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心产品扩张陷阱(论文文献综述)
路萍,蒋铭[1](2016)在《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国际营销策略》文中指出我国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水产品出口在对我国外贸易地位日渐重要。然而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这要求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根据国内外经济要求做出相应的变化。本文根据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自身条件,初步探讨水产企业的营销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出完善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国际形象、营销渠道、提升企业基本服务等基本营销策略,以期为我国水产出口企业营销策略上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夏雪[2](2009)在《要不要赴风电盛宴?》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着一个传说中庞大的市场,要不要投身其中?这确实是一个问题。2006年初,在某企业老总的办公室里,正在进行着这样一场对话。总经理:经过调研,风电市场的潜力确实很大,可我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这一投入就是几个亿,如果到时市场增长没有那么快,事情就麻烦了。
沈喜堂[3](2005)在《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汽集团的改革和战略调整,国内装备制造市场的竞争加剧,一汽装备制造企业多数单位的装备制造生产处于萎缩的境地,这些装备制造企业为了生存,纷纷开展了以汽车件生产的多元化经营。一汽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对其生存和发展是利还是弊,是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多元化经营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对一汽集团及其装备制造企业由来和发展的回顾,通过用SWOT 方法对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重点讨论一汽装备制造企业汽车件生产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的情况,通过对一汽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业绩、风险和对核心竞争力影响分析,找出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一汽装备制造企业汽车件生产多元化战略进一步调整的建议。一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靠多点竞争威慑竞争对手和靠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多元化经营初期要注意项目的选择,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利用与主业产业的互补性选择项目。在多元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管理协调,采用分权管理,减少管理冲突。发展规模经济,要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使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时,当主业无力发展时,可以将主业转到辅业中来。
赵志泉[4](2004)在《国际企业联盟研究》文中指出国际企业联盟,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企业联盟,因其率先并主要被跨国公司采用而得名。西方学者关于国际企业联盟的研究多集中于联盟的概念、类型、功能绩效、联盟伙伴选择等内容,但过于直观、表象,内容残缺,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且实证分析多于理论研究,管理学分析多于经济学研究。 本论文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国际企业联盟的内涵、外延、特征与分类。笔者认为,所谓国际企业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等经济实体,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长期协议、股权安排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跨国松散网络型组织体。从外观上看,企业联盟是一种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准市场网络组织,其实质则是企业间为竞争而合作的同盟博弈。 国际企业联盟具有组织的松散性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目标的多样性、组织的动态性、合作的互利性、战略的竞合性、合作的长期性等特征。企业联盟与企业集团、虚拟企业不同。企业集团与企业联盟在连接纽带、法律地位、经营目标等方面形貌相似,但企业联盟与企业集团在维系纽带、组织构架、管理模式、成长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与传统企业相比,虚拟企业与企业联盟都是“新技术”“新竞争”的结果,都具有组织动态化、结构扁平化、网络化,边界模糊等特点,但虚拟企业和企业联盟在法律人格、规制规则、维系纽带、网络化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笔者同时认为,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企业联盟类型的研究虽然较为细致,但欠系统。因为,国际企业联盟在客观上存在纽带维、历史维、地位维与功能维等四维角度。因此,可以从四维角度出发对企业联盟进行分类,而企业应根据其自身实力和战略目标选择适宜的联盟形式。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国际企业联盟的产生动因与功能绩效。笔者认为,国际市场结构的网络寡占态势是国际企业联盟产生的重要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企业联盟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国际反托拉斯法对结构主义的摒弃和行为主义的回归,则为国际企业联盟的产生扫除了法律障碍。企业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有二:降低交易费用以及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缔结联盟所获得的收益大于独自行动的收益,是企业由传统“达尔文式”竞争转向联盟式“非零和”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国际企业联盟的绩效取决于联盟成员的战略目标、企业发展阶段、联盟各方文化协调、联盟管理、联盟治理等因素。但一般而言,缔结战略联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连接经济、速度经济,有助于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与资源共享,有助于实现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或价值创造,有助于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风险,构筑企业静态进入壁垒。同时,以“技术换市场联盟”是跨国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 第三,国际企业联盟的生命周期与联盟运行管理。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扩展至企业联盟,企业联盟也有一个孕育、发展、维系和解体(死亡)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联盟的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磨合期、稳健发展期、联盟解体和“联盟蜕变”四个阶段。在联盟酝酿与组建期,选择联盟伙伴是工作的重点。成功的伙伴关系构成因素有三:贡献、亲密和远景。实践中,一般根据“3c”原则选择联盟伙伴。在联盟的震荡与磨合期,建立联盟信任机制最为关键;在联盟规范运作与任务执行期,应特别关注联盟目标管理与确保联盟运行的合法性;联盟的归宿具有多种选择:解体、“联盟蜕变”与并购。 联盟各方的欺诈背德行为与机会主义倾向影响着联盟存续与联盟绩效提升。规避联盟风险,延展联盟生命,提高联盟绩效,必须加强审慎、科学的制度设计与制度管理。这要求:第一,在联盟内部实施有效的文化管理制度,分析识别文化差异,选择文化整合方式,建立联盟文化冲突解决机制。第二,充分发挥联盟声誉管理机制,联盟成员在诚信规则和声誉机制的约束下,进行合作博弈。第三,强化联盟产权管理,谨防联盟管理机构“骇形化”。第四,加强知识管理与技术秘密保护,防止“空心化”:第五,规范联盟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与测试。 第四,国际企业联盟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历经了四个阶段,其具体实践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范式”虽略有差异,但战略思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路和模式选择与邓宁、阿。茹的研究大体吻合。然而,“国际生产折衷范式”的理论缺陷制约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因为,以“国际生产折衷范式”作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指导,意味着中国企业将永远处于追赶地位。笔者认为,缔结或参与国际企业联盟是实现产业积聚,提高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首选组织形式。中国企业在缔结联盟时,必须努力创造竞争优势,从知识、资金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多向流动,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建立对等、均衡的企业联盟,避免长期处于联盟团体的边缘与从属地位。同时,中国企业在缔结联盟时面临着诸多风险,应强化联盟管理,以提升联盟绩效。关键词:国际企业联盟外部一体化企业网络跨国经营组织选择
卢继传[5](2003)在《认识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发展是一种创新的过程,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与冒险往往联系在一起,从而驱动企业家坚持创新,永不满足,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变革能力决定了企业兴衰存亡;优秀企业家是知识智慧型的战略家或管理思想家,一个优秀企业家或企业家群体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笔者学习手记
王雪梅[6](2003)在《当心产品扩张陷阱》文中指出出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卷入到产品线延伸中去。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延伸产品泛滥所带来的问题和风险是非常大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因为有人成功就认为产品扩张是万能的。
王雪梅[7](2003)在《当心产品扩张陷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出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卷入到产品线延伸中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延伸产品泛滥所带来的问题和风险是非常大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因为有人成功就认为产品扩张是万能的。
卢继传[8](2002)在《让公众认识企业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日趋增长的今天,我们认识企业家,首先要认真研究现代经济法则与现代企业成功法则,并从此出发探讨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为我们提供一个客观依据来探讨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够让公众正确地认识企业家。
樊明喜[9](2002)在《三江集团经营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人一直想结合集团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业绩、研究理论,对集团多元化经营的进行分析,以求找出集团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应用于工作,避免战略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管理和绩效。 在改革和体制改革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三线军工企业推向市场,三江集团在改革初期如笼中之鸟放飞一样,未辩明方向和目的就盲目的扩张;易然进入新产业和领域,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拓展业务不当,缺乏成长道路和科学选择和战略制造而陷入困境。论文目的是为了解决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指明方向。 查阅近年来文献和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总感觉关于企业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大有逾演逾烈之势,《企业改革与管理》还为此开辟了《多元化经营》专栏,发表过一些文章。但总的来说,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争议“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的层面上,其方法也大多是“观战加案例”。尹义省着《适度多角化—企业成长与业务重组》,康荣平、柯银斌的许多理论虽说不错,但针对三线企业的特例、现象也很难解释,国外的理论就更难解释了。 实际上,中外企业的成长史表明:无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有成功的企业,都有失败的企业,也许,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议本身就不是一个什么问题,而企业成长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机关报企业适合专业化?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多元化?企业应该如何多元化和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化经营能力?这也是论文集研究的目标。本文拟解决关键问题是: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本身无可厚非,但它也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其关键的两点是企业应具有核心能力,应具有品牌优势,如何利用核心能力、品牌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 论文集分六章进行分析,第一章分析了三江集团为什么要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二章是讲三江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可能性。第三、四、五章重点探讨了三江集团多元化经营进入条件和方式。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关系和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多元化经营与品牌战略关系以及开展品牌战略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三江集团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是企业自身需要、也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主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品牌的扩展。
二、当心产品扩张陷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心产品扩张陷阱(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国际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产品策略 |
二、国际价格策略 |
三、国际营销渠道策略 |
四、国际促销策略 |
五、注重品牌营销 |
1. 品牌保护 |
2. 品牌传播 |
3. 品牌管理 |
六、国际服务策略 |
七、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 |
(2)要不要赴风电盛宴?(论文提纲范文)
风能的崛起 |
传统产业 |
风电, 疯电? |
当心“黑天鹅” |
(3)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一汽集团公司机构改革和调整 |
1.1.2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
1.1.3 挑战和机遇并存 |
1.1.4 本研究的意义 |
1.2 企业多元化经营理论的发展 |
1.3 汽车装备制造企业的行业特点 |
1.3.1 汽车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特征 |
1.3.2 汽车装备制造企业与汽车生产厂的关系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研究宗旨、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2.1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的历史沿革 |
2.1.1 一汽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
2.1.2 一汽集团企业技术结构的演变 |
2.1.3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与一汽关系的演变 |
2.2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 |
2.2.1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现状 |
2.2.2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现状 |
2.2.3 一汽集团装备企业的技术现状 |
2.2.4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主业、汽车件产品的生产状况 |
2.3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单一主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三章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竞争环境分析 |
3.1 国际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
3.2 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态势 |
3.2.1 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宏观环境 |
3.2.2 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
3.3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与集团外企业的竞争 |
3.3.1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的SWOT 分析 |
3.3.2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与集团外企业的竞争 |
第四章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导入与实施 |
4.1 企业发展需要多元化经营 |
4.1.1 企业要生存,需要多元化经营 |
4.1.2 企业要发展,需要多元化经营 |
4.1.3 企业平衡生产,需要多元化经营 |
4.1.4 企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需要多元化经营 |
4.1.5 企业要规避风险,需要多元化经营 |
4.2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制定 |
4.2.1 一汽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实施的多元化战略情况 |
4.2.2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定位 |
4.3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
第五章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分析 |
5.1 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的分析内容 |
5.2 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的绩效分析 |
5.2.1 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的绩效 |
5.2.2 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的绩效分析 |
5.3 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的风险分析 |
5.3.1 管理冲突 |
5.3.2 企业筹集资金的风险 |
5.3.3 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风险 |
5.3.4 人力资源匮乏的风险 |
5.3.5 市场退出的风险 |
5.3.6 市场进入风险 |
5.4 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评价 |
5.4.1 多样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 |
5.4.2 多元化经营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 |
第六章 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提升与调整 |
6.1 多元化经营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
6.1.1 项目选择失误 |
6.1.2 存在管理冲突 |
6.1.3 分散企业资源 |
6.1.4 经济规模过小 |
6.2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提升与调整建议 |
6.2.1 多元化的项目选择 |
6.2.2 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6.2.3 采用分权管理,减少管理冲突 |
6.2.4 要使多元化项目成为现金牛 |
6.2.5 继续发挥与主机厂关系的优势 |
6.2.6 沿着优势发展方向,向新核心领域转移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4)国际企业联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论 |
0.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0.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0.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0.3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 |
0.4 论文创新之处 |
1 国际企业联盟理论综述 |
1.1 西方学者视角下的联盟内涵 |
1.1.1 西方学者对国际企业联盟的定义 |
1.1.2 对西方学者关于国际企业联盟定义的简单评价 |
1.2 国外学者对国际企业联盟存续的经济学解释 |
1.2.1 国际企业联盟的交易费用解释 |
1.2.2 国际企业联盟的博弈论解释 |
1.2.3 国际企业联盟的价值链解释 |
1.2.4 国际企业联盟的网络竞争战略解释 |
1.3 西方学者对国际企业联盟的分类 |
1.4 西方学者对企业联盟生命周期的启蒙性研究 |
1.4.1 玛托斯与Spekman的联盟生命周期理论 |
1.4.2 玛托斯和Spekman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
1.5 小结 |
2 国际企业联盟的内涵与外延 |
2.1 国际企业联盟的概念 |
2.1.1 国际企业联盟内涵的界定标准 |
2.1.2 国际企业联盟的内涵 |
2.2 国际企业联盟的分类 |
2.2.1 国际企业联盟的基本类型 |
2.2.2 国际企业联盟的四维分类 |
2.3 国际企业联盟的特点 |
2.4 国际企业联盟与跨国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区别 |
2.4.1 跨国公司是一种特殊的企业集团 |
2.4.2 企业集团与企业联盟边界模糊 |
2.4.3 企业联盟与企业集团的区别 |
2.5 企业联盟与虚拟企业的区别 |
2.5.1 虚拟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
2.5.2 虚拟企业与企业联盟具有相似性 |
2.5.3 虚拟企业和企业联盟的边界 |
2.6 小结 |
3 国际企业联盟的产生动因 |
3.1 技术变动与国际企业联盟产生 |
3.1.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促使企业联盟大量涌现 |
3.1.2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企业联盟的兴起奠定了技术基础 |
3.2 国际市场结构变动与国际企业联盟产生 |
3.2.1 国际市场结构与企业竞争策略的互动 |
3.2.2 网络型寡占与企业竞争策略:从“内部一体化”到“外部一体化” |
3.3 国际竞争立法新进展与国际企业联盟产生 |
3.3.1 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的回归 |
3.3.2 行为主义回归与联盟兴起 |
3.4 小结 |
4 国际企业联盟的经济效能分析 |
4.1 国际企业联盟的经济绩效 |
4.1.1 国际企业联盟与规模经济实现 |
4.1.2 战略联盟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获取 |
4.1.3 企业联盟与速度经济获取 |
4.2 国际企业联盟与企业竞争力培育 |
4.2.1 战略联盟与资源互补、资源共享 |
4.2.2 企业联盟与知识转移、知识创造 |
4.2.3 战略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选择 |
4.3 国际企业联盟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
4.3.1 国际贸易壁垒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
4.3.2 国际企业联盟与国际市场进入 |
4.4 国际企业联盟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
4.4.1 “联盟资本主义”与日本崛起 |
4.4.2 国际企业联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4.5 小结 |
5 国际企业联盟生命周期 |
5.1 从企业生命周期到联盟生命周期:一个分析工具的延伸 |
5.1.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
5.1.2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到组织生命周期 |
5.2 国际企业联盟的生命阶段 |
5.2.1 联盟酝酿与组建期 |
5.2.2 联盟震荡与磨合期 |
5.2.3 联盟规范运作与任务执行期 |
5.2.4 联盟解散及“联盟蜕变” |
5.3 小结 |
6 国际企业联盟的运行管理 |
6.1 国际企业联盟的文化管理 |
6.1.1 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冲突 |
6.1.2 国际企业联盟中的文化冲突 |
6.1.3 国际企业联盟的文化管理 |
6.2 国际企业联盟的声誉管理机制 |
6.2.1 声誉、声誉管理模型及其作用机制 |
6.2.2 联盟网络背景下的企业联盟声誉管理 |
6.3 国际企业联盟的产权管理 |
6.3.1 合作式企业联盟的产权管理:以所有权共享为核心 |
6.3.2 合资式企业联盟管理:谨防董事会“骇形化” |
6.3.3 权力制衡与董事会“骸形化”矫正 |
6.4 国际企业联盟的知识管理 |
6.4.1 联盟知识管理的原则 |
6.4.2 联盟知识管理措施 |
6.4.3 联盟运行中的技术保密问题 |
6.5 国际企业联盟的人力资源管理 |
6.5.1 人力资源管理与联盟绩效提高 |
6.5.2 联盟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
6.5.3 企业联盟管理层的人事政策 |
6.5.4 联盟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与测试 |
6.6 联盟治理:以网络治理为中心 |
6.6.1 联盟治理的内涵与特点 |
6.6.2 联盟治理模式选择 |
6.7 小结 |
7 国际企业联盟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
7.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历史变迁与路径依赖 |
7.1.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 |
7.1.2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变迁及其阶段性特征 |
7.1.3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及总体评价 |
7.2 国际企业联盟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组织创新 |
7.2.1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范式”分析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型 |
7.2.2 国际企业联盟与中国企业“超常规”进入国际市场 |
7.3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企业联盟的形式 |
7.3.1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企业联盟的常见形式 |
7.3.2 选择联盟形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7.4 强化联盟运行管理,防范联盟风险 |
7.4.1 中国企业在缔结国际企业联盟时面临的风险 |
7.4.2 强化联盟管理,提升联盟绩效 |
7.5 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声明 |
后记 |
(9)三江集团经营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概述 |
1.1 三江集团概况与经营战略和目标 |
1.2 集团多元化是社会需要 |
1.3 集团多元化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
1.4 集团多元化是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需要 |
第2章 集团多元化的可能性 |
第3章 多元化经营的进入条件和进入方式 |
3.1 国内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简单历程 |
3.2 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
3.3 多元化经营进入前的战略准备 |
3.4 多元化经营目标行业进入方式、途径 |
第4章 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力 |
4.1 核心竞争力定义 |
4.2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
4.3 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关系 |
4.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管理 |
第5章 多元化经营与品牌战略 |
5.1 品牌与品牌策略 |
5.2 多元化经营与品牌策略 |
5.3 几种品牌策略应用 |
5.4 三江集团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6章 结语 |
6.1 多元化企业的业务整理:分立和清算 |
6.2 多元化与利基战略 |
四、当心产品扩张陷阱(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国际营销策略[J]. 路萍,蒋铭.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4)
- [2]要不要赴风电盛宴?[J]. 夏雪. 中国机电工业, 2009(03)
- [3]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研究[D]. 沈喜堂. 吉林大学, 2005(03)
- [4]国际企业联盟研究[D]. 赵志泉. 四川大学, 2004(02)
- [5]认识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A]. 卢继传. 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 2003
- [6]当心产品扩张陷阱[J]. 王雪梅. 财经界, 2003(09)
- [7]当心产品扩张陷阱[J]. 王雪梅. 经贸世界, 2003(01)
- [8]让公众认识企业家[J]. 卢继传. 中外科技信息, 2002(09)
- [9]三江集团经营战略[D]. 樊明喜.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