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瘀解毒汤对肾小球硬化症MMP-9mRNA、TIMP-1mRNA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焦扬[1](2014)在《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蛋白(TGF-βlmRNA)、肝细胞生长因子蛋白(HGFmRNA)表达的影响,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侧(左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作为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内服组,每组各27只,治疗组给予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黄芪当归首乌炮甲珠桃仁丹参川芎大黄炭车前子砂仁甘草)配制成含生药浓度20.6g/ml的水煎液,内服组给予2ml/kg/d灌胃;贝那普利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2ml/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行左侧肾脏摘除术取出肾脏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和HGF的表达情况;用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lmRNA、HGFmRNA的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假手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精神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内服组较模型组症状相对为轻。(2)肾脏病理改变肉眼观:假手术组大鼠肾脏呈红褐色,为正常;模型组肾脏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表面皮质变薄,水肿明显;内服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较模型组减轻。镜下观: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无局灶性纤维化,无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可见棕褐色颜色改变,伴局灶性纤维化明显;内服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小管扩张均有所改善及减轻。(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的大鼠血清BUN、CR、CRP、ALB水平有所升高,但两组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内服组、贝那普利对照组较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BUN、CR、CRP、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模型组比较,内服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l明显降低(P﹤0.01)、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6)与模型组相比,内服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lmRNA蛋白质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HGFmRNA蛋白质表达显着下降(P﹤0.05)。结论:(1)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能减少UUO模型肾小管萎缩、小管扩张的程度;(2)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提高肾组织中HGF的表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杨奇茹[2](2014)在《扶肾降浊法干预MsPGN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我国肾脏穿刺病人的50%左右[1,2],也是我国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类型。部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肾小球硬化,预后不良。肾小球硬化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现有研究证实,细胞外基质(ECM)过度积聚、肾小球细胞增生、肾小球足细胞逐渐丢失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到肾小球硬化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目前肾小球硬化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在治疗上,西药尚无可靠疗法,许多药物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此寻找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尤为重要。扶肾降浊方采用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药,由山茱萸、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鬼箭羽、丹参及益母草中药组成。临床研究发现[3],扶肾降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很好的疗效,长期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显着。肾小球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终身性疾病。根据其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特点,肾小球硬化属于中医学的“关格”、“水肿”、“肾劳”、“癃闭”、“溺毒”等范畴。研究表明不少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具有延缓和逆转肾小球硬化作用,这些单味药及复方药多属补益、活血、祛湿类中药,与多数中医学者认为的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属于“虚、瘀、湿、毒”[4]相吻合,研究还表明中药的治疗途径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起作用的,部分研究甚至深入到基因水平。扶肾降浊方由山茱萸、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鬼箭羽、丹参及益母草6味中药组成,方中山茱萸、生黄芪扶肾健脾以扶正;白花蛇舌草、鬼箭羽利湿解毒以祛湿;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以通脉祛瘀。本方扶肾健脾、利湿化浊、活血祛瘀,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共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以MsPGN大鼠为模型,延长造模时间使其逐渐发展至肾小球硬化。在实验中观察扶肾降浊法对TGF-β1、CTGF及AngⅡ等纤维化因子及肾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阐述扶肾降浊法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干预机制,为临床应用该药治疗肾小球硬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延长造模时间使其逐渐发展成肾小球硬化。2、将W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中药组及西药组于造模同时给予干预,中药组扶肾降浊方灌胃,剂量为17.01g/kg,西药组以苯那普利灌胃,剂量为1.8mg/kg。两组均每日一次,用药满16周。3、观察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影响,探讨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功能的干预作用。4、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及CTGF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扶肾降浊法对纤维化因子及肾小球组织病理学的影响。5、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ngⅡ的表达,探讨扶肾降浊法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模型。用药干预16周后,模型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TGF-β1和CTGF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光镜下肾小球系膜增生明显、肾小球肥大。2、扶肾降浊法可保护肾功能。中药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与西药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3、扶肾降浊法可降低肾组织TGF-β1和CTGF的表达。模型组TGF-β1、CTGF的表达程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和CTGF具有相关性。4、扶肾降浊法可降低肾组织AngⅡ的表达。模型组AngⅡ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和AngⅡ具有相关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扶肾降浊法可以改善肾功能;抑制TGF-β1和CTGF表达: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ngⅡ的表达,进而干预肾小球硬化的进展。本实验结果提示: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的干预,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综合作用而实现的。
郝瀛[3](2014)在《丹参、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丹参、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探讨丹参、白花蛇舌草防治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药理血清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丹参、白花蛇舌草高剂量组,丹参、白花蛇舌草中剂量组,丹参、白花蛇舌草低剂量组,灌胃1周后,采血制取中药的药理血清。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AngⅡ10-7mol/L模型组(AngⅡ10-7mol/L),丹参、白花蛇舌草高浓度组,丹参、白花蛇舌草中浓度量组,丹参、白花蛇舌草低浓度组。釆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纤连蛋白(FN)和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FN的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FN(5127.9091±1013.67252VS6206.5674±1520.72917)P>0.0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中剂量组FN(4221.7997±963.03006VS6206.5674±1520.72917),P<0.000,中药低剂量组FN(4004.4754±1003.72775VS6206.5674±1520.72917),P<0.00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4004.4754±1003.72775VS4221.7997±963.03006)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4004.4754±1003.72775VS5127.9091±1013.67252)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4221.7997±963.03006±4004.4754±1003.72775)P>0.05,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FNFNmRNA(1.9847675±0.9923837VS217.481877±23.7376615) P<0.000,中药中剂量组FNFNmRNA(0.736650±0.3728845VS217.481877±23.7376615),P<0.000,中药低剂组FNFNmRNA(0.320200±0.1671739VS217.481877±23.737665),P<0.000,两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高中低剂量组之间FNmRNA比较,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0.320200±0.1671739VS0.736650±0.3728845)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0.320200±0.1671739VS1.9847675±0.9923837)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0.736650±0.3728845±1.9847675±0.9923837)P>0.05,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TGFβ1mRNA,(7.9185±5.72084VS10.7025±2.79198) P>0.05,有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中剂量组TGFβ1(0.2209±0.09454VS10.7025±2.79198),P<0.000,中药低剂组TGFβ1(0.01650±0.08562VS10.7025±2.79198),P<0.000,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高中低剂量组之间TGFβ1mRNA比较,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0.01650±0.08562VS0.2209±0.09454)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0.01650±0.08562VS7.9185±5.72084)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0.2209±0.09454VS7.9185±5.72084)P>0.05,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 Ang II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FNmRNA表达。2.丹参、白花蛇舌草高中低剂量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FN的分泌和FNmRNA、TGFβ1mRNA表达。3.丹参、白花蛇舌草高、中、低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
仲维娜[4](2012)在《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虫草益肾颗粒剂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将1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福辛普利组、虫草益肾组,除假手术组外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RIF动物模型。给药方案:造模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直至12周结束。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虫草益肾组给予虫草益肾颗粒剂水煎剂灌胃,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氯化钠溶液灌胃,每日1次。分别于造模后0、4、8、12周观察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变化,每组大鼠同一时间采样点处死10只大鼠,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蛋白-7(BMP-7)的表达。结果:(1)虫草益肾颗粒剂可以降低RIF大鼠血清BUN、Scr和Ang Ⅱ的含量,减轻蛋白尿,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2)经虫草益肾颗粒剂和福辛普利治疗后,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程度减轻,且虫草益肾组优于福辛普利组。(3)虫草益肾颗粒剂可抑制肾脏组织TGF-β1、PDGF-BB的表达,与对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P<0.05);(4)虫草益肾颗粒剂可上调肾组织HGF、BMP-7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P<0.05)。结论:1.虫草益肾颗粒剂能改善RIF大鼠生存状态,延缓病情进展;2.虫草益肾颗粒剂可以通过降低RIF大鼠血清BUN、Scr及Ang Ⅱ的含量,减轻蛋白尿,从而减轻RIF;3.虫草益肾颗粒剂可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4.虫草益肾颗粒剂可能是通过抑制肾脏组织TGF-β1、PDGF-BB蛋白的表达,及上调BMP-7、HGF蛋白的表达来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杜治锋[5](2012)在《救肾合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救肾合剂对UUO模型大鼠体重、肾重/体重、血清Scr、BUN、NAG水平、肾脏病理及肾组织TGF-β1、CTGF、Col Ⅰ、ColⅢ、 FN蛋白表达及TGF-β1mRNA、CTG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合剂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及救肾合剂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0-11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UUO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然后给药干预3周,检测体重、肾重/体重、血清Scδ、BUN、 NAG、肾脏病理等指标,并取实验大鼠肾组织,检测其TGF-β1、CTGF、 ColⅠ、ColⅢ、FN蛋白表达及TGF-β1mRNA、CTGFmRNA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救肾合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明显升高(P<0.05),其中救肾合剂小剂量组体重在第3周时较贝那普利组明显升高(P<0.05)。救肾合剂各剂量治疗组肾重/体重比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救肾合剂小、中剂量最为显着(P<0.01);救肾合剂中剂量组较贝那普利组降低明显(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救肾合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系膜细胞增生、肾间质纤维物质增生均明显减轻。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提示,救肾合剂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固有细胞中的TGF-β1、CTGF、ColⅠ、ColⅢ、FN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且以大、中剂量组为显着,显示一定量效依赖关系。肾组织RT-PCR检测提示,救肾合剂各治疗组TGF-β、mRNA、CTGF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1),其中救肾合剂治大、中剂量组比小剂量组表达量显着减少(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抑制TGF-β1mRNA表达与贝那普利治疗组相比,救肾合剂大剂量组作用显着(P<0.01);抑制CTGFmRNA表达与贝那普利治疗组相比,救肾合剂中、大剂量组作用显着(P<0.01)。结论:救肾合剂具有一定的保护肾功能与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mRNA.CTGFmRNA,减少肾组织TGF-β1、CTGF细胞因子表达,进而抑制Col Ⅰ、ColⅢ、FN的产生与堆积有关。
王圣治[6](2012)在《益气解毒化瘀法抗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衰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各种肾小球疾病进行性进展的最终结局,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聚。目前西医在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理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在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保护肾脏,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最近几年,中药的复方、单味草药及中药提取物在治疗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因此对于中药治疗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值得深入研究。本实验是在前期课题“愈肾颗粒拆方重组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前期课题研究,按照中医病机和组方原则为依据进行拆方,将原处方按益气化瘀解毒、益气化瘀、益气解毒的组方原则,经试验研究,初步结论复方1号组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组更具有显着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防治肾小球硬化的功效。本实验即针对该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开展进一步研究,观察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组干预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并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同治对提高防治肾小球硬化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在临床方面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为下一步的深入科学研究中药防治肾小球硬化打下基础。实验一: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主要材料:Wistar大鼠60只,体重(200±20)g;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药材:小复方由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组成,单味药组分别为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西药对照组:替米沙坦;DMEM培养基干粉、标准胎牛血清、血管紧张素Ⅱ、MTT、AnnexinV-FITC、台盼蓝;2.主要仪器:超净工作台;CO2恒温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Benehmark酶标仪;电子精密天平;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流式细胞仪;蛋白核酸分析仪;电泳仪;凝胶图像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电动玻璃匀浆机;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板(96孔、12孔)、离心管、微孔滤器;3.含药大鼠血清的制备:将各组中药饮片分别放入冷水中浸泡大约30分钟,先用武火将中药煎沸腾,再用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然后将各组药液滤出来,再加水煎煮,煮沸后文火保持大约20分钟,每一剂煎煮三次之后混合一起,煎煮浓缩至所需剂量的浓度。将中药黄芪水煎并浓缩至0.7g/ml,丹参水煎并浓缩0.25g/ml,白花蛇舌草水煎并浓缩至0.3g/ml,复方组水煎并浓缩至1.25g/ml,替米沙坦加入蒸馏水配成浓度为0.6mg/ml。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6组,分为:复方组(丹参、黄芪、白花蛇舌草),正常对照组黄芪组,丹参组,白花蛇舌草组,对照西药替米沙坦组。正常组每日灌服蒸馏水4ml,分早晚两次,中药组分别每日灌服药液4ml,分早晚两次,西药替米沙坦组每日灌服药液4ml,分早晚两次灌药,连续三日,在第三天灌胃后1小时采取腹主动脉采血,采血后离心取得血清(1500rpm离心5分钟),在56℃水浴,时间为30min,灭活补体后,用0.22μm无菌滤器进行过滤,之后放入-20℃冰箱中冻存备用4.系膜细胞的培养:每天要观察大鼠肾小球生长状态,放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比较好的表现为,细胞呈现为梭型,并且在细胞中间可见到一清晰卵圆形细胞核,细胞紧贴在细胞培养瓶上。一般2-3天换液一次,换液时候弃去培养液的总量的1/2-1/3,然后加入新的培养液,新加入的培养液能够覆盖在培养瓶底就可以,换完培养液后,旋紧培养瓶盖并松半扣,放入5%CO2孵箱中,37℃中进行培养。5.随机分组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和浓度为10%胎牛血清的DMEM液;正常血清组:加入10%浓度未给予药物的正常大鼠血清的DMEM液和10-6mol/L的AngⅡ中药小复方组:加入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和浓度为10%的中药小复方组大鼠血清。黄芪组:加入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和浓度为10%的黄芪组大鼠血清丹参组:加入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和浓度为10%的丹参组大鼠血清白花蛇舌草组:加入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和浓度为10%的白花蛇舌草组大鼠血清西药对照替米沙坦组:加入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和浓度为10%的替米沙坦中药组大鼠血清6.系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检测:采用MTT比色法,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吸光度值A(570nm处),将生长状态良好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4/ml,转种于96孔板每孔200μl,每组随机设6个复孔,培养24h待细胞贴壁后,换成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24h,使多数细胞同步于G0/G1期,然后分别加入含10%正常大鼠血清和10%含药血清的,每孔200μl,继续培养48小时后,弃去培养液,分别于培养结束前6小时加入MTT20μl/孔。培养结束后,移去MTT溶液,然后每孔加入150μl二甲亚砜(DMSO),于37oC微孔振荡器振荡10分钟,待结晶后完全溶解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吸光度值A(570nm处)。流式细胞仪测定含药血清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血管紧张素Ⅱ组(AngⅡ)能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异常增殖,系膜细胞增殖模型建立成功。各药物组明显降低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与AngⅡ组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各药物干预组对AngⅡ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复方组降低系膜细胞增殖最为明显,与各单味药,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提示复方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药物血清在作用24、48小时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提示药物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又显着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组相比,各治疗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并且复方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作用最强,与单味药及西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各药物组之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可有效地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有效地促进系膜细胞凋亡,并优于单味药,从而达到抗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的目的。实验二: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FN,Col-IV胶原蛋白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FN,Col-IV胶原蛋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主要材料:血清IV型胶原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Col-IV型胶原酶。主要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对系膜细胞上清进行测定,取培养液100ul,按血清按照血清FN、Col-IV酶联免疫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为酶标仪测定的OD值,减去正常对照组的OD值结果:血管紧张素组可明显增高FN,Col-IV胶原蛋白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血管紧张素能够促进ECM合成增加,加速肾小球硬化形成;与血管紧张素组对比,替米沙坦组,丹参组,黄芪组,白花蛇舌草组,复方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上述中药能明显降低FN,Col-IV胶原蛋白水平,抑制ECM合成,防止肾小球硬化;各组降低FN,Col-IV胶原蛋白水平比较,复方组最为明显,与替米沙坦组,黄芪组,丹参组,白花蛇舌草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显示复方组能够下调FN,Col-IV胶原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并且优越于各单味药组。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可有效减少FN,Col-IV胶原蛋白含量,降低系膜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并优于单味药,达到防治肾小球硬化的目的。实验三: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P3,TIMP1影响研究目的: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P3,TIMP1的基因表达影响,初步明确其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主要材料与仪器:Trizol、异丙醇、氯仿、DNA-MARKER、RT-PCR试剂盒、MMP-3,TIMP-1。超低温冰箱;超纯水机;电动玻璃匀浆机;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蛋白核酸分析仪低温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洁净工作台;快速混匀器;PCR仪;电泳仪;电泳槽;微波炉仪固液相分子杂交仪。方法:RT-PCR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P3,TIMP1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各药物组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P3mRNA,TIMP1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MMP-3mRNA,TIMP1mRNA明显不均一。各治疗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MMP3mRNA的表达,降低TIMP1mRNA的表达,而以中药复方最为显着,说明中药复方降低ECM合成,抗肾小球硬化作用与促进MMP3mRNA的表达,降低TIMP1mRNA表达有关。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抑制系膜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低MMP3mRNA的表达,促进TIMP1mRNA表达有关。实验四: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mad3,Smad7mRNA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信号通路Smad3,Smad7mRNA的基因表达影响,初步明确其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Smad3,Smad7试剂。RT-PCR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内信号传递Smad3/7检测:分子Smad3/7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各药物组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内信号通路Smad3/Smad7mRNA表达影响:采取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个单味药干预后,可以明显抑制Smad3的表达,促进Smad7的表达,并且益气解毒化瘀复方优越于各单味药组。所以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中药可以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过程,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这一结论从基因水平阐述了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保护肾脏的作用机理。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中药可以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过程,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从基因和蛋白水平阐述了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抑制ECM积聚,保护肾脏的作用机理
王宇光[7](2010)在《加味升阳益胃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补脾肾活血升阳除湿法组方加味升阳益胃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CTGFmRNA的影响,探讨此方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尾静脉二次注射阿霉素建立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观察实验大鼠治疗前后一般状态及肾功能情况;将肾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观察动物模型治疗前后的病理改变及肾间质病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的α-SMA、VEGF及CTGF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管间质CTGFmRNA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10周末,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大鼠尿蛋白明显下降且差异显着(P<0.05),而中药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2、实验10周末,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显着(P<0.05),中药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不显着( P>0.05); 3、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病理评分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下降明显(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下降不明显(P>0.05);4、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肾间质中α-SMA和CTGF的过度表达均减少,肾间质中VEGF表达均增加,且差异显着(P<0.05),而中药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肾小管间质CTGFmRNA的表达均下调,且差异显着(P<0.05),而中药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6、肾小管间质α-SMA、VEGF、CTGF的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肾功能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补脾肾活血升阳除湿法组方加味升阳益胃汤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2、加味升阳益胃汤能下调肾小管间质α-SMA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来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3、加味升阳益胃汤能下调肾小管间质组织CTGF及CTGFmRNA表达水平,并上调肾小管间质VEGF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4、补脾肾活血升阳除湿法组方加味升阳益胃汤通过多靶点、多部位干预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保护性作用。
王倩[8](2010)在《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肾小球硬化(GS)是各种肾小球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种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该病的形态学表现以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和系膜细胞(MC)增殖为病理特征,系膜细胞(MC)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重要场所,MC的过度增生,ECM的合成增加、降解减少,以及相关细胞因子TGF-β1的调控失常,是引起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病变的几个重要病理环节。研究发现,导致肾脏ECM合成增加的主要成分之一为纤维连接蛋白(FN),FN是一种非溶性高分子糖蛋白,分布于ECM,可通过表面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与ECM的其它成分如胶原、糖胺聚糖粘附,亦可与血浆蛋白如纤维蛋白结合,还可通过细胞膜表面整合蛋白与细胞结合。研究表明FN是最早出现在损伤组织中的基质蛋白成分。因此,FN的表达程度可反映ECM积聚及合成的程度。除ECM合成外,ECM的降解对其最终过度积聚也有重要影响。而在ECM的降解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MMps是调控肾脏ECM代谢的一个重要的降解酶系统(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其中MMP-9主要由肾小球系膜细胞等分泌,其增高的水平及持续的时间决定了肾小球损伤的范围。而MMP-9的主要抑制剂是TIMP-1,两者在ECM积聚和降解的生理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若MMP-9表达下调,TIMP-1持续上升,使MMP-9/TIMP-1失衡,胶原降解受抑,最终导致ECM过度聚积。此外,调控因子TGF-β1在系膜细胞增殖及肾小球硬化中亦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证实,在肾小球硬化模型中,TGF-β1既能够直接刺激ECM成分,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形成,又能抑制ECM降解酶,促进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高表达,进而抑制ECM的降解,因此,TGF-β1增高一方面能显着促进ECM合成增加,另一方面又减少ECM降解,最终引起肾脏ECM沉积,因此,研究者认为该因子是促进ECM聚积和组织硬化最关键的细胞因子之一。本文旨在以中医“肾络症积”理论为依据,通过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选取川芎、海藻、鳖甲三味药物,分别体现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散结消症法,并通过相互配伍,观察其对以上所述的形成肾小球硬化的几个重要病理环节——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相关调控细胞因子失常等的影响,综合评价上述中药抗肾小球硬化的疗效,并进一步阐述其抗肾小球硬化的具体作用机制,为日后临床运用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防治“肾络症积”之肾小球硬化提供坚实的实验研究基础和充分的科学依据。本课题选用脂多糖(LPS)作为刺激因子,将其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实验选取川芎、鳖甲、海藻三味药物,经相互配伍,分别组成:A川芎组;B川芎+鳖甲组;C川芎+海藻组;D川芎+鳖甲+海藻组;依次体现A活血祛瘀法;B活血祛瘀、散结消症法;C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法;D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法等四则治法,观察上述中药及治法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ECM及相关细胞因子TGF-β1的干预作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一、探讨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选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经传代,取对数增长期的细胞,台盼蓝计数活细胞比例达95%以上后,以每孔5000个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4h后待细胞完全贴壁,吸掉培养基,加入不含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100μl饥饿24h,达到同步化。弃培养上清,加入LPS及各中药组。实验分空白对照组,LPS组,LPS+川芎组(1:100),LPS+川芎+鳖甲组(1:100),LPS+川芎+海藻组(1:100),LPS+川芎+鳖甲+海藻高剂量组(1:100),LPS+川芎+鳖甲+海藻中剂量组(1:500),LPS+川芎+鳖甲+海藻低剂量组(1:1000)共8组,每组设12个复孔。其中LPS浓度均为10μg/ml。将各组细胞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常规培养48h。以MTT比色法检测各组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LPS)能非常显着地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异常增殖(P<0.01);与LPS组对比,中药各组对LPS刺激下的系膜细胞增殖均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各中药组中,以川芎+鳖甲+海藻组(高剂量)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最强(P<0.01或P<0.05)。因此,研究结果证实,经LPS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模型成功,活血祛瘀法,活血祛瘀、散结消瘤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法及中药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及治法作用最明显,且以高剂量效果最好。二、探讨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ECM合成调控系统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观察各中药对ECM合成中的主要成分——FN的调节,从而判断其对ECM合成调控系统的影响。实验取对数增长期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台盼蓝计数活细胞比例后,以105个细胞/ml的浓度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2ml,4h后待细胞完全贴壁,吸掉培养基,加入含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2ml饥饿24h,达到同步化。弃上清,加入LPS及各中药组,共分8组,方法及用药浓度同实验一,每组设12个复孔。其中空白对照组加完全细胞培养基2ml,LPS组每孔加入含10μg/mlLPS的完全细胞培养基2ml,LPS+各中药组每孔加入含10μg/ml LPS和相应浓度中药的完全细胞培养基2ml。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常规培养48h,留取细胞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FN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LPS)可非常明显地增高FN水平(P<0.01);与LPS组对比,川芎组、川芎+鳖甲组、川芎+鳖甲+海藻组(高、中剂量)组能极显着或显着地降低FN水平,抑制ECM合成,延缓肾小球硬化(P<0.01或P<0.05),其中以川芎+鳖甲+海藻组(高剂量)下调ECM中FN水平,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最强(P<0.01或P<0.05)。研究结果提示,LPS可通过增加ECM中FN的含量,加速肾小球硬化形成。活血祛瘀法,活血祛瘀、散结消症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法及中药复方对体外培养的LPS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中的FN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可减少ECM合成,抑制肾小球硬化;其中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作用最明显,且作用与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三、探讨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ECM降解调控系统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继续观察各中药对LPS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中MMP-9、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比值的调节,评价各中药对细胞外基质降解调控系统的影响。实验分组与给药方法同实验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MMP-9、TIMP-1的表达,计算MMP-9/TIMP-1比值。结果显示,经LPS刺激后的系膜细胞分泌MMP-9极显着减少,TIMP-1极显着增加,导致MMP-9/TIMP-1比值失调,使ECM降解明显减少,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形成(P<0.01)。各中药组均能有效上调MMP-9的表达,下调TIMP-1的表达,提高MMP-9/TIMP-1的比值(P<0.01或P<0.05),其中川芎+鳖甲+海藻高、中剂量组,川芎组作用明显(P<0.01或P<0.05),又以川芎+鳖甲+海藻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结果亦提示,川芎+鳖甲+海藻组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成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LPS可非常显着地抑制ECM降解调控系统,导致ECM过度积聚;各中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强LPS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MMP-9的表达,并抑制LPS刺激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中TIMP-1的表达,从而减少对MMP-9活性的阻断,提高MMP-9/TIMP-1比值,使ECM积聚减少,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但以川芎+鳖甲+海藻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提示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ECM降解调控系统的影响最明显,并且作用强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四、探讨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ECM相关调控细胞因子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ECM相关调控细胞因子TGF-β1对ECM的合成和降解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在完成各组中药对ECM合成与降解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中药组对LPS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评价各组中药对ECM相关调控细胞因子TGF-β1mRNA的干预作用。本项实验分组与给药方法同实验二,细胞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可极显着地刺激TGF-β1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LPS组对比,中药各组均能极显着或显着抑制LPS刺激后系膜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P<0.01或P<0.05)。各中药组中,川芎+鳖甲+海藻的高剂量组下调TGF-β1mRNA表达的作用趋势最明显,且川芎+鳖甲+海藻不同剂量组的作用强度呈现浓度依赖趋势。结果证明,LPS可极显着地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活血祛瘀法,活血祛瘀、散结消症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法及中药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F-β1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川芎+鳖甲+海藻的高剂量组下调趋势最明显,且川芎+鳖甲+海藻不同剂量组的作用强度呈现浓度依赖趋势。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表明,活血祛瘀法,活血祛瘀、散结消症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法及相应的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干预肾小球硬化的作用,但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川芎+鳖甲+海藻组效果最佳,说明上述几种中药的联合配伍对体外培养LPS刺激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保护作用最强,且该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为浓度依赖型。因此,“痰瘀同治、症结并消”的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具有较好的干预肾小球硬化的实验作用,而这一作用可能与以下途径有关:①有效抑制系膜细胞增殖;②下调系膜细胞上清中FN水平,减少ECM合成;③增强系膜细胞上清中MMP-9的表达,增加ECM的降解,同时抑制TIMP-1的表达,减少对MMP-9活性的阻断,提高MMP-9/TIMP-1比值,最终减少ECM积聚;④下调系膜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可减少ECM中蛋白的含量,增加ECM降解活力,降低ECM积聚。
杨丽霞[9](2009)在《姜黄素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构建肾间质纤维化细胞模型,通过姜黄素(Cur)干预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以及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的实验研究,探讨姜黄素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为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DMEM/F12(1:1)完全培养基,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3天换新鲜培养基一次,培养融合至80%以上,用含0.25%胰蛋白酶、0.05%EDTA的消化液消化,用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后,离心5 min(1000g/min)。用新鲜培养基将细胞重悬后进行传代培养。实验前先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使细胞同步化。实验分为以下5组:空白对照组(DMEM/F12培养液)、单纯TGF-β刺激组(DMEM/F12培养液+10 ng/mL TGF-β1)、低浓度药物处理组(DMEM/F12培养液+10 ng/mL TGF-β1+1μmoL/L Cur)、中浓度药物处理组(DMEM/F12培养液+10ng/mL TGF-β1+5μmoL/L Cur)、高浓度药物处理组(DMEM/F12培养液+10 ng/mLTGF-β1+10μmoL/L Cur)。然后进行下列实验研究:(1)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探讨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2)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SMA、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姜黄素对细胞表型转化的干预作用;(3)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ColⅠ、ColⅢ、FN的含量,以及RT-PCR法检测细胞ColⅠ、ColⅢmRNA的表达,探讨姜黄素对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的干预作用;(4)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TβRⅠ、TβRⅡ、smad2、Smad 3、P-Smad 2/3以及smad 7蛋白表达,探讨姜黄素对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的干预作用。【结果】(1)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正常HK-2细胞呈立方形铺路石样贴壁生长,当培养液中加入TGF-β1作用24h后,细胞拉长增大呈梭形,细胞间隙加大,具有纤维样特征,与姜黄素共同作用后,细胞形态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正常形态。MTT比色结果显示:TGF-β1能够诱导HK-2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和姜黄素共同作用后,其促细胞增殖作用受到显着抑制(P<0.05)。(2)姜黄素对细胞表型转化的干预作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显示:正常HK-2细胞胞膜强烈表达E-cadherin,几乎没有α-SMA表达,经TGF-β1诱导后胞浆强烈表达α-SMA,E-cadherin表达几乎消失,但与姜黄素共同作用后α-SMA表达明显减弱,E-cadherin表达显着增强。(3)姜黄素对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的干预作用ELISA实验结果显示:HK-2细胞经TGF-β1处理24h、48h、72h后,时间依赖性地促进ColⅠ、ColⅢ、FN的分泌(p<0.05),但经姜黄素干预后ColⅠ、ColⅢ、FN的分泌均受到显着抑制(p<0.05)。并且RT-PCR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也能抑制ColⅠ、ColⅢmRNA的表达。(4)姜黄素对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的干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HK-2细胞经TGF-β1作用24h后,TβRⅠ、TβRⅡ、smad2、Smad 3、P-Smad 2/3蛋白表达显着增强,smad7蛋白表达显着减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和姜黄素共同作用后,TβRⅠ、TβRⅡ、smad2、Smad 3、P-Smad 2/3蛋白表达受到抑制,而smad7蛋白表达增强,与单纯TGF-β1作用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并能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阻断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具有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为肾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胡绍进[10](2009)在《温阳活血方对肾纤维化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方对肾纤维化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g±20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温阳活血方组,蒙诺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UUO模型,即麻醉后打开腹腔,结扎左侧输尿管,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分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随即关闭腹腔。各组均于造模后第二天开始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检测血清Scr、BUN;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情况。结果:1.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假手术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改变,UUO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萎缩、空泡变性,管腔扩张,并可见肾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明显;而蒙诺组、温阳活血方组间质内炎细胞呈小灶性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范围比UUO模型组轻。2.各组大鼠肾功能测定各造模组BUN水平均有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有显着升高(P<0.05);温阳活血方组和蒙诺组BUN水平较UUO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温阳活血方组和蒙诺组尿素氮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各组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肾小管间质中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情况UUO组肾组织TGF-β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着增强(P<0.05),温阳活血方组TGF-β1的表达与UUO组相比明显减弱(P<0.05),与蒙诺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UUO组肾组织Smad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着增强(P<0.05),温阳活血方组肾组织Smad3的表达与UUO组相比有显着减弱(P<0.05),与蒙诺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UUO组肾组织Smad7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着减弱(P<0.05),温阳活血方组肾组织Smad7表达较UUO组相表达显着增强(P<0.05),与蒙诺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1和Smad3的表达,促进Smad7的表达,影响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而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
二、化瘀解毒汤对肾小球硬化症MMP-9mRNA、TIMP-1mRNA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瘀解毒汤对肾小球硬化症MMP-9mRNA、TIMP-1mRN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扶肾降浊法干预MsPGN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扶肾降浊法干预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作用初探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对象 |
1.1.2 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观察 |
1.2.2 扶肾降浊法对各组大鼠24h尿蛋白的影 |
1.2.3 扶肾降浊法对各组大鼠BUN、CRE的影响 |
1.2.4 肾脏光镜下病理学变化 |
1.2.5 各组肾小球TGF-p1、CTGF免疫荧光相对含量比 |
1.2.6 TGF-β1与CTGF免疫荧光相对含量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剂 |
2.1.2 标本 |
2.1.3 AngⅡ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
2.2 结果 |
2.2.1 各组肾小球AngⅡ免疫荧光相对含量比较 |
2.2.2 AngⅡ与TGF-β1免疫荧光相对含量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肾小球硬化机理及中药实验性研究的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丹参、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的概况与进展 |
1 肾间质纤维化的概念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病因病机 |
4 肾纤维化的防治 |
二、祖国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
1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溯源 |
2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
3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探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虫草益肾颗粒剂对5/6肾切除肾间质纤维化大鼠 #43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实验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性RIF大鼠模型的制备 |
2.2 给药方法 |
2.3 实验取材 |
2.4 指标的观察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大鼠残余肾脏的肉眼观察 |
3.3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3.4 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 |
3.5 肾功(BUN、Scr)的变化情况 |
3.6 血清AngⅡ含量变化情况 |
实验二:虫草益肾颗粒剂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 #51TGF-β 1、PDGF-BB、BMP-7、HGF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标本的处理 |
2.2 光镜检查 |
2.3 肾组织中TGF-β 1、PDGF-BB、BMP-7、HGF表达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光镜观察结果 |
3.2 肾组织TGF-β 1、PDGF-BB、BMP-7、HGF免疫组化测定 |
讨论 |
1 慢性肾衰竭模型的探讨与建立思路 |
1.1 常用动物实验模型 |
1.2 动物模型的选择的理由 |
2 对照药物选择的理由 |
3 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思想探讨 |
4 虫草益肾颗粒剂的组方分析 |
5 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探讨 |
5.1 改善大鼠生存状态 |
5.2 降低蛋白尿 |
5.3 保护肾功能、清除体内毒素 |
5.4 减轻肾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 |
5.5 减少血清AngⅡ的含量 |
5.6 延缓间质纤维化进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将发表的论文 |
(5)救肾合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药物 |
1.1.3 试剂及配制 |
1.1.4 仪器 |
1.2 方法 |
1.2.1 分组 |
1.2.2 模型建立 |
1.2.3 给药方法 |
1.2.4 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 |
1.2.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救肾合剂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
2.2 救肾合剂对大鼠体重与肾重/体重比的影响 |
2.3 救肾合剂对大鼠尿蛋白定量影响 |
2.4 救肾合剂对大鼠血清SCR、BUN、NAG的影响 |
2.5 救肾合剂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2.6 救肾合剂对大鼠肾TGF-B1、CTGF、COL Ⅰ、COL Ⅲ、FN表达影响 |
2.7 救肾合剂对大鼠肾组织TGF-B1MRNA、CTGFMRNA表达的影响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中医对肾脏病含义、范围的认识概要 |
3.2 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
3.3 救肾合剂的立法处方及组成药物现代研究分析 |
3.4 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与防治现状评析 |
3.5 关于肾间质纤维化造模方法的讨论 |
3.6 关于阳性对照药物选择的讨论 |
3.7 救肾合剂对大鼠一般状况、体重、肾重/体重影响的分析 |
3.8 救肾合剂对大鼠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
3.9 救肾合剂对大鼠梗阻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响的分析 |
3.10 救肾合剂对大鼠肾组织COLⅠ、COLⅢ、FN、TGF-B1、CTGF及TGF-B1MRNA、CTGFMRNA表达影响的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实验图片 |
附录2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3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益气解毒化瘀法抗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中医对肾小球硬化的认识 |
综述二:肾小球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实验一: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分析讨论 |
实验二: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FN,Col-IV 胶原蛋白影响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分析讨论 |
实验三: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MP3,TIMP1 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分析讨论 |
实验四: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Smad3,Smad7mRNA 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加味升阳益胃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认识 |
1.1 古代研究 |
1.1.1 病名 |
1.1.2 病因病机方面 |
1.1.3 治疗 |
1.2 现代中医学研究进展 |
1.2.1 病因病机 |
1.2.2 现代中医药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肾小管间质病变简介 |
2.2 蛋白尿与肾小管间质损害 |
2.3 细胞表型转分化与α-SMA |
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肾脏疾病 |
2.4.1 VEGF 的分子生物学性质 |
2.4.2 VEGF 受体 |
2.4.3 VEGF 的生物学功能 |
2.4.4 VEGF 在肾组织的表达及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
2.4.5 影响VEGF表达的因素 |
2.4.6 VECF 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关系 |
2.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肾纤维化 |
2.5.1 CTGF 的生物学特性 |
2.5.2 CTGF 与TGF-β |
2.5.3 CTGF 在肾脏病中的作用机制 |
2.6 西医治疗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 |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与处理 |
2.2 观察指标和测定方法 |
2.2.1 一般情况 |
2.2.2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
2.2.3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
2.2.4 原位杂交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详细摘要 |
(8)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肾小球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一) 肾小球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二) 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措施 |
(三) 细胞外基质合成调控系统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
(四) 细胞外基质降解调控系统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
(五) ECM调控细胞因子——TGF-B_1的表达 |
二、中医对肾小球硬化的认识 |
(一) 病名 |
(二) 病因病机 |
(三) 中医药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 |
三、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抗肾小球硬化的依据 |
(一) "痰"、"瘀"与"症积" |
(二) "痰"、"瘀"、"肾络症积"与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
(三) 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抗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
四、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 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二、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ECM合成调控系统影响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 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三、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ECM降解调控系统影响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 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四、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对ECM相关调控细胞因子TGF-B_1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 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全文讨论 |
一、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分析 |
二、中医"肾络症积"理论及"痰瘀同治、症结并消"的抗肾小球硬化治法有实际指导意义 |
结语 |
一、全文小结 |
二、本文创新点 |
三、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附录二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三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
附录四 附图 |
致谢 |
(9)姜黄素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因 |
2 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基础 |
3 肾间质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 |
4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
5 结语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的研究概况 |
1 中医对肾纤维化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肾纤维化的防治 |
3 问题与展望 |
综述三 姜黄素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 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2 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沉积 |
3 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活性 |
4 阻断TGF-β信号转导途径 |
5 抗氧化 |
6 改善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功能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姜黄素干预TGF-β_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姜黄素干预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姜黄素干预TGF-β_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姜黄素干预TGF-β_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Smad信号途径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图 |
(10)温阳活血方对肾纤维化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温阳活血方对肾纤维化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 |
1.1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1.2 中文摘要 |
1.3 英文摘要 |
1.4 前言 |
1.5 材料与方法 |
1.6 结果 |
1.7 讨论 |
1.8 结论 |
1.9 参考文献 |
2 中药防治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综述) |
3 致谢 |
四、化瘀解毒汤对肾小球硬化症MMP-9mRNA、TIMP-1mRNA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方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焦扬. 山西中医学院, 2014(04)
- [2]扶肾降浊法干预MsPGN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D]. 杨奇茹.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3]丹参、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影响[D]. 郝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12)
- [4]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仲维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5]救肾合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杜治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益气解毒化瘀法抗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D]. 王圣治.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7]加味升阳益胃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宇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6)
- [8]祛瘀化痰、散结消症中药复方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与机理研究[D]. 王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9]姜黄素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杨丽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温阳活血方对肾纤维化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D]. 胡绍进. 遵义医学院,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