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师历史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林静[1](2020)在《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提出,“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随着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教育的改制,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迎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研究如何在变化的师范教育体系中挖掘中师优秀的教育传统,探究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与路径。论文主要由引言、核心内容以及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几个方面的内容。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四章内容,主要围绕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当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教育传统以及完善路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章则是从生源选拔、培养目标、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几个方面探究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第三章则是本研究的借鉴基础。分析了中等师范教育阶段哪些优良教育传统可为当下小学教师培养提供借鉴。第四章则是以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教育传统为分析视角,以现在小学教师培养的问题为分析焦点,以在传承中创新的态度,从吸引人才志做教师、坚持孕育师范特色、培养师范生“专广融研”的素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参考,以期以历史营养滋润卓越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新素养”,从而培养“兼善天下”的卓越小学教师。
单琪[2](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互联网+为宏观背景,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构建互联网平台支撑下的课内外互动式教学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时代背景下的课内外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张虎[3](2017)在《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中师历史教学》文中提出在中师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中师历史教学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围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中师历史教学这一主题谈一些看法,重点从积极创设情景教学、进行目标分层模式的教学、激发学生质疑、科学设计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几方面展开诠释,希望能为提高中师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提供帮助。
顾旭松[4](2017)在《实训教学中现代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以电工类实训为例》文中认为在电工教学中,电工实训课程是电工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电类专业最基础的实践课程之一,该课程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实习教学中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教学建议。
万珂[5](2017)在《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学科教学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2001-2015)》文中指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教学程序,由于指导思想和理论的不同,教学模式的呈现形式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冲击下,教学模式的变革如火如荼,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模式的发展突破了一般性朝着学科化的方向推进。根据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遵循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等理念,产生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历史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创新性。如今,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是某一地,某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没有综合的对于不同历史教学模式的一致性与独特性的研究,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丰富,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如何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历史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应该走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自身的批判与反思的时刻。本文收录了自新课改开始以来,各高校有关历史教学模式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及31所大学共136篇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就其中的实施原则、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就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作为正文的第一章对我国历史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对新课改以来有关中学历史教学模式高校硕士论文的分类,将搜集的有关历史教学模式的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按照年份、学校、数量的不同做成了表格与折线图进行了分析,并将其按照研究内容主题的不同归为了五个不同的类别。第四部分是对这些论文在设计教学模式时的异同之处的研究,分析了其在设计时所应遵循的精神内核,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独特之处;第五部分分析了历史教学模式在实施时的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情境的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千差万别。一种历史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有其自身的限制,没有一种绝对适用的历史教学模式,也没有一种完全失败的历史教学模式。选择一种教学模式需要考虑教学工作者、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需要根据自身的土壤进行创新与改良,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助力学生的发展。
同小花[6](2013)在《从历史课程实施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责任是公民素质的基石,是人格素质的核心,而责任教育则是全民教育的重点,随着一系列青少年责任感立项课题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积累,责任教育逐渐走向完善,并成为很多教育家研究的重点。当代中学生正处在社会大转型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处在转变期,所以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他们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必要途径,而历史学科则担当了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所以从历史课程实施的角度谈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共六章,重点内容是第四、五章。文章第一、二、三章从当下的社会背景引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刻不容缓,并且对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课程实施的概念进行界定,根据概念的内容,浅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现状以及弱化原因,同时就历史学科在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浅谈了历史课程实施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促进,互相联系,为彼此达到一定的效果做出了铺垫。第四章是本课题的关键所在,主要谈历史课程实施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高,中学生感恩教育、人格魅力、良好习惯的培养、国情教育和隐性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五章,是本课题的点睛之处,主要是对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经验总结与反思,本章主要结合笔者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的学习,首先对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学生所达到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效果做出总结与提出反思;其次对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模式进行经验总结与反思,并且提出了更多例如:角色扮演、观看影视、模拟游戏等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后对历史教材内容如何加工与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与反思,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探究。以上为本课题的重点内容简介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金星斗[7](2012)在《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改革付诸于实际的过程,课程实施是否顺利进行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就目前而言,延边地区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处于实施的阶段,在新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更、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问题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针对这些影响课程实施的几个因素为切入点,对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以延边地区的各县市的62名初中历史教师以及1566名初中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本文从历史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课程评价方式这几个维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找出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历史新课程理念尚未得到有效的落实;2、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尚且存在一定问题;3、延边地区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程度仍然较低;4、历史课程评价的方式仍然较为单一。与此相应,本文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在历史新课程理念落实方面,要从多角度出发不断的落实新课程理念;2、在教师教学方法上,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方法,并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3、积极的促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4、变原来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元的评价方式。
王宝兰[8](2003)在《中师历史教育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在中师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这是近年来中师历史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笔者通过几年来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体会,借鉴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本文中对中师历史教育如何进行主体性教学作一尝试性的探讨。本文在第一章介绍了课题提出的背景。第二章阐述了主体性教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特征。第三章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师历史教育实施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第四章以问卷等形式,以永春师范学校为中心对中师历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性的支持。笔者在第五章着重探讨了主体性教学在中师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实施主体性教学的五大基本环节,并提供了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阐述、说明。
韦汉军[9](2000)在《中师历史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探究》文中指出主体性教学活动是目前中师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究方向 ,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自主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师历史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师历史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1. 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 |
2. 教师质量卓越发展的现实诉求 |
3. 学习机缘和研究旨趣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四) 相关文献综述 |
1. 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 |
2. 关于中师教育的研究 |
3. 现有研究述评 |
(五)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访谈法 |
一、 卓越小学教师的“源”与“析” |
(一) 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变革 |
1. 培养层次:由“中师”到“高师” |
2. 培养目标:由“合格”到“卓越” |
3. 培养理念:由“阶段性”到“终身化” |
(二) 卓越小学教师素质解析 |
1. 专业精神高尚 |
2. 专业知识融通 |
3. 专业能力出色 |
二、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薄弱环节——基于现实的分析 |
(一) 生源选拔:师范生质量参差不齐 |
1. 师范改革:生源质量今非昔比 |
2. 卓师探索:师范生择优培养 |
(二) 培养:改进与问题并存 |
1. 培养目标:理念先进,但“小学性”凸显不足 |
2. 校园文化:师范性势微,综合化增强 |
3. 课程设置:模块比重失衡,内容欠整合 |
(三) 实训:“学、践”脱节,指导欠佳 |
1. 见习实习时间不足,后续指导有待完善 |
2. 与实践基地未实现有效联动 |
三、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营养——中师优秀教育传统挖掘 |
(一) 政策优势与师范底蕴,孕育教师情怀坚定化 |
1. “定向”的政策优势,保障师范生的“去向” |
2. 严谨的招生方式,促生源“优质”与“适宜” |
3. 浓郁的师范文化,坚定师范生的“教育志向” |
(二) 课程设置与课外活动,造就教师素养综合化 |
1. 文理兼通的课程设置,造就教师知识全面化 |
2. 体艺兼备的课外活动,孕育教师能力多样化 |
3. 严谨的管理方式,造就教师性格严谨化 |
(三) 教技训练与系统实习,培养教师教学扎实化 |
1. 教技训练日常化,熟习三字一话两表达 |
2. 见习实习多样化,营造教学环境实效化 |
四、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路径探索——传承与革新并存 |
(一) 生源优质:吸引人才志做教师 |
1. 理念先行:凸显教师社会地位 |
2. 政策驱动: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
3. 招生改革:丰富生源选拔方式 |
(二) 目标定位:坚持孕育师范特色 |
1. 培养定位:宏观标杆与学校底蕴相结合 |
2. 文化彰显:凸显校园文化的师范性 |
3. 主体自觉:涵养个体的“师范我” |
(三) 专业塑造:造就“专、广、融、研” |
1. 锤炼教技:加强基本功训练,造就教师职业技能规范化 |
2. 整合视野:完善课程结构,促进学科知识融合化 |
3. 活动育能:设置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综合化 |
4. 更新实践:落地UGS模式,实现实训、反思、研究一体化 |
结语 —基于传承的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研究方法 |
2、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现阶段国内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
2.2、大学体育课内外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具体措施 |
2.3、实验成绩对比与分析 |
3、结论与建议 |
3.1、结论 |
3.2、建议 |
(3)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中师历史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积极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进行目标分层模式的教学 |
3. 激发学生质疑 |
4. 科学设计课后练习 |
5.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培养 |
结语 |
(4)实训教学中现代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以电工类实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当主人 |
二、尊重学生,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三、热爱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 |
四、克服主观偏见, 对学生一视同仁 |
五、学会关注, 与学生拉近距离 |
六、小结 |
(5)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学科教学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2001-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
(二) 对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颇多,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对教学模式的定义 |
(二) 对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
一、历史教学模式的概念 |
二、历史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二) 发现学习理论 |
(三) 合作学习理论 |
三、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一) 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
(二)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对新课改以来有关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硕士论文的分类 |
一、新课改以来有关历史教学模式各高校硕士毕业论文统计 |
二、对新课改以来研究中学教学模式论文的分类 |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二) 史料辅助教学模式 |
(三)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
(四) 导学互助教学模式 |
(五) 目标跨越式教学模式 |
第三章 对历史教学模式论文的研究与分析 |
一、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设计实施中的共性 |
(一) 学生主体原则 |
(二) 教师主导原则 |
(三) 探究性原则 |
二、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论文设计实施中的特性 |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学案” |
(二)“史料辅助”教学模式中的“史料” |
(三)“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突出的情感因素 |
(四)“导学互助”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 |
(五)“目标跨越式”教学模式的随机性 |
第四章 历史教学模式的实施困境及解决策略 |
一、历史教学模式实施中所遭遇的困境 |
(一) 外部环境的影响 |
(二) 教学模式实施中自身所存在的困难 |
二、应对历史教学模式实施困境的解决策略 |
(一)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
(二) 历史教师的自我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从历史课程实施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
1、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2、中学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现状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概念界定 |
3.1 历史课程实施概念的诠释与理解 |
3.2 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概念的诠释与理解 |
3.3 历史学科的社会责任感概念诠释与理解 |
4、历史课程在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必要性与意义 |
4.1 历史学科的特点 |
4.2 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 |
4.3 历史课程实施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与意义 |
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状、原因以及问题分析 |
1、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2、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分析 |
2.1 存在的问题 |
2.2 原因分析 |
三、历史课程实施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之间的关系 |
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中学生历史课程实施的教学目标 |
1.1 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标 |
1.2 历史课程教材内容编写的目标体现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 |
2、中学历史课程实施内容是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
2.1 内容同属素质教育的范畴 |
2.2 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了社会责任感的内容 |
3、社会责任感培养能有效促进中学历史实施过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
3.1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新型的教学理念 |
3.2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
四、历史课程实施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方法 |
1、加强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
1.1 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开发的类型 |
1.2 历史资源开发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2.1 参加社会实践的类型 |
2.2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
3、加强对历史教师以及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3.1 加强对历史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3.2 加强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4、加强对中学生的国情教育 |
4.1 国情教育是中学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
4.2 国情教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
4.3 国情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
5、加强对隐性资源的深入挖掘 |
5.1 隐性课程的概念 |
5.2 从历史课程实施的载体划分隐性资源 |
五、经验与反思 |
1、社会责任感培养效果的评价经验与反思 |
2、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经验与反思 |
3、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处理”的经验与反思 |
六、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课程实施的基本理论 |
2.2 学习理论 |
2.3 教学理论 |
2.4 评价理论 |
第三章 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调查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3.2 调查的实施过程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新课程理念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2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3 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4 新课程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五章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多角度出发加快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
5.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5.3 积极促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
5.4 变一元为多元的历史课程评价机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B 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学生) |
(8)中师历史教育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主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
一、 主体性教学概念的界定 |
二、 主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三、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主体性教学与中师历史教育的关系 |
一、 中师历史教育实行主体性教学是优化学科教学的需要 |
二、 中师历史教育实行主体性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三、 中师历史教育实行主体性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四章 中师历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 历史科在中师系统的地位和处境 |
二、 中师生历史学习现状 |
第五章 中师历史教育中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运用 |
一、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 教学观念,确立主体性教学目标 |
三、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会学生学习 |
四、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
五、 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 《中师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中文摘要 |
四、中师历史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D]. 宋林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J]. 单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09)
- [3]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中师历史教学[J]. 张虎. 才智, 2017(27)
- [4]实训教学中现代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以电工类实训为例[J]. 顾旭松. 职业, 2017(27)
- [5]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学科教学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2001-2015)[D]. 万珂. 河南大学, 2017(06)
- [6]从历史课程实施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 同小花. 温州大学, 2013(02)
- [7]延边地区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D]. 金星斗. 延边大学, 2012(02)
- [8]中师历史教育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讨[D]. 王宝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03(02)
- [9]中师历史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探究[J]. 韦汉军.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