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中药渣制备天然碱泥用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任丽丽[1](2020)在《中药渣发酵制备有机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中药渣(Traditianal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s,TCMRs)为研究对象,(1)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考察中药渣好氧发酵制备有机肥的可行性。(2)考察不同堆肥参数对中药渣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适发酵条件。(3)基于中药渣成分选择发酵菌剂,并通过组合初步选择较优复合菌剂。(4)对复合菌剂再优化,进一步筛选出对中药渣难降解成分分解较快复合菌。(5)对堆肥参数与复合菌进行正交优化,建立中药渣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最佳工艺。方法:(1)通过查阅有关好氧堆肥及堆肥腐熟的研究成果,确定中药渣堆肥方式及检测指标。(2)以温度、p H值、有机质、氮、磷及钾等为检测指标,考察含水量、碳氮比(Carbon-to-Nitrogen ratio,C/N)、翻堆频率及补水频率四个堆肥参数,确定合适的发酵条件。(3)基于药渣主要成分总结已有研究微生物,确定常用于发酵的放线菌、真菌和细菌项下具体菌种;通过组合(配比1:1:1)发酵中药渣,测定各个指标的变化选择较优复合菌。(4)通过菌种叠加作用,并添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作为检测指标,进一步优选微生物发酵剂。(5)选择药渣含水量、碳氮比、翻堆频率及复合菌种添加比例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堆肥腐熟情况,筛选中药渣最佳堆肥工艺。结果:(1)通过文献考证,确定间歇动态好氧堆肥发酵中药渣,期间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项指标检测堆肥腐熟情况。(2)通过检测各指标发现:含水量项下,堆肥前期含水量为65%组的温度处于较高水平,到第9天后55%含水量的温度开始高于其余三组;发酵结束时各组p H值介于7.65-8.10之间,除含水量50%、60%两组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余各组间p H值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堆肥结束时含水量50%及55%两组有机质分解速率较快,且后者P含量最高,含水量为60%的组有机质分解最少,且所含N、K元素最高。碳氮比项下,除C/N为30的组外,其余各组最高温均超过62.00℃;堆肥结束时,各组p H维持在7.42-7.79之间,C/N为30的处理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堆肥结束时各分组有机质整体呈下降趋势,C/N为20组与别组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碳氮比为25和40的组含氮量升高,磷含量除C/N为25外,其余各组整体上均有所增加,各组K含量整体也有所提高。翻堆频率项下,整个堆肥过程中前期F0组温度高于其它组别,一周后F7的温度优势开始显现;堆肥结束时各组p H值处于7.32-7.65之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其中F7组降解率最高,同时F4及F10两组N含量有所升高,各组P含量比最初均有所增加,除F4处理外,K含量整体比开始减少。补水频率项下,温度除B0组第10天达最高外,其余三组在堆肥前4天内达到最高,3周后各组温度逐渐稳定;堆肥结束时各组p H值处于7.60-8.00之间;堆肥35天后B7组有机质降低最多为17.11%,N含量除B7组外,其余组均有所损失,磷及钾元素含量除B4组降低外,其余各组均有所提高。(3)通过查阅已有文献,结合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筛选出7种常用有机肥发酵剂,其中放线菌:细黄链霉菌;真菌:黑曲霉、里氏木霉、绿色木霉;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经组合发酵并检测各项指标,发现AB1C2组(即细黄链霉菌:黑曲霉:地衣芽孢杆菌=1:1:1)最终外观为黑色似泥土质地,在发酵过程中高温期温度最高,且有机质降解率最高(为30.75%)。(4)经检测得各处理组在堆肥过程中有三次不同的升温期;不同菌剂处理下各处理组的p H值整体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达到稳定,且各处理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堆肥结束时E组有机质降解最多,处理A、B及C三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较高,结合各组有机质及3种养分(N、P、K)的含量的变化,发现C处理组用于发酵药渣效果较好。(5)通过检测正交实验中各分组指标的变化,得发酵过程中各分组(除G组外)最高温度均达到60℃以上,其中I、C两组的最高温度分别达到65.18℃、63.73℃;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 H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各组的p H值维持在7.91-8.44之间;堆体含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束时C组含水量最少为33.84%,I组含水量最多为57.22%;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堆肥腐熟度,得四个因素对堆肥影响顺序及最佳水平为:翻堆频率(10 d/次)>含水量(50%)>复合菌剂比例(1.5%)>碳氮比(33)。结论:研究表明利用间歇动态好氧堆肥处理中药渣具有一定可行性。结合各堆肥指标,确定较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55%、碳氮比为30:1、翻堆频率和补水频率为7 d/次。经菌种筛选与组合,结合堆肥结束前后养分、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变化,筛选出中药渣高效降解复合菌种为处理C组,即细黄链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绿色木霉)=1:4。通过对各堆肥参数及复合菌种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堆肥工艺为:含水量50%,C/N=33:1,翻堆频率为10 d/次,菌剂添加比例1.5%。
赵志超,图门巴雅尔[2](2019)在《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了中草药提取残渣的循环再利用的应用领域,并介绍了在各个领域中中草药提取残渣的应用情况与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中草药提取残渣再利用为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可持续性,从而为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草药提取残渣用途,提高其利用价值,使中药行业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更准确的研究思路。
张文霓[3](2018)在《灵芝皇药渣及增健药渣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中草药保健食品需求量也日益加大,导致中草药保健食品生产、加工后产生的药渣也越来越多,因此,探寻有效处理中药药渣的方法并对药渣资源加以利用,使其成为环保、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限极灵芝皇药渣及增健药渣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灵芝皇药渣及增减药渣在包装上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S3000、SEM等技术对药渣成分进行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药渣纤维制浆工艺、抄配工艺及抄配纸张的力学性能,了解药渣纤维在抄纸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药渣发酵、滤水性、药渣纤维与树脂材料共混预处理的和共混材料的性能,了解药渣纤维在树脂共混应用的可能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药渣成分中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真菌溶菌酶,以及糖类(还原糖和多糖)等成分。增健药渣及灵芝皇药渣因均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含量,且以灵芝皇药渣的纤维相对长度较长、含量较多。(2)药渣纤维最合适的制浆处理工艺是采用一段搓丝以及两段盘磨(其中间隙分别为0.5mm以及0.2mm)的工艺。(3)灵芝皇药渣纤维经过H2O2漂白后,以30%的添加比例与竹浆进行抄配,其力学性能可达到最优状态,且纸张白度可满足低白度纸的要求。(4)通过小规模的药渣纤维抄纸应用研究,30%的添加比例与竹浆进行抄配生产纸张,可应用于350g笔记本封面纸张的生产,并满足印刷及使用要求。(5)药渣中含有一定糖分,在制作药渣纤维前需采用除糖处理,以温度50℃,湿度40%条件下,发酵时长在72h时,效果较优。发酵后的药渣粉碎干燥,在粉碎目数60目以下时,对过滤速度影响较小。(6)药渣纤维通过热处理、预处理剂(包括硅油、马来酸酐、PCTG)预处理及热处理+预处理剂的处理工艺,均能一定程度地提升与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以热处理(处理温度180℃,20-40min)+预处理剂MPP(200gMPP/kg药渣纤维)的处理方案最优。(7)通过小规模的药渣纤维与树脂材料聚丙烯(PP)共混的应用研究,药渣纤维与树脂共混具有一定可行性,且可满足小批量生产的要求。经过处理后的药渣与塑料PP共混,在保证较优的力学性能为前提时,药渣纤维在共混材料中的添加量以30%为最大限,在该条件下,共混材料可满足运输测试及跌落测试要求。(8)药渣纤维与PP共混的材料经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安全性检测,符合相关材料安全性能要求。
陈鑫,安志刚,车树理,张尚智[4](2017)在《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检索大量的科学文献,从食用菌栽培、蛋白饲料生产、废水处理和其他有效成分提取4个方面对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论述。中药渣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变废为宝,发展前景广阔。
宋玉琴[5](2016)在《人参药渣添加到动物饲料调节动物抵抗力和肉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的人参药渣添加到动物饲料对动物抵抗力和肉质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药渣中人参皂苷Rg1、Rb、Re的含量。(2)小鼠抗应激试验,制备含人参药渣1.70%、0.85%、0.43%的小鼠饲料,喂饲小鼠6周,观察其对小鼠体重和耐寒、耐缺氧应激能力的影响。(3)大鼠抗感染试验,制备含药渣的大鼠饲料(比例同小鼠),喂饲大鼠45d,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悬液,记录大鼠存活时间。(4)家兔肉质试验,制备含有0.53%人参药渣的家兔饲料,喂饲1.5月龄家兔50天,观察对其生长发育、净膛率、肌肉pH值和肉质成分的影响。(5)大鼠3个月喂饲试验,制备含药渣的大鼠饲料(比例同小鼠),喂饲大鼠3个月,股动脉取血测定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功能,处死大鼠,剖取重要脏器,称湿重,计算脏器系数,并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人参药渣中含有人参皂苷Rg1、Rb1、Re,含量为0.27~0.45mg/100g;(2)不同浓度人参组的小鼠耐氧存活时间有延长趋势;0.43%人参组小鼠的耐低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不同浓度人参组的大鼠耐大肠埃希菌感染死亡时间有延长趋势。(4)与正常组比较,经含人参药渣0.53%的饲料喂饲后,家兔外周血RBC、HGB、WBC、GR水平升高;血生化各项指标和凝血功能正常,肉质pH值无变化,净膛率略升高;肉质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及钙、锌含量均有升高趋势,粗脂肪含量有降低趋势,灰分含量明显升高(P<0.05);人参组家兔肉质含有的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含量(P<0.05)。(5)给予大鼠喂饲人参药渣饲料连续3个月,不同剂量人参组大鼠一般状态无异常,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组织学无异常。结论:人参药渣添加到动物饲料喂饲动物,具有增强动物抵抗力和改善肉质的作用,且长期喂饲无明显毒性,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开发。
杨绪勤,袁博,蒋继宏[6](2015)在《中药渣资源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之产生的中药渣废弃物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药渣具有很多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其利用方式主要有:提取其他有效成分,用于育苗及栽培基质,禽畜饲料生产,培养食用菌,发酵制取生物油、乙醇及沼气,处理废水,用于造纸产业;提取天然色素及作为药渣塑料原料等.本文对中药渣资源再利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对中药渣的深入研发既具挑战性,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吴东丽,肖相政,李岳彬[7](2015)在《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固废处理的热点,中药渣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废弃物,其有效利用对药厂及环境意义重大。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中药渣利用现状,分别从中药渣在农业生产、养殖业、工业、环境保护以及再提取等方面的循环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中药渣资源合理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朱国婷[8](2014)在《酶解补中益气丸药渣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副产物中药渣的综合利用日益受到重视。药食两用中药渣因含有丰富的“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可作为其生产原料。本文研究了采用复合酶酶解补中益气丸药渣提取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了复合酶解提取中药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此外还研究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和所得产品的物化特性和组成。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淀粉酶的酶解工艺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淀粉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淀粉酶的加酶量、pH值、温度、时间、液固比(L/S),搅拌速率进行了探讨,再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显着影响淀粉酶酶解的因素,以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为:pH4.3、加酶量1.9%、53.5℃、液固比(L/S)10:1、搅拌速度200rpm、酶解45min,淀粉去除率为82.1%。(2)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工艺研究:结合文献条件,以加酶量、温度、pH为考察因素,以蛋白水解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分析确定中性蛋白酶酶解最佳条件:加酶量为3.5%,温度为55℃,pH8.0、酶解45min,蛋白水解度高于50%。(3)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以样品白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排序检验法研究了脱色剂种类及脱色条件的影响,最佳脱色剂为:H2O2;最佳脱色条件为:浓度6%、时间1h、温度20℃,pHlO,此条件下膳食纤维产品的白度和口感均比较理想。采用最优淀粉酶酶解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及最佳脱色工艺条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总提取率为61.2%。(4)测定了最优工艺提取和脱色所得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的物化特性和组成。对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4.3g/g,持油力为3.2g/g,膨胀力为5.3mL/mL,阳离子交换力为0.76mmol/g,胆汁酸钠吸附力为0.045mg/g,纯度为79.65%。
朱彬,田小仙[9](2013)在《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文中研究指明在提倡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现代社会,我们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合理处理和利用中药药渣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药药渣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成分和大量的粗纤维、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等,且资源丰富,从目前利用中药药渣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再提取其他有效成分、用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生产有机肥料、处理废水、用于栽培食用菌、用于发酵生产食醋、蛋白饲料等。深入研究中药药渣的用途,将使药渣得到深层次地利用,并形成现代、环保、规模的产业结构。
杨青山,李则习,刘鹤龄,周建理,李翔宇[10](2013)在《中药渣利用现状及其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文献研究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使用中药渣栽培药用植物的经验,对中药渣的利用现状和其在中药栽培上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中药渣的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用中药渣制备天然碱泥用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中药渣制备天然碱泥用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渣发酵制备有机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一 中药渣用于好氧堆肥及检测指标的选择 |
1 好氧堆肥及影响因素 |
2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 |
3 小结 |
研究二 中药渣用于制作有机肥条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设计 |
3 测量指标及具体方法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 小结 |
研究三 中药渣堆肥菌剂的初步筛选 |
1 菌种筛选 |
2 中药渣菌剂初步筛选组合实验 |
3 小结 |
研究四 中药渣发酵复合菌剂的优选 |
1 基于中药渣组成的堆肥分组的确定 |
2 实验材料 |
3 堆肥方法 |
4 堆肥指标测定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7 小结 |
研究五 中药渣制备有机肥最佳工艺选择 |
1 堆肥分组的确定 |
2 实验材料 |
3 堆肥方法 |
4 堆肥指标测定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7 小结 |
讨论 |
1 堆肥技术的选择及中药渣堆肥可行性 |
2 堆肥参数及检测指标的选择 |
3 堆肥微生物菌剂作用机制 |
4 复合发酵菌剂的选择 |
5 堆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渣的利用现状及其制备有机肥可行性研究进展 |
1 中药药渣来源及其化学成分 |
2 中药渣传统处理方法 |
3 中药渣处理的现状 |
4 中药渣发酵有机肥的利用优势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
1.1 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的安全性分析 |
1.2 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的可用性分析 |
2 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途径 |
2.1 中草药提取残渣的直接饲喂 |
2.2 中草药提取残渣发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
2.3 中草药提取残渣用于有机肥料 |
2.4 中草药提取残渣用于食用真菌栽培 |
2.5 中草药提取残渣用于厌氧发酵产沼气 |
2.6 中草药提取残渣用于生物絮凝剂生产 |
2.7 中草药提取残渣用于造纸 |
2.8 中草药提取残渣活性物质再提取 |
3 中草药提取残渣利用价值再提升 |
(3)灵芝皇药渣及增健药渣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药渣的生产现状 |
1.2 药渣目前的应用研究 |
1.2.1 再次提取其他有效成分 |
1.2.2 禽、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
1.2.3 生物有机肥 |
1.2.4 废水处理 |
1.2.5 育苗基质 |
1.2.6 栽培食用菌 |
1.2.7 发酵产业 |
1.2.8 其他应用研究 |
1.3 天然纤维与纸浆共混的应用现状 |
1.4 天然植物纤维与塑料共混的应用现状 |
1.4.1 植物纤维在工程塑料中的应用 |
1.4.2 木质素在塑料中的应用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2 药渣成分分析与研究 |
2.1 灵芝皇及增健熬制前主要成分分析 |
2.2 灵芝皇及增健熬制后药渣的主要成分分析 |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2 分析结果与讨论 |
2.3 小结 |
3 药渣纤维抄纸研究 |
3.1 药渣纸制浆工艺研究 |
3.1.1 制浆工艺方法讨论 |
3.1.2 制浆工艺结果分析 |
3.2 药渣添加量与纸张白度关系研究 |
3.2.1 漂白处理 |
3.2.2 漂白药渣浆与未漂白药渣浆的白度对比分析 |
3.3 药渣纸配比及力学性能研究 |
3.3.1 加填碳酸钙后药渣-竹浆药渣纸的性能对比 |
3.3.2 加填防潮剂后药渣-银星药渣纸的性能对比 |
3.4 小结 |
3.5 药渣纤维抄纸应用研究 |
4 药渣纤维与树脂共混研究 |
4.1 药渣纤维与树脂共混的工艺流程 |
4.2 药渣发酵的研究 |
4.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 药渣滤水性研究 |
4.4 药渣纤维与树脂共混预处理研究 |
4.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2.1 药渣纤维的热处理对药渣纤维性能的影响 |
4.4.2.2 纤维的包裹处理对药渣纤维性能的影响 |
4.4.2.3 热处理与处理剂对纤维进行综合处理对药渣纤维性能的影响 |
4.5 小结 |
4.6 药渣纤维与塑料共混的应用研究 |
4.7 药渣纤维与塑料共混的材料安全性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附录A 药渣纤维与PP共混材料安全性报告 |
(4)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渣在食用菌培育上的应用 |
2 中药渣在蛋白饲料生产上的应用 |
3 中药渣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 |
4 中药渣在其他有效成分提取上的应用 |
5 小结 |
(5)人参药渣添加到动物饲料调节动物抵抗力和肉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 人参药渣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1.1 实验材料 |
1.1.1 受试药物 |
1.1.2 实验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标准溶液配置 |
1.2.2 样品制备 |
1.2.3 LC-MS条件 |
1.2.4 含量计算 |
1.3 实验结果 |
2. 小鼠抗应激能力试验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药物 |
2.1.2 实验动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饲料的制作 |
2.2.2 小鼠耐缺氧试验 |
2.2.3 小鼠耐低温试验 |
2.3 实验结果 |
2.3.1 对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
2.3.2 对小鼠耐低温存活时间的影响 |
3. 大鼠抗感染试验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药物 |
3.1.2 实验动物 |
3.1.3 菌株 |
3.1.3 主要试剂 |
3.1.4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含药渣饲料的制作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4. 家兔肉质试验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药物 |
4.1.2 实验动物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含药渣饲料的制作 |
4.2.2 分组及饲养 |
4.2.3 检测指标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对家兔一般状态的影响 |
4.3.2 对家兔血常规的影响 |
4.3.3 对家兔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对家兔凝血功能的影响 |
4.3.5 对家兔净膛率和肉质pH值的影响 |
4.3.6 对家兔肉质成分的影响 |
4.3.7 对家兔肉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5 大鼠3个月喂饲试验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药物 |
5.1.2 实验动物 |
5.1.3 主要试剂 |
5.1.4 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含药渣饲料的制作 |
5.2.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
5.3.2 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
5.3.3 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5.3.4 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5.3.5 对大鼠重要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讨论 |
1 动物饲料添加剂应用现状 |
2 中药药渣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意义 |
3 人参药渣具有开发为饲料添加剂的优势 |
4 人参药渣添加到动物饲料的作用 |
4.1 增强体质 |
4.2 改善肉质 |
4.3 人参药渣添加入动物饲料使用相对安全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综述 中药药渣的利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Ⅱ: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中药渣资源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中药渣资源的综合再利用途径 |
1.1提取其他有效成分 |
1.2用于育苗及栽培基质 |
1.3用于禽畜饲料生产 |
1.4用于培养食用菌 |
1.5发酵制取生物油、乙醇及沼气 |
1.6处理废水 |
1.7用于造纸产业 |
1.8用于提取天然色素 |
1.9用于生产药(渣)塑原料 |
2展望 |
3结语 |
(7)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渣来源与主要成分 |
1.1 来源 |
1.2 主要成分 |
2 中药渣处理与危害 |
3 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现状 |
3.1 中药渣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
3.1.1 中药渣作为有机肥 |
3.1.2 中药渣作为育苗基质 |
3.1.3 中药渣制作蚓粪 |
3.1.4 中药渣用于食用菌栽培 |
3.2 中药渣在养殖业中的利用 |
3.3 中药渣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 |
3.3.1 利用中药渣造纸 |
3.3.2 利用中药渣制备活性炭 |
3.3.3 中药渣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 |
3.4 中药渣在环境保护中的利用 |
3.5 中药渣再提取利用 |
4 小结 |
(8)酶解补中益气丸药渣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中药渣利用概况 |
1.1.1 提取黄酮、苷类等活性物质 |
1.1.2 应用于动物饲料 |
1.1.3 生产生物肥料 |
1.1.4 造纸 |
1.1.5 其它 |
1.2 膳食纤维概况 |
1.2.1 膳食纤维的组成与分类 |
1.2.2 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 |
1.2.3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作用 |
1.2.4 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淀粉酶的酶解工艺研究 |
2.1 材料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复合酶解中药渣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 |
2.3.2 原料的预处理 |
2.3.3 淀粉酶的酶解工艺研究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中药渣成分含量检测 |
2.4.2 淀粉酶酶解工艺研究 |
2.4.3 淀粉酶酶解工艺的优化 |
3 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工艺研究 |
3.1 材料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复合酶解中药渣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 |
3.3.2 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研究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主效应分析 |
3.4.2 单因子效应分析 |
3.4.2.1 酶量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
3.4.2.2 温度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
3.4.2.3 pH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
3.4.2.4 交互效应分析 |
3.4.2.5 回归方程的较优控制解分析 |
4 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 |
4.1 材料 |
4.2 试剂与仪器 |
4.2.1 试剂 |
4.2.2 仪器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复合酶解中药渣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 |
4.3.2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
4.3.3 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脱色剂的选择 |
4.4.2 脱色剂浓度的确定 |
4.4.3 脱色时间的确定 |
4.4.4 脱色温度的确定 |
4.4.5 脱色pH的确定 |
4.5 最优工艺总结 |
5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的物化性质测定 |
5.1 材料 |
5.2 试剂与仪器 |
5.2.1 试剂 |
5.2.2 仪器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物性测定 |
5.3.1.1 持水力的测定 |
5.3.1.2 持油力的测定 |
5.3.1.3 膨胀力的测定 |
5.3.1.4 阳离子交换能力 |
5.3.1.5 胆汁酸钠吸附能力测定 |
5.3.1.5.1 胆酸钠标准曲线制作 |
5.3.1.5.2 对胆酸钠吸附作用的测定 |
5.3.2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理化指标的分析检测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物性测定 |
5.4.2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成分含量测定 |
6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排序检验法检验表(α=5%) |
作者简历 |
(9)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药渣的主要来源、化学成分和污染危害 |
1.1 中药药渣的主要来源 |
1.2 中药药渣的化学成分 |
1.3 中药药渣的污染危害 |
2 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 |
2.1 再提取其他有效成分 |
2.2 用作禽、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
2.3 用作生物有机肥 |
2.4 处理废水 |
2.5 用作育苗基质 |
2.6 用于栽培食用菌 |
2.7 用于发酵产业 |
2.8 其他方面的利用 |
3 结语 |
(10)中药渣利用现状及其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渣的利用现状 |
1.1 中药渣的来源及实际处理情况 |
1.2 中药渣的循环利用现状 |
2 中药渣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方法 |
2.1 中药渣的前期处理 |
2.2 中药渣在栽培中的具体应用 |
2.2.1 在普通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 |
2.2.2 在阴生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 |
3 结语与讨论 |
四、用中药渣制备天然碱泥用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渣发酵制备有机肥的研究[D]. 任丽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中草药提取残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赵志超,图门巴雅尔.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02)
- [3]灵芝皇药渣及增健药渣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 张文霓.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J]. 陈鑫,安志刚,车树理,张尚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04)
- [5]人参药渣添加到动物饲料调节动物抵抗力和肉质的实验研究[D]. 宋玉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中药渣资源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J]. 杨绪勤,袁博,蒋继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7]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现状[J]. 吴东丽,肖相政,李岳彬. 广东化工, 2015(14)
- [8]酶解补中益气丸药渣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的研究[D]. 朱国婷. 浙江大学, 2014(08)
- [9]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J]. 朱彬,田小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10]中药渣利用现状及其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J]. 杨青山,李则习,刘鹤龄,周建理,李翔宇. 中国现代中药,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