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致癫痫21例临床分析

精神药物致癫痫21例临床分析

一、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21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俊祥[1](2021)在《阿托伐他汀对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中炎性因子及癫痫发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癫痫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电-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在机体诸多生理活动乃至病理活动中都发挥着生物学作用。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外,还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等神经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癫痫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治疗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及对大鼠癫痫模型各时期的影响均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使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动物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癫痫发作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可能机制。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V)对SD大鼠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癫痫模型的行为学影响,以及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探讨ATV对LI-PILO诱导的癫痫模型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相关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腹腔注射LI-PILO诱导癫痫模型,使用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观察记录实验组(10mg/kg ATV组和50mg/kg ATV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SD大鼠在急性期不同时间点(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癫痫发作程度评分,潜伏时间和潜伏期,以及自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等行为学变化。2.通过腹腔注射LI-PILO诱导癫痫模型,应用ELISA方法检测ATV组及对照组SD大鼠在慢性期血清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3.通过腹腔注射LI-PILO诱导癫痫模型,使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ATV组及对照组SD大鼠在慢性期神经元损伤情况。4.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来统计分析数据,t检验评估两组间的显着性;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Bonferroni后检验来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在LI-PILO诱导癫痫模型的急性期,相比对照组,10mg/kg和50mg/kg ATV组在不同时间点(20min、30min、40min),癫痫发作级别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1)。在急性期,相比对照组,10mg/kg和50mg/kg ATV组均能明显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潜伏期,相比对照组,10mg/kg和50mg/kg ATV组均能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5)。在慢性期,相比对照组,10mg/kg和50mg/kg ATV组均能减少自发性癫痫的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2.在LI-PILO诱导癫痫模型的慢性期,相比对照组,应用10mg/kg ATV组和50mg/kg ATV实验组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01)。3.在LI-PILO诱导癫痫模型的慢性期,相比对照组,10mg/kg和50mg/kg ATV实验组有更多神经元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来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减轻LI-PILO诱导癫痫模型中癫痫发作。

阮红梅[2](2021)在《37例Angelman综合征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Angelman综合征(AS)的临床表现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诊疗的37例A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EEG特征,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1.37例AS患儿中,男9例(24.3﹪),女28例(75.7﹪)。2.37例全部经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为AS,其中11例为15q11-q13缺失型AS,26例未分型。3.全部患儿(100%)在临床上均表现为愉快表情、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运动障碍、平衡障碍;有10例(27%)存在小头畸形;35例(94.6%)有睡眠障碍,包括异常睡眠-觉醒周期,睡眠少,入睡困难等,31例(83.8%)对水或褶皱物品(纸、塑料)感兴趣,30例(81.1%)存在频繁流涎。4.37例患儿中,32例(86.5%)存在EEG特征表现,包括前头部、后头部或广泛性1.5-3.5Hzδ活动,后头部或广泛性高-超高幅2-6Hzδθ活动以及后头部或广泛性1.5-6Hz高-超高幅慢波,混杂或不混杂棘波、尖波发放。5.37例中,有33例(89.2%)出现癫痫发作,癫痫首次发作年龄为8月3岁,单一癫痫发作形式19例(57.6﹪),多种癫痫发作形式14例(42.4﹪),主要发作类型包括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和全面强直阵挛发作。6.全部37例患儿均经过1-3年的随访,经抗癫痫药物治疗的33例患儿,15例(45.5﹪)癫痫发作得以控制,另18例(54.5%)患儿癫痫发作未能完全控制,癫痫发作控制组中,丙戊酸使用频率最高。经过康复训练或/和随着年龄增长,32例患儿运动有进步,29例患儿认知有进步,仅有2例患儿语言有进步。结论:AS患儿首次多以发育迟缓就诊。睡眠障碍、对水或褶皱物品感兴趣、频繁流涎与AS关联性高,可作为除愉快表情外有效预测AS的临床表现,并有助于诊断AS的行为问题,但仍需遗传学明确AS诊断。大部分的AS患儿具有典型的脑电图表现,AS患儿的癫痫发生率高,丙戊酸单药或与其他抗癫痫药物合用能更好的控制AS患儿的癫痫发作。通过康复训练或(和)随着年龄增长患儿运动及认知可有进步,而语言进步不明显。

谢晨园[3](2021)在《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脑炎38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变化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者共38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包括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及主要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肿瘤、血清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抗体、头部磁共振、脑电图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收集AE患者38例,其中NMDAR脑炎患者21例,GABABR脑炎8例,LGI1脑炎4例,抗AMPA2R阳性2例,抗LgLON5、抗DPPX、抗CASPR2抗体阳性者各1例。男性15例(占39.47%),女性23例(占60.53%),成年患者以女性居多,老年患者以男性居多(P=0.03);发病年龄范围15-7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9.50±3.02岁。2.20例患者(52.63%)存在上感样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47.36%),癫痫发作(31.59%)、认知功能下降(10.53%),不自主运动、言语困难、肢体乏力(10.53%)。成年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P=0.04),老年患者以认知障碍起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成年患者(P=0.02)。NMDAR抗体脑炎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比例较其他类型抗体更高(P=0.00),GABAbR抗体脑炎则以癫痫发作起病更为常见(P=0.00)。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71.10%)、有癫痫发作(55.3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4.70%),运动障碍(34.20%),意识障碍(31.60%),认知下降(23.7%),男性较女性易出现认知下降(P=0.02),成年人较老年人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P=0.01),而老年人认知下降较成年人常见(P=0.01)。NMDAR抗体脑炎存在精神行为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比例较其他类型抗体脑炎更高(P=0.03,P=0.05);GABAbR抗体脑炎出现癫痫发作的比例稍高于其他类型抗体(P=0.01)。3.24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肺部感染17例,低蛋白血症12例,肝功能异常7例,电解质紊乱6例。4.共有8例(21.05%)患者合并肿瘤,其中4例为卵巢畸胎瘤,且均为抗NMDAR阳性的育龄期女性,3例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抗GABAbR阳性的男性患者,1例合并胸腺瘤,为AMPAR阳性患者。5.15例患者表现出甲状腺抗体异常,6例患者有免疫指标异常,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酶升高,NMDAR脑炎患者出现甲状腺抗体异常的比例较其他抗体类型脑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17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2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细胞数升高,18例患者脑脊液总蛋白升高,12例患者葡萄糖升高,8例患者出现氯化物升高。7.30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均阳性,5例患者仅表现为脑脊液抗体阳性,3例患者仅血清抗体阳性;比较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发现同一患者脑脊液抗体滴度比血清抗体滴度低(P=0.03)。8.有21例(55.26%)患者有头部磁共振(MRI)异常,通常是单侧或双侧的海马区或额叶的异常信号影。9.31例(81.57%)患者有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主要包括散在的或弥漫性的中波幅或中高波幅的θ波,部分NMDAR脑炎患者出现阵发性δ刷。成年人脑电图异常程度较老年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DAR脑炎脑电以轻、中度异常为主,GABAR脑炎以中度异常为主,而LGI1脑炎以正常或轻度异常为主。10.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当时病情显着相关(r2=0.95,P=0.00),脑脊液抗体滴度与入院病情显着相关(r2=0.37,p=0.03)。11.28例(73.68%)短期预后良好,10例(26.32%)患者预后不良,肺部感染、入院时及出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入院时脑电异常程度、行畸胎瘤切除术与预后明显相关。结论:1.细胞表面抗体相关AE患者以20-39岁以青壮年多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男女比例不同,成年患者女性居多、老年患者男性居多。2.细胞表面抗体相关AE患者临床症状依次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意识及认知下降。3.患者抗体类型不同,其发病特点、免疫异常、脑电异常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4.肺部感染为细胞表面抗体相关AE最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严重患者预后差。5.脑脊液抗体滴度越高,病情越严重。6.动态的脑电图检测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帮助,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高,患者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7.NMDAR脑炎患者伴畸胎瘤患者手术切除可明显改善预后。

保路露[4](2021)在《2015-2018年宁夏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未控制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统计2015年全年入组宁夏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并治疗满3年的惊厥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癫痫发作未控制的原因。方法收集2015年入组宁夏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并治疗满3年的惊厥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用药方案、药物剂量、癫痫发作的未控制率及未控制的原因。结果入组243例惊厥性癫痫患者,平均入组年龄40±17岁,治疗36个月144人(59.26%)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癫痫发作未控制率为40.74%。入组苯巴比妥156例,治疗36个月时癫痫发作未控制率为30.13%;入组丙戊酸钠40例,治疗36个月时癫痫发作未控制率为50.00%;有47例患者使用两药联合治疗,治疗36个月时癫痫发作未控制率为68.09%。此项目中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未控制的原因为管理人员未规范调整药物剂量、依存性差及患者因不良反应而自行改变药物剂量。结论1.入组宁夏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治疗36个月后40.74%的患者癫痫发作未得到完全控制;2.此项目中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未控制的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未规范调整药物剂量,其次为依存性较差,最后为患者因不良反应较多或较重而自行改变药物剂量。

玉倩[5](2020)在《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此课题旨在观察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病的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03月03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部的62例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设计方案,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定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口服丙戊酸钠片0.2g/次,t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服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方,疗程为8w。评估拟定患者在治疗后的癫痫控制疗效,记录经治前后癫痫发作频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表现、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item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 Epilepsy,QLOIE-31)评分的改变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该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癫痫整体控制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以90%的癫痫整体控制有效率优出有效率为83%的对照组(P<0.05);(2)主要疗效指标-癫痫发作频数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减少癫痫发作频数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3)主要疗效指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4)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以90%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优出有效率为80%的对照组(P<0.05);(5)次要疗效指标-QLOIE-31量表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QLOIE-31量表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6)临床安全性评估:治疗组以1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的对照组(P>0.05),因此,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无明显差异,且柴胡疏肝汤加减并不增加丙戊酸钠片的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可以减少患者的癫痫发作频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其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脑电图表现和QOLIE-31评分等情况,在控制了癫痫发作频数、改善癫痫症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

王志婕[6](2020)在《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先经系统综述验证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再以动物实验探究大椎穴埋线疗法调控Egrl-T型Ca2+-Limkl-cofilin通路对癫痫小鼠模型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有效的方案以及有力的证据学依据。方法:系统综述部分应用meta分析评价关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方法学评价。经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式,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既定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以临床疗效为主要结局指标,癫痫相关评价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动物实验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对大椎穴埋线调控Egrl-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小鼠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先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8mg/kg、10mg/kg、12mg/kg)的海仁酸确定造模方案;之后将5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15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按照随机数字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全剂量药物组、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和埋线+半剂量药物组6组,每组25只。空白组不做干预,每日只行抓取称重;模型组造模后不做治疗,每日只行抓取称重;埋线组造模后予大椎穴埋线治疗(将3mm长的可吸收外科手术缝合线埋入大椎穴),共埋线1次,7天后观察疗效;全剂量组予奥卡西平(30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上予奥卡西平(30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埋线+半剂量药物组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上予奥卡西平(15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结局指标包括:小鼠体重、旷场实验、HE染色、尼氏染色、Fluoro-Jade B染色、PET/CT检测以及通路中相关蛋白(Egrl、CACNA1H、Limkl、cofilin 以及 p-cofilin)的表达量测定。以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系统综述分析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抗癫痫药或中药方剂与抗癫痫药或中药方剂相比可显着提高临床有效率;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抗癫痫药与抗癫痫药相比可显着降低癫痫评分;单纯使用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有效率(RR 1.03,95%CI[0.95,1.12])和癫痫评分(MD-2.26,95%CI[-5.08,0.56])与西药相比,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穴位埋线疗法对降低癫痫发作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MD-0.46,95%CI[-1.48,0.56]);安全性方面,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时会造成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2.造模注射剂量小鼠腹腔单次注射8mg/kg、10mg/kg以及12mg/kg海仁酸造模成功率分别为0%,71.4%和25%,3组间造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故予小鼠腹腔单次注射10mg/kg海仁酸可复制本研究实验周期内较成功的模型成功率,故将以此为复制癫痫小鼠模型的标准计量。3.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行为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癫痫小鼠体重减轻(P<0.05),经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半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治疗后均能使小鼠体重增加(P<0.05);从治疗第2天,使用奥卡西平药物的3组小鼠体重开始增加;治疗第3天起,单纯埋线疗法组小鼠体重开始增加。海仁酸诱导的癫痫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爬壁次数、中央路程以及中央时间均减少,小鼠表现出焦虑情绪;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半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疗法都能改善小鼠的焦虑情绪(P<0.01),治疗4组相比,埋线疗法较其他3组治疗效果最差(P<0.01),埋线+全剂量疗法较其他3组治疗效果最优(P<0.01),埋线+半剂量疗法和单纯全剂量疗法居中且两者治疗效果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4.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和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列规整,细胞结构整齐,细胞器完整;模型组的CA3区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排列极其不规整,细胞丧失原本形态,细胞破裂不完整;经治疗后,细胞形态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所改善,细胞的凋亡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减少;治疗4组相比,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在改善神经细胞形态方面效果最优,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欠完整,形态欠规则;其次为埋线+半剂量组和全剂量组,且二者的效果相近,细胞排列相对规整,细胞结构较完整,形状较规则;埋线组最差,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相对完整,形状相对规则。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经造模后的5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量显着缩减,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CA3区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目显着减少,与空白组相比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4组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相比,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相比,尼氏体数量最多,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与其他3组相比,尼氏体数量最少,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半剂量组与全剂量治疗组数目居中,且两组相比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FJB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经造模后的5组中海马CA3区FJB(+)细胞数目显着增加,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CA3区神经元FJB(+)细胞数目显着增加,与空白组相比,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4组治疗后,FJB(+)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FJB(+)细胞数最少,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组与其他3组比较,FJB(+)细胞数最多,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半剂量组与全剂量治疗组数目居中,且两组相比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小鼠全脑处于18F-FDG高摄取灶,模型组小鼠为极低摄取灶,治疗4组介于二者之间。SUVmax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经造模后的5组SUVmax值均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4组治疗组SUVmax增加,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SUVmax较其他3组高,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组SUVmax较其他3组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半剂量组与全剂量组介于二者之间,且两者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的影响通路中相关蛋白(Egrl、CACNA1H、Limkl、cofilin以及p-cofilin)在空白组海马组织中表达量极低,造模后其表达量均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过治疗的4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相比,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与其他3组相比,蛋白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半剂量组与全剂量组相比表达量居中,且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ta分析结果可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2.腹腔单次注射10mg/kg海仁酸可以成功复制本实验期内稳定的小鼠癫痫模型;3.大椎穴埋线疗法可以改善癫痫小鼠的体重和癫痫共患之焦虑;4.大椎穴埋线疗法可能是通过降低Egrl-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改善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变化以及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状态,从而控制癫痫发作;5.药物联合大椎穴埋线疗法时,可增强正常剂量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的药物疗效;将奥卡西平的服用量减半时,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验效果。

徐玄玄[7](2020)在《7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目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opathies,AE)是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语言运动障碍等,其中癫痫发作是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的症状。病理表现主要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脑实质,并在血管周围形成套袖样结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率为0.8/100,000/年,约占脑炎患者的10%~20%,其中80%为抗NMDAR脑炎。目前随着抗体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被发现,但许多患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自身抗体检测、头颅磁共振、PET-CT、脑电图)、是否入住PICU、既往史、是否合并肿瘤、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是否复发等,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初次住院时及出院时情况进行评分,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按AE相关抗体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按出院时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及短期预后不良组,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探讨两组在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短期预后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便及时诊治而改善预后。对抗体阳性患者出院后的癫痫发作情况及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观察半年,至随访终点采用mR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按随访期间有无癫痫发作分为两组,即随访期有癫痫发作和随访期无癫痫发作,比较两组mRS评分,分析恢复期癫痫发作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17岁,其中男34例,女41例,男女比例为1:1.2,平均发病年龄为8.7±3.9岁。75例患者中30例有前驱症状,39例出现发热,31例出现癫痫发作,49例存在精神异常,24例出现意识水平下降,34例出现运动障碍,42例出现语言障碍;44例入住ICU;1例合并畸胎瘤。2.抗体阳性组44例,抗体阴性组31例,抗体阳性组在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上比例高于抗体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短期预后良好组52例,短期预后不良组23例,预后不良组在前驱症状、意识障碍上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在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初始mRS评分上中位数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抗体阳性患者随访半年,随访期间有癫痫发作6例,无癫痫发作38例,随访期间有癫痫发作组的mRS评分中位数高于无癫痫发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抗体阳性患者急性期更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临床表现,抗体阴性患者急性期更可能出现磁共振异常。2.脑脊液抗体阳性或阴性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无影响,急性期有前驱症状、意识障碍、脑脊液有核细胞数明显增高、初始mRS评分高等表现的患者更可能出现短期预后不良。3.恢复期有癫痫发作的抗体阳性患者长期预后较差。

周文杰[8](20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淋患儿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的51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纳入病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再次癫痫发作入院随访,记录或评估患儿初次发作后有无癫痫发作复发、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运动能力、协调能力、语言和社交等方面情况;以及神经影像学情况等。随访成功30例中,有17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简称儿保科)完成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对随访成功30例患儿以全球疾病负担重点控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project,GBD-DCPP)分级,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程度。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等,对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分级,对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患儿统计总智商,评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认知情况。结果:(1)临床表现情况:患儿首次癫痫发作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常见病因包括化疗药物神经毒性、颅内出血、低钠血症、脱髓鞘脑病、热性惊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出血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形成和低血糖等。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占全部患儿发作类型的51%,首次发作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的占16%。患儿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差、嗜睡等临床表现,这与引起癫痫发作的不同病因有关。(2)辅助检查情况:共39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27例异常(69.23%,27/39),12例未见异常,在随访成功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患儿,共获得8例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其中4例有软化灶形成。39例初次癫痫发作后完成脑电图检查,28例脑电图结果异常,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远期后遗症情况:在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的30例患儿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8例(18/30,60.0%),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2例(12/30,40.0%),其中较轻后遗症8例(8/30,26.7%),严重后遗症者4例(4/30,13.3%)(其中2例合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后遗症发生率40.0%(12/30)。(4)韦氏智力量表结果显示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结论:(1)本研究的51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多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有影像学异常,异常率达69.23%(27/39),在对神经影像学有异常病灶患儿随访中,病灶多数可吸收,也有部分后遗脑软化灶,说明影像学异常有一定的可逆性,及时处理预后较好。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存活患儿神经系统远期预后尚好,在随访的30例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60.0%,有较轻后遗症占26.7%,仅有13.3%左右预后明显不良(属于严重后遗症)。(4)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17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和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但本文样本量较少,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5)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如果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能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冯杰[9](2020)在《雷帕霉素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文中认为背景: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是一种因基因突变所致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以癫痫发作、皮脂腺瘤、智力倒退三大表现为主。TSC的病理改变为良性肿瘤样增生,良性肿瘤样增生可波及机体任何器官,其中以皮肤、脑部、心脏、肾脏、肝脏多见,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最为突出。TSC在神经系统的突出表现以癫痫、认知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为主。在TSC基因突变中,TSC1/TSC2的基因突变可导致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 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和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进一步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神经兴奋性和癫痫发作的增加。癫痫是TSC最常见和最具临床挑战性的表现,约80-90%的TSC患者受其影响。TSC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非常高,患儿常常因癫痫发作而就诊,1岁以内是大多数患儿发生癫痫发作的高峰时期,最后约1/3的患儿逐渐发展为药物和手术难治的癫痫。癫痫的频繁发作是TSC患儿致残、生活水平下降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m TOR抑制剂是针对TSC的精准靶点进行治疗,通过降低下游m TOR效应物的磷酸化来抑制m 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动。目前,m TOR抑制剂已成功地用于治疗TSC相关症状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AML)、肺淋巴管平滑肌脂肪瘤病(Lymphatic leiomyomatosis of the lung PLAM)、面部皮脂腺瘤等方面。然而,m TOR抑制剂在治疗TSC合并难治性癫痫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尚少。因此,TSC合并难治性癫痫的癫痫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雷帕霉素对TSC合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为雷帕霉素对TSC合并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癫痫门诊收治的TSC合并难治性癫痫患儿,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5例TSC患儿,其中22例患儿在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的同时添加雷帕霉素口服治疗,33例口服AEDs抗癫痫治疗,根据患儿的服药情况,口服AEDs和雷帕霉素的22例患儿纳为实验组,口服AEDs的33例患儿纳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TSC合并难治性癫痫患儿均满足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AEDs种类未发现变化),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癫痫发作频率降低率、药物的疗效、脑电图改善情况、安全性。结果入组的55例患儿中,男:女=1.6:1,年龄在13~132个月,首发年龄范围为1~120个月,病程范围在6~192个月。18例具有结节性硬化家族史,10例进行家族性全外显子基因检测,TSC1基因突变的患儿3例,TSC2基因突变的患儿6例,1例未测出基因突变,本研究的基因突变中TSC2突变是明显高于TSC1的突变。在基线期(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实验组的平均癫痫发作频率较基线期的减少率分别为52.1%和51.2%,其中有9例TSC患儿连续6个月以上无癫痫发作,雷帕霉素可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并增加无癫痫发作天数,而对照组患儿平均癫痫发作频率未见减少反而增加。治疗12个月后的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X2=11.00,P=0.01)、脑电图变化情况(X2=5.24,P=0.022)均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出现4例(40%)脏器好转,对照组未出现脏器肿物的缩小或消失。实验组在使用雷帕霉素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8例,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且可耐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帕霉素能显着降低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和缩小各脏器的肿瘤体积,且对儿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李立恒[10](2020)在《晚发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2005年,Vitaliani等人报道卵巢畸胎瘤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癫痫发作、中枢性低通气等神经系统症状,考虑患者症状是卵巢畸胎瘤引发的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NS)。2007 年,Dalmau 等人发现这类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或血清抗体能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特异性结合,证明了NMDAR抗原的存在,第一次确定了抗NMDAR脑炎的概念。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许春伶等人报道了国内第一例抗NMDAR脑炎。抗NMDAR脑炎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疾病,抗NMDAR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神经元突触后膜NMDAR,介导NMDAR内化,降低突触后膜NMDAR密度,影响突触可塑性及神经元间信号转导。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最常见于青年女性,发病年龄从2个月至85岁,中位年龄21岁。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运动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抗NMDAR脑炎多见于儿童、青年人,老年患者少见。38%抗NMDAR脑炎患者合并肿瘤,其中96%为畸胎瘤,合并非畸胎瘤肿瘤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此外,有文献报道发病年龄≥45岁的晚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存在不同于早发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独特的临床特征。女性一般在49-50岁绝经,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这可能与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在其他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如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晚发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标准定义为年龄≥50岁。因此,本研究设定晚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标准为年龄≥50岁,对比分析晚发型与早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数据,阐释晚发型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患者临床资料(排除18岁以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抗NMDAR脑炎的诊断标准:Graus与Dalmau标准(2016年)及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晚发组(≥50岁)、早发组(18-49岁)。总结晚发组患者临床特征,对比晚发组与早发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脊液、治疗及预后[以出院时改良 Rankin 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mRS=0-2 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共收集抗NMDAR脑炎患者110例,男性52例(47%),女性58例(53%),晚发组18例(16%),早发组92例(84%)。晚发组18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男性11例(61%),女性7例(39%),发病年龄范围为50-84岁,平均年龄为59.5岁。9例(50%)存在前驱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头晕、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常见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9例(50%)、癫痫发作5例(28%)。病程中主要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14例(78%)、意识水平下降13例(7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3例(72%)、癫痫发作9例(50%)、运动障碍9例(50%)、记忆力减退7例(39%)。17例晚发组患者完成头颅磁共振检查,脑实质炎性病变者9例(53%)。病灶位于岛叶、额叶、颞叶、海马、丘脑、顶叶、枕叶、脑膜、基底节区等部位。其中边缘系统共8例(包括颞叶、岛叶、海马、扣带回等)。18例患者均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180 mmH20)5例(28%)。18例患者中,脑脊液检验结果异常者17例(94%),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4例(78%),其中轻度升高10例(55%)。18例患者中,脑脊液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15例(83%),脑脊液蛋白升高者10例(56%)。15例患者行脑脊液蛋白电泳检查,寡克隆区带阳性5例(33%),脑脊液鞘内IgG合成率升高11例(73%)。17例患者行脑脊液病毒学检查,阳性4例(24%),其中3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Ⅰ 型 IgG 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13例行血清抗NMDAR抗体检测,阳性5例(38%)。8例行血清抗神经元细胞内抗原抗体(抗Hu、Ri、Yo、CV2、Ma2、Amphiphsin)检测,均为阴性。18例患者中,4例(22%)合并肿瘤,其中左肾上腺腺瘤1例、淋巴瘤1例、脑膜瘤1例、胆囊小细胞癌1例。10例(56%)患者病程中出现mRS=5分。11例(61%)患者因病情较重需ICU支持。发病到入院时间中位数为17.5天,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7天,发病到免疫治疗时间中位数为27天。17例患者接受一线免疫治疗。11例(65%)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交换,其中9例(82%)患者联合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住院日中位数为28天,12例(67%)患者预后良好(出院时mRS=0-2分),4例(22.2%)患者存在复发。晚发组与早发组抗NMDAR脑炎对比结果显示:晚发组男性比例为61%,早发组男性比例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临床表现中,晚发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比例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vs 45%,P=0.032)。头颅磁共振检查中,两组总体阳性率为50%,病变主要位于边缘系统(66%),晚发组头颅磁共振提示岛叶病变比例高于早发组(67%vs 27%,P=0.047)。脑脊液检查中,晚发组脑脊液蛋白升高比例高于早发组(56%vs 28%,P=0.023),晚发组CSF IgG合成率升高比例高于早发组(73%vs 44%,P=0.041),晚发组脑脊液病毒学阳性率高于早发组(24%vs 5%,P=0.028)。两组患者合并肿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晚发组合并肿瘤均非畸胎瘤,早发组合并肿瘤均为畸胎瘤(P=0.001)。结论1.晚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更易出现磁共振岛叶病变。2.晚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更易出现脑脊液炎症反应。3.晚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晚发型抗NMDAR脑炎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畸胎瘤不相关。

二、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21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2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阿托伐他汀对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中炎性因子及癫痫发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他汀类药物和癫痫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37例Angelman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遗传学结果
    2.3 临床表现
    2.4 脑电图特点
    2.5 癫痫发作及治疗
    2.6 随访
3 讨论
    3.1 分子缺陷类型
    3.2 临床特征
    3.3 睡眠障碍
    3.4 脑电图特点
    3.5 癫痫发作
    3.6 抗癫痫治疗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Angelman 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基因型-表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3)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脑炎38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信息
        2.2.2 临床表现(包括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及、主要症状及并发症)
        2.2.3 并发症及合并肿瘤
        2.2.4 血及脑脊液检验
        2.2.5 影像学资料
        2.2.6 脑电图
        2.2.7 血清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
        2.2.8 患者病情评估及短期预后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2.1 前驱症状
        3.2.2 首发症状
        3.2.3 主要临床症状
    3.3 并发症及肿瘤
        3.3.1 并发症
        3.3.2 肿瘤
    3.4 血清及脑脊液相关检查
        3.4.1 血清学相关指标
        3.4.2 脑脊液相关检查
    3.5 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检测
    3.6 头部磁共振结果
    3.7 脑电图
    3.8 疾病严重程度
    3.9 治疗及预后
        3.9.1 治疗
        3.9.2 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临床表现
    4.3 并发症及合并肿瘤
    4.4 血清及脑脊液相关检查
    4.5 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检测
    4.6 头部影像学
    4.7 脑电图与病情
    4.8 治疗及预后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
    参考文献

(4)2015-2018年宁夏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未控制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癫痫发作未控制原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概述
    1 西医文献概述
        1.1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相关述要
        1.2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
        1.4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表现
        1.5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防治
    2 中医文献概述
        2.1 中医对卒中后癫痫的病名认识
        2.2 痫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3 中医对“气滞、瘀血致痫”理论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基线资料
        3.2 主要疗效指标
        3.3 次要疗效指标
    4 不良反应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6.3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6.4 临床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导师对“气滞、瘀血致痫”理论和“理气化瘀”治则的认识
        7.2 本研究选方用药的依据及组方分析
        7.3 现代药理分析
        7.4 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分析
        7.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从肝论治癫痫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癫痫的中医学相关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辨证论治
        五、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六、大椎穴治疗癫痫的依据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癫痫病的认识
        一、病因
        二、诊断方法
        三、分型
        四、治疗
    第三节 癫痫耐药的研究进展
        一、耐药假说
        二、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
        三、耐药的治疗
    第四节 癫痫共患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焦虑和抑郁
        二、偏头痛
        三、心脏病
        四、其他
    第五节 癫痫相关的动物模型
        一、遗传性癫痫模型
        二、急性癫痫模型
        三、慢性癫痫模型
    第六节 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一、钙离子稳态失衡是癫痫发生的主要根源
        二、Cav3.2表达上调导致Ca~(2+)大量内流是癫痫发作的关键
        三、Egr1介导Cav3.2表达
        四、Egr1调控T型Ca~(2+)通路异常可能是癫痫发作的重要路径
        五、钙离子异常内流是导致Limk1/cofilin细胞凋亡通路开放的前提
        六、葡萄糖代谢异常促进Ca~(2+)内流
        七、埋线疗法可能干预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调控癫痫
第二章 Meta分析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癫痫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节 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体重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节 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和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节 大椎穴埋线对癫痫小鼠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7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典型病例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致谢

(9)雷帕霉素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入选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药物治疗
        2.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资料特点分析
        3.2.1 结节性硬化症家族史、癫痫病家族史及基因突变情况
        3.2.2 癫痫发作类型
        3.2.3 皮肤及脏器受损情况
        3.2.4 辅助检测
        3.2.5 服用AEDs情况
    3.3 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情况
    3.4 治疗效果
    3.5 脑电图及脏器肿瘤变化
    3.6 安全性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mTOR抑制剂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晚发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21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托伐他汀对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中炎性因子及癫痫发作的影响[D]. 冯俊祥.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2]37例Angelman综合征临床分析[D]. 阮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脑炎38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D]. 谢晨园. 南昌大学, 2021(01)
  • [4]2015-2018年宁夏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未控制的原因分析[D]. 保路露.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D]. 玉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D]. 王志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7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徐玄玄. 郑州大学, 2020(02)
  • [8]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D]. 周文杰. 苏州大学, 2020
  • [9]雷帕霉素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D]. 冯杰. 河南大学, 2020(03)
  • [10]晚发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分析[D]. 李立恒.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精神药物致癫痫21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