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尘器失效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影响及其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崔航科[1](2020)在《水泥联合粉磨球磨机系统数据驱动优化控制》文中提出水泥粉磨过程是对水泥熟料、混合材料等物料进行粉碎,以使其颗粒大小、物理性质发生改变,是水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水泥粉磨过程普遍采用由辊压机系统与球磨机系统组成的联合粉磨生产工艺,球磨机系统在其中承担着大部分的粉磨任务。球磨机系统的运行指标水泥粒度与球磨机负荷直接制约着水泥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球磨机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工况变化等综合复杂特性,具有相当的控制难度,实现球磨机系统的优化控制对于稳定水泥质量、提高水泥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化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资助下开展水泥联合粉磨球磨机系统数据驱动优化控制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球磨机负荷受球磨机工作特性限制难以直接仪表检测问题,在影响因素和运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软测量方法实现球磨机负荷在线检测。通过工艺机理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确定以球磨机电流、回粉量和出磨提升机电流作为辅助变量,采用自编码-随机权神经网络建立了球磨机负荷的非线性自回归(NARX)模型。仿真验证显现了该模型与球磨机负荷的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后续球磨机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2)针对球磨机系统难以建立准确机理模型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球磨机系统建模方法。在分析球磨机系统运行指标(水泥粒度、球磨机负荷)和控制参数(选粉机转速、循环风机转速及主排风机转速)之间的动态关系的基础上,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建立其数据驱动模型,并通过数据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3)设计了一种数据驱动下的球磨机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回路设定值优化跟踪控制、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以及待入磨物料量控制。回路设定值优化跟踪控制以将水泥粒度与球磨机负荷控制在期望范围内并尽量逼近期望值为目标,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以(2)中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作为模型网络,利用水泥粒度、球磨机负荷期望值己知的条件,在线给出球磨机系统控制回路的设定值,以算法中的评价网络和执行网络求解最优控制律,使回路输出值快速跟踪至设定值;为了应对球磨机系统的工况切换问题,基于多模型控制思想设计了加权自适应动态规划(ADP)控制器,建立多个子模型以覆盖系统工况,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和评价函数监视球磨机系统工况,设计加权函数决定子控制器权重;待入磨物料量控制作为前两种方法的补充,以稳定进入球磨机的物料量为目标,设计基于即时学习的自适应PID控制器对稳流仓仓位进行控制,间接实现控制目标。(4)依托Visual Studio平台,使用C#语言开发了球磨机系统优化控制软件,基于SQL Server建立软件配套数据库,使用OPC技术实现软件与现场DCS系统、在线粒度检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将优化控制软件应用于某水泥厂水泥粉磨生产,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用性。
刘泽[2](2019)在《基于工程分析的水泥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文中认为水泥生产企业一直是职业病高发的场所,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威胁着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国家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水泥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危害,保护从事水泥行业工作人员的身心与健康,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对于水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工程分析方法,通过改进其分析流程,并结合水泥行业职业病危害的具体情况,以宁国海螺水泥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企业的总体布局、职业卫生管理、防护设施、设备布局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究其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对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根据检测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DEMATEL评价指标分析法和有害物质吸入风险评估法,分别对企业的粉尘、噪音和化学有毒物质进行计算分析,并得出评价结论,为企业今后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同时,选取企业袋装车间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得出粉尘浓度的分布情况,发现袋装车间粉尘浓度超标,模拟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达到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改变除尘系统的风速大小,模拟加入除尘设备的袋装车间粉尘的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粉尘的控制效果得到明显地改善,为找到科学的控制技术和措施提供了预测依据。在对粉尘控制技术研究中,主要以袋装车间为主要的控制点,通过在袋装水泥装车岗位设置侧式吸尘罩和车尾吸尘罩,可以避免袋装水泥装车过程中水泥粉尘的四处逸散,降低对从业人员的身心危害。同时,在运输皮带处加设大功率的吸尘设备或对其进行密封、封堵,防止水泥在运输过程中跑料漏出。在高温控制方面,通过增设隔热材料,降低热量的散发;噪音控制方面利用加固减震、改进设备或采用新的设备来减小危害对周围人体的影响。图[26]表[16]参考[50]。
胡立志[3](2019)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是搅拌站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但现有处理方法成本高、环境影响大、产品附加值低,并且缺乏大规模的实际工程应用,限制了搅拌站废渣的高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搅拌站废渣的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在分析搅拌站废渣物化与粉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搅拌站废渣活化技术;开发出以搅拌站废渣为主要组成的多元工业废渣复合掺合料,设计与开发适应于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专用外加剂,掌握以搅拌站废渣制备复合掺合料工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利用化学成分分析、XRD测试、电子扫描显微分析及热重分析研究了搅拌站废渣的理化特性与微观形貌,搅拌站废渣的主要化学组成为硅、铝氧化物;其表面疏松多孔,仍存有大量粉煤灰球形颗粒,具备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2.利用比表面积、45μm和80μm筛余量对搅拌站废渣的粉磨特性进行分析可知,搅拌站废渣易碎性好,粉磨30min比表面积可大于500m2/kg,但搅拌站废渣的烧失量高,石粉含量高,需水量大,单磨易粘球,单掺作为掺合料使用时允许掺量低,且会使水泥基材料初始流动度降低,经时损失率增大,与减水剂相容性较差。3.搅拌站废渣粉掺入会降低胶凝体系的强度,经过机械力活化的废渣粉砂浆强度明显高于未粉磨的废渣粉砂浆,搅拌站废渣粉掺量应不超过30%。炉渣能够延缓或消除单磨废渣时易包球的现象,提高粉磨效率。加入水渣可以优化物料整体的易碎性,提升复合掺合料的力学性能与工作性能。4.综合复合掺合料粉磨特性、活性、工作性能和减水剂相容性等因素,制备出a型复合掺合料的最优配比是炉渣:废渣=7:3,最佳粉磨时间40min,45μm筛余量12.5%,比表面积594 m2/kg,28d活性指数为78%;b型复合掺合料的最优配比是废渣:炉渣:水渣=3:3:4,最佳粉磨时间40min,45μm筛余量15.6%,比表面积476 m2/kg,28d活性指数为92%。5.采用XRD、TG-DSC、SEM-EDXA、孔溶液、电阻率以及孔结构分析等微观测试手段,系统研究复合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与显微结构,与纯水泥试样相比,掺入复合掺合料减少了水泥基材料的总放热量,并且降低水化加速期的放热速率,降低了水泥基材料的孔溶液碱度,能够在水化后期较好地填充在水泥水化产物之间,减少了水泥基材料中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数量,向少害孔甚至无害孔过渡,优化了孔结构。6.利用新型保坍和抗泥的高分子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控及对分子链上羧基进行化学修饰,开发出了适用于大掺量复合掺合料的复合保坍型聚羧酸外加剂。在C20-C70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当取代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为25%时,掺入a,b型复合掺合料对于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基本无影响。掺入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比纯水泥混凝土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混凝土水泥水化早期阶段,三种掺合料混凝土的收缩率发展趋势发展基本相同,但随着龄期增长,两种复合掺合料混凝土都低于普通混凝土,尤其掺入b型掺合料的混凝土收缩率最低。掺入不同种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与掺入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相近。7.设计含搅拌站废渣的复合掺合料的生产工艺,从原材料优选、配比组成、生产加工、成品控制等各环节提出复合掺合料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点,并在普通高层泵送、剪力墙、市政桥梁建筑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贾华平[4](2018)在《扬长避短挖掘半终粉磨的节电效益》文中研究说明半终粉磨技术,作为一项主要的节电措施,曾经在水泥行业名声大噪,大有一统水泥粉磨的趋势。实践证明其节电是肯定的、而且节电效果显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推广速度远远不及预期。那么,人们在担心什么、还有没有推广价值,首先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贾华平[5](2017)在《对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的深度剖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半终粉磨工艺在增产、节电的同时,对水泥质量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关乎到用户成本的水泥需水量。选用辊压机半终粉磨系统不可一味追求高产量,提产幅度一般情况下控制在不大于20%为宜。辊压机半终粉磨导致入磨物料的微粉减少,打破了原有磨机一仓、二仓能力的平衡,应调整一仓钢球级配;为弥补在预粉磨系统中选出的水泥颗粒形状不好的缺陷,应控制好球磨机的磨内流速,减小磨内通风和增设挡料环。
贾华平[6](2015)在《谈谈半终粉磨与水泥的需水量》文中提出半终粉磨是水泥粉磨系统近年推出的节能工艺,由于其节电效果显着受到了水泥企业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其对水泥的需水量有较大影响,又让一些水泥企业望而却步,为了让大家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工艺,本文作一些稍微全面的探讨,以供大家在决策中参考。1半终粉磨的概念所谓半终粉磨,准确的说就是在粉磨系统的预粉磨阶段,提前选出一部分细度已经合格的半成品,将其直接加入到成品中。让细度上已经合格的产品提前离开粉磨
李双来[7](2009)在《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以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文中指出水泥作为三大基础建材之一,有着使用广、用量大、耐久和具备许多不可取代的性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水泥工业生产却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是危及全球人类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解决水泥生产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已是水泥工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要采取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本文就是在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从而使水泥生产能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本文共分6章,首先在分析了当今世界的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水泥工业发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必然性;而后进一步的说明了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的理论及意义后,针对具体的水泥企业——金发公司的生产进行了清洁生产潜力分析,然后从公司生产的原辅材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弃物和员工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措施,并经公司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最后对水泥工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200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文中认为2008年第36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快重点节能技术的推广普及,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
刘仁德[9](2004)在《除尘器失效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影响及其改造》文中认为
赵斌[10](2005)在《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水泥厂粉尘综合防治为研究对象,从水泥的生产工艺出发,深入探讨了水泥生产粉尘形成机制及治理和除尘器的选型及机立窑水泥厂主要尘源的防治研究,并介绍了粉尘治理工程的一种选择评价方法和粉尘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综合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的特点及技术指标和参数,提出了粉尘治理的措施,并对各种除尘器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针对机立窑水泥厂除尘难的问题,对水泥粉尘的主要尘源进行防治分析,提出了应当采取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和粉尘产生后通过治理的治标措施;第三,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主成分法对改造更新除尘设备后的水泥厂的粉尘治理效果做出评价。
二、除尘器失效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影响及其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除尘器失效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影响及其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联合粉磨球磨机系统数据驱动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水泥粉磨工艺研究现状 |
1.2.2 球磨机负荷软测量研究现状 |
1.2.3 球磨机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
1.2.4 球磨机系统控制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难点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联合粉磨工艺与指标分析 |
2.1 水泥联合粉磨工艺分析 |
2.1.1 工艺流程与关键设备 |
2.1.2 水泥粒度检测 |
2.2 球磨机系统运行指标分析 |
2.2.1 球磨机负荷 |
2.2.2 水泥粒度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球磨机负荷软测量与球磨机系统建模 |
3.1 球磨机负荷软测量 |
3.1.1 辅助变量选取 |
3.1.2 数据预处理 |
3.1.3 球磨机负荷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
3.1.4 仿真验证 |
3.2 球磨机系统建模 |
3.2.1 球磨机系统数据驱动建模 |
3.2.2 仿真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驱动的球磨机系统运行优化控制 |
4.1 引言 |
4.2 球磨机系统回路设定值优化跟踪控制 |
4.2.1 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 |
4.2.2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回路设定值优化跟踪控制 |
4.2.3 仿真验证 |
4.3 基于工况的球磨机系统多模型自适应控制 |
4.3.1 球磨机系统工况划分 |
4.3.2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球磨机系统工况识别 |
4.3.3 多模型ADP控制器设计 |
4.3.4 仿真验证 |
4.4 基于即时学习的待入磨物料量控制 |
4.4.1 局部等效模型的建立 |
4.4.2 基于即时学习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
4.4.3 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球磨机系统优化控制软件设计与工程应用 |
5.1 工程应用平台架构 |
5.2 数据库设计 |
5.3 优化控制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5.3.1 软件总体功能设计 |
5.3.2 软件功能模块开发 |
5.4 工程应用 |
5.4.1 优化控制软件实现 |
5.4.2 控制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基于工程分析的水泥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职业病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职业病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职业病研究现状 |
1.2.3 水泥行业职业病的研究现状 |
1.3 工程分析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工程分析技术理论及方法改进 |
2.1 工程分析 |
2.1.1 工程分析概念 |
2.1.2 工程分析流程 |
2.2 工程分析的改进 |
2.3 本章小结 |
3 改进的工程分析在水泥职业病危害中的应用 |
3.1 企业概况 |
3.2 改进的工程分析 |
3.2.1 总体布局 |
3.2.2 职业卫生管理 |
3.2.3 防护设施 |
3.2.4 设备布局 |
3.2.5 生产工艺 |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结果分析 |
3.3.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
3.3.2 现场检测结果 |
3.3.3 检测结果评估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袋装车间粉尘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
4.1 模拟软件fluent简介 |
4.2 数学模型的构建 |
4.2.1 湍流的基本方程式 |
4.2.2 标准k-ε两方模型 |
4.3 网格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4.3.1 网格模型的建立 |
4.3.2 网格的划分 |
4.3.3 边界条件设定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水泥行业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
5.1 粉尘控制技术 |
5.2 噪音、高温、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技术 |
5.2.1 噪音控制技术 |
5.2.2 高温控制技术 |
5.2.3 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技术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搅拌站废渣的研究现状 |
1.2.1 搅拌站废渣的来源 |
1.2.2 搅拌站废渣的组成与基本特性 |
1.2.3 搅拌站废渣的处理方法 |
1.2.4 搅拌站废渣处理的环境影响分析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选题意义 |
1.5 主要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目标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原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宏观性能测试方法 |
2.2.2 微观性能测试方法 |
2.2.3 耐久性能测试方法 |
第三章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设计与制备 |
3.1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理论基础 |
3.2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设计理念 |
3.3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主要组成 |
3.3.1 搅拌站废渣 |
3.3.2 炉渣 |
3.3.3 水渣 |
3.4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制备技术 |
3.4.1 单一搅拌站废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4.2 二元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4.3 三元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4.4 三元工业废渣预共混粉磨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水化与水泥石结构的影响 |
4.1 复合掺合料对水化进程的影响 |
4.1.1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放热特征的影响 |
4.1.2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水化程度的影响 |
4.1.3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4.2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4.2.1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的影响 |
4.2.2 复合掺合料对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4.2.3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石孔结构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开发及混凝土性能研究 |
5.1 复合掺合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 |
5.1.1 搅拌站废渣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
5.1.2 多元废渣复合掺合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 |
5.2 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开发的关键技术 |
5.2.1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影响 |
5.2.2 抗泥剂对复合掺合料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 |
5.2.3 新型混凝土增稠剂对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粘聚性的影响 |
5.2.4 ZJSS-14 母液对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保坍性能的影响 |
5.3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1 复合掺合料对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5.3.2 复合掺合料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5.4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的影响 |
5.4.1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
5.4.2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
5.4.3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复合掺合料的工业生产工艺与工程应用 |
6.1 复合掺合料的工业生产工艺 |
6.1.1 预处理 |
6.1.2 烘干 |
6.1.3 粉磨 |
6.2 复合掺合料的生产质量控制 |
6.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6.2.2 生产工艺过程控制 |
6.2.3 成品质量控制 |
6.2.4 存储使用质量控制 |
6.3 工程应用 |
6.3.1 高层泵送项目的应用 |
6.3.2 剪力墙结构的应用 |
6.3.3 市政桥梁建筑工程的应用 |
6.4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
6.4.1 社会效益 |
6.4.2 经济效益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参加科研情况 |
(4)扬长避短挖掘半终粉磨的节电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一个特殊的半终粉磨案例 |
2 半终粉磨的工艺概念 |
3 半终粉磨的质量问题 |
4 并不是否定半终粉磨 |
5 退而求其次的案例 |
(5)对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的深度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半终粉磨工艺的概念 |
2 半终粉磨成品的质量问题 |
3 科学选用半终粉磨工艺 |
4 退而求其次的案例 |
5 结束语 |
(6)谈谈半终粉磨与水泥的需水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半终粉磨的概念 |
2 辊压机半终粉磨系统 |
3 辊压机半终粉磨未增加需水量的案例 |
4 辊压机半终粉磨效率与需水量的平衡 |
5 风选磨半终粉磨水泥的需水量 |
(7)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以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水泥工业发展出路 |
第二章 清洁生产及其发展 |
2.1 清洁生产的由来 |
2.2 国内外清洁生产实施概况 |
2.3 清洁生产内涵 |
2.4 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 |
第三章 清洁生产审核 |
3.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实施阶段、特点及好处 |
3.2 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则和方法 |
第四章 项目企业现状及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
4.1 研究项目水泥企业的概况 |
4.2 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
第五章 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研究 |
5.1 企业清洁生产技术 |
5.2 实施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 |
1.2 水泥工业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的意义 |
1.3 水泥工业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水泥生产粉尘形成的机制及其治理原则 |
2.1 水泥的分类及机立窑生产工艺的概述 |
2.2 机立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 |
2.3 控制粉尘排放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
2.4 粉尘治理的原则 |
3.水泥工业常用的除尘设备及选型原理 |
3.1 常用的除尘设备及除尘机理 |
3.1.1 重力除尘和惯性除尘 |
3.1.2 过滤除尘器 |
3.1.3 电除尘器 |
3.1.4 湿式除尘器 |
3.2 除尘器的选择依据 |
3.3 新除尘设备的展望与研究 |
3.3.1 电除尘器的展望与研究 |
3.3.2 袋除尘器的展望与研究 |
4.水泥生产工艺中粉尘防治的技术研究 |
4.1 立窑的粉尘防治 |
4.1.1 立窑操作及成球技术对粉尘的影响 |
4.1.2 除尘器的选型 |
4.2 粉磨系统的粉尘防治 |
4.2.1 磨机的工艺选择 |
4.2.2 除尘器的选型 |
4.3 烘干机的粉尘防治 |
4.4 输送系统的粉尘防治 |
4.4.1 皮带输送系统 |
4.4.2 斗式提升系统 |
4.5 水泥包装系统的粉尘防治 |
4.5.1 包装机的防治 |
4.5.2 水泥散装化 |
5.水泥厂粉尘防治效果的评价 |
5.1 水泥厂粉尘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
5.2 粉尘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 |
5.2.1 粉尘浓度超标率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
5.2.2 实例研究及分析 |
6.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除尘器失效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影响及其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联合粉磨球磨机系统数据驱动优化控制[D]. 崔航科. 济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工程分析的水泥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D]. 刘泽.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D]. 胡立志.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4]扬长避短挖掘半终粉磨的节电效益[J]. 贾华平. 中国水泥, 2018(01)
- [5]对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的深度剖析[J]. 贾华平.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7(04)
- [6]谈谈半终粉磨与水泥的需水量[J]. 贾华平. 中国水泥, 2015(07)
- [7]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以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D]. 李双来. 兰州大学, 2009(12)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J].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08(41)
- [9]除尘器失效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影响及其改造[J]. 刘仁德. 水泥, 2004(01)
- [10]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及评价[D]. 赵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