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压等级单点接触(不接地)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压分析

不同电压等级单点接触(不接地)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压分析

一、不同电压等级中性点绝缘系统单相互碰(不接地)电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玉[1](2021)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区段定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扬海[2](2021)在《利用调谐式零序阻抗特征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中压配电网多以小电流接地方式运行,该方式可降低单相接地故障的跳闸率,有效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单相接地故障后需要快速准确的进行故障选线并隔离故障,减小弧光过电压的危害,抑制相间故障的发生导致扩大停电范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选线技术研究对配网安全运行意义深远。配网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气特征微弱,导致准确故障选线存在较大困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威胁配网的安全运行。针对10k V谐振接地系统详细分析了单相接地故障后的暂态及稳态电气特征,建立了故障零序等值网络,探讨了故障电气特征,发现零序阻抗特征与消弧线圈的补偿状度有关:在工频下,欠补偿时,健全线路的零序阻抗呈容性,故障线路的零序阻抗呈感性;过补偿时,所有线路的零序阻抗均呈容性;全补偿时,系统处于谐振状态。利用上述特征,构建了一种基于调谐式零序阻抗特征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案。通过调节系统补偿度,同时提取零序电压及各线路零序电流的特征频段,计算各线路的零序阻抗角进行故障线路识别。计算结果表明,健全线路的零序阻抗角在不同补偿状态下均为90度;故障线路的零序阻抗角在过补偿时为90度,欠补偿时为-90度,根据补偿度变化前、后,零序阻抗角差值的计算结果可以有效识别故障线路。针对本文所构建选线方案,采用Matlab平台进行仿真验证。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10k V配电网模型并设置不同故障条件全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显着增强了故障信号特征,在高阻接地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识别故障线路,大幅提高了故障选线的准确率,且易于实现,为该技术装置在工业现场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袁大牛[3](2021)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一种脉冲大电流选线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35kV及以下中压输配电系统中,普遍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提高了中压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选线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保持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高供电可靠性的优点同时解决这种接线方式带来的问题是中压系统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单相接地故障时准确的故障选线,由于受电力系统结构、输配电类型、故障工况等因素影响,目前应用的选线方法均有不足,研制一种高准确度的检测装置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进行分析,同时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接地电流暂态、稳态分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脉冲大电流选线方法,并开发了一种脉冲选线样机,搭建了实验平台。在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中性点与地之间串接高压快速真空断路器(或高压可控硅)为核心的装置,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系统检测到母线电压变化,判断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随即中性点可控硅接通与地的连接,使中性点与故障相形成回路,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短时间内切换为大电流接地模式,安装在各10k V出线的电压和电流监测装置检测到故障线路大电流信号,准确完成故障选线。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基于该方法研发了相应的工程样机。

陈文梅[4](2021)在《区域电网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直流输电单极运行时,接地极入地电流会对周边交流系统的变压器带来直流偏磁风险,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及稳定,研究多接地极作用下偏磁直流的分布及影响偏磁直流分布的关键站点可为防治变压器偏磁直流故障风险提供有用参考。因此,构建多接地极作用下、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偏磁直流计算模型,并据此提出影响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的辨识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在偏磁直流分布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接地极作用下的偏磁直流分布计算模型,并对土壤电阻率、接地极间距离、接地极入地电流、变电站接地电阻和输电线路等效直流电阻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不确定情况下偏磁直流分布的计算模型。其次,结合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多接地极周围的电力网络进行简化,根据复杂网络节点度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三个描述偏磁直流分布关键度的指标,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各变电站节点的关键度指标确定影响偏磁直流分布的关键站点,最终得出偏磁直流关键站点的辨识方法与流程。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利用新疆大南沟接地极、哈密接地极及其周围交流电网的结构与参数,计算了交流系统偏磁直流的分布情况,并对影响因素不确定情况下影响偏磁直流分布的关键站点进行了辨识,对辨识出的关键站点加以治理,结果表明了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李焱[5](2021)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配电网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及时找到故障位置发现故障线路甚为重要。采用单一选线原理进行故障选线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准确率和可靠性都比较差,因此利用多源判据来进行综合选线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时线路中的故障电流分量不大,而且配电网系统还能继续带故障对称运行,持续供电不受影响。带故障运行危害电网安全,所以亟待解决选线问题,但是由于选线难度大,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准确性依然没有得到更为实际的提高。本文针对选线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运用多源判据融合实现选线。我国在配电网中对于中性点常用的是有两种接地方式,本文首先利用等效电路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的主要特征量,即稳态特征量和暂态特征量,建立了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得到故障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公式推导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在全面分析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的变化后选择选线原理,如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能量法、零序电流五次谐波法、零序无功功率法,每种选线原理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本文运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选线判断,在MATLAB仿真软件下进行模型搭建,仿真模拟判据在不同条件的实验,采用六种基本选线原理构成多源判据的基础。通过信息融合技术的使用,根据模糊理论的算法基础对每条线路建立故障隶属度函数以及对每种方法确定判据权系数函数。在故障隶属度函数和判据权系数函数的计算值后,融合决策后得到选线结果。最后通过大量仿真数据以及波形的分析,基于多源判据融合技术选线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本文提出的选线方法均实现正确选线,为解决选线问题的难题提供方法选择。

陈昕[6](2021)在《基于改进导纳法的煤矿电网接地选线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煤矿电网供电负荷明显上升,供电系统更加复杂,极易发生电气故障。统计表明,矿井电网中发生故障的类型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主,约占电气故障总量的80%。由于井下施工时的环境特殊,当某处发生单相接地事故时危害较大,可能损伤电气设备,甚至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目前,对于煤矿井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本文将对煤矿电网接地选线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煤矿电网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稳态和暂态过程的形成机理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馈线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的分布规律和相关特性。通过Matlab搭建煤矿井下电网的仿真模型,分别对零序功率方向法、五次谐波法及首半波法进行了仿真,并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同时,本文详尽分析了零序导纳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导纳法。改进导纳由基波导纳与五、七次谐波导纳构成,并将五个周波的改进导纳值进行累加相量求和,得到更加清晰的故障方向。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导纳法能够有效减小零序导纳复平面上的误动区域。本文使用ONLLY-A430继保仪模拟故障信号,设置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不同相位差来模拟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导纳法能够准确选出故障线。最后使用供电监控系统安全性能验证装置,设置矿井三级变电站不同位置发生接地,在不同测量点采集信号,验证改进导纳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导纳法适用于井下多级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梁雨婷[7](2021)在《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配网故障选线可靠性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承担电力输送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配电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与用户联系最为紧密。我国大部分的配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即小电流接地方式,而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及时进行选线,并快速隔离故障,其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配电网拓扑结构复杂,且运行方式多变,线路众多,故障检测困难,目前使用的各类故障选线装置选线正确率不高,选线原理单一,导致很多地方对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失去信任,回到拉路选线的老路上,使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的技术发展停滞,理论仿真与实际工程运用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配电网故障辨识与选线算法的研究大多依赖于固有的仿真模型,本文将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中存储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将这些已经存在的历史故障数据集成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海量数据中有用的信息,在整体上把握配电网的运行状况与真实的故障特征,挖掘出配电网实际运行的故障特征信息。首先总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信号特征,从稳态与暂态分别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原理进行分析。结合仿真数据进行说明,阐述记录的历史故障数据与仿真数据之间的细微差别。其次对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物理模型差异为依据,运用测后模拟的思想对数据进行清洗,保留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再针对历史故障数据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历史故障数据中瞬时性、永久性接地故障,高阻、低阻性接地故障,小故障角、大故障角接地故障的分布规律,从不同维度分析故障特征,从数据中认知配电网的复杂运行行为。再对选线功能进行实证分析,进行选线正确性的验证,并基于历史故障数据对线路参数进行估计,并对工程接线错误进行纠正。最后基于历史故障数据与仿真数据,建立故障数据集,并提出基于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的故障选线新方法,运用故障数据集对提出的选线算法的选线正确性进行验证。同时,针对难以完成选线的复杂故障,提出一套基于历史故障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的智能拉路策略。

朱亮[8](2021)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主动检测与灭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增长对电力供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占故障类型的80%以上,而且现阶段的消弧线圈补偿后残余电流仍然比较大,已经不能满足电网的需求。因此对单相接地故障的主动检测对电网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正常运行状态和单相接地故障状态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理论分析,希望从理论层面找到现阶段故障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电网的电压谐振原理、不平衡电压、残余电流来源和影响,同时分析了单相接地故障中电弧故障的形成与特性。为了提升故障的主动探测能力,使得有源补偿配合传统的消弧线圈,有源的准确补偿需要系统电容电流的精准测量,分析了现有的电容电流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本文提出改进的调感变阻尼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分析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特性,发现电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在主动补偿后的故障电流特性不同,为了快速判别出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提出了基于主动补偿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电弧故障在主动有源补偿的几个周期后故障电流呈现出电弧电流特性,直至最终消失;而永久性故障在主动有源补偿后故障电流只是逐渐降低,最后故障电流稳定在较小幅值的周期性变化特性。本文提出了基于主动补偿的单相接地永久性判别方法。单相接地故障中常常伴随着电弧的产生,电弧燃烧带来的危害会损害线路绝缘水平甚至是造成断线故障。所以如果电弧一直存在,会对电网安全运行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在分析了两种的交流电弧熄灭与重燃理论,综合两种理论认为对于电弧故障的熄灭需要从电弧发生的两个阶段分别采取灭弧措施。提出了基于主动干预的配电网灭弧方法,即在电弧故障发生初期,首先为了人身安全,通过有源补偿可以降低故障点电流,持续注入电流来补偿故障容性电流,让电弧的发展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况下。接着随着电弧的发展,电弧阻抗越来愈大,若想进一步降低故障电流中性点有源设备需要承受非常大的电压,对电力电子设备要求更高,所以发展到第二阶段可以通过不间断电源整定逆变器的电压,这样故障点电压可以有效降低,使得故障恢复电压始终低于介质恢复速度,破坏电弧重燃条件,直至电弧自动熄灭。在仿真软件PSCAD平台上搭建电弧故障模型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

阴登辉[9](2021)在《基于扩容消弧线圈的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补偿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测量、故障选线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消弧线圈结构和控制方法近几年进展并不大。迄今为止利用全补偿消弧线圈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补偿仍存在造价高昂且技术不完善的缺陷,如今社会对于消弧线圈的使用仍是以手动调匝式为主。但随着系统故障电容电流逐年增大,传统手动调匝式消弧线圈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系统需要。为了解决传统调匝式消弧线圈容量受限及补偿速度慢的缺点,课题以消弧线圈本身为出发点,对调容式及调匝式两类传统线圈优势进行分析,提出扩容消弧线圈,并基于扩容消弧线圈对10kV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时的补偿方法进行研究,完成对容性电流的测量、补偿以及故障线路判断。首先,对系统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三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数据验证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越性。然后,重点对传统调匝式消弧线圈以及调容式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及构造方式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容式消弧线圈概念及其构造方式。该线圈采用并联电感构造代替传统串联方式,实现装置扩容的目的。在传统调匝式消弧线圈挡位补偿电流等差与等比构造的基础上,对扩容式消弧线圈挡位采用电流等差构造与高精度多挡位构造。根据两种挡位构造方法提出比较电流逐挡调节控制与跨挡调节精准控制两种补偿方法,实现4组分电感组合的4挡与15挡两类扩容消弧线圈,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数据验证两种设计方案对故障电容电流的补偿效果。最后,针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故障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及故障线路选择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调谐法对电容电流进行精准测量及并电阻方式实现故障线路选择,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MATLAB/Simulink仿真计算,明确了并联电阻的优选值。完成基于扩容消弧线圈的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电流测量、补偿及故障选线,结果表明扩容消弧线圈较传统调匝式消弧线圈补偿速度更快,补偿容量更高,更有利于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李玲颖[10](2021)在《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电网的安全生产运行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其可靠性决定了系统能否安全的运行,同时对国家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调度业务向“调控一体化”全面转型,运行机制、业务范围、安全职责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保障电网调控实时安全和调控业务稳定运行的自动化专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提高供电服务质量,降低长时间单相接地带来的设备损坏和安全隐患,解决大城市配电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同沟电缆设备群伤和人身触电安全风险,解决调度人员处理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凭经验、无依据的人工拉路现状,本人深入研究和拓展创新,实现了主站端接地选线方法的实用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对笔者所在供电公司的配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现状、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隔离流程,对配网智能选线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了B/S结构体系、J2EE平台、地理信息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Java语言等技术研发了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可以促进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本文所研发的智能选线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电气接线图管理、配网线路监测管理、智能选线管理、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本文采用需求分析法对智能选线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网络拓扑、总体功能、详细功能以及数据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结,再采用软件结构化设计思想对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设计,采用Java语言和B/S架构完成了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开发,同时搭建仿真测试平台对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进行了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基本满足笔者所在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

二、不同电压等级中性点绝缘系统单相互碰(不接地)电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电压等级中性点绝缘系统单相互碰(不接地)电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利用调谐式零序阻抗特征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
        1.2.1 被动选线法
        1.2.2 主动选线法
        1.2.3 综合选线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第二章 调谐式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2.1 谐振接地系统
        2.1.1 消弧线圈补偿特征分析
        2.1.2 调谐式消弧线圈
    2.2 单相接地故障特征
        2.2.1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2.2.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2.3 仿真验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谐式零序阻抗特征分析及选线方案构建
    3.1 零序电流计算
    3.2 零序阻抗特征分析
        3.2.1 调谐前零序阻抗特征
        3.2.2 调谐后零序阻抗特征
    3.3 选线方案构建
        3.3.1 基本原理
        3.3.2 选线流程及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选线方案的仿真验证
    4.1 仿真建模及参数设计
        4.1.1 仿真建模
        4.1.2 参数设计
    4.2 仿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3)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一种脉冲大电流选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小电流选线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等效模型
    2.1 中性点接地分类
    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方式的接地过程分析
        2.2.1 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等效模型
        2.2.2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金属接地分析
        2.2.3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金属接地Simulink仿真分析
    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接地过程分析
        2.3.1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等效电路
        2.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单相接地Simulink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脉冲注入式电流选线原理及故障选线方法
    3.1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原理
        3.1.1 可控脉冲大电流注入
        3.1.2 脉冲注入大电流大小选择依据及确定
    3.2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工作原理
        3.2.1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系统构成
        3.2.2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工作过程
    3.3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特点
    3.4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的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脉冲注入式电流选线装置研制及实验系统
    4.1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装置研制
    4.2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实验环境搭建
    4.3 脉冲注入大电流选线装置调试及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4)区域电网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偏磁直流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复杂网络关键站点辨识的研究现状
        1.2.3 偏磁直流站点关键性辨识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偏磁直流分布的复杂网络模型
    2.1 交流系统复杂网络模型
        2.1.1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表示
        2.1.2 交流系统偏磁直流复杂网络模型
        2.1.3 偏磁直流复杂网络中各元件的等效模型
    2.2 偏磁直流分布模型
    2.3 偏磁直流分布影响因素
        2.3.1 土壤电阻率及距离的影响
        2.3.2 接地极入地电流的影响
        2.3.3 电网参数的影响
        2.3.4 隔直装置的影响
    2.4 多维不确定影响因素下偏磁直流的分布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
    3.1 复杂网络理论
        3.1.1 复杂网络矩阵
        3.1.2 复杂网络节点度
        3.1.3 复杂网络重要节点挖掘方法
    3.2 偏磁直流分布关键度指标
        3.2.1 节点偏磁直流度指标
        3.2.2 站点偏磁直流影响度指标
        3.2.3 站点偏磁直流影响熵指标
    3.3 偏磁直流关键站点辨识方法与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多接地极影响下偏磁直流站点关键性辨识
    4.1 算例分析
    4.2 基准参数下偏磁直流分布的计算分析
    4.3 各因素对偏磁直流分布的影响作用分析
        4.3.1 接地极入地电流I_G的影响
        4.3.2 变电站接地电阻R的影响
        4.3.3 输电线路的直流电阻R_l的影响
    4.4 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
        4.4.1 基准参数下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
        4.4.2 接地极入地电流不同情况下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
        4.4.3 变电站接地电阻不同情况下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
        4.4.4 输电线路单位电阻不同情况下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
        4.4.5 不同情况下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对比分析
    4.5 多接地极作用下偏磁直流治理建议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故障选线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配电网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理论分析
    2.1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2.1.1 中性点不接地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2.1.3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2.1.4 中性点直接接地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的主要特点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2.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2.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2.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2.4.1 暂态电容电流
        2.4.2 暂态电感电流
        2.4.3 暂态接地电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源判据的信息融合
    3.1 信息融合理论的概述
    3.2 模糊理论的决策
    3.3 隶属度函数
    3.4 故障选线判据及隶属度函数建立
        3.4.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判据选择
        3.4.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判据选择
    3.5 判据的信息融合决策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4.1 仿真模型的搭建
    4.2 模型参数设置
    4.3 MATLAB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
        4.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源判据融合的模糊算法验证
    5.1 判据的选择
    5.2 实验数据
    5.3 仿真结果
        5.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5.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改进导纳法的煤矿电网接地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煤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2.1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1.2 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2.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2.2.1 暂态电容电流
        2.2.2 暂态电感电流
        2.2.3 暂态接地电流
    2.3 本章小结
3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仿真研究
    3.1 仿真模型建立
    3.2 基于稳态量选线方法
        3.2.1 零序功率方向法
        3.2.2 五次谐波法
    3.3 基于暂态量选线方法
        3.3.1 首半波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导纳法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4.1 零序导纳法单相接地选线研究
        4.1.1 选线原理
        4.1.2 仿真分析
    4.2 改进导纳法单相接地选线研究
        4.2.1 选线原理
        4.2.2 仿真分析
    4.3 基于ONLLY-A430 继保仪实验验证
        4.3.1 A430 继保仪
        4.3.2 USB5622 数据采集卡
        4.3.3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供电监控系统安全性能验证
    5.1 实验装置介绍
        5.1.1 装置可实现的功能
        5.1.2 装置结构与组成
        5.1.3 主要设备及技术指标
    5.2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5.2.1 实验步骤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配网故障选线可靠性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故障的主要特点
        1.2.2 故障选线装置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配电网接地故障性质与中性点接地方式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分析
        2.3.1 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
        2.3.2 谐振接地配电网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
    2.4 仿真波形与历史故障波形的偏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历史故障数据驱动的单相接地故障规律分析
    3.1 引言
    3.2 数据概况
        3.2.1 配电网故障历史数据特点
    3.3 数据预处理
        3.3.1 数据的格式转换
        3.3.2 数据清洗
    3.4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特征的故障规律分析
        3.4.1 历史故障数据中的小故障角故障与大故障角故障
        3.4.2 历史故障数据中的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
        3.4.3 历史故障数据中的低阻故障与高阻故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选线功能实证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选线正确率研究
    4.3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极性错误纠正
        4.3.1 电压互感器极性错误实例分析
        4.3.2 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实例分析
        4.3.3 电流互感器接线自适应校验
    4.4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线路参数估计
    4.5 历史故障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
    4.6 故障数据集的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故障选线与处置新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的选线可靠性提升的研究
        5.2.1 K-means算法
        5.2.2 PSO粒子群优化算法
        5.2.3 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
        5.2.4 基于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的故障选线算法
    5.3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与风险评估的智能拉路策略研究
        5.3.1 故障概率预测
        5.3.2 结合风险评估的智能拉路策略
        5.3.3 实例分析
        5.3.4 拉路顺序调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主动检测与灭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消弧线圈的发展与国内外消弧技术研究现状
        1.2.1 消弧线圈的发展
        1.2.2 国内消弧技术研究现状
        1.2.3 国外消弧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安排
第二章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运行分析
    2.1 引言
    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正常运行分析
        2.2.1 电压谐振等值电路
        2.2.2 不平衡电压
    2.3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运行分析
        2.3.1 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2.3.2 残余电流主要成分与影响
    2.4 消弧线圈容量与调谐选择
    2.5 电弧故障分析
        2.5.1 电弧的基本概念
        2.5.2 电弧的形成
        2.5.3 电弧特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进的调感变阻尼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3.1 引言
    3.2 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测量方法
        3.2.1 电容电流直接测量
        3.2.2 电容电流间接测量
        3.2.3 电容电流估算
    3.3 改进的调感变阻尼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3.3.1 调感变阻尼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3.3.2 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主动补偿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
    4.1 引言
    4.2 中性点柔性接地系统单相接地运行分析
    4.3 耗散功率
    4.4 基于主动补偿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
    4.5 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主动干预的配电网灭弧方法
    5.1 引言
    5.2 交流电弧的熄灭和重燃理论
    5.3 基于主动干预的灭弧方法
        5.3.1 电弧仿真波形分析
        5.3.2 电弧熄灭的第一阶段
        5.3.3 电弧熄灭的第二阶段
    5.4 仿真验证
        5.4.1 电弧故障模块建模
        5.4.2 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扩容消弧线圈的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消弧线圈装置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不同接地系统运行原理分析及综合比较
    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分析
    2.2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分析
    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分析计算
        2.3.1 正常情况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分析
        2.3.2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扩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3.1 扩容消弧线圈结构
    3.2 扩容消弧线圈单相接地故障补偿原理
    3.3 扩容消弧线圈挡位构造研究
        3.3.1 串联调匝式消弧线圈挡位构造
        3.3.2 扩容消弧线圈挡位构造
    3.4 基于扩容消弧线圈的单相接地故障补偿方法研究
        3.4.1 比较电流逐挡调节控制
        3.4.2 跨挡调节精准控制
    3.5 系统容性电流的测量
    3.6 扩容消弧线圈选线流程分析
        3.6.1 故障选线难题分析
        3.6.2 扩容消弧装置故障选线
        3.6.3 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0kV电力系统中性点经扩容消弧线圈补偿分析
    4.1 经消弧线圈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4.1.1 仿真模型的搭建
        4.1.2 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4.2 经逐挡调节等差电流扩容消弧线圈接地仿真分析
        4.2.1 故障判定
        4.2.2 比较补偿判定
        4.2.3 仿真对比分析
    4.3 经跨挡精准调节扩容消弧线圈接地仿真分析
        4.3.1 仿真构造
        4.3.2 仿真对比分析
    4.4 中性点经扩容消弧线圈接地故障线路判断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10)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小电流接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软件开发技术
    2.1 引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故障分析
        2.2.2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2.2.3 结构化程序设计
    2.3 软件开发技术
        2.3.1 J2EE平台技术
        2.3.2 GIS技术
        2.3.3 B/S和C/S结构
        2.3.4 SQL Server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3.2.1 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3.2.2 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
        3.2.3 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
    3.3 系统功能的详细需求分析
        3.3.1 基础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3.3.2 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3.3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3.4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3.5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需求
        3.3.6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2 系统总体网络设计
        4.2.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4.3.1 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4.3.2 电网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设计
        4.3.3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设计
        4.3.4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设计
        4.3.5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设计
        4.3.6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E-R图设计
        4.4.2 数据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与实现环境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5.3.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5.3.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5.3.3 电网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的实现
        5.3.4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的实现
        5.3.5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的实现
        5.3.6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的实现
        5.3.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5.4 系统测试
        5.4.1 测试环境
        5.4.2 功能测试
        5.4.3 测试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不同电压等级中性点绝缘系统单相互碰(不接地)电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区段定位方法研究[D]. 王佳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利用调谐式零序阻抗特征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研究[D]. 黄扬海.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一种脉冲大电流选线研究[D]. 袁大牛.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区域电网偏磁直流分布关键站点辨识方法研究[D]. 陈文梅.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5]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D]. 李焱.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基于改进导纳法的煤矿电网接地选线技术研究[D]. 陈昕.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7]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配网故障选线可靠性提升研究[D]. 梁雨婷.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8]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主动检测与灭弧方法研究[D]. 朱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9]基于扩容消弧线圈的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补偿方法研究[D]. 阴登辉. 沈阳化工大学, 2021(02)
  • [10]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玲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不同电压等级单点接触(不接地)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