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英文版通过专家审查(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兴[1](2021)在《四项石材英文版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文中认为一、综述为了扩大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适应石材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石材应用领域国际交往的便利性,按照国家标准委的统一部署,石材标委会近几年开展了国家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工作。在石材领域先后下达了 14项石材英文版国家标准计划,这些标准涉及石材基础试验方法和主要的产品标准,覆盖石材主要进出口大宗消费产品。目前有四项石材产品英文版国家标准完成报批,即将出台。这些标准依据中文版国家标准进行了翻译,但同时也是英文版标准的重新制定过程,
林玲[2](2021)在《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领导及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组织完成了8项标准的报批、7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申报了8项标准制修订计划和2项外文版翻译计划,下达了3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组织标准工作会议,完善标准体系和标委会制度,开展标准宣贯工作,下发新标准,完成了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为相关行业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继续加强与地方标准化部门的联系,同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以多种形式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现将标委会2020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刘智洋,刘耘竹[3](2020)在《中国标准外文版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标准外文版作为中国标准走出去一个必要条件,是中国标准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也是实施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外文版的数量明显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既有管理机制的问题,也有语言水平层面和中文标准自身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基于作者几年来翻译和评审近百个标准外文版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标准外文版质量提升的各方面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标准外文版质量提升的解决方案。
赵春晖[4](2020)在《GB/T 6067.5-2014和GB/T 33082-2016两项国家标准英文版专家审查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10月26日至28日,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起重机标委会")在辽宁省大连市组织召开了GB/T6067.5-201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英文版)和GB/T33082-2016《机械式停车设备使用与操作安全要求》(英文版)专家审查会,参加审查会的有起重机标委会的部分委员、国家标准负责起草人、
温荣荣[5](2020)在《《蒙巴萨县改善供水项目合同》(第六项)荚译汉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译者与其他译员合作翻译的肯尼亚蒙巴萨县西部改善供水项目合同文件写成。译者选取第六章节作为翻译实践材料。该章节文本主要用来介绍工程要求,其翻译目的是为了让译文的阅读者,即中方的工程师和一线施工人员能够熟悉工程概况,并掌握施工地区的概况,从而指导工程的计划和实施。这种类型文本的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和解释说明,因此译者需要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使译文实现文本的交际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译者借助弗米尔的目的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总结和探讨了合同翻译的常见特点和翻译难点及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该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信息、来源和意义;第二章为翻译任务描述,其中包括分析翻译材料的文本特点和委托方的要求;第三章为翻译过程,该章节有三个部分,译前准备、翻译执行和译后反馈。主要对译前的相关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的审校进行简单的介绍。第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实例。该部分从词法、句法和篇章出发,分析了合同文本的特点。通过分析工程合同中常见的专业术语、情态动词、连用同义词以及古体词,该部分总结了主要用词特点,并提出翻译方法和技巧。句子方面主要分析了长难句、被动句这两种类型的句式特点,并总结了相关的翻译技巧。第五章为结论,对整个翻译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给出了改进措施。
洪涛[6](2020)在《《资本论》在韩国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文中提出《资本论》在韩国的翻译与传播是韩国马克思主义翻译史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要想充分理解韩国《资本论》的翻译与传播发展,就离不开对韩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总体把握。介于此,本文对韩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首次提出了三大阶段的区划分期: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中期日本殖民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韩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复兴及其沉寂”,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的韩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复兴”。而作为本文主题内容的《资本论》在韩国的翻译与传播发展,依次放在上述韩国马克思主义三大阶段分期的历史背景之中。到目前为止,韩国翻译出版或正在翻译出版的《资本论》共有七种:首尔版、理论与实践版、白衣版、比峰版、道路版、工社研版和Raum版。第一章概述了全文的前提背景,主要介绍20世纪20年代殖民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韩国的传入及其相关的翻译情况。共产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正式开始传入韩国是在20世纪初期,到1919年汉城爆发三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当时韩国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主流。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最早翻译的两部马克思经济学着作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韩国马克思主义原着翻译史上的起点,而《雇佣劳动与资本》是在当时条件下替代《资本论》一书的最好途径。第二章,首先是20世纪40年代新闻报纸中有关七则《资本论》的原始资料——在韩国理论界都不太清楚首尔版《资本论》的翻译与出版的情况下,掌握第一手资料成为研究解放时局时期《资本论》的首要问题。其次,对首尔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解放时局时期韩文版《资本论》原书的去向和遗存情况给出一个由来说明。再次,我们依据原始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其它各种相关信息,对韩国第一个正式出版的《资本论》做了一个历史的还原,从而填补了首尔版《资本论》在版本学、文献学与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并修正了韩国学者在《资本论》出版问题上的错误推论。最后,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论》在韩国的状况做一个必要的梳理前提下,通过说明这段时期韩国出现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等现象,分析了韩国马克思主义所经历的近三十年沉寂时期的状况。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比较的是目前韩国国内通行的金秀行的“比峰版”和姜信俊的“道路版”、以及两个人各自的学术研究情况。首先,通过段落句子的举例和概念统计,比较了《资本论》“序、跋”和“第一章、商品”中两个《资本论》韩文版的翻译情况。再次,金秀行危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从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和及其内部矛盾中寻找危机发生的原因,并以这一矛盾性趋向的展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契机和状况来说明这个原因。此外,金秀行在《资本论》翻译中的货币度量本土化,是世界各国翻译的《资本论》版本中唯一采用的一种方式。最后,姜信俊提出了以马克思实现变革的三重要素来重建《资本论》解决方案的总体性结构,而对于两个马克思论战出发点的“无产阶级专政”,其焦点不在于理念目标,而在于达到目标的策略手段。本文首次把当代韩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划分为:受苏联哲学教科书影响的“正统期”、苏联解体后失去理念目标的“徘徊期”、和朝鲜半岛《南北共同宣言》为契机的“开放期”。由此,在第四章,阐述了韩国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复兴和《资本论》翻译在韩国的现状与新动态。1980年代“正统期”的左翼进步阵营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展开的三次大争论,是韩国左翼知识分子自主探索马克思主义研究道路最早的有益尝试。之后1990年代“徘徊期”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为主的转向,虽然是韩国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的一种倒退,但是从根源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新探索的层面上依然具有肯定性的积极意义。而从2000年代开始,韩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文献翻译、学术阵地、研究队伍、经典翻译、学科建设、以及实践运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其中,“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作为中韩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端对话平台,为促进中韩两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交流与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贺潮蔓[7](2020)在《《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网络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因此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不容轻视。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确保科技产品和全球网络能够彼此协作,互通有无,且网络安全得到保障,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于2017年6月提交了《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的报告,该篇报告强调了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做法及政策,明确了美国国务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各项工作重点。本文是以该科技类文本为项目语篇的翻译实践报告,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着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进行翻译,力求译文具有忠实性和可读性,以实现期望的翻译效果。希望通过对该文本的翻译研究,能够为我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同时对相关领域的文本翻译有所帮助。
刘微[8](2020)在《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文中提出近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兴起是中国被迫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从改变政治外交的被动局面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主动诉求,英语凭借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藉以近代新学制被正式确立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本文以近代中国早期英语的传播为背景,从香港地区的英语教育着手,对近代中国本土英语学科的建立及教育发展进行全景式勾勒与历时性考察,研究内容既有对英语学科教育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也有对相应时期英语教育政策的梳理;既有对全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整体描述,也有对个别地区、个别教学机构英语教育的深层剖析;既有以英语教育活动为对象的本体研究,也有对英语教育与财政经济互动关系的探讨;既有对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范式的归纳,也有对其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经验启示的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分述如下:文章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与范围进行界定,通过对本选题相关的学术史进行回顾,总结了之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最后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了英语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情况。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之间的矛盾催生了近代英语通事与中国洋泾浜英语。本章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梳理,论述了两者在扫除语言障碍、沟通中西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后急需开展正规英语教育的诉求。第二章分析了近代中国香港早期的英语教育。笔者对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等几所具有代表性的教会学校进行考察,揭示其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形及特点。此外,还分析了香港地区英语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该地区对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第三章探讨了处于起步阶段的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笔者除了对洋务运动时期外语学堂与军事技术学堂的英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对京沪粤三地的同文馆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通过回顾这一时期教会学校关于“英语教学”问题争论的整个过程,阐述了这次争论对本土英语教育产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论述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制度化的过程。笔者讨论了从清末到民国几次重要学制变革以及不同学制下初等、中等、高等三个不同阶段英语学科教育的情况;分别以南开中学与北京大学为个案,从历史沿革、教学师资、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这两所学校的英语学科教育进行微观层面分析及历史评价,揭示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水准与运行实态;最后,从经费的筹措与使用探究了英语教育与财政经济的关系。第五章分晚清时期与民国初中期两个时间段对近代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进行了历时梳理,展现其演变进程、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从教育目标、教材使用、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范式。第六章从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入手,揭示了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由改制传统书院再到创设新式学堂的发展路径,通过学制的更迭分析不同时期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全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格局归纳出近代武汉地区外语学科教育的特点。结语部分是对近代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评价,包括英语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启示。本文通过研究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历程,藉以重新审视当下英语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以历史关照现实。笔者期望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语境中,科学认识英语学科的地位,挖掘英语学科教育的内涵,通过深化英语学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以英语为通用语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
展磊[9](2020)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提升,各行各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工程建设领域的飞速发展更是令世界惊叹,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高,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之一,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
刘刚[10](2019)在《行业法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思想。到2035年,我国还要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如何判断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迫切的实践问题。社会是由行业组成的,法治社会的建成可以走一条行业法治之路。法治社会是社会领域实现法治化的治理状态,而行业法治可以理解为是指行业领域的法治化的治理过程。先有法而后才有法治,先有行业法而后才有行业法治。因此,要研究行业法治,需要先研究行业法;而要研究行业法,则需要先研究“行业”。改革开放后,我国立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行业”入法现象,汇聚成“法律中的行业”这个独特命题。对“行业”入法现象的实证分析表明,“行业”已经从一个古老的经济概念变成一个新生的法律概念。“行业”入法现象在所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总体上占到了三成,席卷了除诉讼法及非诉讼程序法之外的所有部门法,甚至现行宪法也对“行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宣示了“行业”的宪法地位。“行业”在法律条文中的形式样态,包括行业规划、行业标准、行业自律、行业诚信、行业垄断、行业主体、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等。“行业”入法现象有力的支撑了行业法的存在,宣告了行业法治的潜在可能。“行业”入法现象是对行业在社会结构中的变迁的法律响应,行业法是法律社会化发展的最新表现。系统梳理行业法的历史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学界还存在分歧,但也形成了一些理论共识,即行业法是兼顾“硬法”和“软法”在内的体系。新兴的行业法有助于一并解决传统部门法体系的学科壁垒问题、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以及部门法的局限性问题。行业法应该继部门法之后,成为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中的新成员。行业法与部门法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交叉与重叠关系,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提出行业法治的逻辑,建基于法治概念的宽泛性和灵活性。行业法治是一种“混合”法治,其内涵表现为“硬法”之治和“软法”之治的结合、依法监管与依法自治的结合、横向体系(各行各业的法治)和纵向体系(包括行业立法、行业监管、行业纠纷化解和行业自治在内)的结合。行业法治是一种“复杂”法治,其特性包括法治主体的多元性、法律规范的复合性、行业治理的差异性、运行机制的共治性和调整范围的全面性。行业法治是一种真法治,而不是假法治,其理念包括权利保护理念、公平正义理念、科学发展理念和自治理念。行业法治是一种有意义的法治。从法治发展维度看,行业法治既有助于拓展法治的理论空间,也有助于填补传统法治的短板,还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从行业发展维度看,行业法治既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促进行业发展,也有助于确立行业治理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还有助于为新兴行业保驾护航。行业法治体现了行业与法治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法治发展和行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行业法治的产生基础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法律基础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政治基础是指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体制逐步建立;社会基础是指行业组织的大量出现;法律基础是指行业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法治社会一样,行业法治也包括主体要素、制度要素与实践要素。这三种要素共同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与“行业”在法律条文中的主要形式样态基本一致,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和行业自治构成了行业法治的基本要素。行业法治中的行业标准是广义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一种“软法”,可以进一步促进行业法治的社会化、柔性化和可操作性。行业协会是行业法治的重要主体,行业协会通过参与行业立法、行业纠纷化解、行业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来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行业法治中的行业自治既是权利,也是权力。行业自治首先通过行业自治规范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但是,在行业法治的运行中,行业监管与行业自治始终需要处于动态平衡的态势中,只有这样,行业自治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理想的行业法治是完美的,但是行业法治的现实运行,包括行业立法、行业监管、行业纠纷化解和行业自治等,还存在若干缺陷,因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其中,行业立法存在着行业分类难以精确、狭隘的部门本位主义、行业法律滞后、行业协会立法不完备、缺失跨行业的标准化协调机制等缺陷。对此,一是可建立专业工作委员会提出立法草案的体制,取代现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立法的立法体制,并建立第三方如行业协会等接受立法机关委托起草行业立法的立法体制;二是应将行业标准的制定权赋予行业协会,取代现有的行政机关制定行业标准的体制,并建立跨行业的标准协调制度,加大推广综合标准制度;三是应及时修订行业立法。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重审批轻监管、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健全,信用监管存在体制机制缺陷,综合监管仍有待完善等。对此,一是需要将监管理念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二是政府应建立包括企业、非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在内的全国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三是应当从监管主体、监管模式、监管手段和监管过程等四个方面完善综合监管体制;四是对新兴行业应遵循政府适度监管的原则。行业纠纷化解存在行业调解制度公信力有待加强、认同度和成功率都不高、行业调解程序和行业仲裁等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对此,一是应进一步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提升行业调解的公信力;二是应积极推动行业协会设立专业性调解组织,提高行业调解人员的准入资格条件,以提升行业调解制度的利用率和成功率;三是应当建立专门的行业调解程序;四是健全行业仲裁制度,可考虑由行业协会组建行业仲裁委员会,并修订《仲裁法》,赋予行业仲裁应有的法律地位;五是鼓励行业组织制定标准化法律文本,尽可能减少行业纠纷的产生。行业自治方面,存在着立法上重“行业自律”轻“行业自治”、行业协会自治权力不够、不利于行业自治的固有缺陷难以消除等不足。对此,一是应该突出“行业自治”的理念,将法律条文中的“行业自律”修改为“行业自治”;二是政府彻底退出行业协会的运作,不再干预行业协会的内部事务;三是赋予行业协会完整的自治权力,只要不违反法律,行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皆由行业协会自行解决。同时,国家需保留对行业协会的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综上,通过对“行业”入法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对行业法和行业法治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分析,对行业法治的内涵、特性、理念、实践意义等问题进行概念分析、对行业法治的产生基础和基本要素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行业法治的理论框架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只要有效解决行业法治在现实运行中的不足,作为法治社会的建设途径,行业法治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期待有朝一日,行业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行业法治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英文版通过专家审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英文版通过专家审查(论文提纲范文)
(2)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化工作 |
1.1 标准制修订工作 |
1.1.1 完成2项标准的审查工作 |
1.1.2 完成9项标准的报批工作 |
1.1.3 申报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工作 |
1.1.4 下达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
1.2 正在执行的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
1.3 新标准分发 |
1.4 标准复审工作 |
1.5 拟申报标准计划项目 |
2 标委会建设 |
2.1 标准体系建设 |
2.2 委员管理 |
2.3 秘书处人员培训 |
3 标准培训宣贯 |
3.1 视频宣贯 |
3.2 会议宣贯 |
3.3 编写解读材料宣贯 |
4 国际标准化工作 |
4.1 完成1项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计划 |
4.2 配合开展相关调研工作 |
5 会议召开情况 |
5.1 GB/T8239-2014《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英文翻译版预审会 |
5.2 GB/T23451-2009《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国家标准工作研讨会 |
6 标准与行业发展的结合应用 |
7 完成的其他工作 |
7.1 标准立项评估工作 |
7.2 参与中欧生态设计培训项目网络研讨会 |
7.3 关注标准化工作动态 |
7.4 完成主管部门要求的各项工作 |
8 存在的问题 |
9 下阶段工作要点 |
9.1 完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申报标准制修订计划 |
9.2 强化标准制修订过程管理,加强标准审查工作 |
9.3 开展标准培训 |
9.4 加强标准实施情况调查工作 |
9.5 开展委员工作评价 |
9.6 积极推进墙材行业标准化创新工作 |
(3)中国标准外文版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中国标准外文版的管理机制 |
2.1 翻译机构的资质问题 |
2.2 评审专家组构成问题 |
2.3 标准报批审查问题 |
3 中国标准外文版的质量要素 |
3.1 标准原文质量 |
3.1.1 原文条款和文字错误 |
3.1.2 原标准英文名称错误 |
3.1.3 术语翻译不准确 |
3.2 外文版翻译质量问题 |
3.2.1 用词不规范 |
3.2.2 中式英文习惯 |
3.2.3 格式不规范 |
3.2.4 专业术语不专业 |
3.3 外文版翻译配套和连续性问题 |
3.3.1 术语翻译问题 |
3.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4 相关英文译本的国家标准完善问题 |
4 中国标准外文版的质量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
4.1 完善管理机制和政策细则 |
4.1.1 改善专家审查组的人员架构 |
4.1.2 优化外文版审查方式 |
4.1.3 建立外文版审查专家库和报批稿终审制度 |
4.1.4 完善《国家标准外文版管理办法》翻译细则 |
4.2 提高外文版翻译水平和审查效率 |
4.2.1 外文版翻译可采用“政府采购”形式 |
4.2.2 熟知并掌握必备的外文版翻译规则 |
4.2.3 开发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专用模板 |
4.2.4 熟知同领域国际标准专业术语和关键用语 |
4.2.5 利用专业化的标准翻译平台提高翻译效率 |
4.2.6 利用专业化平台建立本专业领域语料库 |
(5)《蒙巴萨县改善供水项目合同》(第六项)荚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1.2 Source Text Content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
3.1.4 Translation Theory |
3.1.5 Translation Methods |
3.1.6 Translation Plan |
3.1.7 Glossary of Terms |
3.2 While Translation |
3.2.1 Quality Control |
3.2.2 Process Description |
3.2.3 Details of Translation Process |
3.3 After Translation |
3.3.1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and Clients |
3.3.2 Peer Evaluation |
3.3.3 Self-evalu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Methods at the Lexical Level |
4.1.1 Technical Words |
4.1.2 Modal Verbs |
4.1.3 Conjunctional Synonyms |
4.1.4 Archaic Words |
4.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Method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2.1 Complex Sentence |
4.2.2 Passive Voice |
4.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Methods at the Discoursal level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Summary |
5.2 Unresolved Problems and Related Reflection |
5.3 Implication for Future Work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 1:Glossary of Terms |
Appendix 2:Source Text |
Appendix 3: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资本论》在韩国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对象及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体例 |
第1章 殖民时期《资本论》的考察及其相关翻译 |
1.1 《资本论》在韩国的早期传播 |
1.1.1 1920 年代殖民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翻译 |
1.1.2 《资本论》在韩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局限性 |
1.2 马克思经济学着作的早期翻译 |
1.2.1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唯物史观 |
1.2.2 《赁金劳动与资本》与日本要素 |
第2章 解放时局时期《资本论》的考证及其后续 |
2.1 解放时局时期《资本论》韩文第一版的考证 |
2.1.1 七则关于《资本论》出版的信息:国家中央图书馆 |
2.1.2 寻找解放时局时期的《资本论》:首尔大学图书馆 |
2.2 韩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复兴及其沉寂 |
2.2.1 1940 年代韩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复兴及《资本论》韩文版的还原 |
2.2.2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资本论》及韩国马克思主义的沉寂 |
第3章 两种《资本论》韩文翻译的文本比照及其评述 |
3.1 两种《资本论》韩文翻译的文本对照 |
3.1.1 《资本论》“序、跋”的语句翻译比较 |
3.1.2 《资本论》“第一章、商品”的概念翻译对照 |
本节小结 |
3.2 对金秀行与姜信俊的学术评述 |
3.2.1 金秀行的《资本论》大众化与经济危机理论 |
3.2.2 姜信俊对《资本》的再建构与工联运动研究 |
本节小结 |
第4章 韩国《资本论》现状及韩国马克思主义新动态 |
4.1 韩国《资本论》现状及其新动态 |
4.1.1 三卷本《资本论》的出现 |
4.1.2 《资本论》翻译在韩国的最新动态 |
本节小结 |
4.2 韩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复兴及其新动态 |
4.2.1 1980 年代“正统期”与马克思主义大讨论 |
4.2.2 1990 年代“徘徊期”与韩国的进步阵营 |
4.2.3 2000 年代“开放期”与韩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动态 |
本节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一、作者简介 |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7)《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材料介绍 |
1.2 翻译材料文本特点 |
第二章 翻译指导理论 |
2.1 翻译目的论概述 |
2.2 翻译目的论与科技英语翻译 |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1.1 翻译理论准备 |
3.1.2 翻译工具准备 |
3.1.3 平行文本阅读 |
3.2 译中操作 |
3.2.1 翻译计划 |
3.2.2 翻译步骤 |
3.3 译后审校 |
第四章 文本案例分析 |
4.1 词汇层面 |
4.1.1 专业术语的翻译 |
4.1.2 词性转换 |
4.2 句法层面 |
4.2.1 被动句 |
4.2.2 从句 |
4.2.3 长难句 |
4.3 篇章层面 |
4.3.1 连贯性 |
4.3.2 衔接性 |
第五章 结论 |
5.1 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与反思 |
5.2 翻译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原文) |
附录 B (译文) |
附录 C (专业术语) |
致谢 |
(8)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一)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研究 |
(二)20世纪下半叶的相关研究 |
(三)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 |
三、相关界定 |
(一)选题研究的语言 |
(二)研究的时间跨度 |
(三)英语学科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英语在华早期传播的回溯 |
一、通事:早期英语的主要操持者 |
(一)明清两朝政府机构中的通事 |
(二)不同贸易体制下的通事:从澳门通事到广东通事 |
(三)从通事到买办:条约时期核心“中介”角色的转移 |
二、洋泾浜英语的发展:从“广州英语”到“上海洋泾浜英语” |
(一)中国别式英语:别琴(皮钦)英语、广州英语、上海洋泾浜英语 |
(二)洋泾浜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
三、洋泾浜英语的传播 |
(一)洋泾浜英语的传播途径 |
(二)洋泾浜英语的学习读物 |
四、正规英语教育的诉求 |
(一)清政府政治外交的被动局势 |
(二)西学东渐、救国图存的外语需求 |
第二章 中国英语教育的先声:香港早期的英语教育 |
一、以教会学校为中心的英语教育 |
(一)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 |
(二)香港政府对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政策 |
二、香港英语教育世俗化的转向 |
(一)政府对中文学校英语教育的资助 |
(二)理雅各计划:突出英语教育 |
三、香港早期英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
(一)为内地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
(二)向内地输送外语人才 |
第三章 英语学科教育的正式起步 |
一、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之滥觞——京师同文馆 |
(一)创办的社会背景 |
(二)招生、办学及历史沿革 |
(三)课程、师资与教学 |
(四)办学成效及影响 |
二、京沪粤同文三馆之比较 |
(一)招生范围与条件 |
(二)学年制度 |
(三)课程设置 |
(四)英语教学 |
(五)实践教学 |
三、“西艺”学堂的英语教学: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 |
(一)教习与学员 |
(二)课程体系 |
(三)教学特色 |
四、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传教士关于英语教学的争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争论的全面爆发 |
(三)结果及其影响:“英语”地位的确立 |
第四章 英语学科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
一、清末英语学科教育的制度化 |
(一)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 |
(二)各类学校英语教学概览 |
二、民国时期英语学科教育的调整与个案分析 |
(一)壬子·癸丑学制下的英语学科教育 |
(二)壬戌学制及之后的英语学科教育 |
(三)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个案分析——南开中学 |
(四)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个案分析——北京大学 |
三、英语学科教育经费 |
(一)教育经费的筹措与来源 |
(二)教育经费的使用与开支 |
第五章 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政策与范式 |
一、英语学科教育政策的演变 |
(一)晚清时期英语教育政策的分析 |
(二)民国初中期英语教育政策的分析 |
二、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范式 |
(一)教育目标 |
(二)教材使用 |
(三)教育研究 |
(四)教学评价 |
第六章 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考察 |
一、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与武汉地区英语学习的萌发 |
(一)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 |
(二)传统书院改制以及英语学习的萌发 |
二、新式学堂的创设及其英语学科教育 |
(一)外语学堂——从湖北自强学堂到方言学堂 |
(二)非外语类学堂 |
三、学制的更迭与英语学科教育:从本土学校到教会学校 |
(一)不同学制下本土学校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 |
(二)教会学校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演变 |
四、近代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特点 |
(一)地方决策者的引领作用突出 |
(二)教会教育与官办教育相互渗透、各具优势 |
(三)凸显本地“自强”文化特色 |
结语: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评价 |
一、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
二、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在国际上应用情况简介 |
三、国外环境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在国际上应用的影响 |
(一)不同投资方式对标准应用的影响 |
1. 中国经援或投资项目 |
2. 国际总承包商业项目 |
(二)不同业务阶段对标准应用的影响 |
1. 市场开发阶段 |
2. 勘察设计阶段 |
3. 施工运维阶段 |
四、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
1.尚缺乏完整的标准国际化战略,来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进入海外市场 |
2.尚未具备权威的、系统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外文版供给 |
3.中国标准的编制模式、侧重点与国际上主流标准不同 |
4.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受到材料、设备、施工参数等标准的制约 |
5.一些西方国家排斥、阻碍中国标准溢出 |
五、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商务模式和实施路径 |
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主要有6种不同的商务模式 |
2.就宏观政策导向方面,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可主要经由三大途径 |
六、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实施措施 |
七、两项重点工作 |
(10)行业法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法律中的“行业”与行业法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比较 |
一、行业与事业 |
二、行业与产业 |
第二节 “行业”入法的实证分析 |
一、法律文本的选择 |
二、“行业”的检索结果 |
三、“行业”入法的主要领域 |
四、部门法中的“行业” |
(一)宪法中的“行业” |
(二)经济法中的“行业” |
(三)行政法中的“行业” |
(四)社会法中的“行业” |
(五)民商法中的“行业” |
(六)刑法中的“行业” |
五、“行业”在法律条文中的形式样态 |
(一)行业规划 |
(二)行业标准 |
(三)行业主体 |
(四)行业协会 |
(五)行业垄断 |
(六)行业自律 |
(七)行业诚信 |
(八)从业人员 |
第三节 行业法的提出 |
一、行业法研究的历史沿革 |
(一)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理解行业法 |
(二)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理解行业法 |
(三)对行业法的深入研究 |
(四)行业法与领域法的比较研究 |
二、行业法研究的理论共识 |
三、行业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
(一)交叉与重叠关系 |
(二)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
第二章 行业法治的概念分析 |
第一节 行业法治的提出 |
一、提出行业法治的逻辑 |
二、行业法治研究的历史沿革 |
三、行业法治的理论主张 |
第二节 行业法治的内涵 |
一、“硬法”之治与“软法”之治的结合 |
二、依法监管与依法自治的结合 |
三、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的结合 |
第三节 行业法治的特性 |
一、法治主体的多元性 |
二、法律规范的复合性 |
三、行业治理的差异性 |
四、运行机制的共治性 |
五、调整范围的全面性 |
第四节 行业法治的理念 |
一、权利保护理念 |
(一)通过公众参与实行权利保护 |
(二)通过救济实现权利保护 |
(三)通过行业监管实行权利保护 |
二、公平正义理念 |
(一)行业准入公平 |
(二)行业运行公平 |
(三)行业结果公平 |
三、科学发展理念 |
(一)创新理念 |
(二)协调理念 |
(三)绿色理念 |
(四)开放理念 |
(五)共享理念 |
四、自治理念 |
第五节 行业法治的实践意义 |
一、法治发展维度 |
(一)有助于拓展法治的理论空间 |
(二)有助于填补传统法治的短板 |
(三)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
二、行业发展维度 |
(一)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促进行业发展 |
(二)有助于确立行业治理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
(三)有助于为新兴行业保驾护航 |
第三章 行业法治的产生基础 |
第一节 经济基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节 政治基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体制逐渐确立 |
一、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的检索结果 |
二、各行业推进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的情况举例 |
三、对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检索结果的分析 |
第三节 社会基础:行业组织的大量涌现 |
一、政策和法律对行业组织的扶持 |
二、行业组织数量显着增长 |
第四节 法律基础:行业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
一、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中期 |
二、第二阶段:九十年代后期至今 |
第四章 行业法治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 行业法治中的行业标准 |
一、行业标准的广义界定 |
二、标准化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
三、行业标准的法律性质 |
四、行业标准对行业法治的促进 |
(一)行业标准进一步促进行业法治的社会化 |
(二)行业标准使行业法治进一步柔性化 |
(三)行业标准使行业法治进一步具有可操作性 |
第二节 行业法治中的行业协会 |
一、行业协会的法律定位 |
二、行业协会对行业法治的促进 |
(一)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立法 |
(二)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纠纷化解 |
(三)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监管 |
(四)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管理 |
第三节 行业法治中的行业自治 |
一、行业自治的法律性质 |
二、行业自治对行业法治的促进 |
第五章 行业法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一节 完善行业立法机制 |
一、行业立法存在的问题 |
(一)行业分类难以精确 |
(二)狭隘的部门本位主义 |
(三)行业法律的滞后性 |
(四)行业协会立法不完备 |
(五)缺失跨行业的标准化协调机制 |
二、行业立法问题的完善 |
(一)完善行业立法体制 |
(二)完善行业标准立法 |
(三)及时修订行业立法 |
第二节 完善行业监管机制 |
一、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仍然存在,事中事后监管不健全 |
(二)传统监管不适应新的形势,信用监管存在体制机制缺陷 |
(三)传统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综合监管仍有待完善 |
二、行业监管问题的完善 |
(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监管和综合监管 |
(二)贯彻政府适度监管原则 |
第三节 完善行业纠纷化解机制 |
一、行业纠纷化解存在的问题 |
(一)行业调解组织主要靠公权力推动,公信力有待加强 |
(二)行业调解制度的认同度不高,导致利用率过低 |
(三)行业调解的成功率不高,没有实质性发挥作用 |
(四)行业调解程序和行业仲裁等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
二、行业纠纷化解问题的完善 |
(一)完善行业调解制度 |
(二)健全行业仲裁制度 |
(三)鼓励行业组织制定标准化法律文本,预防行业纠纷的产生 |
第四节 完善行业自治机制 |
一、行业自治存在的问题 |
(一)立法和政策上重行业自律,轻行业自治 |
(二)行业协会自治权力不够 |
(三)不利于行业自治的固有缺陷难以根除 |
二、行业自治问题的完善 |
(一)将立法上的“行业自律”修改为“行业自治” |
(二)政府彻底退出行业协会的运作 |
(三)赋予行业协会完整的自治权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要行业法律的梳理 |
附录 B 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政策性文件清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后记 |
四、《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英文版通过专家审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项石材英文版国家标准编制说明[J]. 周俊兴. 石材, 2021(12)
- [2]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J]. 林玲. 砖瓦, 2021(01)
- [3]中国标准外文版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分析与对策[J]. 刘智洋,刘耘竹. 标准科学, 2020(12)
- [4]GB/T 6067.5-2014和GB/T 33082-2016两项国家标准英文版专家审查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J]. 赵春晖. 起重运输机械, 2020(23)
- [5]《蒙巴萨县改善供水项目合同》(第六项)荚译汉实践报告[D]. 温荣荣.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资本论》在韩国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D]. 洪涛. 吉林大学, 2020(08)
- [7]《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贺潮蔓.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8]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D]. 刘微. 武汉大学, 2020(07)
- [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调研报告[J]. 展磊.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0(04)
- [10]行业法治研究[D]. 刘刚. 吉林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