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抗抑郁药真的像这篇文章所说的那样削弱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吗?
- 答:是的,抗抑郁类的药会将前一个细胞的精神末梢释放出化学物质,而起到跨越细胞间隙,像邮票一样一直把信息传递下去。
问:简述抗抑郁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答:.三环类: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代表药: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
2.四环类: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代表药物:马普替林。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代表药:舍曲林、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西汀。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减少降解5-HT、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降解,代表药:吗氯贝胺。
5.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抑制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代表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6.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阻断中枢NE能和5-HT能神经末梢突触前α2受体,增加NE和5-HT的间接释放,代表药:米氮平。
7.其他类:
(1)5-HT受体阻断剂/再摄取抑制剂: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并拮抗5-HT1受体、中枢α1受体,代表药:曲唑酮。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代表药:瑞波西汀。 - 答: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较常见的治疗抑郁症的处方药,像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抗抑郁效果需要2-3周才能够显现出来。常规剂量使用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等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嗜睡、性功能障碍等,大部分症状表现的比较轻微而且短暂,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以及氟伏沙明,这五类药也有抗抑郁五朵金花之称;
2、临床应用较多的还有度洛西汀、文法拉辛等为代表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对各种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起始阶段,随着治疗进行,逐渐减轻;
3、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双重再摄取抑制剂,适用于各种抑郁症,代表药物有米氮平。 - 答:抗抑郁药物分类:按功能(作用机制)来划分:1)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2)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P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3)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如安非他酮;4)5-HT2A受体拮抗剂及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s)如曲唑酮,奈法唑酮;5)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如米氮平;6)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MAOI)如吗氯贝胺等;7)TCAs作为经典抗抑郁药,仍保留三环类这个名称。
问:有关抑郁症的参考文献
- 答: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抑郁症,去了解抑郁症,让人们正视它,明白它并不可怕,每个人都可以去克服它。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的抑郁情绪,导致加重。可能身边人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很多人的情绪,而不是过多的抱怨。能正视自己抑郁症的人很少,很多人不去认同抑郁症,所以希望更多人能重视抑郁症,去关心身边负面情绪很多的人。
一个简简单单的拥抱,一些最普通不过的话语可能就会改变他的情绪。
很多人说对于抑郁症并没有什么偏见,但是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很多人因为遇到一点点的负面情绪就说自己抑郁的。也有人说很多人因为一点点负面情绪的影响,开始装抑郁,抑郁本没有错,只是装的人多了就成了过错。
对此我特意去查了关于抑郁症的解释。
对于抑郁症的解释:
在临床上关于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缺乏兴趣乐趣为主的一组心境障碍在临床上患者往往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大脑反应迟钝,感受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兴趣和快感。所以说,患者往往感受到自己没有价值感,一无是处,无能无用,患者常常自罪自责,严重的出现了,活着没有意思,自杀的行为或想法。
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