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花人参西洋参栽培技术

宝花人参西洋参栽培技术

一、珍品花卉人参、西洋参的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洁[1](2021)在《民国时期《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隐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许美玲[2](2019)在《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系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是珍稀中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药材称“岷贝”,野生药源已趋濒危,野生抚育及驯化栽培是保护资源的关键,但甘肃贝母种子为深休眠的原胚型,人工栽培成效极低。本文通过对甘肃贝母种子种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及外源激素调控研究,旨在探明甘肃贝母种子休眠机理、休眠释放特性及解除休眠的途径,为其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对500个甘肃贝母蒴果及种子性状测定表明,其蒴果为干果,果柄长13.221 mm、果柄粗0.972 mm、果长3宽为13.574 mm310.952 mm。单果鲜重0.1127 g、单果有种子91粒、单果粒重0.0746 g、单果皮鲜重0.0381 g。种子呈卵形或倒卵形,长4.130 mm、宽2.982 mm、厚0.263 mm,蒴果性状指标与种子大小相关性不显着。显微镜检表明,甘肃贝母种子自然成熟脱落时其胚尚无线型胚,属于典型的胚后熟类型,种子深休眠,但种皮无障碍,不影响透水透气性,推测甘肃贝母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胚发育进程和深度休眠的根源所在。2.不同条件种子层积研究表明,经暖温层积后形态发育已成熟的甘肃贝母种子胚率达70%以上,原胚渐发育成点状,继而为球棒状。在不同暖温层积过程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逐渐增强,淀粉含量逐渐升高,而RCt和MDA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蛋白含量波动下降。淀粉酶活性在层积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蛋白酶活性初期有所下降,后期保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呈下降趋势,G-6-PDH活性维持一定水平变化。以上说明甘肃贝母种子在适宜沙藏层积条件下有利于种子胚形态后熟,不适温度可显着延缓种子胚形态后熟进程,高温可引起种子软化腐烂。3.将完成形态后熟的甘肃贝母种子分别置-15℃5℃不同低温层积发现,生理休眠的解除与种子内相关酶活性及物质的代谢水平有关。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POD活性逐渐升高,-10℃和-15℃层积有所不同。RCt在后期上升,在135 d后MDA维持在一定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前期下降,后期有所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层积135 d前持续下降,淀粉含量在整个层积过程中下降明显。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再降,末期回升。135 d时MDH活性降低,G-6-PDH活性上升,在135 d之后,种子生理后熟基本完成,进入萌发状态。说明适宜温度和条件对种胚完成生理后熟具有促进作用。4.不同浓度(50450 mg·L-1)外源GA3浸种表明,外源GA3浸种需要结合一定的低温才能打破甘肃贝母种子的生理休眠,对发芽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降低而提高,50mg·L-1GA3浸种处理效果较为显着。5.不同温度保湿沙藏层积研究表明,适宜温度和条件有利于胚形态后熟的完成。内源GA3、IAA和ABA协同参与调节甘肃贝母种子形态休眠及解除过程,其含量和GA3/ABA逐渐升高有利于种子完成后熟,IAA可协助GA3加快完成种胚形态后熟,但IAA/ABA过高对种胚发育出现抑制。GA3/ABA、IAA/ABA升高促进种胚完成生理后熟继而萌发,但直接感受低温会破坏种子内部结构影响种子萌发。

沈立[3](2019)在《十四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等级划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药材的流通使用环节中,买卖双方以质论价,中药材的规格等级因此自然形成并存在,随着大众对于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方式方法、流通等也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的模式下,传统等级评价方法已经难以适用于如今饮片质量现状。由于国家标准不完善,加之企业各自的内控标准不一,造成市场流通中中药饮片质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中药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是基于传统认识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饮片评价方法,综合了形态指标与成分指标,形成量化标准,解决了传统饮片分级方法中主观的弊端,有效地评价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助于饮片行业发展。本课题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及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开展14味中药饮片质量等级研究工作,具体结果如下:15批制吴茱萸分为三等,其中一等三批(相对质量常数≥197.28),二等六批(相对质量常数<197.28,≥123.3),三等六批(相对于质量常数<123.3);15批牡丹皮分为三等,其中一等两批(相对质量常数≥3.992),二等10批(相对质量常数<3.992,≥2.495),三等3批(相对于质量常数<2.495);7批夏天无总计分为三等其中一等2批(相当质量常数≥5.786),二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5.786,≥3.616),三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3.616);车前子总计15批分为两等,其中一等8批(相对质量常数≥3.166),二等7批(相对质量常数<3.166,≥1.979);9批炒莱菔子一共分为3等,一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32.544),二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20.34≥32.544),三等3批(相对于质量常数<20.34);33批穿山甲总计分成三等,其中一等6批(质量常数≥0.382),二等10批(质量常数<0.382≥0.239,),三等17批(质量常数<0.239);木香10批一共分成3等,其中一等一批(相对质量常数≥15.568),二等8批(相对质量常数<15.568,≥9.730),三等一批(相对质量常数≥9.730);6批王不留行分成三等,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9.663),二等1批(相对质量常数<9.663≥6.040),三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6.040);7批酒女贞子分成两等,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130),三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0.0815);11批木瓜分成3批,一等4批(相对质量常数≥2.050),二等6批(相对质量常数<2.050≥1.282),三等1批(相对质量常数<01.282);11批续断分成三等,一等4批(相对质量常数≥0.0637),二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0637≥0.0398),三等5批(相对质量常数<0.0398);7批西洋参分成三等,其中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830),二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830≥0.519),三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0.519);13批燀苦杏仁分成两等,一等7批(相对质量常数≥0.488),二等7批(相对质量常数<0.488≥0.305);6批化橘红分成两等,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5.392),三等5批(相对质量常数<3.37)。这些基础数据以期能为相应的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张杰[4](2019)在《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森林养生旅游在国内方兴未艾。2019年3月8日,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22年建成布局较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强调森林康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森林养生旅游是森林康养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中医特色明显,开展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森林康养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广东省森林资源丰富,养生旅游发展基础坚实,社会对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相较其他省份而言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实质进展比较缓慢。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多数的森林养生旅游研究是基于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的视角,仅有零星的森林旅游研究涉及到中医养生的内容,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缺乏中医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养生学的视角开展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研究。目的:首先,系统地梳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基于中医学的森林养生理论。其次,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内部现状与问题,以及内外部综合态势。然后,基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以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模式、产品和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形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最后,介绍和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三个具体案例。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森林养生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一)交叉研究法森林养生旅游属于多产业交叉领域,涉及中医药、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因此要使用多元化视角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二)文献研究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森林养生旅游的研究文献,尽可能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中医养生学、旅游管理学、森林医学相关文献着作,整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查阅、整理相关政府部门网站、行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尽可能全面收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资料。(三)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省内省外多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单位,深入山地、森林,与当地居民、游客、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详细考察当地的森林气候、地形、植被、水源、历史人文等情况,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四)访谈报告法与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合作开展关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举办“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休闲体验示范建设情况”座谈会,对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调查,并多次参加行业会议、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交流,加深对森林养生旅游的专业认识。(五)问卷分析法在广东省部分森林旅游区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消费者特征、认知及需求情况。(六)模型分析法引入了 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RMP旅游开发模型、SWOT综合态势分析模型,将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模块分析,系统地开展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七)个案分析法在开发现状研究和开发策略研究部分,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在最后开展专门的案例研究内容,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成果:(1)系统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森林养生理论。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时涉及的旅游开发一般理论,并探讨其在森林养生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力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首次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本研究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将森林养生的概念进行合理延伸,以中医养生学理论和森林医学理论为指导,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的概念内涵、养生目的、养生原则、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认为森林养生是以有益人体健康的森林环境与资源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养生保健设施,通过环境养生、行为养生、精神养生等具体养生方法活动,最终实现维护健康和幸福两大目的的一种综合养生方式。森林养生的原则包括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扶正避邪,预防为主;动静互涵,身心同调;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四大方面。森林养生的方法有森林浴养生、森林饮食养生、森林运动养生、森林温泉养生、针灸推拿养生、森林园艺养生、森林精神养生、森林芳香养生、森林五色养生、森林音乐养生等十种。(2)研究归纳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有政策环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养生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经济环境:经济整体发展稳中求进、森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养生需求日益扩大、广东省养生文化氛围浓厚;技术环境:中医药养生技术发展、林业科技发展、旅游事业人才培养等。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内部开发现状:整理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资源、岭南本草资源、饮食养生资源、温泉养生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分析、对森林养生旅游的认知分析、需求分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产品和服务现状,包括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展情况、规划情况以及目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开发基础有待完善;产品和服务未形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内外部综合态势:内部优势: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经济支撑强劲有力;内部劣势:开发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森林季节性闲置;外部机遇:森林养生旅游是多方政策交汇点、社会的养生需求;外部挑战:其他地区的竞争挑战、不合理开发带来的森林破坏。(3)提出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策略。差异化的开发模式:提出“森林旅游+X养生+Y养生+……”的差异化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并结合实例介绍每种模式的特点、适宜开展的地区、以及产业延伸的路径等内容。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养生特色要融入旅游六要素中。研究还认为目前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群体主要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森林养生方法为框架整理了二十八项森林养生旅游项目,并总结了产品和服务中的三因制宜原则,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提供了森林小镇、森林养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种适宜森林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分别从政策规划、人才培养、融资模式、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分析。(4)介绍了三个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即丰顺留隍潮客小镇:“森林旅游+温泉+禅修养生”的身心度假模式、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森林旅游+本草+茶文化养生”的林下茶药模式、惠来南药产业园:“森林旅游+本草养生”林下中药模式,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结论: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首次整理出的森林养生理论,为森林养生旅游的内容开发提供专业依据,有助于凸显森林养生旅游的中医药特色。此外对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进行区域研究也尚属首次,系统展现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开发策略,最后三个不同开发模式的案例,为其它研究提供借鉴。整个研究从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研究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实践”研究,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和开发策略的“面”研究到案例分析的“点”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应燕[5](2019)在《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研究》文中认为在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学术界侧重于研究西学东渐,有关西学东渐的研究较多,涉及的范围广泛。而对中学西传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介绍中国古代思想、文学作品、艺术等领域,涉及到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则不多。事实上,在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对欧洲的影响远大于欧洲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西传的研究是近年史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研究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传入欧洲的进程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进程。二、有哪些主要的中国科学技术被介绍到了欧洲。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探讨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现实意义。经过研究表明:17-18世纪中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开端、热潮和衰退阶段,法国耶稣会士是传播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角,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皇家科学院起着推动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西传的主要内容涉及天文学、医学、植物学和中国传统工艺技术方面。西传的中国科学技术对欧洲近代科学、实用工业、农业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当代中西科技交流中,中国应呈现出新时代崭新的科技面貌,推动中国的科技文化走向世界,同时要以博大的胸怀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技成果。

宋逸鸥[6](2018)在《中国文化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 ——兼论美国学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在我们多数人的认知中,北美殖民地主要是由欧洲人建立、发展,进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新生国家,因此美国对欧洲思想文化的继承不言而喻。而在美国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影响却鲜为人知。华裔学者王小良、美国学者阿尔弗莱德,欧文·奥尔德里奇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带来了中美文化比较研究的新视角^。从这些基本史实出发,今后学术界可以展开更多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梳理两位美国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研究,探讨美国文化历史背后的中国文化因素,以期填补国内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尤其是提升中国文化自信贡献绵薄之力。首先,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和文献综述,正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中国文化对早期美国的影响,分别围绕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进行论述;第二章具体探究中国文化对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影响,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即富兰克林接触儒家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美国“新道德”的建立,以及富兰克林推崇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促成了百年后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第三章探究托马斯,杰弗逊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从杰弗逊对中国建筑风格的热爱、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第四章对乔治,华盛顿和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华盛顿促进中美贸易的形成与发展,热爱中国花卉并在美国推广这两个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为余论,基于以上整理和分析进行总结,探究中国文化得以在美国传播并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文明之间交流与互鉴之道。

付文博[7](2018)在《吉林省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地区农业资源条件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意义。它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化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特色农业既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农业发展与微观农业发展的衔接处。特色农业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基础下,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特色农业,是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方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战略之举。白山市气候适宜,物产资源部丰富,怎样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便捷、农业资源丰富等独特的优势条件,挖掘当地潜在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重大的农业课题。本文以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立题,对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进行研究。文章在现有的特色农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论述了特色农业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其形成的条件和发展规律,在对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进而得出了适合白山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特色农产品类型的选择以及区域布局的比较优势等问题,在针对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白山市特色农业的合理对策和建议。

李明睿[8](2017)在《栽培人参的起源与驯化》文中研究表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隶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作为名贵的中药材,人参因具有滋补强壮、补气宁神和抗衰老等功效而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近几年,随其药用价值逐渐被认可,人参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物种。以往的研究虽然在人参药理、药化与临床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果,但关于栽培人参起源与驯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由于长期的过度采集,野生人参目前已经濒临灭绝,现仅有极少数种群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对而言,栽培人参在我国东北以及朝鲜半岛有广泛种植,并已形成表型差异明显的四大栽培品系,即普通参、边条参、石柱参和高丽参。从表型特征和生长特性方面而言,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间以及栽培人参品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根的形态学性状与生长周期。但是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而言,许多重要问题还有待解决,例如栽培人参野生亲本的分子鉴定,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栽培人参的起源地点、驯化的时间以及驯化的方式等。在以往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分别采用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甲基化敏感位点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等分子标记对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而这些研究大多只包含了少量的野生人参和栽培人参不同品系的样本,并没有系统全面地揭示栽培人参的起源与驯化问题。在本研究中,采用DNA测序技术对人参属的谱系发育与栽培人参起源与驯化进行了探讨。首先,挑选了24个叶绿体基因对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个体进行多态性分析,以验证栽培人参的野生亲本;然后,从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4个通用性较好的基因对人参属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最后,研究鉴定了49个人参的单拷贝核基因,并利用这些核基因对所收集的栽培人参四个品系的11个居群共137个个体和代表野生人参分布范围的9个居群共38个个体进行DNA测序。基于对以上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子系统发育与群体遗传学分析,已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运用24个叶绿体基因对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进行DNA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这些叶绿体基因在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之间没有变异,但在人参属内各物种间含有较多的变异。选择matK-trnK、rps16、psbI-psbK和psbA-trnH 4个基因构建人参属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栽培人参不仅在形态学与野生人参相近,在分子系统树上也聚类在一起,从而从分子的水平证实了栽培人参的野生亲本是野生人参。分析人参属的谱系发育关系发现,虽然人参、竹节参和西洋参以异域的方式分布于东北亚(除日本)、日本和北美,但这3个物种通过同一次异源四倍化形成。此外,叶绿体系统树的拓扑结构还表明,叶绿体基因在人参属内各物种间的分辨率较高,因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人参属内物种鉴定的问题。2.通过比对拟南芥单拷贝核基因(single copy nuclear genes,SCNGs)数据库与人参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 sequence tags,ESTs),成功获取了人参核基因组中单拷贝基因的EST序列。通过对设计的PCR引物进行验证,从人参核基因组中成功开发了49个通用性较好的SCNGs。首先,初步对SCNGs在人参属内的通用性进行检测及核苷酸多态性评估,结果显示,16个单拷贝核基因在人参中具有较高通用性,其中核基因PW8的核苷酸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变异位点占矩阵总长度的4.4%。与此同时,有10个单拷贝核基因在人参和西洋参中均具有较高通用性和多态性,表明研究开发的单拷贝核基因可以用于人参属后续的系统发育与品种鉴定等研究中。3.选择单拷贝核基因PGN7、Z7和Z14对栽培人参11个居群的137个个体和野生人参9个居群的38个个体的群体样本进行克隆测序。通过分析序列多态性显示,这三个核基因在核苷酸多态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均具有较多的分离位点。通过对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进行中性检验发现,栽培人参在这三个核基因中的Tajima’s D与Fu and Li’s D*和F*的负值都要明显大于野生人参,这说明在这些基因中栽培人参的分离位点的频率要低于野生人参。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Z7和Z14基因在栽培人参中的遗传多样性比野生人参略高,但在栽培人参不同品系和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说明栽培人参在驯化过程中并没有经历明显的遗传瓶颈。通过结合简约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分布发现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的所有个体在PGN7、Z7和Z14三个基因中均含有2个或4个主要的单倍型结构,少数单倍型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各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居群中,同时各群体内还存在部分从该高频单倍型衍生出的特有单倍型,由于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在单倍型分布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且单倍型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关联,因此支持栽培人参是一次起源。4.运用Hiseq2000测序平台对96个栽培人参和35个野生人参个体的46个单拷贝核基因进行PCR产物混样测序。首先,将所有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个体依据遗传背景和地理分布划分为八个组。其中,栽培人参包括石柱参、边条参、高丽参、南部普通参和北部普通参5个组,野生人参包括南部地区(辽宁省)、北部地区(吉林省)和吉林省抚松县3个组。通过对比分析这8个组的遗传多样性发现,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非常相似(πcultivar=0.00781;πwild=0.00754),从而再次证实了栽培人参在驯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明显的遗传瓶颈。在栽培人参各品系间,普通参的同义突变和非同义突变位点数要相对高于其他三个栽培品系。进一步利用ABC模型模拟栽培人参的驯化历史发现,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于1498年前分化,并在随后的驯化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向基因流。综上所述,本研究分别从叶绿体和核基因组水平对栽培人参的起源与驯化进行了系统地探讨。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子系统发育与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栽培人参大约于1498年前驯化自野生人参,虽然栽培人参各品系在驯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表型分化,但选择作用并未导致栽培人参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本研究为接下来人参种质资源研究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王信宏[9](2017)在《管花肉苁蓉品质形成和调控因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明确管花肉苁蓉药用成分形成和调控因子,进而生产高药用成分含量的管花肉苁蓉产品。本研究在新疆于田县和河北沧州试验基地展开,研究了种质资源、生长发育、土壤含盐量和产地加工对管花肉苁蓉药用品质形成的影响,创立了生产高苯乙醇苷、高甘露醇含量管花肉苁蓉产品的集成技术,创建了快速、无损检测管花肉苁蓉成分的新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总量最高为紫色鳞片紫色花普通蒴果种质,含量达到441.40mg/g,黑色鳞片紫色花密果型种质含量最低,仅为231.70mg/g。黑色鳞片紫色花普通蒴果种质甘露醇含量最高,为37.67mg/g,紫色鳞片紫色花密果种质最低,为18.06mg/g。2)根据植株上新器官发生的顺序将管花肉苁蓉分为播种寄生期、未伸长期、伸长期、现蕾期、花期、蒴果形成期、裂果期。未伸长期松果菊苷含量最高为179.11mg/g,裂果期最低,仅为19.81mg/g。未伸长期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为46.60mg/g,裂果期为7.83mg/g。未伸长期甘露醇含量最高为41.05mg/g,裂果期最低,仅为15.57mg/g。表明未伸长期药用成分含量高。3)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在轻度盐碱条件下最高,甘露醇含量伴随土壤含盐量增加而提高。弱碱条件(7.0<pH<8.5)下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明显高于高碱条件(pH>8.5),而土壤pH对甘露醇含量没有影响。4)证明了β-葡萄糖苷酶参与了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类分解,管花肉从蓉中加入5mgβ-葡萄糖苷酶后,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分别为对照(不加入)的92.9%、84.8%和82.7%。最适宜的产地加工方式为切片1cm,蒸汽烫漂7min后干燥。5)建立了高苯乙醇苷含量产品生产技术。选择紫色鳞片紫色花种质,弱盐碱土地(7.0<pH<8.5,土壤含盐量0.2-0.4%),收获未伸长期鲜重低于250g/株产品,切1cm厚度蒸汽烫漂7min干燥。建立了高甘露醇产品生产技术。选择黑色鳞片紫色花种质,高盐含量土壤(>0.4%),未仲长期收获大于250g/株产品,切1cm厚度蒸汽烫漂7min干燥。6)创立了无损、快速检测管花肉苁蓉品质的近红外光谱法。首次用于管花肉苁蓉新鲜样品和粉末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测定,适用于生产上大批量样品的实时定量测定和质量检测。

尉捷[10](2017)在《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国都和近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中药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了由南向北的转移。一方面,在朝廷的调度下,将长江以南的各地军民迁移至京,另一方面,自发迁居的商人、工匠、官员家属及平民更是络绎不绝。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来自浙东的药材商人,尤以浙江鄞县(旧称宁波府)一带的药商为多,由此形成了京城药业的格局。清代,农业垦殖的扩张使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匮乏,而对于药材的需求量却大幅增加。从乾隆年间开始,药材种植兴盛,为药材进入流通市场提供了条件。此时,在药材的主要产区出现了以药材为大宗交易品的市场,从事药材经营的帮客和行商逐渐形成规模,为北京中药业提供了充足的原药材。至民国时期,中药铺已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那时人们看病求医不是去医院,而是到药铺诊病抓药。几乎每家药铺都有坐堂的中医大夫,甚至京城四大名医也会在药铺为百姓看病。当时药铺的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手工业的管理模式,而在经营过程中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根据其经营性质可以分为药号、药行和药铺三大类,其中,药铺根据其规模和经营品种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兼营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的药店、专营特色成药的成药店和以饮片批发为主的药局。此外,还有经营特定药材的机构,如:参茸庄、阿胶庄、蜜店和从事鲜药经营的药农等。民国时期,北平城内的各个区域均有药铺的开设。从具体的地点看,多设立在商业繁华区。如前门大街、大栅栏、菜市口、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牌楼等地。而广渠门、安定门、德胜门、永定门外很少有大型药店的开设。崇文门外是药材行栈最集中的地区,因九门总税务署设于崇关,入城的药材商必先经过此地,因而形成了药材行栈的聚集区;药局的业务主要是将饮片批发给药铺,零售较少,因此亦多设立在药铺最集中的正阳门外和邻近的喜鹊胡同。参局则以杨梅竹斜街、骡马市、炭儿胡同、琉璃厂、西河沿数量最多。民国时期,北平的中药业规模较为稳定,中药商的数量始终保持在200家左右。由于北平地处内陆,又长期在封建统治者的直接管辖之下,思想相对保守,而中药业之发达程度为全国首屈一指,因而此时西药在北平远不及在上海、广东等港口城市或新兴城市受欢迎,西药业在与中药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众多,如同仁堂、西鹤年堂、万全堂、千芝堂、庆仁堂、长春堂等,每家药店各具特色,并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以其选料精纯、制作精细、配方详慎、对症服食能奏功效而信用昭着,成就了一段辉煌的经营史。民国时期,一个较大、较完备的中药店,一般是即有门市,后有加工作坊,并且经营一点批发业务。店员一般在四五十人以上。设经理、账房、门市、南北刀房、斗子房、丸药房、细料柜等部门。刀房、斗房、丸药房是中药生产加工的三个主要部门。刀房负责切制药材;丸药房主要制作丸散膏丹药酒等中药制剂;斗房负责供给柜房药斗子的饮片,三个部门的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大型中药店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每个细节,比如精选、净制、软化、切片、蒸、炒、炙、煅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要求。饮片的切片及片型都是根据药材的质地、形态、炮炙、鉴别、美观的要求进行操作。按照刀具切制时中药材的位置分为斜片、顶头片;按照中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分为段、节片、块片;饮片形态和规格包括薄片、厚片、银圆片、蝴蝶片、如意片、柳叶片、马蹄片、骨牌片、盘香片、鱼子片、纽襻片、丝、立方丁、寸分节、团卷等多种固定规格,经营的饮片品种近1000种;丸散膏丹分门别类,药商均印有专册,方便病家按病索药或案册邮购。计有风痰、伤寒、瘟疫、暑湿、燥火、补益、脾胃、泻痢、眼目、妇科、痰嗽、气滞、疮科、小儿、咽喉口齿等15门,品种在400-500种左右。各大型药铺制售的成药,有较为统一配本,多由历代经典成方、验方化裁而来。药铺炮制饮片、制作丸散所需要的原料药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购进:一是从祁州(河北安国)庙会药材市场进货。每年冬、春,药铺都会派人赶赴祁州庙会,在市上采购药材,准备够一年用的药量。二是派人分赴全国各地选购道地药材,主要是贵细品种的药材,如人参、鹿茸等。三是从本市药行进货,由于价钱较祁州贵,不会大规模购买,多是临时补货用。民国时期,北平的药政管理法规由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部分互为补充,所管理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药商资格的审核,另一方面是对于药商所售药品的审核。在药商的监管上,细化为从事中西各药批发、门售及制药或调剂的药品营业者和摆设棚摊及店铺、住户兼售、寄售、代售或携药游行的零售药商两类区别管理。在药品的监管上,细化为有方可籍的中国古方成药和需要化验才能发给许可证的其他类成药分别管理。对古方成药的管理,细化为附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和未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分别管理,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网络。并始终秉持着通过审核、化验发给证照给予合法地位,通过卫生稽查进行监察,通过罚款、没收药品、停业和吊销执照作为行政强制手段的管理思路。同时,在这些法规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稽查警员的不足、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简陋、封建社会遗留的等级制度和官僚制度、财政对于卫生行政事业的支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药政法规流于表面,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起到对药业的促进和变革作用。不断向药商收取的各种证照费、化验费亦成为了卫生行政机构运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和中药业从业者的沉重负担。从工商业取得之税收是统治者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同业公会,将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全部网罗进来,方便了统治者对其监督管理,征收各种税费。民国时期,北平国药业同业公会便承担了上传下达的药业管理工作。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传入和西药的大量输入,民国时,传统的中药业日益遭到诟病,处境岌岌可危。为了维持中药业的生存,人们纷纷开始寻找并探索中药的改良之路。首先从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革新,由北平市国药业同业公会创办了中药业的第一所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其次,中药业的经营者开展了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如:同济堂药店的经理刘翰臣主持创办了“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第三,是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如:赵燏黄开办的新亚药厂北平分厂,生产麻黄素。第四,模仿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如:尹伊大药房仿制西法做成的汤剂与西药之酊剂无异。

二、珍品花卉人参、西洋参的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珍品花卉人参、西洋参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贝母属药用植物研究现状
    2 药用植物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
    3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相关研究
    4 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相关研究
    5 甘肃贝母种子概述及主要研究内容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肃贝母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形态后熟阶段甘肃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生理后熟阶段甘肃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层积过程中甘肃贝母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兰州天气统计概况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3)十四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常用仪器与试剂信息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方法概论
    1.中药饮片质量常数的定义
    2 各种形状的质量常数的公式
        2.1 类圆形饮片(顶刀片饮片)
        2.2 顺刀片饮片
        2.3 丝条状饮片
        2.4 未切制的各类饮片
    3 相对质量常数
    4 百分质量常数
第二章 中药饮片品种等级研究实例
    实验样品选择及其原因
    第一节 牡丹皮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牡丹皮饮片含量测定
        4 牡丹皮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7 牡丹皮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二节 续断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续断饮片含量测定
        4 续断饮片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续断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三节 西洋参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西洋参饮片含量测定
        4 西洋参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7 西洋参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四节 木香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木香饮片含量测定
        4 木香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木香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五节 木瓜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木瓜饮片含量测定
        4 木瓜饮片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木瓜的等级划分讨论
        7 木瓜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六节 化橘红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化橘红饮片含量测定
        4 化橘红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化橘红的等级评价讨论
        7 化橘红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七节 夏天无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夏天无饮片含量测定
        4 夏天无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样品来源
        6.2 等级评价
        7 夏天无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八节 车前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车前子饮片含量测定
        4 车前子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样品来源
        6.2 等级评价
        7 车前子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九节 炒莱菔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莱菔子饮片含量测定
        4 炒莱菔子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样品来源
        6.2 等级评价
        7 炒莱菔子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节 穿山甲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穿山甲饮片含量测定
        3.1 穿山甲胆甾醇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 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
        3.5 .方法学考察
        4 穿山甲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指标成分的选择
        6.2 等级评价
        7 穿山甲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一节 王不留行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王不留行饮片含量测定
        4 王不留行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王不留行等级划分讨论
        7 王不留行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二节 酒女贞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酒女贞子饮片含量测定
        4 酒女贞子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7 酒女贞子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三节 燀苦杏仁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燀苦杏仁饮片含量测定
        4 燀苦杏仁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燀苦杏仁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四节 制吴茱萸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制吴茱萸饮片含量测定
        4.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指标成分的确定
        6.2 等级评价
        7 制吴茱萸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质量常数方法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4)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策引领
        二、现实需要
        三、课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进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七、体验经济理论
    第二节 森林养生理论
        一、依据来源
        二、概念内涵
        三、养生目的
        四、养生原则
        五、养生方法
        六、注意事项
第三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外部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
        一、政策环境(P)分析
        二、经济环境(E)分析
        三、社会环境(S)分析
        四、技术环境(T)分析
    第二节 内部开发现状(RMP模型)分析
        一、森林养生旅游资源(R)分析
        二、市场需求(M)问卷分析
        三、产品和服务现状(P)调查分析
    第四节 内外部态势(SWOT模型)综合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二、劣势(W)分析
        三、机遇(O)分析
        四、挑战(T)分析
第四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差异化的开发模式
        一、“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
        二、“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
        三、“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
        四、“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
        五、“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
        六、“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
    第二节 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一、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
        二、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
        三、养生特色融入旅游六要素
    第三节 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
        一、森林小镇
        二、森林养生基地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四节 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政策规划
        二、人才培养
        三、融资模式
        四、营销推广
第五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国家级特色小镇:留隍潮客小镇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二节 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三节 惠来南药产业园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中文详细摘要

(5)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进程
    2.1 17世纪初至7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开端
        2.1.1 “学术传教”开启中西科技交流
        2.1.2 传教士任职钦天监与中西科学会通
    2.2 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热潮
        2.2.1 “科学传教团”来华与中法交往
        2.2.2 欧洲科学界对中国的考察
        2.2.3 禁教初期传教士的科学热情
    2.3 18世纪40年代后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热潮的消退
        2.3.1 在华传教士科研精英的断层
        2.3.2 欧洲人中国科学观的恶化
3 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主要内容
    3.1 中国天文学的西传
        3.1.1 欧洲研究中国天文学的开端
        3.1.2 宋君荣对中国天文学的研究
    3.2 中国医学的西传
        3.2.1 巴多明对中医药知识的介绍
        3.2.2 欧洲人对脉学的介绍和研究
        3.2.3 人痘接种法传入欧洲
    3.3 中国植物学的西传
        3.3.1 传教士对中国植物的考察
        3.3.2 杜德美对人参的介绍
    3.4 中国应用技术的西传
        3.4.1 制瓷技术
        3.4.2 冶金、制漆技术
        3.4.3 纺织、染色技术
        3.4.4 农业生产技术
4 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的影响
    4.1 促进欧洲近代科学的完善
        4.1.1 促进欧洲免疫学的兴起
        4.1.2 推进二进制算术的研究
    4.2 促进欧洲实用工业、农业的发展
        4.2.1 促进镍金属业的兴起
        4.2.2 促进制瓷、制漆业兴起
        4.2.3 促进西洋参产业兴起
        4.2.4 丰富园林物种
        4.2.5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余论
    5.1 当代中西科技交流:以崭新的科学面貌“走出去”
        5.1.1 坚定科技文化自信
        5.1.2 全面鼓励科技创新
    5.2 当代中西科技交流:以积极谦逊的态度“引进来”
        5.2.1 推进海外科技人才引进
        5.2.2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状况
致谢

(6)中国文化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 ——兼论美国学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美文化关系史研究概述
        第二节 王小良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中国文化对早期美国的影响概述
    第一节 中国商品的流入
        1. 茶叶
        2. 瓷器
        3. 花旗参
    第二节 中国思想的传播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与美国开国元勋
第二章 中国文化与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一节 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儒家思想
        1. 富兰克林早期接触到的儒家思想
        2. 受孔子启发致力于追求个人道德
    第二节 富兰克林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三章 中国文化与托马斯·杰斐逊
    第一节 杰斐逊与中国建筑
        1. 中国建筑在美国
        2. 杰斐逊与中国建筑的不解之缘
    第二节 杰斐逊与儒家思想
        1. 对道德的认同
        2. 对民主的推崇
第四章 中国文化与乔治·华盛顿
    第一节 华盛顿与中美早期贸易
    第二节 华盛顿与中国花卉
第五章 余论
参考文献

(7)吉林省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案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特色农业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2.1 特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2.2 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3 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吉林省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3.1 生态资源概况
    3.2 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概况
    3.3 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3.4 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第四章 吉林省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2 劣势分析
    4.3 机会分析
    4.4 挑战分析
第五章 吉林省白山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5.1 加大力度引导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
    5.2 坚持可持续发展
    5.3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5.4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栽培人参的起源与驯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栽培作物的起源与驯化
        1.1.1 植物驯化的概念
        1.1.2 栽培起源和驯化中心
        1.1.3 作物的起源方式与驯化阶段
        1.1.4 考古学对于驯化的研究
        1.1.5 遗传学对于驯化的研究
        1.1.6 驯化历史的模型检测
    1.2 人参的研究背景与概述
        1.2.1 人参的系统分类背景及药用价值
        1.2.2 野生人参和栽培人参概况
        1.2.3 人参产业现状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人参研究中的运用
        1.3.1 分子标记概念
        1.3.2 分子标记方法及应用
        1.3.3 DNA测序技术在人参研究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叶绿体基因的人参属系统发育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采集
        2.2.2 主要实验试剂、仪器和来源
        2.2.3 植物材料总DNA提取
        2.2.4 叶绿体通用引物筛选和PCR扩增测序
        2.2.5 序列比对和系统树构建
    2.3 结果分析
        2.3.1 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叶绿体基因多态性
        2.3.2 叶绿体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
        2.3.3 系统发育分析
    2.4 讨论
        2.4.1 栽培人参野生亲本的鉴定
        2.4.2 人参属的系统发育
第三章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的栽培人参起源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DNA提取
        3.2.3 人参单拷贝核基因的筛选和引物设计
        3.2.4 PCR扩增和克隆
        3.2.5 序列处理和比对
        3.2.6 单倍型网络图分析
        3.2.7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2.8 中性检验
    3.3 实验结果
        3.3.1 引物筛选结果
        3.3.2 三个核基因片段特点及功能
        3.3.3 野生人参和栽培人参的遗传多样性及中性检验
        3.3.4 单倍型统计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栽培人参与野生人参遗传结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单拷贝核基因开发
        4.2.2 PCR扩增和检测
        4.2.3 PCR产物混样测序
        4.2.4 参考序列的获取
        4.2.5 PCR产物Illumina测序
        4.2.6 运用生物信息学处理高通量测序数据
        4.2.7 遗传多样性统计
        4.2.8 popABC(模型)
    4.3 结果
        4.3.1 单拷贝核基因筛选和测序统计
        4.3.2 栽培人参和野生人参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3.3 栽培人参各品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4.3.4 不同地理分布的野生人参遗传多样性差异
        4.3.5 评估不同基因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的差异
        4.3.6 栽培人参驯化历史模拟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9)管花肉苁蓉品质形成和调控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药用作物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药用作物品质形成机理
        1.2.1 药用作物品质的研究
        1.2.2 药用作物的药用成分
        1.2.3 主要药用成分代谢途径研究
    1.3 肉苁蓉属药用成分形成机理
        1.3.1 肉苁蓉属药用成分研究
        1.3.2 管花肉从蓉药用成分代谢研究
        1.3.3 肉苁蓉属植物的药用品质形成研究
        1.3.4 肉苁蓉属植物的产地加工研究
    1.4 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管花肉苁蓉种质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种质间药用成分含量的差异性
        2.2.2 种质的农艺性状的差异性
    2.3 小结
第三章 管花肉苁蓉生育时期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3.1.4 管花肉苁蓉产品分级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分析
        3.2.1 管花肉苁蓉全生育期药用成分含量变化
        3.2.2 未伸长期管花肉苁蓉药用成分含量变化
        3.2.3 管花肉苁蓉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3.2.4 含糖量和药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3.2.5 产品分级
    3.3 小结
第四章 环境因子和管花肉苁蓉品质关系的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取样方法
        4.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2.1 土壤含盐量对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影响
        4.2.2 土壤pH对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影响
        4.2.3 积温对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影响
        4.2.4 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累积和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关系
        4.2.5 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和生活环境相关性
        4.2.6 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累积量和环境因子相关性
        4.2.7 产地和管花肉苁蓉药用成分的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产地加工和管花肉苁蓉品质关系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指纹图谱方法
        5.1.3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5.1.4 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
    5.2 结果分析
        5.2.1 干燥方式对管花肉苁蓉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5.2.2 蒸汽烫漂后自然凉晒对管花肉苁蓉品质的影响
        5.2.3 蒸汽烫漂时间对管花肉苁蓉品质的影响
        5.2.4 β-葡萄糖苷酶参与管花肉苁蓉酶解机理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近红外光谱法在管花肉苁蓉药用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样品获得
        6.1.2 NIRS数据获取
        6.1.3 HPLC数据获取
        6.1.4 数据处理
    6.2 模型建立
        6.2.1 管花肉苁蓉鲜品的NIRS定量模型建立
        6.2.2 管花肉苁蓉粉末的NIRS定量模型建立
    6.3 小结
第七章 讨论结论
    7.1 讨论
        7.1.1 管花肉苁蓉药用成分形成规律
        7.1.2 管花肉苁蓉品质调控
        7.1.3 近红外分析在管花肉苁蓉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7.2 结论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京中药业的历史
第二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经营机构及类型
    一、药号(药庄)
    二、药行(行栈)
    三、药店(药铺)
        (一) 兼备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业务的药铺
        (二) 专门制售一种或几种成药的成药铺
        (三) 专营饮片批发的药局
    四、参局、胶庄
        (一) 经营人参、鹿茸、燕窝的参茸庄
        (二) 阿胶庄
    五、鲜药、草药、山货
    六、其他
第三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地理分布及营业规模
    一、北平中药业地理分布的形成及历史原因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规模
第四章 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
    一、西鹤年堂药店
    二、万全堂药店
    三、长春堂药店
    四、千芝堂药店
    五、庆仁堂药店
    六、德寿堂药店
第五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生产与经营-以西鹤年堂为例
    一、民国时期北平西鹤年堂的生产加工
        (一) 刀房的主要工作
        (二) 斗房的主要工作
        (三) 丸药房基本情况
    二、原料采购与储存
        (一) 原料验货
        (二) 原料入库
        (三) 鹤年堂鹿圈的情况
        (四) 鲜药
    三、西鹤年堂的服务与销售
        (一) 柜堂的待客区
        (二) 柜堂里的服务人员占字先生
        (三) 首创统一工作服制度
        (四) 抓药的规矩
        (五) 鹤年堂的销售策略
    四、员工的工资制度
        (一) 后院制药工人的工资
        (二) 前柜占字先生的工资
        (三) 鹤年堂员工的年终奖
第六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药材来源地——安国
    一、安国简况
        (一) 安国的历史及地理位置
        (二)民国时期安国的水陆交通
    二、安国药市之来历及与药王庙之关系
    三、民国时期安国的药材交易
        (一) 安国药行
        (二) 帮商
        (三) 药行经手人
    四、安国药市的衰落
第七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管理
    一、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外部管理——卫生行政机构
        (一) 民国时期卫生行政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民国时期药政管理法规框架的构建和变迁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内部管理——国药业同业公会
第八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科学化改良
    一、民国时期的中药改良思潮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改良实践
        (一) 中药业人员培养方式的改良——北平中药讲习所的设立
        (二) 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
        (三) 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
        (四) 仿照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
        (五) 尝试药材的科学化种植
附录
    附录1: 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旅行指南》所载着名成药店一览表
    附录2: 药品仿单及成药检查请求书实物图片
    附录3: 宣统年京师药行商会众号一览表
    附录4: 民国时期北平药政管理法规汇编
    附录5: 重建药行公馆碑记
    附录6: 各年代药商执照、成药制售执照实物图
    附录7: 新药业、国药业自肃药品价格表
参考文献

四、珍品花卉人参、西洋参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隐语研究[D]. 刘冰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D]. 许美玲.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3]十四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D]. 沈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张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17-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西传欧洲研究[D]. 张应燕.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
  • [6]中国文化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 ——兼论美国学者的研究[D]. 宋逸鸥.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01)
  • [7]吉林省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付文博.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8]栽培人参的起源与驯化[D]. 李明睿.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1)
  • [9]管花肉苁蓉品质形成和调控因子研究[D]. 王信宏.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10]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D]. 尉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宝花人参西洋参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