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麦型饲粮添加β-葡聚糖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韦良开,郑斌,魏志鹏,凌成金,兰志鹏,陈兴发[1](2021)在《大麦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饲料产品价格的升高。寻找玉米、豆粕的替代性原料已经非常迫切。大麦是一种价格低廉、营养价值高的能量饲料,在饲料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大麦的营养特性以及在猪饲料生产中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大麦在猪饲料中应用提供参考。
刘瑞生[2](2019)在《影响酶制剂在养猪业上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概况》文中提出酶制剂是近年来研发生产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发现,在猪的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促进猪生长,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降低养分排泄。酶制剂在养猪业使用效果受到下面一些因素的影响。1饲粮原料组成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具有显着的底物专一性特点,饲料原料组成不同,酶制剂作用的底物就不同,发挥作用效果也不同。陈小玲(2004)认为,小麦中非淀粉多糖(NSP)主要为木聚糖、β-葡聚糖和纤维素,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β-葡聚
毕玉花[3](2018)在《大麦体外酶解条件筛选及酶解大麦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试验应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大麦体外酶解条件,并分析60日龄黄羽肉鸡对酶解大麦的利用率和酶解大麦型日粮对21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内脏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旨在研究酶解大麦的饲用价值。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大麦体外酶解条件优化及酶解大麦的表观性状分析:试验选用皮大麦作为饲料原料,添加酸性蛋白酶(黑曲霉)、木聚糖酶(里氏木霉)和β-葡聚糖酶(里氏木霉)三种酶,在摇瓶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Design-Expert8.0.6软件中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体外酶解条件。结果如下:大麦体外酶解时,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407.63U/g、562.58U/g、122.23U/g。响应面优化得出摇瓶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初始pH4.57,温度61.83℃,体积为120mL。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酶解大麦表面有较多孔隙。第二,酶解大麦动物饲养试验:(1)代谢试验。选用16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是酶解大麦处理组、大麦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对其进行强饲全收粪法,测定饲料和粪样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能量的利用率。结果如下:相比直接强饲大麦,强饲酶解大麦后干物质表观利用率有升高的趋势(P>0.05),粗蛋白表观利用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能量表观利用率显着提高了15.48%(P<0.05)。(2)饲养试验。选用4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大麦型日粮、C组饲喂大麦加酶型日粮、D组饲喂酶解大麦型日粮。试验期为21天,结果表明如下:与对照组A相比,B组、C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D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降低(P<0.05)。饲喂酶解大麦型日粮后,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料重比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A相比,D组大部分内脏器官,包括心、肝、肺、肾、肌胃和腺胃相对重量均显着升高(P<0.05),胰腺和脾相对重量差异不显着,法氏囊相对重量显着降低(P<0.05)。B组绒毛高度显着低于其它组(P<0.05),A组、C组和D组绒毛高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隐窝深度、V/C比值显着不差异(P<0.05),但B组和D组隐窝深度有高于A组和B组的趋势,且V/C有低于对照组A的趋势。相对A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着降低,C组和D组差异不显着(P>0.05)。A组和B组血清总蛋白浓度差异不显着,C组显着高于A组和B组,相对A组,D组的总蛋白浓度显着升高26.79%(P<0.05)。综上所述,通过体外酶解可以使大麦释放出更多还原糖。当酶解大麦作为能量饲料时,可以提高成年鸡的能量表观利用率,会提高肉仔鸡血清中总蛋白浓度,但肉仔鸡生长性能较差。
何鑫[4](2018)在《非淀粉多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和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普遍存在于仔猪配合饲料中,作为抗营养因子影响仔猪的养分消化与肠道健康,在饲料中添加NSP酶是缓解该抗营养作用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仔猪的生产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体外与体内试验评定NSP酶(由AB Vista公司提供)对饲粮养分消化的影响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一选用96头经7天预饲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7.44±0.07 kg),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采用2×2因素试验设计探究了添加木聚糖酶(0、30 mg/kg,即0、24000 BXU/kg),添加甘露聚糖酶(0、10 mg/kg,即0、10000 MNU/kg)以及二者交互对仔猪的影响作用。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3头猪,正式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与甘露聚糖酶降低试验后期(22~42d)仔猪的腹泻率与腹泻指数(P<0.05);添加甘露聚糖酶提高仔猪的干物质、Ca消化率(P<0.05);添加木聚糖酶提高仔猪的粗脂肪、Ca消化率(P<0.05)。小结: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能缓解仔猪腹泻,提高养分消化率。试验二使用两步酶法进行体外仿生消化试验(模拟猪胃、小肠消化过程),以玉米-豆粕型饲粮(木聚糖,3.33%)为消化底物,分别添加0、30、60、90 mg/kg(0、24000、48000、72000 BXU/kg)木聚糖酶进行处理,每个处理六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木聚糖酶提高玉米-豆粕型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P<0.05)与葡萄糖释放率(P<0.05),其中葡萄糖释放率与酶剂量呈正线性相关(P<0.05)。小结:仿生消化中,添加木聚糖酶能协助裂解饲料原料细胞壁,释放出胞内营养物质,提高饲粮养分消化率。试验三选取54头经7天预饲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7.76±0.10 kg),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木聚糖含量3.33%)。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30、60 mg/kg(0、24000、48000 BXU/kg)木聚糖酶。共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3头猪,正式试验期28d。结果表明:添加30 mg/kg木聚糖酶提高仔猪的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P<0.05);添加木聚糖酶线性降低仔猪的料重比(Feed/gain,F/G)(P<0.05);添加30 mg/kg木聚糖酶降低仔猪胃内食糜的相对黏度(P<0.05);木聚糖酶线性提高空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原癌基因蛋白Bcl-2的基因表达量(P<0.05);木聚糖酶线性增加仔猪空肠分泌型免疫性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 A)的含量(P<0.05)。小结: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能改善仔猪生长性能,改善仔猪的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综上所述,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24000 BXU/kg木聚糖酶和10000 MNU/kg甘露聚糖酶能减轻断奶仔猪腹泻,改善养分消化;在木聚糖含量为3.33%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24000、48000 BXU/kg木聚糖酶能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
杨晓敏[5](2018)在《小麦型饲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酶制剂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的一类重要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非淀粉多糖酶(Non-starch polysaccharide,NSP)因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发酵、降低纤维抗营养作用的功效而受到重视,开发和筛选作用功效更强的NSP酶对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养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旨在通过饲养试验,比较两种NSP酶Rovabio Advance(RA)和Rovabio Excel(RE)在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仔猪免疫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设计三个处理:对照组、RA酶组和RE酶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RA酶组和RE酶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RA酶或RE酶的日粮,两种酶的主成分均为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RE酶主要是内切酶,而RA酶兼具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酶活均为1800 U/kg。从同批次断奶仔猪中选择外三元(Duroc×Large White×Landrace)雄性(阉割)和雌性仔猪共240头(断奶日龄21天,体重7.27±0.09kg),每80头仔猪随机接受其中一种试验日粮,每种日粮处理设16个重复栏(公母各半),每重复栏5头仔猪。试验为期6周,分为两个阶段,断奶后前2周为试验前期,后4周为试验后期。记录猪只入试体重和每阶段结束体重,每天观察并记录猪只健康状况,每周记录采食量。在试验结束当天,从每处理每栏选择健康且接近平均体重的猪只采集粪样和血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ELISA方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气相色谱仪测定粪便挥发性脂肪酸(VFA),奥氏粘度计(Ф0.50.6mm)测定粪便相对粘度,采用16S r RNA法基于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测定粪样微生物组成。结果如下:(1)添加NSP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处理对试验前期(断奶后1-2周)的料肉比有显着(P<0.05)影响,RE酶组的料肉比(1.16±0.05)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1.21±0.05)和RA酶组(1.22±0.04)组。日粮处理对试验前期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均无显着(P>0.05)影响。日粮处理以及NSP酶与性别的互作对试验后期(断奶后3-6周)的ADG均有显着(P<0.05)影响,从日粮处理而言,RA酶组ADG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和RE酶组,从酶与性别的互作效应而言,RA酶组母猪的ADG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和RE酶组。日粮处理以及NSP酶与性别的互作对试验后期的ADFI和料肉比均没有显着(P>0.05)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断奶第3周(即试验后期换料的第1周),RA酶组(0.72%)的腹泻频率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4.31%)和RE酶组(4.11%)。在整个试验后期,RA酶组(1.43%)的腹泻频率也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2.43%)、极显着(P<0.01)低于RE酶组(3.12%)。在试验全期(断奶后1-6周),酶与性别的互作对仔猪ADG有显着(P<0.05)影响,具体来说,RA酶组母猪的ADG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和RE酶组母猪。酶与性别的互作对试验全期的ADFI和料肉比均没有显着(P>0.05)影响。(2)添加NSP酶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日粮处理对仔猪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均有显着(P<0.05)影响,RA酶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和RE酶组,RA酶组球蛋白含量显着(P<0.05)高于RE酶组、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同时,性别对仔猪血清葡萄糖含量有显着(P<0.05)影响,雌性仔猪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雄性。日粮处理以及酶与性别的互作对血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着(P>0.05)影响。(3)添加NSP酶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日粮处理对仔猪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有显着(P<0.05)影响,RA酶组血清IL-1β的含量显着(P<0.05)低于RE酶组,且低于对照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RA酶组血清TNF-α水平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极显着(P<0.01)高于RE酶组;日粮处理以及酶与性别的互作对血清IL-6无显着影响(P>0.05)。同时,日粮处理对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和Ig M有显着(P<0.05)影响,具体来看,RA酶组和RE酶组血清Ig G水平分别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RA酶组血清Ig M水平也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日粮处理对血清Ig A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且酶与性别互作对仔猪血清Ig G、Ig M和Ig A水平均无显着(P>0.05)影响。(4)添加NSP酶对粪便粘度和VFA的影响:RA酶组粪便粘度较对照组和RE酶组有降低的趋势(P<0.10),日粮处理以及酶与性别的互作对仔猪粪便乙酸、丙酸、丁酸等VFA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5)添加NSP酶对粪便微生物的影响:16S焦磷酸测序结果显示,根据Observed species指数,样品的测序量基本覆盖了样品的所有物种。通对NMDS的分析,我们发现,对照组和RA酶组内样品的点聚集比较密级,且组间距离增大,表明RA酶处理效应对物种信息产生了变化,改变了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菌群结构的变化我们得到以下结果:a)门水平上分析发现,添加RA酶显着(P<0.05)降低Firmicutes(厚壁菌门)丰度。同时发现,RA酶组雄性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的丰度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雄性。b)属水平上分析发现,RA酶显着(P<0.05)升高了Ruminococcaceae(瘤胃球菌科)定义下属的丰度,一种主要参与降解NSP并产生丁酸参与炎症调节的微生物;具体来看,RA酶显着(P<0.05)升高了RuminococcaceaeUCG-010、RuminococcaceaeUCG-013、RuminococcaceaeUCG-002)的丰度。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RA酶显着(P<0.05)升高了部分Prevotella(普氏菌科)定义下属的丰度,包括PrevotellaceaeUCG-004和PrevotellaceaeNK3B31group,这些菌属可以产生水解纤维素和木聚糖所需的酶,表明RA酶对微生物的调节作用具有选择性,因此推测RA酶专一性地提高了可以分泌NSP酶的肠道微生物,例如:Prevotella(普氏菌属)和Ruminococcaceae(瘤胃球菌科)分类下的属,体现了RA酶通过促进NSP降解菌增殖来改善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小麦型日粮中添加NSP酶RA酶或RE酶对仔猪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A酶在降低仔猪腹泻率方面效果更优,与其促进NSP降解菌增殖、降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提高免疫球蛋白分泌有关。
蔡春[6](2016)在《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大麦-DDGS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选取96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第1组为正对照,饲喂常规能量日粮;第5组为负对照,饲喂低能量(低60 kcal)日粮。2-4与6-8试验组分别在正对照组与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00、200、300 g/t三个水平梯度的非淀粉多糖酶。本试验饲养周期为42天,旨在研究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消化器官及食糜粘度和pH的影响,并确定大麦-DDGS日粮中最适的添加量,探讨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大麦-DDGS日粮中的作用效果,为今后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大麦-DDGS日粮中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21 d,低能试验组T8的日采食量(ADFI)显着低于负对照组T5(P<0.05);2242 d,常规试验组T4的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G)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1(P<0.05);生长全期,常规试验组T4的日采食量(ADFI)显着低于对照组T1(P<0.05),低能试验组T8的日采食量(ADFI)显着低于负对照组T5(P<0.05)。酶制剂水平在300 g/t时,对生产性能改善效果最好。2)121 d,低能试验组T8的蛋白利用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T5(P<0.05);2242 d,低能试验组T8的蛋白和能量代谢率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T5(P<0.05)。酶制剂水平在300 g/t时,蛋白、能量代谢率提高最明显。试验二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肠道食糜黏度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1)121 d,常规试验组T4的肌胃相对重量显着低于对照组T1(P<0.05);2242 d,加酶组的十二指肠相对长度有低于不加酶组的趋势(P=0.062),常规试验组T4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显着低于对照组T1(P<0.05),低能试验组T8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显着低于负对照组T5(P<0.05)。酶制剂水平在300 g/t时,消化器官改善效果最佳。2)121 d,低能试验组T8、T7的肠道食糜黏度均显着低于负对照组T5(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食糜pH有降低的趋势。2242 d,低能试验组T8的肠道食糜相对黏度显着低于负对照组T5(P<0.05);常规试验组T4空肠食糜pH显着低于对照组T1(P<0.05),低能试验组T8空肠食糜pH显着低于负对照组T5(P<0.05)。酶制剂水平在300 g/t时,食糜黏度和pH降低效果最为好。综合本试验结果,分别在常规和低能(低60 Kcal)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不同程度改善肉鸡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肉比,有效提高肉鸡蛋白和能量利用率,改善肉鸡的消化器官指数并降低肠道食糜粘度和pH,并且在酶制剂添加300 g/t水平时效果最佳。
高理想[7](2016)在《猪饲粮非淀粉多糖酶谱仿生优化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首先在完善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猪模拟大肠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动物生理依据的体外优化猪饲粮NSP酶谱的方法,并对4种不同类型猪饲粮进行NSP酶谱优化。同时研究不同类型NSP对猪无氮饲粮养分利用率、内源氨基酸排泄以及对玉米-豆粕型饲粮养分消化率和后肠发酵的影响,探讨饲粮类型以及优化后的NSP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NSP组分降解率的影响,为仿生消化系统评定猪饲料生物学效价方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也为通过使用NSP酶改善猪对非常规饲料的利用提供方法支撑。试验一旨在为仿生消化系统体外模拟猪消化中大肠阶段的模拟消化液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将24头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猪,分别饲喂对照饲粮和低、中、高纤维饲粮(TDF分别为:12.3%、14.6%、16.9%、21.4%)。饲喂2周后从每个处理中随机选取3头屠宰,测定盲肠液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水平对猪盲肠液中主要NSP酶活性没有显着影响(P>0.05)。在此基础上比较纤维素酶、Viscozyme酶和基于动物盲肠生理依据配伍而成的仿生酶对6种饲料原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并分析饲料原料NSP组分与IVDMD、IVGE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模拟大肠酶均显着提高了玉米、大豆粕和大豆皮的IVDMD(P<0.01)以及大豆粕和大豆皮的EHGE(P<0.01)。但纤维素酶作用下苜蓿草粉、玉米DDGS的IVDMD和EHG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Viscozyme酶作用下小麦麸、玉米DDGS的IVDMD和EHG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仿生酶显着提高了6种原料的IVDMD(P<0.01),显着提高了除玉米DDGS之外的其他5种原料的EHGE(P<0.01)。6种饲料原料的NSP含量与IVDMD、NSP含量与IVGED均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仿生酶作用下的相关系数(0.95,0.89)高于纤维素酶(0.94,0.86)和Viscozyme酶(0.93,0.81)。可见,基于动物生理依据配制的仿生酶在体外模拟猪大肠阶段消化过程中,对饲料的消化作用要优于纤维素酶和Viscozyme酶,可作为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体外模拟猪消化中大肠阶段的模拟消化酶。试验二通过测试玉米、大豆粕和小麦麸在不同消化阶段中IVDMD和IVGED随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旨在建立基于猪生理消化液组成的“三角瓶+摇床”体外优化猪饲料NSP酶谱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来确定体外两步消化法和三步消化法中各个消化阶段的最适消化时间。结果表明:体外两步消化法中胃期和小肠期的最适消化时间分别为4h和22h,体外三步消化法中胃期、小肠期和大肠期的最适消化时间分别为4h、14h和24h。体外两步法和三步法评定4个猪饲粮样品IVDMD和IVGED的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动物试验法,体外两步法评定的猪饲粮的IVDMD(R2=0.94)和IVGED(R2=1.00)与动物试验法测值的相关性极高(P<0.05),体外三步法评定的猪饲粮的IVDMD(R2=0.90)和IVGED(R2=0.94)与动物试验法测值的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P<0.05)。试验三是使用试验二中建立的体外消化法,优化4种不同类型猪饲粮的NSP酶谱。在玉米-豆粕型、玉米-豆粕-DDGS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等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建立6种NSP酶和饲粮IVDMD的回归关系,优化出4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4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针对4种类型饲粮优化后的nsp酶谱,分别使其对应饲粮的ivdmd提高3.26%(玉米-豆粕型)、3.89%(玉米-豆粕-ddgs型)、3.75%(玉米-杂粕型)和3.48%(小麦-豆粕型)。试验四是研究nsp类型对猪无氮饲粮中营养物质在各肠段的消化率和氨基酸内源排泄的影响,为使用无氮饲粮法测定猪内源氨基酸排泄的完善提供依据。试验采用5×2不完全区组设计,将15头回肠瘘管猪分为5组,饲喂对照组(玉米淀粉)以及分别用菊粉、羧甲基纤维素(cmc)、微晶纤维素(mcc)和solkafloc(sf)等4种nsp组分代替对照组中5%的玉米淀粉形成的另外4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nsp可影响猪无氮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可溶性、高粘性的cmc和可溶性、低粘性的菊粉与不溶性的mcc和sf相比,会更大程度的降低营养物质的回肠表观消化率。高发酵性的菊粉显着提高营养物质在后肠的发酵(p<0.05),使全消化道消化率与对照组相当,而低发酵型的cmc、mcc和sf均显着降低了营养物质的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尤以高粘性的cmc为甚。cmc可明显提高粪含水量以及粘性,显着提高了氨基酸内源排泄(p<0.05)。试验五是研究nsp的粘性和发酵性对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养分消化率、后肠发酵率、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设计,6头回肠瘘管猪分为3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con),以及用菊粉和羧甲基纤维素按比例替代基础饲粮中5%的玉米和豆粕形成的菊粉饲粮(inu)和羧甲基纤维素饲粮(cmc)。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5%的菊粉使dm、cho和ge的回肠消化率降低,后肠发酵率升高(p<0.05),显着提高了粪中vfa的含量(p<0.05)。5%cmc的添加显着提高了粗蛋白质和ndf的回肠消化率以及回肠食糜ph(p<0.05),显着降低了dm、cho和ge的全消化道消化率以及粪中vfa含量和粪ph(p<0.01)。5%cmc的添加显着提高了玉米-豆粕型饲粮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和标准消化率(p<0.05)。试验六研究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4种不同类型猪饲粮营养物质在小肠、大肠以及全消化道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不完全区组设计,24头瘘管猪按体重相近原则平均分为8组,连续进行三期代谢试验,每头猪在不同的试验期饲喂不同的试验饲粮。8种饲粮分别为玉米-豆粕型、玉米-豆粕-ddgs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以及对应的添加了优化后的nsp酶谱的4种饲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饲粮中同一种营养物质的回肠消化率差异程度高于全消化道消化率。体外优化得到的nsp酶谱显着提高了玉米-豆粕型饲粮dm和ndf的回肠消化率(p<0.05),显着提高了玉米-杂粕型饲粮除脂肪外其余养分的回肠消化率(p<0.05)。体外优化得到的nsp酶谱显着降低了玉米-豆粕-ddgs型饲粮dm、ge、cp和灰分的回肠消化率(p<0.05),但是显着提高了其ndf的回肠消化率(p<0.01),体外优化的小麦-豆粕型饲粮nsp酶谱显着降低了其dm、ge、cp、灰分和cho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显着提高了其ndf的回肠消化率(p<0.05)。nsp酶的添加使4种类型饲粮养分的全消化道消化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但是只显着提高了玉米-杂粕型饲粮dm、ge、cp和ee以及小麦-豆粕型饲粮ge、cp和ee的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试验七研究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4种不同类型猪饲粮各nsp组分在小肠、大肠以及全消化道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六。结果表明:不加酶情况下,4种类型饲粮中大部分可溶性nsp(snsp)的回肠消化率明显高于不溶性nsp(insp),snsp及其各组分在粪中接近完全消化,全消化道消化率均在85%以上。体外优化得到的NSP酶谱显着提高了玉米-豆粕型饲粮总INSP及其大部分组分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显着提高了其总NSP及其大部分组分和总SNSP的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体外优化的玉米-豆粕-DDGS型饲粮NSP酶谱显着提高了其总INSP及其大部分组分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显着降低了其总SNSP及其大部分组分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了INSP中木糖、阿拉伯糖和糖醛酸的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体外优化得到的NSP酶谱显着提高了玉米-杂粕型饲粮总INSP及其大部分组分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和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加酶组饲粮总NSP及其大部分组分的全消化道消化率具有显着升高的趋势(0.05<P<0.10)。NSP酶的添加显着提高了小麦-豆粕型饲粮总NSP中半乳糖和糖醛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使总INSP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具有显着升高的趋势(0.05<P<0.10),显着提高了总NSP中半乳糖、岩藻糖和鼠李糖的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
刘松柏,谭会泽,彭运智,赵江涛,尹玉港,陈永均[8](2015)在《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营养价值评估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大麦在欧洲、澳洲是常用的家禽饲料原料。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皮大麦用于畜禽饲料,国内关于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营养价值评估的研究极少。文章主要综述了国外关于皮大麦的理化指标及其对家禽的有效能值、氨基酸消化率、抗营养成分及解决方案、饲料中适宜添加量相关方面的内容。
冯定远[9](2013)在《木聚糖酶在猪日粮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文中认为小麦作为猪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小麦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表现为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使小麦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木聚糖酶可有效降解猪日粮中的木聚糖,缓解或消除木聚糖的抗营养因子,稳定饲料品质,提高养分消化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使小麦日粮在木聚糖酶的作用下达到玉米日粮的效果。本期华南农业大学冯定远教授就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对猪生长性能、消化系统发育、饲粮中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进行系统阐述,希望对行业能有所借鉴和参考。
范成莉,许梓荣,王雷杰[10](2009)在《GXC对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3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含和含有0.15%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GXC)的大麦型饲粮,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大麦型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其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组日增重提高13.99%(P<0.05),料重比降低6.32%(P<0.05),日采食量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显着增加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mRNA丰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3.91%(P<0.01)和33.43%(P<0.01).结果提示,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不仅能够改善断奶仔猪对大麦型饲粮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影响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mRNA表达,从而提高仔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促进其生长.
二、大麦型饲粮添加β-葡聚糖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麦型饲粮添加β-葡聚糖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大麦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特性 |
1.1 营养价值 |
1.2 抗营养因子 |
1.2.1 非淀粉多糖 |
1.2.2 植酸 |
1.2.3 真菌毒素 |
2 猪饲料中应用 |
2.1 仔猪 |
2.2 生长育肥猪 |
2.3 母猪 |
3 大麦高效利用措施 |
3.1 营养指标的合理搭配 |
3.2 酶制剂的合理使用 |
3.3 加工工艺的合理使用 |
4 结论 |
(2)影响酶制剂在养猪业上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饲粮原料组成 |
2 饲粮中的磷含量 |
3 酶制剂组成 |
4 酶制剂剂型 |
5 酶制剂添加剂量 |
6 与其他添加剂配伍 |
7 猪胃肠道pH环境 |
8 猪的生长阶段 |
(3)大麦体外酶解条件筛选及酶解大麦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用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1.3 试验动物 |
2.1.4 试验用酶制剂和饲料原料 |
2.2 试验测定指标和方法 |
2.2.1 酶活检测 |
2.2.2 还原糖生成量测定 |
2.2.3 酶解大麦的干燥和电镜扫描 |
2.2.4 黄羽肉鸡消化试验 |
2.2.5 黄羽肉鸡饲养试验 |
2.2.6 其他项目指标检测 |
2.3 数据统计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添加量对酶解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3.2 响应面分析优化大麦体外酶解条件 |
3.3 大麦表观性状 |
3.4 黄羽肉鸡养分表观利用率 |
3.5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6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 |
3.7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肠道形态的影响 |
3.8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血清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三种酶制剂剂量筛选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大麦体外酶解条件 |
4.2 60日龄黄羽肉鸡养分利用率 |
4.3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内脏器官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
4.5 酶解大麦对21日龄黄羽肉鸡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和总蛋白浓度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非淀粉多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和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NSP概述 |
1.1 NSP的分类 |
1.1.1 NSP的溶解性分类 |
1.1.2 NSP的结构组成分类 |
1.2 NSP的抗营养性 |
1.3 饲料中的NSP组成 |
1.3.1 阿拉伯木聚糖 |
1.3.2 甘露聚糖 |
2 NSP酶作用机制 |
2.1 裂解植物细胞壁 |
2.2 降低食糜黏度 |
2.3 改善肠道微生态 |
2.4 调节畜禽内分泌 |
3 NSP酶的体外研究进展 |
3.1 酶制剂的体外评定方法 |
3.2 NSP酶的体外研究 |
4 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的应用研究 |
4.1 酶解作用过程 |
4.2 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 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5 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2 试验用酶与试验饲粮 |
2.3 饲养管理 |
2.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4.1 饲料样采集与处理 |
2.4.2 粪样收集与处理 |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5.1 生长性能 |
2.5.2 腹泻指标 |
2.5.3 养分表观消化率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性能 |
3.2 腹泻指标 |
3.3 养分表观消化率 |
4 讨论 |
5 小结 |
试验二 木聚糖酶对饲粮水解效果的仿生消化法评定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木聚糖酶与试验饲粮 |
2.3 猪体外模拟消化操作规程 |
2.3.1 所需试剂与溶液 |
2.3.2 模拟消化与取样过程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1 消化残渣电镜扫描 |
2.4.2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
2.4.3 体外葡萄糖与还原糖释放量 |
2.4.4 消化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消化残渣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3.2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
3.3 体外葡萄糖与还原糖释放量 |
3.4 消化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
4 讨论 |
5 小结 |
试验三 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回肠养分消化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2 木聚糖酶与试验饲粮 |
2.3 饲养管理 |
2.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4.1 饲料样采集与处理 |
2.4.2 肠道内容物及组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5.1 生长性能 |
2.5.2 腹泻指标 |
2.5.3 消化道食糜pH |
2.5.4 消化道食糜黏度 |
2.5.5 回肠GE、CP表观消化率 |
2.5.6 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及 GC、IEL 计数 |
2.5.7 基因相对表达量 |
2.5.8 肠道微生物 |
2.5.9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性能 |
3.2 腹泻指标 |
3.3 消化道食糜理化性质 |
3.3.1 胃、空肠、盲肠、结肠食糜pH |
3.3.2 胃、空肠食糜黏度 |
3.4 回肠GE、CP表观消化率 |
3.5 肠道屏障 |
3.5.1 小肠形态学观察 |
3.5.2 小肠免疫学指标 |
3.5.3 细胞间紧密连接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
3.5.4 小肠杯状细胞计数与黏液蛋白基因的表达 |
3.5.5 盲肠微生物及代谢产物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1 全文讨论 |
2 全文结论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小麦型饲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非淀粉多糖(NSP) |
2 麦类饲粮NSP分布 |
2.1 阿拉伯木聚糖 |
2.2 β-葡聚糖 |
3 NSP抗营养机制 |
3.1 粘度升高 |
3.2 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 |
3.3 营养屏障作用 |
3.4 NSP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 NSP酶制剂消除抗营养作用 |
5 小麦型饲粮添加NSP酶制剂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1 技术路线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和日粮 |
2.3 饲养管理 |
2.4 指标采集 |
2.5 指标测定 |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4 试验结果 |
4.1 添加NSP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添加NSP酶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添加NSP酶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4.4 添加NSP酶对粪便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4.5 添加NSP酶对粪便相对粘度的影响 |
4.6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5 讨论 |
5.1 添加NSP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5.2 添加NSP酶对粪便相对粘度的影响 |
5.3 添加NSP酶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5.4 添加NSP酶对仔猪血液炎症因子及免疫的影响 |
5.5 添加NSP酶对仔猪粪便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5.6 添加NSP酶对仔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大麦-DDGS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麦应用的研究进展 |
1.1.1 大麦的分类与营养特性 |
1.1.2 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 |
1.1.3 大麦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 |
1.2 DDGS应用的研究进展 |
1.2.1 DDGS的概念及组成 |
1.2.2 DDGS的营养特性研究简介 |
1.2.3 DDGS在家禽中的应用研究 |
1.3 非淀粉多糖的研究进展 |
1.3.1 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分类 |
1.3.2 NSP在饲料原料中的含量和组成特性 |
1.3.3 非淀粉多糖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
1.3.4 NSP的抗营养作用 |
1.4 非淀粉多糖酶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1 几种主要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 |
1.4.2 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 |
1.4.3 非淀粉多糖酶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3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2.1.4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能量和蛋白利用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能量和蛋白利用率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肠道食糜黏度及pH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3.1.3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3.1.4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3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4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肠道食糜粘度和pH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2 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肠道食糜黏度和pH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猪饲粮非淀粉多糖酶谱仿生优化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NSP的定义以及其对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1.2.2 NSP酶在猪营养上的应用 |
1.2.3 饲料生物学效价体外评定方法及其在NSP酶谱优化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仿生消化系统中猪大肠模拟消化酶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与材料 |
2.1.2 盲肠液中主要NSP酶活性测定 |
2.1.3 基于SDS-Ⅱ的猪仿生消化操作规程 |
2.1.4 饲料原料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测定 |
2.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饲粮纤维水平对生长猪盲肠液中主要非淀粉多糖酶活性的影响 |
2.2.2 饲料原料的NSP含量 |
2.2.3 不同模拟大肠酶对6种饲料原料DMD、GED和EHGE的影响 |
2.2.4 饲料中NSP含量与IVDMD、IVGED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饲粮纤维水平对盲肠液中主要NSP酶活性的影响 |
2.3.2 3种模拟大肠酶对饲料原料IVDMD和EHGE的影响 |
2.3.3 6种饲料原料的NSP含量与组成 |
2.3.4 饲料原料NSP的组成与IVDMD和IVGED的相关性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猪生理消化液组成依据的体外三角瓶模拟消化方法的建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饲料原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胃期消化时间对3种饲料原料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3.2.2 小肠期消化时间对3种饲料原料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3.2.3 胃期最佳消化时间为 4h的验证 |
3.2.4 体外两步消化法可行性的验证 |
3.2.5 大肠期消化时间对3种饲料原料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3.2.6 小肠期消化时间对3种饲料原料三步法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3.2.7 体外三步消化法可行性的验证 |
3.3 讨论 |
3.3.1 体外三角瓶模拟消化两步法的建立及可行性验证 |
3.3.2 体外三角瓶模拟消化三步法的建立及可行性验证 |
3.4 小结 |
第四章 体外法优化四种生长猪饲粮非淀粉多糖酶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非淀粉多糖酶及酶活测定 |
4.1.2 试验饲粮 |
4.1.3 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
4.1.4 试验设计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玉米-豆粕型饲粮NSP酶谱的优化 |
4.2.2 玉米-豆粕-DDGS型饲粮NSP酶谱的优化 |
4.2.3 玉米-杂粕型饲粮NSP酶谱的优化 |
4.2.4 小麦-豆粕型饲粮NSP酶谱的优化 |
4.3 讨论 |
4.3.1 有针对性的筛选猪饲粮NSP酶酶谱的重要性 |
4.3.2 NSP酶对饲粮IVDMD的影响 |
4.3.3 NSP酶谱对相应饲粮的IVDMD的提升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类型NSP对猪无氮饲粮养分利用率和内源氨基酸排泄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 |
5.1.2 试验饲粮 |
5.1.3 试验设计 |
5.1.4 样品分析 |
5.1.5 计算 |
5.1.6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NSP类型对无氮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5.2.2 无氮饲粮NSP类型对猪内源氮和氨基酸流量的影响 |
5.2.3 无氮饲粮中NSP类型对猪粪便形态和肛周粘附情况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不同类型NSP对无氮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5.3.2 无氮饲粮中不同类型NSP对猪氨基酸内源排泄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不同类型NSP对猪玉米-豆粕型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后肠发酵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动物、设计与饲粮 |
6.1.2 样品收集和处理 |
6.1.3 分析指标 |
6.1.5 计算 |
6.1.6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类型NSP对不同肠段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6.2.2 不同类型NSP对不同肠段饲粮营养物质流量的影响 |
6.2.3 不同类型NSP对食糜和粪pH以及VFA含量的影响 |
6.2.4 不同类型NSP对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6.2.5 不同类型NSP对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不同类型NSP对不同肠段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6.3.2 不同类型NSP对食糜和粪中VFA含量的影响 |
6.3.3 不同类型NSP对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7.1.2 试验设计与饲粮 |
7.1.3 样品处理 |
7.1.4 分析指标及方法 |
7.1.5 计算 |
7.1.6 数据处理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体外优化后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7.2.2 体外优化后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养分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7.2.3 体外优化后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养分后肠发酵率的影响 |
7.2.4 体外优化后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7.2.5 体外优化后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的影响 |
7.3 讨论 |
7.3.1 不同类型饲粮中营养物质在猪不同肠段的消化率 |
7.3.2 体外法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八章 体外法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NSP组分消化率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
8.1.2 样品处理 |
8.1.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8.1.4 计算 |
8.1.5 数据处理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NSP组分表观回肠消化率的影响 |
8.2.2 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NSP组分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的影响 |
8.2.3 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NSP组分后肠发酵率的影响 |
8.3 讨论 |
8.3.1 不同类型饲粮中NSP组分在各肠段的消化率 |
8.3.2 体外优化的NSP酶谱对相应饲粮NSP组分在各肠段消化率的影响 |
8.4 小结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木聚糖酶在猪日粮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聚糖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 木聚糖酶对猪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 |
2.1 木聚糖酶对猪消化酶分泌的影响 |
2.2 木聚糖酶对猪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
3 木聚糖酶对猪饲粮中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 |
3.1 提高饲料能量效率 |
3.2 提高饲料营养素消化率 |
4 木聚糖酶在猪日粮中的作用机理 |
4.1 破坏植物细胞壁 |
4.2 降低食糜黏度 |
4.3 改善肠道微生态 |
4.4 其他 |
5 结语 |
(10)GXC对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设计和管理 |
1.4 样品收集及保存 |
1.5 血清IGF-I水平的测定 |
1.6 肝脏IGF-I mRNA的RT-PCR测定 |
1.7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2.1 生长性能与饲料利用率 |
2.2 血清IGF-I水平 |
2.3 肝脏IGF-I mRNA丰度 |
3 讨 论 |
四、大麦型饲粮添加β-葡聚糖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麦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应用研究[J]. 韦良开,郑斌,魏志鹏,凌成金,兰志鹏,陈兴发. 广东饲料, 2021(12)
- [2]影响酶制剂在养猪业上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概况[J]. 刘瑞生. 养猪, 2019(04)
- [3]大麦体外酶解条件筛选及酶解大麦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D]. 毕玉花.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非淀粉多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和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D]. 何鑫. 四川农业大学, 2018
- [5]小麦型饲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 杨晓敏.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6]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大麦-DDGS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 蔡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7]猪饲粮非淀粉多糖酶谱仿生优化方法的研究[D]. 高理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1)
- [8]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营养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刘松柏,谭会泽,彭运智,赵江涛,尹玉港,陈永均. 饲料工业, 2015(02)
- [9]木聚糖酶在猪日粮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J]. 冯定远. 饲料工业, 2013(06)
- [10]GXC对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的影响[J]. 范成莉,许梓荣,王雷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