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禚昌红[1](2021)在《辛开苦降法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全面梳理总结辛开苦降法相关理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研究辛开苦降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探讨了辛开苦降法运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期待研究结果对辛开苦降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人工检索与电子检索相结合,梳理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阅读、整理、分析;(2)数据挖掘,搜集古今医案,将搜集的医案资料统一规范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病名、症状、用方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全面梳理并总结了辛开苦降法相关理论,其立法依据为四气五味学说和升降浮沉理论;运用于临床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的气机升降理论。辛开苦降法的配伍特点为调理气机升降,制约药性偏胜,反佐从治之意,恢复脏腑生理。根据数据挖掘结果,古代医案用辛开苦降法的常见疾病为痞满、呕吐、胃脘痛、痢疾、疟疾等,常用方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等,常用药以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归脾、胃、肺三经,性多温、寒,味多辛、苦。现代医案用辛开苦降法的常见疾病为痞满、胃脘痛、泄泻、口疮、咳嗽等,常见症状有纳呆、口苦、口干、大便稀、胃脘痞满、恶心等,舌色以红和淡白为主,舌形以胖大、齿痕居多,黄腻苔或薄白苔居多,脉多弦、滑、细。常用药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归经性味与古代医案相同。古今医案中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症状、用药、用方的数据分析结果总体上存在一致性,细节上稍有差别,在现代医案中扩大了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的范围。在数据挖掘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辛开苦降法具有协调阴阳平衡、调畅气机升降、平调寒热、分消邪气、因势利导的作用优势,其属于八法中“和法”范畴,并与补法、温法、消法、清法关系最为密切。辛开苦降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是一个综合的辨证,蕴含着多种辨证方法,探讨了其运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应用辛开苦降法辨证论治时需要辨识体质遵寒热偏倚,知常达变辨复杂变证,辛苦相宜勿忘顾脾胃。从上下辨证和疫病的防治角度探讨了辛开苦降法的后世临床应用,补充了辛开苦降理论在辨证论治方面的内容。研究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发现辛开苦降法在临床不同的疾病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药物的药性药味以及病证的病理变化,可以扩大方药的选择范围,使临床对于辛开苦降法的运用更加灵活多变,更可以丰富辛开苦降法中的辨证论治。深入研究辛开苦降法这一治法在临床的应用规律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于洋[2](2013)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收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记载的医案方药,梳理筛选《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案方药;探析叶天士运用苦辛通降法临证治疗疾病的法学术思想及组方用药特点,探求其运用苦辛通降法的内在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苦辛通降治法理论打下基础,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诊治和遣方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整理、文献综述,理清历代医家苦辛通降法学术理论渊源和临证治疗的用药配伍特点,综述叶天士学术特点、《临证指南医案》及苦辛通降法在外感温病中和现代研究概况;建立《临证指南医案》医案、方药数据表,通过梳理叶天士苦辛通降法学术思想及筛选《临证指南医案》记录的医案及方药,采用以法类法、以病类法、以药类法、以方类法等方法,建立《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案及方药数据表,并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学术理论特点及组方用药配伍规律。结果:1、《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医案2576案,共3137诊,内伤杂病病案初、复诊医案有2020诊,占病案总数的93.22%;外感病初、复诊医案有526诊,占病案总数的16.77%;苦辛通降法医案初、复诊医案共计300诊,占病案总数百分比为8.58%。其中在2020诊内伤杂病医案中,苦辛通降法医案为98诊,占苦辛通降法医案的20.82%;在526诊外感类疾病医案中,苦辛通降法医案为202诊,占苦辛通降法医案的79.18%。其外感伤寒类疾病医案30诊,苦辛通降法医案为22诊,占外感类疾病苦辛通降法医案的14.08%;外感温病医案496诊,苦辛通降法医案为190诊,占外感类疾病苦辛通降法医案的65.26%;其中外感温热类温病医案为311诊,苦辛通降法医案为86诊,占外感类疾病苦辛通降法医案的40.38%;外感湿热类温病医案为185诊,苦辛通降法医案为94诊,占外感类疾病苦辛通降法医案的45.54%。2、在药物性味上,《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案组方用药共115味,使用2034次。其中寒凉类味药物有59味,共使用846次;温热类药物35味,共使用835次;平性药物41味,共使用353次。3、在组方法则与作用机理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以辛开苦降,调理气机,祛除病邪为基本组方法则,具有调畅气机、清热化湿、清热化痰之功效等。结论:1、苦辛通降法是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常用治法,是叶天士临证治疗病证的特色疗法之一。2、在治疗病证种类上,《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案涉及病证种类繁多,共计43种病证,300案。3、在药物性味上,《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案组方用药共115味,使用2034次。4、在组方配伍上,《临证指南医案》外感伤寒类疾病苦辛通降法方药配伍偏于辛温,为苦辛温法;外感温热类温病苦辛通降法方药配伍以轻苦微辛之品为主,方药偏于寒凉,为轻苦微辛法即苦辛寒法;外感湿热类温病苦辛通降法方药配伍则根据湿热病邪的偏重性,常与轻苦微辛之品和淡渗利湿之品配伍组方,方药偏于寒凉,为苦辛寒法;内伤杂病苦辛通降法方药配伍以仲景苦辛通降的泻心汤及其类方为基础化裁,结合患者体质及兼夹病邪特点,常与轻苦微辛之品、养阴之品、淡渗利湿之品辨证配伍使用。5、在组方法则与作用机理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以辛开苦降,调理气机,祛除病邪为基本组方法则,具有调畅气机、清热化湿、清热化痰之功效。
李艳茹,陆国辉[3](2009)在《现代儿科温肺法临床应用及剂型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
李艳茹[4](2008)在《温肺法儿科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温肺法是针对肺寒证而设的儿科常用治法,适用于外感和内伤多种疾病,系统研究温肺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现代儿科临床,多重清热解毒等法者多,而疏于对温肺法的系统研究,补此不足,必将裨益于儿科临床。方法:本文以古今文献为依据,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方法,以切合实用、指导临床为原则,探究温肺法的发展脉络,探求温肺法的应用规律和现实指导意义,为现代中医儿科临床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路。结果:通过比较研究了古代、现代中医儿科文献,总结了古现代儿科文献关于温肺法研究的总体特征。结论:强调温里、补益的主导作用,并进而提出了补益与驱邪同用、健脾与补肾同用的组方用药新思路。
邹存信,曲秀芬,邹存清[5](2000)在《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文中研究表明
二、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辛开苦降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辛开苦降法理论文献研究 |
1 辛开苦降法理论源流概述 |
1.1 西汉时期《黄帝内经》为辛开苦降理论奠基 |
1.2 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创辛开苦降临床应用先河 |
1.3 金元时期辛开苦降理论蓬勃发展 |
1.4 明代医家对辛开苦降理论具有突破性认识 |
1.5 清代时期辛开苦降理论研究已蔚为大观 |
2 辛开苦降法理论概论 |
2.1 辛开苦降法立法依据 |
2.2 气机升降理论是辛开苦降法运用于临床之理论基础 |
2.3 辛开苦降法的配伍特点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医案研究 |
1 辛开苦降法的数据挖掘工具和方法 |
1.1 采用的分析工具 |
1.2 频数分析 |
1.3 图表分析 |
1.4 关联分析 |
1.5 黄金分割法 |
2 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结果 |
2.1 建立数据库 |
2.2 疾病结果分析 |
2.3 治法结果分析 |
2.4 用方结果分析 |
2.5 用药结果分析 |
2.6 常见疾病用方、用法及用药规律分析 |
3 现代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
3.1 建立数据库 |
3.2 疾病结果分析 |
3.3 症状结果分析 |
3.4 治法分析 |
3.5 用方结果分析 |
3.6 用药结果分析 |
3.7 常见病用方、用法、症状及用药规律分析 |
第三部分 辛开苦降法应用研究 |
1 辛开苦降方应用概况 |
1.1 仲景辛开苦降方应用概况 |
1.2 温病学家对于辛开苦降法的应用 |
1.3 其他辛开苦降方的应用 |
1.4 小结 |
2 辛开苦降法实质 |
2.1 辛开苦降法的作用优势 |
2.2 辛开苦降法与八法的关系 |
2.3 小结 |
3 辛开苦降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 |
3.1 辛开苦降法之辨证论治探讨 |
3.2 辛开苦降法中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
3.3 辛开苦降法辨证论治启示 |
3.4 小结 |
4 辛开苦降法的后世临床应用 |
4.1 辛开苦降法之上下辨证 |
4.2 辛开苦降法在疫病治疗中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古代医案来源 |
附录二 古代医案用方 |
附录三 现代医案中医疾病 |
附录四 现代医案西医疾病 |
附录五 现代医案用方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用药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整理及综述 |
1. 叶天士述评 |
1.1 叶天士生平简介及主要学术着作 |
1.2 叶天士治疗温病的主要学术成就 |
1.3 其他学术贡献 |
2. 《临证指南医案》 |
2.1 《临证指南医案》简介 |
2.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主要学术特定 |
2.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研究概况 |
3. 苦辛通降法概念、形成及历史沿革 |
3.1 苦辛通降法概念 |
3.2 苦辛通降法形成及历史沿革 |
4. 苦辛通降法在外感温病中及现代应用研究概况 |
4.1 苦辛通降法在外感温病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
4.2 苦辛通降法现代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研究方案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临证指南医案》病案统计基本情况 |
1.1 《临证指南医案》病案病证分类基本情况 |
1.2 《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案病证分布基本情况 |
2. 《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医案用药统计分析 |
2.1 《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医案药物统计原则 |
2.2 《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医案药物统计方法 |
3. 《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医方药配伍及频次统计 |
3.1 《临证指南医案》外感伤寒类疾病苦辛通降法医案方药配伍及频次统计 |
3.2 《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类温病苦辛通降法医案方药配伍及频次统计 |
3.3 《临证指南医案》湿热类温病苦辛通降法医案方药配伍及频次统计 |
3.4 《临证指南医案》内伤杂病类苦辛通降法医案方药配伍及频次统计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治疗病证情况分析 |
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组方配伍特点分析 |
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作用机理探讨 |
4.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强调“苦辛通降”法使用不当可出现不良反应探讨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 1:《临证指南医案》外感伤寒类疾病苦辛通降法医案数据表(22案) |
附件 2:《临证指南医案》外感温热类温病苦辛通降法医案数据表(86案) |
附件 3:《临证指南医案》外感湿热类温病苦辛通降法医案数据表(94案) |
附件 4:《临证指南医案》内伤杂病类苦辛通降法医案数据表(98 案) |
致谢 |
(3)现代儿科温肺法临床应用及剂型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温肺法的临床应用 |
1.1 防治小儿咳喘 |
1.2 治疗小儿尿床 |
1.3 治疗小儿肺炎 |
2 剂型研究 |
(4)温肺法儿科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温肺法古代儿科文献研究 |
一、儿科温肺法渊源 |
(一) 萌芽时期(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
(二) 初步形成时期(隋唐) |
(三) 逐步完善时期(宋金元) |
(四) 成熟时期(明清) |
二、儿科温肺法立法依据 |
(一) 肺的生理特性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理论基础 |
(二) 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前提条件 |
三、儿科温肺法证治源流探析 |
(一) 小儿肺寒证辨析 |
(二) 小儿温肺法辨治 |
四、古代儿科温肺方药分析 |
(一) 选方来源 |
(二) 各类药物按出现的频数排序 |
(三) 各类药物按出现频次分析 |
(四) 古代文献常用温肺药举要及分析 |
(五) 儿科温肺方特点探析 |
第二部分 温肺法现代儿科研究概况 |
一、理论研究 |
二、临床研究 |
(一) 防治小儿咳喘 |
(二) 治疗小儿尿床 |
(三) 治疗小儿肺炎 |
三、方药研究 |
(一) 配伍法则 |
(二) 用药特点 |
(三) 现代温肺方药分析 |
四、剂型研究 |
第三部分 分析 |
一、古今温肺法儿科应用对比分析 |
(一) 古今方药的对比分析 |
(二) 古今治法的对比分析 |
(三) 古今治疗病种的对比分析 |
(四) 古今剂型的对比分析 |
二、温肺法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
(一) 温法与补法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大法 |
(二) 扶正与驱邪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 |
(三) 健脾与补肾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5)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方药组成 |
2 临证加减 |
3 典型病例 |
4 体会 |
四、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辛开苦降法理论及应用研究[D]. 禚昌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用药配伍规律研究[D]. 于洋. 云南中医学院, 2013(02)
- [3]现代儿科温肺法临床应用及剂型研究概况[J]. 李艳茹,陆国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8)
- [4]温肺法儿科文献研究[D]. 李艳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5]邹德琛教授辛开苦降方治疗小儿咳嗽之运用[J]. 邹存信,曲秀芬,邹存清. 中医药信息,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