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大特色花卉种植 促进花木产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傅力[1](2020)在《基于绿网城市理论的获嘉县花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的创新实践,引起了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及其他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获嘉花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绿网城市理论打造小镇空间格局,为获嘉花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落地指导,总结出绿网城市花木特色化的相关设计经验。首先,本文通过对自2016年以来国家出台的特色小镇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总结,理清有关特色小镇的申报规定、重点内涵和种类构成,在此基础上,对花木特色小镇进行归类分析,并从全国已批的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中,整理出14个已批国家级花木特色小镇概况,进一步总结出国家级花木特色小镇的区位、形态、产业的特色。而后选取湘潭花石湘莲小镇、无锡阳山桃源小镇以及国外的格拉斯、博斯科普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花木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解析,认识到花木特色小镇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景观结构特点。其次,对绿网城市理论的研究积累与发展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其先行实验:开放式街区实验、开放式校园实验、山地运用实践,总结了相关绿网城市实践运用经验。然后,以获嘉花木特色小镇为实证对象,对绿网城市理论在花木特色小镇运用中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在做好前期场地规划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接规划区域内如意湖项目,沿低地造湖,满足用水需求。而后,依托场地地形与良好的现状道路基础,以绿网城市理论所提出的绿网间距以及绿网等级尺度,布局由如意湖向四周延伸的50米、30米两种宽度绿带,形成与城市道路错位相交的低势生态绿网,完成绿网置入。然后,结合周边花木产业资源和花木特色小镇产业布局特点,以相互连通的绿网结构为骨架,分隔各花木产业区域,同时完善小镇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等综合用地布局。各区域由绿网内绿街承担沿线娱乐购物,绿道及节点场地承担沿线休憩活动,相关的各业态补给物流则由邻近的城市道路承担,并以获嘉本土花木配植全域绿网,展示小镇花木特色,形成独立且完整的高质量花木生产生活空间。最后,基于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出一道一品的花木绿网、绿网分隔的花木产业格局、绿网承载的花木休闲三点有关绿网与花木特色结合的规划设计经验。
叶惠玲[2](2020)在《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提出花卉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它更是走进千家万户,花卉业也因此成为当下火热的“朝阳产业”。在我国,花卉产业最负盛名的地方当属漳州,其冠有花卉之乡的美名,花卉产业也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漳州花卉产业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科研投入少、人才流失、物流落后等问题,导致花卉企业利润薄,零售业绩差,严重制约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化营销时代的到来,给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本文以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和梳理了漳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漳州花卉电商的重要意义,分析并论述了漳州花卉产业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平台、物流、政府、人才等几个方面总结漳州花卉电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搭建漳州花卉产业电商APP;完善符合花卉电商平台线上的标准化产品;利用网络营销方法拓宽漳州花卉推广渠道;构建完善的花卉冷链和仓储物流体系;政府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培养花卉专业人才,加大对农户的电子商务技术辅导。文章最后提出开发推广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的必要性和作用,初步完成设计与实现了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系统。该研究内容对漳州花卉电商建设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当地政府部门在发展经济的规划和决策中给予借鉴和参考。
张家琦[3](2020)在《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快速发展,花卉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人民对于花卉的消费需求,进而带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种业生产省份,在农业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和花卉品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累,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地形地貌、肥沃的土壤等自然资源,为发展花卉产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以君子兰盆花和长白山野生花卉苗木主要产区,在国内和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怎样利用好吉林省花卉产业各类资源,正确认识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对规划未来花卉产业的发展路线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对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总结了当前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采用波特菱形理论进一步对吉林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从需求要素、生产要素、市场竞争力、支持性企业、产业策略及政府决策等方面来判定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优势,证实了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基于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强化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优化生产布局、信息平台建设、市场营销能力六个方面。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利用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优势使其成为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吉林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邱浩杰[4](2019)在《浙江省园林苗圃景观化模式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园林苗圃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苗圃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但苗圃业长期以来追求规模经济的发展方式导致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问题,表现在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苗木种植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益不佳等问题。在园林行业建设放缓、房地产低迷等背景下,苗圃行业的转型升级日趋紧迫。浙江作为全国苗圃行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在苗圃的转型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并查阅我国及浙江省花卉苗木行业的统计资料,确定了从保证苗木生产,提升苗圃景观效果,提高苗圃综合效益为目的的角度寻找苗圃转型发展中的亮点,并加以推广的研究思路。通过实地调查法,选取浙江省内12家典型苗圃进行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苗圃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做法,提出了苗圃景观化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做法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发挥苗圃的观光功能,以公园化的模式规划全园;第二,突出苗圃的展示功能,搭建植物情景应用展示区,扩大圃内植物的传播。依托苗圃中植物景观效果好、科普价值高的特点,强化苗圃科普和景观展示功能;第三,拓展苗圃的经营方式,借鉴国外成熟的花园中心的做法,结合实际开展圃内园艺植物和植物衍生品销售。在实际规划部分,选取浦江森鼎园林苗圃基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原基地的不足和优势,基于苗圃景观化的模式和理念,以提高苗圃的经营收入为目标,通过提升生产功能、开展观光功能、增强展示功能和拓展零售功能等苗圃景观化的营造途径,将浦江县一处传统苗圃基地规划改造成集观赏休闲、展示科普、园艺零售为一体的可观、可赏、可学、可购的现代化苗圃。本次研究提出的以苗圃景观化发展模式理念指导苗圃基地建设,使苗圃形成“苗圃景观化、经营多元化”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机制,对今后苗圃景观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易蓉秀[5](2019)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下的温江花木出口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确立及快速实施和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尤为重要。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对花木产品的需求,可为我国花木出口产区的花木种类区域布局、花木国际化标准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进而能提升花木出口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满意度,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进一步获得更优的贸易利益,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温江区作为全国重要花木主产区之一,具备非常优质的花木产业发展条件及其它良好的外部基础条件,但最近几年受到国家经济宏观调整大环境、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调整因素和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国内花木销售市场严重萎缩,借助中欧班列(成都)开通运营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拓宽出口销售网络,实现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振兴花木产业的目的。本文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部署,确定中欧班列(成都)+温江优势花木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剖析相关的国内外花木出口优秀实践案例、系统梳理温江花木产业发展基础及资源禀赋、调查研究3年来温江花木出口存在的困境和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优势和农业产业化理论,最后从花木生产销售、物流运输、政府政策服务、科研等方面,总结出13条花木出口有效举措,辅以调研梳理的24个温江花木出口特色品种,形成闭合运行的温江花木出口策略图。以期更好地指导温江区花木产业转型发展,辐射引领带动全国花木主产区的转变,实现花木产业振兴和推动全国农业经济发展。
苏世翔[6](2019)在《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兴起,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有着根本的改善,我国居民消费已经从单纯的物质生活消费转向精神需求消费,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需要大量的花卉产品,花卉产业由此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花卉产业作为一种打破传统农业范畴的种植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特殊的产业链。鄢陵县被誉为“中原花木第一县”,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于花卉产业发展来说拥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自身条件,笔者通过对鄢陵县的实地调研发现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优势与不足,研究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对鄢陵县如何提升自身花卉产业竞争力提出建议,增强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本文结合一些相关理论,首先对河南省花卉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做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并且对鄢陵县做了实地调研,实地了解鄢陵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基于钻石模型对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钻石模型的六个方面对鄢陵花卉产业进行分析。鄢陵县作为河南省的花卉产业基地,鄢陵县的花卉产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水平,所以本文通过收集2017年全国各省份地区的花卉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得出来河南省的花卉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属于中上等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河南省与上海、福建、湖北同属第三类地区,河南省有些数据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花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然后通过对鄢陵县的实地调研,收集鄢陵县2006年至2017年的花卉产业数据,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发现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这三方面对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有着影响,并且根据鄢陵县自身花卉产业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素质、增强花卉产品生产技术、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花卉需求、政府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扶持力度等建议,为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以及提升自身竞争力给出相关建议。
张新新[7](2019)在《安徽省花卉产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由物质生活消费转变为绿色生活消费,因此,各个省市的花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安徽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是南苗北移和北苗南移的驯化带,发展花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同时,安徽又处于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点,机场、铁路贯穿其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安徽省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近四十年发展较为迅速,虽然期间行情有所波折,但是总体发展方向却是一片大好。本文从产业各个环节、生产布局以及SWOT分析三个方面对安徽省花卉产业进行分析,了解我省花卉产业发展概况,总结出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问题。着重对花卉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安徽省花卉产业在全国中的竞争力不足,在中国30个省市中排名第15位,仅处于中等行列,与江苏、山东等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影响花卉产值的最大因素是研究与试验的经费投入,因此,花卉产业需要靠科技来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针对安徽省花卉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望对安徽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李卫辉[8](2018)在《顺德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顺德区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顺德区的花卉产业整体发展的区位优势、花卉产业发展历程以及花卉产业发展状况,包括种植现状、生产与销售现状、产业政策以及协会支持情况,并通过对其发展现状与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从中发现顺德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方法,对顺德区陈村镇的花卉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了解顺德区花卉企业、种植规模户、花农等的发展经营情况与问题。同时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将顺德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花卉产业进行比对分析,以发现顺德花卉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顺德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花卉产业的发展能够给顺德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顺德是广东省重要的花卉产业活动中心,集花卉生产、花卉加工包装、花卉交易于一体,有着深远浓厚的花卉人文环境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同时占据着交通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保证了花卉产业的发展。而花卉产业作为一种集聚科学技术的特色农业,其发展会带来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当地的基建,优化顺德的各方面环境,使得顺德的优势行业得以稳定发展。2、花卉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促进顺德社会文化的进步。顺德区的花卉民俗文化浓厚,不仅是因为该地区花卉种植的面积广,更因为顺德人民爱花的心理。花卉是广东人文化生活中代表吉祥的重要符号。逢年过节,广东人都会购置象征好意头的花卉放置于家中,期盼花卉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而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在平时也会购买花材以装饰环境。花卉已慢慢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情趣所在,将花卉、旅游与美食相结合的陈村花卉美食文化节,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一盛事也丰富了顺德人民的社会生活,增加其精神生活的满足感。3、科技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制约顺德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作为一种特色农业,其对生产培育技术的要求高,科技投入大。但是,顺德区花卉企业的技术配套不完备,缺乏自主生产与研发的能力和基础设施,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质量效益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顺德的花卉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目光,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去宣传顺德花卉这个品牌,并针对研发技术方面的不足主动吸纳人才、学习科研知识,从而加强企业自身内部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推行品牌的产业化经营。
张淮南[9](2017)在《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先人崇尚花卉,以某种着名花卉进行园林景观营造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无锡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无锡园林成为江南园林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在江南传统花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某种着名花卉为主题,因花造景,营造意境,又可作为存储植物种质资源基地的“无锡名花园林”。相对于无锡其它类型的园林而言,无锡名花园林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历史发展脉络不够清晰,造园艺术分析缺乏系统性。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方法,结合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从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造园理念、理法、园艺科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试图从中西名花文化的差异,名花园林发展现状及趋势等方面探讨无锡名花园林的未来发展之路。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历史中江南园林的名花造景情况为背景,总结出每个历史阶段的名花造景发展;在分析江南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主题花卉杜鹃花、梅花、兰花、樱花等在历史上出现的着名栽培品种,以及历代花谱、农书等专着关于名花的栽培要点,为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中国杜鹃园、江南兰苑、古梅奇石圃、鼋头渚樱花谷、鼋头渚花菖蒲园为对象,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的角度分析其造园理念,从花木、布局、理水、建筑等方面分析其造园理法。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造园艺术是“意”与“匠”的有机结合。(3)继承和发展江南传统名花文化。分析了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内涵,结合当代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无锡名花园林的建设意见:继承名花文化、创新赏花形式和加强技术力量。建成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的,具有无锡地域特色的名花园林。
班宁宁[10](2017)在《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策略研究 ——以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为例》文中认为花木产业集聚区是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的一种新类型,也是现代花木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我国花木产业集聚区仍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阶段,面临着深度转型提升的挑战。然而,我国目前关于花木产业集聚区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以规划角度进行的研究更为罕见,本文则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研究,试图在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的规划策略指导花木产业集聚区在总体规划层面的实践。本文认为花木产业集聚区是承载花木产业发展的复杂综合体,要想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应以促进片区发展的综合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案例等分析总结出花木产业集聚区空间集聚性、产业竞合性、资源观赏性以及生态敏感性的四大特征,并对应地研究了我国花木产业集聚区在产业、空间、旅游和生态方面的问题。同时,本文从花木产业和集群式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的特殊性。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适用于我国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的总体策略,即以合理空间为载体,将产业集聚、旅游带动和生态保护三篇文章一起做,从而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以空间为载体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是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的重要基础;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促进产业发展是其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以旅游发展为引擎带动经济新增长是其重要的发展新路径;以生态保护为底线推动片区可持续发展则是在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提出的底线式的保护保障。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作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木产业集聚区,具有我国花木产业集聚区的典型特征和问题,本文系统地对其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以空间为载体优化布局结构体系、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缔造现代产业体系、以旅游发展为引擎完善旅游游憩体系和以生态保护为底线构建片区生态体系的策略,并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花木产业集聚区提供相应的规划策略实践参考。
二、扩大特色花卉种植 促进花木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特色花卉种植 促进花木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绿网城市理论的获嘉县花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题目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相关概念阐述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 |
2.1 特色小镇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进展 |
2.2 花木特色小镇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进展 |
2.3 绿网城市理论与实践进展 |
3 花木特色小镇的政策基础与特征解析 |
3.1 我国有关特色小镇的政策规定 |
3.2 花木特色小镇的归类分析 |
3.3 国内外花木特色小镇案例解读 |
3.4 花木特色小镇特征分析 |
4 获嘉花木特色小镇规划背景与条件 |
4.1 自然条件与人文背景 |
4.2 区位交通与规划范围 |
4.3 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 |
4.4 花木产业发展情况 |
4.5 如意湖项目的入驻 |
4.6 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
5 郁网如意—基于绿网城市理论的获嘉花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
5.1 思想演绎 |
5.2 用地设想 |
5.3 空间设想 |
5.4 路网格局 |
5.5 绿地系统 |
5.6 公共服务 |
5.7 分区详述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课题创新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
1.1.1 国内花卉产业概况 |
1.1.2 福建省花卉产业概况 |
1.1.3 漳州市花卉产业概况 |
1.2 国内外电子商务在花卉产业的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电子商务在花卉产业的应用总结 |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漳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漳州花卉苗木产业状况 |
2.1.1 产业规模 |
2.1.2 产业结构 |
2.2 漳州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2.2.1 市场销售渠道局限性 |
2.2.2 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 |
2.2.3 科技研发相对落后 |
2.2.4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
2.2.5 花卉专业人才流失 |
第3章 发展漳州市花卉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对策 |
3.1 搭建漳州花卉产业电商APP |
3.2 完善符合花卉电商平台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
3.3 利用网络营销方法拓宽漳州花卉推广渠道 |
3.4 构建完善的花卉冷链和仓储物流体系 |
3.4.1 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3.4.2 发展专业性的仓储配送中心及其衍生服务 |
3.5 政府积极引导、强化服务 |
3.5.1 扶持和保护 |
3.5.2 加强管理和宏观调控 |
3.6 培养花卉专业人才,加大对农户的电子商务技术辅导 |
3.6.1 鼓励农户对花卉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
3.6.2 培养花卉专业人才,加大对农户的技术辅导,增强竞争力 |
第4章 对策之开发推广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 |
4.1 专业花卉交易平台的概念 |
4.1.1 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的必要性 |
4.1.2 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的作用 |
4.1.3 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 |
4.2 山东LT花卉电子商务平台成功经验借鉴 |
4.2.1 山东LT花卉电子商务平台现状简介 |
4.2.2 电子商务构建方案借鉴 |
4.3 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商APP的开发方法 |
4.3.1 开发方法 |
4.3.2 结构模式 |
4.3.3 开发技术 |
4.3.4 应用安全 |
4.4 系统分析 |
4.4.1 需求分析 |
4.4.2 实现内容 |
4.4.3 业务流程图 |
4.4.4 数据安全 |
4.5 网站总体设计 |
4.5.1 主要数据实体E-R图分析 |
4.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6 系统实现 |
4.6.1 后台管理系统 |
4.6.2 系统界面实现 |
4.7 小结 |
第5章 对策之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渠道 |
5.1 依托优秀电商平台 |
5.1.1 借助淘宝“壹报壹店”平台推广 |
5.1.2 借助淘宝吸引更多年轻人 |
5.2 用好微营销 |
5.3 依托当地花卉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式种植 |
5.4 线上线下打造体验平台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3)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花卉 |
1.2.2 花卉产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 |
2.1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2.1.1 吉林省花卉产业布局 |
2.1.2 吉林省花卉生产基地建设情况 |
2.1.3 吉林省花卉产业流通情况 |
2.2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特色 |
2.2.1 长春市君子兰盆花发展优势明显 |
2.2.2 地域资源优势明显 |
2.2.3 绿化苗木产业呈现规模化趋势 |
2.3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3.1 政府部门重视不足,缺乏政策支持 |
2.3.2 花卉生产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 |
2.3.3 科技研发水平较低,科研人才匮乏 |
2.3.4 市场营销环节薄弱,缺乏知名品牌 |
2.3.5 市场信息获取困难,产品生产滞后 |
2.3.6 社会服务进展缓慢,基础设施不足 |
第三章 吉林省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3.1 吉林省花卉产业菱形模型 |
3.2 吉林省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2.1 需求条件分析 |
3.2.2 生产要素分析 |
3.2.3 花卉产业竞争比较分析 |
3.2.4 花卉企业分析 |
3.2.5 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
3.2.6 产业政策设计分析 |
3.3 核心竞争力小结 |
3.3.1 地理人口优势 |
3.3.2 市场区位优势 |
3.3.3 花卉品种优势 |
3.3.4 政府政策优势 |
第四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优势区发展经验与启示 |
4.1 国外花卉产业优势区发展经验 |
4.1.1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4.1.2 日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4.2 国内花卉产业优势区发展经验 |
4.2.1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4.2.2 江苏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
4.3 花卉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对吉林省的启示 |
第五章 加快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5.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强政策引导 |
5.1.1 加强政府领导作用 |
5.1.2 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
5.1.3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
5.2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规模发展 |
5.2.1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
5.2.2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
5.3 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打造人才队伍 |
5.3.1 加大科技种植投入 |
5.3.2 培养花卉科技人才 |
5.3.3 进一步建设标准化生产体系 |
5.4 打造完善营销体系,推动品牌建设 |
5.4.1 推进健全市场体系 |
5.4.2 加强特色品牌打造 |
5.5 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紧跟市场步伐 |
5.5.1 建立信息服务机构 |
5.5.2 打造花卉网络平台 |
5.6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设施建设 |
5.6.1 延长产业服务链条 |
5.6.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浙江省园林苗圃景观化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1.1 三农政策带来的机遇 |
1.1.1.2 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 |
1.1.1.3 问题较多,效益下降 |
1.1.1.4 苗圃对外展示和宣传水平较低 |
1.1.2 研究意义 |
1.2 苗圃景观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1.2.1 相关概念 |
1.2.1.1 园林苗圃 |
1.2.1.2 观光苗圃 |
1.2.1.3 花园中心 |
1.2.2 相关理论基础 |
1.2.2.1 园林苗圃学 |
1.2.2.2 景观生态学 |
1.2.2.3 农业美学 |
1.2.2.4 多功能农业 |
1.2.2.5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
1.2.2.6 农业产业化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苗圃的发展研究 |
1.3.1.1 国外苗圃的研究概况 |
1.3.1.2 国内苗圃的发展和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文献研究法 |
1.4.2.2 实地调查法 |
1.4.2.3 实践验证法 |
1.5 技术路线 |
2 苗圃景观化在浙江省的发展基础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气候特点 |
2.1.2 地形特点 |
2.1.3 植被资源 |
2.1.4 土地资源 |
2.1.5 旅游业发展 |
2.2 浙江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
2.2.1 浙江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优势 |
2.2.1.1 基础较好,规模较大 |
2.2.1.2 产区集聚效应显现,龙头企业引领增强 |
2.2.1.3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
2.2.2 浙江省花卉苗木产业存在的不足 |
2.2.2.1 生产环境和方式与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
2.2.2.2 苗木同质化较高 |
2.2.2.3 苗圃经营收入单一 |
2.2.2.4 苗圃对外展示能力较低 |
2.3 小结 |
3 苗圃景观化典型案例分析 |
3.1 浙江森禾种业余杭示范基地 |
3.1.1 基地介绍 |
3.1.1.1 交通区位分析 |
3.1.1.2 社会经济分析 |
3.1.1.3 周边绿地分析 |
3.1.2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
3.1.3 借鉴特色 |
3.1.3.1 景观角度规划设计苗圃基地 |
3.1.3.2 植物景观营造水平较高 |
3.1.3.3 品牌特色活动的构建 |
3.1.3.4 经营方式的拓展 |
3.2 画境·青山湖花园中心 |
3.2.1 基地介绍 |
3.2.2 区位分析 |
3.2.2.1 交通区位分析 |
3.2.2.2 社会经济分析 |
3.2.2.3 周边园艺市场分布 |
3.2.3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
3.2.4 借鉴特色 |
3.2.4.1 将花园中心融入苗圃,拓展苗圃的经营方式 |
3.2.4.2 情景式庭院的展示、设计和施工 |
3.2.4.3 室内卖场的布局和营造 |
3.2.4.4 依托科研力量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
3.3 浙江人文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文浦花园 |
3.3.1 基地介绍 |
3.3.2 区位分析 |
3.3.3 借鉴特色 |
3.3.3.1 景观效果好、科普价值高的植物全园种植 |
3.3.3.2 强化植物的展示功能和科普功能 |
3.4 苗圃景观化发展主要内容 |
3.4.1 观光 |
3.4.2 展示 |
3.4.3 经营销售 |
3.4.4 其它做法 |
4 基于苗圃景观化模式的浦江县森鼎苗圃基地规划 |
4.1 项目概况 |
4.1.1 浦江县概况 |
4.1.1.1 气候特征 |
4.1.1.2 水文条件 |
4.1.1.3 植物资源 |
4.1.1.4 花木产业发展情况 |
4.1.2 场地概况 |
4.1.2.1 区位分析 |
4.1.2.2 场地现状分析 |
4.1.3 项目建设意义 |
4.1.3.1 丰富可供使用的园林植物品种 |
4.1.3.2 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城市绿地 |
4.1.3.3 为今后的苗圃景观化发展提供借鉴 |
4.2 总体规划 |
4.2.1 规划理念及目标 |
4.2.2 项目规划编制依据 |
4.2.3 规划原则 |
4.2.3.1 基地景观化 |
4.2.3.2 效益最大化 |
4.2.3.3 功能多元化 |
4.2.3.4 生产集约化 |
4.3 总体布局 |
4.4 功能分区 |
4.4.1 入口服务展示区 |
4.4.2 观光休闲区 |
4.4.3 苗木生产区 |
4.4.4 水生植物展示区 |
4.4.5 引种培育区 |
4.4.6 实际应用展示区 |
4.4.7 园艺中心售卖区和户外花卉绿植售卖区 |
4.4.8 研发展示区 |
4.5 分项规划 |
4.5.1 植物规划 |
4.5.1.1 植物空间分布和季相搭配 |
4.5.1.2 主要功能区的植物配置 |
4.5.2 道路规划 |
4.5.3 建筑规划 |
4.5.4 给排水规划 |
4.5.4.1 给水规划 |
4.5.4.2 排水规划 |
4.6 小结 |
4.6.1 原始基地内的不足 |
4.6.2 苗圃景观化模式的改造策略 |
4.6.2.1 保证生产功能 |
4.6.2.2 提升观光功能 |
4.6.2.3 强化展示功能 |
4.6.2.4 增强销售功能 |
5 讨论与结论 |
5.1 研究结论与成果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下的温江花木出口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查阅法 |
1.4.2 专家以及行业咨询法 |
1.4.3 案例研究法 |
1.4.4 比较分析法 |
1.4.5 现场调研法 |
1.4.6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解读 |
2.1.1 一带一路 |
2.1.2 中欧班列(成都) |
2.1.3 花木产业 |
2.1.4 花木出口 |
2.1.5 策略 |
2.2 相关理论论述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3 国内外花木出口成功经验及模式分析 |
2.3.1 哥伦比亚花木出口的成功经验及模式 |
2.3.2 荷兰花木出口的成功经验及模式 |
2.3.3 云南、广东等花木出口大省的成功经验及模式 |
2.4 案例小结 |
3 温江花木产业发展及出口的基本情况 |
3.1 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基础 |
3.1.1 资源禀赋 |
3.1.2 产业概况 |
3.2 花木出口情况及比较优势 |
3.2.1 全国花木行业整体出口情况 |
3.2.2 温江花木出口情况 |
3.2.3 温江花木出口的比较优势 |
3.3 小结 |
4 温江花木出口调查分析 |
4.1 访问对象与样本特征 |
4.2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温江花木出口存在的问题 |
4.3.1 产销方面 |
4.3.2 物流运输方面 |
4.3.3 政府政策服务方面 |
4.3.4 科研方面 |
5 温江区发展“一带一路”花木出口的策略 |
5.1 温江花木出口的目标和定位 |
5.2 温江花木出口发展策略 |
5.2.1 产销方面 |
5.2.2 物流运输方面 |
5.2.3 政府政策服务方面 |
5.2.4 科研方面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温江区花木资源分布图 |
附件2:温江花木出口特色品种 |
附件3:调查问卷 |
致谢 |
简历 |
(6)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研究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意义 |
1.3.2 鄢陵县发展花卉产业的实际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产业经济学理论 |
2.1.2 比较优势理论 |
2.1.3 波特钻石模型 |
2.2 文献综述 |
2.2.1 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
2.2.2 竞争力 |
2.2.3 农产品竞争力 |
2.2.4 花卉产业竞争力 |
3 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3.1.2 国内花卉发展现状 |
3.2 鄢陵县县情概况 |
3.3 鄢陵县花卉发展历程 |
3.3.1 萌芽发展时期 |
3.3.2 恢复发展时期 |
3.3.3 快速发展阶段 |
3.4 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3.4.1 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3.4.2 鄢陵县花卉产品品种 |
3.4.3 鄢陵县花卉产业规划 |
3.4.4 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
4 基于钻石模型的鄢陵花卉产业分析 |
4.1 生产要素 |
4.2 需求条件 |
4.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
4.4 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
4.5 政府因素 |
4.6 机遇 |
5 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分析 |
5.1 鄢陵县花卉产业在河南省所占比重 |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2 评价方法的选取 |
5.3 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国内竞争力分析 |
5.3.1 数据来源 |
5.3.2 指标体系的选取 |
5.3.3 基于主成分分析 |
5.3.4 评价结果 |
5.3.5 花卉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
5.4 鄢陵县花卉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
5.4.1 因子分析介绍 |
5.4.2 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 |
5.4.3 结果分析解读 |
5.4.4 综合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分析 |
6.1 增加花卉产业科技含量 |
6.1.1 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素质 |
6.1.2 合理规划花卉产业科研技术投资 |
6.1.3 增强花卉产品生产技术 |
6.2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
6.3 增强花卉旅游产业发展 |
6.4 增强销售能力,提高花卉需求 |
6.5 政府建立花卉产业的经济支持体系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7)安徽省花卉产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图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产业概述 |
2.1.2 花卉概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产业竞争理论 |
2.2.2 产业布局理论 |
2.2.3 技术创新理论 |
2.2.4 供给与需求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安徽省花卉产业整体状况分析 |
3.1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3.2 安徽省花卉产业各环节分析 |
3.2.1 种植环节分析 |
3.2.2 流通环节分析 |
3.2.3 销售环节分析 |
3.3 安徽省花卉生产布局分布 |
3.3.1 合肥市 |
3.3.2 滁州市 |
3.3.3 黄山市 |
3.3.4 芜湖市 |
3.3.5 阜阳市 |
3.4 安徽省花卉产业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strength) |
3.4.2 劣势分析(weakness) |
3.4.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3.4.4 威胁分析(threat) |
3.4.5 SWOT策略 |
第四章 安徽省花卉产业竞争力评价 |
4.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
4.1.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
4.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
4.3 数据处理分析 |
第五章 安徽省花卉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
5.1 因素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模型构建与计算 |
5.2.1 建立关联矩阵 |
5.2.2 无量纲化处理 |
5.2.3 计算关联系数 |
5.2.4 计算关联度 |
5.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6.1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6.1.1 美国花卉产业现状 |
6.1.2 荷兰花卉产业现状 |
6.1.3 哥伦比亚花卉现状 |
6.2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6.2.1 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含量 |
6.2.2 重视文化创意带动作用 |
6.2.3 专业性人才储备充足 |
6.2.4 政府支持力度大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1.1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
7.1.2 安徽省花卉产业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
7.1.3 科技投入是当前影响安徽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7.2 对策建议 |
7.2.1 加大研究与试验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
7.2.2 加大对花卉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
7.2.3 健全市场体系,促进花卉产业融合发展 |
7.2.4 加强花卉企业自身实力,提升竞争力水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顺德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花卉 |
2.1.2 花卉产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花卉产业化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产业关联理论 |
2.2.4 交易费用理论 |
3 顺德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顺德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
3.1.1 顺德区的基本情况 |
3.1.2 顺德花卉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
3.2 顺德花卉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3.2.1 区位优势明显 |
3.2.2 交通度高发达 |
3.2.3 自然条件优越 |
3.3 顺德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
3.3.1 顺德花卉产业种植现状 |
3.3.2 顺德花卉产业生产与销售现状 |
3.3.3 顺德花卉产业的政策以及协会支持情况 |
3.4 实地调查数据分析 |
3.4.1 顺德花卉发展环境分析 |
3.4.2 顺德花卉对外开放情况分析 |
3.4.3 顺德花卉生产技术应用分析 |
3.4.4 顺德花卉信息化系统分析 |
3.4.5 顺德花卉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分析 |
4 顺德花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4.1 自主创新意识淡薄,品牌效应较弱 |
4.2 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不强 |
4.3 流通体系不够完善,费用成本偏高 |
4.3.1 流通渠道不够顺畅,交易信息水平落后 |
4.3.2 供应链结构不完善,使各相关环节失调 |
4.3.3 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备投入不足 |
4.4 信息系统落后低效,保障机制不全 |
4.4.1 种植信息管理系统低效 |
4.4.2 订购信息管理系统低效 |
4.4.3 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低效 |
4.4.4 售后服务系统管理低效 |
4.5 对外贸易开拓乏力,市场占比偏低 |
4.5.1 外推力度不够 |
4.5.2 出口成本偏高 |
4.5.3 出口品种单调 |
4.5.4 出口市场集中 |
5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5.1 国外相关成功经验 |
5.1.1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经验 |
5.1.2 日本花卉产业发展经验 |
5.2 国内相关成功经验 |
5.2.1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经验 |
5.2.2 成都花卉产业发展经验 |
5.3 国内外成功经验对顺德花卉产业发展的启示 |
5.3.1 发挥区位优势,完善交通体系 |
5.3.2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
5.3.3 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花卉品牌 |
5.3.4 完善信息系统,加大宣传力度 |
6 顺德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提高科创能力,增强品牌效应 |
6.1.1 加强科研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6.1.2 培育优质品类,增强企业品牌效应 |
6.2 完善物流体系,开拓市场空间 |
6.3 加强行业规划,构建良好融资环境 |
6.4 健全信息系统,高效把控市场动态 |
6.5 完善服务体系,确保产业高效提质 |
6.5.1 建立企业内部运作服务体系 |
6.5.2 完善花卉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
6.5.3 完善市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
6.5.4 建立健全花卉科研服务体系 |
6.5.5 建立配套花卉防治服务体系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花卉产业的发展能够给顺德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
7.1.2 花卉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促进顺德社会文化的进步 |
7.1.3 科技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制约顺德花卉产业的发展 |
7.2 创新与不足 |
7.2.1 创新 |
7.2.2 不足 |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件 |
(9)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 |
1.2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
1.2.1 无锡研究成果 |
1.2.2 国内研究成果 |
1.2.3 国外研究成果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江南传统名花园林的形成 |
2.1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简史 |
2.1.1 先秦至汉 |
2.1.2 魏晋南北朝 |
2.1.3 唐宋 |
2.1.4 元明清 |
2.1.5 近现代 |
2.1.6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
2.2 江南传统名花品种与栽培技术 |
2.2.1 传统名花品种 |
2.2.2 传统名花栽培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3 近现代无锡名花园林的形成 |
3.1 民族实业家“以园养园” |
3.1.1 梅园 |
3.1.2 横云山庄 |
3.1.3 陈家花园 |
3.2 园艺爱好者“海外引种” |
3.2.1 杜鹃花引种 |
3.2.2 兰花引种 |
3.3 商人巨贾的“园林点缀” |
3.3.1 蠡园 |
3.3.2 锦园 |
3.4 无锡名花园林的建立 |
3.4.1 杜鹃园 |
3.4.2 江南兰苑 |
3.4.3 花菖蒲园 |
3.4.4 古梅奇石圃 |
3.4.5 樱花谷 |
3.5 近代无锡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
3.6 本章小结 |
4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念“意之立” |
4.1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 |
4.1.1 利用自然环境 |
4.1.2 营造花卉生境 |
4.1.3 巧借有利景观 |
4.2 以文立意,以景生情 |
4.2.1 点明景观主题 |
4.2.2 蕴含诗情画意 |
4.3 因花造景,因景成境 |
4.3.1 传承名花文化 |
4.3.2 营造名花景观 |
4.3.3 开拓名花意境 |
4.4 本章小结 |
5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法“匠之营” |
5.1 整体布局 |
5.1.1 园林选址:依山傍水,巧于借景 |
5.1.2 总体布局:集锦为主,突出主景 |
5.1.3 局部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
5.2 山水生境 |
5.2.1 源有去由,水有来历 |
5.2.2 随曲合方,以水为心 |
5.2.3 姿态不一,动静交融 |
5.3 突显花木 |
5.3.1 尊重植物自身生境 |
5.3.2 突出主题植物造景 |
5.3.3 融合其它园林要素 |
5.4 配置建筑 |
5.4.1 建筑形式:因循传统,形式多样 |
5.4.2 建筑风格:含蓄稳重,推陈出新 |
5.4.3 建筑理法: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
5.5 本章小结 |
6 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与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 |
6.1 中西名花园林的异同与中国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 |
6.1.1 中西名花园林的共同点 |
6.1.2 中西名花园林风格的差异 |
6.2 江南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 |
6.2.1 江南现有着名名花园林 |
6.2.2 名花园林的发展困境与趋势 |
6.3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之路探索 |
6.3.1 无锡名花园林存在的问题 |
6.3.2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方向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7.1 结论 |
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策略研究 ——以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业产业集聚区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
1.1.2. 花木产业前景广阔,发展优势较大 |
1.1.3. 我国花木产业集聚区面临深度转型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基础研究 |
2.1.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
2.1.1.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产业集聚区 |
2.1.2. 花卉、苗木与花木 |
2.1.3. 花木产业与花木产业集聚区 |
2.2. 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 |
2.2.1. 农业产业集聚区理论进展 |
2.2.2. 花木产业理论进展 |
2.2.3. 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理论进展 |
2.2.4. 理论研究评述 |
2.3. 现代都市农业理论 |
2.4. 产业集聚相关经典理论及模型 |
2.4.1. 马歇尔集聚和外部经济理论 |
2.4.2.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和钻石模型 |
2.4.3. 区位商法 |
2.4.4. 空间基尼系数法 |
2.4.5. 经典理论、模型评述 |
2.5.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 |
2.5.1. 福建漳浦“百里花卉走廊” |
2.5.2. 江苏常州花木产业集聚区 |
2.5.3. 山东青州花木产业集聚区 |
2.5.4. 成都三圣花乡“五朵金花” |
2.5.5. 荷兰的花卉产业集聚区 |
2.5.6. 实践案例总结 |
2.6. 本章小结 |
3. 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策略研究 |
3.1. 花木产业集聚区主要特征 |
3.1.1. 空间上的空间集聚性 |
3.1.2. 产业上的产业竞合性 |
3.1.3. 资源上的观赏游览性 |
3.1.4. 生态上的生态敏感性 |
3.2. 花木产业集聚区主要问题 |
3.2.1. 花木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主要问题 |
3.2.2. 花木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
3.2.3. 花木产业集聚区旅游发展主要问题 |
3.2.4. 花木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主要问题 |
3.3. 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特殊性 |
3.3.1. 针对花木产业的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 |
3.3.2. 遵循集群式发展的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 |
3.4. 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总体策略 |
3.5. 空间策略:以空间为载体优化空间布局结构 |
3.5.1. 空间结构 |
3.5.2. 功能分区 |
3.5.3. 交通系统 |
3.6. 产业策略: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促进产业发展 |
3.6.1. 产业总体布局 |
3.6.2. 以核心主导模式发展花木运销 |
3.6.3. 以集约化种植模式提升花木生产 |
3.6.4. 以多元化延伸模式促进花木深加工 |
3.7. 旅游策略:以旅游发展为引擎带动经济新增长 |
3.7.1 “花木+”旅游发展模式 |
3.7.2. 花木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发展 |
3.7.3. 花木绿道带动景区串联发展 |
3.8. 生态策略:以生态保护为底线推动片区可持续发展 |
3.9. 本章小结 |
4. 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现状研究 |
4.1. 规划区概况 |
4.2. 县域层面花木产业集聚度测算 |
4.3. 县域层面花木产业发展特征及发展历程 |
4.3.1. 县域层面花木产业发展特征 |
4.3.2. 县域层面花木产业发展历程 |
4.4. 规划区层面发展现状分析 |
4.4.1. 用地现状分析 |
4.4.2. 产业现状分析 |
4.4.3. 交通现状分析 |
4.4.4. 旅游现状分析 |
4.4.5.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策略 |
5.1. 规划目标和定位 |
5.1.1. 规划目标 |
5.1.2. 规划定位 |
5.2. 空间策略:以空间为载体优化布局结构体系 |
5.2.1. 构建“点线面”复合空间结构体系 |
5.2.2. 合理布局功能片区 |
5.2.3. 优化内外路网结构 |
5.3. 产业策略: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缔造现代产业体系 |
5.3.1. 布局:优化产业规划布局 |
5.3.2. 运销:加强物流园区建设 |
5.3.3. 生产:打造重点生产基地 |
5.3.4. 加工:延伸花木产业链条 |
5.4. 旅游策略:以旅游发展为引擎完善旅游游憩体系 |
5.4.1. 三产融合发展 |
5.4.2. 打造环状旅游线路 |
5.4.3. 丰富花木旅游发展模式 |
5.4.4. 完善服务设施 |
5.5. 生态策略:以生态保护为底线构建片区生态体系 |
5.5.1. 林地资源保护 |
5.5.2. 水系资源保护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未来研究方向及反思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四、扩大特色花卉种植 促进花木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绿网城市理论的获嘉县花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D]. 傅力.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2]漳州市花卉产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D]. 叶惠玲. 集美大学, 2020(06)
- [3]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家琦.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4]浙江省园林苗圃景观化模式探析[D]. 邱浩杰.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2)
- [5]“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下的温江花木出口策略研究[D]. 易蓉秀.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6]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D]. 苏世翔.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7]安徽省花卉产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新新.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8]顺德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 李卫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6)
- [9]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D]. 张淮南.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1)
- [10]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策略研究 ——以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为例[D]. 班宁宁.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