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高吸水剂

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高吸水剂

一、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论文文献综述)

陈健[1](2019)在《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降解吸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文中指出纤维素基吸水材料具有轻度交联的网状结构,分子链上有强的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酰胺基等,能够快速吸水,并有很好的吸水保水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食品和医药用品等方面。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属于纤维素的一种衍生物,有较强的耐盐性、保水性和pH值稳定性好,目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多以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制备吸水材料,但可生物降解性能不好。本文分别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或HPMC与秸秆复合为原料,分别溶解在NaOH/尿素溶液中,加入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NGDE)并进行反应,经离心水洗纯化后再冷冻干燥,得到吸水材料。研究了反应的因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NGDE的用量、NaOH的用量、尿素的用量、秸秆的用量、秸秆的粒径、反应的温度)对吸水材料性能的影响,寻找最优的方案;考察了吸水材料吸液时溶液的类型、pH值、温度等影响;进行了吸液速率、保水性能(常温条件、加压条件和土壤包覆)和重复吸水性能的测定;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失重分析法(TGA)对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对材料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分析。4gHPMC溶于100gNaOH/尿素/水溶液中(质量比4:6:90),NGDE的用量13ml,在55℃下反应1h,制得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吸水倍率最佳,吸自来水倍率为17.3g/g,吸0.9%NaCl溶液的倍率为7.4g/g,吸人工尿的倍率为8.5g/g。2.5gHPMC和80100目的秸秆粉末3.5g溶于100gNaOH/尿素/水溶液中(质量比7:12:81),NGDE的用量为13ml,在55℃下反应1h,制得的秸秆粉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吸水倍率最佳,吸自来水倍率为22.4g/g,吸蒸馏水倍率为32.8g/g,吸0.9%NaCl溶液的倍率为8.5g/g,吸人工尿的倍率为10.6g/g。两种吸水材料具备良好的保水性和重复吸水的性能。FTIR分析表明HPMC与NGDE发生交联反应,秸秆粉末部分溶入NaOH/尿素/水溶液并参与交联反应;XRD分析表明衍射幅度下降,结晶区被破坏,材料呈非晶态结构发展;SEM表征了材料的表面具有密集和连续的孔洞结构,孔的结构分布均匀,具备很好的吸水保水能力;TGA分析表明吸水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好,热失重起始温度高。初步研究了两种吸水材料在土壤的降解性,在不同的土层的降解率为林地土>街道土>农田土,林地土的菌落种群要优于街道土和农田土。HPMC吸水材料在农田土中90d能降解30%以上,街道土中90d能降解42%左右,林地土中90d能降解50%左右;秸秆复合HPMC吸水材料在农田土中90d能降解40%左右,街道土中90d能降解50%左右,林地土中90d能降解56%左右,因为秸秆中含有未反应完全的糖分、无机盐和粗蛋白等,这些物质的分解速率较快。TGA试验表明了材料整体的热稳定性好,随着降解的时间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黄帮裕[2](2019)在《环境友好型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水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重要因素,然而水资源短缺、地域分布不均和常规肥料利用率低下制约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把吸水膜材与缓释肥料复合一体化,制备保水缓释肥料,既能提高水、肥利用率,并且减少施肥和灌溉次数,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首先从膜材的合成研究着手,探索膜材的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膜材的结构、吸水性、降解性、抗菌性及养分吸持性能等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水溶液聚合法,直接在尿素表面合成膜材,制备保水缓释尿素(WRACU),并对保水缓释尿素的结构、养分释放性能和水肥一体化调控效果等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以海藻酸钠(SA)、高岭土(KL)、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可降解膜材。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反应因素为:海藻酸钠含量为9%,丙烯酰胺含量为40%,高岭土含量为7%,交联剂用量为0.04%,引发剂用量为0.16%,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制得膜材(WRA1)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308g.g-1和56 g.g-1,重复吸水5次,其吸水倍率仍为初始吸水倍率的80%左右。添加海藻酸钠可以提高膜材的可降解性,海藻酸钠用量从0到12%,膜材在土壤中的降解率从3.02%提高到25.98%,其降解率随着海藻酸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2)在膜材中引入季铵盐(RADM)和纳米二氧化钛,提高膜材的抗菌性,减少膜材表面微生物的负载量,从而降低膜材的降解速率。随着RADM含量的增加,膜材树脂的抗菌效果不断加强,RADM用量为3%时,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土壤菌悬液的抗菌率分别为62.67%,32.40%和31.74%,微生物生长实验表明,添加RADM能够降低膜材微生物负载量,通过调节RADM用量,可以调节膜材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纳米二氧化钛在有光源情况下能够起到抗菌和提高光降解速率的作用。综合考虑膜材的降解性和吸水性能,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条件:RADM含量为2%,Ti O2含量为1%,其他反应条件跟(1)相同。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膜材(WRA2)。(3)膜材具有吸水性能的同时对养分也具有吸附性能。膜材在尿素溶液、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共存体系中,对养分的吸附量都随着养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施用膜材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减少养分的淋溶损失,最终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同时能够提高土壤中养分残留量,延长肥效。施用0.1%WRA1和0.1%WRA2比不施用膜材,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9.53%和10.93%;氮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7.21%和54.53%;提高玉米生物量6.80%和19.50%。在土壤中施用0.1%WRA1和0.1%WRA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18%和15.29%、42.41%和23.48%、17.92%和19.79%。(4)以SA、KL、AA和AM为原料,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尿素表面直接合成膜材,把膜材的制备和缓释尿素的制备合二为一,成功制备了保水缓释尿素(WRA1CU)。同时对WRA1CU的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镜包膜材料与核心尿素具有可区分界面,膜材与核心尿素有紧密粘结部分,也有孔隙存在,包膜层均匀紧凑。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膜材与核心尿素之间未发生反应。(5)以AA、AM、KL、SA、RADM、Ti 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多种具有吸水、保水和缓释性能的保水缓释尿素(WRA2CU),并考察了RADM、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WRA2CU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包膜尿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添加少量的纳米二氧化钛的WRA2CU的吸水性能和氮素初期溶出率影响较小,RADM的添加整体上提高了WRA2CU的吸水性能,同时降低WRA2CU的氮素初期溶出率。从扫描电镜观察得出,相比于WRA1CU,WRA2CU的表面更加致密,膜材皱褶更多,更加粗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膜材与核心尿素之间也未发生反应。(6)对WRACU的缓释性能和水肥一体化调控进行研究。WRACU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施用WRACU能够提高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幅为8%-20%。WRACU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性能。WRACU能够减少肥料在土壤中的氨挥发损失,相比于尿素,WRACU氨挥发损失要下降70%以上;在水中初期溶出率为30%左右,7天累积溶出率在80%左右,但在土壤中第一天溶出率最低的只有21.20%,4周后累积溶出率最低的只有52.31%,体现出良好的养分缓释效果。施用WRACU能够提高玉米生物量10%以上;可以增加水分利用率24.50%、氮利用效率73.50%;可以减少氮淋溶损失20.27%、钾淋溶损失26.23%,但对磷的淋溶损失基本没有影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0%、70.92%和8.67%。表明WRACU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能够被应用于农业生产。

林立[3](2018)在《耐盐抗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N-羟甲基丙烯酰胺(H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主要原料,结合前期工作基础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三种高吸水性树脂。然后通过对三种树脂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到一种性能最优的耐盐高吸水性树脂,并且对该树脂的聚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将工艺条件优化后的树脂进行表面交联处理,制备耐盐抗压高吸水性树脂。最后利用这种树脂初步研制出一种吸汗容量高的防脚泡鞋垫。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 P(AA-co-NAM)、P(AA-co-HAM)和 P(AA-co-AMPS)三种耐盐高吸水性树脂,利用傅里变换叶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失重研究了三种树脂的化学结构以及表面形态。采用物理方法测试了三种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盐水)倍率、保水(盐水)率以及一定压力条件下的保水(盐水)率。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耐盐高吸水性树脂都有良好的吸液能力和保液能力,其中P(AA-co-AMPS)性能最佳,吸水(盐水)倍率可达900g/g和100g/g以上。(2)对上述合成的P(AA-co-AMPS)进行聚合工艺条件优化,对AA与AMPS的质量比、AA中和度、NMBA用量以及APS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了各个因素对P(AA-co-AMPS)吸水(盐水)倍率的影响。运用L16(44)正交实验对以上四个因素进行系统考察,经方差分析得出最优聚合工艺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单体质量比为4:1、中和度为80%、NMBA用量为0.06wt%以及APS用量为0.35wt%即为最佳聚合工艺组合。经重复验证实验,最佳聚合工艺条件组合下,P(AA-co-AMPS)的吸水倍率达到1344.3g/g,吸盐水倍率达到145.1g/g。(3)将丙三醇与去离子水配制成交联液对上述制备的P(AA-co-AMPS)进行表面交联处理得到一种“核-壳”结构,研究丙三醇浓度和反应温度对P(AA-co-AMPS)吸水(盐水)倍率以及加压吸盐水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失重研究了该改性树脂的化学结构及表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丙三醇用量为16.2wt%,反应温度为112℃时,P(AA-co-AMPS)的综合吸液性能最好。(4)设计并初步制造出一种用于高强度负重行军的防脚泡鞋垫,以人体足底压强分布为依据,由上至下设置三层结构,上下层为透气吸湿的粗棉布层,中层为分布一定数量填充孔的EVA发泡层,并以一定比例填充上述经表面交联处理的P(AA-co-AMPS)树脂和木粉用以吸汗保汗,层间使用自制的酮亚胺固化环氧胶贴合。研究结果表明,该鞋垫在30kPa压强下,单只鞋垫吸汗容量可达29.8g。

杜丛会[4](2016)在《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在衣着方面由原来的保暖型向舒适、健康、环保型逐渐转变。原有的服装面料多以合成纤维为主,其存在舒适度低、环保性差等缺点,而粘胶纤维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液处理成为粘胶纤维产业的瓶颈,尤其半纤维素废碱液可生化性较差,若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为初步解决此问题,本文以半纤维素废碱液为原料合成半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实现变废为宝之目的。为确定半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方法,分别选用常规水浴加热法、微波辐射法及超声辅助微波辐射法,以半纤维素废碱液及AA为主要原料合成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法系统的研究了3种方法合成中的物料配比及反应条件对半纤维素接枝效果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分别得出了较适宜的配方及反应条件,通过FT-IR分析表明,3种方法均合成了目标产物。综合考虑3种方法合成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及产物的吸水性可知,实验室规模下,合成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的较适宜方法为微波辐射法,该法反应速率较快,产物吸水性较好,其中吸蒸馏水率637g.g-1,吸自来水率321g.g-1,吸生理盐水率95g.g-1,吸人工尿液率为35g.g-1,吸水速率较快,约需100min,吸水即可达到饱和状态,且保水能力及复用性能较好。为改善常规水浴加热法合成的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分别引入SSS、NMA、HPA及TEGDA功能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合成4种改性树脂,通过探讨功能单体的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用量,并将改性树脂与改性前的树脂进行吸水性对比,表明,改性树脂的吸水性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引入SSS的改性树脂的吸水率及吸生理盐水率分别为862g.g-1、132g.g-1,均可达到改性前树脂的3倍左右,且吸水饱和时间从原来的200min缩短到120min,吸水速率提高近1倍;引入HPA的改性树脂失水8h后,保水率高达40%左右。因此,功能单体的特殊结构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的影响,结合树脂表面结构进行分析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树脂表面粗糙程度及比表面积的增加,树脂的吸水率、吸水速率有所提高。综上可知,利用半纤维素废碱液,合成了半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该类树脂的成功合成,意味着半纤维素废碱液有望得以高效利用,既可解决粘胶纤维生产厂家的一大难题,又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吸水树脂。

蒋磊,黄红军,王康,万国顺,张东升[5](2011)在《聚丙烯酸系吸附性树脂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聚丙烯酸系吸附性树脂材料是一种以强亲水能力为基础的树脂材料,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且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功能已经扩展至吸水、吸湿、离子吸附等领域。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丙烯酸系吸附树脂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斯玛伊力·克热木[6](2010)在《丙烯酸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紫外光引发制备及其应用》文中认为高吸水树脂可吸收其本身重量的几百到上千倍的水,且膨胀后形成的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耐盐性,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疗卫生、生活用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吸水倍率、耐盐性及凝胶强度是衡量高吸水树脂性能的几个重要指标,如何兼顾以上指标,成为高吸水树脂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所制备的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量都较高,而在盐水溶液中则吸水量较低,其吸收1%氯化钠水溶液的能力只是吸收去离子水的约十分之一。从吸水树脂的应用角度来说,提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很重要,因此研究具有耐盐性能好的高吸水性树脂已经成为该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除此之外,在保持一定耐盐性的基础上,降低高吸水树脂生产成本,提高吸水材料综合性能也是研究高吸水树脂,将它推广到实际应用的重点。以往的研究表明:使用无机土制备高吸水树脂能有效地提高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而且降低成本;以往的研究还显示:高吸水树脂中引入带疏水基团的大分子量化合物也能有效提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本论文在提高树脂吸水率、改善耐盐的前提下,主要以降低成本为目标,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淀粉、腐植酸、硅藻土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合成了4种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并对所合成树脂的综合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合成了4种不同的高吸水树脂,对合成样品进行了IR、SEM的表征。并对影响树脂吸水率的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2、在小型试验基础上,使用我们自制的紫外光聚合装置(专利号:ZL200820228818.9),对高吸水树脂进行放大试验,并且把它适用于室内、室外不同条件下种玉米和红花的土壤中。根据使用高吸水树脂与非使用高吸水树脂土壤的湿度,苗子出苗率和成长情况,分析了室内室外不同环境对高吸水树脂的保水能力和吸水树脂对苗子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使用高吸水树脂土壤的湿度一直高,苗子成长情况很好。对提高出苗率及土壤保水率有很大改善。有望开发对作为肥料的载体用以改良盐碱性土壤。

曹文仲[7](2009)在《淀粉接枝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及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三元共聚物,将其应用于拜耳法氧化铝赤泥工业化分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和聚合反应机理。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原料比例、淀粉种类、糊化方式对接枝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以及产品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丙烯酰胺与淀粉的质量比2:1的条件下,70℃下糊化30 min,产品接枝率71%,接枝效率84%,单体转化率97%,支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700万。在接枝反应初期、低引发剂浓度下,建立了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表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的接枝聚合反应过程符合自由基加聚反应机理,接枝共聚反应的链终止既有双基终止,又有初始自由基终止。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产品,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工艺条件与聚合反应动力学。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组成、乳化剂用量以及乳液形成方式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乳胶粒径和产品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脂肪酸(盐)为乳化剂,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低温溶解性;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优于单一乳化剂。以油酸与油酸钠复配物为乳化剂时,合成了单体转化率99%,接枝率82.5%,特性粘度1300 ml/g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产品。考察了过硫酸铵、过硫酸铵-尿素和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钠三种引发剂体系对单体转化率、产品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枝反应初期、低引发剂浓度下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关联式为:符合反相乳液聚合反应规律。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二元共聚体系中,加入离子型单体丙烯酸(钠),合成了具有不同电荷分布、电荷密度的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三元共聚物。在过硫酸铵-尿素的引发下,考察了pH、单体比例对接枝反应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7条件下,可得到负电荷在支链上均匀分布的接枝聚合物产品。考察了氨羧络合剂、EDTA2Na及其复配物E-N对过硫酸铵-尿素引发体系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均能有效降低过硫酸铵-尿素的引发温度,提高单体转化率和产品的特性粘度。在过硫酸铵-尿素-(E-N)催化引发下,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质量比为7:3,乙烯基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2:1,30℃反应6h时,合成了单体转化率99%,接枝率80.5%,产品特性粘度1650 ml/g的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三元共聚反相乳液产品。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表征了淀粉接枝二元和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形态结构和反相乳液聚合物的乳胶粒粒度。结果表明,合成的淀粉接枝共聚物符合预期结构,未糊化的淀粉接枝后,聚合物保持团粒结构,表面接枝上了乙烯基均聚物;糊化的淀粉接枝后,形成了均匀的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比较淀粉接枝共聚物产品和已有的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产品的基础上,将产品应用于拜耳法氧化铝溶出赤泥的工业分离过程。考察了絮凝剂种类与用量对沉降速度、浮游物含量及底流固含等沉降分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料量为820 m3/h,絮凝剂用量为300 mg/Kg时,沉降速度高于16cm/min,浮游物含量低于0.15g/L,底流固含高于470 g/L,满足赤泥分离生产要求。

陈振斌[8](2007)在《丙烯酸系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本小组以往对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及其改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学位论文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2-羟丙酯、烯丙醇或它们的衍生物为原料,以聚乙二醇为添加剂,将致孔技术应用于高吸水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制备出了常压、加压下在生理盐水中吸水率高、吸水速度快、吸水后凝胶强度、分散性、弹性、表面干爽性、吸水均匀性及吸水过程中的透过性等性能均好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经过表面交联和与反应型无机盐共混的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体系,在系统考察丙烯酰胺用量、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高吸水树脂常压及加压(P≈2×103 Pa)下吸盐水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多因素双指标优化,制备出了在常压和加压下吸水率均较高,吸水后凝胶的分散性、表面干爽性、弹性等性能均好的高吸水树脂,该高吸水树脂常压下吸水率为60g/g,与日本三洋公司样品接近,加压下的吸水率为18g/g,比其高70%。2对于经过表面交联和与反应型无机盐共混的聚丙烯酸/丙烯酸-2-甲基-2-乙酯基磷酸钠体系,在系统考察有关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常压及加压(P≈2×103 Pa)下吸盐水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多因素双指标优化,制备出了在常压下吸水率为65 g/g;加压下的吸水率为17 g/g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该树脂吸水后具有好的凝胶强度、分散性和弹性等性能。3对于多孔互穿型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体系,首先对致孔剂、互穿型复合用水溶性聚合物、交联剂和共混用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选择,然后系统地研究了中和度、丙烯酰胺、引发剂、交联剂和聚乙二醇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常压、加压吸水率和吸水速度的影响,制得了常压下吸水率为61 g.g-1,加压下的吸水率为16.7g/g,吸水速度为22.003×10-3g/(s.g)。吸水后的凝胶强度、分散性、表面干爽性、弹性、均匀性和透过性等性能均好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4在分析各种测定高吸水树脂溶胀动力学方法的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将高吸水树脂的溶胀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测定高吸水树脂溶胀动力学的新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对高吸水树脂的溶胀动力学过程提出了与文献报道不同的看法。5考虑到高吸水树脂类型及溶胀介质变化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三种类型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并对它们在不同溶胀介质中的溶胀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环境对不同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和溶胀行为影响很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张传娟[9](2007)在《天然高分子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高吸水性树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空间结构的低交联的强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自身数十倍乃至数千倍的吸水能力和加压也不脱水的高保水性能。因此,它在农、林、园艺、医药、生理卫生、石油、化学化工、日用品、环境保护、建材、生化技术、食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亲水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吸水和储水能力,可做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原料。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制备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原料,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储量丰富,可不断再生,成本低;二是无毒且可被微生物分解,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制备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原料常用的主要是淀粉、纤维素两大类。近年来,其它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壳聚糖、果胶、海藻酸类等也被用于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中。本文选用了琼脂及海藻酸钠两种天然高分子产物对本课题组前面研究的粘土-有机聚合物系列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制得了性能良好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本文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天然高分子产物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以及天然高分子产物改性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其性能及各影响因素以及其生物降解性,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简单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琼脂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适宜合成条件,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5℃,膨润土含量为30%,琼脂含量为1.0%,交联剂用量为0.01%,引发剂为0.3%,中和度为65%,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单体质量比分别为3:1和2:1时制备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吸蒸馏水倍率及吸0.9wt.%NaCl水溶液分别达到1400g/g与95g/g。采用简单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琼脂改性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适宜合成条件,研究表明琼脂改性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适宜制备条件:反应温度为85℃,琼脂含量为2.5%,膨润土含量为30%,交联剂用量为0.04%,引发剂为0.8%,中和度为70%。吸液性能: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吸蒸馏水和0.9wt.%NaCl水溶液分别为1220g/g与90g/g。用正交设计实验对海藻酸钠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无机矿物膨润土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海藻酸钠用量为4.5%,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5:4,丙烯酸中和度为70%,交联剂用量为0.0075%。引发剂用量为0.3%时,该复合高吸水树脂仍可吸收自身重量1200多倍的蒸馏水和90多倍的0.9wt.%NaCl水溶液。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性能测试。用土壤掩埋法对所制得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马占兴[10](2006)在《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树脂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但是其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应用领域的扩大。探索新的制备方法降低高吸水树脂的成本并对其性能优化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静态水溶液聚合法对聚丙烯酸钠/高岭土、聚丙烯酸钠/SiO2复合树脂的聚合工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聚合工艺的研究表明: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树脂制备工艺参数为聚合温度:65℃;高岭土用量:33%;丙烯酸浓度:33%;丙烯酸中和度:60%;引发剂用量:0.2%;交联剂用量:0.04%。复合树脂吸蒸馏水为700g/g,吸0.9%NaCl为73g/g。聚丙烯酸钠/SiO2复合树脂制备工艺参数为聚合温度:65℃;SiO2用量:33%;丙烯酸浓度:30%;丙烯酸中和度:55%;引发剂用量:0.3%;交联剂用量:0.04%。复合树脂吸蒸馏水为740g/g,吸0.9%NaCl为69g/g。对复合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1、聚丙烯酸钠与无机粒子之间发生了部分接枝聚合反应,提高了复合树脂的宏观凝胶强度。2、无机粒子表面吸附氧界面阻聚作用明显,使得复合树脂以无机粒子为核心形成了交联密度不均匀分布的“海-岛”结构,较高交联密度的连续相中填充了低交联密度相。在宏观凝胶强度相似的情况下,复合树脂的吸水能力提高而单位体积复合凝胶中所占用的丙烯酸聚合物较单一聚合物体系大大减少,在保证复合树脂基本性能的基础上,生产成本降低了约25%。

二、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论文提纲范文)

(1)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降解吸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发展现状
        1.2.1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1.2.2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简介
        1.2.3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发展
        1.2.3.1 国外发展
        1.2.3.2 国内发展
    1.3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应用
        1.3.1 农林园艺的应用
        1.3.2 医疗卫生的应用
        1.3.3 建筑方面的应用
        1.3.4 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1.3.5 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工艺线路
        1.4.1 醚化与交联
        1.4.1.1 醚化
        1.4.1.2 交联
        1.4.1.3 醚化与交联的结合
        1.4.2 接枝共聚
        1.4.2.1 纤维素直接接枝共聚
        1.4.2.2 纤维素醚化后接枝共聚
        1.4.2.3 复合改性
    1.5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可降解性能的研究
        1.5.1 土壤掩埋法
        1.5.2 堆肥法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的意义
        1.6.2 研究的内容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方案与性能测试
    2.1 实验方案
    2.2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吸水保水性能的测定
        2.2.1 吸水能力的表示方法和测定
        2.2.1.1 自然过滤法
        2.2.1.2 滤袋法
        2.2.1.3 薄片法
        2.2.2 吸盐、吸尿倍数的测定
        2.2.3 不同pH值溶液下的吸水能力
        2.2.4 不同温度下的吸水能力
        2.2.5 吸液速率的测定
        2.2.6 保水性能的测定
    2.3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重复吸水能力的研究
    2.4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表征分析
        2.4.1 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
        2.4.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3 热失重(TGA)试验
        2.4.4 扫描电镜(SEM)表征
第3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制备与分析
    3.1 原料和试剂
        3.1.1 实验原料
        3.1.2 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部分
        3.2.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制备原理
        3.2.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制备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交联剂的用量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
        3.3.3 氢氧化钠和尿素的含量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
        3.3.3.1 氢氧化钠的影响
        3.3.3.2 尿素的影响
        3.3.4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不同溶液的吸液性能
        3.3.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不同pH值的吸水性能
        3.3.6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不同温度的吸水性能
        3.3.7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吸液速率
        3.3.8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保水能力
        3.3.8.1 自然条件下的保水能力
        3.3.8.2 加压条件下的保水能力
        3.3.9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重复吸水能力
    3.4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表征分析
        3.4.1 红外光谱(FTIR)表征
        3.4.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制备与分析
    4.1 原料和试剂
        4.1.1 实验原料
        4.1.2 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部分
        4.2.1 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实验原理
        4.2.2 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制备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原料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1.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用量的影响
        4.3.1.2 秸秆粉末用量的影响
        4.3.1.3 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NGDE)用量的影响
        4.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3 不同目数的秸秆粉末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4 不同溶液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4.3.5 不同pH值溶液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6 不同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7 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的吸液速率
        4.3.8 保水性能的测定
        4.3.8.1 常温条件下的保水性能
        4.3.8.2 加压条件下的保水性能
        4.3.8.3 土壤里的保水性能
        4.3.9 重复吸水能力的测定
    4.4 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吸水材料表征分析
        4.4.1 红外光谱(FTIR)表征
        4.4.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5.1 引言
    5.2 土壤掩埋法降解实验
        5.2.1 主要原料
        5.2.1.1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
        5.2.1.2 土地掩埋需要的土样
        5.2.2 实验过程
        5.2.2.1 纤维素基吸水材料样品的制备
        5.2.2.2 土壤掩埋法降解和降解率的计算
        5.2.3 结果讨论
    5.3 热失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2)环境友好型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保水型缓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缓释肥料
        1.2.2 保水剂
        1.2.3 养分对保水剂的影响
        1.2.4 保水缓释肥料的制备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海藻酸钠基吸水保水膜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反应条件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2.3.2 海藻酸钠用量对膜材降解性的影响
        2.3.3 膜材的重复吸水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可降解吸水性膜材的改性及降解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3.2.2 可降解膜材(WRA2)的合成
        3.2.3 膜材的吸水倍率测定
        3.2.4 抗菌性测定
        3.2.5 微生物生长试验
        3.2.6 膜材的光降解性
        3.2.7 膜材的生物降解性
        3.2.8 结构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膜材的吸水性能
        3.3.2 膜材的抗菌性能
        3.3.3 膜材的光降解性
        3.3.4 膜材的生物降解性
        3.3.5 膜材的红外图谱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可降解保水膜材对养分吸持及水肥一体化调控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树脂膜材的制备
        4.2.2 树脂膜材相对吸水倍率的测定
        4.2.3 树脂膜材对养分吸附量的测定
        4.2.4 树脂膜材的养分解吸(释放)性能的测定
        4.2.5 盆栽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养分对树脂膜材相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2 膜材对养分的吸附特征
        4.3.3 吸肥树脂膜材在水中的养分释放特征
        4.3.4 施用树脂膜材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水肥调控效果
    4.4 结论
第五章 保水型缓释尿素的制备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原料
        5.2.2 主要仪器
        5.2.3 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
        5.2.4 WRA1CU的性能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保水缓释尿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5.3.2 物理结构
        5.3.3 红外图谱特征
        5.3.4 WRA1CU的表面交联化
    5.4 小结
第六章 降解可调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原料
        6.2.2 主要仪器
        6.2.3 WRA2CU的制备
        6.2.4 WRA2CU的性能测定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纳米二氧化钛对WRA2CU吸水倍率和氮素初期溶出率的影响
        6.3.2 RADM对 WRA2CU的吸水倍率和氮素初期溶出率的影响
        6.3.3 包膜率对肥料吸水倍率和氮素初期溶出率的影响
        6.3.4 物理结构
        6.3.5 红外图谱特征
    6.4 小结
第七章 保水缓释尿素的氮素缓释性能及水肥一体化调控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WRACU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影响
        7.3.2 WRACU的氮素缓释效果
        7.3.3 施用WRACU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水肥调控效果
    7.4 .小结
第八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8.1 全文讨论
        8.1.1 反应单体的选择及作用
        8.1.2 膜材的养分吸持作用及生物学效应
        8.1.3 保水缓释尿素制备工艺的探讨
        8.1.4 保水缓释尿素的评价方法
    8.2 结论
    8.3 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3)耐盐抗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吸水性树脂的概述
    1.2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
    1.3 高吸水性树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4.1 合成树脂系高吸水性树脂
        1.4.2 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
        1.4.3 纤维素系高吸水性树脂
    1.5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5.1 反相悬浮聚合法
        1.5.2 水溶液聚合法
        1.5.3 反相乳液聚合法
        1.5.4 辐射聚合法
    1.6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表征
        1.6.1 红外光谱法(IR)
        1.6.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1.6.3 热重分析法(TGA)
        1.6.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6.5 X-射线衍射(XRD)
        1.6.6 核磁共振(NMR)
        1.6.7 其他表征方法
    1.7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7.1 农林园艺方面的应用
        1.7.2 卫生用品方面的应用
        1.7.3 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7.4 其它方面的应用
    1.8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8.1 选题依据
        1.8.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2 实验试剂
        2.2.3 样品表征与测试
        2.2.4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室温条件下吸水(盐水)倍率
        2.3.3 室温条件下保水(盐水)率
        2.3.4 特定温度下保水(盐水)率
        2.3.5 压力下的保水(盐水)率
        2.3.6 扫描电镜分析
        2.3.7 热失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聚合工艺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2 实验试剂
        3.2.3 样品表征与测试
    3.3 不同聚合工艺条件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3.3.1 单体质量比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3.3.2 中和度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3.3.3 交联剂用量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3.3.4 引发剂用量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3.4 合成P(AA-co-AMPS)的聚合工艺条件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面交联处理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2 实验试剂
        4.2.3 样品表征与测试
        4.2.4 表面交联P(AA-co-AMPS)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4.3.2 丙三醇用量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4.3.3 表面交联温度对P(AA-co-AMPS)性能的影响
        4.3.4 扫描电镜分析
        4.3.5 热失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耐盐抗压高吸水性树脂在防脚泡鞋垫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配方
        5.2.4 样品表征与测试
        5.2.5 EVA发泡片材的制备
        5.2.6 环氧胶的制备
        5.2.7 防脚泡鞋垫的结构设计与初步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5.3.2 EVA发泡片材泡孔形貌分析
        5.3.3 EVA发泡片材力学性能分析
        5.3.4 防脚泡鞋垫吸汗性能测试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与的科研项目

(4)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
        1.1.1 高吸水树脂的国外研究进展
        1.1.2 高吸水树脂的国内研究进展
    1.2 高吸水树脂的分类
        1.2.1 淀粉类高吸水树脂
        1.2.2 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
        1.2.3 合成类高吸水树脂
    1.3 高吸水树脂的主要合成方法
        1.3.1 常规合成方法
        1.3.2 辐射聚合法
    1.4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吸水机理及吸水性改进方法
        1.4.1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特点及吸水机理
        1.4.2 外部溶液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的影响
        1.4.3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改进方法
    1.5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5.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过程
        2.2.1 实验主要原料
        2.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技术方案
    2.3 半纤维素的接枝效果及树脂的吸水性测试方法
        2.3.1 半纤维素的接枝效果测试方法
        2.3.2 树脂的吸水性测试方法
    2.4 仪器分析方法
        2.4.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常规水浴加热法及微波辐射法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对半纤维素接枝效果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2.5.2 超声辅助微波辐射法中超声功率及反应时间对半纤维素接枝效果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2.5.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4 不同方法合成所得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过程
        3.1.1 实验主要原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1.3 实验技术方案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SSS用量对半纤维素-AA-SSS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2 NMA用量对半纤维素-AA-NMA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3 HPA用量对半纤维素-AA-HPA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4 TEGDA用量对半纤维素-AA-TEGDA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5 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3.2.6 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与改性前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聚丙烯酸系吸附性树脂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合成方法
    1.1 溶液聚合法
    1.2 反相悬浮聚合法
    1.3 反相乳液聚合法
    1.4 辐射引发聚合法
2 聚丙烯酸系吸附树脂的应用研究
    2.1 在吸水领域的研究
        2.1.1 改善树脂的耐盐性
        2.1.2 提高材料的吸水速率
        2.1.3 提高材料的凝胶强度
    2.2 在吸湿领域的研究
        2.1.1 对吸湿性能的研究
        2.1.2 对调湿性能的研究
    2.4 在离子吸附领域的研究
3 聚丙烯酸系吸附树脂的发展前景

(6)丙烯酸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紫外光引发制备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吸水树脂概述
    1.2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简史
    1.3 超强吸水树脂的分类
    1.4 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
    1.5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5.1 农林园艺方面的应用
        1.5.2 医药领域
        1.5.3 在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1.5.4 在工业上的应用
        1.5.5 在人工智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1.5.6 其他方面应用
    1.6 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目的
        1.6.1 立题依据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丙烯酸/淀粉/腐植酸复合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紫外光聚合及性能研究
    1 引言
    2 试验部分
        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2.2 高吸水树脂的合成
        2.2.1 高吸水树脂PAA/CTS/HA 的合成
        2.2.2 高吸水树脂PAA/CTS-g-HA 的合成
        2.3 高吸水树脂的性能测试
        2.3.1 吸水(盐)率的测定
        2.3.2 吸水(盐)速率的测定
        2.3.3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2.4 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2.4.1 红外光谱分析
        2.4.2 扫描电镜(SEM)
    3 结果及讨论
        3.1 高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选择
        3.1.1 单体中和度的影响
        3.1.2 辐照时间的影响
        3.1.3 淀粉含量的影响
        3.1.4 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3.2 树脂的性能测试
        3.2.1 吸水速率
        3.2.2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3.2.4 pH 值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3.2.5 树脂的可逆性
        3.2.6 耐热性能
        3.2.7 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水能力
        3.3 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3.3.1 高吸水树脂PAA/CTS/HA 的表征
        3.3.2 高吸水树脂PAA/CTS-HA 的表征
    4 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5 结论
第三章丙烯酸∕淀粉∕硅藻土复合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紫外光引发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 引言
    2 试验部分
        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2.2 高吸水树脂的合成
        2.3 树脂吸液性能的测试
        2.3.1 吸水(盐)率的测定
        2.3.2 吸水(盐)速率的测定
        2.3.3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2.4 吸水树脂的结构表征
        2.4.1 红外光谱分析
        2.4.2 扫描电镜(SEM)
    3 结果与讨论
        3.1 高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选择
        3.1.1 中和度的影响
        3.1.2 辐照时间的影响
        3.1.3 淀粉含量的影响
        3.1.4 硅藻土含量的影响
        3.2 高吸水树脂性能测试
        3.2.1 吸水速率
        3.2.2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3.2.3 不同离子强度的盐溶液中的吸收能力
        3.2.4 pH 值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3.2.5 树脂的可逆性
        3.2.6 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水能力
        3.2.7 耐热性能
    4. 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4.1 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
        4.2 高吸水性树脂的SEM 谱图
    5 结论
第四章互穿网络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紫外光聚合及性能研究
    1. 引言
    2 试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实验仪器设备
        2.2 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2.3 树脂吸液性能的测试
        2.3.1 吸水(盐)率的测定
        2.3.2 吸水(盐)速率的测定
        2.3.3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2.4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正交实验及结果
        3.2 高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选择
        3.2.1 中和度的影响
        3.2.2 辐照时间的影响
        3.2.3 淀粉含量的影响
        3.2.4 聚乙烯醇含量的影响
        3.3 高吸水树脂的性能测试
        3.3.1 吸水速率
        3.3.2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3.3.3 不同离子强度的盐溶液中的吸收能力
        3.3.4 pH 值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3.3.5 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水能力
        3.3.6 树脂的可逆性
        3.3.7 耐热性能
        3.4 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3.4.1 红外光谱图
    4 结论
第五章 PAA/CTS-g-HA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放大制备及在农业中的应用实验
    1 引言
    2 高吸水树脂的放大制备及表征
        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2.2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2.3 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4 高吸水树脂的性能测试
        2.4.1 吸水(盐)速率测定
        2.4.2 空气中的保水能力
        2.4.3 在NaCl 溶液中的吸水率
    3 高吸水树脂的应用试验
        3.1 原料及仪器设备
        3.2 室内无种植抑蒸实验
        3.2.1 高吸水树脂在土壤中的保水性能的测试
        3.2.2 室内无种植抑蒸试验
        3.3 室内种植实验
        3.4 室外种植实验
        3.5 室外实验照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淀粉接枝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铝工业赤泥分离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1.1 赤泥分离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1.1.2 不同工艺条件下赤泥分离絮凝剂的选择与设计
    1.2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1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特点
        1.2.2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改性
    1.3 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
        1.3.1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聚电解质结构特点
        1.3.2 絮凝剂活性基团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1.3.3 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长链结构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1.3.3.1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影响
        1.3.3.2 聚合物链弯曲性的影响
    1.4 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概述
        1.4.1 接枝共聚物反应效果
        1.4.2 接枝共聚物的引发聚合
        1.4.2.1 化学法引发聚合
        1.4.2.2 物理法引发聚合
        1.4.3 淀粉接枝聚合单体
        1.4.4 离子型淀粉接枝乙烯基单体共聚物
    1.5 乳液型絮凝剂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化学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2.1.3.1 丙烯酰胺单体溶液的精制及淀粉制备
        2.1.3.2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过程
        2.1.3.3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2.1.3.4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提纯
        2.1.4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主要指标的测定
        2.1.4.1 聚合物产率的测定
        2.1.4.2 均聚物特性粘度的测定
        2.1.4.3 聚合物固含量的测定
    2.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2.1 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2.2.2 团粒淀粉的接枝共聚
        2.2.2.1 淀粉与丙烯酰胺之比的影响
        2.2.2.2 不同种类淀粉的影响
        2.2.2.3 介质pH的影响
        2.2.3 糊化淀粉的的接枝共聚
        2.2.3.1 糊化与未糊化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形态
        2.2.3.2 淀粉糊化对接枝共聚反应速度的影响
        2.2.3.3 淀粉糊化对接枝率的影响
        2.2.3.4 淀粉糊化对聚丙烯酰胺支链分子量的影响
        2.2.4 接枝反应动力学
        2.2.4.1 接枝反应速率的测定
        2.2.4.2 接枝反应速度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
        2.2.4.3 接枝反应速度与单体浓度的关系
        2.2.4.4 接枝反应速度与淀粉浓度的关系
        2.2.5 接枝共聚反应机理的探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2.1 反相乳液聚合实验
        3.1.2.2 离心法测定乳胶粒粒径及粒径分布
        3.1.2.3 乳化剂的HLB值计算
        3.1.2.4 反相乳液引发聚合实验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乳化剂的选择
        3.2.1.1 离子型乳化剂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3.2.1.2 离子型乳化剂制备方法的影响
        3.2.1.3 温度对离子型乳化剂的影响
        3.2.1.4 离子型乳化剂的碳链长度影响
        3.2.1.5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及对乳胶粒直径的影响
        3.2.1.6 Span系列乳化剂碳链长度影响
        3.2.1.7 温度对非离子型乳化剂的影响
        3.2.1.8 复配离子型乳化剂及其对转化率、接枝率和特性粘度的影响
        3.2.1.9 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组成的影响
        3.2.2 反相乳液引发聚合与反应聚合动力学
        3.2.2.1 过硫酸铵的引发聚合反应
        3.2.2.2 过硫酸铵引发体系的成核机理讨论及反应动力学
        3.2.2.3 过硫酸铵引发体系下制备的聚合物性能
        3.2.2.4 过硫酸铵-尿素复合引发聚合
        3.2.2.5 过硫酸铵-尿素引发体系下制备的聚合物性能
        3.2.2.6 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钠复合物引发聚合
        3.2.2.7 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钠引发体系下制备的聚合物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三元共聚反应及其接枝聚合物表征
    4.1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盐)三元共聚反应
        4.1.1 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3.1 pH值对三元共聚反应的影响
        4.1.3.2 丙烯酰胺-丙烯酸(盐)聚合反应活性比较
        4.1.3.3 聚合单体配比影响
        4.1.4 丙烯酰胺/淀粉/丙烯酸钠三元体的催化共聚
        4.1.4.1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催化剂
        4.1.4.2 氨羧络合剂和EDTA2Na复合催化剂
        4.1.4.3 介质pH值对催化作用的影响
        4.1.5 过硫酸铵-尿素-(E-N)催化剂引发体系下共聚物的性能
    4.2 接枝聚合物的表征
        4.2.1 实验仪器
        4.2.2 傅立叶红外(FTIR)吸收光谱分析
        4.2.2.1 聚丙烯酰胺(PAM)的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
        4.2.2.2 淀粉及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
        4.2.2.3 接枝聚合物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
        4.2.3 偏光显微镜及电子扫描镜(SEM)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淀粉接枝水溶性聚合物在氧化铝赤泥分离中的应用
    5.1 概述
    5.2 水溶性聚合物选择及试验条件
        5.2.1 聚合物与赤泥微粒的键合作用
        5.2.2 试验原料
        5.2.2.1 铝土矿、石灰
        5.2.2.2 拜尔法浸出稀释矿浆、循环母液成分
        5.2.3 工业试验用絮凝剂
        5.2.4 絮凝沉降试验设备
        5.2.4.1 实验室试验设备
        5.2.4.2 工业试验设备
    5.3 试验流程及主要技术条件
        5.3.1 主要溶出工艺技术条件
        5.3.2 试验流程
    5.4 实验及结果讨论
        5.4.1 实验室实验
        5.4.1.1 聚合物选择实验
        5.4.1.2 乳液聚合物絮凝剂沉降实验
        5.4.1.3 乳液絮凝剂与目前赤泥分离用絮凝剂对比实验
        5.4.2 工业试验
        5.4.2.1 工业试验条件
        5.4.2.2 工业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丙烯酸系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国外研发概况
        1.1.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开发
        1.1.2 其它性能改善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研制
        1.1.3 复合型耐盐性高吸水树脂
    1.2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国外生产概况
    1.3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国内研发概况
        1.3.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开发
        1.3.2 其它性能改善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研制
        1.3.3 复合型耐盐性高吸水树脂
    1.4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国内生产概况
    1.5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结构表征
        1.5.1 红外光谱法(IR)
        1.5.2 核磁共振法(NMR)
        1.5.3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1.5.4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
        1.5.5 X-射线衍射法
        1.5.6 其他方法
    1.6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1.6.1 吸水率
        1.6.2 吸水速度
        1.6.3 热稳定性
        1.6.4 强度
        1.6.5 水凝胶的抗盐性能
        1.6.6 保水能力
        1.6.7 吸氨能力
    1.7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应用概况
        1.7.1 卫生用品
        1.7.2 农业
        1.7.3 食品保鲜
        1.7.4 医药
        1.7.5 油田应用
        1.7.6 其它
    1.8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目前存在的问题
    1.9 本学位论文的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工艺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2.4 结构表征
        2.2.5 性能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表征
        2.3.2 溶胀动力学考察
        2.3.3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筛选
        2.3.4 工艺条件的优化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改性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酸-2-甲基-2-乙酯基磷酸钠)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工艺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样品制备
        3.2.4 结构表征
        3.2.5 性能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溶胀动力学考察
        3.3.3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筛选
        3.3.4 工艺条件的优化
        3.3.5 含磷酸基的高吸水树脂的潜在应用前景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孔互穿型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工艺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样品制备
        4.2.4 结构表征
        4.2.5 性能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体系的确定
        4.3.2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筛选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电导法测定高吸水性树脂溶胀动力学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热力学原理
        5.2.2 电导测定原理
        5.2.3 电导法跟踪高吸水树脂溶胀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5.3 实验部分
        5.3.1 样品制备
        5.3.2 溶胀动力学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电导法测定溶胀介质中Cl~-摩尔浓度的可靠性
        5.4.2 Q与Δn之间的关系
        5.4.3 电导法测定高吸水树脂溶胀动力学的可行性
        5.4.4 电导法测定高吸水树脂溶胀动力学的实验结果
        5.4.5 NaCl进入凝胶的滞后效应
        5.4.6 高吸水性树脂的溶胀机理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丙烯酸-CO-丙烯酸-2-甲基-2-乙酯基磷酸钠)、聚(丙烯酸-CO-丙烯酸-2-羟丙酯)和聚丙烯酸钠耐盐性高吸水树脂溶胀性质的比较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材料
        6.2.2 仪器设备
        6.2.3 样品制备
        6.2.4 结构表征
        6.2.5 性能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结构表征
        6.3.2 溶胀动力学考察
    6.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天然高分子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高吸水性树脂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4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和吸水机理
        1.4.1 高吸水性树脂的的结构
        1.4.2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
    1.5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1.5.1 溶液聚合法
        1.5.2 反相悬浮聚合法
        1.5.3 反相乳液合成法
        1.5.4 接枝聚合法
    1.6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与表征
        1.6.1 吸收能力
        1.6.2 吸液速率
        1.6.3 保水性能
        1.6.4 凝胶强度
        1.6.5 稳定性
        1.6.6 红外光谱(IR)分析
        1.6.7 热分析
        1.6.8 扫描电镜(SEM)分析
    1.7 高吸水性树脂在改性方面的研究
        1.7.1 合成工艺改性
        1.7.2 高吸水树脂在合成原料方面的改进
        1.7.3 凝胶颗粒结构的改进
    1.8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9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科学意义
第二章 琼脂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试剂与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步骤
        2.3.2 工艺流程
    2.4 简单试验方法设计
    2.5 性能测试
        2.5.1 吸蒸馏水倍率的测定
        2.5.2 吸0.9wt.%NaCl 水溶液倍率的测定
        2.5.3 吸液速率测定
        2.5.4 保水能力测试
    2.6 超吸水复合材料的吸液性能的影响因素
        2.6.1 琼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2.6.2 交联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2.6.3 中和度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2.6.4 引发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2.6.5 膨润土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2.6.6 单体质量比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2.7 小结
第三章 琼脂改性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步骤
    3.3 性能测试
        3.3.1 吸蒸馏水倍率
        3.3.2 吸0.9wt.%NaCl 水溶液速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琼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4.2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4.3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4.4 膨润土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4.5 中和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5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吸盐水倍率
    3.6 小结
第四章 海藻酸钠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步骤
    4.3 正交试验方法设计
    4.4 性能测试
        4.4.1 吸蒸馏水倍率的测定
        4.4.2 吸0.9wt.%NaCl 水溶液倍率的测定
        4.4.3 吸液速率测定
        4.4.4 保水能力测试
    4.5 超吸水复合材料的吸液性能的影响因素
        4.5.1 海藻酸钠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5.2 中和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5.3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5.4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5.5 膨润土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5.6 单体质量比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表征
    5.1 红外光谱分析(IR)
        5.1.1 测试与结果分析
    5.2 扫描电镜分析(SEM)
        5.2.1 测试与结果
        5.2.2 分析与讨论
    5.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5.3.1 测试与结果
        5.3.2 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可生物降解的高吸水性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6.2.1 淀粉类
        6.2.2 纤维素类
        6.2.3 海藻酸钠类
        6.2.4 聚乳酸类
        6.2.5 聚氨基酸类
        6.2.6 微生物合成类
    6.3 实验部分
        6.3.1 生物降解样品的制备
        6.3.2 土壤掩埋法生物降解试验
        6.3.3 样品降解率的计算
        6.3.4 结果与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吸水树脂的沿革
    1.2 高吸水树脂的应用
    1.3 高吸水树脂的分类
        1.3.1 淀粉类高吸水树脂
        1.3.2 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
        1.3.3 合成聚合物类高吸水树脂
    1.4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1.4.1 水溶液聚合法
        1.4.2 反相悬浮聚合法
        1.4.3 辐射聚合法
    1.5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吸水机理及吸水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1.5.1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
        1.5.2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1.5.3 高吸水树脂吸水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1.6 高吸水树脂的最新研究热点
        1.6.1 高吸水树脂的复合化
        1.6.2 高吸水树脂制备工艺及方法的改进
        1.6.3 高吸水树脂的环保化、多功能化
    1.7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1.7.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7.2 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仪器
    2.2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工艺流程
    2.3 性能测定
    2.4 微观表征
        2.4.1 红外光谱分析
        2.4.2 扫描电镜分析
        2.4.3 热分析
        2.4.4 激光粒度分析
第3章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3.1 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3.1.1 影响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树脂吸水倍率的主要工艺因素
        3.1.2 高岭土用量对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1.3 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树脂制备工艺参数的正交优化
    3.2 聚丙烯酸钠/SiO_2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3.2.1 SiO_2用量对聚丙烯酸钠/SiO_2复合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2.2 聚丙烯酸钠/SiO_2复合树脂制备工艺参数的正交优化
    3.3 聚丙烯酸钠/高岭土/SiO_2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第4章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4.1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表征
        4.1.1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
        4.1.2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热分析
        4.1.3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扫描电镜分析
    4.2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结构探讨
    4.3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其它性能研究
        4.3.1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吸水速率
        4.3.2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
        4.3.3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能
        4.3.4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重复吸水性能
        4.3.5 复合高吸水树脂的耐热性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论文参考文献)

  • [1]秸秆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降解吸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D]. 陈健.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2]环境友好型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黄帮裕.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3]耐盐抗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D]. 林立. 福州大学, 2018(03)
  • [4]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杜丛会.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5]聚丙烯酸系吸附性树脂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 蒋磊,黄红军,王康,万国顺,张东升. 当代化工, 2011(08)
  • [6]丙烯酸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紫外光引发制备及其应用[D]. 斯玛伊力·克热木. 新疆大学, 2010(02)
  • [7]淀粉接枝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 曹文仲. 中南大学, 2009(02)
  • [8]丙烯酸系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D]. 陈振斌. 兰州大学, 2007(04)
  • [9]天然高分子改性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D]. 张传娟. 华侨大学, 2007(05)
  • [10]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 马占兴. 湖南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辐射聚合法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高吸水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