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会计软件细分市场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翔宇[1](2021)在《W财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由于国家不断出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国内市场主体数量逐年增高,迎来了财税服务市场的红利期。虽然市场空间广阔,但也伴随着竞争的加剧。目前随着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在线会计记账工具的互联网财税公司应运而生,成为市场上的主力军,对传统代理记账公司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围绕财务公司进行竞争战略研究,对保证行业内企业及时转型及合理应对市场冲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对象为大连W财务公司(以下简称W财务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财税服务的私营企业。经过数年经营,截止2019年客户企业数量已经到达500余户。虽然每年业务增长稳定,但是伴随着人力成本、广告费用等项目支出的增加,并未使企业利润空间有所增长。近几年,由于全国连锁性质的互联网财税公司进入本地,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对W财务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家传统的代理记账企业,此时应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确保竞争优势,还是保守发展以退为进,已成为W财务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根据W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PEST及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所具有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内部具有的资源与能力,分析出企业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而通过SWOT及企业内外部因素矩阵分析,确定W财务公司竞争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为企业制定出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对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市场环境进行更清晰的画像,并将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发掘企业现有的优势与机遇,再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为企业制定战略方针,并为其他行业内企业在竞争战略制定层面提供参考依据。
范嘉愉[2](2020)在《TY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国家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以及国家近年来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而作为对众多企业的刚性需求提供服务的企业服务产业业也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态势。2013年,TY公司成立,凭借前身为财税公司的资源积累和会计操作的娴熟经验,公司起步发展迅速。2014年,公司正式转型为“互联网+财税”企业并一直致力于基础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经过6年多时间的沉淀,公司经历了软件应用体系的逐步完善、用户数量的大幅提升及新三板市场的挂牌和摘牌,也经历了业务走向海外的蜕变。但直至2020年的今天,公司仍然存在战略定位模糊、战略目标不清晰、欠缺品牌战略及发展成长性不足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已处于A股创业板IPO材料申报前夕的TY公司,回看成立以来一系列的战略选择,分析优缺以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显得更有意义。本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知识,对TY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和分析了 TY公司所处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其自身环境进行分析,参考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再结合企业的经营数据,判断企业的战略选择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本文在外部环境分析过程中运用了 PEST分析及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等方法,在战略选择判断上运用了 SWOT分析工具。最后,通过对TY公司发展战略及近年来经营成果的分析,发现其战略上存在的缺失,并针对TY公司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方案,并设计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为TY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刘忠全[3](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清[4](2013)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实证研究,提出了构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应然分析。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原则、目标、组织结构、方式、内容等给出了建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如何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方案。同时分析了国有企业中财务监督工作的影响因子,赋予权重,建立财务监督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财务管理、客户服务、企业运营、企业发展四个子模块构成并分别针对企业财务状况、客户数据及关系、企业主营业务及增值业务、企业文化及人员方面的指标的编辑和评分,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完成财务监督评价系统,最后利用某大型国有企业真实生产数据对该系统进行验证。
张华平[5](2011)在《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被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企业之间需要整合会计信息资源,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共享。但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仅仅关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之间的共享,没有将会计信息共享延伸到整个供应链进行讨论,在提供战略管理决策支持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首先从战略管理会计、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业务流程控制四个方面对当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其次以制度经济学、会计学和组织协同等理论为基础对供应链企业之间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制度内涵、会计信息产权以及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再次,对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相关模型;最后,论文还探讨了供应链企业之间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绩效评价问题。供应链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课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首先是来说是一种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两个方面的制度安排。(2)对现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各方面因素,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遵循两阶段的观点,即第一阶段重点构造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业务流程;第二阶段,在总结前一阶段运行成果的基础上,实施价值法与事项法并行的会计业务流程。(3)传统会计思维模式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存在着巨大的转换成本、运行成本等,阻碍着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要顺利推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就必须减少该项转换所带来的转换成本和运行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首先应当进行组织再造,成立供应链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委员会,颁布统一的会计数据标准,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中央数据库,减少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转换成本和运行成本,协调不同之间的会计信息共享问题,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当采取温和的方式,而不是采用激进的策略。与此同时,还应当从组织、绩效考核等方面着手建立相关的流程控制制度。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尝试着结合战略管理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两个方面的理念,对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进行了研究。(2)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运用于供应链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分析如何优化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会计业务流程,如何解决再造后的会计信息产权问题,并提出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可以运用于大中型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
钱琼[6](2008)在《论我国财务软件应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由于会计制度的改革,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因此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刻不容缓。
杨健[7](2007)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己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我国"入世"以后,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更为紧迫。虽然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更多中小企业陷入了信息化"黑洞"里。通过仔细查阅相关方面资料以及在对若干家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客观地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和信息化环境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的一些因素对其信息化策略的影响没有得到重视和正确地处理。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首先主要介绍中小企业的内涵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以及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及内容;其次在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研究的必要性,确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策略的基本内涵;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基本理论和包含的因素,研究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产生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并进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卓[8](2007)在《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以当代新经济为背景分析论述了竞争对手会计产生的必要性,然后从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的含义界定入手,提出了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竞争对手会计是指通过提供竞争者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定位,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获取超额报酬的一种现代会计管理方法。而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是指一些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竞争对手概念结构的有机整体。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范畴之后,借鉴了前人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方法并结合竞争对手会计的特点,系统分析了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结构所包含的要素。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应包含以下九方面要素内容;竞争对手会计的目标、竞争对手会计的本质、竞争对手会计的职能、竞争对手会计的对象、竞争对手会计的要素、竞争对手会计的假设、竞争对手会计的原则、竞争对手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并以竞争对手会计目标为其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并着重分析了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中各要素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出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李泉年[9](2007)在《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也正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思想、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数量化的管理控制手段,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始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其所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灵活多变的企业任务等新情况,目前的预算模式受到了挑战。预算管理受到了诸如预算松弛、全面预算管理低效、脱离企业战略、偏重财务业绩、信息反馈滞后等方面的批评。我国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如何融合、集成先进的理论、方法、技术来创新预算管理,解决目前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是预算管理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研究就是针对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动态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围绕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如何实现预算动态管理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解决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预算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论文通过对预算管理模式演进与创新发展历程的综述,发现了预算管理模式创新的三个特征:预算模式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种新兴的理论、方法、技术逐渐成为预算模式创新中的主要推动力;预算模式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发展与应用、预算动态管理、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的文献综述,提出了:①预算管理模式创新需要超越与改良并举,密切关注各种新兴的先进的理论、方法,挖掘其可为预算所用的思想,积极将先进的理念方法融合和应用到预算中来,创新出先进实用的预算模式;②目前企业预算动态管理方面的研究是零散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系统构建动态预算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模式,深入研究动态预算管理的目标、内涵、前提假设、基本原则等问题,为实现预算信息输入、输出和预算反馈、控制的动态化提供理论支撑;③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前,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融合、集成的平台,在此平台上融合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预算管理所用,是实现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动态性的必然选择。2.论文构建了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针对企业动态复杂性的特征和目前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结合战略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价值管理等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动态复杂性、滚动分期和多元计量的基本假设下,围绕企业预算管理长期价值创造战略目标的实现,动态预算应该具备战略导向、滚动编制、实时控制、灵活调整、持续改进的基本特征。在动态预算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本论文提出了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业务运营和信息技术支撑等三个层面的整合和集成,实现预算管理由过程管理向对象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灵活、迅捷应对动态复杂的企业运营环境。3.论文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围绕如何实现预算动态管理这一核心问题,借鉴并引入已在其它经济管理领域得到成功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对预算管理的预算预测、编制方法、控制机制、管理流程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思路。这些创新和改进主要体现在:①对实现动态预算管理的方法创新。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人工神经网络等经济预测方法,为动态预算提供准确、多样的预算决策目标;通过对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的改进,适应动态预算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需要;②应用标杆法、平衡记分卡等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动态预算下的管理创新、绩效评价、预算管理文化构建等关键问题,解决动态预算管理的“软环境”支持;③应用流程重组理论和方法,再造预算管理流程,使再造后流程能保证动态预算管理的实施与应用。4.构建了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在面向对象理论、方法介绍、评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就该模式的概念、本质、特点和模型框架进行了理论方面的阐述,对面向对象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的对象模型。在该模式下,通过将预算对象化、模块化,和对预算对象继承性、多态性的界定,适应企业预算需求,构建企业可大可小、相对独立又可以不断复用的预算对象体系,从而全面实现预算输入、输出、制定、执行、反馈、考评的动态管理。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具有预算管理动态性和与信息技术自然融合的独特优势,可解决目前预算管理模式所面临的静态性、适应性和可调整性差等困境,并为先进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5.提出了动态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针对目前预算信息系统的不足,基于目前预算管理困境所放映的信息技术需求,以及动态预算和面向对象预算的管理需求,本文提出了动态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依据此构想,本文在分析了决策支持系统和动态预算管理的相互关系,界定了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目标的基础上,以面向对象的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等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提出了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面向对象预算数据库、模型库和数据仓库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初步界定。6.提出了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的具体创新和改进策略。根据研究需要,对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广泛的收集资料。在分析了A汽车公司目前预算管理的现状,总结归纳了其预算管理不足的基础上,依据本文提出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提出了对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进行全面改进和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A汽车公司案例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同时也通过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深化了本论文的研究。7.构建了基于ANN的动态预算目标EVA之预测模型。论文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结合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将体现企业价值创造的EVA通过BSC的四个层面,分解为具体的KPI,并以这些KPI为输入变量,以EVA为输出变量,通过ANN模型建立了基于预算关键指标的EVA预测模型。并以裕隆汽车(台湾)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数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①以平衡计分卡的KPI来构建基于ANN的模型来预测EVA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测效果;②KPI的选择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四次的不同指标组合的选择来构建预测模型,最终发现以股东权益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1个指标作为预测EVA的KPI,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可信度。
李文刚[10](2006)在《论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自二十世纪八十代以来中国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会计软件与企业管理软件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从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加入WTO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网络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崛起,对企业会计软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我国会计软件必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走会计软件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融入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和开发基于决策支持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道路。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总结了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软件的影响及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要求。第二章介绍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如无法体现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功能开发不足,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不能满足审计要求等。并以金蝶K/3和SAP R/3为例对比了中外会计软件。第三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软件所面临的要求与挑战。第四章探讨我国会计软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认为我国会计软件必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走会计软件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融入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和开发基于决策支持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道路。
二、论会计软件细分市场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会计软件细分市场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W财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地调研法 |
2 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1.1 战略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研究概述 |
2.1.2 竞争战略的概念及理论研究概述 |
2.2 战略研究方法与工具方法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法 |
2.2.4 企业内外部因素分析工具 |
3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发展状况 |
3.2.2 供方的议价能力 |
3.2.3 买方的议价能力 |
3.2.4 新竞争者进入的威胁 |
3.2.5 替代品的威胁 |
3.2.6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 |
4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4.1 公司介绍 |
4.2 资源分析 |
4.2.1 组织资源分析 |
4.2.2 人力资源分析 |
4.2.3 客户资源分析 |
4.2.4 财务资源分析 |
4.3 能力分析 |
4.3.1 运营能力分析 |
4.3.2 营销能力分析 |
4.3.3 成本控制能力分析 |
4.3.4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5 企业竞争战略的确定 |
5.1 W财务公司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遇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1.5 SWOT矩阵分析 |
5.2 W财务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
5.2.1 W财务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
5.2.2 W财务公司内外部环境EFE及 IFE矩阵分析 |
5.2.3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 |
5.2.4 W财务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5.3 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 |
5.3.1 服务差异化 |
5.3.2 品牌建设 |
5.3.3 建立灵活的高端人才用工体系 |
5.3.4 灵活用工的培训体系 |
6 企业竞争战略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6.1 优化组织结构 |
6.2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
6.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4 构建企业文化 |
6.5 建立系统的营销模式 |
6.6 利用地理优势,对多区域进行布局 |
6.7 加强后勤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TY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分析 |
第二章 TY公司背景介绍 |
2.1 企业状况描述 |
2.1.1 企业简介 |
2.1.2 企业产品结构 |
2.1.3 组织架构 |
2.2 企业发展成就 |
第三章 TY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与技术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现状 |
3.2.2 行业发展及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
3.2.3 行业特性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
3.2.4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2.5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6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3.2.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
3.3 市场环境分析 |
3.3.1 目标用户群分析 |
3.3.2 顾客需求分析 |
3.3.3 顾客消费方式分析 |
第四章 TY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发展历史 |
4.2 企业资源分析 |
4.2.1 人力资源分析 |
4.2.2 有形资源分析 |
4.2.3 无形资源分析 |
4.3 企业能力分析 |
4.3.1 管理能力分析 |
4.3.2 经营能力分析 |
4.3.3 整合能力分析 |
4.3.4 动态能力分析 |
4.4 企业核心专长分析 |
4.4.1 软件能力专长 |
4.4.2 融资能力专长 |
4.4.3 公共关系处理能力专长 |
4.5 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
4.5.1 公司战略定位模糊 |
4.5.2 公司战略目标不清晰 |
4.5.3 公司品牌战略欠缺 |
4.5.4 发展成长性不足 |
第五章 TY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
5.1 企业态势分析(SWOT) |
5.1.1 发展机会与面临的威胁 |
5.1.2 竞争优势与劣势 |
5.1.3 企业态势分析小结 |
5.2 企业战略方向与定位 |
5.2.1 发展愿景与企业承诺 |
5.2.2 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 |
5.2.3 盈利模式 |
5.2.4 客户定位 |
5.2.5 产品定位 |
5.2.6 行业定位 |
5.3 企业发展战略设计 |
5.3.1 公司层战略 |
5.3.2 经营层战略 |
5.3.3 职能层战略 |
5.4 战略强化方案总结 |
第六章 TY公司战略实施计划与保障体系 |
6.1 战略实施计划安排 |
6.1.1 第一阶段:储备足量资金 |
6.1.2 第二阶段:架设全国业务网络 |
6.1.3 第三阶段:扩大品牌知名度 |
6.1.4 第四阶段:完善海外市场布局 |
6.2 优化组织管理 |
6.2.1 完善组织框架构建 |
6.2.2 各业务部门协同发展及协作机制 |
6.2.3 激励与考核机制匹配 |
6.2.4 打造共享共赢的习惯 |
6.2.5 打造互助共进的氛围 |
6.3 公司品牌塑造 |
6.3.1 公司战略与品牌战略 |
6.3.2 品牌定位 |
6.3.3 品牌要素的设计 |
6.3.4 品牌传播推广 |
6.3.5 品牌维系/保护与危机处理 |
6.4 人力资源保障 |
6.4.1 打造学习型组织 |
6.4.2 不断完善晋升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 |
6.4.3 不断完善合伙人制度 |
6.5 完善外部协作体系 |
6.5.1 外部合作商的开发与管理 |
6.5.2 不断完善加盟制度 |
6.5.3 与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 |
6.6 风险防控 |
6.6.1 财务风险 |
6.6.2 信息技术风险 |
6.6.3 人员流失风险 |
6.6.4 经营管理风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
一、宏观经济后果 |
二、微观经济后果 |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
三、案例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总结 |
本章小结 |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
四、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Detailed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财务监督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 |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以及创新点 |
1.3.1 完成的工作量 |
1.3.2 本文创新点 |
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现状分析 |
2.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形成历史-日趋完善的监督体制 |
2.1.1 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
2.1.2 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2.1.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的形成 |
2.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中创新做法 |
2.2.1 股票期权 |
2.2.2 会计委派制 |
2.2.3 财务业绩评价 |
2.3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2 以某集团为例 |
2.4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问题形成分析 |
2.5 小结 |
3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
3.1 相关理论研究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激励理论 |
3.1.3 激励约束 |
3.1.4 公平与效率 |
3.1.5 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
3.2 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
3.2.1 产权与监督 |
3.2.2 公司治理与监督 |
3.2.3 财务监督理论 |
3.2.4 财务监督权 |
3.2.5 财务监督执行中的分类 |
3.2.6 财务监督体制 |
3.3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
3.3.1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研究 |
3.3.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
3.4 小结 |
4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建立 |
4.1 财务监督体制建立方法 |
4.1.1 完善公司治理与监管体制 |
4.1.2 明确财务监督体制设计原则 |
4.1.3 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最优路径 |
4.1.4 在体制完善的基础上提高运行效率 |
4.2 财务监督体制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
4.2.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财务监督流程 |
4.2.2 在建设财务监督体制中引入信息技术 |
4.3 财务监督体制基本框架构建 |
4.3.1 设立财务监督目标 |
4.3.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结构 |
4.3.3 确定财务监督方式 |
4.3.4 明确财务监督的内容 |
4.3.5 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 |
4.4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财务监督体制模型 |
4.4.1 财务监督评价指标的选取 |
4.4.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4.4.3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模型 |
4.4.4 财务监督评价等级划分 |
4.5 小结 |
5 财务监督评价系统设计 |
5.1 系统技术方案 |
5.1.1 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
5.1.2 ADO.NET 技术 |
5.1.3 MS SQL Server 2000 |
5.2 系统总体架构 |
5.3 数据库详细设计 |
5.4 功能模块设计 |
5.4.1 安全认证 |
5.4.2 系统管理 |
5.4.3 个性工具 |
5.4.4 财务管理模块 |
5.4.5 客户服务模块 |
5.4.6 企业运营模块 |
5.4.7 企业发展模块 |
5.4.8 财务监督总分模块 |
5.5 系统安全性设置 |
5.5.1 网络安全设计 |
5.5.2 数据库安全设计 |
5.5.3 应用安全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某集团应用财务监督体制实例 |
6.1 构建财务监督体制 |
6.1.1 建立财务监督目标 |
6.1.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结构 |
6.1.3 财务监督组织内职责分工 |
6.1.4 财务监督评分 |
6.2 建立配套措施完善财务监督体制 |
6.2.1 通过流程控制财务风险 |
6.2.2 加强内部审计 |
6.2.3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财务监督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建目录项 |
(5)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供应链概念的界定 |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安排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1.4.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现状与评述 |
2.1.1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
2.1.2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简要评述 |
2.2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与评述 |
2.2.1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 |
2.2.2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
2.3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评述 |
2.3.1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
2.3.2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
2.4 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研究现状与评述 |
2.4.1 会计业务流程研究现状 |
2.4.2 会计业务流程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理论分析 |
3.1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制度分析 |
3.1.1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制度内涵 |
3.1.2 会计信息产权与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问题 |
3.1.3 交易成本理论与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问题 |
3.2 决策有用观与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的界定 |
3.2.1 国内外会计目标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
3.2.2 基于决策有用观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界定 |
3.3 组织协同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3.3.1 组织协同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
3.3.2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路径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内部会计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
4.1 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弊端 |
4.1.1 会计业务流程基于劳动分工理论 |
4.1.2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的要求 |
4.1.3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困难重重 |
4.2 国内外会计流程的比较与借鉴 |
4.2.1 国内外会计业务流程分析 |
4.2.2 国外会计业务流程对我国的启示 |
4.3 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 |
4.3.1 符号互动论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贡献 |
4.3.2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框架 |
4.3.3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框架的构建 |
4.4 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的控制 |
4.4.1 当前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的困境 |
4.4.2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的策略分析 |
4.5 国内企业会计信息化案例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会计流程再造与控制 |
5.1 供应链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路径依赖 |
5.1.1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
5.1.2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路径分析的必要性 |
5.1.3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困境 |
5.1.4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路径选择 |
5.2 供应链企业会计流程再造与控制的基本框架 |
5.2.1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贡献 |
5.2.2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思路 |
5.2.3 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分析 |
5.2.4 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
5.3 供应链企业会计流程的控制 |
5.3.1 供应链企业会计流程再造对流程控制的影响 |
5.3.2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的流程控制设想 |
5.4 案例分析——丰田公司供应链知识共享网络的启示 |
5.4.1 丰田公司供应链知识共享网络案例 |
5.4.2 丰田公司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绩效评价 |
6.1 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
6.2 平衡计分卡理论对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影响 |
6.2.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 |
6.2.2 平衡计分卡对供应链会计流程再造的影响 |
6.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绩效评价 |
6.3.1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评价流程 |
6.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绩效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的研究结论与学术贡献 |
7.1.1 论文的研究结论 |
7.1.2 论文的学术贡献 |
7.2 论文的研究局限与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论我国财务软件应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财务软件应用的现状 |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财务软件的运用广泛普及, 但发展不平衡 |
(二) 财务软件运用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 |
(三) 网络财务软件发展障碍 |
(四) 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 存在安全性问题 |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 加快全国会计电算化程度的进程 |
(二) 解决财务软件运用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 |
(三) 提高网络财务软件实用性 |
(四)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
(7)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1 企业信息化环境研究现状 |
2.2 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现状 |
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框架 |
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概述 |
1 中小企业概述 |
1.1 中小企业的内涵 |
1.2 中小企业的特点及重要作用 |
2 企业信息化概述 |
2.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2.2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2.3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
第三章 企业信息化环境及策略的理论探讨 |
1 企业信息化环境理论探讨 |
1.1 环境、信息化环境的基本内涵 |
1.2 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的基本内涵 |
1.3 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基本特征 |
1.4 企业信息化环境分类 |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基本内涵 |
第四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基本因素确定 |
1 企业信息化环境界定的原则 |
2 企业信息化环境界定的方法 |
3 企业信息化环境一级因素界定 |
4 企业信息化环境基本因素确定 |
5 企业信息化环境部分因素说明 |
6 根据企业信息化环境制定信息化策略模型研究 |
6.1 战略层信息化策略决策 |
6.2 企业信息化环境因素分析决策 |
第五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重要因素分析 |
1 信息化水平差距对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的影响 |
1.1 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涵和测算 |
1.2 利用信息化水平差距制定企业信息化策略 |
2 供应链信息化环境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的影响 |
3 外部资源条件的选择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的作用 |
3.1 咨询商选择对信息化策略的影响 |
3.2 资金融资市场对信息化策略的影响 |
4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
4.1 国内外信息化人才发展状况 |
4.2 信息化人才影响企业信息化策略 |
第六章 基于环境分析基础上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
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
1.1 外部环境分析 |
1.2 内部环境分析 |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战略目标 |
2.1 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 |
2.2 信息化战略目标体系 |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
3.1 中小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
3.2 中小企业初级阶段信息化实施方案 |
3.3 中小企业中级阶段信息化实施方案 |
3.4 中小企业高级阶段信息化实施方案 |
4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
4.1 实施中的管理问题 |
4.2 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
5 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
5.1 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 |
5.2 行业协会组织研发,并推广信息系统 |
5.3 信息系统供应商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
5.4 中小企业应着重培养信息化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
(8)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的背景 |
1. 当代新经济及其特点 |
2.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 |
3. 竞争对手会计的产生 |
4. 竞争对手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二、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综述 |
(一) 会计的概念框架含义的界定综述 |
1. 会计的概念框架含义的界定综述 |
2. 启示 |
(二) 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研究综述 |
1. 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研究综述 |
2. 启示 |
(三) 会计概念框架所包含各部分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研究综述与启示 |
1. 会计概念框架包含的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综述 |
2. 启示 |
三、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
(一) 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的含义的界定 |
(二) 构建竞争对手会计概念结构基本内容的原则 |
(三) 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
(四) 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 |
(五) 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构成要素的解释分析 |
1. 竞争对手会计目标 |
2. 竞争对手会计的本质分析 |
3. 竞争对手会计职能分析 |
4. 竞争对手会计的对象 |
5. 竞争对手会计的要素分析 |
6. 竞争对手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
7. 竞争对手会计的假设 |
8. 竞争对手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体系研究 |
后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论文 |
(9)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 |
1.2.1 目前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 |
1.2.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 |
1.5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基本逻辑框架 |
1.5.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5.2 论文的逻辑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2.1 国外在本论文研究方向的研究综述 |
2.1.1 国外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与研究状况 |
2.1.2 国外企业预算动态管理的研究状况 |
2.1.3 信息技术在国外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状况 |
2.2 国内在本论文研究方向的研究综述 |
2.2.1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与研究状况 |
2.2.2 我国企业预算动态管理的研究状况 |
2.2.3 信息技术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状况 |
2.3 文献综述评析 |
2.3.1 预算管理模式创新——超越与改良并举 |
2.3.2 预算动态管理——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 |
2.3.3 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开放平台上的融合与集成 |
2.4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
3.1 构建动态预算管理理论框架的背景分析 |
3.1.1 企业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复杂性 |
3.1.2 价值创造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目标 |
3.1.3 实时控制是信息时代企业会计控制的基本需求 |
3.1.4 动态预算管理三个基本背景的内在关系 |
3.2 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
3.2.1 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 |
3.2.2 动态预算管理的前提假设 |
3.2.3 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 |
3.2.4 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
3.3 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
3.3.1 战略管理层面 |
3.3.2 信息技术支持层面 |
3.3.3 业务运营层面 |
3.3.4 预算管理层面 |
3.4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实现动态预算管理的方法、机制、流程创新 |
4.1 动态预算的目标确定——不确定下的确定 |
4.1.1 动态预算的预测方法改进与创新 |
4.1.2 动态预算的目标确定 |
4.2 动态预算编制——动态博弈下的均衡 |
4.2.1 动态预算编制起点选择 |
4.2.2 动态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
4.2.3 动态预算编制流程改进 |
4.3 动态预算执行控制——业务管理与预算管理集成下的实时控制 |
4.3.1 动态预算执行控制的前提——组织创新 |
4.3.2 动态预算执行控制的支撑——流程再造 |
4.3.3 动态预算执行控制的基础——与ERP系统的整合与集成 |
4.4 动态预算分析——内化和服务于预算管理循环各环节 |
4.4.1 目前预算分析的不足 |
4.4.2 动态预算分析创新 |
4.4.3 动态预算分析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实时分析 |
4.5 动态预算调整——自主管理下的分权调整 |
4.5.1 动态预算调整的特点 |
4.5.2 动态预算调整的原则 |
4.5.3 动态预算调整的范围 |
4.5.4 动态预算调整权限——自主管理下的分权调整 |
4.5.5 动态预算调整流程——滚动预算调整 |
4.6 动态预算考评——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全面考核 |
4.6.1 传统预算考评的不足分析 |
4.6.2 传统预算考评的改进与创新 |
4.6.3 动态预算考评指标体系 |
4.6.4 动态预算考评标准——对标分析法 |
4.6.5 动态预算考评方法 |
4.6.6 动态预算考评实现 |
4.7 动态预算管理文化建设——实现动态预算管理的软环境 |
4.7.1 预算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 |
4.7.2 动态预算下的预算文化构建 |
4.8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 |
5.1 面向对象的思想内核及特征分析 |
5.1.1 面向对象的基本定义及内涵 |
5.1.2 面向对象分析(OOA) |
5.1.3 面向对象设计(OOD) |
5.1.4 面向对象的思想内核 |
5.1.5 面向对象的优势 |
5.2 面向对象思想应用于动态预算管理的优势分析 |
5.2.1 两者具有内在的融合性和一致性 |
5.2.2 面向对象的封装性:简化动态预算管理的复杂性 |
5.2.3 面向对象的继承性:快捷生成新的预算对象 |
5.3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的理论分析 |
5.3.1 定义预算对象 |
5.3.2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思想 |
5.3.3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的特点 |
5.4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
5.4.1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分析 |
5.4.2 预算对象模型的构建过程 |
5.4.3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的对象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
6.1 动态预算管理的信息技术需求分析 |
6.1.1 目前预算管理困境所反映的信息技术需求 |
6.1.2 动态预算管理的信息技术需求 |
6.1.3 目前预算信息系统的不足 |
6.1.4 预算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6.1.5 动态预算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
6.2 决策支持系统与动态预算管理的关系分析 |
6.2.1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内涵概述 |
6.2.2 决策支持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
6.2.3 动态预算的决策支持系统选择: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
6.3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
6.3.1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目标 |
6.3.2 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 |
6.3.3 面向对象预算数据库 |
6.3.4 面向对象预算模型库 |
6.3.5 面向对象预算数据仓库 |
6.3.6 面向对象DW、OLAP与DM三者之间的关系 |
6.4 动态预算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展望 |
6.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与模型验证 |
7.1 案例分析:动态预算在A汽车公司的应用 |
7.1.1 A汽车公司及汽车行业基本状况 |
7.1.2 A汽车公司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 |
7.1.3 A汽车公司目前预算管理模式 |
7.1.4 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评析 |
7.1.5 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的改进与创新:动态预算管理 |
7.2 模型验证:基于ANN的动态预算预测——以裕隆汽车为例 |
7.2.1 建模背景分析 |
7.2.2 模型样本数据计算与获取 |
7.2.3 ANN经济预测的基本原理及在动态预算预测中的应用 |
7.2.4 数据验证与结果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8.2 论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台湾裕隆汽车公司ANN预测模型计算数据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10)论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第一章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软件 |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描述 |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软件的影响 |
三、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要求 |
第二章 我国会计软件现状及发展历程 |
一、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 |
二、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历程 |
三、我国会计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中外会计软件的比较 |
第三章 会计软件国际化趋势分析 |
一、经济全球化对会计软件的挑战 |
二、网络化对会计软件的要求 |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软件的影响 |
第四章 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展望 |
一、“国际化会计软件”的提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二、我国会计软件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
三、走网络化会计软件之路 |
四、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 |
五、基于决策支持的管理型会计软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论会计软件细分市场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W财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张翔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TY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范嘉愉.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 赵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5]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D]. 张华平. 河南大学, 2011(09)
- [6]论我国财务软件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 钱琼.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7]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 杨健.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7)
- [8]竞争对手会计概念框架研究[D]. 王卓. 内蒙古大学, 2007(06)
- [9]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研究[D]. 李泉年.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
- [10]论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 李文刚. 厦门大学,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