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宝,冯坤,刘珍琦,田大为[1](2021)在《3D打印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例。在诊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诊疗及医患沟通。统计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00.23±20.10)min,无伤口感染、缺血性坏死发生,无顽固性关节腔积液,未见韧带松弛发生,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本组病例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125.25±10.09)°,膝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87.50%。结论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诊疗急性膝关节损伤中,能够提供逼真的膝关节损伤模型,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韧带重建骨道选择的准确性,为半月板缝合不同方法提供解剖标识,尤其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钢板的选择固定、切口的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杜庆强[2](2020)在《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后行练功疗法结合三痹汤口服及外用熏洗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发扬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纳入研究观察的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关节镜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术后按膝关节局部练功疗法,行术后锻炼。并于术后1~2周以口服组方三痹汤加减口服,3~12周以外用组方三痹汤加减外用熏洗。对照组(40例):行关节镜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术后按膝关节局部练功疗法,行术后锻炼。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观察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疗效比较。结果: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两组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治疗2周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疼痛缓解表现优于对照组。肿胀值测量两组比较:治疗2周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一般安全性指标观察均无明显异常,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后行练功疗法,并结合三痹汤加减口服及外用熏洗,能更有效的减轻患者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严重程度,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日常活动功能等方面效果更加显着。该方法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情况,减少了手术治疗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获益性。总之,三痹汤加减口服及外用熏洗结合练功疗法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策略,既在现代生物力学的指导下通过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膝关节腔内环境和下肢力线,也在中医学筋骨平衡理论及特色治疗方法指导下获得了术后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获益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山家玥[3](2019)在《关节镜下全内缝合与外-内缝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方法中,外-内缝合法与全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体部损伤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各自术后临床的疗效,有助于在手术治疗中选择更好的促进半月板愈合的手术方式,对该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更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对膝关节整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四川省中医院骨伤科住院的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前均常规查体并行膝关节MRI,进行Lysholm、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之后进行关节镜下观察,选择缝合方式。经筛选得到31例患者,以术中使用的不同缝合方式为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外内缝合组:16例;全内缝合组:15例;术后3、6个月均进行完成Lysholm、VAS评分,测量关节活动度,评估术后异物感。末次随访时,依据Barrett标准来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分析半月板缝合术式的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别。结果:结果显示各组术前性别、年龄、膝别、内外侧别、术前评分及查体试验对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内缝合组手术时间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VAS评分、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时,全内缝合组患者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VAS评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月膝关节异物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全内缝合组较少(P<0.05)。但术后6个月膝关节异物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查体试验无明显差异(P>0.05)。最终参照Barrett标准评估愈合情况,总体愈合率90.3%,外-内缝合组愈合率93.8%,全内缝合组愈合率86.7%,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两种缝合方法对半月板体部损伤的治疗均有很好的疗效,但全内缝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患者异物感发生率低,且术后疼痛较轻,可广泛运用于半月板损伤治疗过程中。
孙书宏[4](2018)在《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术后临床疗效以及可能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式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一科愿意接受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3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术后的6、12、24个月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评估患膝症状、功能恢复情况较术前是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术后应用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及Ikeuchi评分评估患者的患病年龄、性别、BMI、症状持续时间及半月板撕裂类型是否对术后的临床效果有所影响。结果术后5例病人因中途更换治疗医院,另外10例病人因更换联系方式而失访,剩余115例病人均得到有效随访。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绞索、弹响等症状基本消失,无皮肤红肿、热痛,无关节内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并且术后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与术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好转。按Lyscholm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P<0.05),手术后的6个月及12个月时间内,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以后,由于患者自身的软骨退变及磨损,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劣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及Ikeuchi评分评价,患者的患病年龄、BMI、半月板破损类型及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术后的临床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对于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且术后临床疗效综合受到患者的年龄、BMI、症状持续时间及半月板破损类型的影响。年龄越小,BMI指数越低、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患者术后症状改善越显着,功能恢复越好;混合性撕裂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较差。
张珂[5](2018)在《成人盘状半月板形态的MRI影像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盘状半月板(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是由于半月板形态异常所产生的病变。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各不相同,各类型较一致的表现为胫骨平台被半月板覆盖的面积较正常半月板大,且形状类似圆盘故而得名。盘状半月板发生的病因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确定的定论,但许多学者提出过一些假设,包括:先天发育停滞、后天获得、胫骨髁形态决定论等,但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医师们为了更好的说明盘状半月板形态,通常按Wantanabe分类方法,将盘状半月板分为完全型(complete)、不完全型(incomplete)、Wrisberg韧带型三类,不同类型的患者其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盘状半月板的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活动时出现膝关节弹响或不适感。如果伴有半月板的撕裂或不稳定,其损伤通常会出现在外侧关节间隙,表现为膝关节反复弹响并伴有疼痛或积液,运动范围受限,可出现压痛点或交索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速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甚至最终形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目前临床上诊断盘状半月板依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影像学甚至关节镜检查,其中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urce Imaging,MRI)被认为是检查盘状半月板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随着对盘状半月板的认识不断深入,国内外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正逐步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将采用回顾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对关节镜下确诊的完全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的术前MRI图像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期确立完全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MRI上相同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继而为该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目的:比较成年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在MRI冠状面上的影像学测量数值的差异,以期确立此二种类型的盘状半月板影像学评判指标。方法:纳入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40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30例,以及同期关节镜手术确诊的非盘状半月板患者40例,采用Carestream Vue PACS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在膝关节MRI冠状面图像上测量三组病例之间形态学数值变化,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1.胫骨外侧腓骨高度(FH,Fibular height)、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LW,Lateral meniscus width)、外侧半月板体部高度(LH,Lateral meniscus height)、股骨外侧髁软骨厚度(LCCT,Lateral femur condyle cartilaginous thickness)和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胫骨平台的宽度(R1)诸指标,三组病例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2.胫骨平台的宽度(TW,Tibia plateau width)、内侧半月板体部宽度(MW,Medial meniscus width)、内侧半月板体部高度(MH,Medial meniscus height)、股骨内侧髁软骨厚度(MCCT,Medial femur condyle cartilaginous thickness)和内侧半月板体部宽度/胫骨平台的宽度(R2)诸指标,三组病例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3.根据最小显着差异法(LSD)对三组病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测量值分别进行两两间比较发现:FH、LW和R1数值在三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CCT数值在完全型与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组别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LH数值在不完全型与非盘状半月板组别间的差异同样未见统计学显着性(p>0.05)。结论:盘状半月板MRI冠状面上的FH、LW及R1测量值,可用于评价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和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有效影像学指标。
徐甄理,顾庾国[6](2015)在《膝关节镜下成人盘状软骨损伤42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治疗成人盘状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观察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盘状软骨损伤,行膝关节镜下成形术42例(45膝)。结果 4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5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行术前和术后随访评分,术前评分3256分,平均42分;随访时评分6891分,平均84分。结论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可防止或减缓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获得良好的疗效。
魏健彪[7](2014)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与关节镜下表现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月板作为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随着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日益增多,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半月板为纤维软骨,其中大多数为I型胶原纤维。内侧三分之二为横向纤维及环状纤维,外周三分之一主要为环状纤维构成。中心部(半月板深层)胶原纤维不规则走行。半月板外周月三分之一有血供,称为红区,该部位如发生小撕裂可自愈,与此相对的自由缘则无血供,称作白区。半月板分为3大块,分别为前节、中节、后节(前角、体部和后角),分为5部分则为前角、前节、中节、后节、后角。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弹响、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其诊断的确定往往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诊,最终决定治疗方案。半月板的影像学检查常选用MRI,MRI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敏感度、准确度较高。但在对半月板的诊断中要发现细微的断裂必须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而体格检查的方法很多如:研磨试验、轴移试验、麦氏征等。均能对半月板损伤提供诊断依据。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光学仪器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关节镜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1974年,国际关节镜学会也开始成立。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家也公认关节镜可以作为膝关节内损伤的金标准,比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但单纯以关节镜作为一种检查方法利弊参半,关节镜检查毕竟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而较MRI相比,MRI则存在无创、无并发症和快捷等优点。本文基于膝关节MRI和关节镜两种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作出深入对比。并从中分析影响MRI出现诊和误诊的相关原因。
何闯[8](2013)在《点推牵伸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120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点推牵伸法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应用,评价其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疗效,从而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均为单膝)随机分为治疗组(点推牵伸法治疗组)和对照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二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关节镜术后第3天开始接受点推牵伸法治疗,持续2周。对照组:关节镜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持续2周。对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治疗前(术后第3天)、治疗1周后(术后第10天)、治疗2周后(术后第17天)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4个项目进行记录、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详细观察、记录接受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评价点推牵伸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术后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 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范围(ROM)(?)口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术后第17天)的VA 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治疗2周后(术后第17天)与治疗1周后(术后第10天)的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2周后(术后第1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VAS评分、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因手法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1)点推牵伸法能有效的缓解膝关节关节镜术后的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2)点推牵伸法持续治疗2周所取得的疗效优于持续治疗1周。(3)点推牵伸法在改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具有确切的疗效;(4)点推牵伸法简单实用、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可作为一种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推广。
戴祝[9](2013)在《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皮下埋植不同大小半月板碎块组织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差异;2.观察幼年及成年动物半月板碎块体外培养与体内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效果。方法:1.取成年家兔双膝内侧半月板,去除周围1/3,将其中内2/3切成不同大小的碎块:0.5mm×0.5mm×0.5mm (A组);1.0mm×1.0mm×1.0mm (B组);2.0mm×2.0mm×2.0mm (C组),筋膜包裹后埋植于自体大腿外侧皮下。分别于皮下埋植1、2、3周时取出标本,行活细胞/死细胞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迁移;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迁移;皮下埋植3周时,切片行番红0/固绿染色,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及PCNA免疫组化。2.获取成年猪内侧半月板,于其中内2/3用环锯切取直径8mm,厚3mm圆柱体标本,于每份标本中央用环锯切取直径4mm,厚3mm中央圆柱体,将取出的中央圆柱体水平等分为上、中、下三份,每份厚lmm。将其中份取出,分别用不同的半月板组织移植替代:幼年猪半月板碎块(约0.5mm×0.5mm×0.5mm,A组);幼年猪半月板整块(B组);成年猪半月板碎块(取出的中份切成约0.5mm×0.5mm×0.5mm大小后回植,C组);成年猪半月板整块(取出的中央圆柱体中份整块回植,D组)。移植物与中央圆柱体上、下份组成“三明治”结构后回植。标本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培养2、4、6周时取出标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界面细胞聚集;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分别观察移植物周围界面、碎块间界面修复情况;培养6周时,切片行番红0/固绿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偏光显微镜观察,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分析周围界面修复组织成分。3.造成年家兔右膝内侧半月板体部无血运区损伤模型,损伤处分别移植不同的半月板组织:新鲜幼年兔半月板碎块(约0.5mm×0.5mm×0.5mm,A组);新鲜幼年兔半月板整块(B组);新鲜成年兔半月板碎块(约0.5mm×0.5mm×0.5mm,C组);新鲜成年兔半月板整块(D组)。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取出右膝内侧半月板标本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1.兔半月板碎块组织皮下埋植1、2、3周,活细胞/死细胞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向碎块表面迁移,在任意时间点A组至C组均逐渐减弱(P<0.05),与碎块大小呈负相关性(P<0.05);各组随皮下埋植时间增加细胞迁移均逐渐增强(P<0.05)。HE染色观察证实细胞向碎块表面迁移。皮下埋植3周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免疫组化A组至C组均逐渐减弱(P<0.05),与碎块大小呈负相关性(P<0.05); PCNA免疫组化A组强于B组,B组强于C组,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番红0染色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2.成年猪半月板标本体外培养2、4、6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移植物周围界面有细胞聚集,在任意时间点,A组至D组细胞聚集均逐渐减弱(P<0.05);随培养时间增加,各组周围界面细胞聚集均逐渐增加(P<0.05)。HE染色:移植物周围界面修复在任意时间点A组至D组均逐渐减弱(P<0.05),碎块间界面A组均强于C组(P<0.05);随培养时间增加,各组移植物周围界面及A、C组碎块间界面修复均逐渐增强(P<0.05)。体外培养6周时,A、B、C三组移植物周围界面均有修复组织,番红0/固绿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偏光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均显示修复组织中Ⅰ型胶原、Ⅱ性胶原共存。3.兔体内实验中标本大体观察半定量评分在各时间点A组至D组均逐渐减少(P<0.05);各组4周至8周界面愈合有增加的趋势,但仅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界面修复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各时间点A组至D组均逐渐减少(P<0.05);各组4周至8周界面修复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半月板碎块组织短期皮下埋植具有生物学活性,且与碎块大小呈负相关性;2.初步证实半月板碎块体外培养与体内移植均能促进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修复,且幼年动物半月板碎块移植修复能力强于成年动物半月板。图100幅,表20个,参考文献98篇。
李光曦[10](2013)在《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盘状半月板(Discoid meniscus)是一种膝关节内结构的发育异常,相对少见,因半月板异常增大、增厚而近似盘状。由于盘状半月板具有异常的组织结构、畸形的形态,以及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而造成其极易破裂,继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机能的改变。盘状半月板左右两膝发病率相近,不少为双侧同时发病,外侧多见,内侧罕见,且发病多为青壮年。其分为三种类型:完全型、不完全型、Wrisberg韧带型,根据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可确诊。对损伤的盘状半月板诊断确定后,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以解除关节活动障碍,预防和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在形态上完全为圆盘状,内侧部分存在,厚而大,半月板的外援和内缘厚度相差不大,从而将整个股骨和胫骨平台隔开。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后,往往会出现层状裂,常合并有其他部位撕裂,少数严重者伴有前角和(或)后角断裂。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一般成形术不能完全消除其体征而又缝合困难,治疗较为复杂,是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一个难题。在既往临床实践中,对于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一般采用关节镜下全切除术,术后早期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膝关节的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但全切术会使关节不稳定且加速软骨的退变,远期甚至会造成骨性关节炎的出现。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逐渐代替了全切除术。我们探讨在关节镜下施行成形、缝合的方法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关节镜下成形、缝合修复术不仅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半月板的生物学功能,使膝关节力学接近正常,且近期的治疗效果也令人满意。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是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完全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对手术方式的不同选择分为两组。Ⅰ组(实验组),28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缝合的手术治疗;男16例,女12例;年龄3-28岁,平均17岁;右膝14例,左膝14例。Ⅱ组(对照组),28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全切除术治疗;男15例,女13例;年龄4~29岁,平均17岁;右膝11例,左膝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所有患者均为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均有膝关节内疼痛,Mcmurray征均为阳性;Ⅰ组27例出现关节弹响,26例有继发性关节内别卡感,15例出现关节肿胀,6例有膝关节伸直功能受限,5例有过屈疼,4例有股四头肌萎缩,1例出现跛行;Ⅱ组28例出现关节弹响,27例有继发性关节内别卡感,13例出现关节肿胀,7例有膝关节伸直功能受限,6例有过屈疼,3例有股四头肌萎缩,1例出现跛行。术后随访8-16月,平均12月。了解患者的疼痛,弹响,交锁,肿胀,活动度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通过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统计资料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关节镜探查均证实为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Ⅰ组:全膝关节滑膜严重增生6例,半月板前部层状裂9例,外后部层状裂10例,完全层状裂9例,桶柄状撕裂6例,前角撕裂7例,后角撕裂5例,前后角均断裂10例;Ⅱ组:全膝关节滑膜严重增生8例,半月板前部层状裂8例,外后部层状裂11例,完全层状裂9例,桶柄状撕裂7例,前角撕裂5例,后角撕裂6例,前后角均断裂11例。两组患者关节镜下探查的半月板损伤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随访,行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的28例患者,3例发生轻度肿胀,3例有关节内不适感,1例发生轻度关节内疼痛,5例膝关节活动受限,于随访时行局麻下手法松解,并用CPM机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2例出现股四头肌萎缩;行关节镜下全切除术的28例患者,4例发生轻度肿胀,2例发生轻度关节内疼痛,1例出现股四头肌萎缩,无患者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及关节内不适感。末次随访,行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的28例患者,1例发生轻度肿胀,1例有关节内不适感,1例发生轻度关节内疼痛,无患者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及股四头肌萎缩;行关节镜下全切除术的28例患者,1例发生轻度肿胀,2例发生轻度关节内疼痛,无患者出现出现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活动受限及关节内不适感;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110度左右。行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的28例患者的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5.21±3.91提高到术后3个月的82.93±2.54、术后6个月的90.75±2.66、术后12个月的91.32±2.87,行关节镜下全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5.89±3.54提高到术后3个月的90.64±2.64、术后6个月的90.89±2.56、术后12个月的91.14±2.49。运用SPSS16.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与关节镜下全切除术在术前比较,p值>0.05,无差异;术后3个月p值<0.05,有差异;术后6个月、12个月p值均>0.05,无差异。横向比较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术式1中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差异无差异(P=0.484),其余两两比较均具有差异。在术式2中,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743,P=-0.743,P=0.511),与术前比较均具有差异。结论:与传统的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相比,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不但在近期内膝关节术后整体的功能恢复令人满意,而且避免了膝关节因传统手术方法造成的生物学改变,是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诊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2.3 西医诊断标准 |
1.3 分级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退出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样本数容量 |
2.2. 病例分组 |
2.3 盲法 |
2.4 治疗方法 |
2.4.1 治疗组 |
2.4.2 对照组 |
2.4.3 术后一般处理及调护 |
2.5 研究观察指标 |
2.5.1 一般安全性指标 |
2.5.2 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 |
2.5.3 VAS疼痛评分标准 |
2.5.4 肿胀值测量 |
2.6 统计分析 |
3. 统计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相关影响因素比较结果 |
3.2.1 性别比较 |
3.2.2 年龄比较 |
3.2.3 BMI比较 |
3.3 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比较 |
3.4 疼痛VAS评分比较 |
3.5 肿胀值比较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在“筋”“骨”的认识 |
2. 三痹汤加减方浅析 |
3. 练功疗法 |
4. 下肢生物力学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认识 |
5. 关节镜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联合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3)关节镜下全内缝合与外-内缝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治疗 |
2.2.3 术后处理 |
2.3 随访评价 |
2.4 统计方法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一般资料 |
2.5.2 术前评估 |
2.5.3 术后评估 |
2.6 讨论 |
2.6.1 半月板的解剖结构 |
2.6.2 半月板的血供与愈合基础 |
2.6.3 半月板的生理作用 |
2.6.4 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
2.6.5 中医对于半月板损伤的认识 |
2.6.6 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与分类 |
2.6.7 半月板损伤的分级 |
2.6.8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半月板愈合诊断标准 |
附件二 |
附件三:VAS 评分表 |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背景资料 |
1.1.1 半月板的解剖与功能 |
1.1.2 半月板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 |
1.1.3 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
1.2 临床资料 |
1.2.1 一般资料 |
1.2.2 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3 手术治疗 |
1.3.1 术前准备 |
1.3.2 关节镜治疗 |
1.3.3 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 |
1.3.4 术后功能评价 |
1.4 观察指标及统计分析 |
1.5 结果 |
1.6 讨论 |
1.6.1 盘状半月板的流行病学研究 |
1.6.2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研究 |
1.6.3 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
1.6.4 年龄、患病时间长短对腔镜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 |
1.6.5 半月板撕裂类型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 |
1.6.6 BMI对腔镜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 |
1.6.7 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术后对各项指标的相关影响 |
1.6.8 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 |
1.6.9 盘状半月板治疗的发展 |
1.7 结论 |
1.8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及治疗 |
2.1 半月板的解剖与功能 |
2.1.1 半月板的解剖结构 |
2.1.2 半月板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 |
2.1.3 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
2.2 盘状半月板的解剖与功能 |
2.2.1 盘状半月板的流行病学研究 |
2.2.2 盘状半月板及其损伤的病因学研究 |
2.2.3 盘状半月板的分类 |
2.2.4 盘状半月板的临床表现 |
2.2.5 盘状半月板的辅助检查及诊断 |
2.2.6 盘状半月板的治疗 |
2.2.7 术后疗效的评价 |
2.2.8 术后并发症 |
2.2.9 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 |
2.2.10 盘状半月板治疗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附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成人盘状半月板形态的MRI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盘状半月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膝关节镜下成人盘状软骨损伤4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与关节镜下表现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病例一般资料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检查方法及结果评价 |
第4章 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点推牵伸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12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 |
2.1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
2.2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
2.3 检查方法 |
2.4 诊断标准 |
2.5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 |
3 关节镜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治疗 |
3.1 镇痛药物的应用 |
3.2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
3.3 主动功能锻炼 |
3.4 CPM机辅助锻炼 |
4 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筛选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组 |
3.2 对照组 |
4 观察指标 |
4.1 临床症状及功能的疗效观测 |
4.2 临床综合疗效观测 |
4.3 安全性观测 |
5 判定标准 |
5.1 主要症状及功能评定标准 |
5.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学分析 |
7 治疗结果 |
7.1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结果及分析 |
7.2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及分析 |
7.3 临床安全性评定 |
讨论 |
1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点及不足 |
2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的优点及不足 |
3 点推牵伸法的理论基础 |
4 点推牵伸法操作手法的分析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附件 |
(9)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不同大小半月板碎块组织自体皮下埋植的生物学活性观察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仪器 |
1.1.2 主要试剂 |
1.1.3 实验动物 |
1.1.4 动物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
1.1.5 标本处理 |
1.1.6 实验室检测操作步骤 |
1.1.7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
1.2.2 HE染色 |
1.2.3 番红O/固绿染色 |
1.2.4 免疫组化 |
1.3 讨论 |
1.3.1 半月板的结构特点 |
1.3.2 半月板的功能 |
1.3.3 半月板碎块大小与生物学活性的关系 |
1.3.4 自体皮下埋植实验 |
1.3.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结论 |
第二章 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实验动物 |
2.1.4 动物标本的获取与分组 |
2.1.5 体外培养操作步骤 |
2.1.6 实验室检测操作步骤 |
2.1.7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活细胞/死细胞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2.2.2 HE染色 |
2.2.3 番红O/固绿染色 |
2.2.4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光显微镜观察 |
2.2.5 免疫组化 |
2.3. 讨论 |
2.3.1 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治疗现状 |
2.3.2 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促进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修复 |
2.3.3 幼年动物半月板移植促进成年动物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修复 |
2.3.4 体外培养下半月板修复组织的成分 |
2.3.5 半月板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
2.3.6 半月板无血运区的内在愈合潜能 |
2.3.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2.4 结论 |
第三章 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体内实验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1.2 实验动物 |
3.1.3 动物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
3.1.4 结果观察 |
3.1.5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大体观察结果 |
3.2.2 组织学观察结果 |
3.3 讨论 |
3.3.1 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体内实验 |
3.3.2 兔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修复的体内实验 |
3.3.3 半月板同种异体移植体内实验的相关问题 |
3.3.4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展望 |
3.3.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10)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郑大一附院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 |
个人简历及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诊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疗中的应用[J]. 吴小宝,冯坤,刘珍琦,田大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1(06)
- [2]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庆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关节镜下全内缝合与外-内缝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山家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 孙书宏.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5]成人盘状半月板形态的MRI影像学分析[D]. 张珂.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6]膝关节镜下成人盘状软骨损伤42例疗效观察[J]. 徐甄理,顾庾国. 贵州医药, 2015(12)
- [7]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与关节镜下表现的对照研究[D]. 魏健彪. 吉林大学, 2014(09)
- [8]点推牵伸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120例临床观察[D]. 何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实验研究[D]. 戴祝. 中南大学, 2013(02)
- [10]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治疗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观察[D]. 李光曦. 郑州大学, 2013(11)
标签:关节镜论文; 半月板论文; 内侧半月板切除术论文; 膝关节软骨磨损论文; 关节弹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