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富士苹果纺锤形整形中应处理好哪些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丁想[1](2021)在《库尔勒香梨纺锤形树形冠层结构评价及关键修剪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评价密植栽培纺锤形树形的优缺点及在新疆应用的可行性,探讨密植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幼树适宜的刻芽和拉枝方法,对库尔勒香梨冠层结构、冠层微气候、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刻芽和拉枝等关键修剪技术对库尔勒香梨萌芽、枝条以及叶片生长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密植栽培的早期整形修剪、培养合理树体结构和改善果实产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纺锤形树形冠幅小,树冠体积小,株行距1 m×4 m树冠体积为8.21 m3,3 m×5 m树冠体积为31.9 m3,可缩小株间距增大亩株数,叶面积指数(LAI)值小于疏散分层形。纺锤形树形树体留枝量大,一年生枝、新梢和长枝数量少于疏散分层形,中短枝所占比例高;枝量分布从上到下递增,两种株行距树冠上、中、下枝量分别为201.3条、209.7条、259.7条和187.9条、201.3条、240.0条,各部位分布合理。(2)纺锤形树形冠层内上、中、下各部位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较高,树冠上部光照强度最高可达2 227.03 Lux,树冠下部相对湿度最高可达48.57%,但温度低于疏散分层形。纺锤形树形光照强度和温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强,相对湿度则相反。从8:00-20:00,随时间日变化温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相对湿度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纺锤形叶幕层薄,透光条件好,各部位光照、温湿度较一致。(3)纺锤形树形的单位面积产量显着高于疏散分层形,可达2 807.25~4 285.73 kg·667m-2,且产量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纺锤形树形特级果比例和一级果比例较高,最高可达52.93%,脱萼果率也明显高于疏散分层形树形,并且凸顶果率在19.44%以下。果实单果质量和外观色泽存在一定差异,但果形指数和心果比相差不大,果形指数范围在1.15~1.36,心果比范围在0.47~0.53。纺锤形树形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高于疏散分层形。(4)萌芽前(3月29日)、萌芽期(4月5日)和萌芽后(4月12日)进行刻芽处理,萌芽率范围在80.00~97.00%,萌芽前刻伤枝周2/3刻芽萌芽率最高为96.99%。刻芽后长枝率、成枝率和成花率提高,萌芽期刻伤枝周2/3成花率高为7.51%。(5)6月23日(花后70 d)拉枝的成花率最高,其中拉枝90°成花率最高可达15.48%。拉枝90°叶片的长宽、叶面积、百叶鲜重和叶绿素SPAD值最大,拉枝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升高,胞间CO2浓度降低,6月23日拉枝90°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9.55μmol·m-2s-1,拉枝90°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其他处理。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幼树以6月23日拉枝90°效果最佳。
赵梅[2](2021)在《三种整形方式对甜樱桃‘吉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甜樱桃(Prunus avium L.)是蔷薇科李属樱桃亚属果树,其果皮颜色艳丽,口味酸甜适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深受大众欢迎及喜爱。优质樱桃的生产取决于所采用的优良甜樱桃品种、砧木、整形技术以及栽植密度等农业技术管理措施。我国由于缺少耐贮运的甜樱桃品种,出口的樱桃果实几乎为零。甜樱桃品种‘吉美’具有品质极佳、果肉硬、耐贮运、果实晚熟等特性,该品种抗旱、耐盐碱、抗裂果、固地性强,适合在我国陕西省渭北、关中、陕南等同类区域种植。目前,关于甜樱桃‘吉美’适宜的整形方式与产量、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甜樱桃品种‘吉美’为试材,研究国内外新研发利用的超细长纺锤形、UFO和“V”字型三种整形方式对甜樱桃‘吉美’的形态学各项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面积、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甜樱桃新品种‘吉美’的生产提供指导。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形态学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比较分析可知,超细长纺锤形的树高、茎粗、冠径、3种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4种光合特性指标均最高,“V”字型的各项指标最低,UFO的各项指标居中。2、通过对叶面积的比较可知,三种整形方式的单株叶面积均表现为超细长纺锤形显着高于UFO和“V”字型,而“V”字型的每667m2叶面积均显着高于超细长纺锤形和UFO。3、通过对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比较可知,超细长纺锤形的单果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着高于UFO和“V”字型,而三种整形方式的果实硬度间的差异性不显着。三种整形方式的单株产量均表现为超细长纺锤形显着高于UFO和“V”字型,而“V”字型的每667m2产量显着高于超细长纺锤形和UFO。4、通过初步研究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的相关性可知,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叶绿素含量与Pn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吉美’的Pn值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初步研究每667m2产量与每667m2叶面积的相关性可知,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每667m2产量与每667m2叶面积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5、综合超细长纺锤形、UFO和“V”字型三种整形方式的特点以及本研究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可知,我们在建园栽植时,应结合种植者的经济条件,樱桃园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其他一些栽植需求,综合选择出适合的整形方式。若在田间种植,对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要求较高时,选择超细长纺锤形较好,此树形相对而言,整形修剪技术要求高,拉枝管理成本较高,但是,每667m2栽植株树少,且不用建支撑系统,建园成本较低;若在大棚或温室内种植,需要树体矮化,提早成熟,便于省力化栽培管理时,可以选择UFO树形,但是,其对管理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每667m2栽植苗木数量较多,要求有支撑系,前期投入较大;若在大田或温室内种植,希望早结果,早丰产,每667m2产量快速达到较高水平,且要求便于省力化栽培管理,管理技术较容易掌握情况下,可以选择“V”字型栽培模式,但此树形每667m2栽植苗木数量最多,要求有支撑系统,前期建园成本也相对最高。
李宏建,王宏,刘志,于年文,宋哲,张秀美,里程辉[3](2020)在《‘嘎拉’苹果不同留果量对枝类组成、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留果量对高纺锤形‘丽嘎拉’/‘平邑甜茶’砧穗组合苹果枝类组成、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留果量水平,为生产中合理产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8 a(年)生高纺锤形‘丽嘎拉’/‘平邑甜茶’苹果树为试材,设计4个目标的留果量水平,调查树体发育状况、不同类型枝条的数量和比例、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高纺锤形‘丽嘎拉’/‘平邑甜茶’苹果树随留果量的增加,树高、新梢长和总枝条数量逐渐减少,枝类组成中的短枝数量增幅明显,中枝(15~30 cm)和长枝数量(30~60 cm和≥60 cm)下降加快,导致总枝条数量显着降低;留果量可以影响不同冠层高度内的枝类组成数量和比例。随着留果量的增加,果实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而硬度逐渐升高;处理Ⅲ果面色差值(L值、a值和b值)高于其他处理,树冠上层果实的着色和光亮程度明显优于下层。冠层高度2.0~3.0 m是树体产量分布的主要集中区域,占总产量比例的30%以上。【结论】综合比较认为,处理Ⅲ(28.87×104个·hm-2)是7~8 a生高纺锤形‘丽嘎拉’/‘平邑甜茶’苹果树适宜的留果量,该留果量水平的树体发育状况良好,枝类组成结构合理,果实外观、内在品质和产量较高,利于树体养分积累和优质丰产。
田琳[4](2020)在《陕西印台苹果栽培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印台区地处陕西渭北黄土高原中部,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陕西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台苹果栽培面积逐步扩大,栽培模式近年也在发生变化。本研究围绕印台苹果栽培模式的发展变化,通过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印台主要农业气象因子变化及苹果产业发展历程;通过对苹果生产重点乡镇的走访调查,对本区域苹果生产与栽培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不同栽培模式果园的生产比较效益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印台苹果栽培模式革新的对策建议。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印台区苹果栽培模式以乔化栽培为主,矮化栽培模式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印台苹果栽培面积约2.054万公顷,其中以乔化密植为主的乔化栽培模式面积占比为86.5%,以矮化中间砧为主的矮化栽培模式仅占13.5%,整体栽培模式较为落后。乔化栽培主要以富士系品种为主,矮化栽培以瑞阳、瑞雪、蜜脆等新优品种为主,栽培模式的变革伴随着品种更新。2、印台区苹果矮化栽培较乔化栽培综合效益高。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模式的建园成本、早果性、盛果期产量、管理用工、成本利润率等发现,矮化栽培比乔化栽培建园成本高378.7%,提前2-3年结果,盛果期产量高26%,用工节省28.9%,成本利润率高94.9%,具有建园成本高、结果早、产量高、用工少、效益高等特点。乔化果园改造后效益高。通过比较乔化模式下密植果园和稀植(改造)果园的管理用工、成本利润率等发现,稀植果园比密植果园用工节省13.2%,成本利润率比之高23.6%,乔化密植果园管理费工、效益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部分矮化栽培果园,因苗木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矮化栽培效益的提升。3、基于印台苹果以乔化栽培为主、矮化栽培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结合本区域生态栽培条件实际,提出改进对策:一是加大乔化果园改造力度,通过间伐改形、高接换优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提质增效”;二是提高矮化栽培的占比,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印台苹果矮化高效栽培”模式;三是在进行栽培模式调整的过程中配合新品种引进,改良印台区苹果品种结构,为未来省力化栽培奠定基础。
汪景彦[5](2020)在《提高科技培训效果,促进果农快速致富》文中提出几十年深入果树产区,面对果农,科研结合生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果业培训,累计培训果农数十万人次,建立了数十个科技示范园,对推动果业发展和果农致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多年来关于果业培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颇多,值得总结和提高,以促进果农快速致富。
谷娜[6](2019)在《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李(Prunus salicina)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核果类木本植物,其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不仅具有果树最基本的生产功能,还以其花、叶、树形等观赏特性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观光休闲农业中。本研究以已定形的4年生‘公主红’李(暂命名)为试材,对纺锤形、Y字形和自然开心形三种树形进行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为李不同树形结构的观赏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三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曲线,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8:00或10: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左右,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三种树形净光合速率比较,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大于纺锤形,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着。三种树形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比较,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对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比较,三种树形均表现为果实成熟期>果实转色期>果实硬核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最高。2.三种树形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比较,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三种树形营养枝光合参数比较,也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不同树形胞间CO2浓度参数比较,纺锤形>Y字形>自然开心形。三种树形结果枝的各项荧光参数(ΦPSⅡ、Fv/Fm、ETR、qP、qN)比较,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三种树形营养枝的各项荧光参数比较,也为相同的变化规律。同一树形的结果枝和营养枝比较,结果枝的光合能力高于营养枝。3.三种树形的光饱和点比较,自然开心形最高、其次为纺锤形、Y字形光饱和点最低,分别为1718.02μmol·m-2·s-1、1387.55μmol·m-2·s-1、1153.12μmol·m-2·s-1;三种树形光饱和点均高于1100μmol-2·s-1,对强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三种树形光补偿点比较,Y字形最高、其次为自然开心形、纺锤形最低,分别为80.29μmol·m-2·s-1、53.77μmol·m-2·s-1、45.61μmol·m-2·s-1;三种树形表观量子效率比较,纺锤形最高、其次为自然开心形、Y字形最低,分别为0.0399、0.0305、0.0279。其中纺锤形光补偿点最低,表观量子效率最高,对弱光适应能力更强。4.对三种树形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纺锤形果实单果重最大,其次为自然开心形,Y字形最小;三种树形果形指数无显着性差异;纺锤形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花青苷含量均显着高于另两种树形,自然开心形次之;自然开心形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次为Y字形,纺锤形维生素C含量最低;三种树形果实硬度和类黄酮无显着性差异;三种树形的单株产量比较,自然开心形最高,可达到22.52 kg;其次为Y字形14.39kg;纺锤形株产最低,仅8.58 kg。5.三种树形的枝条数量与枝类组成均具有显着性差异。纺锤形枝条数量最多,显着大于自然开心形和Y字形;Y字形冠形伸展,树冠相对最矮,枝条数量最少;三种树形枝类组成均表现为簇状枝和短枝占较大的比例,分别占总枝量的39%-64%、13%-37%,纺锤形的簇状枝和短枝的数量显着大于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易促进开花;Y字形株高相对最矮,枝条数量少,簇状枝占比例较大,易促进开花;自然开心形株高、枝条数量中等,长枝较另两种树形占总枝条数量较大,显着改善了树体通透性;自然开心形的一年生枝平均茎长显着大于纺锤形和Y字形,平均茎粗自然开心形与纺锤形差异不显着,但显着大于Y字形。6.三种树形结构的冠层结构比较,纺锤形叶面积指数最大,为1.32,透光比最小,为0.23,且其冠型参数最小,树形紧凑,冠下总辐射最低;Y字形透光比最大,冠型参数最大,树体通透性强;自然开心形具有相对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透光比,树冠相对纺锤形大,通透性好;Y字形和自然开心形冠下总辐射显着高于纺锤形。7.自然开心形树形饱满,树冠开张,通风透光条件好,主侧枝从属分明,开花较多,花簇紧凑,果实数量多,颜色艳丽,且果实大多集中在树体中下部,便于采摘;Y字形属“扁平型”树形,水平方向冠形展开,通风透光条件好,树冠低矮,便于采摘,方便管理;纺锤形树冠最高,尖塔状,树形紧凑,花朵数量多,花簇紧凑,果实大,色泽诱人。
马小龙[7](2018)在《富士苹果冠层数字化模拟与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富士是我国苹果第一大主栽品种,但生产中“大小年”现象普遍发生。树形是果树优质丰产栽培的重要基础,但相关研究不够深入,三维数字化树形评价技术可以精确描述冠层结构,为苹果最佳树形的构建和树形评价量化指标的筛选提供了可能。鉴于此,本研究以并棒形与高纺锤形4年生和5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以富士系‘富姬酷’(‘Fujiko’)品种为试材,调查分析两种树形连续两年的树体生长、成花情况及果实品质产量差异;分析两种树形基于冠层数字化模拟的冠层结构及光截获差异;分析两种树形虚拟果园光截获参数差异。以期富士苹果冠层数字化模拟与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为从树形的角度解决富士苹果成花难提供线索。主要结果如下:1.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常规评价指标比较并棒形富士幼树的树高和主干粗度均明显小于高纺锤形,但其树高、砧木粗度、主干粗度的增长速度均大于高纺锤形,说明并棒形幼树树体生长速度要大于高纺锤形,在果园建园前期能够更早地进入丰产期。并棒形较高纺锤形具有更高的中短枝比例,枝类组成更合理,容易形成较高产量;并棒形树体各类枝梢成花率均高于高纺锤形。并棒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高纺锤形,而果实单果重、硬度、色差等无明显差异;并棒形4年生树体单株挂果数和单株产量稍高于高纺锤形,但亩产量低于高纺锤形;并棒形5年生树体各项产量指标均明显高于高纺锤形,且差异显着。2.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树体结构与冠层光截获比较基于冠层数字化模拟,高纺锤形4年生树体的单株平均枝条量、叶片数量、总叶面积均明显大于并棒形,且差异显着,而5年生树体无明显差异。说明并棒形富士幼树在栽植后枝叶生长速度大于高纺锤形,能够在建园前期快速提高冠层枝叶量。基于虚拟冠层分析结果,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冠层整体STAR值,4年生分别为0.43和0.40,5年生分别为0.42和0.41,并棒形冠层STAR值大于高纺锤形,但是由于树体较小,差异不显着;对于挂果果台副梢STAR值,4年生树体中高纺锤形较高,5年生树体并棒形较高;同时,并棒形挂果果台副梢的冠层分布更合理,其STAR值随树体生长的影响更小,即其果实品质随树体生长的影响相比高纺锤形更小。3.并棒形与高纺锤富士幼树基于虚拟果园的评价比较基于两种树形虚拟冠层,建立了4年生和5年生树体的虚拟果园,并筛选得到各虚拟果园合适的树体数量均为49;虚拟果园中,并棒形冠层STAR值始终高于高纺锤形;营养短枝在虚拟果园中的STAR值在所有枝类中下降的比例最多;并棒形冠层整体以及营养短枝STAR值相比孤立状态下降的比例较低,说明在果园环境中,并棒形冠层整体以及营养短枝的光截获优势稍高于高纺锤形。同时,对于相同树龄的两种树形,并棒形的树体遮挡效应(Lms)始终小于高纺锤形,且5年生树体差异显着。说明随着树龄增加,并棒形富士的果园郁闭趋势低于高纺锤形。4.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基于冠层数字化技术的评价结果,对于高光效易成花树形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筛选。虚拟果园中冠层整体以及挂果果台副梢STAR值的高低可分别作为评价树体单株冠层光照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虚拟果园中,冠层STAR值相对孤立状态下降的比例以及树体间遮挡效应(Lms)都可以作为评价果园郁闭性及整体光照的重要量化指标。
杨伟伟[8](2016)在《不同栽培方式和水分胁迫对苹果树体结构和功能影响的数字化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量占我国苹果产量一半以上,目前正经历着由乔砧密植向矮砧密植栽培方式的转变,但也面临着农业用水不足、水分胁迫不断加剧的问题。苹果树体结构直接影响树体光截获、蒸腾及水分运输,进而影响树体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栽培方式的转变以及水分胁迫的加剧,会影响树体结构形式及生理功能的发挥,而树体结构、功能和环境间又相互联系,变化复杂。因此,掌握不同栽培方式及水分胁迫对树体结构、功能的影响并构建包括树体结构、功能、环境的功能结构模型,对于实现冠层结构的优化、栽培方式的转变、应对水分胁迫及采取合理园艺措施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果树生产提供切实可行指导。本文通过建立不同类型数字化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及水分条件下树体结构或功能的变化特性,并首次建立了完整的苹果功能结构模型,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明确了不同类型枝梢枝叶形态参数特性,成功构建了乔化密植与矮化密植富士与嘎啦树体静态三维虚拟植物模型,明确了矮化中间砧改善树体光截获的树体结构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长枝叶面积估算可基于叶面积与枝梢长度的一元线性模型,而短枝可基于其平均叶面积,同时,对叶面积的估算应具有针对性,区分品种、栽培方式及枝梢类别。矮化中间砧使树体体积及营养生长减少约50%,而不影响生殖生长。矮化中间砧使营养短枝叶面积的空间分布更为均匀,使树冠整体、果台副梢和营养短枝光截获效率(STAR)分别提高25%、21%和17%。富士叶片聚集程度大于嘎啦,使富士光截获效率低于嘎啦。矮化中间砧的使用可高效率的提高光截获效率。虚拟果园的构建可显着提高光截获评价的精确度。(2)明确了叶片各功能参数间的关系,揭示了矮化栽培使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单叶尺度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18 mol H2O m-2 s-1和1.7498μmol CO2 m-2 s-1,偏差分别为0.007和-0.0027,模拟结果精确度高。苹果通过调节单位叶面积干重、叶片面积氮含量及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适应光环境的变化。单叶水平下,同乔化树相比,虽然矮化树体叶面积氮含量比乔化树高18%(富士)和13%(嘎啦),但其分配至羧化系统的氮比例降低-32%(富士)和-31%(嘎啦),导致矮化树净光合速率降低-15%(富士)和-22%(嘎啦),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氮利用效率分别下降-41%(富士)和-22%(嘎啦)。乔化中间砧树体叶片光合速率受气孔因素限制,而矮化树体受非气孔因素限制。乔化树对水分的利用更为保守。(3)构建了乔化密植与矮化密植富士与嘎啦苹果树RATP功能结构模型,揭示了矮化栽培提高树体碳同化能力的原因,明确了由品种及中间砧因素引起的叶片功能和分布对于树体功能的相对贡献。矮化富士整体树冠净光合速率比乔化富士提高63%,栽培方式对嘎啦整体树冠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树体光合速率受品种引起的的叶片功能的显着影响,但由中间砧因素引起的叶片分布可对树体光合速率起到调节作用。品种及中间砧因素引起的叶片功能都显着影响冠层蒸腾速率,然而叶片功能对蒸腾速率影响程度取决于品种以及中间砧类型。矮化中间砧叶片分布显着提高了树体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矮化中间砧引起的叶片功能显着提高了嘎啦水分利用效率,却降低了富士水分利用效率。嘎啦叶片功能显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通过对长期水分胁迫胁迫下苹果树体结构的分析,明确了夏季中度水分胁迫对树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及二者与枝梢状态转变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未对树体的发育阶段产生影响。基于变阶马尔科夫模型对枝梢类型转变的分析,发现水分胁迫显着降低了枝梢顶芽转变为长、中枝的概率,却增加了转变为花芽、短枝及亡芽的概率。水分胁迫亦轻微的提高了腋花芽的比例。水分胁迫下较高的花芽比例减轻了树体的大小年现象。中度水分胁迫通过降低营养生长,加速个体发育,有利于成花诱导。(5)成功构建了可模拟苹果树体动态结构变化及碳同化与分配的苹果功能结构模型。以MappleT模型模拟富士不同树体结构及树体内部各类型枝梢。将树体结构作为输入变量输入QualiTree模型,模拟枝梢及果实在一个生长季内的生长。改进QualiTree模型,将树体枝梢分为长、中、短枝梢三类,并改进光截获模型,使其更适合苹果树体。耦合模型可有效模拟树体的生长及结构特性(叶面积,枝梢类型和数量,果实生长),可模拟不同类型枝梢及果实生长的多样性。但模型由于高估了单个枝梢的叶面积,降低了枝梢生长的多样性。模型可应用于精确模拟负载量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王大莉,黎莉,李淑云,李静[9](2015)在《吉县红富士苹果整形修剪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吉县红富士苹果树生长实际,介绍该县红富士苹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包括采用自由纺锤形和小冠开心形进行整形、枝梢管理、背上枝的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当地苹果种植效益的提高。
董然然[10](2013)在《苹果不同树形对光截获能力和产量品质的差异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应用WinSCANOPY2006a冠层分析仪和TES-1332A数字式照度计等仪器:(1)以“玉华早富”为试材,观测矮化自根砧苹果2种砧木(M26和M7)、6种树形(V形、Y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和改良纺锤形)的树体结构、冠层结构、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叶片营养、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2)以“富士”和“皇家嘎啦”苹果树为试材,观测苹果2种树形(高纺锤形和V形)、2个品种(富士和嘎啦)的树体结构、冠层结构,测定产量和果实品质,并分析冠层参数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矮化自根砧不同苹果品种、不同树形以及不同砧木的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分布以及生长结果表现,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的适宜树形。结果表明:1不同树形矮化自根砧苹果的冠层光照及生长和产量的比较(1)4种纺锤形比V形和Y形的树体旺盛、生长较势强。Y形/M26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30%的占91.8%,光照条件较好,各层光分布均匀,但Y形/M26的叶面积指数最小,为1.59,产量最低(406.18kg/m2)。V形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仅次于Y形,光照条件好,由于栽植密度大,叶面积指数大(2.34),光截获能力强,早期产量仅次于高纺锤形。(2)高纺锤形/M26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30%的占79.6%,叶面积指数最大(2.96),产量最高(1390.13kg/667m2)。改良纺锤形、细长纺锤形、Y形和V形单果重最大,其次为高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单果重最小。Y形、V形和高纺锤形的果皮色泽饱和度显着高于其他树形,Y形和V形的和可溶性糖含量高。(3)高纺锤形/M26的产量最高,V形产量仅次于高纺锤形;V形和Y形的品质最好,其次为高纺锤形,V形的上升潜力较大。2苹果高纺锤形和V形冠层结构参数与果实品质的比较(1)2个苹果品种采用高纺锤形,其树高、主枝数、平均每hm2总枝量、叶面积指数等方面显着大于V形,在主枝间距、平均叶倾角、开度、总定点因子、冠下总辐射、冠下直接辐射、冠下间接辐射等方面显着小于V形。(2)高纺锤形“皇家嘎啦”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每hm2产量显着优于V形,而“富士”苹果,则恰好相反。V形“富士”苹果的果皮色泽饱和度、可溶性糖含量、糖/酸和着色面积等均明显大于高纺锤形,但可滴定酸小于高纺锤形。(3)2种树形对“皇家嘎啦”果实品质的影响各有特点。高纺锤形有利于“皇家嘎啦”幼树早期产量的提高,对其品质的影响不大,V形有利于“富士”幼树早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3“富士”苹果2种树形的冠层参数与果实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果树的叶面积指数与果树的品质和产量有显着的相关性;开度与果实品质呈极显着正相关性,与每hm2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性;总定点因子与可溶性糖含量、糖/酸呈极显着正相关性。
二、红富士苹果纺锤形整形中应处理好哪些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富士苹果纺锤形整形中应处理好哪些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库尔勒香梨纺锤形树形冠层结构评价及关键修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库尔勒香梨纺锤形树形冠层结构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库尔勒香梨纺锤形树形冠层微气候特征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库尔勒香梨纺锤形树形果实产量及品质特征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刻芽和拉枝对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三种整形方式对甜樱桃‘吉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甜樱桃品种的研究进展 |
1.3 甜樱桃的主要整形方式 |
1.4 整形方式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1.5 整形方式与光合色素的关系 |
1.6 整形方式与果实品质、产量的关系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形态学指标测定 |
2.2.2 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叶绿素含量测定 |
2.2.3 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光合特性测定 |
2.2.4 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叶面积测定 |
2.2.5 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果实品质测定 |
2.2.6 三种整形方式‘吉美’的产量测定 |
2.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形态学指标比较 |
3.2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叶绿素含量比较 |
3.3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光合特性比较 |
3.4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叶面积比较 |
3.5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果实品质比较 |
3.6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产量比较 |
3.7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分析 |
3.8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每667m~2叶面积与每 667m~2产量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形态学指标差异 |
4.2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叶面积差异 |
4.3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果实品质差异 |
4.4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产量差异 |
4.5 三种整形方式甜樱桃‘吉美’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关系以及每667m~2叶面积与每667m~2产量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嘎拉’苹果不同留果量对枝类组成、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留果量对树体生长和枝类组成数量的影响 |
2.2 留果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留果量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4)陕西印台苹果栽培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苹果产业基本情况 |
1.1.1 国外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1.1.2 中国及陕西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1.1.3 印台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1.2 苹果栽培模式 |
1.2.1 苹果栽培模式的概念 |
1.2.2 苹果栽培模式的种类及特点 |
1.2.3 苹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调查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印台苹果栽培现状分析 |
3.1.1 印台苹果产地生态环境条件 |
3.1.2 印台苹果栽培区域 |
3.1.3 印台苹果栽培面积及产量变化 |
3.2 印台苹果栽培模式现状研究 |
3.2.1 印台苹果栽培模式基本情况 |
3.2.2 不同栽培模式经营主体比较 |
3.2.3 不同栽培模式建园成本比较 |
3.2.4 不同栽培模式盛果期管理用工比较 |
3.2.5 不同栽培模式早果丰产性比较 |
3.2.6 不同栽培模式投入收益比较 |
3.3 印台苹果栽培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3.3.1 栽培模式多样但低效乔化栽培模式占主导 |
3.3.2 矮化高效栽培模式发展历史悠久但未释放生产潜力 |
3.3.3 栽培模式老旧限制品种结构更新 |
3.3.4 个体经营为主限制栽培模式优化 |
3.3.5 省力化栽培技术不完善 |
4 讨论 |
4.1 关于乔化密植果园的改造问题 |
4.2 关于矮化栽培本土化的推广应用 |
4.3 关于经营模式对栽培模式的影响 |
4.4 关于印台苹果产业现状及栽培模式的探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印台苹果栽植模式现状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提高科技培训效果,促进果农快速致富(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期蹲点、分专业培训 |
2 重点时期强化培训 |
3 技术简化, 易于掌握, 迅速普及 |
3.1 树形小型化是修剪简化的基础 |
3.2 修剪技术简化, 省工、省时, 优质丰产, 树体稳定 |
4 通过大协作, 推广新技术是切实有效的推广途径 |
5 现场示范是最灵验的教学方法 |
6 深入果园, 找出毛病, 果农关注 |
7 协建示范园, 集中体现综合管理水平, 以点带面, 扩大技术应用范围 |
8 讲大课, 普及面广 |
9 讲课生动, 效果提升 |
(6)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李的概述 |
1.2 不同树形对植物的影响 |
1.3 国内外果树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的研究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2.5 结果与分析 |
2.6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树形李果实品质的研究 |
3.1 试验地概况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法 |
3.4 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分析 |
3.6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树形李观赏应用的研究 |
4.1 试验地概况 |
4.2 试验材料 |
4.3 试验方法 |
4.4 数据处理 |
4.5 结果与分析 |
4.6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富士苹果冠层数字化模拟与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苹果生产及栽培制度概况 |
1.2 苹果树形研究进展 |
1.2.1 苹果树形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
1.2.2 苹果树形对冠层光照的影响 |
1.2.3 苹果树形对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
1.3 苹果冠层分析研究进展 |
1.3.1 基于实际测量的传统冠层分析研究 |
1.3.2 基于随机分布的2D图像冠层分析研究 |
1.3.3 基于三维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植物的冠层分析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1 树体生长和成花相关形态指标测定 |
2.2.1.1 测量树体基本信息 |
2.2.1.2 统计成花率和枝类组成 |
2.2.2 果实品质和果园产量指标的测定 |
2.2.2.1 果实品质测定 |
2.2.2.2 果园产量测定 |
2.2.3 冠层数字化模拟与冠层结构评价 |
2.2.3.1 测定内容 |
2.2.3.2 测定方法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树体生长势 |
3.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成花相关指标 |
3.2.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树体枝类组成 |
3.2.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树体成花率比较 |
3.3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冠层数字化评价 |
3.3.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树体模型构建 |
3.3.1.1 枝叶形态结构异速生长关系 |
3.3.1.2 叶片欧拉角度分布 |
3.3.1.3 三维虚拟冠层模型的构建 |
3.3.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树体结构与冠层光截获分析 |
3.3.2.1 树体结构信息与冠层STAR值 |
3.3.2.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各类枝梢叶片STAR值比较 |
3.3.3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虚拟果园环境中的光截获计算 |
3.3.3.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在虚拟果园光截获计算中适合的树体数量 |
3.3.3.2 虚拟果园中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冠层整体及各类枝梢光截获比较 |
3.3.3.3 虚拟果园中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树体间遮挡效应的比较 |
3.4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品质和产量比较 |
3.4.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果实品质比较 |
3.4.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果实产量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树体生长指标比较 |
4.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成花相关指标比较 |
4.3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树体结构与冠层光截获比较 |
4.4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基于虚拟果园的评价比较 |
4.5 并棒形与高纺锤富士幼树果实品质产量比较 |
4.6 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五章 结论 |
5.1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常规评价指标比较 |
5.2 并棒形与高纺锤形富士幼树树体结构与冠层光截获比较 |
5.3 并棒形与高纺锤富士幼树基于虚拟果园的评价比较 |
5.4 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不同栽培方式和水分胁迫对苹果树体结构和功能影响的数字化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树体结构研究进展 |
1.2.1 树体结构研究起源 |
1.2.2 苹果树体结构特性 |
1.2.3 苹果树体结构研究-几何结构 |
1.2.4 苹果树体结构研究-拓扑结构 |
1.3 虚拟植物研究进展 |
1.3.1 分形理论 |
1.3.2 L系统 |
1.3.3 随机过程方法 |
1.3.4 几何构造建模法 |
1.4 树体结构与光截获研究进展 |
1.5 功能结构模型研究进展 |
1.6 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栽培方式苹果静态三维模型构建及冠层结构与光截获评价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静态三维模型构建概述 |
2.2.3 数字化测定及枝叶形态结构参数测定 |
2.2.4 树体结构可视化及结构参数提取 |
2.2.5 光截获参数计算 |
2.2.6 模型精度检验 |
2.2.7 果实品质测定 |
2.2.8 果园生产效率 |
2.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分析 |
2.4.1 不同类型枝梢长度与叶片数量及叶面积间的关系 |
2.4.2 不同类型枝梢叶片形态参数 |
2.4.3 模型的构建与精度检验 |
2.4.4 整体树体的冠层结构 |
2.4.5 树体内部冠层结构 |
2.4.6 整体树体光截获 |
2.4.7 树体不同类型枝梢光截获分配 |
2.4.8 基于虚拟果园的树体光截获 |
2.4.9 果实品质与果园生产效率 |
2.5 讨论 |
2.5.1 基于虚拟植物对苹果树形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2.5.2 枝梢形态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
2.5.3 矮化中间砧调节营养-生殖生长平衡 |
2.5.4 中间砧对树体枝叶空间分布和光截获的影响 |
2.5.5 中间砧类型影响光截获在不同类型枝梢内的分配 |
2.5.6 品种特性影响树体光截获 |
2.5.7 虚拟果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光截获的方式 |
2.5.8 不同栽培方式对果实品质和果园生产效率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栽培方式RATP模型参数估计及比较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叶片气体交换测定 |
3.2.3 叶片日光合有效辐射累积量 |
3.2.4 叶片面积、干重、氮含量测定 |
3.2.5 气孔导度模拟 |
3.2.6 净光合速率模拟 |
3.2.7 光合与气孔导度模型校准 |
3.2.8 水分利用效率及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分析 |
3.4.1 品种、组合及光照强度对叶片质量的影响 |
3.4.2 品种、组合及氮含量对光合、呼吸的影响 |
3.4.3 品种、组合及环境因子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
3.4.4 品种、组合对最大光合及气孔导度的影响 |
3.4.5 光合、气孔导度模型校准 |
3.4.6 光合与气孔导度的关系 |
3.4.7 品种、组合对叶片氮分配的影响 |
3.4.8 品种、组合对叶片生理生态参数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模型参数估计质量 |
3.5.2 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叶片质量的关系 |
3.5.3 叶片质量与光合的关系 |
3.5.4 叶片功能与其水分利用效率、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关系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RATP模型的整体冠层叶片功能与叶片分布分析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RATP模型概述及改进 |
4.2.2 试验材料 |
4.2.3 大田气象数据测定及记录 |
4.2.4 RATP模型气象数据 |
4.2.5 叶片功能参数 |
4.2.6 其他参数 |
4.2.7 模型输出结果与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气象数据日变化 |
4.3.2 整体树冠及不同类型枝梢光合和蒸腾日变化 |
4.3.3 整体树冠及不同类型枝梢光合和蒸腾日均速率和日总量 |
4.3.4 品种与中间砧决定的叶片分布与功能对树体光合、蒸腾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应用功能结构模型RATP对苹果生理生态特性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4.4.2 叶片分布对整体树冠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4.3 叶片功能对整体树冠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4.4 叶片功能与叶片分布的相对贡献 |
4.5 小结 |
第五章 长期水分胁迫下苹果树体结构与产量的动态分析 |
5.1 前言 |
5.2 试验材料及处理 |
5.3 研究方法 |
5.3.1 树体水平参数测定 |
5.3.2 主枝结构观测与记录 |
5.3.3 树体结构信息提取 |
5.3.4 基于变阶马尔科夫模型的枝条序列分析 |
5.3.5 各处理营养生长及稳产性的量化评价 |
5.4 结果分析 |
5.4.1 水分胁迫程度及对营养生长影响 |
5.4.2 水分胁迫对节间数量与枝条数量的影响 |
5.4.3 树体不同生长阶段枝类数量动态变化 |
5.4.4 水分胁迫对不同类型枝梢相互转变的影响 |
5.4.5 水分胁迫对枝条分枝特性的影响 |
5.4.6 水分胁迫树体产量及稳产性的影响 |
5.5 讨论 |
5.5.1 树体个体发育阶段的判定 |
5.5.2 水分胁迫对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 |
5.5.3 水分胁迫影响成花、大小年及产量 |
5.6 小结 |
第六章 苹果功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
6.1 前言 |
6.2 研究方法 |
6.2.1 MAppleT模型概述 |
6.2.2 MAppleT与QualiTree模型的耦合 |
6.2.3 Qualitree模型的改进 |
6.2.4 模型参数估计 |
6.2.5 模型模拟与校准 |
6.3 结果分析 |
6.3.1 树体不同类型枝梢、果实生长模拟 |
6.3.2 不同类型枝梢生长模拟及其多样性 |
6.3.3 果实生长模拟及其多样性 |
6.3.4 负载量对树体生长影响模拟 |
6.4 讨论 |
6.4.1 耦合模型可准确模拟树体内部生长的多样性 |
6.4.2 果实生长的模拟说明枝梢可自主获取生长所需碳 |
6.4.3 碳同化能力的大小及差异无法准确模拟枝梢生长的多样性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吉县红富士苹果整形修剪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树形基本结构及整形过程 |
1.1 自由纺锤形 |
1.1.1 基本结构。 |
1.1.2整形过程。 |
1.2 小冠开心形基本结构和整形修剪 |
1.2.1 树形基本结构。 |
1.2.2 整形过程。 |
2 枝梢管理 |
2.1 疏枝 |
2.2 拉枝 |
2.3 长放 |
2.4 回缩 |
2.5 刻芽 |
3 背上枝的处理 |
(10)苹果不同树形对光截获能力和产量品质的差异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矮化砧不同树形的研究进展 |
1.2.2 国内外对苹果树形的研究进展 |
1.2.3 光照分布对苹果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
1.2.4 不同树形对冠层内光照强度的影响 |
1.2.5 不同树形树形对冠层光截获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6 不同树形的生理效应研究 |
第二章 富士苹果矮化自根砧不同树形光照和生长结果的比较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树形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树形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的分布 |
2.2.3 不同树形对冠层指标的影响 |
2.2.4 不同树形对叶片养分的影响 |
2.2.5 不同树形对产量的影响 |
2.2.6 不同树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苹果品种高纺锤形和 V 形冠层结构参数与果实品质的比较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不同树形不同苹果品种的树体结构指标 |
3.2.2 不同树形对不同苹果品种幼树光截获能力的影响 |
3.2.3 不同树形对不同品种苹果幼树早期产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树形对不同品种苹果幼树早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5 “富士”苹果树冠层特征参数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
3.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4.1 富士苹果矮化自根砧不同树形光照和生长结果比较 |
4.2 不同苹果品种高纺锤形和 V 形冠层结构参数与果实品质的比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红富士苹果纺锤形整形中应处理好哪些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库尔勒香梨纺锤形树形冠层结构评价及关键修剪技术研究[D]. 丁想.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三种整形方式对甜樱桃‘吉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 赵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嘎拉’苹果不同留果量对枝类组成、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李宏建,王宏,刘志,于年文,宋哲,张秀美,里程辉. 果树学报, 2020(12)
- [4]陕西印台苹果栽培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D]. 田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提高科技培训效果,促进果农快速致富[J]. 汪景彦. 中国果树, 2020(01)
- [6]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研究[D]. 谷娜.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富士苹果冠层数字化模拟与高光效易成花树形评价指标的筛选[D]. 马小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8]不同栽培方式和水分胁迫对苹果树体结构和功能影响的数字化模拟研究[D]. 杨伟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8)
- [9]吉县红富士苹果整形修剪技术[J]. 王大莉,黎莉,李淑云,李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2)
- [10]苹果不同树形对光截获能力和产量品质的差异比较[D]. 董然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