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理论期刊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和标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娇[1](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文中提出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论文等文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大大超过人工处理的极限,使得研究人员在合理时间内准确获取研究专题相关信息变得愈加困难,为解决这一文献获取困境,科研综述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主要有面向文档数据的文本自动综述和基于文献数据的图表综述生成,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文本计算技术水平的发展,存在数据资源处理规模有限、质量不稳定、知识挖掘深度不够、展示形态单一等问题,距离人工效果仍有一定差距,急需寻求新的技术路径。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及科研用户需求的提升,广义的综述在核心方法和展示形式上正在朝多元化发展。知识图谱作为学术大数据时代新的数据基础设施及知识组织形式,其语义规范性和链接思想可将原本非结构、无关联的粗糙数据逐步提炼为结构化、强关联的高质知识,可支持科技文献结构与主题信息的多角度组织与揭示,在数据分析与挖掘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面向科技文献资源和专题知识的科研知识图谱为重要技术支撑,探索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实现过程中的若干实用性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深度融合科技文献与专题数据的科研本体数据模型,支撑多源数据的融合组织。针对现有学术资源语义描述模型中文献与主题关联过于简单且主题类数据模型缺乏层次结构的问题,本文结合专题数据中术语、概念等的逻辑表达特征设计了主题数据模型,并基于文献结构特征和主题语义元素之间的语义连通路径设计了融合主题、科技文献资源、科研活动主体的多维语义描述关联模型,为科研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语义基础。(2)研制了面向科技文献与专题数据的科研知识图谱构建方案与工具,实现多源语料的知识抽取与融合管理。设计了涵盖实体消歧、文献重要度计算、文献资源主题标引、摘要语步识别等算法模型的数据加工方法,基于开源ETL框架构建面向多源异构语料数据的图数据生成、更新、管理工具,形成以RDF图数据模型为主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工具功能的全面性及一站式操作特点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应用价值。(3)集成应用了跨数据模型的知识图谱映射存储机制及基于知识图谱的点边关系计算,实现科研知识图谱的高效存储管理与应用支撑。基于知识图谱数据的RDF图数据和属性图数据映射关系设计支持多层子类的索引策略,制定科研知识图谱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及基于图算法的接口支撑策略,实现面向查询的语义解析与实例匹配、基于子图结构的实体及关系聚类等关键技术,为科研综述的实现奠定数据流逻辑。(4)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原型系统,实现面向查询的结构化聚合知识展示。研究设计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系统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模块,支持面向主题词查询的专题知识及文献聚类、重要文献发展脉络、热点主题演化分析、高影响力专家推荐多种应用场景,实现多维度、结构化科研综述的验证,并结合知识图谱和POI自动生成可阅览下载的科研综述文档。与现有典型综述系统的对比分析显示,结合知识图谱的图结构特性的科研综述系统在数据处理规模、操作灵活性及展示形式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
李丽,赵树庆,刘永胜[2](2020)在《引用格式标识项的标注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揭示学术期刊"引用格式"标识项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文献抽样调查法,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抽选429种样本期刊,从中国知网"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样本期刊中"引用格式"标识项的各种标注信息。【结果】截至2019年底,国内约9.6%学术期刊标注了"引用格式",科技类期刊的标注比例显着高于社科类期刊;该标识项的标注存在名称混乱、着录项目不全和顺序不一、版面位置选择分歧较大等问题。【结论】标识项名称统一为"引用格式";版面位置宜选择摘要与正文之间和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后两个地方;着录项目不应忽略DOI;着录格式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李梦玲[3](2020)在《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岭南报刊小说中有着一定数量的翻译小说,与近代其他地区的报刊翻译小说一样,这些刊于岭南报刊的翻译小说同样是近代翻译小说大潮中的一抹别样的浪花。据统计,近代岭南地区刊载翻译小说的报刊多达34种,共刊有101篇翻译小说,1部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中译本,82则),翻译小说单行本也有至少40种。可见,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具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除去绪论和余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其兴起背景进行探究,涉及小说界革命、岭南地域文化、译者来源以及读者与市场这四个因素。并梳理其发展脉络,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落期这四个阶段。第二章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挖掘,既有与近代报刊翻译小说相似的一般特征,即在呈现传统小说特色及文化观念的同时,也蕴含着西方小说特色及文化观念,又彰显了岭南地域文化色彩,如粤方言、岭南风物与民情、岭南画派以及岭南革命风潮等特色。第三章对突出刊物与名篇译作进行个案研究,不同报刊有着不同的办刊理念和编辑队伍,这对所刊翻译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关注世界名着在近代岭南报刊的译介情况,着重考察译作与原着之间的关系,探析译介手法。第四章考察其对自着小说产生的影响,如观念的革新、题材的拓宽以及小说叙事手法的突破等。最后对其成就与缺陷进行总结,并评价其在岭南小说史和翻译小说史上的地位。
回笑哲[4](2020)在《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的形式与风格研究》文中提出民国时期的河北,地域管辖伸缩繁复,政权对立与分合高发且多变,再加上作为多类型文明的混融地区,导致其出版也呈现出了异于其他地区的地方特色。虽然环抱京津,但民国时期河北广阔的腹地,基本形成了以保定为中心的出版格局,同时县域政治仍是河北地区的最大特色之一。因此,相关出版形成了“新”冀东、“文艺”保定、“政治”京津保的地域风格。除此之外,河北省各地区各县市几乎均产生了基于自己的需要而以实用与合用为主要目的的期刊或期刊群。各地区以期刊为中心,吸引了诸多志同道合者,他们或有相似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或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和信息追求,进而他们以期刊为主要阵地展开热烈讨论,并不断刊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优秀文章。同时,这些期刊和文章也需要一定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期刊的风格也需要相应的载体形式表现。在当时中西艺术形式的碰撞与社会快速变革的大环境下,民国时期河北地区的办刊者克服资金不足、战争影响等困难,创造性地将中西艺术形式融合,以传统文化需求与读者阅读体验出发,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期刊美学特征,其封面形式多样、版式简约实用、栏目设置简单,以呼应其公开政务、传播知识、教化人民、交流思想的办刊宗旨,并体现紧跟社会发展和满足民众审美需求的双重考量。整体上来讲,民国时期的河北期刊,其形式风格反映了当时河北人民对文化知识的诉求,并融合了时代精神与主流报刊的交叉影响,也充分展现了燕赵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对文化风格的孕育。可以说相关形式风格,在分散中有统一,在简约中有深意,在中国期刊出版史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丁文姚[5](2020)在《我国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数据引用是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中科研工作者普遍的信息行为,规范引用科学数据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国家政策管理部门的持续关注,2018年国务院发布《科学数据管理方法》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科学数据引用》(GB/T 35294-2017),为我国科学数据的引用实践与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作为重要的科学数据用户,科研工作者需要在学术成果表达中规范呈现、引用科学数据,以提高科学数据可见性、促进科学数据共享,从而有效发挥科学数据的科研价值并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从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结果出发,聚焦探究期刊论文中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旨在描述不同学科领域对科学数据的引用现状,揭示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特征与关联性,挖掘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差异。本研究结合《信息技术科学数据引用》(GB/T 35294-2017)从18个维度构建科学数据引用行为内容分析类目系统,并以此编制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的研究变量集;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抽取不同学科领域12种学术期刊的20172019年每年第一期论文,经调研771篇样本论文,通过人工编码方法从中识别4992条明确的科学数据引用并根据内容分析类目系统对引用片段进行多维度编码。针对编码数据,首先通过不同维度的类别数据频数统计分布揭示期刊论文中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特征,主要从引用标注方式、引用呈现形式、引用位置、引用标记标注位置、引用来源信息标注位置、数据来源标题、唯一标识符和解析地址八个方面反映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特征,从创建时间、创建者、传播者、来源国家、形式和内容类型六个方面反映被引用科学数据的特征;随后通过卡方检验、对数线性模型、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引用行为模式特征变量间的关联关系与影响效应,并揭示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科研工作者在期刊论文中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较为普遍,科学数据引用数量逐年提高,但不规范引用行为普遍存在;科研工作者对科学数据不同引用元素的标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关于科学数据唯一标识符和解析地址的不规范引用尤为突出,主要与引用标注方式和科学数据的传播者类型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引用标注方式、引用标记标注位置与引用来源信息标注位置共同反映了有连带性的科学数据引用标注行为系列,目前呈现两种较为普遍的引用标注行为系列表现,分别为“引用之处使用标记&参考文献注明来源”和“无标记&引用之处直接说明来源”,两种表现模式中具体的引用标记位置和来源信息标注位置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搭配,同时,科学数据的创建者和传播者类型对科研工作者的引用标注行为系列表现具有显着影响作用。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具有差异:其一,科学数据引用程度存在差异,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对科学数据的引用量日益增加且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引用数量较为稳定且低于平均水平;其二,科学数据类型的引用倾向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科学数据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和内容类型三个方面,自然科学与工程科技领域引用的科学数据时间跨度较长、类型丰富,较倾向引用个人或团队研究者形成的科学研究数据,社会科学领域引用的科学数据及时性较强,倾向引用组织机构创建的调查统计类科学数据,而人文学科领域较倾向引用形成时间久远的事实描述类科学数据;其三,科学数据引用来源信息的位置存在明显差异,自然科学与工程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基本在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标注,社会科学领域中较多在论文正文内直接描述说明,人文学科领域中较多通过注释标注在页脚中,该差异主要受学科科研范式和固有引用标注习惯的影响;其四,科学数据的引用位置倾向具有较大差异,科学数据在不同学科科研活动中的引用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杜杏叶[6](2019)在《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知识创新绩效评价的前提。目前,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专家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审,这种方式受专家自身学术知识水平和学科领域范围等限制,其评审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优质科研成果被遗漏或迟滞发表,也可能使另一些学术价值相对不高的成果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将给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带来负向作用。当前,学术界科研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有出现,催生了全社会对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实践,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智能化评价方法,以期将学术成果评价从主要依靠人工评价转向智能化评价,克服纯粹依靠专家匿名评审的不足。在对当前学术论文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构建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在对学术论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专家评价意见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五个主范畴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了主范畴与学术论文评审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结构层次清晰的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完善了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2)建立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在传统学术论文评审流程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过程,将智能化框架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一是自动规范性检查模块;二是专家评价系统模块;三是编辑部处理模块。该智能化评价框架有望将基于智能化评价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形成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流程,在实施科学评价的同时,推动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并最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3)提出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方法。构建了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评价流程。进而提出了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通过构建研究热点地图、特征向量分析及新颖性判断实现选题新颖性指标的智能化评价。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提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在学术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模型,提出了知识元抽取规则,利用Word2Vec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方法对学术论文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行分类,采用SVM模型构建知识元抽取规则库。在学术论文知识元库构建基础上,提出学术论文研究问题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方法创新性、结论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构建学术论文创新性智能化评价过程,最后采用实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5)提出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分析引文层次,构建引文评价维度。提出基于引文的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思路和步骤,包括高相关学术论文识别、目标文章引用类型识别等内容,构建引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引文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本文基于智能化评价的研究视角,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学术论文评价框架,突破了传统学术论文基于有限同行的评价模式,克服了专家评议的主观性弊端,同时提升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在理论层面,通过建立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及其智能化评价框架,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了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选题新颖度、内容创新性和引文科学性三个主要指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论文智能化评价流程,能够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促进科学研究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提升科学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发展。未来将建立智能化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的评价和自动评审意见的撰写,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的深度应用。
彭秋茹[7](2019)在《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报纸论文,即发表在报纸上的学术性论文,不包括新闻稿件等,最典型的是各大报纸的理论版所刊载的论文。报纸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新闻报道的特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发表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对于报纸论文这种特殊的、重要的学术成果形式的影响力评价,学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通过研究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对报纸论文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完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对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学科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科研评价对象的范围,促进学术成果多途径多渠道展示与传播,从而改善科研管理生态。本文从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基于引文计量的方法构建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Altmetrics方法设计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策略,接下来基于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最后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对象,对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相关研究的综述。通过对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本文整理出同行评议、引文计量、Altmetrics等评价方法的发展脉络、数据源和工具、指标和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发现报纸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较少,关于报纸论文的影响力评价问题亟待解决。(2)报纸论文基本特点的分析。本文对报纸论文进行界定,并详细地从出版和评价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报纸论文的特点。通过比较选择《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作为报纸论文的典型代表,并将报纸论文与同学科的期刊论文从引用、下载和网络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3)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基于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4)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研究。学术影响力方面,本文讨论了传统引文计量指标和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指标对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构建了由被引次数、他引次数、论文h指数、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加权强度、引用情感加权强度等引文计量指标组成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影响力方面,针对中文数据的环境下Altmetrics本地化的问题,本文从基于搜索引擎获取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分析网站信息确定评价指标数据源、计算和分析Altmetrics评价指标值等方面来构建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5)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评价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评价结果的计算等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操作流程和步骤,通过分析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验证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旨在构建融合引文计量和Altmetr 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解决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体现在:(1)针对报纸论文这一特殊学术成果类型,本文充分考虑了报纸论文在学术讨论和社会传播方面发挥的双重作用,形成了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相互补充的综合性影响力评价框架,拓展了影响力评价的研究主体,弥补了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价研究的缺陷,丰富了学术成果评价的理论体系。(2)本文提出了包含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方面指标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完整的融合引文计量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在引文计量方面,本文运用全文本分析方法,将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等要素引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补充传统引文计量指标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要素的指标值计算方案,改善了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效果。在Altmetrics方面,本文提出了 Altmetr ics指标用于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挖掘了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数据源,构建了适用于中文报纸论文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指标值计算方法。(3)本文基于逼近理想点(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合成方案,通过计算报纸论文与理想样本在指标数值和分布上的相对贴合程度来进行比较和排序,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数据差异的问题,为科研管理部门开展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案。
叶祎琳[8](2019)在《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观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西方人以在华出版的各类英文期刊为平台,交流分享汉语研究和学习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汉语研究的发展。本论文以《中国丛报》、《中国评论》、《中日丛报》和《中日释疑》等19世纪主要在华英文期刊中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刊载的汉语专文做出梳理和归纳,按发表时间前后,从西方英文期刊中的语音观、语法观、汉字观、习得观等角度,较为全面的得出19世纪西人主要的汉语观。语音观上,基于19世纪之前对罗马注音方案的初步探索,经历了马儒翰注音方案在得到斯坦沃特和沃尔夫的建议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卫三畏在其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注音对照表;语法观上,不再认同“汉语无语法”的观点,从文言文语法、词类分析等方面开始进行汉语语法研究,庄延龄对《马氏文通》的评述也体现了中西方语言学的互动。西方人的字词观也逐渐成型,由围绕单个汉字的解析到探索汉字“根字”的研究,评价了当时的双语词典,试图探索更好的词典编撰模式;对汉语习得的观点也逐渐明朗,破除了“汉语难学论”的刻板印象,积极探索汉语教学与学习的最佳模式;对汉语方言和文件体的研究,可以看做是汉语观的变异。最后,笔者认为在当今对外汉语推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西人对汉语的认识,顺应其认识中正确的观点,扭转认识中偏颇的部分,将汉语特征与汉语国际推广相结合,以期促进汉语在域外更好的传播与推广。
张明明,谭贝加,雷燕[9](2018)在《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单篇着录项目亟待完善——基于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全面了解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单篇着录项目情况,为中文期刊国际化的基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41种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16年研究性论文的单篇着录项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多数期刊较为规范地着录了刊名、卷号、期号、页码、英文题目、DOI、作者联系方式等项目,仅少数期刊标注了二维码、ORCID、期刊主页和联系方式、接收日期、作者贡献声明、利益冲突声明、版权声明等其他附加信息。【结论】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单篇着录项目存在不规范、不完整甚至缺失的现象,不利于期刊国际化发展,其规范性和完整性有待完善。
王媛媛[10](2018)在《出版类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常见不规范问题分析》文中认为以GB/T 7714—2015为依据,对6种出版类期刊参考文献着录格式进行调查,发现页码、责任者、标识符号和出版项等的着录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本文分析了典型的不规范案例,提出了正确的着录方式,以期进一步推动GB/T 7714—2015的实施,提高论着中参考文献着录的标准化水平。
二、学术理论期刊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和标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术理论期刊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和标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研综述 |
2.1.2 科研知识图谱 |
2.2 科研综述相关研究进展 |
2.2.1 面向文档数据的文本自动综述方法 |
2.2.2 基于文献数据的图表综述生成方法 |
2.2.3 科研综述相关工具对比与分析 |
2.2.4 科研综述与知识图谱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2.3 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
2.3.1 知识图谱数据模型 |
2.3.2 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流程 |
2.3.3 知识图谱存储与管理 |
2.3.4 知识图谱在学术界的应用案例 |
2.4 文献资源语义关联描述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知识图谱构建与管理 |
3.1 科研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
3.1.1 科研本体实体对象选取与定义 |
3.1.2 科研本体多维度数据模型描述 |
3.1.3 基于Protégé的本体构建与管理 |
3.2 结构化语料获取解析与加工 |
3.2.1 基于PID和消歧算法的实体消歧 |
3.2.2 多因子复合加权文献重要度计算 |
3.2.3 基于语义匹配的文献资源主题标引 |
3.2.4 基于深度学习的论文摘要语步分类 |
3.3 科研知识图谱数据层构建 |
3.3.1 基于本体模型的实体与关系抽取 |
3.3.2 多格式图谱数据的转换与加载 |
3.3.3 多查询端远程图谱数据迁移 |
3.3.4 图谱数据的动态更新 |
3.3.5 性能评估与对比试验分析 |
3.4 科研知识图谱的存储与管理 |
3.4.1 知识图谱属性映射规则 |
3.4.2 科研知识图谱存储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知识图谱驱动的科研综述实现机制 |
4.1 科研综述设计思路与技术需求 |
4.1.1 多层次科研综述模型设计 |
4.1.2 科研综述应用服务场景 |
4.1.3 基于图算法的接口支撑策略 |
4.2 知识计算在科研综述中的支撑应用 |
4.2.1 面向查询的语义解析与实例匹配 |
4.2.2 基于子图结构的实体及关系聚类 |
4.3 结合知识图谱和POI的综述文档生成 |
4.3.1 科研综述文档模板调研与设计 |
4.3.2 知识图谱与POI的匹配与协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验证 |
5.1 科研综述生成体系架构设计 |
5.2 专题科研知识图谱构建 |
5.2.1 多来源专题及文献语料的遴选与加工 |
5.2.2 机器学习专题科研知识图谱的构建 |
5.2.3 机器学习专题科研知识图谱管理与查询 |
5.3 科研综述生成实现 |
5.3.1 专题知识及文献聚类 |
5.3.2 重要文献发展脉络 |
5.3.3 热点主题演化分析 |
5.3.4 综述文档预览与下载 |
5.4 与现有综述方法的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引用格式标识项的标注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
2 现状与存疑 |
2.1 现状 |
2.2 存疑 |
3 改进建议 |
3.1 项目名称统一为“引用格式” |
3.2 着录格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
3.3 不可忽略DOI着录项 |
3.4 标注语言不宜统一 |
3.5 缩小版面位置分歧 |
3.6 学术期刊都应标注“引用格式”标识项 |
4 结语 |
(3)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选题缘由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学术价值与学术创新 |
第一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
第一节 兴起与背景 |
一、“小说界革命”对“新小说”的提倡 |
二、岭南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
三、译者来源 |
四、翻译小说的读者与市场 |
第二节 发展脉络 |
小结 |
第二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特色 |
第一节 呈现传统小说特点及文化观念 |
一、传统章回小说的体制特征 |
二、传统意象、典故与程式 |
三、传统伦理道德秩序 |
四、传统文化的印记 |
第二节 彰显岭南地域文化 |
一、采用粤方言翻译小说 |
二、岭南风物与民情 |
三、翻译小说插图 |
四、革命精神的体现 |
第三节 蕴含西方小说因素及文化观念 |
一、题材内容的更新 |
二、西方小说叙事方法的呈现 |
三、西方文化的传输 |
四、西书标点符号的尝试 |
小结 |
第三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重要个案分析 |
第一节 突出刊物 |
一、《香港华字日报》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
二、《中外小说林》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
三、《新小说丛》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
第二节 名篇译作 |
一、《天方夜谭》的两个早期中文译本——《千一夜夫妻》与《一夜夫妻》 |
二、《基督山伯爵》的首个中译全本——《几道山恩仇记》(上编) |
三、《科里奥兰纳斯》的首个中文译本——《钢矛记》 |
小结 |
第四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影响与总体评价 |
第一节 对自着小说的影响 |
一、“开道之骅骝”:敢于打破陈规 |
二、摹仿翻译小说的叙事手法 |
三、积极开拓新题材 |
第二节 总体评价 |
一、成就与缺陷 |
二、在岭南小说中的地位 |
三、在翻译小说史上的评价 |
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一览表 |
附录二 近代岭南翻译小说单行本一览表 |
附录三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内容提要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后记 |
(4)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的形式与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民国时期河北省的社会历史发展简况 |
1.1.2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出版情况概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相关领域研究专着 |
1.3.2 相关领域研究论文 |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2 概念的厘清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的形式特色与风格分析 |
2.1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封面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
2.1.1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封面的形式分析 |
2.1.2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封面风格特色 |
2.2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内文版式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
2.2.1 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内文版式的形式分析 |
2.2.2 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内文版式的风格分析 |
2.3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的其他形式与风格分析 |
2.3.1 地域形式与风格分析 |
2.3.2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的广告形式与风格分析 |
2.3.3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的栏目设置形式与风格分析 |
第三章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形式与风格的成因 |
3.1 社会变革对信息文化传播的必然需求 |
3.2 河北省地域性文化风貌的孕育和积淀 |
3.3 主流期刊的影响与办刊人的尝试与开拓 |
3.3.1 主流期刊的影响 |
3.3.2 办刊人的努力尝试与开拓 |
第四章 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形式与风格对于当下期刊出版的启示 |
4.1 勇于锻造地域文化风格,做好期刊文化传承 |
4.2 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符号,正向引导大众观点讨论 |
4.3 为服务内容表达,表现形式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我国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章结构安排 |
第2章 文献回顾 |
2.1 概念界定 |
2.1.1 科研工作者 |
2.1.2 科学数据 |
2.1.3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 |
2.1.4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 |
2.2 科学数据引用相关研究综述 |
2.2.1 科学数据引用的理论研究 |
2.2.2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的实证调研 |
2.2.3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问题 |
3.1.3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内容 |
3.2.2 研究思路 |
3.2.3 研究方法 |
3.3 研究重点与难点 |
3.3.1 研究重点 |
3.3.2 研究难点 |
第4章 数据获取 |
4.1 数据来源 |
4.2 样本获取 |
4.2.1 抽样方法 |
4.2.2 抽样过程 |
4.3 数据编码 |
第5章 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特征 |
5.1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研究变量集 |
5.2 科学数据引用强度 |
5.2.1 科学数据引用量 |
5.2.2 科学数据篇均引用量 |
5.3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特征 |
5.3.1 科学数据引用标注方式 |
5.3.2 科学数据引用呈现形式 |
5.3.3 科学数据引用位置 |
5.3.4 科学数据引用标记标注位置 |
5.3.5 科学数据引用来源信息标注位置 |
5.3.6 科学数据来源标题 |
5.3.7 科学数据唯一标识符 |
5.3.8 科学数据解析地址 |
5.4 被引用科学数据特征 |
5.4.1 科学数据创建时间 |
5.4.2 科学数据创建者 |
5.4.3 科学数据引用传播者 |
5.4.4 科学数据来源国家 |
5.4.5 科学数据类型 |
第6章 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特征关联性 |
6.1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特征变量相关性检验 |
6.2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特征内在关联性 |
6.2.1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特征内在关联假设 |
6.2.2 科学数据引用行为特征内在关联分析 |
6.3 科学数据特征与引用行为特征的影响关联性 |
6.3.1 科学数据特征与引用行为特征的影响关联假设 |
6.3.2 科学数据特征对引用行为特征的影响关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差异 |
7.1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差异假设 |
7.2 不同期刊科学数据唯一标识符的标注特征差异分析 |
7.3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对不同创建时间、创建者、传播者和内容类型科学数据的引用倾向差异分析 |
7.3.1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对单项特征科学数据的引用倾向差异 |
7.3.2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对交叉特征科学数据的引用倾向差异 |
7.4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来源信息标注位置差异分析 |
7.5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位置倾向差异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1.1 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特征与关联性 |
8.1.2 不同学科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差异 |
8.2 研究启示 |
8.2.1 提高科学数据引用行为规范性 |
8.2.2 重点改善科学数据唯一标识符和解析地址的标注失范 |
8.2.3 提高科学数据的可获取性,规划科学数据引用平台 |
8.3 研究创新 |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卡方检验概率p值 |
附录2 卡方检验Cramer’s V系数测定值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
1.3.2 国外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学术论文 |
2.1.1 学术论文的内涵、结构与要素 |
2.1.2 学术论文与知识生产 |
2.1.3 学术论文与知识创新 |
2.2 学术论文评价 |
2.2.1 学术论文评价涵义 |
2.2.2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
2.2.3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 |
2.3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 |
2.3.1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内涵 |
2.3.2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过程 |
2.4 扎根理论 |
2.5 知识元理论 |
2.5.1 知识元概念 |
2.5.2 知识元分类与描述 |
2.5.3 知识元的抽取与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方法 |
3.1 机器学习 |
3.2 专家系统 |
3.3 文本分析 |
3.4 LDA主题识别模型 |
3.5 知识图谱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分析及智能化评价框架 |
4.1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解析 |
4.2 专家评价意见数据分析 |
4.3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
4.4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 |
4.5 智能化评价指标提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 |
5.1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
5.2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判断流程 |
5.3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 |
5.4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实例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 |
6.1 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
6.2 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 |
6.3 学术论文知识元抽取 |
6.4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过程 |
6.5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实证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 |
7.1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概述 |
7.2 引文评价层次 |
7.2.1 引用层面 |
7.2.2 引用评价 |
7.3 基于引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 |
7.3.1 评价思路 |
7.3.2 评价步骤 |
7.4 构建引文智能化评价指标模型 |
7.5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实例检验 |
7.5.1 数据收集 |
7.5.2 结果分析 |
7.5.3 指标验证 |
7.6 引文评价指标模型及计算的修订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8.2.1 研究局限性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与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影响力及影响力评价 |
2.2 影响力评价方法 |
2.2.1 同行评议 |
2.2.2 引文计量 |
2.2.3 Altmetrics |
2.2.4 多指标综合评价 |
2.3 影响力评价对象 |
2.4 报纸论文及其影响力评价 |
2.4.1 报纸论文 |
2.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 |
2.5 简要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报纸论文的特点分析 |
3.1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性分析 |
3.1.1 报纸论文的界定 |
3.1.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性分析 |
3.1.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性分析 |
3.2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量分析 |
3.2.1 报纸论文测评对象的选择 |
3.2.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量分析 |
3.2.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量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 |
4.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4.1.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性 |
4.1.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
4.1.3 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 |
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基本框架 |
4.2.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决策模型选择 |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3 基于变异系数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4 基于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合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 |
5.1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传统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
5.1.2 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
5.1.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筛选 |
5.2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和计算 |
5.2.1 传统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
5.2.2 全文本分析法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
5.2.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值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 |
6.1 Altmetrics指标对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 |
6.1.1 Altmetrics常见评价指标及数据获取方式 |
6.1.2 Altmetrics评价指标对报纸论文的适用性 |
6.2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2.1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采集 |
6.2.2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来源分析 |
6.2.3 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设立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
7.1 实证对象数据获取 |
7.2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与标准化处理 |
7.2.1 实证对象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
7.2.2 实证对象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
7.2.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
7.2.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
7.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
7.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8.1.1 主要结论 |
8.1.2 创新点 |
8.2 局限性及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8)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语音观 |
2.1 汉字注音系统的研究背景 |
2.2 汉字注音方案的研究 |
2.3 其他语音研究 |
第三章 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语法观 |
3.1 对“汉语无语法论”的反驳 |
3.2 文言文语法研究 |
3.3 词类研究 |
3.5 对汉语语法着作的评述 |
第四章 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字词观 |
4.1 对汉字音、形、义的认识 |
4.2 对双语词典的讨论 |
4.3 对汉字拼音化的讨论 |
第五章 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习得观 |
5.1 “汉语难学论” |
5.2 对汉语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探索 |
第六章 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变异观 |
6.1 区域变体—方言学研究 |
6.2 文体变体—文件体研究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单篇着录项目亟待完善——基于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着录项目与统计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本信息 |
2.1.1 刊名 |
2.1.2 卷号与期号 |
2.1.3 页码 |
2.2 标题与摘要信息 |
2.2.1 英文标题 |
2.2.2 结构式摘要 |
2.2.3 关键词 |
2.3 文章分类与编码 |
2.3.1 中图分类号 |
2.3.2 文献标识码 |
2.3.3 文章编号与DOI |
2.3.4 二维码 |
2.4 基金项目 |
2.5 作者信息 |
2.5.1 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
2.5.2 英文作者地址 |
2.5.3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联系方式 |
2.5.4 ORCID标注 |
2.6 出版信息 |
2.7 期刊信息 |
2.8 其他信息 |
3 结束语 |
(10)出版类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常见不规范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及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未按要求着录页码 |
2.2 标识符号使用错误 |
2.3 主要责任者姓名着录错误主要责任者是必备的着录项目,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姓名着录不规范。 |
2.4 出版项 (出处项) 着录要素缺失 |
3 讨论与建议 |
四、学术理论期刊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和标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D]. 李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引用格式标识项的标注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J]. 李丽,赵树庆,刘永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06)
- [3]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D]. 李梦玲. 暨南大学, 2020(04)
- [4]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的形式与风格研究[D]. 回笑哲. 河北大学, 2020(08)
- [5]我国科研工作者科学数据引用行为模式研究[D]. 丁文姚. 西南大学, 2020(01)
- [6]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D]. 杜杏叶. 吉林大学, 2019(02)
- [7]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D]. 彭秋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的汉语观研究[D]. 叶祎琳. 厦门大学, 2019(12)
- [9]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单篇着录项目亟待完善——基于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的调查[J]. 张明明,谭贝加,雷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12)
- [10]出版类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常见不规范问题分析[J]. 王媛媛. 编辑学报,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