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一把手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熊志军,孔晋华,张爱玲,潘文峥,刘建军,李建党,陈小利,桑逢云[1](2021)在《以安全之姿,护航古都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城市安全发展侧记》文中研究说明策划人语: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安全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城市交通、工地和诸多社会环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无时无刻不在运转,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强调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发生。为坚决落实党中央、
张欣仪[2](2021)在《常态长效创建让文明之花常开》文中指出“市场干净卫生,公益宣传内容丰富,购物环境非常好。”9月8日,汕尾市城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文深参观高埗镇第一综合市场后,点赞东莞文明创建工作。这是东莞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领域开展具体工作的一个折射。为了让文明创建工?
马刚,赵伟[3](2021)在《潍坊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文中指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商务部统计,潍坊市到账外资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4%,高于全国143.5个百分点、全省102.5个百分点。潍坊正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强磁场”。当前,潍坊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实施外资“一把手工程”,
杨利刚[4](2020)在《中色非矿数字化矿山改造实践》文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尤其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矿山型企业,创新更为主要,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发展的动力,然而对于老矿山,尤其是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非矿),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矿山型企业,在内外部经营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除了通过加强自身管理降本增效以外,还有一条技术升级之路,这条路必须走,而且还得坚定不移的走,纵观整个矿业的发展,数字化矿山已经成为趋势,成为矿山资源开发型企业的必经之路,有人说这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中色非矿的近几年的发展验证了这是一条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做强资源的必经之路,它的成功必将给企业资源开发带来全新的、系统的、创新的宝贵经验。
刘青青[5](2020)在《《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研究(2000-2019)》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垃圾围城”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通过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对于城市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在2000年6月,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开启八个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如今20年过去,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截至2020年1月3日,全国已有237个城市启动垃圾分类。《中国环境报》作为全球唯一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纸,是国家环境保护部直属的新闻机构。在这20年过程中,该报对垃圾分类议题连续不断的进行相关报道,并随着垃圾分类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本文借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以《中国环境报》自2000年至2019年间对“垃圾分类”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语分析挖掘其话语变迁背后的社会意义。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对“垃圾分类”及“环境新闻”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对本文运用的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作出简要解读,对其理论框架进行拆解,解释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话语风格和话语修辞的具体含义,并确定具体研究范围。其次,对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并对《中国环境报》中“垃圾分类”报道的总体概况做出相应分析。再次,笔者将《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2000年-2010年、2011年-2017年2月、2017年3月-2019年。以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框架,从四个方面对“垃圾分类”话语变迁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三个阶段话语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话语变迁背后的所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原因。在最后,分析总结该报“垃圾分类”新闻话语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在结尾总结出话语向好的变迁趋势,并对变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话语特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期待性—探索性—坚定性”三个阶段。在“垃圾分类”报道中,话语的变化显示了其相应的社会价值,包括监察风险性问题、助力政策推行、凝聚社会共识、表达社会诉求、建设生态文明,在社会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意义。话语的总体变化具有向好的趋势,包括报道话语逐渐深度、对策建议逐步专业、单一报道走向系列报道、行文风格呈现穿插与跳跃,但报道话语变迁速度迟缓,批评话语力度较弱仍需进行改进。
雷群[6](2020)在《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现状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安徽省多地的调研》文中指出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历经一年多的建设,现阶段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进入快车道发展。政务服务职能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政务服务能力的大小,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政务服务能力大小,是检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安徽省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其融媒工作一直都处于跨越式发展,从《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具有代表性的纸质媒体到目前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海豚云”。近几年,安徽省传统媒体踊跃探索,多方探求突破,在媒体改革方面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因此,本文将安徽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研究。安徽省肥东县融媒体中心、肥西县融媒体中心、庐江县融媒体中心、濉溪县融媒体中心、涡阳县融媒体中心、含山县融媒体中心“量体裁衣”开展政务服务,推行“新闻+政务+服务”的建设模式,提供在线政务,强化与群众互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目前存在政务服务能力差、政务服务意识薄弱、政务服务专业性不足、政务资源难整合的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府的职责是提供服务,而不是掌舵;二是明确自已的角色定位是中介人、协调者、裁判员;三是,是追求公共利益并承担责任的参与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进行了重构,在服务主体、服务理念、价值取向三个层面体现了政务服务的内在逻辑,也为政务服务提供了接近性、双向沟通、便民利民三个原则。结合政务服务能力构成的内涵、影响因素、要素对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能力整体不高,数据治理和整合能力、平台化和产品化能力、“媒体+政务服务”能力、线上和线下协同能力都有所欠缺。本文借鉴国内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政务服务方面取得不错成果的经验做法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标准化建设;二是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强化造血功能;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四是加快数据共享步伐,冲破政府层级限制。希望能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赵梅[7](2019)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昌黎县政务微信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政务微信作为新型电子政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凭借其自身特点,发展迅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青睐。昌黎县正在全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微信作为新媒体代表之一,其发展对昌黎县政府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论文以昌黎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和政务微信发展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人物访谈法,归纳总结昌黎县已开通政务微信的运行情况,结合昌黎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与秦皇岛其他县区乃至全省全国先进县区进行比较,再选取部分代表性公众号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昌黎县政务微信的发展取得了公开政务信息、宣传家乡、引导舆论、服务民生等一定成效,但也在信息发布、服务效能、宣传影响、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论文最后一部分针对昌黎县政务微信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提高政务微信内容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宣传影响力、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几个方面给出意见建议。深入研究昌黎县政务微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该研究为之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对昌黎县政务微信建设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改善政务微信发布质量、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宣传影响力、以及完善运营制度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彭佳景[8](2019)在《为敢啃“硬骨头”精神点赞》文中提出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为教育划上解决"大班额"的重点,他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本期我们刊发《看他们如何啃下"硬骨头"——永州市化解大班额工作写真》一文,介绍永州市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经验。近年来,永州市把化解大班额作为高位推进的"一把手工程",创新建设机制、协同机制,从而啃下大班额这块"硬骨头",最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他们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张静[9](2019)在《中国建材:为迈向世界一流锻造强大软实力》文中研究说明"世界一流"作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仅在硬实力上要世界一流,更重要的在软实力上也要世界一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作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仅在硬实力上要世界一流,更重要的在软实力上也要世界一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挑战、中美贸易摩擦等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诸多新变化,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壮
尉帅[10](2016)在《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及其发展: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研究 ——以山西环境治理为例》文中提出环境问题,在时下的中国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既是民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政府的一项中心任务。生态政治学认为,环境问题就是政治问题,环境问题也是体制问题。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更要从政治体制与治理方式层面进行探索。因此,本文基于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研究我国的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对当下转型时期我国环境治理状况的初步了解基础之上,将压力型体制与政治动员式治理相结合,提出“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式为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试图以此模式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为了更为有效地分析蕴含在环境治理背后的治理模式,需要生动地呈现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实际运作动态,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国的污染大省—山西为例进行分析。即本文以“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式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对山西省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性的发挥——“环境政治治理”、环境责任分解的“目标责任制”、环境治理的“一把手工程”、环保政策执行的“部门联动”、环保考核的“一票否决”与通过物质奖励、精神诱导、组织动员、环保强人激励进行的政治动员,以及社会等非主导力量主动性萌发的实况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局势的严峻性、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路径依赖的特点以及环境治理取得的治理绩效三个方面分析“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式为主导何以成为转型时期我国的主要治理模式”。最后,从实践层面指出针对“压力型体制下政治动员式地方环境治理”存在的不足以及近年来市场、社会、公众等非主导因素在环境治理中主动性的增强、发挥作用的逐渐增加,同时在理论层面对这一趋势做出解释与预测,因而得出该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环境治理模式的结论,并针对政府主导方式有待转变和社会非主导因素作用提升的发展趋势,试图构建出“民主合作制下的常态化”治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环境治理模式。
二、赞“一把手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赞“一把手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以安全之姿,护航古都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城市安全发展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创建示范城市,下活“一盘好棋” |
健全机制、强化措施 |
提高站位,顶层设计 |
明晰路径,完善制度 |
借助外脑,开门创建 |
“请进来”求教 |
“走出去”求学 |
“练内功”争创 |
“强激励”引导 |
擦亮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发展“安全护城河” |
源头治理,本质安全 |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
治理病锈,“乐道”宜居 |
监督管理,落实责任 |
双重预防,防控风险 |
分级排查,分类销号 |
层层传导,夯实责任 |
突出重点,典型带动 |
制度保障,舆论引导 |
应急保障,智慧城市 |
搭骨架,立起四梁八柱 |
防大灾,经受汛期考验 |
智慧应急,夯实安全保障基础 |
安全文化,城市软实力 |
拓展渠道,丰富载体 |
聚焦主业,精准宣传 |
多向联动,突出效果 |
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
谋划新篇,筑牢城市生命线 |
数字赋能,突出信息化 |
齐抓共管,分步实施 |
综合治理、统筹推进 |
(2)常态长效创建让文明之花常开(论文提纲范文)
高位推进 |
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 |
全域创建 |
形成“你追我赶”工作格局 |
创建为民 |
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传播社会正能量 |
常态长效 |
“九大行动”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领域 |
(4)中色非矿数字化矿山改造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化矿山改造架构 |
2 数字化矿山改造路径 |
2.1 决策科学化是企业管理的压舱石 |
2.1.1 数字化融合为管理决策奠定基础 |
2.1.2 系统融合使管理决策精准化 |
2.2 管理创新是企业立足之根本 |
2.2.1 生产管理标准化 |
2.2.2 调度管理体系化 |
2.2.3 质量管理全面化 |
2.2.4 技术管理流程化 |
2.3 人才培养是企业生存的根和魂 |
2.3.1 人才梯队化培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
2.3.2 人才体系化培养—增强队伍战斗力 |
2.4 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
2.4.1“一把手”工程 |
2.4.2 提升执行力、稳扎稳打抓基础 |
3 结论 |
(5)《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研究(2000-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环境新闻的研究综述 |
1.2.2 关于垃圾分类报道的研究综述 |
1.2.3 关于话语分析的研究综述 |
1.2.4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重点、难点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重点 |
1.3.3 研究难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概况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 |
2.1.1 概念界定 |
2.1.2 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框架 |
2.2 我国垃圾分类发展情况和政策演变 |
2.3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的总体概况(2000年-2019年) |
2.3.1 报道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
2.3.2 消息、通讯及评论为主要报道体裁 |
2.3.3 平均字数波折上升 |
2.3.4 报道主题以地方行动与对策建议为主 |
2.3.5 报道基调以中立报道为主 |
第3章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阶段话语分析 |
3.1 样本阶段划分 |
3.2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前期报道话语分析(2000年-2010年) |
3.2.1 “垃圾分类”前期报道的话语宏观结构 |
3.2.2 “垃圾分类”前期报道的话语微观结构 |
3.2.3 “垃圾分类”前期报道的话语风格 |
3.2.4 “垃圾分类”前期报道的话语修辞 |
3.3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中期报道话语分析(2011年-2017年2月) |
3.3.1 “垃圾分类”中期报道的话语宏观结构 |
3.3.2 “垃圾分类”中期报道的话语微观结构 |
3.3.3 “垃圾分类”中期报道的话语风格 |
3.3.4 “垃圾分类”中期报道的话语修辞 |
3.4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后期报道话语分析(2017年3月-2019年) |
3.4.1 “垃圾分类”后期报道的话语宏观结构 |
3.4.2 “垃圾分类”后期报道的话语微观结构 |
3.4.3 “垃圾分类”后期报道的话语风格 |
3.4.4 “垃圾分类”后期报道的话语修辞 |
3.5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各阶段话语特性 |
3.5.1 “垃圾分类”报道前期(2000年-2010年)的话语特性——期待性话语 |
3.5.2 “垃圾分类”报道中期(2011年-2017年2月)的话语特性——探索性话语 |
3.5.3 “垃圾分类”报道后期(2017年3月-2019年)的话语特性——坚定性话语 |
第4章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的影响因素 |
4.1 新闻话语变迁背后的政治因素 |
4.1.1 政策细化与完善报道紧跟政策方向 |
4.1.2 分类纳入规划话语篇幅增量显着 |
4.1.3 政策从“提倡”到“强制”话语情感由弱变强 |
4.2 新闻话语变迁背后的经济因素 |
4.2.1 垃圾分类实现循环经济经济话语逐步显现 |
4.2.2 分类减少垃圾处置成本效益数据使用增多 |
4.3 新闻话语变迁背后的社会因素 |
4.3.1 政府主导到社会多方协力话语对象走向多元 |
4.3.2 环保NGO组织发挥社会力量民间话语被关注 |
第5章 《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中的社会价值与思考 |
5.1 “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中的社会价值 |
5.1.1 监察风险危机跟进分类治理 |
5.1.2 传达政策信息助力分类推行 |
5.1.3 凝聚社会共识建立分类意识 |
5.1.4 表达社会诉求改善分类执行 |
5.1.5 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分类习惯 |
5.2 “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的向优趋势总结 |
5.2.1 报道内容深度化 |
5.2.2 对策建议专业化 |
5.2.3 从单一报道向系列报道转变 |
5.2.4 行文风格的穿插与跳跃 |
5.3 “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中存在的不足 |
5.3.1 批评话语缺乏力度 |
5.3.2 话语变迁被动迟缓 |
5.4 “垃圾分类”报道话语优化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现状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安徽省多地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来源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深度访谈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文献研究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媒体融合 |
二、融媒体 |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 |
四、政务服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调研对象建设基本情况 |
一、肥东县融媒体中心 |
二、肥西县融媒体中心 |
三、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
四、濉溪县融媒体中心 |
五、涡阳县融媒体中心 |
六、含山县融媒体中心 |
第二节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的基本形式 |
一、“量体裁衣”开展政务服务 |
二、推行“新闻+政务+服务”建设模式 |
三、推行在线政务 |
四、强化与群众互动工作:双平台搭建 |
第三节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成果 |
一、政务新媒体的粉丝和用户数量急速上升 |
二、政务服务信息采编流程优化 |
三、政务服务效率提高 |
四、政务服务信息内容多元化 |
第四节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 |
一、问卷设计 |
二、数据收集 |
三、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政务服务水平低 |
二、政务服务意识薄弱 |
三、政务服务专业性不足 |
四、政务资源难整合 |
第二节 存在的原因 |
一、财政来源单一 |
二、体制机制未革新 |
三、专业性人才短缺 |
四、政府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四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的重新建构、内在逻辑、原则—基于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政务服务的重新建构 |
一、角色定位:中介人 |
二、核心理念:公共利益 |
三、承担责任:不简单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的内在逻辑 |
一、服务主体:与社会的结合 |
二、服务理念:以群众为导向 |
三、价值取向:公平和效率 |
第三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原则 |
一、政务服务内容生产坚持接近性原则 |
二、政务服务反馈机制保持双向沟通原则 |
三、政务服务核心思想秉持便民利民原则 |
第五章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策略建构 |
第一节 政务服务能力构成 |
一、政务服务能力内涵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影响因素 |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要素 |
第二节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
一、“媒体+政务服务”能力有所欠缺 |
二、平台化和产品化能力有所欠缺 |
三、数据治理和整合能力有所欠缺 |
四、线上和线下协同能力有所欠缺 |
第三节 国内部分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经验坐标 |
一、政务服务建设经验模式 |
二、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经验总结 |
第四节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标准化建设 |
二、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强化造血功能 |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 |
四、加快数据共享步伐,冲破政府层级限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媒体融合背景下昌黎县政务微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媒体融合和政务相关微信概念 |
2.1 媒体融合相关概念 |
2.1.1 媒体和媒体融合的含义 |
2.1.2 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
2.2 政务微信相关概念 |
2.2.1 政务微信的含义 |
2.2.2 政务微信的特征 |
2.2.3 政务微信的服务方式 |
2.3 政务微信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2 “使用与满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政务微信在昌黎县政府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
3.1 昌黎县政务微信公众号整体发展现状 |
3.1.1 昌黎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概况 |
3.1.2 昌黎县政务微信公众号开设情况 |
3.2 昌黎县政务微信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
3.2.1 发布政务信息促公开 |
3.2.2 改善政府形象亲民众 |
3.2.3 抢占舆论阵地强引导 |
3.2.4 传播家乡声音促文化 |
3.2.5 拓展服务渠道强民生 |
3.3 政务微信在昌黎县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3.1 信息质量不高 |
3.3.2 服务效能欠缺 |
3.3.3 传播影响力不足 |
3.3.4 运营管理不专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政务微信在昌黎县政府建设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1 发布信息内容受主体性质制约 |
4.1.1 发布内容不够丰富 |
4.1.2 文风比较僵化 |
4.1.3 原创及本土化的内容不多 |
4.2 服务效能方面能力有限 |
4.2.1 服务意识转换不到位 |
4.2.2 线上服务功能欠缺 |
4.2.3 公众号及与其他新媒体之间缺乏整合 |
4.3 宣传管理的方式存在问题 |
4.3.1 盲目追求公众号数量 |
4.3.2 宣传推广路径窄 |
4.3.3 受各类新型媒体和自媒体冲击 |
4.4 运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
4.4.1 各类规章制度不完善 |
4.4.2 运营人员数量和质量有欠缺 |
4.4.3 财力和技术方面欠缺支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优化昌黎县政府政务微信的对策 |
5.1 提高发布信息质量 |
5.1.1 充实内容满足社会公众预期偏好 |
5.1.2 改进语音风格打造亲民形象 |
5.1.3 丰富信息推送形式 |
5.1.4 固定信息发布节奏 |
5.2 提升政务微信公共服务功能 |
5.2.1 增强服务意识 |
5.2.2 精准定位完善线上服务功能 |
5.2.3 整合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 |
5.2.4 利用新技术丰富服务形式 |
5.3 增强传播和影响力 |
5.3.1 扩展宣传方式 |
5.3.2 注重官民互动 |
5.3.3 注重发布内容时效性 |
5.3.4 借助融媒体中心促媒体融合 |
5.4 建立健全政务微信长效运营机制 |
5.4.1 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
5.4.2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
5.4.3 加强专业运营团队人才建设 |
5.4.4 加大财力、技术等方面支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中国建材:为迈向世界一流锻造强大软实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手工程”统领宣传推动企业形象建设 |
突出品牌建设重点持续为企业形象注入正能量 |
多措并举强化海外形象宣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
(10)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及其发展: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研究 ——以山西环境治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中心问题和基本框架 |
1.3.1 中心问题 |
1.3.2 基本框架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压力型体制与政治动员相关理论 |
2.1 压力型体制 |
2.1.1 压力型体制的概念 |
2.1.2 压力型体制的构成要素 |
2.2 政治动员 |
2.2.1 政治动员的概念 |
2.2.2 政治动员的构成要素 |
2.3 压力型体制与政治动员的相关性分析 |
2.3.1 压力型体制:转型过程中政治动员发挥作用的体制因素 |
2.3.2 政治动员:维持与巩固压力型体制运作的治理方式之 |
第3章 “中国污染大省”---山西的环境污染状况 |
3.1 山西环境污染问题的由来 |
3.1.1 自然环境的制约 |
3.1.2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
3.1.3 改变贫困落后局面的现实压力 |
3.1.4 政府治污动力不足 |
3.2 全球污染之最:山西环境污染的实况分析 |
3.2.1 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 |
3.2.2 空气污染形势严峻 |
3.2.3 污染物排放不断增量 |
3.2.4 水土流失严重 |
3.3 山西环境污染的特征分析 |
3.3.1 污染领域多 |
3.3.2 污染程度重 |
3.3.3 污染范围广 |
第4章 山西环境治理模式分析: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式为主导 |
4.1 压力型体制:山西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性之体制因素分析 |
4.1.1 官员环境治理共识“环境政治治理” |
4.1.2 环境责任分解的“目标责任制” |
4.1.3 环境治理的“一把手工程” |
4.1.4 环保政策执行的“部门联动” |
4.1.5 环保考核的“环保奖惩制”和“一票否决制” |
4.2 政治动员:山西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性之治理方式分析 |
4.2.1 设定丰厚物质奖励 |
4.2.2 宣传环保文化 |
4.2.3 组织动员层层进行 |
4.2.4 “环保英雄”激励 |
4.3 市场、社会组织、公众环保力量主动性的显现:山西环境治理中非主导因素分析 |
4.3.1 运用市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投入使用 |
4.3.2 公众、社会组织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开始萌生 |
第5章 我国压力型体制下政治动员式为主导的地方环境治理成为主要模式的原因分析 |
5.1 中心任务:环境危机使得环境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中心政治任务 |
5.1.1 环境危机使得环境问题成为民众较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
5.1.2 环境危机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将环境治理定位为中心政治任务 |
5.2 路径依赖:我国压力型体制下政治动员式为主导的地方环境治理模式的时代转型特点 |
5.2.1 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
5.2.2 “强政府”模式的历史传统 |
5.2.3 传统政治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
5.2.4 社会组织力量发展薄弱及其历史渊源 |
5.3 绩效衡量:压力型体制下政治动员式的地方环境治理模式的绩效分析 |
5.3.1 公众环保观念的更新与环保参与的增加 |
5.3.2 推动了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 |
5.3.3 创新了环境执法的方式 |
5.3.4 加快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 |
第6章 我国地方环境治理模式的发展:民主合作制下的常态化治理模式 |
6.1 过渡模式:压力型体制下政治动员式为主导的地方环境治理模式 |
6.1.1 现实依据:压力性体制下政治动员式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弊端不断显现,社会力量作为非主导因素发挥的作用逐步提升 |
6.1.2 理论依据:体制的稳定和治理的现代化来自多样性与复杂性 |
6.2 发展模式:民主合作制下的常态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模式 |
6.2.1 地方环境治理的体制构建:由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 |
6.2.2 地方环境治理的方式创新:由政治动员为主导的治理方式向常态化治理方式转变 |
6.2.3 环境宏观体制与微观治理方式的统一:民主合作制下常态化治理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赞“一把手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安全之姿,护航古都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城市安全发展侧记[J]. 熊志军,孔晋华,张爱玲,潘文峥,刘建军,李建党,陈小利,桑逢云. 中国安全生产, 2021(11)
- [2]常态长效创建让文明之花常开[N]. 张欣仪. 东莞日报, 2021
- [3]潍坊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N]. 马刚,赵伟. 国际商报, 2021
- [4]中色非矿数字化矿山改造实践[J]. 杨利刚. 有色矿冶, 2020(06)
- [5]《中国环境报》“垃圾分类”报道话语变迁研究(2000-2019)[D]. 刘青青. 新疆大学, 2020(07)
- [6]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现状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安徽省多地的调研[D]. 雷群. 安徽大学, 2020(08)
- [7]媒体融合背景下昌黎县政务微信建设研究[D]. 赵梅. 燕山大学, 2019(06)
- [8]为敢啃“硬骨头”精神点赞[J]. 彭佳景. 湖南教育(B版), 2019(06)
- [9]中国建材:为迈向世界一流锻造强大软实力[J]. 张静. 企业文明, 2019(01)
- [10]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动员及其发展: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研究 ——以山西环境治理为例[D]. 尉帅.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