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暂态电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浩男[1](2021)在《配电网电压互感器非谐振故障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升级改造,电缆化率逐渐提升,伴随着系统对地电容逐渐增大,电压互感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压互感器频繁故障主要原因有铁磁谐振和非谐振故障,由于系统对地电容的增加,其非谐振故障发生概率更大。鉴于此,论文针对配电网电压互感器非谐振故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基础上,主要进行下述研究工作:首先,在分析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和非谐振故障特征基础上,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期间及消失后两个暂态过程中电压互感器各相瞬时电流序分量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其次,利用ATP-EMTP建立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仿真模型,模拟不同对地电容、电压互感器铁芯励磁特性、单相接地故障消失时刻与故障点接地电阻等情况下的故障暂态过程,分析电压互感器—次侧电流与母线电压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各种影响因素下电压互感器绕组在故障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发现系统对地电容的增大是电压互感器频繁故障的主要原因。接着,从补偿对地电容与消耗电容储存能量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在系统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和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中性点加装消谐器两种抑制措施,仿真结果表明,消弧线圈在过补偿状态下的抑制效果较好,补偿度越接近完全补偿效果越好。最后,基于户外试验场进行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试验,模拟不同对地电容和故障点接地电阻情况下的单相接地暂态过程,验证消弧线圈的抑制效果。为了更全面的研究消弧线圈的抑制效果,参照真型试验数据,搭建等效仿真模型,模拟了消弧线圈在不同励磁特性情况下的抑制效果,验证了消弧线圈在各种工况下对互感器均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李焱[2](2021)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配电网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及时找到故障位置发现故障线路甚为重要。采用单一选线原理进行故障选线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准确率和可靠性都比较差,因此利用多源判据来进行综合选线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时线路中的故障电流分量不大,而且配电网系统还能继续带故障对称运行,持续供电不受影响。带故障运行危害电网安全,所以亟待解决选线问题,但是由于选线难度大,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准确性依然没有得到更为实际的提高。本文针对选线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运用多源判据融合实现选线。我国在配电网中对于中性点常用的是有两种接地方式,本文首先利用等效电路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的主要特征量,即稳态特征量和暂态特征量,建立了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得到故障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公式推导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在全面分析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的变化后选择选线原理,如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能量法、零序电流五次谐波法、零序无功功率法,每种选线原理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本文运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选线判断,在MATLAB仿真软件下进行模型搭建,仿真模拟判据在不同条件的实验,采用六种基本选线原理构成多源判据的基础。通过信息融合技术的使用,根据模糊理论的算法基础对每条线路建立故障隶属度函数以及对每种方法确定判据权系数函数。在故障隶属度函数和判据权系数函数的计算值后,融合决策后得到选线结果。最后通过大量仿真数据以及波形的分析,基于多源判据融合技术选线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本文提出的选线方法均实现正确选线,为解决选线问题的难题提供方法选择。
刘奇[3](2021)在《基于信息融合的煤矿漏电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智慧矿山建设的不断推进,矿井电网负荷不断增高。煤矿电网的安全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而漏电保护是井下重要的安全措施。我国煤矿10kV/6kV供电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如果某一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零序电流微弱,且零序电流不确定方向,故障线路不易判断,从而易导致开关误动作或拒动。研究保护方法对保证煤矿供电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选线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稳态分析法、暂态分析法和注入信号法。但依据这三类选线方法都差强人意,因此综合智能选线成为当前的主流研究趋势。本文在分析零序五次谐波电流,能量幅值法,零序无功功率,以及有功功率法判别线路的基础上,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不同的接地情况下,应用有不同互补性电气量来进行数据融合,提出模糊思想对各种互补电气量进行融合,使选线正确率达到要求,明确故障测度隶属度函数和权重判据隶属函数定义和计算方法,对所采用的模糊信息融合方法进行Simulink仿真,从而使选线具有准确性。依据模糊决策信息融合分析,基于CAN总线技术和RS485通信技术,本文研发一种以STM32为主要芯片的保护装置。通过在实验室建立井下电网模拟漏电实验平台,设置三条支路,分别设置不同的接地点以及不同的接地方式,并进行多次验证。得出实验数据,通过数据表明,与单一选线法相比准确率高。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线路发生漏电故障时,该装置快速精准判别故障线路,并对线路采取有效措施,漏电保护装置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
彭楠[4](2021)在《基于多源暂稳态信息的电缆型配电网故障辨识与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缆在城网配电线路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重,已逐步取代了架空线路。电缆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受到外力、潮气、污染、内部缺陷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故障。故障精准、可靠定位有助于加快故障查找速度、提升运维检修效率、保证供电安全和可靠性。然而,实际城市配电网短线路分支众多,配电电缆内部结构复杂、故障类型多样、电气特征多变,给故障定位带来极大挑战。现有方法仅能实现金属性接地或短路等严重故障的区段定位,无法实现复杂故障下配电网电缆的在线精确测距。此外,现有故障定位系统主要基于集中式数据处理平台,大量的故障数据上传至主站云服务器,加剧了通信压力,不仅增加了故障处理的响应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数据安全性和系统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电缆型配电网暂稳态分析、故障馈线检测及定位、故障精确测距、云边协同故障定位系统设计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如下:首先,考虑配电网应用最广泛的三芯电缆结构和电气参数,在对电缆故障进行分类和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了故障发生前后集总参数下的三芯电缆稳态等效电路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故障和健全电缆沿线电压、电流稳态分布特征;从多导体传输线方程出发,论证了三芯电缆时频域解耦的可行性,提出了适应三芯电缆结构参数的暂态信号时域解耦一般方法,总结归纳了解耦后电压特征模量信号的在单一电缆上的传播规律,以及电流特征模量在全网中的时频特征。其次,基于故障前后特征模量变化,提出了配电网三芯电缆故障检测的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馈线和母线故障下暂态电压特征模量频率分量幅值的表达式,提出基于电缆馈线首末端幅值比差异的选线判据;建立了三芯电缆时域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下全网电缆首端接地线电流和零序电流的内在关联关系,提出了基于电缆接地线电流分布特征的选线判据。基于不同电缆线路区段上电流特征模量信号时频特征差异,提出了融合暂态电流频率分量幅值和极性特征的故障区段辨识判据。然后,基于三芯电缆正常运行时沿线稳态电压分布,提出了电缆两端相量同步测量误差修正方法;根据故障后三芯电缆沿线电压、电流分布连续性原理,提出了适应于稳定故障的故障相辨识、故障电阻估计和精确测距方程;考虑实际电缆测量、同步水平差异,利用暂态模量信号到达时刻、极性、频率分量幅值信息构建了适应于非稳定故障的测距方法。最后,在工业现场边缘计算的一般性架构下,考虑所提故障馈线检测、区段定位和精确测距方法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电缆型配电网故障定位的云边协同系统,给出了测量点和边缘节点的部署方法,并将所设计的云边协同系统与现有主站集中式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所设计系统在降低主站通信压力、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保证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优势。通过PSCAD/EMTDC搭建典型的10kV电缆型配电网故障仿真模型,大量的故障仿真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线、精准、快速定位故障馈线、区段及故障点,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和故障初始条件对所提方法的影响微弱,绝大多数情况下方法受噪声、线路参数变化、通信延迟、保护动作等因素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论文有图55幅,表39个,参考文献117篇。
王子意[5](2021)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出于供电可靠性考虑,我国中低压配电网多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频发,且故障特征微弱,给选线及定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已有的单相接地选线及定位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深入研究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提出新的故障选线及定位方法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单相接地故障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故障暂态分量在故障初始角较大时更为显着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暂、稳态故障信息的选线算法。当故障暂态特征不足时,采用一种改进零序导纳的算法,选取故障后各馈线固定周期内的零序导纳判断量作为选线判据,减小了瞬时值的影响,提高故障选线的准确率;当故障暂态特征显着时,采用零序暂态电流小波分析的方法,将故障引起的各线路零序电流突变强度的差异,映射到其经小波变换后模极大值的比较;再通过对模极大值做平方的方法,拉大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差距,提高故障选线的灵敏度。其次,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难题,本文根据故障点同侧零序电流相似、异侧不同这一特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衡量各区段零序电流矢量的相似程度,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算法的区段定位方法。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中暂态信号微弱的单相接地故障,提出了利用消弧线圈补偿度调节前后零序电流增量与中性点电感电流增量的比值作为判据的区段定位方法。经仿真验证,将这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即可以准确实现小电流接地配电网的故障区段定位问题。最后,通过Clarke变换对故障电流进行相模转换得到故障线模分量,利用高频行波到达测量点时会引起的幅值突变这一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暂态线模电流分量HHT变换的故障定位方法。对高频IMF分量波头进行位置识别,从而确定初始故障行波到达时刻,实现故障的精确定位。该论文有公式93个,图50幅,表13个,参考文献99篇。
于永波[6](2021)在《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检测与早期故障辨识》文中提出配电网故障的检测与保护动作意义十分重大,在过去多年来,很多学者对配电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快速检测、故障定位以及选线保护动作等,为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对弧光接地故障和早期故障认识还不够。现如今,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更好的提取配电网故障信息,进一步研究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检测与早期故障的辨识,这样对配电网故障风险评估和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首先简单分析了电弧的理论模型,以往学者都把电弧故障当成一个开关模拟,这虽然可以满足配电网选线和故障定位要求,但是对分析故障实际的发展过程和检测故障有较大干扰。本文从电弧微观特性研究,采用弧隙能量平衡理论搭建配电网电弧故障模型,并考虑电弧耗散功率的变化和故障所处的场景。其次,通过PSCAD对配电网不同类别的电弧性故障进行仿真分析,根据热击穿和电击穿理论,把电弧故障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对于稳定电弧故障利用故障相电压波形畸变、谐波分量占比来判断是否发生电弧故障。对于不稳定电弧故障,利用零序电流多次突变和“零休期”、零序能量多次突变来构成检测方法。把电弧的故障场景分为柜体内和户外,通过高压交流电弧试验,得到电弧特征光谱在紫外和可见光两个波段,对于柜体内电弧故障,由于危害性高,采用光电一体的检测方法。最后,根据补充的部分早期故障的内容。将早期故障的辨识聚焦在故障多发的架空配电线路,并主要针对故障诱因、隐性故障、故障发展特性。对于诱因,介绍了过电压是引起配电网故障的主要原因,根据试验和运行经验表明,工频电压很难使绝缘击穿形成故障,所以本文也对配电网感应雷过电压和常见操作过电压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和实测数据的零序电流频带分布差异,判断故障诱因是否为雷击。在透明电网的背景下,对配电网隐性故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高阻接地故障。针对故障的发展特性,研究了电弧接地故障,将其熄灭阶段分为在暂态过程和稳态过程中,并运用零序伏安曲线对电弧故障的发展态势判断。针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高阻接地故障,采用电弧串联电阻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利用主-被动联合检测的方式对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进行辨识。
郝建奇[7](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配电网运行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概率比较高,由于出现单相接地故障,不会发生配电网短路回路,配电网系统保持三相对称运行,因此,系统仍能够继续带故障运行。但是,配电网长期带故障运行容易造成故障扩大,导致电网系统发生更大运行故障,对电网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而小电流接地系统,对于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可以通过暂态和稳态两方面展开正常线路及故障线路上的故障特征量差异分析,为配电网故障诊断提供支持依据。虽然,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实际配电网结构比较复杂,特别受到瞬时性接地故障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定位方法在应用中和实际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情况也就需要开展关于有源配电网环境下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以能够提出有效的故障定位方法,本文就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不同选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在本次研究中,一是重点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小电流接地系统综合选线方法的分析,对小电流接地选线不同方法的认识研究;二是通过SVD算法的故障选线技术分析,以零序暂态电流主成分相关分析和零序暂态电流突变方向检测选线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故障选线步骤以及数据仿真检测分析,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提供相关研究建议,针对各个方法的信号选取及检测分析、选线步骤以及数据仿真展开探讨,完成基于SVD算法的故障选线技术分析;三是运用基于SVD算法的零序暂态电流选线方法的运行数据开展分析,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时伟[8](2020)在《基于时频域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选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中压配电网多运行于小电流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是发生率最高的故障,实现单相接地故障准确选线对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故障信号时频域相关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选线方法。基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网络模型,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时频域相关特征进行了理论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与健全线路暂态零序电流中部分频率成分存在负相关关系;由于系统内线路分布参数存在差异,各馈出线路故障暂态零序电流频率成分不一致;故障过渡电阻等随机因素影响故障特征所处于的时频窗口。自适应地确定特征提取时频窗对实理准确选线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基于时频域相关特征的故障选线方法。方法以非工频成分能量和最大为原则确定参考线路,以小波相干分析为数学工具:对故障后各线路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小波相干分析,以小波相干显着谱为依据确立特征时频窗,提取特征时频窗内各线路平均小波相干相位构成选线特征向量;基于粗大误差理论,构建基于Grubbs准则的故障选线判据,对选线特征向量中元素进行Grubbs检测,被Grubbs准则拒绝的元素对应线路为故障线路,若Grubbs准则检验无异常值,则判定为母线故障。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故障选线方法的可靠性,通过MATLAB/Simulink构建10kV配电网仿真模型,在不同中性点运行方式和故障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通过实验宽380V配电网物理仿真系统对故障选线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试验均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才志君[9](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小电流接地系统成为配电网的主要接地形式,这一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线运行故障选线一直是中压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中的难题。针对小电流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的故障识别可靠性低,灵敏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选线技术,为了更好适应电力系统,构建了三种差动式拓扑结构,研究差动拓扑结构下的选线原理及方法,该选线技术通过线路首端人为构造中性点,引入补偿支路,实现补偿支路前后零序电流测量值产生差异,根据差异的特征实现对故障线路的识别,以此特征作为故障选线判据;利用Matlab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零序电流和接地故障电流的仿真波形,分析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照电力系统安全规程总结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最佳补偿方式,同时与其他几种常见的传统选线方法进行对比测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选线判据的可行性、有效性、快速性和通用性,以此解决实际电力系统故障选线时处理故障信息效率不高以及故障信息诊断可靠性低的问题。最终结果表明,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差动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准确快速识别故障线路,且与其他选线方法相比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对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故障影响,提高电能质量,减少故障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36幅,表5个,参考文献60篇。
王朋飞[10](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非同步区段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电流接地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信号变化很小,暂态信息幅值小,所以基于工频稳态、暂态信号的故障选线与区段定位均存在着误判。因此,基于暂态信号的故障定位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同时,本文考虑了定位技术所利用的零序电流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从三相电流数据的同步出发,将三相电流进行精确同步,进一步研究了故障区段的定位技术,过程中重点研究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数据同步方法、基于幅频特性和相似度计算的区段定位方法、基于HAUSDORFF距离比较的区段定位方法,取得如下成果:1)针对配网分布式多点测量系统存在的数据不同步问题,为了区段定位所需零序电流的精确提取,提出一种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故障前稳态信息矫正故障后暂态信息的数据同步技术。首先对三相电流的零序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零序电流特征构建粗略同步原理和精细同步启动判据,启动精细同步。精细同步中,根据小波算法控制三相电流同步误差在一周波以内。进一步,利用故障前稳态相电流函数特征构建其三角函数,再者利用零序特征建立最优模型即目标函数,结合果蝇优化算法对目标模型求解得到同步误差。2)针对小电流配电系统故障区段上下游暂态信息频域特征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幅频特征和相关系数法的区段定位方法。基于S变换实现零序电流的幅频信息解析,并分析传统相关系数法存在的故障区段盲区问题;进一步分析上下游零序电流主谐振频率以及非主谐振频率(由线路分布式参数产生)的信息差异,提出拓展S变换解析零序电流频域以改进相关系数计算,通过上下游频域信息相关系数同阈值的比较,实现区段定位并降低了盲区的影响。3)针对小电流配电系统故障区段上下游暂态信息全频段幅值特征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算法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构建小电流接地配网系统,明确零序电流暂态分量故障特征,分析传统相关系数法区段定位存在的问题,而本文应用小波分解重构零序电流暂态分量,计算健全区段、故障区段上下游零序电流暂态分量幅值比,并引入Hausdorff距离算法,测算馈线区段上下游零序电流暂态分量幅值特征匹配度,进一步通过与设定阈值的比较,有效区分出故障区段。基于PSCAD/EMTDC搭建了配电网混联线路仿真模型,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仿真验证: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录波数据同步方法提供了精确、可靠的零序电流;所提区段定位方法无定位盲区,多类型接地方式下均能够准确定位故障区段。
二、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暂态电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暂态电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配电网电压互感器非谐振故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电压互感器故障 |
1.2.2 电压互感器模型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过程 |
2.1 理论分析 |
2.1.1 单相接地故障发生 |
2.1.2 单相接地故障消失 |
2.2 暂态特征 |
2.2.1 铁磁谐振 |
2.2.2 非谐振故障 |
2.3 本章小结 |
3 10kV配电网仿真模型 |
3.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3.1.1 励磁特性 |
3.1.2 仿真模型 |
3.2 其他设备 |
3.2.1 输电线路 |
3.2.2 变压器 |
3.3 配电网仿真模型及暂态特征判断 |
3.4 本章小结 |
4 单相接地故障消失后电压互感器暂态电流影响因素及抑制措施 |
4.1 暂态过程影响因素 |
4.1.1 故障消失时刻 |
4.1.2 系统对地电容 |
4.1.3 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 |
4.1.4 接地电阻 |
4.2 电压互感器功率损耗计算 |
4.3 电压互感器暂态电流抑制措施 |
4.3.1 消耗电容存储能量 |
4.3.2 补偿系统对地电容 |
4.4 本章小结 |
5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真型试验 |
5.1 系统介绍 |
5.1.1 主接线 |
5.1.2 设备参数 |
5.1.3 试验步骤 |
5.2 真型试验及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2)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故障选线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配电网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理论分析 |
2.1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
2.1.1 中性点不接地 |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
2.1.3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
2.1.4 中性点直接接地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的主要特点 |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2.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2.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4.1 暂态电容电流 |
2.4.2 暂态电感电流 |
2.4.3 暂态接地电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源判据的信息融合 |
3.1 信息融合理论的概述 |
3.2 模糊理论的决策 |
3.3 隶属度函数 |
3.4 故障选线判据及隶属度函数建立 |
3.4.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判据选择 |
3.4.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判据选择 |
3.5 判据的信息融合决策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
4.1 仿真模型的搭建 |
4.2 模型参数设置 |
4.3 MATLAB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4.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 |
4.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源判据融合的模糊算法验证 |
5.1 判据的选择 |
5.2 实验数据 |
5.3 仿真结果 |
5.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5.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信息融合的煤矿漏电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现有漏电保护选线方法分析及对比 |
1.2.2 国内外漏电保护装置研究现状 |
1.2.3 漏电保护装置发展趋势 |
1.3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难点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漏电故障分析 |
2.1 井下供电系统的基本特点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2.1 中性点不接地特征分析 |
2.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分析 |
2.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暂态分析 |
2.3 矿井小电流系统漏电仿真分析 |
2.3.1 三相电压 |
2.3.2 零序电压 |
2.3.3 零序电流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信息模糊故障选线判据及Simulink仿真验证 |
3.1 模糊理论选线原理 |
3.1.1 模糊理论基础 |
3.1.2 模糊理论多判据选线原理 |
3.2 选线方法原理分析以及测度函数建立 |
3.2.1 零序无功功率法及测度函数建立 |
3.2.2 零序有功功率法及测度函数建立 |
3.2.3 五次谐波法及测度函数建立 |
3.2.4 能量法及测度函数建立 |
3.3 模糊综合选线算法及仿真验证 |
3.3.1 选线基本步骤 |
3.3.2 中性点不接地仿真及数据分析 |
3.3.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仿真及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漏电保护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
4.1 漏电保护装置硬件核心电路设计 |
4.1.1 系统总体结构图 |
4.1.2 电源模块设计 |
4.1.3 采样模块设计 |
4.1.4 通信模块设计 |
4.1.5 外围模块设计 |
4.2 系统软件设计 |
4.2.1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4.2.2 STM32 选线软件算法设计 |
4.3 系统抗干扰设计 |
4.3.1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3.2 软件抗干扰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平台的搭建及验证结果 |
5.1 矿井模拟电网搭建实验平台 |
5.2 漏电保护实验装置 |
5.3 实验数据与波形 |
5.4 本章总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基于多源暂稳态信息的电缆型配电网故障辨识与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章节安排 |
2 配电网三芯电缆故障特征分析 |
2.1 配电网三芯电缆故障分类及建模 |
2.2 配电网三芯电缆故障稳态特征 |
2.3 配电网三芯电缆故障暂态特征 |
2.4 本章小节 |
3 基于多模量分析的电缆型配电网故障辨识及区段定位 |
3.1 基于故障前后暂态特征模量变化的故障辨识 |
3.2 基于多模量时频特征的故障区段定位 |
3.3 仿真验证 |
3.4 本章小节 |
4 多故障场景下配电网三芯电缆故障精确测距 |
4.1 利用故障前稳态信息的两端同步测量误差修正 |
4.2 基于稳态电压连续性的稳定故障精确测距 |
4.3 基于暂态模量到达时刻和幅值的非稳定故障精确测距 |
4.4 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节 |
5 云边协同下电缆型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设计 |
5.1 云边协同的故障定位系统架构 |
5.2 云边协同系统与主站集中式系统的优势对比 |
5.3 仿真验证 |
5.4 本章小节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
2.1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性分析 |
2.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性分析 |
2.3 仿真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3 暂稳态结合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
3.1 改进零序导纳法的故障选线 |
3.2 基于暂态零序电流小波分析故障选线 |
3.3 综合故障信息的选线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零序电流相似度原理的区段定位方法 |
4.1 单相接地区段故障特征分析 |
4.2 基于皮尔逊系数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
4.3 有效性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故障线模分量HHT变换的定位方法 |
5.1 行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
5.2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故障定位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检测与早期故障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弧模型的构建 |
1.2.2 配电网电弧故障检测 |
1.2.3 配电网早期故障辨识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配电网电弧故障理论模型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电弧的本质及其特性 |
2.2.1 电弧的本质 |
2.2.2 交流电弧的物理特性 |
2.3 配电网电弧接地故障机理分析 |
2.4 配电网电弧模型发展 |
2.4.1 Cassie电弧模型 |
2.4.2 Mayr电弧模型 |
2.4.3 Schwarz电弧模型 |
2.4.4 控制论模型 |
2.5 基于考虑故障场景的配电网电弧故障建模 |
2.5.1 户外开放性的场景 |
2.5.2 密闭空间内的场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检测 |
3.1 引言 |
3.2 配电网电弧故障 |
3.3 配电网电弧故障类型与机理 |
3.3.1 永久性电弧故障 |
3.3.2 瞬时性电弧故障 |
3.3.3 间歇性电弧故障 |
3.4 配电网电弧故障辨识及判据 |
3.4.1 基于光学信号的电弧辨识方法 |
3.4.2 基于电信号的电弧故障辨识方法 |
3.5 光—电信号结合的电弧故障辨识与判据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电网过电压分析与雷击故障辨识 |
4.1 引言 |
4.2 配电网过电压 |
4.3 雷电过电压 |
4.3.1 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数学模型 |
4.3.2 考虑多种因素的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仿真 |
4.4 操作过电压 |
4.4.1 间歇性弧光过电压 |
4.4.2 空载合闸过电压 |
4.5 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的故障特征仿真分析 |
4.5.1 PSCAD等效感应雷过电压仿真 |
4.5.2 感应雷过电压下故障电弧仿真 |
4.5.3 操作过电压下故障电弧仿真 |
4.6 配电网雷击故障辨识方法 |
4.6.1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
4.6.2 基于故障电流频带分布差异的雷击与非雷击故障辨识方法 |
4.6.3 故障电流频带分布图 |
4.6.4 频段能量分布比值 |
4.6.5 实测数据分析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配电网隐性故障检测与故障发展特性 |
5.1 引言 |
5.2 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 |
5.2.1 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诱因 |
5.2.2 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下配电网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5.3 透明电网下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与扰动仿真分析 |
5.3.1 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5.3.2 配电网扰动仿真分析 |
5.4 基于主-被动联合检测的配电网高阻故障辨识 |
5.4.1 基于小波分解的配电网扰动检测 |
5.4.2 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仿真模型构建 |
5.4.3 基于中性点主动变动的高阻接地故障辨识 |
5.4.4 配电网隐性故障实测数据 |
5.5 配电网故障发展与瞬时性故障辨识 |
5.5.1 暂态过程中的瞬时性故障 |
5.5.2 稳态过程中的瞬时性故障 |
5.5.3 基于零序伏安曲线变化的故障发展态势辨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7)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 |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
2.1.1 中性点不接地 |
2.1.2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 |
2.2.1 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 |
2.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故障特征 |
2.3 单相接地故障问题过程分析 |
2.3.1 大故障角暂态过程 |
2.3.2 小故障角暂态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3 小电流接地系统综合选线 |
3.1 信息融合和模糊理论 |
3.1.1 信息融合 |
3.1.2 模糊理论 |
3.2 模糊理论下的多判据综合选线体系 |
3.2.1 故障测度及判据权证系数 |
3.2.2 隶属函数的建立 |
3.2.3 模糊综合选线实现 |
3.3 数据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SVD算法的故障选线技术 |
4.1 SVD概念及其算法 |
4.1.1 SVD概念 |
4.1.2 SVD算法 |
4.1.3 时间序列的吸引子轨迹矩阵建构 |
4.2 基于SVD算法的零序暂态电流主成分相关分析选线 |
4.2.1 信号主成分提取 |
4.2.2 随机信号分析 |
4.2.3 故障选线步骤 |
4.2.4 数据仿真分析 |
4.3 基于SVD算法的零序暂态电流突变方向检测选线方法 |
4.3.1 奇异性信号 |
4.3.2 信号奇异点检测 |
4.3.3 故障选线步骤 |
4.3.4 数据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SVD故障选线方法的应用 |
5.1 现场应用数据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基于时频域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选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 |
1.3 接地故障选线的发展趋势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暂态零序电流及其相关性特征分析 |
2.1 单相接地故障模型 |
2.2 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特征 |
2.3 故障暂态零序电流时频特征仿真研究 |
2.3.1 暂态零序电流时频相关性特征分析 |
2.3.2 故障条件对暂态零序电流时频特征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小波相干分析和Grubbs准则的故障选线方法 |
3.1 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的小波相干分析 |
3.1.1 小波相干谱及小波相干相位 |
3.1.2 基于小波相干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 |
3.2 故障选线方法构建 |
3.2.1 参考信号的选择 |
3.2.2 特征时频窗的确定与故障特征的提取 |
3.2.3 故障选线判据的构造 |
3.2.4 故障选线流程 |
3.3 故障选线方法的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4 故障选线方法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
4.1 故障选线方法仿真算例 |
4.2 故障选线方法适应性仿真验证 |
4.2.1 不同中性点运行方式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2 不同故障过渡电阻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3 不同故障位置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4 不同故障初相角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5 随机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3 故障选线方法实验验证 |
4.3.1 故障选线实验系统 |
4.3.2 故障选线方法实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实验平台实物图 |
B: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9)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2 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 |
2.2 小电流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差动选线方法研究 |
3.1 差动式选线原理分析 |
3.2 差动选线拓扑结构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差动选线判据研究 |
4.1 电力系统模型构建 |
4.2 差动特征值与接地故障电流的向量分析 |
4.3 选线判据的制定 |
4.4 本章小结 |
5 差动选线仿真研究 |
5.1 仿真模型搭建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5.3 选线结果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 差动选线实验研究 |
6.1 实验模型搭建 |
6.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非同步区段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分析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分析 |
2.1 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2.2 谐振分量频率及幅值分析 |
2.3 仿真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数据同步方法 |
3.1 相电流特征分析 |
3.2 粗略同步策略和精细同步启动策略 |
3.3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精细同步策略 |
3.4 仿真算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幅频特性和相似度计算的区段定位方法 |
4.1 现有区段定位影响因素分析 |
4.2 S变换原理分析 |
4.3 区段幅频特征分析 |
4.4 相关系数法原理与判据确定 |
4.5 区段定位方法 |
4.6 仿真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HAUSDORFF距离比较的区段定位方法 |
5.1 幅值特征分析 |
5.2 Haudorff距离算法匹配度原理 |
5.3 区段定位原理 |
5.4 架空线路仿真验证 |
5.5 混合线路仿真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四、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暂态电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配电网电压互感器非谐振故障分析研究[D]. 朱浩男.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D]. 李焱.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基于信息融合的煤矿漏电保护研究[D]. 刘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4]基于多源暂稳态信息的电缆型配电网故障辨识与定位研究[D]. 彭楠.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定位研究[D]. 王子意.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检测与早期故障辨识[D]. 于永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研究[D]. 郝建奇.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时频域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选线研究[D]. 时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D]. 才志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10]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非同步区段定位技术研究[D]. 王朋飞. 三峡大学, 2020(06)
标签:中性点论文; 零序电流论文; 单相接地故障论文; 中性点电阻接地系统论文; 接地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