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槐甙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文[1](2021)在《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引起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中医理论认为绝经导致的肾脾亏虚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研发的复方中药配方“艾可清颗粒”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扶阳之功效,临床用于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为了进一步拓展艾可清的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就其是否可改善绝经后肾脾亏虚所致的骨质疏松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模拟绝经后妇女,探讨了艾可清对雌激素缺乏致骨丢失的体内保护作用。同时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进一步探讨了艾可清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1.艾可清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1)动物分组和治疗双侧卵巢切除的SD大鼠(6-8月龄)随机分为模型组(OVX)、戊酸雌二醇0.1 mg/kg/d组(EV)、艾可清1g/kg/d组(ALD)、艾可清2 g/kg/d组(AMD)和艾可清4 g/kg/d组(AHD)进行治疗,每组10只。行假手术(Sham)的10只同龄雌性大鼠为随行对照。连续给药3个月后结束治疗。(2)检测和分析:①Micro-CT扫描分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重建骨组织三维结构;②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③TRAP染色观察骨组织内破骨细胞数量;④心、肝、脾、肺、肾、子宫的脏器指数变化;血清样本中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和肾功能指标(CRE和BUN)检测。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CA2、CTSK、MMP9和ATP6V0D2)和骨形成相关基因(BMP-2和Sp7)的mRNA水平。⑥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功能蛋白Tracp、CTSK和c-fos的表达水平。2.艾可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MC3T3-E1成骨细胞,(1)经艾可清干预48h或72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2)经艾可清干预7d,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ALP染色试剂盒检测ALP表达,评价细胞的成骨活性。3.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1)艾可清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从C57BL/6小鼠骨髓提取单核细胞,经M-CSF诱导4天得到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s)。BMMs经艾可清干预48 h或72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2)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破骨细胞F-actin环的形成。(3)破骨分化标志性基因mRNA水平检测: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吸收功能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破骨细胞表面受体基因(Calcr、RANK)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基因(c-fos、Dcstamp)的mRNA水平。(4)破骨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检测: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Mmp9、Ctsk 和 Tracp 的表达。4.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1)艾可清对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核移位的影响: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NFATcl和c-fos的核移位情况。(2)艾可清对破骨分化关键调节通路的影响:BMMs经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0、5、10、20、30或60 min。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 NFκB 通路(p65、p-p65、IκBα和 p-IκBα)、JNK 通路(JNK 和 p-JNK)和 p38通路(p38和p-p38)蛋白水平。(3)艾可清对p65核移位的影响:BMMs细胞用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0、30或60 min。分别提取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65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核中p65表达。(4)艾可清对RANK和TRAF6结合的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用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20 min。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ANK和TRAF6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艾可清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丢失的影响(1)显着增加股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①Micro CT扫描: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数量(Tb.N)都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剂量依赖地增加了大鼠的BMD、BV/TV和Tb.N,且这些指标在高剂量组(AHD)中有显着增加。②H&E染色:与Sham组相比,OVX组股骨BV/TV值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剂量依赖地提高BV/TV值,其中AHD组BV/TV升高最为显着。(2)显着抑制股骨组织内破骨细胞的形成破骨细胞TRAP染色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组织内骨表面破骨细胞数(N.Oc/BS)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比(Oc.S/BS)明显增加;与OVX组相比,ALD组Oc.S/BS则明显降低,AMD组N.Oc/BS明显降低,而AHD组N.Oc/BS和Oc.S/BS均明显降低。(3)未见对脏器组织有不良影响①脏器指数: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心、肝、肺、肾和子宫脏器指数明显下降;与OVX组相比,除AMD和AHD组肺脏器指数明显增加外,艾可清各剂量组对其他各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提示艾可清可能有益肺作用。②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与Sham组相比,OVX组血清中ALT、AST、CRE含量无明显变化,BUN含量明显升高;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CRE含量无明显变化,BUN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艾可清可能对肾功能有改善作用。(4)显着抑制骨吸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基因CA2、MMP9、CTSK和ATP6V0D2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骨形成相关基因BMP-2和Sp7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ALD组CA2和MMP9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AMD组和AHD组CA2、MMP9和CTSK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艾可清各剂量组BMP-2和Sp7的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艾可清的作用在于抑制骨吸收,而不是促进骨形成。(5)显着抑制骨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蛋白Tracp、Ctsk和c-fos的表达明显升高;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各剂量组Tracp表达明显降低,AHD组Ctsk和c-fos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进一步说明艾可清是通过抑制骨吸收起到骨保护作用的。2.艾可清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艾可清在浓度大于50 μg/mL时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浓度低于50 μg/mL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说明艾可清无促成骨分化作用。3.艾可清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艾可清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对BMMs有明显促增殖作用。4.艾可清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1)显着抑制BMMs分化为破骨细胞(TRAP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过程中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减少TRAP阳性细胞的数量,说明艾可清明显抑制破骨分化。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时几乎完全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形成,且对破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2)显着抑制破骨细胞F-actin环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减少破骨细胞F-actin环的面积,抑制F-actin环的形成。(3)显着抑制骨吸收功能基因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骨吸收相关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Dcstamp、Calcr的mRNA表达;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时,对骨吸收功能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破骨细胞表面受体基因(Calcr、RANK)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基因(Dcstamp、c-fos)的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4)显着抑制骨吸收功能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骨吸收功能蛋白Mmp9、Ctsk和Tracp的表达;艾可清在50μg/mL浓度时,对Mmp9、Ctsk和Trac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5.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1)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表达(Western blot):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时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蛋白表达;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下对NFATc1和c-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说明艾可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NFATc1和c-fos表达上调。(2)显着抑制NFATc1和c-fos的核移位(免疫荧光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时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显着抑制NFATc1和c-fos在细胞核的表达,说明艾可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NFATc1和c-fos的核移位。(3)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通路NFκB和MAPK的激活(Western blot):BMMs经RANKL刺激后,NFκB通路蛋白(p65和IκBα)和MAPK通路蛋白(JNK和p38)的磷酸化(p-p65、p-IκBα、p-JNK和p-p38)水平逐渐升高,IκBα水平逐渐降低,说明NFκB和MAPK通路被激活。艾可清(50 μg/mL)干预可降低p-p65、p-IκBα、p-JNK和p-p38水平,升高IκBα水平。说明艾可清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和MAPK通路激活。(4)显着抑制p65的核移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BMMs细胞经RANKL刺激30和60 min后,细胞质内的p65蛋白明显减少,细胞核内的p65含量增加,说明NFκB通路被激活。艾可清(50μg/mL)干预可使细胞质内的p65表达升高,使p65停留在细胞质内并抑制其入核,说明艾可清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通路激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艾可清可抑制p65的核移位。(5)显着抑制RANK-TRAF6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共沉淀):Raw264.7细胞经RANKL刺激20 min后,增加了和TRAF6结合的RANK的水平;艾可清(50μg/mL)干预可显着减少和TRAF6结合的RANK的水平,说明艾可清抑制了 RANKL诱导的RANK和TRAF6的结合。结论:1.补肾健脾复方中药“艾可清颗粒”对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丢失具有保护作用。其补肾健骨作用和抑制体内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功能有关。2.“艾可清颗粒”在体外可显着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活性。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ANK和TRAF6的结合,从而影响RANKL介导的下游NFκB、p38和JNK通路的激活。3.“艾可清颗粒”具有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前景。
陈艳婷[2](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戴厚杰[3](2021)在《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雌性未生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对模型组、雌二醇组及天麻素组均进行手术摘除其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则是摘除双侧卵巢旁等体积脂肪组织。天麻素组予天麻素注射液腹腔注射给药,雌二醇组予苯甲酸雌二醇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则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给药一次。干预完成12周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右侧股骨湿重,进行骨代谢指标、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组织形态学等相关检测。结果:1、大鼠体重变化:术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股骨湿重: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的右侧股骨湿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右侧股骨湿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代谢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骨钙素升高,血钙、血磷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血清骨钙素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股骨骨密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股骨骨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的大鼠股骨骨密度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生物力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弯曲强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弯曲强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股骨组织形态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明显减少,变细,排列稀疏,部分断裂;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较整齐,连续性可。结论:1、天麻素可提高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影响骨代谢相关指标。2、本实验提示天麻素对去卵巢后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李健阳[4](2021)在《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各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2.将绝经后妇女依据中医辨证、骨量丢失阶段、骨折史进行分组,比较CLCF1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验证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相关性。3.探究调控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2007年至2020年收集的2823例骨量丢失阶段的资料,分析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的症状、证候、兼证特征。2.将骨质疏松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LCF1的m RNA、蛋白水平,比较CLCF1在各组的表达差异。3.使用过表达技术、CRISPR/Cas9技术敲除THP-1细胞中的CLCF1基因,检测OPG、RANKL、IFNα、IFNγ的表达变化,检测THP-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变化。结果1.在各阶段,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健忘,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发脱齿摇、下肢抽筋、口干咽燥、失眠、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多梦、畏寒肢冷、胸闷、目眩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肢体麻木的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在各阶段,虚证比例最高的为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心虚、肝虚、脾虚、气虚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肾虚兼证比例最高的为心虚、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兼心虚、肾虚兼脾虚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常见证型比例最高的为肾虚血瘀,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血瘀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的各年龄段,主要症状、虚证、肾虚兼证、常见证型基本与各阶段整体特征相符。2.在中医证型分组中,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无PMOP肾阴虚组、PMOP无肾虚组(P<0.05),且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PMOP对照组的趋势(P>0.05);在骨量丢失分组中,骨质疏松组的CLCF1蛋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在骨折史分组中,骨折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骨折组的趋势(P>0.05)。此外,CLCF1蛋白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P<0.05),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P<0.05),与骨折的发生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P>0.05)。3.CLCF1过表达后,OPG蛋白表达上升(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显着上升(P<0.01),IFNα、IFNγ蛋白表达下降(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升高(P<0.05);CLCF1敲除后,OPG蛋白表达下降(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具有下降趋势(P>0.05),IFNα、IFNγ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早期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1.大多数绝经后妇女在低骨量阶段已表现健忘、腰脊痛、发脱齿摇、腰膝酸软、下肢抽筋等症状,与肾阴虚证相关,且与骨质疏松阶段、严重骨质疏松阶段主要症状相同,其比例随骨量丢失加重而上升,提示临床应尽早干预,缓解症状。2.骨量丢失阶段均表现出肾虚、肝虚为主的虚证,肝肾阴虚、肾虚血瘀为主的临床常见证型,且肾虚的兼证以肝虚、心虚、脾虚为主,提示OP的证型复杂,临床防治应以肝肾为主,同时重视心虚等兼证的治疗。3.CLCF1是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基因,其蛋白表达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有望为PMOP肾阴虚证的分子标志物、治疗靶点。4.CLCF1的表达变化会影响OPG/RANKL/RANK系统,从而参与骨代谢,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
盖卓[5](2021)在《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及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和日常活动减少导致骨合成代谢减弱,进而引发骨量减少。研究证实,运动训练产生的应力负荷可以通过不依赖雌激素的方式提高骨强度,而某些中药活性成分能发挥类似雌激素的功效,故未来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策略倾向于体育运动配合中药活性成分。本研究选择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干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探究相比于有氧运动或黄精多糖两个单一因素,联合因素干预对骨质疏松是否具有加性作用,以及对骨代谢调节轴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进而尝试了解联合因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细胞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40只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Sham组切除卵巢旁等体积脂肪。造模成功后再将实验组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运动组(E组)、黄精多糖组(PP组)和运动联合黄精多糖组(EPP组)。E组和EPP组大鼠进行坡度0°,15m/min,1h/d,每周6d的跑台训练。PP组和EPP组大鼠按每天400mg/kg黄精多糖灌胃,6d/w。OVX组、E组、Sham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d/w。连续干预8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股骨。使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结构,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E2、BGP、B-ALP、TRAP以及β-CTX水平,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种大鼠股骨组织OPG、RANKL、RANK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1、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可见骨髓腔明显扩大,较多骨小梁减少,局部排列明显稀疏。与OVX组相比,E组、PP组和EPP组的骨髓腔扩大程度减轻,骨小梁数量相对增多、间距减小,排列疏松程度有改善。EPP组较E组和PP组改善效果更明显。2、大鼠股骨密度测定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密度显着降低(P<0.01)。与OVX组相比,E组(P<0.01)、PP组(P<0.05)和EPP组(P<0.01)骨密度有显着提高。E组与PP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与E组和PP组相比,EPP组大鼠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3、大鼠血清检测指标结果:跑台运动显着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水平(P<0.01),降低BGP、TRAP水平(P<0.05)和β-CTX(P<0.01)水平。黄精多糖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和B-ALP水平(P<0.01),明显降低BGP、TRAP水平(P<0.01)和β-CTX水平(P<0.05)。相比于E组,PP组对BGP和TRA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对E2和B-ALP含量更显着升高(P<0.01)。二者联合干预极显着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B-ALP水平(P<0.01),降低BGP、TRAP和β-CTX水平(P<0.01)。联合干预对每项血清指标的作用都要优于单独运动(P<0.01),对TRAP(P<0.05)和β-CTX水平(P<0.01)的影响优于单独黄精多糖。4、大鼠股骨OPG、RANKL和RANK表达结果:跑台运动促进去卵巢大鼠股骨OPG mRNA含量(P<0.05),显着抑制RANKL和RANK的表达(P<0.01)。黄精多糖明显促进去卵巢大鼠股骨OPG的表达(P<0.05),并对RANKL和RANK的表达明显抑制(P<0.01)。联合干预极显着促进去卵巢大鼠OPG的表达(P<0.01),抑制RANKL和RANK的表达(P<0.01)。二者联合作用对OPG和RANK的表达、对RANKL mRNA水平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运动(P<0.01),对OPG和RANKL表达(P<0.01)、RANK蛋白含量(P<0.05)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黄精多糖。研究结论:1、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能显着改善骨小梁数量和疏松程度,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指标,提高OPG/RANKL比例,并且联合干预的效果均优于单一干预。2、联合干预效果更显着是通过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叠加调控效应实现的。
卜文倩[6](2020)在《Irisin在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小鼠骨量丢失中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骨质疏松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女性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竭,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和骨吸收代谢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化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运动可以增加骨合成,维持骨代谢平衡,预防骨质疏松,但调节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鸢尾素(Irisin)是新型肌肉因子,它在运动中产生,影响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多个关键基因及因子表达,通过骨骼肌与骨组织之间的“crosstalk”发挥调节骨代谢作用。本文通过去卵巢方式(OVX)建立小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研究运动及鸢尾素药物干预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量丢失的影响,并通过阻断小鼠鸢尾素信号系统探讨鸢尾素在调节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三月龄C57BL/6雌性小鼠(40只)分为五组:(1)假手术组(SHA);(2)卵巢切除不运动组(OVX);(3)卵巢切除运动组(OEX);(4)卵巢切除Irisin干预组(OVXI);(5)卵巢切除、运动并RGDS蛋白阻断Irisin信号通路组(OEXR)。运动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下坡跑运动,5天/周,45min/天,药物干预组进行每周一次尾部静脉药物注射,Irisin为120ng/kg/周,RGDS为25mg/kg周,为期8周。每周称量一次体重,8周末所有小鼠麻醉处死,收集血液及骨组织标本。采用micro CT对小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扫描分析,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BAP、TRAP和鸢尾素表达,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组织中鸢尾素、AKT及β-catenin mRNA与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进行报道,采用one-way ANOVA方法检测各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小鼠体重和子宫重量变化。小鼠基础体重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结束时相比SHA组,OVX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29),子宫重量显着降低(p=0.007)。运动组(p=0.013)与Irisin干预组(p=0.007)小鼠体重相比OVX组明显下降,子宫重量没有显着变化(p>0.05)。运动组小鼠注射RGDS阻断Irisin信号通道后表现为体重相比OEX组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230),子宫重量也没有显着变化(p=0.869)。2.小鼠骨密度变化。卵巢切除后小鼠骨密度明显下降,OVX小鼠组的皮质骨vBMD(p<0.001)与松质骨vBMD(p<0.001)明显低于SHA组小鼠。运动和Irisin干预均能改善卵巢切除小鼠骨量丢失现象,表现在OVXI组和OEX组的皮质骨vBMD(OVXI:p=0.009;OEX:p=0.006)、松质骨 vBMD(OVXI:p=0.002;OEX:p=0.005)均显着增加。RGDS阻断Irisin受体信号系统可抑制运动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松质骨产生的骨密度增加效应(p=0.011),但对皮质骨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1)。3.小鼠股骨微结构变化。卵巢切除导致骨松质BV/TV(p<0.001)、Tb.Th(p=0.003)和Tb.N(p<0.001)均显着减少,而TB.Sp(p=0.002)则显着增加。Irisin药物干预与运动均能改善卵巢切除导致骨松质微观结构破坏现象,表现为BV/TV(OVXI:p=0.031;OEX:p=0.017)、Tb.N(OVXI:p=0.005:OEX:p=0.005)和 Tb.Th(OVXI:p<0.001;OEX:p=0.040)显着增加,而TB.Sp明显缩小(OVXI:p=0.024;OEX:p=0.045)。但运动改善卵巢切除小鼠骨微结构的现象可被RGDS药物干预阻断,与OEX组相比,OEXR组BV/TV显着降低(p--0.022),Tb.N和Tb.Th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TB.Sp呈增加趋势,但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小鼠血清激素与生化因子变化。卵巢切除小鼠血清中E2(p=0.016)、Irisin(p=0.004)和BAP(p=0.030)浓度显着性的下降,TRAP浓度明显升高(p=0.047)。相较于OVX组,OEX组的Irisin(p=0.039)、BAP(p=0.030)浓度显着性的提高,TRAP浓度明显下降(p=0.019),E2浓度虽呈上升趋势但并无显着性差异(p=0.121);OVXI组的E2(p=0.041)和BAP(p=0.026)浓度均有显着性增加,TRAP浓度明显下降(p=0.030),Irisin水平虽也呈上升趋势,但并无显着性差异(p=0.861)。与OEX组相比,RGDS组血清 Irisin(p=0.022)和血清 BAP(p=0.029)均显着降低,但 E2(p=0.081)和 TRAP(p=0.293)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5.PCR 与 Western blot 检测变化。与 SHA 组相比,OVX 组的 AKT(mRNA:p=0.014;protein:p=0.022)、FNDC5 水平(mRNA:p=0.045;protein:p=0.046)和β-catenin(mRNA:p=0.006;protein:p=0.024)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呈显着性下降。进行运动干预后明AKT(mRNA:p=0.030;protein:p=0.028)、FNDC5(mRNA:p=0.001;protein:p=0.048)和β-catenin(mRNA:p=0.002;protein:p<0.00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注射 Irisin对卵巢切除后小鼠FNDC5 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不大(p>0.05),但是AKT(mRNA:p=0.011;protein:p=0.040)和β-catenin(mRNA:p=0.001;protein:p<0.00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我们采取RGDS阻断Irisin时发现,.相较于OEX组,OEXR组的FNDC5(p=0.001)和β-cateninmRNA(p=0.002)表达被明显抑制,AKT mRNA(p=0.355)无显着变化。AKT(p=0.026)和β-catenin(p=0.00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但是FNDC5的蛋白表达(p=0.986)无显着意义。结论:1.中等强度下坡跑耐力运动可有效改善小鼠去卵巢导致的骨密度下降、骨代谢负平衡及骨微观结构破坏现象。2.治疗剂量的鸢尾素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去卵巢小鼠出现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骨量增加,改善骨代谢。3.运动预防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症状可能与运动促进鸢尾素分泌增加有关,AK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这一调节过程。
柴勇[7](2019)在《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观察去卵巢大鼠与去睾丸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异同点、以及右归丸对其干预作用的异同点,并从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差异产生的机制。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同月龄(3月龄)SD大鼠156只,SPF级,雌雄各半。先将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是:雌性基础组与雄性基础组,雌性空白对照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雌性造模组与雄性造模组,每组各42只。使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照0.15ml/100g体重的剂量对雌、雄造模组大鼠进行麻醉,之后分别施以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睾丸切除手术(去势);手术过程中,雌性造模组死亡5只,雄性造模组死亡4只;雌、雄假手术组大鼠的手术过程与雌、雄造模组大鼠相同,但是不切除卵巢或睾丸,仅切除卵巢或睾丸周围少许的脂肪组织。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前一天,将雌、雄基础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其它各分组实施处理因素之前的基础值。手术3个月后,将雌性造模组37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卵巢切除组(OVX组)13只,OVX+戊酸雌二醇组(雌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OVX+右归丸组(雌性右归丸组)12只;将雄性造模组38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睾丸切除组(ORX组)13只,ORX+甲睾酮组(雄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3只,ORX+右归丸组(雄性右归丸组)12只。分组结束后,对各给药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雌性右归丸组与雄性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水煎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1.024g生药/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0.24g生药/kg体重(此剂量是以往研究已被证实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6.5倍);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E2)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0.184mg/kg体重;雄激素组大鼠给予甲睾酮(T)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84mg/kg体重。以上各组给药,一天一次,连续6天,休息1天后,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连续给药3个月。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与ORX组则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灌胃。灌胃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体重称量,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体积。给药结束后,将实验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取胫骨,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用于MAPK(Erk1/2)、c-Fos、AP-1三者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方差齐性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3)检验。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k样本)(W)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其项下的Stepwise step-down检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1.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V/TV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onn.Dn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onn.Dn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Conn.Dn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b.C呈现负增长,即减少;而OVX组和ORX组的增加,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b.C也增加,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增加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与ORX组比较,OVX组Cb.C的增加程度明显要大;雌性右归丸组的Cb.C较雄性右归丸组虽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4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股骨松质骨DA显着低于雌性假手术组;而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DA显着高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DA明显降低;而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DA均显着提高。ORX组的DA明显高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1.5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 比较,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皆明显提高;而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Tb.Pf皆显着降低。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雄性假手术组的均明显提高,而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ORX组的均明显降低。ORX组的Tb.Pf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大鼠股骨最大载荷(ML)、断裂强度(BS)和弹性模量(EM)变化率能够反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情况。2.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ML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ML虽也有增加,但增加的程度要显着小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VX组,而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但明显小于雄性假手术组。OVX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ORX组;雌性右归丸组的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2.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BS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S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S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EM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EM呈现负增长,即减少,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EM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而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EM减少的程度与ORX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性右归丸组EM增加的程度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3.1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l/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雄性假手术组的相比,明显增加,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与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减少。ORX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OVX组的比较,明显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高于雌性右归丸组。3.2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增加,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无显着性变化;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雄性假手术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皆明显减少。ORX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OVX组显着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较雌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3.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OR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均明显减少。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则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以上指标,雌性假手术组与雌性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雄性假手术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排除了手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论(1)雌、雄大鼠去势后,均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但两者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Conn.Dn的减少程度以及Cb.C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去势大鼠;DA明显低于而Tb.Pf明显高于雄性去势大鼠。右归丸对去势所致的雌、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微观结构的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BV/TV、Conn.Dn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改善程度;而对DA、Cb.C、Tb.Pf的改善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2)雌、雄大鼠去势后,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大鼠最大载荷、断裂强度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大鼠,而弹性模量雌、雄之间无明显差异。右归丸对此均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雄性去势大鼠最大载荷的增加程度要明显大于雌性去势大鼠;而对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的增加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3)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雌、雄大鼠去势后,骨髓(松质骨部分)中的MAPK(Erk1/2)、c-F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雌性去势大鼠的这三个关键因子的表达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去势所致雌、雄大鼠松质骨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右归丸能通过抑制这一通路达到治疗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对雌性去势大鼠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松质骨微观结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机制之一。
赵婷婷[8](2019)在《负重跑台联合LIPUS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和骨损伤愈合的效果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基数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老年人群中男女比例失衡,每年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病症更为突出,其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居高不下,这些已成为当前医疗和社会的重大健康问题。运动是良医,适宜的运动对于人体机能、代谢具有一定正向效益,负重跑台运动作为抗阻力运动之一,既可以正向调控骨骼肌的质量,也可以调控骨代谢,改善骨骼的生长发育。超声作为一种物理声波,在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方面:针对骨组织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干预骨折的物理理疗方面,但运动联合LIPUS干预骨质疏松和骨损伤的效果及潜在肌骨耦联机制却鲜有研究。本实验以大鼠股骨和骨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骨质疏松和骨损伤模型,研究负重跑台运动联合LIPUS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和骨损伤愈合的效果及潜在的肌骨耦联机制,以期为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特别是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损伤的治疗提供创新性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的动物实验:采用70只3月龄的SD健康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适应性饲养一周并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am),去卵巢组(Ovariectomized,OVX),OVX组在去卵巢术后恢复两周进行随机分组:去卵巢安静组(Ovariectomized,OVX),去卵巢负重跑台运动组(Ovariectomized and Weight-bearing training,OWT),去卵巢超声干预组(Ovariectomized and Drilling and Ultrasound,ODU),去卵巢负重跑台运动超声联合组(Ovariectomized and Weight-bearing training and Drilling and Ultrasound,OWTDU)。OWT 组进行速度20min/m,6d/w,20min,连续运动10w。1Ow的负重跑台运动结束后Sham组、OVX组和OWT组均采取8只大鼠进行处死,采集血清以及相关组织以备后续检测使用。剩余各组大鼠右侧股骨中段均进行骨损伤手术,构建骨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ODU组和OWTDU组进行LIPUS治疗,其超声声强30mW/cm2,中心频率1.5MHz,时间20min/d,连续干预21d。本实验中每周周日上午采集体重,取材前各组大鼠进行抓力测试和活体骨密度检测,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的ALP,StrACP,E2,MSTN的活性及含量。Micro-CT检测股骨远端松质骨区域和股骨中段骨损伤区域的骨微结构,三点弯曲力学试验检测股骨中段的生物力学性能,H&E染色分析股骨远端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分析各组肌骨耦联机制,即骨骼肌MSTN介导的信号通路和骨组织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的细胞实验以成骨细胞MC3T3-E1和破骨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低强度脉冲超声干预方式下,MC3T3-E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超声干预组(LIPUS);机械牵拉干预下,MC3T3-E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和牵拉刺激组(strain,ST)。每组干预结束后进行CCK-8检测细胞增殖,ALP活力检测评估细胞分化,以及茜素红染色检验细胞矿化结果;检测LIPUS干预破骨细胞Raw264.7的增殖。结果:1.大鼠常规指标中体重、抓力、股四头肌湿重、股骨湿重、子宫湿重以及活体骨密度结果:去卵巢手术12w后大鼠体重显着增加(P<0.01),活体双侧股骨BMD、子宫和股四头肌湿重以及抓力极显着下降(P<0.01),负重跑台运动后较OVX组体重显着下降(P<0.05),BMD(P<0.05)和抓力(P<0.01)以及股四头肌湿重(P<0.05)显着增加(P<0.05)。在21d LIPUS干预后,与OD组相比较,ODU组、OWTD组和OWDTU股四头肌湿重显着增加(P<0.01)。2.大鼠血清指标结果:去卵巢手术12w后OVX组大鼠血清中ALP活性(P<0.01)和StrACP含量显着增加(P<0.01),E2含量显着下降(P<0.01),经10w负重跑台运动干预后ALP活性和E2含量均显着增加(P<0.01),StrACP含量显着下降(P<0.01)。在21d LIPUS干预后,前期运动组ALP活性显着增加(P<0.05)、StrACP含量(P<0.01)和E2含量(P<0.05)均显着下降,超声组ALP活性极显着增加(P<0.01),StrACP含量和2含量极显着下降(P<0.01),运动联合超声组干预效果优于单一干预组。3.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BMD和骨微结构结果:去卵巢手术12w后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BMD、Tb.N、Tb.Th、BV/TV均显着下降(P<0.01),而Tb.Sp指标显着增加(P<0.01),负重跑台运动后较OVX组BMD和BV/TV显着增加(P<0.05)、Tb.N极显着增加(P<0.01),Tb.Sp指标显着降低(P<0.01);在21d LIPUS干预后,前期运动组Tb.N显着增加(P<0.05),BMD和Tb.Th极显着增加(P<0.01),Tb.Sp指标显着降低(P<0.05);超声组BMD和Tb.Th极显着增加(P<0.01),Tb.Sp显着降低(P<0.05),运动联合超声组在BMD、Tb.N和Tb.Sp方面优于单一干预组。4.大鼠股骨中段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在去卵巢手术12w后大鼠股骨中段的最大载荷、刚度、能量吸收和弹性模量均极显着下降(P<0.01),负重跑台运动后较OVX组最大载荷、刚度、能量吸收和弹性模量均极显着提升(P<0.01)。在21d LIPUS干预后,前期运动组的最大载荷(P<0.01)、能量吸收(P<0.01)和弹性模量(P<0.05)显着增加;超声组最大载荷(P<0.01)、刚度(P<0.05)、能量吸收(P<0.05)和弹性模量(P<0.05)均显着增加;两者联合组干预与单一组没有显着差异。5.大鼠骨损伤的愈合结果:在21d的LIPUS干预情况下,OD组大鼠骨愈合程度显着缓慢(P<0.01);与OD组比较,运动组和超声组以及两者联合组骨愈合程度极显着提升(P<0.01),但两者联合组与单一干预组没有显着差异。6.Myostatin的表达结果:在去卵巢手术12w后大鼠血清Myostatin含量及股四头肌Myostatin蛋白表达结果极显着增加(P<0.01);负重跑台运动后较OVX组大鼠血清Myostatin含量及股四头肌Myostatin蛋白表达结果极显着下降(P<0.01);在21d LIPUS干预后,前期运动组和超声干预组均显着降低了血清Myostatin含量及股四头肌Myostatin的蛋白表达(P<0.01),但只有在股四头肌Myostat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中,两者联合组显着低于单一干预组(P<0.05)。7.大鼠Myostatin介导的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在去卵巢手术12w后大鼠的Myostatin受体ActRⅡB和下游关键分子Smad2/3、GSK-3β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极显着增加(P<0.01或P<0.0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Wnt1、β-catenin分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极显着下降(P<0.01或P<0.05),即去卵巢后大鼠的Myostatin信号通路被促进,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负重跑台运动后可有效抑制Myostatin信号通路,效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21 d的LIPUS干预中,超声组可有效抑制Myostatin信号通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两者联合在ActRⅡB、Wnt1、GSK-3β和β-catenin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优于单一干预组。8.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结果:牵拉应力参数在应变力2000ustrain,频率0.5Hz,时间120min时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极显着增加(P<0.01);LIPUS干预MC3T3-E1细胞3d、5d、7d,增殖活性均具有显着性提高(P<0.01);牵拉应力刺激和LIPUS干预MC3T3-E1细胞ALP活性显着性增加(P<0.01);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进行评估,牵拉应力刺激和LIPUS干预MC3T3-E1细胞14d、21d和28d可加速其矿化结节的形成。9.破骨细胞Raw264.7增殖结果:LIPUS干预破骨细胞Raw264.7增殖活性在干预5d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在LIPUS干预7d具有极显着抑制增殖作用(P<0.01)。结论:1.去卵巢手术12w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且负重跑台运动有助于延缓去卵巢所带来的骨量下降、骨微结构的破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减弱;2.LIPUS治疗骨损伤的去卵巢大鼠可显着促进骨孔愈合,改善其结构和力学性能,同时在骨损伤后运动终止的21d内其显着加快骨损伤愈合速度,两者联合干预加强骨损伤的修复过程,有优于单一干预方式的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3.负重跑台运动和LIPUS改善骨质量,加速骨损伤愈合的潜在肌骨耦联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骼肌内Myostatin表达进而减少其与骨组织细胞内的受体的结合,同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共同作用来实现的;4.牵拉应力刺激和LIPUS干预MC3T3-E1细胞可显着促进其增殖、分化和矿化;且LIPUS干预破骨细胞Raw264.7在5d可显着抑制其增殖活性,7d进一步加强抑制效应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
晋楠[9](2019)在《欧李果实制品预防及改善大小鼠骨质疏松研究》文中认为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是蔷薇科樱桃属的极矮生灌木果树,是我国药食同源植物之一。果实颜色鲜艳,且富含有机酸、类黄酮以及钙等矿物质,是天然的保健水果。本试验制备了欧李冻干粉与欧李原汁,对制备的冻干粉与原汁进行了物理、营养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测定,利用这些制品对大鼠和小鼠进行饲喂,测定了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对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为挖掘欧李潜在价值和新型抗骨质疏松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以‘农大4号’欧李真空冻干果实为材料,比较常规研磨与破壁粉碎后制成的果粉在物理性质、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变化。与常规研磨全粉相比,破壁全粉容重降低,持水力、膨胀力和溶解性增大,有效成分溶出度显着提高,抗氧化活性显着增强;破壁粉持水力、容重随粒径减小而降低,亮度值、水溶性指数、膨胀力随果粉粒径减小而增加;总酚、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升高,抗氧化活性随粒径减小而降低。破壁全粉物理性质优于研磨全粉,有效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研磨全粉;随着破壁粉粒径减小,物理性质有效改善,抗氧化活性成分显着降低,抗氧化活性也随之下降,但与常规研磨全粉之间差异不显着。2.以‘农大4号’鲜果为材料,利用榨汁机制成欧李原汁,比较鲜果与原汁在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变化。欧李果实制汁后,原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显着低于鲜果,可滴定酸含量与鲜果差异不显着。果汁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亚铁还原能力次之,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弱,这一趋势与鲜果及冻干粉的抗氧化能力相同。欧李原汁在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能方面比鲜果及果粉降低,但三种抗氧化趋势一致。3.以欧李原汁为材料,配制成原汁、50%原汁2种液体,并制备不加钙、加低含量钙、加高含量钙的饲料饲喂12月龄雌性大鼠,观察其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A)、碳酸钙阳性对照组(B)、果酸钙阳性对照组(C)、50%原汁组(D)、原汁组(E)、50%原汁+低含量果酸钙组(F)、原汁+高含量果酸钙组(G),共7个处理的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及肾脏指数、股骨物理指标无显着差异;E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着高于A组;G组股骨干重高于A组;E组、G组股骨灰重高于A组;E组股骨钙含量高于A组;E组骨密度显着高于A组。欧李果汁无明显的副作用,可显着抑制大鼠股骨密度降低,提高股骨钙含量,增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从而预防大鼠骨质疏松。4.以欧李冻干粉破壁全粉为材料,配制成不加钙、加低含量钙、加高含量钙饲料,采用高剂量和低剂量饲喂去卵巢小鼠,观察对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假手术组(A)、碳酸钙阳性对照组(B)、去卵巢对照组(C)、低剂量全粉组(D)、高剂量全粉组(E)、低剂量全粉+低含量果酸钙组(F)、高剂量全粉+高含量果酸钙组(G)。结果表明,G组小鼠股骨干重与股骨灰重显着高于C组;全粉及全粉加钙组骨密度均高于C组;G组骨钙含量显着高于C组。欧李冻干粉无明显的副作用,可提高小鼠对钙的吸收率,提高股骨钙含量,显着改善去卵巢小鼠股骨密度的降低,对于改善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王大伟[10](2019)在《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肾虚血瘀为骨质疏松症常见病机,补肾益气活血方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肾藏精”藏象理论及应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对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通过梳理古今文献及检索现代临床研究资料,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中医学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对骨质疏松症病机进入深入的探讨和剖析,阐释骨质疏松症的名、因、机、证、治的深刻内涵。第二部分:体内实验研究将9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益气活血方低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福善美组(阳性药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相应等容积实验药物。各组均于手术后第2天给药。每日am9:00准时给药,共计12周。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24h,处死动物,取材检测相应指标。应用qRT-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骨、肾组织Wnt3a、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研究实验细胞来源:OriCellTM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购于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胞复苏及培养参照OriCellTM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说明书步骤规范操作。实验所用药物:补肾益气活血方的有效组分,按功能配伍分为补肾组、益气活血组、补肾益气活血组。实验三的目的是筛选功能配伍各组促进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最佳量效。实验分为11组:正常组;成骨诱导组;补肾高剂量组(1);补肾中剂量组(2);补肾低剂量组(3);益气活血高剂量组(4);益气活血中剂量组(5);益气活血低剂量组(6);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7);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8);补肾益气活血低剂量组(9)。分别作用于BMSCs。实验四、五是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观察最佳剂量功能配伍各组对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Wnt通路抑制剂为DKK1。分为9组:正常组、成骨诱导组、补肾中剂量组(1);益气活血中剂量组(2);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3);成骨诱导+DKK1组(4);补肾中剂量+DKK1组(5);益气活血中剂量+DKK1组(6);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DKK1组(7)。实验指标检测:实验三:MTT法检测各组BMSCs24、48、72h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12、15d ALP、BGP水平;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对15d骨钙结节。实验四:ELISA法检测各组(加入DKK1)15d ALP、BGP水平变化情况;茜素红染色法观察18d骨钙结节;实验五:qRT-PCR法检测各组15dWnt3a、CyclinD1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Wnt3a蛋白表达。实验研究全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所有数据以±s表示,体内、体外实验各组数据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骨质疏松症多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肾虚髓减,为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脾虚及肾,精血互化不及;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或运行不畅;或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久病及肾,多虚多瘀,肾虚血瘀;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机;外因多为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多见气滞血瘀。现代专家共识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虚血瘀、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肾阳亏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六种证候,以肾虚血瘀证为新增证候,令人关注。临床对于防治肾虚血瘀证骨质疏松症,在补肾方剂中酌情加入益气活血之品,往往可收良效。故本研究补肾益气活血方为基础,开展实验研究,以部分阐明其作用机制。第二部分:体内实验研究1.各组大鼠骨组织Wnt3a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组织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骨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组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组织Wnt3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骨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补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及福善美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骨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骨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组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CyclinD1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肾组织Wnt3a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肾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组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Wnt3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用药组肾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补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其次为福善美组。4.各组大鼠肾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用药组肾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肾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研究1.24h、48h、72h各组BMSCs增殖情况(实验三)24h: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提高差异不明显(P>0.05)、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略有升高差异不明显(P>0.05),其他各用药组BMSCs增殖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提高差异不明显(P>0.05)、益气活血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用药组BMSCs增殖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益气活血低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用药组BMSCs增殖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d、15d各组细胞AL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三)12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中、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中、低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低剂量组ALP水平均有下降(P<0.01),而补肾益气活血高、中剂量组ALP水平与成骨诱导组接近(P>0.05)。15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用药各组ALP水平均有下降(P<0.01);其中,补肾中剂量组、益气活血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高、中剂量组AL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d、15d各组细胞BG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三)12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用药各组BGP水平均有下降(P<0.01),其中,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高、中、低剂量组BG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用药各组BGP水平均有下降(P<0.01);其中,补肾益气活血高、中、低剂量组BG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15d细胞形态学骨钙结节情况(实验三)从茜素红染色对骨钙结节的细胞形态学观察,以成骨诱导组、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提示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对骨钙结节形成有促进作用。5.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AL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四)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AL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成骨诱导+DKK1组ALP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益气活血组ALP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1);补肾组、补肾益气活血组略有降低(P<0.01)。与成骨诱导组+DKK1组比较,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ALP水平均有降低(P<0.01),但补肾益气活血组ALP水平比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明显升高(P<0.01)。6.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BG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四)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BG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成骨诱导+DKK1组BGP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组BGP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益气活血组、补肾益气活血组略有降低(P>0.05)。与成骨诱导组+DKK1组比较,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BGP水平均有降低(P<0.01),但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BGP水平比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明显升高(P<0.01)。7.18d(用药组加入DKK1)细胞形态学骨钙结节情况(实验四)从茜素红染色对骨钙结节的细胞形态学观察,以成骨诱导组、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提示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对骨钙结节形成有促进作用。8.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Wnt3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实验五)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成骨诱导+DKK1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组、益气活血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补肾益气活血组有所上调(P<0.01);与成骨诱导+DKK1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补肾+DKK1组明显上调(P<0.01)。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成骨诱导+DKK1组Wnt3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组、益气活血组、补肾益气活血组Wnt3a蛋白表达则有所降低(P<0.01);与成骨诱导+DKK1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Wnt3a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益气活血+DKK1组明显降低(P<0.01)。9.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CyclinD1mRNA表达情况(实验五)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明显上调(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组CyclinD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补肾组、益气活血组则有所降低(P<0.05);与成骨诱导+DKK1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CyclinD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其次为补肾+DKK1组(P<0.05),益气活血+DKK1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其发病脏腑主要责之肾、肝、脾。肾虚髓减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机,贯穿病变始终;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脾肾不足、肾虚血瘀等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机。故临床治疗多以补肾益髓、补益肝肾、健脾养血、益气活血为主。2.补肾益气活血方可以上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肾组织Wnt3a、CyclinD1mRNA表达及Wnt3a蛋白表达,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3.补肾益气活血方有效组分功能配伍,补肾、益气活血、补肾益气活血方各组均可以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以补肾益气活血方有效组分效果最为明显,可以升高ALP、BGP水平,促进骨钙结节形成。4.BMSCs成骨分化与Wnt细胞通路上游启动蛋白Wnt3a mRNA及蛋白表达、下游蛋白CyclinD1mRNA表达有关;在Wnt通路抑制剂DKK1作用下,补肾益气活血方有效组分可以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具有激活作用,有效上调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启动蛋白Wnt3a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游相关指标CyclinD1mRNA表达,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5.补肾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组分能够通过调控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症发挥防治的作用。
二、槐甙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槐甙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
1.1.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
1.1.2 雌激素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
1.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
1.2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及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
1.2.2 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药 |
1.3 艾可清的临床应用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1 艾可清的临床应用 |
1.3.2 艾可清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艾可清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详细摘要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PMOP概述 |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 |
1.2.2 治疗 |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2 药物治疗 |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1.2 检索策略 |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4 Meta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临床疗效 |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3.3 展望 |
2.4 结论 |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3 研究方法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讨论 |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4 结论 |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4.1.3 研究方法 |
4.1.4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2.1 纳入病例数 |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4.2.10 不良事件 |
4.3 讨论 |
4.3.1 针法选择依据 |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
4.3.3 药物选择依据 |
4.3.4 疗效分析 |
4.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1.4 实验方法 |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大鼠实验前体重及实验结束时体重 |
2.2 大鼠实验结束时右侧股骨湿重比较 |
2.3 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影响 |
2.4 大鼠的股骨 BMD 影响 |
2.5 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影响 |
2.6 股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
3 讨论 |
3.1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及其时机选择 |
3.2 天麻素对大鼠体重、股骨湿重的变化影响 |
3.3 天麻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3.4 天麻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
3.5 天麻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质疏松骨重塑分子机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的来源及选择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问卷调查 |
2.2 骨密度检测 |
2.3 中医辨证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1.1 各阶段一般资料 |
1.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
1.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
1.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
2 骨密度比较 |
2.1 各阶段骨密度比较 |
2.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
2.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
2.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
3 主要症状比较 |
3.1 各阶段主要症状比较 |
3.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
3.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
3.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
4 虚证比较 |
4.1 各阶段虚证比较 |
4.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
4.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
4.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
5 肾虚兼证比较 |
5.1 各阶段肾虚兼证比较 |
5.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
5.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
5.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
6 常见证型比较 |
6.1 各阶段常见证型比较 |
6.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
6.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
6.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
讨论 |
1 一般资料的特征分析 |
2 骨密度的特征分析 |
3 病证结合模式下,骨量丢失阶段中医证候的特征分析 |
4 创新与不足 |
4.1 创新 |
4.2 不足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 的关联性分析 |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与耗材 |
1.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
1.3 主要仪器 |
2 研究对象的筛选和资料收集 |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分组依据及说明 |
3 研究方法 |
3.1 问卷调查 |
3.2 骨密度检测 |
3.3 血样采集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5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样本量估算 |
6 质量控制 |
7 伦理审查 |
结果 |
1 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性分析 |
1.1 基本情况 |
1.2 骨密度比较 |
1.3 CLCF1表达水平与证型的关联性分析 |
2 CLCF1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分析 |
2.1 基本情况 |
2.2 CLCF1与骨量丢失的关联性分析 |
2.3 CLCF1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
3 CLCF1与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
4 CLCF1与生活习惯、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的关联性分析 |
2 CLCF1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
3 创新与不足 |
3.1 创新 |
3.2 不足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1 细胞系来源 |
2 主要试剂与材料 |
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
2.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
2.3 主要仪器 |
3 方法 |
3.1 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 |
3.2 CLCF1基因的敲除 |
3.3 sgRNA活性检测 |
3.4 CLCF1基因的过表达 |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6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3.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3.8 细胞增殖实验 |
3.9 细胞侵袭实验 |
3.10 细胞迁移实验 |
3.11 细胞凋亡实验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CLCF1的过表达、敲除结果 |
1.1 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效率的检测 |
1.2 CAS9 sgRNA活性检测结果 |
1.3 CLCF1调控后的mRNA表达变化 |
1.4 CLCF1调控后蛋白表达变化 |
1.5 CLCF1调控后蛋白含量变化 |
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的影响 |
2.1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mRNA表达的影响 |
2.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CLCF1对OPG、RANKL蛋白含量的影响 |
3 CLCF1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3.1 CLC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CLCF1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
3.3 CLCF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讨论 |
1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
2 CLCF1对IFNα、IFNγ的影响 |
3 慢病毒载体、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THP-1 细胞系的选择 |
4 CLCF1对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
5 创新与不足 |
5.1 创新 |
5.2 不足 |
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及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前言 |
1.1 选题目的 |
1.2 选题意义 |
1.3 学术价值 |
1.4 应用前景 |
2.文献综述 |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
2.1.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念 |
2.1.2 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 |
2.2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
2.2.1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干预机制 |
2.2.2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干预手段 |
2.3 中药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2.3.1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
2.3.2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 |
2.4 OPG/RANKL/RANK系统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
2.4.1 RANKL |
2.4.2 RANK |
2.4.3 OPG |
2.4.4 OPG/RANKL/RANK系统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
3.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实验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动物实验方法 |
3.2.3 实验指标检测方法 |
3.2.4 技术路线 |
3.3 数理统计法 |
4.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股骨HE染色结果 |
4.2 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测定结果 |
4.3 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4.3.1 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 |
4.3.2 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 |
4.4 各组大鼠股骨OPG、RANKL和 RANK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
4.4.1 大鼠股骨中OPG表达情况 |
4.4.2 大鼠股骨中RANKL表达情况 |
4.4.3 大鼠股骨中RANK表达情况 |
5.分析与讨论 |
5.1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5.2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
5.3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4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股骨OPG/RANKL/RANK轴的影响 |
5.5 不足与展望 |
6.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6)Irisin在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小鼠骨量丢失中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骨质疏松的概述 |
2.1.1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生理机制 |
2.2 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 |
2.2.1 P13K/AKT信号通路 |
2.2.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2.3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2.3.1 运动对骨量的影响 |
2.3.2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
2.4 不同形式与强度的运动对骨的影响 |
2.4.1 不同形式运动对骨的影响 |
2.4.2 不同强度运动对骨的影响 |
2.5 Irisin的发现 |
2.5.1 运动与FNDC5/Irisin |
2.5.2 Irisin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动物及方法 |
3.1.1 动物建模及分组 |
3.1.2 动物运动方案及药物干预 |
3.1.3 实验取材及方法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1 实验主要试剂 |
3.2.2 实验主要仪器 |
3.3 实验指标的检测 |
3.3.1 小鼠体重的称量 |
3.3.2 小鼠骨形态计量学的测量 |
3.3.3 小鼠血清指标的检测 |
3.3.4 小鼠骨组织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检测 |
3.3.5 小鼠股骨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分析 |
3.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小鼠体重和子宫重量的变化 |
4.2 小鼠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比较 |
4.3 各组小鼠血清指标的测量结果 |
4.4 各组小鼠骨组织中FNDC5、AKT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 |
4.5 各组小鼠骨组织中FNDC5、AKT及β-catenin mRNA表达量的变化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体重和子宫重量的影响 |
5.2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
5.3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生化指标活性的影响 |
5.4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骨组织中FNDC5、AKT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量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主要试剂 |
1.4 实验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1.1 卵巢切除手术(OVX)的具体方法 |
2.1.2 睾丸切除手术(ORX)的具体方法 |
2.2 取材 |
2.3 脱钙骨冰冻切片的制作 |
2.4 指标检测 |
2.4.1 骨组织形态指标的检测 |
2.4.2 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 |
2.4.3 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71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5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1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2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讨论 |
1 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
2 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比较 |
3 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
4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
4.1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干预作用 |
4.2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
5 机制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图 |
(8)负重跑台联合LIPUS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和骨损伤愈合的效果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文献综述 |
1.1 骨质疏松的概述和分类 |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 |
1.2.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
1.2.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
1.3 骨组织的生长发育 |
1.4 运动对骨组织的影响 |
1.4.1 不同运动方式对骨组织的影响 |
1.4.2 不同运动强度对骨组织的影响 |
1.4.3 不同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对骨组织的影响 |
1.5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骨组织的影响 |
1.5.1 超声的概述 |
1.5.2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骨组织的影响 |
1.5.3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骨细胞的影响 |
1.5.4 低强度脉冲超声生物机制 |
1.6 Myostatin介导的信号通路与骨代谢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1.6.1 Myostatin |
1.6.2 Wnt/β-catenin骨代谢信号通路 |
1.7 选题依据 |
1.8 实验流程图 |
1.8.1 动物实验流程图 |
1.8.2 细胞实验流程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1.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 |
2.1.2 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 |
2.2 实验对象及模型构建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构建 |
2.2.3 骨损伤大鼠模型构建 |
2.3 实验分组与干预方式 |
2.3.1 动物实验的分组及干预方式 |
2.3.2 细胞实验的分组及干预方式 |
2.4 动物处死与样本采集 |
2.4.1 动物处死与血清制备 |
2.4.2 组织样品处理 |
2.5 实验测试方法 |
2.5.1 活体股骨骨密度检测 |
2.5.2 大鼠体重、抓力、骨重、股四头肌、子宫湿重等指标的检测 |
2.5.3 大鼠血清指标的检测 |
2.5.4 大鼠股骨微结构的检测 |
2.5.5 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检测 |
2.5.6 大鼠股骨远端H&E染色 |
2.5.7 大鼠股骨远端的RNA提取、反转录及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 |
2.5.8 大鼠股骨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分析 |
2.6 细胞实验测试方法 |
2.6.1 细胞增殖情况的检测 |
2.6.2 细胞ALP检测 |
2.6.3 细胞矿化茜素红染色 |
2.7 图像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各项指标的影响 |
3.1.1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
3.1.2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3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松质微结构的影响 |
3.1.4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5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H&E染色结果的影响 |
3.1.6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及股四头肌MSTN表达的影响 |
3.1.7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MSTN下游分子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mRNA的影响 |
3.1.8 10w负重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MSTN下游分子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蛋白的影响 |
3.2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各项指标的影响 |
3.2.1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2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
3.2.3.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股骨Micro-CT的影响 |
3.2.4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 |
3.2.5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股骨H&E染色结果的影响 |
3.2.6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血清和肌肉MSTN表达的影响 |
3.2.7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股骨MSTN下游分子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mRNA的影响 |
3.2.8 运动联合LIPUS干预对大鼠股骨MSTN下游分子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蛋白的影响 |
3.3 牵拉应力刺激和LIPUS干预对成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
3.3.1 牵拉应力刺激对成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
3.3.2 LIPUS对成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
3.4 牵拉应力刺激和LIPUS干预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
3.4.1 牵拉应力刺激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
3.4.2 LIPUS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
3.5 牵拉应力刺激和LIPUS干预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 |
3.5.1 牵拉应力刺激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 |
3.5.2 LIPUS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 |
3.6 LIPUS干预对破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常规指标的影响分析 |
4.2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骨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股骨远端骨微结构的影响 |
4.4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股骨中段骨损伤愈合的影响 |
4.5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股骨力学参数的影响 |
4.6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血清和肌肉MSTN表达的影响 |
4.7 负重跑台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大鼠股骨MSTN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变化 |
4.8 LIPUS和牵拉应力刺激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 |
4.9 LIPUS对破骨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欧李果实制品预防及改善大小鼠骨质疏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前言 |
1.1 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
1.1.1 定义 |
1.1.2 类型 |
1.1.3 危害 |
1.1.4 预防及治疗 |
1.2 钙与骨质疏松 |
1.3 酚类物质和有机酸与骨质疏松 |
1.3.1 酚类物质功能 |
1.3.2 有机酸的功能 |
1.4 药食同源植物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
1.4.1 果实类 |
1.4.2 根茎叶与全草类 |
1.4.3 种子类 |
1.4.4 其他类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欧李冻干粉制备和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粒径范围欧李冻干粉色泽变化 |
2.2.2 不同粒径范围欧李冻干粉物理特性 |
2.2.3 不同粒径范围欧李冻干粉营养特性 |
2.2.4 不同粒径范围欧李冻干粉抗氧化特性 |
2.2.5 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3 欧李原汁制备和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原汁与鲜果营养成分含量 |
3.2.2 原汁与鲜果抗氧化活性 |
3.3 讨论与小结 |
4 欧李原汁对大鼠骨质疏松预防作用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大鼠体重变化 |
4.2.2 大鼠血清指标 |
4.2.3 大鼠脏器指数 |
4.2.4 大鼠股骨物理指标 |
4.2.5 大鼠饲料钙与粪便钙的浓度比较 |
4.2.6 大鼠股骨钙含量 |
4.2.7 大鼠骨密度 |
4.3 讨论与小结 |
5 欧李冻干粉对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小鼠体重变化 |
5.2.2 小鼠脏器指数 |
5.2.3 小鼠股骨物理指标 |
5.2.4 小鼠饲料钙与粪便钙的浓度比较 |
5.2.5 小鼠股骨钙含量 |
5.2.6 小鼠骨密度 |
5.3 讨论与小结 |
6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辨证论治的认识 |
第二部分:体内实验 |
实验一: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Wnt3a、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二: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Wnt3a、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体内实验小结 |
体内实验分析讨论 |
第三部分:体外实验 |
实验三: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小结 |
实验四:补肾益气活血方对加入抑制剂DKK1 细胞ALP、BGP水平及骨钙结节形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小结 |
实验五:补肾益气活血方对加入抑制剂DKK1 细胞Wnt3a、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小结 |
体外实验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自我创新性评价 |
科技查新报告 |
综述 |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
从中医“肾藏精主骨”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槐甙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志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 戴厚杰.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D]. 李健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及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的研究[D]. 盖卓.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8)
- [6]Irisin在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小鼠骨量丢失中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D]. 卜文倩. 扬州大学, 2020(05)
- [7]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D]. 柴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8]负重跑台联合LIPUS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和骨损伤愈合的效果及分子机制研究[D]. 赵婷婷.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 [9]欧李果实制品预防及改善大小鼠骨质疏松研究[D]. 晋楠.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10]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机制研究[D]. 王大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