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乐的基质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包耘赫[1](2018)在《《交响》办刊研究》文中指出学报作为一所高校的学术窗口,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各高校在学术上的成就与积累。《交响》作为西安音乐学院的学报,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几十年的办刊过程中大量地追踪与发表了相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根据不同时期主编的变化,其办刊方针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放眼世界”,《交响》一直都在与时俱进。目前国内关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的研究并不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交响》的历史渊源、引文分析和音乐美学等方面,本文从音乐编辑学角度出发对《交响》142期实体刊物进行的整体性研究,因此本论题具有写作空间和价值。从1982年创刊传承至今,在《交响》三十余年的办刊历程中,逐渐沉淀出以深入挖掘、传承陕西地方和西北区域音乐文化传统为立足点,积极追踪音乐学术热点,热情关注音乐教育和实践成果,努力培养学术新人的办刊特点,在不同的办刊时期都编发有享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无论对内对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音乐学术界认同度较高的理论期刊。各个时期历任主编都在工作中强调“学报是学校学术窗口”的作用,从研究栏目的设计,到学术活动的跟踪,从教师成果的及时发布,到学生习作的精心修改和编发,无不看重本校这片学术园地的生态维护和果实凝结。为此,在几十年来西安音乐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的标志性成果中,诸如西安鼓乐研究、长安乐派研究、秦派民乐研究、陕西作曲家创作群体研究、陕北音乐文化研究、陕西地方戏曲研究等不同领域,都浸透有学报《交响》的影子,甚至有些理论概念、观念的沉淀、形成与发扬都离不开《交响》的助推作用。同时《交响》也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学术生态网,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学报了解并学习到一些音乐资讯和理论知识,可以从学报中找到补充自身认识与研究的切入点,学报为他们提供了文献资料,学报给很多人的创作、研究开启了思路,《交响》真正成为了多向交流、全方位覆盖的思想与理论碰撞平台。
朱容乐[2](2012)在《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文中提出本文对1981年至2010年中国声乐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以时间、人物、文献、事件为线索,勾勒出声乐心理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声乐心理学的学科萌生环境,及声乐心理学的首次提出。第二部分介绍了声乐心理学的创立,概括了声乐心理学早期发展的特点。第三部分论述了声乐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相关研究。第四部分阐述了声乐心理学的拓展,并归纳了这一时期声乐心理学的研究特点。相较于诸多学科发展史研究之成果丰硕,声乐心理学史的研究还相当薄弱,除学科创始人徐行效先生外,鲜有人员从事这门学科的史料收集、文献整理等工作。厘清声乐心理学发展脉络,还原声乐心理学发展历史本真,是声乐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本论文拟通过学科发展史研究,提供较为客观的史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以便学界同仁进一步了解声乐心理学,扩大声乐心理学的影响,促使其不断发展、传播,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声乐艺术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微尽绵薄之力。
石惟正[3](2002)在《二○○一全国声乐论文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本年度共收集论110篇,其中综合研究类的10篇、声乐美学的13篇、研究声乐艺术表现的10篇、关于人物、作品、表演评介的20篇、关于声乐教学法的21篇、研究声乐心理学的5篇、论述声乐史的2篇、属于伴奏艺术的1篇、论述歌唱技术的29篇。前三个类别的论文中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所占的比例较高。 综合研究类的论文中《乐府新声》2001年第二期白丽萍的文章《论通俗唱法》,回顾了流行歌曲在中国存在、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然后以商品性、民族性、兼容性概括此风格类别的
金北凤,江业国[4](2001)在《声乐的基质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文中提出声乐美存在于“人声传达”与“听”之间的感官——精神价值关系之中。声乐的人的特质,既来自人的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更来自歌唱对最能体现人的生命真实的思想情绪情感的恰如其分的表现。即一方面歌唱要能准确传达表现歌词的内蕴,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文学意义的满足; 另一方面歌唱传达表现的思想情绪情感要能使音乐符号变得有效,达到对音乐意义的满足。为此,声乐教学必须结合技术训练进行潜意识心理训练,以形成一种“操作条件反射”,同时还要进行有意识心理训练,使歌唱角色意识更富有内涵和活力。
二、声乐的基质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乐的基质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交响》办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音乐期刊 |
第一节 音乐期刊发展的基本状况 |
一、普通期刊 |
二、核心期刊 |
第二节 音乐院校学报的发展状况 |
第二章 《交响》的办刊缘起 |
第一节 《延安歌声》时期 |
一、《延安歌声》办刊前身及缘由 |
二、《延安歌声》的编辑特点分析 |
第二节 《交响》时期 |
一、更名与复刊 |
二、《交响》办刊三十余年的历史分期 |
第三章 《交响》的编辑实践与特色 |
第一节 《交响》的编辑实践分析 |
一、编辑主体的历史更替 |
二、不同时期作者群的形成与发展 |
三、专题栏目的内容设置 |
第二节 《交响》的编辑特色分析 |
一、办刊方针的变化与调整 |
二、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变化 |
三、读者定位及其拓展 |
四、外部装帧设计的进步 |
第四章 《交响》重要栏目的代表性文论评析 |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栏目 |
一、西安鼓乐 |
二、敦煌乐谱研究 |
三、西北区域音乐及其秦派民乐研究 |
第二节 音乐史研究栏目 |
一、中国音乐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二、西方音乐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第三节 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园地 |
一、研究选题的多样性分析 |
二、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982 年--2016 年《交响》目录汇总 |
致谢 |
(2)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审时度势初始萌发(1981-1986) |
第一节 声乐心理学的萌生环境 |
一、心理学的广泛传播与影响 |
二、音乐心理学的构建与发展 |
三、交叉学科理念的促动 |
第二节 声乐心理学的准备与提出 |
一、极具前瞻性的七篇论文 |
二、声乐心理学的首次提出 |
第三节 小结 |
一、声乐心理学萌发时期的研究及特点 |
二、声乐心理学萌发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二章 锐意进取学科创立(1987-1993) |
第一节 声乐心理学早期的科研与探索 |
一、论文发表情况及特点 |
二、两部专着的问世 |
三、具有开拓意义的实证研究 |
第二节 徐行效与声乐心理学早期研究 |
一、徐行效简介 |
二、徐行效与声乐心理学研究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蔚然成风不断发展(1994-2000) |
第一节 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的科研与探索 |
一、徐行效与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研究 |
二、其他研究者及其科研成果 |
三、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论文发表情况 |
第二节 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的研究特点及理论分析 |
一、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的研究特点 |
二、两部专着的出版 |
三、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文献及其理论分析 |
第三节 邹长海与声乐心理学初创时期研究 |
一、邹长海简介 |
二、邹长海与声乐心理学研究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稳定拓展渐成体系(2001-2010) |
第二节 声乐心理学发展时期科研与探索 |
第二节 声乐心理学发展时期研究特点及理论分析 |
一、声乐心理学发展时期的研究特点 |
二、国内第一部声乐心理学教材出版 |
三、声乐心理学发展时期的文献及其理论分析 |
第三节 声乐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推广 |
一、招收声乐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二、声乐心理学纳入教育部部颁教材 |
三、声乐心理学的影响及推广 |
第四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声乐的基质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交响》办刊研究[D]. 包耘赫. 西安音乐学院, 2018(11)
- [2]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D]. 朱容乐.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6)
- [3]二○○一全国声乐论文综述[J]. 石惟正. 人民音乐, 2002(12)
- [4]声乐的基质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J]. 金北凤,江业国. 艺术探索,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