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动电视服务在美国启动(论文文献综述)
曹颖双[1](2018)在《互联网行业专利情报分析及可视化》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行业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互联网行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新技术和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分析互联网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揭示技术创新的前沿方向,可为掌握互联网领域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提供情报支持。本研究以《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亚马逊、阿里巴巴、谷歌、百度、脸书、腾讯、苹果、小米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分析它们的专利文献数据,揭示互联网行业技术发展现状,揭示关键和前沿技术方向,获取技术竞争情报。本研究首先利用Innography提供的市场图展示了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的专利实力状况,并对八个公司的有效专利数据从专利数量、技术侧重点、专利引文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美国企业的专利实力要比中国企业更强,东亚和北美是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重点布局的地区,且其IPC主要集中在G06和H04两个技术领域下。除了自身外,微软、IBM、三星、高通、诺基亚等企业是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专利引文主要涉及的专利权人。随后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对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的德温特手工代码进行了分析,识别了无人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虚拟现实、互动电视等新兴的技术领域。最后本研究利用CiteSpace提供的出现频次、中介中心性、突现强度、Sigma值四个计量指标对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的德温特手工代码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其比单个指标可提供更丰富的技术情报信息。与企业新业务相关的技术所涉及的德温特手工代码虽然在出现频次上不是最有优势的,但其在Sigma值指标上有较好的表现。通过对互联网代表企业在不同计量指标下表现突出的技术进行对比发现,互联网行业中互联网设备制造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的技术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在互联网服务企业中,谷歌、阿里巴巴、亚马逊、脸书互相之间的技术相似度比其他企业稍高。
杨博宁[2](2017)在《移动互联时代广电网络商务模式转型 ——以A市广电网络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往简单的电视视频服务开始向移动化、多屏化和个性化发展,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的网络电视和网络机顶盒(Over The Top Television,简称OTTTV)、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首的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简称IPTV)、甚至家电企业的智能电视机均已强势进入电视服务领域,对于传统的视频服务霸主——广电网络行业形成巨大冲击。竞争者们凭借灵活的营销方式、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创新的产品设计,不断蚕食主流消费群体的市场并受到年轻用户们的喜爱。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研究广电网络行业应如何应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商务模式的转型,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商务模式理论为基础,首先对A市广电网络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现有的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从其所处的商务模式环境和面临的挑战中探明广电网络行业原有的商务模式在受到了巨大冲击下的优势、劣势和转型的迫切性;其次,通过商务模式理论对美国Netflix和康卡斯特公司的商务模式转型进行剖析,提取值得和适用我国广电网络行业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最后,探究如何通过商务模式的转型,推动A市广电网络公司在产品和营销各方面更加地优化,提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服务市场竞争力。本文为业内首次通过商务模式理论对广电网络行业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转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广电网络公司迫切需要创建基于三网融合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化新商务模式,并将自身定位从公共服务型企业向创造经营利润和社会价值的竞争性企业转变,向“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视频融合服务”作为价值主张的商务模式转型。希望本文能够对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王晓飞[3](2017)在《广电运营商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以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网融合的工作的不断推进,电信宽带网、互联网、有线广播电视网相互渗透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有线电视运营商、电信运营商还是互联网电视巨头都开始重新战略布局自己业务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多数广电网络运营商数字化进程及双向网改造的完成,以高清互动业务为战略导向的竞争策略成为广电运营商己成为市场的明智选择。在传统电视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整合后的广电运营商为求生存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来,互动业务在不断为广电运营商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也给广电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高清互动电视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传媒方式,是未来有线电视的方向。发展高清互动电视能够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现有各种资源,在未来不但能给有线电视运营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广电网络的服务质量,使用户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福建广电网络作为加快落实福建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省一网,增强全省广播电视网络产业整体实力而成立的一家大型国有文化骨干企业。自2013年5月18日高清互动电视启动商用以来,截止2016年7月,己拥有互动双向用户110万。互动电视业务己成为福建广电网络集团重要的转型业务之一。然而,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互动电视市场不断被网络电视,OTT TV挤压,初具规模的互动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在诸多环节上还需进一步探讨优化,因此,关于互动电视业务运营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及时且富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互动电视业务的背景情况以及研究广电体制下互动电视运营模式的目的和意义,随后从广电体制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发展现状入手,对中国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环境、当前市场竞争结构进行了比对和分析,随后对福建广电网络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包括业务类型、行业发展环境和产业价值链等一系列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与本人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互动电视业、运营概况、务运营模式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作为福建广电网络和国内广电运营商未来发展的参考之。
吴俊[4](2017)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视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何文化形态都有其生命周期,都有它的顶峰,因而有它的拐点。2014年被公认为是传统电视发展的拐点,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双重下滑,给电视发展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雾霾。传统电视发展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方面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传统电视正在迎来最寒冷的冬天,正需要浴火重生、凤凰涅盘;以互联网电视为代表的新兴电视方兴未艾、前途未卜。面对这种情势,我们亟待需要对电视整个行业进行重新理解、评估和反思。立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语义定义法、种差定义法和语境定义法重新定义了电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是指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以电子技术及设备向联点网络化观众传送活动的图像、音频和信号,主要采取传递信息和提供娱乐的方式为用户创生公共(家庭)领域平台、建构文化论坛、开启观察和体验世界另一扇窗口的大众传媒媒介。为进一步深化对电视的认识,在简要回顾了电视的百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作了类型化处理,本文重点解读了互联网电视、IPTV、OTTTV等新类型。透过电视的诸多类型,我们看到了电视三大显着特征,即线性与非线性并存、集中化与碎片化并存、控制与互动并存。作为进一步理论延伸,我们阐释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需要拓展的四大功能,即在复杂舆论环境中,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在人机互动的技术演进中,探索智慧电视的发展路径;在多元文化中,提升受众与媒体人自身的新媒介素养;在游戏巅峰中,恪守电视文明的进化规律。从纯粹理论世界走入电视现实世界,重新审视电视的生存境遇,我们发现当前电视发展正面临着五大突出矛盾和挑战:控制模式与彰显用户主体性的矛盾、高昂制作成本与收视率下滑的矛盾、同质化竞争与业态健康发展的矛盾、娱乐化趋势与恪守精神品格的矛盾、产业发展私益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同时电视发展也迎来了难得机遇:宏观政策调控是电视发展的制度红利、市场刚性需求是电视发展的坚实基础、多元技术支撑是电视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重燃电视的发展引擎。推动传统媒体从内容、渠道、平台到管理、经营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并最终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这是国家层面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的强大思想理论基础。媒体融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厚实的理论基础:数字语言是媒体融合的技术基础、萨弗法则是媒体融合的时间基础、优势互补是媒体融合的功能基础、业态竞争是媒体融合的生态基础、用户需求是媒体融合的动力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为有效破解媒体融合缺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4大共性问题以及理念失衡、路径依赖、路径选择、非对称突破、整体协同不够等5大个性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钥匙。中国电视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把理念融合作为根本指向、把内容融合作为中心内核、把平台融合作为主导逻辑、把渠道融合作为主要延伸、把技术融合作为动力支撑。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本文以实证分析法梳理了《爸爸去哪儿》的范本价值,并继而由节目层面的融合发展上升至对整个湖南广电传媒生态圈构建的思考。湖南卫视+芒果TV“一体两翼、双引擎发展”战略,是国内传统媒体不甘新媒体碾压之势而加速催生的广电融合发展典范。在台网融合互动过程中,实现技术升级与大数据台网共享,同时有利于探索国有传媒企业在人才流动、机制创新、对接资本等多方面的创新。毫无疑问,湖南广电的标本意义在于,为当前国内传统媒体探寻转型之道,目前来看,效果明显,至于纵深发展的结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如果说融合发展体现的是电视的实践理性,那么多维进化彰显的是电视的纯粹理性。作为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电视进化理论,需要重新描述和阐释电视融合之后的应然状态,即电视要融合成什么样貌,这就为我们敞开了电视研究的多维高度。电视的多维进化不同于有机体的进化是自然而然、必然性进化,更不是达尔文主义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而是借助人类科学技术、理性、民主和法治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进化是电视发展的基本前提,控制和利用是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直接后果、虚幻化和碎片化是难以察觉的技术陷阱、超越“技术陷阱”而获重生是破解技术斯芬克斯之谜的有效途径。理性进化是电视发展的灵魂,媒介技术只是个工具,而人才是目的本身。我们要高度警惕理性沦为技术的奴仆,有必要发起一场数字化的理性抗命,防止公民被数字化的自我蚕食;要相信理性、坚守理性、弘扬理性,因为自由意志需要理性:控制意味着对我们所控制的东西负责任;一切技术进化都有得有失,实际上一切进化都是利弊皆有的交易。民主进化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坚固基石。电视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集成大众智慧,让用户参与选题、参与设计、参与创新、参与内容创造;要以众汇智、以众聚力、以众创新,努力在激活“众”平台效应上优化民主结构,改善民主质量。法律进化是电视融合发展的保障。法治是人类治国理政的理性选择,是优于一人之治的理想方式。法治所蕴含的理想、精神、价值、方式和手段给人类以知识、智慧、启迪和力量,它既能为人类定纷止争,又能引导人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因而提供一种争议和秩序统一的规范。电视作为人类文明和伦理精神的传播使者,必须用法治来规约其成长和发展行为:法治要求电视传播符合客观事实的内容、法治要求电视传播合法的内容、法治寻求表达自由和政府管制平衡、治保障电视发展的合法权益。经由多维进化,电视才可能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负责任的主流媒体,才能为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平台和创造条件。
曹燕辉[5](2017)在《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三网融合加速推进,伴随而来的新型业务不断发展,如电脑、智能移动端、IPTV、OTT盒子等,给传统媒体带来危机。然而,不同运营商所提供的业务越来越同质化,作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高清互动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寻求稳步发展。本文通过阅读大量营销理论的相关文献,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现代化的营销策略体系进行重点研究:(1)结合衡阳有线公司内部实际情况包括:公司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状况等,利用波特五力模型以及PEST模型重点对外部环境和竞争形势进行研究;(2)针对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目前实施的营销策略现状,利用4Ps理论从促销、产品、价格及渠略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2016年该业务的实施效果,指出该策略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3)针对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目前营销策略的不足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本文通过对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的研究,给衡阳有线该业务的营销提供实际应用价值,推动企业进行营销架构的改革,也给同样面对激烈竞争形势的有线电视同行们带来参考价值。
韩冬[6](2015)在《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4G业务的启动,国家实施“三网融合的战略规划,作为传统的有线电视将受到网络电视、IPTV等新型业务的严重挑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有线电视电视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寻找能够摆脱目前残酷竞争的困境,并且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本文以陕西广电网络西安分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营销理论为本文的指导依据,对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进行了设计。首先介绍了西安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人力资源情况,并且对西安公司的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从宏观环境出发,运用PEST模型分析了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的外部环境,同时运用五力竞争模型分析了行业环境分析。随后对西安公司高清互动电视的进行了用户的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的定位分析,通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高清电视进行了客户的需求情况分析,为后续西安公司的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了4P的营销理论,结合西安广电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从产品、价格、促销及渠道四个方面对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进行了设计。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营销策略的设计,要突出高清和交互的特点,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才能真正找到高清电视业务突破市场瓶颈的切入点。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通过对高清业务进行市场细分和客户定位,结合对客户的需求分析,去迎接目前“三网融合”的市场环境的竞争。本文对其他地区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冯宁艳[7](2015)在《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IPTV、OTT盒子、互联网视频、个人电脑、智能终端等新业务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大运营商能提供的业务种类也日趋同质化。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们只有凭借独具特色的高清互动电视业务,才能守住阵地、占领高端电视服务的制高点。本文在总结了前人关于营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从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出发,结合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变化、人力资源调整等,重点对H公司目前大力推行的新型网格化营维体系的建设、相关数据支撑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竞争形势;其次,运用4Ps理论,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及渠道策略四个角度,对H公司目前实施的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通过2014年客户发展情况对H公司实施的营销策略进行效果评价,并指出策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系列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未来的营销策略优化提供了参考,推动企业全面市场化转型战略的发展,而且也对同样正在面临全新数字电视时代的全国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丁平杰[8](2014)在《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广电企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加强自身优势领域、提高竞争力是各方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政策扶持和传统的技术升级改造网络无法解决各自面临的全部难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三网融合政策背景下广电运营商运营现状,找出一条适合于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生存之路。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借鉴西方国家在“三网融合”问题上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广电企业-华数广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当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将其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广电网络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华数广电在加强运营、业务、服务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而为“三网融合”当前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从而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本文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结合华数广电的实际情况,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为广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顾一平[9](2013)在《广电网络公司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的推进,作为三网融合竞争主体之一的广电网络公司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广电网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单向的广播电视业务为主,而电信运营商的IPTV业务已经在事实上构成了对有线电视网络客户的分流,面对电信运营商对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挑战,广电网络公司必须加快发展推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做好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的规划研究,以期在未来三网融合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以互动电视这一广电网络公司的新兴业务为研究对象,以广电网络公司发展互动电视的运营模式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市场发展实际,从政策环境、广电网络公司实际情况、产业链状况以及互动电视目标市场、竞争策略、盈利模式、消费者行为、营销策略等多个角度对互动电视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广电网络公司发展互动电视业务做出研究分析和营销策略建议。
沈建军[10](2012)在《面向互动电视的影视节目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信息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在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库,它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信息膨胀的问题。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三网融合”)正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2010年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三网融合发展》的政策,最近几年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有互动点播功能的机顶盒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可供用户点播的视频也越来越多,电视用户获得了互联互通、个性化搜索、个性化推荐等全方面的服务。随着数字电视网络中中可供用户点播的视频数量越来越多,在数以万计的视频面前,用户感到迷茫,搜索引擎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问题。所以而向互动电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影视节目搜索点播是互动电视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影视节目数量的日益增多,内容日益复杂,用户越来越对挑选节目感到疑惑,视频推荐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在用户历史播放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喜好,再根据互动电视特有的信息(如多用户共用机顶盒、节目的时间特征),最后为用户产生一组推荐。本文主要研究了互动电视点播系统中的影视节目推荐技术,并且实现了一套面向互动电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影视节目之间的关系和用户的历史记录,挖掘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和偏好,进而给用户推荐一组个性化的影视节目列表,减少了用户选择视频的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二、互动电视服务在美国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互动电视服务在美国启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行业专利情报分析及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 |
1.1.2 技术创新日益重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
1.5.1 研究现状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专利信息可视化分析 |
2.1 研究基础 |
2.1.1 研究工具 |
2.1.2 研究思路 |
2.2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有效专利信息计量可视化分析 |
2.2.1 有效专利来源管辖区分布可视化分析 |
2.2.2 有效专利IPC分布可视化分析 |
2.2.3 有效专利前引专利的专利权人可视化分析 |
2.2.4 有效专利后引专利的专利权人可视化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新兴技术分析 |
3.1 研究基础 |
3.1.1 研究工具 |
3.1.2 研究思路 |
3.1.3 数据来源及参数说明 |
3.2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新兴技术分析 |
3.2.1 亚马逊新兴技术分析 |
3.2.2 阿里巴巴新兴技术分析 |
3.2.3 谷歌新兴技术分析 |
3.2.4 百度新兴技术分析 |
3.2.5 脸书新兴技术分析 |
3.2.6 腾讯新兴技术分析 |
3.2.7 苹果新兴技术分析 |
3.2.8 小米新兴技术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多元计量指标下技术研发主体专利情报分析 |
4.1 研究基础 |
4.1.1 研究思路 |
4.1.2 计量指标说明 |
4.2 多元计量指标下亚马逊专利情报分析 |
4.2.1 亚马逊主要技术分析 |
4.2.2 亚马逊关键技术分析 |
4.2.3 亚马逊公司重点技术分析 |
4.2.4 亚马逊公司技术发展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不同计量指标下技术对比分析 |
5.1 研究思路 |
5.2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不同计量指标下技术对比分析 |
5.2.1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出现频次表现突出的技术对比分析 |
5.2.2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中介中心性表现突出的技术对比分析 |
5.2.3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突现强度表现突出的技术对比分析 |
5.2.4 互联网行业代表企业 Sigma 值表现突出的技术对比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移动互联时代广电网络商务模式转型 ——以A市广电网络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结构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基础研究理论 |
第二节 电视视频行业相关基础知识 |
第三章 广电网络现有商务模式和挑战分析 |
第一节 广电网络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现有模式的价值主张、价值支持和价值保持 |
第三节 A市广电网络现有商务模式环境分析 |
第四节 A市广电网络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国外视频行业的商务模式转型发展借鉴 |
第一节 美国Netflix商务模式转型分析 |
第二节 美国康卡斯特有线电视公司的商务模式转型分析 |
第五章 A市广电网络的商务模式转型方案 |
第一节 A市广电网络商务模式转型分析 |
第二节 新的商务模式价值主张 |
第三节 新的商务模式价值支撑 |
第四节 新的商务模式价值保持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电运营商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以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动电视的推广应用 |
1.1.2 互动电视业务的蓬勃发展 |
1.1.3 互动运营商的机遇与挑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1 技术角度分析 |
1.3.2 互动业务拓展分析 |
1.3.3 传播学角度分析 |
1.3.4 运营模式分析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互动电视业务、IPTV、OTT电视 |
2.1.2 广电供应商和福建广电网络集团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价值链理论 |
2.2.2 差异化战略理论 |
2.3 波特五力分析 |
2.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3.4 替代品的威胁 |
2.3.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
第三章 广电运营商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现状 |
3.1 互动电视的发展 |
3.1.1 互动电视业务的服务内容 |
3.1.2 互动电视业务的特点 |
3.2 国外互动电视的发展情况以及运营模式 |
3.2.1 美国的互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模式 |
3.2.2 欧州的互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模式 |
3.2.3 崖州的互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模式 |
3.3 我国互动电视的发展环境 |
3.3.1 政策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社会文化环境 |
3.3.4 科技环境 |
3.4 我国广电互动电视的发展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
4.1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现状 |
4.1.1 福建广电网络的基本情况 |
4.1.2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 |
4.2 互动电视业务的波特五力分析 |
4.2.1 现存竞争者分析 |
4.2.2 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
4.2.3 替代产品分析 |
4.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4.2.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4.3 福建广电网络互动电视业务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
4.3.1 内容供应商 |
4.3.2 增值服务提供商 |
4.3.3 软、硬件供应商 |
4.3.4 终端用户 |
4.4 福建广电网络互动电视业务现有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
4.4.1 用户流失严重 |
4.4.2 内容上同质化严重 |
4.4.3 内容购买方式不灵活 |
4.4.4 在增值服务方面,业务形式单一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运营模式的优化策略 |
5.1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的定位和目标 |
5.1.1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的定位 |
5.1.2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电视业务的目标 |
5.2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互动业务运营模式的优化策略 |
5.2.1 内容为王,让内容点播成为运营增长的强劲动力 |
5.2.2 拓展差异化增值业务,全方位布局业务专区 |
5.2.3 深化服务理念,打造广电网络服务竞争力 |
5.2.4 紧跟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开展直播业务、VR技术和4K研发 |
5.2.5 实施“互联网+TV”战略,做优智慧互动新服务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互联网背景下的电视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叙事逻辑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2 理解电视的新语境 |
2.1 传统定义的消解与新概念的勃兴 |
2.1.1 语义定义法透析电视的一般规定性 |
2.1.2 种差定义法彰显电视的特有功能 |
2.1.3 语境定义法生发电视概念全新意蕴 |
2.2 电视形态的嬗变 |
2.2.1 新类型与新样态 |
2.2.2 新旧特征的并存与呈现 |
2.3 电视功能的拓展与延伸 |
2.3.1 传播渠道多样化与电视主流坚守 |
2.3.2 人机互动与智慧电视 |
2.3.3 多元文化与新媒介素养 |
2.3.4 游戏巅峰与文明进化 |
3 重审电视的生存境遇 |
3.1 当代电视发展的窘境 |
3.1.1 传统电视的衰落 |
3.1.2 新兴电视的纠结 |
3.2 当代电视发展面临的五大矛盾 |
3.2.1 控制模式与彰显用户主体性的矛盾 |
3.2.2 大制作高成本与收视率下滑的矛盾 |
3.2.3 同质化竞争与业态健康发展的矛盾 |
3.2.4 娱乐化趋势与恪守精神品格的矛盾 |
3.2.5 产业发展私益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 |
3.3 当代电视发展的时代新坐标 |
3.3.1 宏观政策调控释放制度红利 |
3.3.2 市场刚性需求助推电视新发展 |
3.3.3 多元技术驱动电视智慧发展 |
4 传统媒体互联网化下的电视融合发展 |
4.1 媒体融合的一般理论及其启示 |
4.1.1 数字语言是媒体融合的传播密码 |
4.1.2 技术在媒体融合中的时间战 |
4.1.3 优势互补丰富融媒功能 |
4.1.4 媒体融合中的生态位竞争 |
4.1.5 用户需求驱动媒体融合 |
4.2 当代电视融合发展的五重维度 |
4.2.1 新旧媒体基因下的理念更新 |
4.2.2 台网融合下的路径依赖 |
4.2.3 技术战略中的路径选择 |
4.2.4 创新创业下的非对称突破 |
4.2.5 顶层设计下的整体协同 |
4.3 当代电视融合发展的体系化构想 |
4.3.1 深度融合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 |
4.3.2 内容融合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内核灵魂 |
4.3.3 平台融合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关键逻辑 |
4.3.4 渠道融合是电视融合发展的主要延伸 |
4.3.5 技术融合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动力支撑 |
5 传统电视到融媒范本:基于个案的实证分析 |
5.1《爸爸去哪儿》开拓三级产业链进阶模式 |
5.1.1 核心产品产业链奠定致胜关键 |
5.1.2 附属产品产业链催生蝴蝶效应 |
5.1.3 跨界产品产业链拓展模式空间 |
5.2 “一体两翼”打造台网互动新生态 |
5.2.1 内容独播与自制+定制 |
5.2.2 技术升级与大数据台网共享 |
5.2.3 人才流动与机制创新 |
5.3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
5.3.1 资本运作与芒果生态圈的构建 |
5.3.2 增量资本化运作与芒果跨越式发展 |
5.3.3 探路国有传媒企业资本化运作的国家样本 |
结语:电视的多维进化及应然状态 |
一、技术进化是电视发展的“双刃剑” |
二、理性进化是电视发展的灵魂 |
三、民主进化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坚固基石 |
四、法律进化是电视融合发展的保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高清互动电视业务 |
2.2 营销理论研究综述 |
2.2.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
2.2.2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衡阳有线营销环境分析 |
3.1 衡阳有线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1 衡阳有线公司发展历程 |
3.1.2 衡阳有线的组织架构 |
3.1.3 衡阳有线的人力资源 |
3.1.4 衡阳有线营销体系的发展历程 |
3.1.5 衡阳有线新型网格区域化经营服务模式 |
3.2 衡阳有线宏观环境分析 |
3.2.1 PEST模型分析 |
3.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
4.1 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现有营销策略描述 |
4.1.1 产品策略 |
4.1.2 价格策略 |
4.1.3 促销策略 |
4.1.4 渠道策略 |
4.2 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现有营销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
4.3 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现有营销策略问题及分析 |
4.3.1 产品策略存在问题 |
4.3.2 价格策略存在问题 |
4.3.3 促销策略存在问题 |
4.3.4 渠道策略存在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
5.1 产品策略改进建议 |
5.1.1 转变观念 |
5.1.2 产品本地化导入形成差异化 |
5.1.3 开发新的机顶盒应用平台 |
5.1.4 强化产品间的关联性 |
5.1.5 丰富产品线 |
5.2 价格策略改进建议 |
5.2.1 完善市场反馈调研工作 |
5.2.2 改进价格体系,提炼重点产品 |
5.2.3 对低端忠实客户反哺 |
5.3 促销策略改进建议 |
5.3.1 加强精准体验促销手段 |
5.3.2 丰富活动宣传方式 |
5.3.3 丰富自助缴费方式和渠道 |
5.4 渠道策略改进建议 |
5.4.1 加强员工营销培训工作 |
5.4.2 调整渠道薪酬考核制度 |
5.4.3 开展新型小区路演活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1 高清电视概念 |
2.2 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 |
2.3 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
3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营销现状及问题与成因分析 |
3.1 陕西广电网络西安分公司概况 |
3.2 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现状 |
3.3 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营销存在问题 |
3.4 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
4 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4.1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4.2 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内部环境分析 |
4.3 西安广电网络公司高清互动电视SWOT分析 |
5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营销策略方案优化设计 |
5.1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方案优化设计原则 |
5.2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 |
5.3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设计 |
6 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
6.1 加强各级营销技能培训 |
6.2 做好用户发展的服务保障 |
6.3 调整公司的职能战略 |
6.4 建立营销创新长效机制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逻辑框架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高清互动电视业务 |
2.2 营销理论研究综述 |
2.2.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
2.2.2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H公司的发展历程 |
3.2 H公司的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发展历程 |
3.2.1 H公司的组织结构 |
3.2.2 H公司的人力资源 |
3.3 H公司的营销体系现状分析 |
3.3.1 H公司营销体系的发展历程 |
3.3.2 H公司新型网格化服务营维体系 |
3.3.3 H公司营销体系的数据支撑工作 |
3.4 H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4.1 PEST模型分析 |
3.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的实施现状分析 |
4.1 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现有营销策略描述 |
4.1.1 产品策略 |
4.1.2 价格策略 |
4.1.3 促销策略 |
4.1.4 渠道策略 |
4.2 H公司现有营销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
4.3 H公司现有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
4.3.1 产品策略存在问题 |
4.3.2 价格策略存在问题 |
4.3.3 促销策略存在问题 |
4.3.4 渠道策略存在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
5.1 产品策略改进建议 |
5.1.1 完善市场细分 |
5.1.2 加强目标市场定位 |
5.1.3 强化产品间的关联性 |
5.2 价格策略改进建议 |
5.2.1 完善市场反馈调研工作 |
5.2.2 改进价格体系,提炼重点产品 |
5.3 促销策略改进建议 |
5.3.1 加强精准、体验促销手段 |
5.3.2 丰富活动宣传方式 |
5.4 渠道策略改进建议 |
5.4.1 加强员工营销培训工作 |
5.4.2 调整渠道薪酬考核制度 |
5.4.3 开展新型小区地推活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发展战略 |
2.1.2 三网融合的定义与内容 |
2.2 相关理论 |
2.2.1 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
2.2.2 波特五力理论 |
2.2.3 价值链理论 |
2.3 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
2.3.1 SWOT分析方法 |
2.3.2 PEST分析方法 |
3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和华数广电战略分析 |
3.1 三网融合的原因 |
3.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
3.3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的意义和影响 |
3.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
3.4.1 宏观环境分析 |
3.4.2 竞争力分析 |
3.5 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 |
4.1 华数广电业务发展概况 |
4.1.1 华数广电简介 |
4.1.2 华数广电核心竞争力 |
4.2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需求 |
4.2.1 广电业务需求的多维发展 |
4.2.2 广电业务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
4.3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 |
4.3.1 三年发展目标 |
4.3.2 规划原则 |
4.3.3 建设运营的战略思路 |
4.4 实现三网融合技术平台总体架构 |
4.4.1 有线网升级改造工程 |
4.4.2 云平台建设工程 |
5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下业务保障措施 |
5.1 打造省级骨干网络 |
5.1.1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
5.1.2 IP多业务和大颗粒业务承载需求 |
5.1.3 支撑全业务发展的家庭接入网络需求 |
5.2 建设业务运营平台 |
5.2.1 媒体云 |
5.2.2 通信云 |
5.2.3 宽带云 |
5.2.4 服务云 |
5.2.5 本地信息化平台 |
5.3 推广多终端支持 |
5.3.1 采用传统数字电视机顶盒 |
5.3.2 推行云宽带电脑 |
5.3.3 实现全新的云媒体终端 |
5.4 完善运营维护和支撑系统 |
5.4.1 总体规划简介 |
5.4.2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概述 |
5.4.3 管理支撑系统(MSS)概述 |
5.5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
5.5.1 总体方案 |
5.5.2 内容监管 |
5.5.3 网络监管 |
5.5.4 终端监管 |
5.5.5 业务监管 |
5.5.6 结算监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广电网络公司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互动电视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
2.1 动电视概述 |
2.2 广电网络公司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
2.3 国内外互动电视业务发展分析 |
2.3.1 国外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现状及分析 |
2.3.2 国内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现状及分析 |
2.4 国内各广电运营商互动电视发展策略分析 |
2.4.1 北京模式 |
2.4.2 佛山模式 |
2.4.3 杭州模式 |
2.4.4 三种模式的比较 |
第三章 互动电视产业环境分析 |
3.1 产业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广电运营商互动电视SWOT分析 |
3.2.1 优势 |
3.2.2 劣势 |
3.2.3 机会 |
3.2.4 威胁 |
3.2.5 广电网络公司的战略选择 |
3.3 互动电视产业链分析 |
3.3.1 产业链构成 |
3.3.2 各主要环节的作用与地位 |
3.3.3 产业链现状及问题 |
3.4 动电视行业竞争分析 |
3.4.1 电信运营商(IPTV) |
3.4.2 互联网内容服务商(OTT) |
第四章 互动电视运营模式分析 |
4.1 互动电视业务分类 |
4.1.1 视频点播业务(VOD) |
4.1.2 时移电视 |
4.1.3 互动广告业务 |
4.1.4 远程教育 |
4.1.5 家庭游戏娱乐 |
4.1.6 家庭物联网服务 |
4.2 互动电视竞争力分析 |
4.2.1 互动电视业务优势 |
4.2.2 互动电视业务劣势 |
4.2.3 电信IPTV业务的主要优势 |
4.2.4 电信IPTV业务的主要劣势 |
4.3 互动电视业务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分析 |
4.3.1 细分市场 |
4.3.2 目标市场选择 |
4.3.3 目标市场定位 |
第五章 互动电视受众消费行为分析 |
5.1 消费者行为学概述 |
5.2 受众的满意度分析 |
5.3 受众的关注点分析 |
5.4 受众的偏好 |
5.5 受众的收视行为 |
第六章 互动电视业务开发和营销策略 |
6.1 互动电视业务竞争策略 |
6.2 建立适合的盈利模式与基于捆绑销售的价格策略 |
6.2.1 基于捆绑的策略 |
6.2.2 建立适合的盈利模式 |
6.3 基于用户数据挖掘建立有针对性的业务推送 |
6.4 互动电视业务的广告促销策略 |
6.4.1 基于互动平台进行数据挖掘 |
6.4.2 利用机顶盒开机画面进行广告促销 |
6.4.3 利用免费点播进行促销 |
6.5 动电视业务品牌和服务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面向互动电视的影视节目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个性化推荐技术的研究方案 |
1.2.2 面向互动电视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 个性化推荐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
2.1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定义与架构 |
2.1.1 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定义 |
2.1.2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架构 |
2.2 个性化推荐技术 |
2.2.1 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 |
2.2.2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技术 |
2.2.3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 |
2.2.4 组合推荐技术 |
2.3 推荐系统的评价指标 |
2.3.1 预测评分精确度评价 |
2.3.2 推荐结果准确性评价 |
第3章 . 面向互动电视的推荐系统中的优化技术 |
3.1 互动电视推荐技术中针对连续剧推荐的优化 |
3.1.1 互动电视中连续剧剧集推荐中存在的问题 |
3.1.2 针对连续剧的解决方案 |
3.2 互动电视推荐技术中针对用户点播的时间优化 |
3.2.1 不同时间段用户点播的特征 |
3.2.2 时间函数的选取 |
3.3 互动电视中针对视频项目的隐式评分获取方案 |
3.3.1 用户显示评分的不可靠性 |
3.3.2 针对视频节目的隐式评分获取项目 |
第4章 . 面向互动电视的影视节目推荐系统架构设计 |
4.1 系统设计背景与开发运行环境 |
4.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3 系统子模块设计 |
4.3.1 用户行为记录采集模块 |
4.3.2 影视元数据抓取模块 |
4.3.3 面向互动电视的协同过滤算法 |
4.3.4 面向互动电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数据存储结构 |
4.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系统运行效果 |
第5章 .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中实现的影视节目推荐系统的特点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互动电视服务在美国启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行业专利情报分析及可视化[D]. 曹颖双. 天津大学, 2018(06)
- [2]移动互联时代广电网络商务模式转型 ——以A市广电网络公司为例[D]. 杨博宁. 厦门大学, 2017(02)
- [3]广电运营商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以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为例[D]. 王晓飞. 福州大学, 2017(05)
- [4]互联网背景下的电视变革研究[D]. 吴俊. 武汉大学, 2017(06)
- [5]衡阳有线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曹燕辉. 南华大学, 2017(06)
- [6]西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韩冬. 西北大学, 2015(06)
- [7]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冯宁艳. 东南大学, 2015(02)
- [8]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D]. 丁平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9]广电网络公司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顾一平. 北京邮电大学, 2013(S2)
- [10]面向互动电视的影视节目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D]. 沈建军. 复旦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