包括原理图设计、PCB绘制及各功能程序的编写工作,从而为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补偿实验奠定基础。最后,设计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补偿电路实验方案,对设计完成的补偿电路板进行实验检测。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软件方案相较于硬件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实时补偿效果更好、易于实现、经济性好的优点,设计的补偿电路板补偿效果良好,这也间接说明了推导出的零漂理论公式及补偿电路板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

张静秋,桂卫华,陈宁,陈明义[3](2018)在《CDIO理念在模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对照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理念,广泛吸取和总结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经验,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探寻出一种适合于中国大多数高校、便于主讲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教师用思维导图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并以此为脉络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以点带面辐射式;多头汇集聚焦式;集成运放工作区归类式等。以"新工科"培养目标为指南,探索和实践"对话式教学"模式,将核心知识点编辑成问题串,边讲解边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考,激发参与和表达。在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学会权衡和选择,寻找性价比高的实现方案。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使学科成绩能真正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和未来潜能,引领学生自觉达成CDIO标准。

韩瑞[4](2016)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其各项性能也逐步提升。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单元电路,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首先阐述了集成运放μA741C的基本组成,然后探讨了其具体应用。

熊伟林[5](2011)在《高输入阻抗测压电路》文中认为本文简要说明了电压测量电路要求具有较高输入阻抗的原理,针对直流电压测量技术中采用的实际电路介绍了几种高输入阻抗的测压电路,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测量几伏或几百毫伏电压时,可采用场效应管差分式电路(输入阻抗达几百兆欧或上千兆欧);也可采用高阻型集成运放(如CA3130输入阻抗高达TΩ量级,即1012Ω)构成测压电路;当测量较低的电压(几毫伏或几十微伏)时,可采用高稳定度的高增益集成运放(如MAX420)构成测压电路。这些测压电路均可有效地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准确度。

帅江华,汤兵兵[6](2010)在《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浅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成运放与外电路连接方式不同,则其传输特性也是不同的。利用这一特点,适当设计电路及选取元器件参数,就能用集成运放来实现信号的运算、交换、处理、产生等功能。从而使得集成运放在实际中具有极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并以μA741C为例,浅析了集成运放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技巧。

王军旗,刘晓晖,邹显炳,李向阳[7](2010)在《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失真分析及电路应用》文中提出集成运放差分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分析,可以用来对集成运放电路特性进行优化设计,抑制带内各次谐波的产生。对双集成运放AD8062的非线性参数分析,优化其外围电路的连接方式,减小共模输入电压,实现了集成运放的线性输出。AD8062的电路优化设计提高了ISM频段定位系统接收前端射频电路增益,有效抑制了各次谐波的产生,输出信号幅度满足后端A/D采样器的门限要求。

张国华[8](2009)在《集成运放应用技巧(三)》文中认为当我们设计好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应用电路以后,自然就要考虑该选购什么型号的运算放大器,用多少伏的电源,实验步骤,实验中必然会碰到的如消除自激振荡、调零等一系列使用问题。

张国华[9](2009)在《集成运放应用技巧(二)》文中研究说明(接上期)二、运放电路设计技巧目前举办的各种电子竞赛选题中,相关的模拟电路部分一般会首选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问题;而扩展部分也必然牵扯到集成运放的使用技巧和灵活运用。因而,相关集成运放电路的设计技巧是我们应该

张津京[10](2008)在《低电压低功耗CMOS集成运放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和便携式方向发展,特别在电子通讯、笔记本电脑、微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更为显着,这就迫切要求采用低电压的模拟电路来降低功耗,以延长电子产品所用电池(锂电池等)的使用寿命。从能源角度考虑,低的功率消耗不仅是电池驱动的便携设备的需求,更是大型系统的迫切需要。低电压、低功耗的模拟电路设计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运算放大器是许多模拟及数模混合片上系统(SoC)的一个基本电路单元,其性能的提高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因此,研究和生产低电压、低功耗的集成运放是很重要的课题。本论文对国内外的模拟低电压、低功耗相关问题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功耗的来源和降低电源电压带来的问题,并介绍了目前提出的低电压、低功耗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从运放组成单元的角度,对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以及基准电路的各种实现电路进行了介绍,最后在吸收这些技术成果、结合低电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工作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0.75V低功耗CMOS运算放大器,并对其进行了版图设计。采用Hspice仿真工具,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详细的仿真。结果表明:在±0.75V的电源电压工作条件下,直流开环增益达到83.2dB,相位裕度为60度,单位增益带宽为3.5MHz,功耗为14mW。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与文献[3]相比,在实现低电压、低功耗的同时,其他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提高。在设计输入级时,采用电流转换型差分输入级,以电流而非电压作为设计变量,突破了传统的电压模式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输出级时,为了提高增益,采用了互补共源共栅输出级,且达到了很高的输出电压摆幅;采用了一个低功耗的基准电流源,不仅为运放提供了稳定的偏置电流,且进一步降低了电路总体功耗。在版图设计上,对输入级采用改进的交叉耦合结构,减小由工艺引起的不对称,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失调电压,而且节省了版图面积;对大尺寸的管子采用叉指结构;为减小闩锁效应,采用增大衬底偏置面积的方法;考虑到静电释放(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带来的破坏性的后果,在输入输出采用了保护电路;为改善导电性能,金属走线采用45°拐角形式。本运算放大器可望用于移动通讯、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音响系统、电池监测系统等产品中。

二、集成运放的一些使用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成运放的一些使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技能实训
        2.1.2 中等职业教育
        2.1.3 职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CDIO理论
        2.2.2 体验学习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知行合一”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3.1.1 就业面向岗位
        3.1.2 专业培养目标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3.1.4 教学标准分析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3.3.5 调查问卷总结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5.1 课程结构设计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5.2 课程标准构建
    5.3 课程目标构建
    5.4 课程内容构建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6.2 前期准备
        6.2.1 实践目的
        6.2.2 实践内容
        6.2.3 授课对象
        6.2.4 环境设计
        6.2.5 教材准备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6.3.1 环境搭建
        6.3.2 材料准备
        6.3.3 案例实施
        6.3.4 分析调整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6.4.1 材料准备
        6.4.2 案例说明
        6.4.3 案例实施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Ⅶ 任务书

(2)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及补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荷放大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
    2.1 电荷放大器电路组成
    2.2 电荷放大器工作原理
        2.2.1 电荷转换级电路原理
        2.2.2 切比雪夫滤波电路原理
        2.2.3 归一化电路原理
    2.3 本章小结
3 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研究
    3.1 电荷放大器转换电路分析
        3.1.1 核心元件等效电路
        3.1.2 电荷转换级零点漂移公式推导及修正
    3.2 切比雪夫二阶低通滤波电路分析
        3.2.1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仿真分析
        3.2.2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实测数据分析
    3.3 归一化电路分析
        3.3.1 归一化电路仿真分析
        3.3.2 归一化电路实测数据分析
    3.4 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补偿技术研究
    4.1 补偿方案的确定及设计
        4.1.1 硬件补偿方案
        4.1.2 软件补偿方案
    4.2 补偿电路硬件设计
        4.2.1 电源模块
        4.2.2 主控电路模块
        4.2.3 A/D转换模块
        4.2.4 温度检测模块
    4.3 补偿电路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补偿实验
    5.1 零漂补偿采集系统设计
    5.2 零漂补偿实验分析
        5.2.1 压电传感器阻抗变化下零漂补偿实验
        5.2.2 传感器灵敏度变化下零漂补偿实验
        5.2.3 输出灵敏度变化下零漂补偿实验
        5.2.4 连续加载下零漂补偿实验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集成运放μA741C的基本组成
    1.1 相关管脚介绍
        1.1.1 输入/输出端
        1.1.2 电源端
        1.1.3 调零端
    1.2 内部等效电路
2 集成运放的具体应用
3 结束语

(6)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集成运放μA741C
    1.1 运放μA741共有8个管脚, 各管脚的用途分别说明如下:
    1.2 内部等效电路
2. 集成运放的应用
3. 结束语

(7)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失真分析及电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差分电路的接入方法和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参数
2 双端输入集成运放AD8062的电路应用
    2.1 AD8062主要性能介绍
    2.2 AD8062电路实现和应用
    2.3 AD8062的非线性分析和电路优化
3 结语

(10)低电压低功耗CMOS集成运放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低电压低功耗CMOS 运放概述
    2.1 集成运放概述
        2.1.1 运算放大器的发展概况
        2.1.2 集成运放的基本结构
        2.1.3 CMOS 运算放大器的优点
    2.2 运放的应用
        2.2.1 基本运算电路
        2.2.2 信号处理电路
        2.2.3 波形发生器
        2.2.4 测量电路
    2.3 低电压低功耗模拟IC 基本问题
        2.3.1 CMOS 电路功耗的来源
        2.3.2 电压降低的极限
        2.3.3 低电压低功耗运放的基本问题
        2.3.4 低电压低功耗模拟IC设计技术
    2.4 总结
第3章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基础
    3.1 MOS 器件模型与工作特性
        3.1.1 MOS 管的V/I 特性
        3.1.2 MOS 管的大信号模型
        3.1.3 MOS 管的小信号模型
    3.2 运放的基本单元
        3.2.1 有源电阻
        3.2.2 电流源和电流镜
        3.2.3 运放的输入级
        3.2.4 运放的输出级
    3.3 总结
第4章 低电压低功耗运放的电路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运算放大器结构的选择
    4.3 输入级的设计
        4.3.1 电流镜结构的运放
        4.3.2 具体设计
    4.4 输出级设计
    4.5 基准电流源的设计
        4.5.1 基本的基准电流电路形式
        4.5.2 本文设计的基准电流电路
    4.6 偏置电路的设计
    4.7 电路总体结构
    4.8 总结
第5章 低电压低功耗运放的仿真
    5.1 运算放大器的仿真模型以及软件
    5.2 运算放大器的仿真结果
        5.2.1 运放直流传输特性分析
        5.2.2 运放输入和输出共模电压范围分析
        5.2.3 运放交流小信号分析
        5.2.4 运放转换速率和建立时间分析
        5.2.5 运放共模抑制比分析
        5.2.6 运放电源抑制比分析
        5.2.7 电路功耗分析
    5.3 总结
第6章 低电压低功耗运放的版图设计
    6.1 输入差分对管
    6.2 大尺寸器件的结构
    6.3 信号走线
    6.4 闩锁效应
    6.5 静电释放保护电路
    6.6 DRC和LVS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附录 A TSMC 的MOSFET模型文件
附录 B 低电压低功耗运放的部分网表文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四、集成运放的一些使用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影响因素及补偿技术研究[D]. 孙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3]CDIO理念在模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张静秋,桂卫华,陈宁,陈明义. 电子制作, 2018(13)
  •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探究[J]. 韩瑞. 科技与创新, 2016(09)
  • [5]高输入阻抗测压电路[J]. 熊伟林. 电子测试, 2011(06)
  • [6]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浅谈[J]. 帅江华,汤兵兵. 技术与市场, 2010(06)
  • [7]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失真分析及电路应用[J]. 王军旗,刘晓晖,邹显炳,李向阳. 现代电子技术, 2010(08)
  • [8]集成运放应用技巧(三)[J]. 张国华. 电子制作, 2009(03)
  • [9]集成运放应用技巧(二)[J]. 张国华. 电子制作, 2009(02)
  • [10]低电压低功耗CMOS集成运放的研究与设计[D]. 张津京. 西北师范大学, 2008(S2)

标签:;  ;  ;  ;  ;  

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一些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