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刍议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曾媛,姚旭峰,林伟民[1](2022)在《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文中指出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课存在的基础知识不熟悉和学生实验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的两个常见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开设单独的绪论实验课、课前预习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等解决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引入单独绪论实验课、课前预习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等方法,能明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郭袁俊,于景侠,吴静,罗浩文,崔海娟,杨宏春[2](2021)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国内高校都在热烈讨论和积极落实"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时代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过程,即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的积极参与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传递"真、善、美",必须要围绕着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刘国荣,王青,桑萃萃,朱维君[3](2021)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评价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大学扩招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同期选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生多达几千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评价形式单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质量下滑。面对师资短缺、场馆有限和仪器台(套)数不足等实际情况,基于学习动机理论,探索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评价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李志刚,陈凌云,孙宇,刘倩[4](2021)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误差理论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说明误差理论的讲解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同的讲解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最常见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志强[5](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引发了新一轮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会对大学阶段的教学产生联动影响。大学物理实验是后续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这两个阶段间教学衔接的研究却常常被忽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增加不同阶段教学衔接的贴合度,本课题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线索对两阶段教学指导性文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展开调研并提出建议。最后从核心素养和教学衔接的角度设计了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实验的教学案例,并作总结。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归纳研究了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概况,对国内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以及研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依据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通过《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以及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教学指导性文件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第四部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并结合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当前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教学改进的思路。第六部分:以力学部分实验为例,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及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第七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
熊智慧[6](2020)在《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课教学探索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师资、教学方式、设备等原因,导致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为打好物理实验课程学习基础,提出了应用四阶段误差理论教学法。第一阶段是引入误差理论时选择创造贴近生活的情境。第二阶段是规范操作要求,全程指导。第三阶段是检查纠错,适时指导。第四阶段是宏观指导,参与研讨。特别是要注意对单个数据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相互独立性以及规范使用仪器。
冯军勤,牟中飞,钟会林[7](2020)在《基于OBE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本研究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高等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与实践经验。
陈宇环[8](2020)在《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普通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生锻炼实验技能和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2019年教育部表示,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等院校学生规模较大,学生差异性也较大。本课题根据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提出在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分层教学理论进行文献研究,阐述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基于理论研究设计了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即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分层。然后,根据物理实验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实验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形成双向细目表并编制测题和量表,形成“物理实验能力调查测试卷”。利用测试卷对学生学习态度、实验习惯和实验能力等学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象分层完成后,按照创构的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为验证分层教学的有效性,选择传统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实践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差异显着。最后,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对完善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教学实践验证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是一种切实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教学模式。
仲耀[9](2019)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动态评估对学生物理效能感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动态评估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旨在证明动态评估能否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及动态评估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物理效能感是否有提升作用。首先,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研究的可行性。先分析了动态评估促进学习效能感提升的可行性,再分析了动态评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物理效能感的可行性。基于可行性分析,本文设计了动态评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总应用流程图以及在具体实验教学项目中的动态评估嵌入式的教学流程图。其次,本文实施了教学实验以证明从理论层面得到的结论。其一,设计了量表I和量表II。本文对量表I原版进行了改编并进行了施测,依据施测结果给出了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分析。量表II选自PhysPort,本文详细分析了它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信度和效度。其二,设置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本文使用量表I进行了总前测,依据总前测结果在原有自然班的基础上设置了实验组和控制组,二组人数皆40人,年级相同,专业都是物理学(师范类)。使用spss22.0对二组的总前测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二组在物理效能感整体及其他7个分维度上均无显着差异。其三,本研究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对教师及学生进行了渐进提示、互评、自评和答题等方面的培训。教学实验持续12周,共包含6个实验课题,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组使用动态评估嵌入式的教学流程,控制组使用普通的实验教学流程外,二者所接受的其他教育影响均无差异。其四,本文从6个实验课题中挑选了2个经典课题详细介绍了动态评估嵌入式教学流程的应用方法。最后,本文对教学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单个实验项目持续的两周时间内,实验组学生实现了物理效能感总体的不显着提升;实验组和控制组除了在方法学习效能感和实际应用效能感维度无显着差异外,在物理效能感整体及其他五个分维度均呈现了显着差异;实验组学生除了在方法学习效能感和实际应用效能感维度未实现显着提升外,在物理效能感整体及其他五个分维度均实现了显着提升;控制组学生实现了方法学习效能感维度的显着提升,物理效能感整体及实际应用效能感、科学探究效能感、一般物理任务效能感维度的不显着提升,在剩下的三个维度中则出现了物理效能感水平的下降。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到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作为动态评估的应用领域。2.动态评估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可以对物理师范生(职前教师)的物理效能感有显着的提升作用。3.动态评估可以从个案研究推广至班级教学研究。
徐海燕[10](2019)在《知识论坛(KF)平台在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物理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目前物理师范专业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诸如“对实验原理理解不深刻”、“不经思考就机械操作”、“缺乏对实验的反思”等不佳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尝试将知识论坛(KF)平台应用到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从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以实验课程为焦点,为学生提供异步交流互动的环境以达到创建解决实验中疑难问题的集体智慧的目的,试图提升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为今后将知识论坛(KF)平台与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更好地融合总结些许建议。采用文献法对支撑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条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当前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现状作了多维度的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了解现行的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中出现的不足,结合现行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知识论坛(KF)平台的特点,制定了知识论坛(KF)平台下的物理师范专业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控。在完成一学期实验课程的学习后,从学生自我评价和专家教师测评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从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采用后期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学习者在知识论坛(KF)平台参与下的实验课中学习方式和学习质量的变化,并从学生的期末小结挖掘出其对知识论坛(KF)平台的使用感悟;从教师测评的角度,收集学习者在知识论坛(KF)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的数据并做出客观分析,采用对比法将参与知识论坛(KF)平台使用的实验班与其他普通班级的成绩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论坛(KF)平台对物理师范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过程、学习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的效果几个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对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二、刍议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
(一)实验基础知识不熟练 |
(二)实验课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
二、原因分析 |
(一)实验基础知识不熟练的三个原因 |
1. 大学物理课程课时有限,没有专门课时用于实验基础知识。 |
2. 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知识较多且难度较大。 |
3. 学生预习不充分。 |
(二)学生在实验课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原因 |
1. 学生依赖心理重。 |
2. 实验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没有给学生摸索和试错的机会。 |
3.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 |
三、解决方法 |
(一)解决或改善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不熟练问题的方法 |
1. 增加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实验。 |
2. 课前预习视频与课前多次讲解。 |
(二)解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
1. 引入翻转课堂。 |
2. 笔者以“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的实验为例, |
3. 教师要“舍得放手”。 |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1必要性 |
1.2可行性 |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过程 |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
2.2教学方法的设计 |
3结语 |
(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评价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普遍实施的几种学习评价模式的利弊 |
1.1 平时考核 |
1.2 期末笔试 |
1.3 综合评定 |
2 优化学习评价模式的设想与方案 |
2.1 误差理论笔试 |
2.2 预习网上测试 |
2.3 期末实验操作分层考核 |
3 结束语 |
(5)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概况 |
1.2.1 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实验教学的国外研究概况 |
1.3 国内研究概况 |
1.3.1 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概况 |
1.3.2 物理实验教学的国内研究概况 |
1.3.3 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概况 |
1.3.4 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概况 |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和界定 |
2.1.1 物理实验教学 |
2.1.2 核心素养 |
2.1.3 教学衔接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STEM教育理论 |
第3章 教学指导性文件的比较分析 |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验部分综述 |
3.2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综述 |
3.3 两份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综合比较与分析 |
第4章 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1 调查的目的、方法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3 调查实施 |
4.1.4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5 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6 调查结论 |
4.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2.1 调查的目的、方法 |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3 调查实施 |
4.2.4 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5 大学物理实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6 调查结论 |
第5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
5.1 基于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2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3 基于科学探究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4 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5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综合建议 |
第6章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教学衔接案例 |
6.1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概述 |
6.2 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
6.3 以《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
6.4 本章总结 |
第7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课教学探索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误差理论课教学现状和不足 |
2 应用四阶段误差理论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
3 四阶段误差理论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
4 结语 |
(7)基于OBE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
3 探索OBE教学模式 |
3.1 基于OBE确立实验学习目标及预期成果 |
3.2 探索适合OBE教学模式 |
3.3 探索适合OBE模式考核方式 |
4 结论 |
(8)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
1.1.3 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
2.1.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1.2 加涅的层级模式理论 |
2.1.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2.1.4 因材施教原则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 |
2.2.2 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三章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 |
3.1 教学对象分层 |
3.2 教学目标分层 |
3.3 教学内容分层 |
3.4 教学方法分层 |
3.5 教学评价分层 |
第四章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调查与分层 |
4.1 物理实验能力结构理论概述 |
4.2 调查研究工具的设计 |
4.2.1 学生实验能力测试题编制 |
4.2.2 学生物理实验素养调查问卷编制 |
4.2.3 调查问卷的信度及效度 |
4.3 调查目的、方法及实施 |
4.3.1 调查目的 |
4.3.2 调查对象 |
4.3.3 调查方法 |
4.3.4 调查实施 |
4.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4.1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总体特征 |
4.4.2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单因素差异性分析 |
4.5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分层依据 |
4.5.1 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的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4.5.2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测试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4.5.3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分层 |
第五章 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 |
5.1 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组织 |
5.1.1 课程安排 |
5.1.2 学生分组 |
5.1.3 教师安排 |
5.2 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实践 |
5.2.1 实践目的 |
5.2.2 实践设计 |
5.2.3 实践实施 |
5.3 普通物理实验分层的教学案例 |
5.4 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评价 |
5.4.1 实践数据分析 |
5.4.2 实践效果评价 |
第六章 对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建议 |
6.1 加强学生对普通物理实验的认识 |
6.2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 |
6.3 开放实验室,建立梯式实验教学平台 |
6.4 改进考核方式促进实验教学 |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物理实验能力调查测试卷 |
附录2: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调查测试卷得分情况 |
附录3: “单臂电桥法测电阻”实验的教学设计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动态评估对学生物理效能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习效能感研究现状 |
(二)动态评估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动态评估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大学物理实验概念界定 |
(二)物理效能感概念界定 |
(三)动态评估概念界定 |
二、动态评估概述 |
(一)理论基础 |
(二)动态评估的特征 |
(三)动态评估的主要模式 |
(四)动态评估与静态测验和形成性评价的对比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可行性分析 |
(一)动态评估促进学习效能感提升的可行性分析 |
(二)动态评估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
(三)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培养物理效能感的可行性分析 |
(四)动态评估、大学物理实验和物理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
二、动态评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一)动态评估应用流程设计理念 |
(二)动态评估嵌入式教学实施 |
(三)动态评估实施流程图 |
第四章 研究实施 |
一、研究工具 |
(一)量表I的改编 |
(二)量表II的选择 |
(三)渐进提示量表、自评量表和互评量表的编制 |
二、研究对象选择 |
三、案例设计 |
(一)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
(二)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一、案例1数据分析 |
二、案例2数据分析 |
三、总前测及总后测数据分析 |
(一)实验组、控制组总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二)实验组总前测和总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三)控制组总前测和总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四、数据分析结果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一、结论 |
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物理效能感量表I |
附录Ⅱ 物理效能感量表II |
附录Ⅲ 学生自评量表 |
附录Ⅳ 教师渐进提示量表 |
附录Ⅴ 学生互评量表 |
致谢 |
(10)知识论坛(KF)平台在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知识论坛(KF)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知识建构 |
2.1.2 知识论坛(KF)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话语理论 |
3 知识论坛(KF)平台简介 |
3.1 知识论坛(KF)平台的创建背景 |
3.2 知识论坛(KF)平台的功能介绍 |
3.3 知识论坛(KF)平台的使用 |
4 知识论坛(KF)平台在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中的应用实施 |
4.1 物理师范专业实验教学开展现状调查 |
4.1.1 物理师范专业实验教学开展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写 |
4.1.2 物理师范专业实验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
4.2 知识论坛(KF)平台下的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教学活动实施 |
4.2.1 知识论坛(KF)平台下的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 |
4.2.2 知识论坛(KF)平台下的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
4.2.3 后期问卷调查及访谈实施 |
4.3 知识论坛(KF)在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
4.3.1 知识论坛(KF)平台数据统计分析 |
4.3.2 后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4.3.3 访谈及其分析 |
4.3.4 学生期末自我小结分析 |
4.3.5 实验班与对照班课程成绩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四、刍议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J]. 曾媛,姚旭峰,林伟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22(05)
-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 郭袁俊,于景侠,吴静,罗浩文,崔海娟,杨宏春. 物理与工程, 2021
- [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评价模式优化研究[J]. 刘国荣,王青,桑萃萃,朱维君.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1
- [4]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误差理论问题浅析[J]. 李志刚,陈凌云,孙宇,刘倩. 大学物理实验, 2021(03)
- [5]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D]. 陈志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6]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课教学探索与改革研究[J]. 熊智慧. 黑龙江科学, 2020(21)
- [7]基于OBE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 冯军勤,牟中飞,钟会林. 大众科技, 2020(06)
- [8]普通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陈宇环. 苏州大学, 2020(03)
- [9]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动态评估对学生物理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 仲耀.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知识论坛(KF)平台在物理师范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徐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