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生活 放飞思维 各抒己见——二年级口语交际《■变魔术》教学实录(论文文献综述)
杨佳佳[1](2020)在《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K市g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如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广泛流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展示个性。素质教育是着眼未来、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改革的指引与方向标。为了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学方面引进活力课堂概念与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改善师生关系,打造教育发展新时代中的活力新课堂。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因此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改革贯彻与落实,对于培养新一代技能型人才、优化我国新时代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将活力课堂引入中职教育,改善我国中职教育课堂现状,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有利于中职学生的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然而目前中职教育中活力课堂实践成效并不明显,中职教育活力课堂开展仍旧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中职语文活力课堂,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教学实践法分析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开展现状。研究发现:目前中职语文活力课堂中活力不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师生关系有待改善。故基于既有活力课堂相关研究、人文主义心理学、构建主义心理学等进行中职语文活力课堂教学实践,对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实践结果表明,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效果:1、学生语文成绩占年级组前50%的人数从7人上升到18人,语文成绩明显提升;2、喜欢语文学科的学生由34.1%上升到95.4%;3、因为兴趣而学习语文的学生实践前后由9.7%上升到26.8%;4、由于认识到了语文学科的现实生活价值而进行学习的学生实践前后由5.1%上升到7.3%;5、针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能够掌握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掌握程度也在相应提高,由实践前的33.1%增加到实践后的63.4%;6、更多的同学认识到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中的意义,由实践前的4.9%上升到了实践后的61.1%,增加了56.2%;7、实践前同学们即使在课上有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时,46%的同学都会不了了之,实践后只有4.9%。实践前愿意主动解决的同学有53.6%,实践后上升到95.1%,有41.5%的同学加入到主动解决问题的行列,实践结果表明,活力课堂教学方式成效明显,能够改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的开展具有实践意义。
吴易霏[2](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它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语文学习也开始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倡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的语文学习,这种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语文教学模式,促使了小学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然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质疑、反对的声音,一些学生家长也表示了担忧;同时,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实践方面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变成了一种“伪生活化”教学,培养出来的依旧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正确、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以一种科学、有序、健康的状态向前发展。本研究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按照文献分析—调查问题—原因探究—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了解到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据此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选取了上海市部分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对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语文课堂、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发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活素材选择不当;生活情境创设形式化;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不准确;学校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低;家长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配合度低等等。最后,这些问题,结合“教学生活化”相关理论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刘冰清[3](2020)在《统编版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改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母语学科的教材,语文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标、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当下的语言表达规范等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作品在选入教材作为课文时未保留作品的原貌,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以符合当下的语言规范,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些作品在入选课文时往往会标注“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根据相关内容改写”等字样,这一现象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统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也表示,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会对小学语文课文中原作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尤其是在小学低段课文中,出于认字的安排,改编是常有的事情且会非常慎重,会反复斟酌。改编后的课文留存于语文教材中,原文隐秘地藏于教材之后,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法规避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对教材中课文的改编研究十分重要,唯有慎重对待,语文教材才能施展出它在教学中应有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经典原文作品的研究、语文教材中原文作品的改编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改编课文的教学研究这三个方面对以往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发现他人对于小学语文改编课文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探究原文价值方面研究的并不多,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原文价值研究的努力方向。其次,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改编课文的数量和体裁进行统计梳理后发现,改编课文数量逐渐增多,以此结合相应课文案例,分析出课文改编的方式有:调整语言表述、改变文本内容、节选故事情节,进而归纳出改编的原因:符合语言表达规范、实现编者教育意图、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实现课堂教学计划。再次,基于小学语文低年段的课堂教学,本文提出在改编课文的教学中引入原文的教学,通过两种文本在课堂中的互动,探究出原文的价值:提升儿童语感能力、促进儿童语言表达、激发儿童想象潜能、提高教师文学素养。与此同时,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提出原文引入的教学实践:巧妙导入、聚焦对比、抓住期待、巧用课文“留白”,以探究原文存在于改编课文教学中的有效性价值。最后,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改编课文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展开相关教学设计。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略尽绵薄之力。
沈丽萍[4](2019)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心理的发展一直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而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接触的内容能够对其产生深远影响,而语文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学科课程,内容丰富,延伸广泛,对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一门学科课程的范畴,其于生之心、于生之情、于生之性,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甚至有助于矫正心理问题,极具心理教育价值。探究心理教育的新路径,开发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有效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已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现实课题。本研究从语文学科新视角出发,开发语文课程中蕴藏的心理教育资源,对于课程的优化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较强的现实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有据可依,更是学生所需也是时代所需。开发语文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是一次新的尝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理论,并结合亲身实践。通过课堂观察法进行教师教学观察,实践教学,搜集与设计具有心理教育意味的课堂教学。采取课例研究法,将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形成贴合当前学校教育实情,科学且有活力的课程设计。本研究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寻找语文与心理联系的“蛛丝马迹”,提出疑问,探寻两者之间的关联,并结合研究现状,小范围内走访调查学校,对于语文教育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程度和问题做出了思考。第二部分率先从历史纵向和现代横向的多维视角,探寻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的有力证明,笔者在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发现了在诸多古籍文献记载中,都透露出心理与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当代科学实验研究也在不断验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当代杰出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察觉到了心理教育之意味,接着透过语文课程资源和心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理论,寻求理论依据,找寻本研究的理论支点。第三部分从语文与心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对可进行心理教育开发的“要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梳理,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划分为学科、文本、学习心理、文化四大“要素”,为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抓手。第四部分是对语文课程的特性和学习心理进行透视,并亲身实践进行语文课堂观察与教学,通过实践课例解析展现心理教育轮廓。第五部分是对整体语文心理课程体系做出进一步地全方位的设想,依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心理教育资源要素,进行了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活动设计、课程评价设计。最后一部分做了总结与思考,对研究做出总结梳理,对于课程今后的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或者需应对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性的建议。研究得出,小学语文课程中蕴藏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且形态多样,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能发挥出语文课程独特的心理教育价值。这不仅能够为当下语文课程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为心理教育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赵文静[5](2019)在《西方经典童话之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方经典童话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是其优秀代表,在我国得到了普遍认可,不仅被列为儿童课外阅读必读书目,且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各版语文教材,在童话类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童话阅读教学中对西方经典童话盲目接受,缺乏对其文本内涵客观、理性的分析,不能充分挖掘西方经典童话的文化价值。本研究以自然教育、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客观梳理了西方经典童话所包含的实用价值和负面文化因素,并结合西方经典童话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顺应儿童发展特点、尊重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西方经典童话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等方面进行说明。正文第一部分中,笔者梳理了中西方儿童观的不断演进和童话的内涵,并对童话之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阐释。正文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西方经典童话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西方经典童话不仅有丰富的实用价值:丰富的童话主题、奇特的幻想品质、快乐的游戏精神、饱满的艺术形象,也隐藏着血腥暴力、虚幻追求等负面因素,同时在科技与文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西方经典童话也面临着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诸多压力。正文第三部分分析了西方经典童话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现状和问题。教材中选编篇目过少、改编中删减内容太多、过于重视教化作用等问题,都不能凸显西方经典童话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且缺乏对西方经典童话价值的全面认识。在正文第四部分,笔者提出西方经典童话的教学策略。开展西方经典童话的阅读分享,提供学生交流阅读经验的平台;对西方经典童话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儿童全面、深刻的认识童话的文化内涵;在亲子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情感体验;开展多姿多彩的童话剧表演,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游戏中放飞情感。结论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付文晓[6](2019)在《基于互联网+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转型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真正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其中乡村教师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致使农村教学点的课堂教学由“教师灌输型”转变为“向学而教型”,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困境甚至迷茫。农村教学点的教师作为农村教学点教育改革的核心群体,其进行课堂教学转型的状况,不仅表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还将直接影响农村教学点教育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形式,对山东省LY市LZ区LL县MS镇农村教学点的P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进行描述与呈现,力图揭示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学点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转型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P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其课堂教学主要发生了五种形态变化与特点,即原始封闭型:保守化;课堂活动型:活动化;生搬硬套型:生硬化;课堂单一型:单一化和向学而教型:灵活化。通过对P老师课堂教学转型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P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转型的因素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首先,学校领导的领导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因素;教师个人的主观表达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因素;学生个体的课堂参与度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根本因素;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为促进农村教学点教师更好、更快地进行课堂教学转型提出相应策略:重视农村教学点学校领导对自身诚信领导的优化与改进;提高农村教学点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强调学生课堂参与的全体化;转变农村教学点学生家长教育理念。
李文,施民贵[7](2019)在《《学商量 编童话》教学实录与点评》文中认为板块一激趣导入,初识童话师:同学们,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小猪佩奇")你们马上猜到了,这是童话《小猪佩奇》。首先考考大家,你知道童话有哪些特点吗?生:童话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是真的。生:童话是书里的,是以前的人想出来的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美人鱼是不存在的,是作家想象人的身子,加上鱼的尾巴,就变成了美人鱼。
刘富贵[8](2018)在《小学语文群文导写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①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发现有很多学生不会写作,甚至害怕写作。由此可知,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教之得法,导之得法。倪文锦教授指出,我国写作教学历来提倡“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要注重“知识量”的积累。因此,“以读导写”,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正是基于以上情况,在群文阅读和“精准性写作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群文导写”便应运而生。在吸取相关理论和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与文献综述部分,在所处的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内外对于母语教学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研究。基于此,阐明本次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从关键词入手,在分析“群文阅读”教学和“精准性写作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阐明“群文导写”的内涵、特点和意义。第三部分为第二章,这一部分是从教学理念、目标、原则、流程这四个方面对“群文导写”进行阐述,旨在构建出“群文导写”教学的基本体系。第四部分为第三章,这一部分按照小学常用的文体分类方法对“群文导写”的课例进行分类,再依据第二章所构建出的“群文导写”教学的基本体系,对之进行分析。从他人的教学课例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群文导写实践研究的体系。第五部分为第四章,对“群文导写”的实践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经验,并提出教学建议。通过本文的论述,一方面从理论上阐述了“群文导写”的含义、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评析了“群文导写”的相关课例。由此可知,本文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群文导写”。但“群文导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方向,本文所做的论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已,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一起探究的地方。
卿敏敏[9](2018)在《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文中指出古诗词是一种具有独特的格式和韵律的文体,它和现代的习作之间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也应珠帘合璧,相得益彰。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小学语文无论是从教学理论上还是教学实践中,古诗词和习作几乎都是界河鸿沟,各走一边。读写分家,简单结合,重此轻彼,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效率事倍功半的成因。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能力。2017年“部编版”教材应运而生,综合性成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小学古诗词和习作的整合教学势在必行,这种综合性的教学设计不仅继承发扬了传统文化,而且为习作的教学另辟蹊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小学古诗词和习作的整合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实践案例,运用文献、调查、实践、剖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第一章,尝试寻找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特点,依据,价值,从而发现有效的整合规律。第二章,在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课堂教学设计中,希望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的基本课堂组织结构,是教师进行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的基本思路。只有任教教师明确整合教学的基本思路,才可能游刃有余的展开实际操作。第三章,依照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设计思路,原本地呈现了两个案例的片段教学实践,针对性地进行剖析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可实施性的建议。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试图建构小学语文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流程图,切实可行的推广运用这种高效的教学设计。但是由于笔者自身经验缺乏性,案例选择的单一性,研究方法的质性局限性以及具体整合教学的实施性影响了本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修改完善本研究。
蒋海霞[10](2017)在《小学生起步习作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启东市三所小学调查研究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教育观察的研究方法,从提高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效果这一角度出发,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调查了解了本市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实践和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对小学生起步习作的教学方法作初步探讨。文章从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力图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优秀习作教学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就小学三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与起步习作的重要性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启东市小学三年级起步习作的教学现状作了分析,并剖析了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最后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力求形成较为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参考。
二、联系生活 放飞思维 各抒己见——二年级口语交际《■变魔术》教学实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系生活 放飞思维 各抒己见——二年级口语交际《■变魔术》教学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K市g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计划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计划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文献综述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统计分析法 |
四、教育实践法 |
五、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活力课堂的概念界定与实施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活力 |
二、课堂 |
三、活力课堂 |
第二节 语文活力课堂 |
第三节 活力课堂的实施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二、现实依据 |
第三章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的教学现状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 |
四、调查问卷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现状分析 |
一、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
二、活力课堂现状分析 |
三、学生喜欢的课堂分析 |
第四章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的实施策略与程序 |
第一节 策略 |
一、教学目标蕴含活力 |
二、教学内容蕴含活力 |
三、教学过程蕴含活力 |
四、师生关系蕴含活力 |
五、教学环境蕴含活力 |
第二节 程序 |
一、课前 |
二、课中 |
三、课后 |
第五章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的实践 |
第一节 实践背景 |
一、实践对象 |
二、实践内容 |
三、实践过程 |
第二节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教学案例 |
一、实践教学案例一 |
二、实践教学案例二 |
第三节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效果分析 |
一、学习态度 |
二、学习能力 |
三、学科素养 |
四、学科期待 |
第四节 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一、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教学的难点 |
二、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教学策略的完善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现状总结 |
二、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施过程总结 |
三、中职语文活力课堂的实践与成效总结 |
四、中职语文活力课堂实践反思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K市g校语文活力课堂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K市g校XX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教案模板 |
附录3:K市g校XX专业二年级(三)班语文活力课堂实践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4:K市g校XX专业二年级(三)班语文活力课堂实践后测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
1.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1.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面临的问题 |
1.1.4 个人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学生活化” |
2.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
2.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
2.2.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2.2.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2.3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 |
3.1 课堂观察 |
3.1.1 观察对象 |
3.1.2 观察内容 |
3.1.3 课堂案例呈现与评价 |
3.2 教师访谈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访谈内容 |
3.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3.2.4 存在的问题 |
3.3 学生问卷调查 |
3.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3.3.2 问卷的编制 |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
3.3.5 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
4.1 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
4.1.1 更新教学理念 |
4.1.2 提高综合素质 |
4.2 调整“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
4.2.1 能够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 |
4.2.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素材 |
4.2.3 确定生活素材的广度和深度 |
4.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实际 |
4.3.1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 |
4.3.2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
4.4 改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
4.4.1 快乐游戏,感知与应用语文 |
4.4.2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知识 |
4.5 更新“生活化”评价手段,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 |
4.5.1 评价内容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
4.5.2 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
4.5.3 评价方式过程性,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3)统编版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对经典原文作品的研究 |
二、对语文教材中经典原文作品的改编研究 |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改编课文的教学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统编版低段课文改编情况分析 |
第一节 改编数量分析 |
一、数量与分布 |
二、数量与占比 |
第二节 改编体裁分析 |
一、改编体裁类型 |
二、体裁统计分析 |
第三节 改编方式分析 |
一、调整语言表述 |
二、改变文本内容 |
三、节选故事情节 |
第四节 改编原因分析 |
一、符合语言表达规范 |
二、实现编者教育意图 |
三、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
四、实现课堂教学计划 |
第三章 原文与改编课文在教学中的互动 |
第一节 原文的价值再现 |
一、提升儿童语感能力 |
二、促进儿童语言表达 |
三、激发儿童想象潜能 |
四、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
第二节 原文引入课文的实践探索 |
一、巧妙导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
二、聚焦对比,训练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
三、抓住期待,培养儿童阅读原着习惯 |
四、巧用课文“留白”,培养儿童想象能力 |
第四章 引入原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
第一节 课文改编情况 |
第二节 课文改编原因 |
第三节 课堂教学实践 |
第四节 教学活动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现实条件:小学语文课程中蕴藏心理教育资源 |
1.1.2 时代诉求:开发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实现心理教育价值 |
1.2 研究现状 |
1.2.1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
1.2.2 小学心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
1.2.3 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课堂观察法 |
1.3.3 课例研究法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心理教育 |
1.4.2 心理教育资源 |
1.4.3 语文课程心理教育资源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理论阐述 |
2.1 语文与心理的相关研究与理论 |
2.1.1 语文与心理的理论溯源 |
2.1.2 语文学习的现代科学研究 |
2.2 现行语文教育家的心理教育思想 |
2.2.1 为心理教育创设情境: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 |
2.2.2 语文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魏书生“生本性”语文教育思想 |
2.2.3 语文走近儿童心理世界:窦桂梅语文教育思想 |
2.3 课程资源理论 |
2.3.1 课程资源 |
2.3.2 语文课程资源 |
2.3.3 心理课程资源 |
2.4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理论 |
2.4.1 资源划分: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类别 |
2.4.2 理论支点:语文课程资源理论与心理课程资源理论的整合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要素”探析 |
3.1 学科心理要素 |
3.1.1 语感 |
3.1.2 文感 |
3.2 文本心理要素 |
3.2.1 语文教材 |
3.2.2 其他文本 |
3.3 学习心理要素 |
3.3.1 感知语言 |
3.3.2 想象创造 |
3.3.3 体验情感 |
3.3.4 学会欣赏 |
3.3.5 表达思想 |
3.4 文化心理要素 |
3.4.1 优美汉字 |
3.4.2 意象世界 |
3.4.3 人文精神 |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的案例分析 |
4.1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特点 |
4.1.1 人文性 |
4.1.2 多元性 |
4.1.3 实践性 |
4.2 小学语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
4.2.1 认知机制 |
4.2.2 学习动机 |
4.2.3 学习策略 |
4.3 小学语文心理课例分析 |
4.3.1 书本阅读教学案例 |
4.3.2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 |
4.3.3 作文写作教学案例 |
4.3.4 语文教学实践小结 |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设计 |
5.1 课程目标设计 |
5.1.1 知书达理:构建认知,发展心理 |
5.1.2 品情话心:体验情感,表达心境 |
5.1.3 养性塑格:锻造品质,完善人格 |
5.2 课程内容设计:心理单元设计 |
5.3 课程综合活动设计 |
5.3.1 课堂教学活动 |
5.3.2 校园文化活动 |
5.3.3 校外实践活动 |
5.4 课程评价设计 |
5.4.1 评价取向 |
5.4.2 评价原则 |
5.4.3 评价方式 |
第六章 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的总结与反思 |
6.1 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总结 |
6.1.1 回归心灵:语文再获生命力 |
6.1.2 开发心灵:指引心理新方向 |
6.1.3 放飞心灵:儿童走向多样化 |
6.2 小学语文课程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反思 |
6.2.1 此类课程中两种目标冲突的应对之道 |
6.2.2 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应注意事项 |
6.2.3 课程开发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西方经典童话之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童话的界定及童话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
(一)儿童观的演进 |
1.西方社会“儿童”的发现 |
2.我国现代儿童观的发展 |
(二)童话的界定及童话对儿童观的重要作用 |
1.童话的内涵 |
2.童话对儿童观的影响 |
(三)童话的教育意义 |
1.愉悦童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
2.激发幻想,加快思维能力提高 |
3.丰富情感,促进儿童积极成长 |
4.启迪智慧,带领儿童认知世界 |
二 西方经典童话的当代思考 |
(一)西方经典童话的阅读价值 |
1.丰富的童话主题 |
2.奇特的幻想品质 |
3.快乐的游戏精神 |
4.饱满的艺术形象 |
(二)西方经典童话的负面影响 |
1.暴力美学倾向 |
2.虚幻生活状态 |
3.大量爱情故事 |
(三)当下西方经典童话阅读市场的冲击 |
1.网络信息对童话阅读的影响 |
2.影视剧对纸质童话的替代 |
3.畅销童书对经典童话的冲击 |
三 西方经典童话的小学阅读现状与分析 |
(一)西方经典童话的教材选编与教学情况分析 |
1.西方经典童话的教材选编比例 |
2.西方经典童话的教材改编内容 |
3.西方经典童话教育价值的过度阐释 |
(二)西方经典童话的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
1.童话文本的阅读市场调查 |
2.西方经典童话的片面接受 |
3.缺乏对西方经典童话价值的全面认识 |
四 小学阶段西方经典童话的教学策略 |
(一)广泛阅读——西方经典童话的阅读分享 |
1.甄选大量优秀的西方经典童话篇目 |
2.创建西方经典童话的阅读分享平台 |
3.经典童话案例:《灰姑娘》阅读分享及评价 |
(二)回归经典——西方经典童话的阅读指导 |
1.重视经典童话原文阅读 |
2.教育性与审美性相统一 |
3.经典童话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指导 |
(三)情感交流——西方经典童话的亲子阅读 |
1.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 |
2.亲子阅读的实施方法 |
3.经典童话案例:《两个神秘的小鞋匠》亲子阅读指导 |
(四)丰富幻想——西方经典童话的童话剧表演 |
1.童话剧的实施策略 |
2.经典童话案例:童话剧《丑小鸭》 |
五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互联网+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转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社会转型引起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 |
2.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 |
3.个人成长经历的回溯与反思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互联网+ |
2.农村教学点 |
3.课堂教学转型 |
(四)研究综述 |
1.关于农村教学点的研究 |
2.关于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师的研究 |
3.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 |
4.关于课堂教学转型的研究 |
5.研究综述小结 |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
(一)研究目的 |
1.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 |
2.促进农村教学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3.加快农村教学点的教师专业发展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框架 |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五)前期的理论准备 |
(六)研究对象的确定 |
1.研究对象的预先限定 |
2.研究场域的确定 |
3.研究对象的最终确定 |
(七)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
1.文献法 |
2.参与式观察法 |
3.访谈法 |
4.实物资料收集法 |
(八)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九)研究结果的检验 |
1.研究效度 |
2.研究推论 |
3.研究伦理 |
二、P老师英语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分析 |
(一)原始封闭型:保守化 |
1.“我不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转型!” |
2.“我一定要进行课堂教学转型!” |
(二)课堂活动型:活动化 |
1.“我真的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转型吗?” |
2.“课堂教学转型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呗!” |
(三)生搬硬套型:生硬化 |
1.“课堂教学转型需要我认真捕捉学生资源” |
2.“课堂教学转型需要我要及时回应反馈” |
(四)课堂单一型:单一化 |
1.“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真的转型成功了吗?” |
2.“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真的转型成功了!” |
(五)向学而教型:灵活化 |
1.“我要重新设计我的课堂!” |
2.“我也可以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 |
三、P教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学校领导的领导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因素 |
(二)教师个人的主观表达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因素 |
(三)学生个体的课堂参与度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根本因素 |
(四)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原因 |
四、对P老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转型问题的思考 |
(一)重视农村教学点学校领导对自身诚信领导的优化与改进 |
(二)提高农村教学点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
(三)强调学生课堂参与的全体化 |
(四)转变农村教学点学生家长教育理念 |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MS镇农村教学点五年级课程表 |
附录二:MS镇农村教学点作息时间表 |
附录三:访谈提纲(部分) |
附录四:观察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小学语文群文导写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语文群文导写概述 |
第一节 群文导写的内涵 |
第二节 群文导写的特点 |
一、通过群文阅读内化精准性写作知识 |
二、运用精准性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
第三节 群文导写的意义 |
一、群文导写,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
二、群文导写,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 |
三、群文导写,丰富了语文学科教学形式 |
第二章 小学语文群文导写的理论构建 |
第一节 小学群文导写的教学理念 |
一、凸显“语用”意识,切实培育语文素养 |
二、强化读写结合,促进读写能力发展 |
三、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完整的人 |
第二节 小学群文导写的教学目标 |
一、多读多写,掌握写作技巧 |
二、科学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
三、人文熏染,树立写作情怀 |
第三节 小学群文导写的教学原则 |
一、一课一得 |
二、举三反一 |
三、系统整合 |
第四节 小学群文导写的教学流程 |
一、激发兴趣,阅读群文 |
二、教师引导,凝练精准性写作知识 |
三、群文导学,深化理解精准性写作知识 |
四、尝试练写,运用精准性写作知识 |
五、写作评价,检测运用实效 |
第三章 小学语文群文导写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实用类的群文导写 |
一、记叙文的群文导写教学实践 |
二、议论文的群文导写教学实践 |
第二节 文学类的群文导写 |
一、儿童诗歌的群文导写教学实践 |
二、故事的群文导写教学实践 |
三、小说的群文导写教学实践 |
第三节 群文导写教学实践的成效分析 |
一、明晰文体,让写作知识更“精准” |
二、分段训练,让写作练习更“有效” |
三、读写结合,让语文素养更“全面” |
第四章 小学语文群文导写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小学群文导写实践的经验及反思 |
一、小学群文导写实践之经验总结 |
二、小学群文导写实践之教学反思 |
第二节 小学群文导写实践之趋势展望 |
一、群文导写将走向“序列化” |
二、群文导写的类型将日益丰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概论 |
第一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特点 |
一、实践性 |
二、整合性 |
三、发展性 |
第三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依据 |
一、统整式的语文教学观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三、生本教育理念 |
第四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价值 |
一、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三、执行落实课标精神 |
第二章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目标的确立 |
一、聚焦课标,确定单元主题 |
二、立足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
三、把握目标,整合学习效率 |
第二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内容的选择 |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式 |
第三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过程的安排 |
一、教学课时的安排 |
二、教学活动的选择 |
第四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评价的达成 |
一、依据教学目标,评价整合任务达成情况 |
二、关注延时追踪,评价整合教学训练效果 |
三、立足全面发展,评价学生整体学科素养 |
第三章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案例实践 |
第一节 《登鹳雀楼》和写景文的整合教学案例 |
第二节 《寻隐者不遇》和叙事文的整合教学案例 |
第三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案例剖析 |
一、有主题地选取古诗,让教学围绕目标展开 |
二、有结构地组织教学,让习作有机整合起来 |
三、有针对地切入习作,让整合实践扶放结合 |
第四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案例反思 |
第五节 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古诗词意识 |
二、重视古诗词内容整合,促成学生有意义学习 |
三、注重习作过程的指导,实现读写的整合转化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小学生起步习作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启东市三所小学调查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小学生起步习作教学研究综述 |
三、本文的研究价值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与起步习作的重要性 |
第一节 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一、观察特点 |
二、心理特点 |
三、语言发展特点 |
四、思维特点 |
第二节 小学生起步习作的重要意义 |
一、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
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
四、促进学生的优秀品格养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启东市小学起步习作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启东市小学起步习作学与教的现状 |
一、学生学的现状 |
二、教师教的现状 |
第二节 启东市小学起步习作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的成因 |
二、教师方面的成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生起步习作的教学设想 |
第一节 课内注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
一、多创设助学情境 |
二、多形式积累素材 |
三、多评改促发动力 |
第二节 课外注重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
一、指导观察 丰富体验 |
二、注重积累 与书为友 |
三、习作交流 增强自信 |
第三节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
一、坚持广角阅读积累,提高自身素养 |
二、正确把握课标要求,明晰教学目标 |
三、习作教学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 |
四、适度开发使用教材,挖掘语用资源 |
五、坚持实践反思同行,稳步提高质量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四、联系生活 放飞思维 各抒己见——二年级口语交际《■变魔术》教学实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K市g校为例[D]. 杨佳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易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统编版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改编研究[D]. 刘冰清.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小学语文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D]. 沈丽萍. 江南大学, 2019(12)
- [5]西方经典童话之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例[D]. 赵文静.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
- [6]基于互联网+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转型的个案研究[D]. 付文晓.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7]《学商量 编童话》教学实录与点评[J]. 李文,施民贵. 小学语文教师, 2019(01)
- [8]小学语文群文导写实践研究[D]. 刘富贵.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小学古诗词和习作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 卿敏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18(12)
- [10]小学生起步习作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启东市三所小学调查研究为例[D]. 蒋海霞. 苏州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