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改及后勤社会化对高校医院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灵[1](2021)在《高校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与面临的挑战》文中研究指明探讨高校医院检验科的功能定位和职能,以及检验科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制定规范可持续性的规章制度,强化科室人员培训、学习,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技能,加强与患者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预防和遏制医疗纠纷,更好地提高科室工作满意度,促进高校医患关系和谐健康发展,在疫情常态化下,提高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服务。
吴卫[2](2020)在《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公立医院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型公立医院医疗业务范围广泛,日常人流量、门诊量巨大,对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提升医院后勤管理绩效,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解决相应问题。本文从医院后勤管理、后勤管理绩效评价、ANP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得出了通过ANP模型建立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具有创新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大型公立医院和医院后勤管理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论文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在以人为本、系统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动态性等五大原则的指导下,以文献调研加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选取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计算得出了各个层次指标的具体权重,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的评价模型,对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等级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本文选取CY医院为例,对其后勤管理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医院后勤管理水平为“良好”的结论;针对CY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医院后勤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推动医院后勤管理经济效益核算、推动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会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继续展开更深入地研究,为推动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晋兴雨[3](2020)在《协同学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教师聘用制研究是高教管理的研究热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全球化配置的背景下,建立高校教师聘用制,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聚集制度,构筑更为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介入全球人才竞争的根本保障。然而,高校教师聘用制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围绕高校基本用人制度持续构建和完善高校教师聘用体系,促使高等教育相关主体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办学合力,才能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尽管相关学者就高校教师聘用制已经开展了广泛而有价值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囿于宏观研究视角、质性研究方法以及“碎片化”研究倾向,鲜有研究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和完善高校教师聘用制及其相关问题。因此,从高等教育系统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聘用体系,化解我国教师聘用制的实施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以支配高等教育系统演进方向和进程的高校教师聘用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质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探讨我国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协同机制,主要研究工作由以下4个方面组成:(1)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的演进历程和实施困境。首先从渐进式改革创新的角度明晰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的政策演进先后经历4个发展阶段。进而提出教师聘用制已取代行政任用制成为高校的基本用人制度,并在全员聘用合同管理、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市场化人才定价等环节取得了实效。随后分析教师聘用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退出机制失灵、管理重心过高、信息不对称等现实困境。(2)高校教师聘用体系构建及其协同机制。首先在协同学视域下剖析高校教师聘用制相关主体构成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发现高等教育系统不但具有自组织性,而且还存在主导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接着分析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聘用管理信息系统符合序参量的特征,由此构建高校教师聘用体系,并从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减熵机制3个方面论证高校教师聘用体系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支配原理。最后建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序参量方程,研究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协同效应。(3)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序参量分析。从充分发挥教师聘用制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聘用管理信息系统3个序参量作用机制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内容,并提出改进方向。(1)教师聘用制度主要包括行政审定岗位设置、竞争缔结聘用关系、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保障激励机制、行政解决职务履行争议、彰显高校学术性的延伸性制度等方面,需要按照“新增、衔接、清理、废止”的原则完善高校教师聘用制度。(2)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学科整合为导向的学部制、以效率提升为导向的大部制、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人事制度、以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以目标达成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并需要在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平衡学校资源投入结构、完善高校岗位管理制度等加强改进。(3)聘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围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确定系统建设的思路、路径和架构,需要重点化解聘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碎片化现象,并着力突破聘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功能性瓶颈。(4)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完善路径及其案例验证。首先,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出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优化路径,提出要持续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法规制度、构建校院两级绩效评价机制、并建设面向业务流程的聘用管理信息系统。接着,为了验证教师聘用体系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从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创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探索和聘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个方面剖析S大学教师聘用体系改革实践。随后,运用DEA方法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考察高校教师聘用体系支配下S大学的绩效。
朱平华[4](2019)在《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及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社会和政府不堪重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多次提到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已然是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和关键路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广西2030”规划》也提出了开展健康管理、构建健康促进体系的任务。而这两项任务的最终完成,无疑离不开医联体特别是紧密型医联体的平台架构或实施载体。新的形势下,拥有优质核心医疗资源、掌握健康管理优质客户、具有区域辐射影响力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理应成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示范基地和榜样力量,尤其是在加快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三级综合医院如何在评价自身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共建健康管理联动机制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如何在紧密型医联体的框架下围绕健康管理的实践环节有所作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然而,健康管理学界与健康服务业界目前均无关于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及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定义,也未专门开展对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评价,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具有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特色、适用于医联体框架下的广西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也在探索之中。目的1.提炼国内外健康管理服务典型模式,梳理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实践探索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发展情况,为构建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2.构建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和联动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为评价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供指标体系和实证数据。3.分析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的优势、劣势与机遇、挑战,提出完善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为三级综合医院及其所在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优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共建健康管理联动机制提供决策参考,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健康管理服务暂行规定、推动健康管理落地实施提供配套政策。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询和收集国内外健康管理与医联体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可供借鉴的理论、模式、经验和方法,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与医联体的相关理论框架。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在厘清健康管理服务与医联体的理论框架后,初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经2轮Delphi法专家咨询后筛选评价指标,逐步统一专家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3.问卷调查法:根据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广西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委会31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成员单位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现状调查,面向体检人群开展基本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调查。4.专家访谈法: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广西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召开年会的契机对上述医院健康管理部门31名负责人开展个人访谈,了解机构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服务联动情况,征询意见建议。5.综合评价法:对现场调查数据采取加权“密切值”法与“秩和比”法结合、嵌套的方法,综合评价广西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应用“雷达图”法对服务能力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6.SWOT分析法: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以矩阵方式列出并分析医院健康管理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运用策略配对方法提出提升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SO、WO、ST和WT策略及对策建议。7.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使用内部信度和结构、内容效度分别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使用EPI Data软件录入调查表中的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分析。结果1.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价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有2个层次,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34个。德尔菲法两轮咨询中,二级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达0.865和0.869,权威程度较高。协调系数分别为0.282和0.348,专家意见逐步趋于一致,专家咨询意见趋同的效果较好。层次分析法构造的5个判断矩阵,单排序、总排序的一致性比例CI、CR均小于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组合权重排名前五位依次为:开展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引领健康管理科学研究、引领区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康管理对象的健康体检或医疗服务信息在医联体内安全互联互通、开展全程健康管理服务。综合指标体系专家代表性、权威性和一致性较好,经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内容效度检验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体系以医联体为视角和框架,涵盖了健康管理服务投入、服务过程、服务产出、服务效果等多方面内容,为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测量工具和参考指标。2.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两家机构违规开展健康体检业务,健康体检服务量、年体检收入、人均体检费用逐年增加但机构间差异较大,近1/3的机构未制定完善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仍有35.5%的机构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将近40%的机构没有开展问诊或问卷调查。健康体检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参差不齐,独立开展能力总体不强,与医院共享情况较为普遍,个别机构连基本的一般检查项目都未开展。半数左右的机构体检报告未包含疾病危险性评价和慢病患病风险评估内容,38.7%的机构未能对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全面分析评估,64.5%的机构未能对慢病患者进行分级干预并随访,67.7%的机构未能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健康指导与干预。检后服务覆盖范围不广、随访项目有限,仍有6.4%的机构只停留在健康检测的初级阶段,单纯体检或“只检不管”。仅有22.5%的机构延伸到了健康跟踪的阶段,但总体还是重健康体检,轻健康管理。从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对象来看,35.1%的体检者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体检一次,仅有11.1%的人群经常测量自身心率和血压,有30%的人经常观察自身大小便情况来进行粗略的健康检查,仅有10.1%的调查对象出差或旅游时随身携带药物,依旧有5.4%的人从来不系安全带,调查对象9项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不高。体检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均满意度为89.16%,不同机构间满意度水平差异不大。与健康管理服务密切相关的健康管理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健康管理个性化、多样化、全方位服务水平较低,健康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尚未普遍建立。对体检者健康状况的采集和掌握不够全面,影响到后续的健康评估的准确度和健康干预的效果。健康体检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医院内部和医联体内的健康管理联动极少,信息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理念和疾病管理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健康管理服务缺乏创新。3.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加权密切值法、秩和比法、“雷达图”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家医院位于优档,5家医院处于差档,其余19家医院为中档,分别约占医院总数的14%、18%、68%。评价结果较全面、合理。排序第一的医院在所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排序最后的医院,排序最后的医院在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各项评价指标表现中均很不理想。三档中,过程、效果指标差异不大,主要差异在于投入、产出指标。服务能力处于“优”档的,总体表现比较出色,一级指标均优于其它两档,但存在个别医院部分指标发展不均衡,指标表现不佳。普遍表现较好的指标主要有: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符合《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应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医联体内的预约、转诊服务,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普遍表现较差的指标主要有:健康管理对象的健康体检或医疗服务信息在医联体内安全互联互通、健康管理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广西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机构内涵建设薄弱,服务能力总体不足,服务内容不全面,服务流程不完整,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覆盖人群十分有限,疾病管理服务相对缺乏,不同机构间的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存在差异,医联体内部健康管理运行机制有待探索,健康管理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发展极不协调。4.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大多数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仍停留在以健康体检为主(重检轻管)的健康体检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即专业化健康体检服务模式)。绝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健康管理的内部联动机制,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面向体检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与医院临床科室面向住院患者的疾病管理服务未能形成有效合作与互补,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目前较少涉及健康管理方面的合作。加上医院健康体检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基本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差,广西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的健康管理及其联动工作任重道远。结论1.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示范引领健康管理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大健康的背景下更是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公立医院长期以来“以疾病为中心”、“重治轻防”的发展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运行惯性和路径依赖,广西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实施健康管理也面临不小挑战和不少障碍。因此,应整合发挥SO、WO、ST和WT等不同策略之间的协同效应。2.作为公立医院举办方的各级政府要更好发挥“做好健康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康管理运行机制”的作用,尽快出台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性文件——《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暂行规定》,适时发布《健康管理基本项目目录》,最终建立健全以公立医院为骨干带头、三级综合医院为示范引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主体、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业务指导,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和全社会、全体人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健康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发展改革、财政、人社、教育、保监等各个相关部委办局要主动发挥“制定健康管理配套政策,加强健康管理协调指导”的作用。3.三级综合医院要创新示范医联体框架下的“整合型、全方位、个性化、广覆盖”的“四位一体”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全程服务、智能管理、信息共享、各司其职、责任共担、上下联动、利益共享、一体运行”的目标,带头共建医联体框架下的“机构、人员、信息、服务、防治相互联动”的健康管理服务“五项联动”新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发挥在全民健康协同管理中的特色优势:省级教学研究型医院牵头制订开发健康管理行业标准指南,县级、二级、城市辖区医院成为本区域预防、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服务、医养结合的龙头,中医院、民族医院发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技术、民族医药的特色和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的优势,专科医院开展针对专门疾病和特定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执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健康管理服务标准指南。
孙兴权[5](2018)在《深化医改新形势下高校医院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对应着高校医院人员匮乏、医疗设备落后所提供的有限医疗服务的现状;况且,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化:药品零加成、分诊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进一步落实,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皆就高校医院的现状和功能定位,探讨高校医院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适应深化医改的新要求,寻求高校医院的发展,更好地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雷卫红[6](2017)在《湖南省高校医院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医院是指高校内的学校医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医院多从属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承担着高校内师生及高校周边社区的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控、卫生监察、健康教育及医疗保险管理等有关医疗卫生领域的所有服务和工作。高校医院的存在,能够有效地保障高校范围内人群的健康生活,为高校内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保护师生群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缓解了社会医疗资源的紧张、弥补了社会医疗供给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高校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发展,高校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部分高校医院发展遇到瓶颈。本文从能代表湖南省高校医院发展模式的四所重点高校医院入手,包括了三所211院校的校医院和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的校医院,介绍了四所高校医院的现状、采取的管理模式,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力图通过对特殊性的分析总结,探索普遍性的改革方法,以提高湖南省高校医院整体的公共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本文首先对高校医院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梳理,综述了与高校医院发展有关的文献,并对近年高校医院卫生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了介绍总结。其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切入,整理高校医院发展的历史沿革,包括国家有关医疗卫生的政策和设置高校医院的必要性,并随后分析了高校医院的功能,从公共卫生功能、基本医疗功能和卫生行政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再次,以湖南省内四所重点高校为切入点,阐述当前背景下四所高校医院的现状,包括高校医院的发展现状、服务对象和管理模式,分析校管模式下高校医院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方法作为理论指导,结合湖南省四所高校医院目前发展的环境和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和高校办学目标,探索高校医院的应对之策。包括对管理模式的改善、对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对管理制度的优化以及对医院形象的维护等,以期能够推动湖南省乃至全国高校医院未来的良好发展。
李景岩[7](2017)在《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在校学生对校医院的满意度,探讨医疗卫生服务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旨在为高校医疗卫生服务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及发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官方网站信息、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北京大学医院等10所高校医院的基本设备配备、科室设置、人员配置和医疗服务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方式调查兰州大学在校学生对校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采用excel2007、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部分高校医院具备学校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检查的基础设备,可以满足师生基本日常医疗需要,部分医疗设备老化严重。2.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编严重。调查的高校医院工作人员中,后勤人员所占比例较重,占总人数的13%;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偏低,高级职称者占总人数的21%;10所高校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以大学本科学历者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1%。3.学生对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医疗检查设备等方面满意度不高,总体不满意度达到了67%。因对校医院不信任,医生医疗水平低、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和医疗检查设备不齐全而不选校医院就诊的分别占到34%、25%和16%。结论:国家有关高校医疗服务的政策法规少且更新慢;高校医院医疗设备配置、人员结构等发展高校间不均衡,部分高校医院的医疗环境较差,医疗用房面积少,医疗设备老化严重且利用率低,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编,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兰州大学学生对校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医疗检查设备等方面满意度不高。
肖依娜[8](2015)在《医改后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校医院是高等学校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内部设置的以校内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机构,承担了高校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医保管理等职能,保障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运转基本上依靠来自学校的预算拨款,学校经费压力不断增大。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全民医保逐步建立,加之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促使高校后勤管理方式企业化,这些变化都使得学校方面的压力得以减轻。但是,面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校医院身处多个领域、受多方管理的身份在各项改革中显得十分尴尬,没有相关配套的改革措施可以借鉴,发展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随着校医院逐步对外开放,收入来源增加的同时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延续之前的财务管理办法已经无法满足校医院发展的需求。因此,校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结合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社会背景,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医院的几种管理模式,并根据C高校的校情,从管理模式改革的起点出发,选择适合C高校校医院的管理方式,继而以委托代理理论、高校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着重对C高校校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指出C高校校医院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最后针对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内控建设、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这些改进对策在加强校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程恭[9](2014)在《公立高校医院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公立高校医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机构,校医院承担了高校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医保管理等属于医疗卫生领域相关的一切职能。有效地弥补了社会医疗供给的不足,为保障高校的教学科研秩序、保护师生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医院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发展遇到了困难。各高校对校医院的定位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选择,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导致高校医疗机构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本研究力图总结这些发展模式的得失,分析当前高校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结合高校医院自身的不同情况,从功能定位的角度,探索公立高校医院所能够采取的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达到保障高校卫生安全和师生员工医疗需求,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水平的目的。本文首先综述了与高校医院发展有关的文献,对近年来关于高校卫生工作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公立高校医院发展的沿革,包括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以及设置的必要性。对公立高校医院的功能,按业务属性分为公共卫生功能、基本医疗功能和卫生行政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再次阐述了当前改革背景下公立高校医院管理现状,包括服务对象、管理模式和特点,将现行高校医院的管理模式分成校管模式和医管模式两类。接下来分析了高校医院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介绍了功能定位的方法,按照功能定位的原则,结合当前国家政策,以及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规模,校医院应对职能做出合理取舍,选择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发展的差异化模式,以及相关的推动校医院发展的配套管理措施。
熊有爱[10](2013)在《当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及应对思考——以某市高校为例》文中指出高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特殊社区,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之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加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经费投入,规范高校公共卫生行为,明确职责和任务,构建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机制,把高校公共卫生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二、医改及后勤社会化对高校医院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改及后勤社会化对高校医院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与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高校检验科功能定位 |
高校检验科工作的改进和技能的提高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大型公立医院的概念和特点 |
2.1.1 大型公立医院的概念 |
2.1.2 大型公立医院的特点 |
2.2 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
2.2.1 医院后勤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
2.2.2 绩效评价的概念 |
2.2.3 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的概念 |
2.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概述 |
2.3.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概念 |
2.3.2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主要步骤 |
2.3.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层次分析法(AHP)比较 |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1.1 以人为本原则 |
3.1.2 系统性原则 |
3.1.3 可操作性原则 |
3.1.4 代表性原则 |
3.1.5 动态性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3.1 评价指标确定 |
3.3.2 评价指标内涵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立医院后勤管理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 ANP适用性分析 |
4.2 ANP网络模型构建 |
4.3 确定指标权重 |
4.3.1 判断矩阵 |
4.3.2 超矩阵与极限矩阵 |
4.3.3 指标权重结果及分析 |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CY医院后勤管理概况 |
5.2 CY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 |
5.2.1 CY医院后期管理绩效结果分析 |
5.2.2 CY公立医院后勤管理问题分析 |
5.3 提升医院后勤管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
5.3.1 强化医院后勤管理组织文化建设 |
5.3.2 加强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
5.3.3 推动医院后勤管理经济效益核算 |
5.3.4 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
5.3.5 健全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协同学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赢得全球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国家人才制度体系 |
1.1.2 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识 |
1.1.3 建立教师聘用制是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高校教师聘用制研究 |
1.3.2 高校外部关系研究 |
1.3.3 高校内部关系研究 |
1.3.4 协同学应用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研究的基本概念 |
2.1.1 高等学校 |
2.1.2 教师聘用制 |
2.1.3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
2.2 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研究的基本理论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高等教育功能理论 |
2.2.3 组织设计理论 |
2.3 协同学理论 |
2.3.1 平衡相变和非平衡相变 |
2.3.2 自组织现象 |
2.3.3 涨落 |
2.3.4 序参量与支配原理 |
2.3.5 协同学理论基本方程 |
2.4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2.4.1 C~2R模型和BC~2型 |
2.4.2 Malmquist指数 |
2.4.3 绩效业绩的滞后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的演进和困境 |
3.1 高校教师聘用制的政策演进 |
3.1.1 基于行政任用的职务聘任制(1985—1999 年) |
3.1.2 框架式的制度体系设计(2000—2005 年) |
3.1.3 精细化的岗位聘任制(2006—2013 年) |
3.1.4 统筹协调的教师聘用制(2014 年至今) |
3.2 高校教师聘用制的实施情况 |
3.2.1 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全面推进 |
3.2.2 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深入实施 |
3.2.3 市场化人才定价机制凸显 |
3.3 高校教师聘用制的现实困境 |
3.3.1 退出机制失灵 |
3.3.2 管理重心过高 |
3.3.3 信息不对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教师聘用体系构建及协同机理 |
4.1 高等教育系统特征分析 |
4.1.1 高等教育系统具有自组织性 |
4.1.2 高等教育系统存在序参量 |
4.2 高校教师聘用体系构建 |
4.2.1 高等教育系统序参量特征 |
4.2.2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序参量 |
4.2.3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序参量 |
4.2.4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序参量 |
4.2.5 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建立 |
4.3 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协同机理 |
4.3.1 序参量方程确定 |
4.3.2 协同机理分析 |
4.3.3 结构功能有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序参量分析 |
5.1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重要作用 |
5.1.1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行政法属性 |
5.1.2 教师聘用制兼具行政法和劳动法属性 |
5.1.3 聘用合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动合同 |
5.1.4 高校教师的公共雇员地位 |
5.2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主要内容 |
5.2.1 行政审定岗位设置 |
5.2.2 竞争缔结聘用关系 |
5.2.3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保障激励机制 |
5.2.4 行政解决职务履行争议 |
5.2.5 彰显学术性的延伸性制度 |
5.3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改进方向 |
5.3.1 配套政策落后:新增与衔接 |
5.3.2 配套政策落后:清理和废止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序参量分析 |
6.1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
6.1.1 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治理模式 |
6.1.2 高水平大学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 |
6.1.3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6.2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
6.2.1 以学科整合为导向的学部制 |
6.2.2 以效率提升为导向的大部制 |
6.2.3 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人事制度 |
6.2.4 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 |
6.2.5 以目标达成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 |
6.3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进方向 |
6.3.1 健全校院两级管理机制 |
6.3.2 平衡学校资源投入结构 |
6.3.3 完善校内岗位管理制度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序参量分析 |
7.1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
7.1.1 减少高等教育系统的不确定性 |
7.1.2 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集约化水平 |
7.2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
7.2.1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
7.2.2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路径 |
7.2.3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
7.3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方向 |
7.3.1 化解系统建设碎片化现象 |
7.3.2 突破系统运行功能性瓶颈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我国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的完善路径 |
8.1 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法规制度 |
8.1.1 深化高校教师聘用体制改革 |
8.1.2 完善高校教师聘用管理机制 |
8.2 构建高校校院两级评价机制 |
8.2.1 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供给 |
8.2.2 优化校院两级资源配置机制 |
8.3 建设面向业务流程的聘用管理信息系统 |
8.3.1 加强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 |
8.3.2 实施业务流程信息化再造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S大学教师聘用体系构建与绩效评价 |
9.1 S大学教师聘用体系改革实践 |
9.1.1 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创新 |
9.1.2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探索 |
9.1.3 聘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9.2 S大学绩效评价 |
9.2.1 绩效评价指标 |
9.2.2 绩效评价分析 |
9.2.3 绩效评价结论 |
9.3 本章小结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及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问题的提出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价值 |
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6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健康管理服务与医联体相关理论基础及实践探索 |
1 健康管理服务与医联体的相关理论基础 |
1.1 公立医院相关概念界定 |
1.2 健康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1.3 医联体相关概念界定 |
2 国外健康管理的服务体系 |
2.1 美国——市场主导下的健康管理 |
2.2 英国——政府主导下的健康管理 |
2.3 日本——法制化的健康管理 |
2.4 芬兰——基层社区健康管理 |
2.5 德国——健康医疗保险与预防医疗结合式的健康管理 |
2.6 启示借鉴 |
3 国内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 |
3.1 我国健康管理机构的服务内容 |
3.2 我国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 |
3.3 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述评 |
4 医联体建设与发展的现状趋势 |
4.1 国外医疗合作体系模式 |
4.2 国内紧密型医联体代表 |
4.3 广西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现状 |
5 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探索 |
5.1 健康知识教育 |
5.2 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 |
5.3 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 |
5.4 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 |
5.5 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的典型模式 |
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 |
1 评价指标体系研制方法 |
1.1 文献研究法 |
1.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1.3 层次分析法 |
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1.5 质量控制 |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与分析 |
2.1 评价指标初步选择 |
2.2 德尔菲法筛选修订指标 |
3 指标权重的计算 |
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2 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
3.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
3.4 组合权重 |
4 信效度检验 |
4.1 信度 |
4.2 效度 |
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现状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调查 |
1.2 统计分析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2 调查结果 |
2.1 机构情况 |
2.2 体检情况 |
2.3 质量管理 |
2.4 健康检测 |
2.5 健康检查项目 |
2.6 体检报告 |
2.7 信息化建设 |
2.8 健康评估与干预 |
2.9 检后随访 |
2.10 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
2.11 健康知识教育 |
2.12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课题 |
2.13 健康管理联动情况 |
2.14 问题困难与意见建议 |
3 讨论分析 |
3.1 健康体检服务量、体检收入、人均体检费用逐渐增加,但机构间差异较大 |
3.2 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足,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参差不齐 |
3.3 检后服务覆盖范围不广,健康管理个性化、多样化、全方位服务水平较低 |
3.4 机构内涵建设薄弱,健康管理服务缺乏联动和创新 |
第四章 广西三级综合医院体检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1.1 体检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
1.2 统计分析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2 调查结果 |
2.1 总体健康状况 |
2.2 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
2.3 基本健康素养水平 |
2.4 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 |
3 讨论分析 |
3.1 吸烟、饮酒与不良饮食习惯情况 |
3.2 体力活动不足、负性情绪与不良睡眠情况 |
3.3 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情况 |
3.4 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
第五章 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综合评价 |
1 评价对象与方法 |
1.1 密切值法(Close-value method) |
1.2 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 |
1.3 密切值法与秩和比法相结合 |
1.4 “雷达图”法 |
2 综合评价结果 |
2.1 加权密切值法综合评价结果 |
2.2 加权密切值法与秩和比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果 |
2.3 雷达图绘制结果 |
3 讨论分析 |
3.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3.2 综合评价分档排序结果分析 |
3.3 雷达图评价分析 |
3.4 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分析 |
第六章 完善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
1 医联体框架下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服务的SWOT分析 |
1.1 已有优势(Strength) |
1.2 内部劣势(Weakness) |
1.3 外部机会(Opportunity) |
1.4 面临挑战(Threat) |
2 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策略 |
2.1 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SO策略框架 |
2.2 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的WO策略框架 |
2.3 依靠内部优势,迎接外部挑战的ST策略框架 |
2.4 减少内部劣势,迎接外部挑战的WT策略框架 |
3 完善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
3.1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制定政策,加强协调”的作用 |
3.2 三级综合医院要创新示范医联体框架下的“整合型、全方位、个性化、广覆盖”的健康管理服务“四位一体”新模式 |
3.3 三级综合医院要带头共建医联体框架下的“机构、人员、信息、服务、防治相互联动”的健康管理“五项联动”新机制 |
3.4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发挥在全民健康协同管理中的特色优势 |
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基本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深化医改新形势下高校医院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医院的功能定位 |
2 高校医院的现状 |
3 深化医改下的发展 |
3.1 医院的主要工作任务 |
3.2 实施人才战略 |
3.3 加强社区工作管理 |
3.4 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
(6)湖南省高校医院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之处 |
1.5 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高校医院的概念及界定范围 |
2.1.1 高校 |
2.1.2 高校医院 |
2.1.3 研究范围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高校医院管理的概述及现状 |
3.1 高校医院发展的历史沿革 |
3.2 高校医院的性质及功能定位 |
3.2.1 医疗服务功能 |
3.2.2 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
3.2.3 卫生行政功能 |
3.3 湖南省高校医院的管理现状 |
3.3.1 湖南省高校医院的发展现状 |
3.3.2 湖南省高校医院的服务对象 |
3.4 高校医院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4章 湖南省高校医院的管理问题分析 |
4.1 湖南省高校医院的管理模式 |
4.2 湖南省高校医院的管理问题分析 |
4.2.1 管理模式僵化,发展前景不明确 |
4.2.2 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医疗水平有待提升 |
4.2.3 规章制度不全,导致竞争性缺失 |
4.2.4 社会认可度偏低,医院形象受损 |
第5章 完善湖南省高校医院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5.1 改善管理模式明确发展目标 |
5.2 科学配置资源,提升医疗水平 |
5.3 优化管理制度,恢复竞争意识 |
5.4 注重服务质量,改善高校医院形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10所高校医院现状调查 |
2.1 调查内容和方法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1 基本设施现状 |
2.2.2 人员配置现状 |
2.2.3 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
2.3 讨论 |
2.3.1 高校医院的职能及定位 |
2.3.2 高校医院的功能 |
2.3.3 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 |
2.3.4 高校医院的管理模式 |
2.3.5 国家有关高校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三章 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以兰州大学为例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3.3 校医院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校医院的主要职责 |
3.3.2 校医院人员构成 |
3.3.3 校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状况 |
3.4 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学生就医选择调查分析 |
3.4.2 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3.5 讨论 |
第四章 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建议 |
4.1 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1 国家有关高校医疗服务的政策法规少而更新慢 |
4.1.2 校医院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亟需进一步明确 |
4.1.3 医疗资源配置欠缺,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
4.1.4 人员能动性不高,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4.1.5 医疗服务整体形象有待提升 |
4.2 对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
4.2.1 呼吁国家更新完善高校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
4.2.2 明确功能定位,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 |
4.2.3 以人为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
4.2.4 科学配置医疗资源,创新服务模式 |
4.2.5 优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形象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医改后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 财务管理理论 |
2.2.1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 |
2.2.2 医院财务管理 |
第三章 高校校医院概述及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
3.1 校医院概述 |
3.1.1 校医院界定及其功能定位 |
3.1.2 校医院管理模式选择及评价 |
3.2 校医院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
3.2.1 经济环境 |
3.2.2 政策环境 |
3.2.3 社会环境 |
第四章 C高校校医院现状及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
4.1 C高校校医院总体情况 |
4.1.1 C高校校医院简介 |
4.1.2 C高校校医院管理模式 |
4.2 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2.1 财务管理制度方面 |
4.2.2 预算管理方面 |
4.2.3 收入管理方面 |
4.2.4 支出管理方面 |
4.2.5 资产管理方面 |
4.3 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3.1 宏观政策不明确 |
4.3.2 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
4.3.3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
4.3.4 绩效考核不全面 |
第五章 改进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 |
5.1 校医院管理模式改革建议 |
5.1.1 明确改革过程中相关主体责任 |
5.1.2 校医院管理体制转型 |
5.2 完善校医院财务管理对策 |
5.2.1 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
5.2.2 加强收支管理 |
5.2.3 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
5.2.4 加强资产管理 |
5.2.5 健全内控体系 |
5.2.6 加强财经人员队伍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公立高校医院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特色和不足 |
第2章 公立高校医院的管理概述 |
2.1 公立高校医院建立的历史沿革 |
2.2 公立高校医院的功能 |
2.3 公立高校设立校医院的必要性 |
第3章 公立高校医院的管理现状 |
3.1 公立高校医院的服务对象及卫生需求 |
3.2 公立高校医院现行的管理模式 |
3.3 公立高校医院发展现状的特点 |
第4章 公立高校医院现存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功能定位不清楚,发展方向模糊 |
4.2 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水平不高 |
4.3 管理体制不畅,人员能动性不强 |
4.4 社会认可度不佳,整体形象有待提升 |
第5章 公立高校医院管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
5.1 合理规划功能定位 |
5.2 科学配置医疗资源 |
5.3 努力构建管理体制 |
5.4 着力提升服务形象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当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及应对思考——以某市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某市高校近几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一) 传染病流行事件 |
(二) 消化道感染事件 |
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 |
(一) 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
1.新形势下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高校保健机构定位不清, 相关支持政策缺失 |
2.高校管理者对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难度增大 |
(三) 医疗模式的改变, 对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
三、对策及建议 |
(一) 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将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休系 |
(二) 高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高校的公共卫生工作 |
1.加强高校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
2.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事业建设, 增加经费投入 |
3.高校卫生保健机构不应归后勤部门管理, 不能照搬后勤改革模式进行[2] |
4.突出重点, 防患于未然 |
(三) 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四) 高校应建立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
四、医改及后勤社会化对高校医院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与面临的挑战[J]. 王红灵.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2)
- [2]大型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吴卫.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1)
- [3]协同学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聘用体系研究[D]. 晋兴雨. 上海大学, 2020
- [4]医联体框架下广西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评价及模式优化研究[D]. 朱平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5]深化医改新形势下高校医院的发展[J]. 孙兴权. 中国校医, 2018(01)
- [6]湖南省高校医院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雷卫红. 湖南大学, 2017(07)
- [7]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调查分析[D]. 李景岩. 兰州大学, 2017(04)
- [8]医改后C高校校医院财务管理研究[D]. 肖依娜. 长安大学, 2015(01)
- [9]公立高校医院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研究[D]. 程恭. 安徽大学, 2014(03)
- [10]当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及应对思考——以某市高校为例[J]. 熊有爱.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