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济钢120t转炉二次烟气除尘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薛海,李峰,王永刚,李朝阳[1](2018)在《转炉一次烟气湿式净化与回收系统升级改造》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转炉一次烟气湿式净化与回收系统升级改造进行了阐述,针对不同厂房条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新增防爆型圆筒湿式电除尘器进行精除尘,文中详细描述了其性能及技术特点。改造后烟尘排放指标≤15 mg/Nm3,煤气含尘浓度≤10 mg/Nm3,可实现转炉煤气综合回收利用。本文对钢铁企业全面实现转炉一次烟气净化回收达标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方案。
李静,梁精龙,霍东兴,刘鹏,任立志,张登宇,高洁,王于月,李慧[2](2018)在《转炉除尘技术发展现状》文中指出现阶段转炉炼钢是炼钢技术中是比较常见的工艺之一。由于在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和粉尘,故转炉除尘工艺是减少炼钢过程中排放烟尘的必要措施。主要介绍转炉炼钢除尘技术的发展现状,将其中的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中的各种除尘手段以及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并分析每种除尘方法常见的问题和除尘效率、能耗、系统阻力、设备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的优缺点,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能用这些建议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除尘系统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以此才能保证钢铁生产的稳定性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规划,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炼钢企业科学健康地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李唐琳[3](2018)在《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安全问题尤其突出。以河钢唐钢热轧部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工艺流程、设备及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其中转炉炼钢煤气回收系统高温作业线长、高温烟气喷出、安全措施不到位是造成煤气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设备缺陷和操作人员失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定性、定量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该煤气回收系统中原料供应处和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处危险等级较高,容易发生中毒和煤气火灾事故。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得到,河钢唐钢热轧部20000立方米转炉煤气柜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通过对该煤气回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除尘效果和设备安全性;此外煤气回收系统采用了完善的、灵敏的连锁防护、报警、切断装置,提高了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起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目的;最后采用美国道化学公司所制定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来实施危险系数评估,得知该转炉煤气系统具有很大的危险系数,因此必须加强转炉煤气系统的安全管理。在通过实施安全补偿措施之后,其安全补偿系数降低,危险等级也得到很大降低,级别成为“较轻”,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其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值较小,因此根据补偿系数值来计算出的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较小。基于论文的风险分析结果,除了进行除尘系统的技术改造之外,还提出了针对该煤气回收系统的管理措施,为创造“本质安全化”企业奠定基础,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为同类企业加强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夏宏钢[4](2016)在《西钢120t转炉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文中认为钢铁工业从节能化、清洁化生产到循环经济模式,是近年来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实现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低成本策略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之策。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统计表明,国内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因此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已成为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炉炼钢在当代钢铁生产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转炉钢比例已超过90%,负能炼钢是炼钢节能的主要技术,转炉炼钢厂生产实现负能炼钢具有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能源再循环等技术优势,国内外转炉炼钢厂均把实现转炉负能炼钢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在追求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今天,钢铁厂实践循环经济,负能炼钢是必然选择。推广负能炼钢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证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炉炼钢已不再是纯粹的耗能工序,也是回收二次能源的主要工序,实现负能炼钢是衡量一个炼钢厂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为降低转炉炼钢工序能耗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研究包括转炉煤气回收技术、蒸气回收技术以及氧气、电力、煤气等能源介质的相应节能降耗等技术措施,在转炉炼钢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设备改造、优化工艺操作、新工艺技术推广应用等主要有效手段的实施推广,从而达到了有效降低炼钢工序能耗的目的。本课题的开展大大推动了西钢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并在付诸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和管理制度,最终,西钢炼钢厂转炉工序在实现负能炼钢基础上,工序能耗达到-5.91kgce/t(1kgce/t=29.26GJ/t),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贾立国[5](2016)在《氧气顶吹转炉一次除尘系统提升除尘能力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钢铁行业中氧气顶吹转炉设备向大型化发展,国内大多数炼钢转炉一次除尘系统所采用的传统湿法除尘系统能耗高、污染重等缺点已经逐步显现,尤其近年来雾霾污染严重,钢铁冶炼行业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针对鞍钢股份公司一炼钢厂6#转炉一次除尘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到了解决方案,为其它同类钢厂除尘设备的改造提供了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6#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冶炼参数、除尘设备参数的理论计算找出了原除尘系统炉口烟气外溢、一次风机叶轮频繁更换和外排烟气不达标原因,然后通过对除尘原理分析,确定了改进方法,提出了改造方案。将原除尘系统的一级粗除尘设备溢流式文式管改为喷淋洗涤塔,用于降低除尘阻力损失,提高设备节能效果。将二级精除尘设备RD阀文式管改为环缝文式管,并增加炉口微差压调节功能,根据冶炼强度实时调节烟气流量,稳定文式管喉口处烟气流速,解决了炉口处烟气外溢和外排烟气不达标问题。对除尘关键设备喷淋洗涤塔和环缝文式管,利用Gambit软件对计算区域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利用Fluent分析软件对其内部气、液、固三相复杂流动问题,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对模型速度场、温度场进行模拟优化,为此次除尘设备改造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李海英,张滔,滕军华,贾永丽[6](2015)在《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与湿法除尘系统对比,转炉干法除尘更具优势且更符合我国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结介绍了转炉LT干法除尘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分析了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在钢铁企业实际运行中系统泄爆、静电除尘器极线断裂、蒸发冷却器积灰、输灰系统故障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并对转炉干法除尘及煤气回收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对于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稳定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
张革[7](2015)在《钢铁企业颗粒物排放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多地持续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研究表明,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这对我国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是颗粒物的排放大户,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总悬浮颗粒物的减排上,而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PM10和PM2.5排放状况及除尘器的分级除尘效率方面研究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制定了国内某钢铁企业烧结、焦化、炼铁和炼钢四个工序的12个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的测试方案,并对各污染源的废气基本参数、除尘设备捕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以及除尘设备出口颗粒物的质量流量、粒径分布进行了测试。(2)对PM1(的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烧结机机头、高炉出铁场、倒罐及预处理、转炉二次烟气和精炼除尘器前颗粒物中PM10的质量百分含量较高,分别为58.86%、58.37°、84.79%、82.42%和85.42%;烧结机机头、高炉出铁场、倒罐及预处理和转炉二次烟气除尘器前PM10中PM2.5的质量百分含量较高,分别为44.68%、52.90%、40.79%和52.36%;所有污染源除尘器后PM10、PM2.5的质量百分含量较除尘器前均有所增加。(3)对颗粒物的排放状况进行了分析。烧结机机头、烧结机机尾、高炉出铁场、转炉二次烟气单位产品PM10PM2.5的排放量均比较大,其中PM10的排放量为0.032kg/t-烧结矿、0.021 kg/t-烧结矿、0.037kg/t-铁、0.037 kg/t-钢;PM2.5 的排放量为:0.018 kg/t-烧结矿、0.011 kg/t-烧结矿、0.024kg/t-铁、0.021 kg/t-钢。烧结机机头、烧结机机尾、装煤及推焦、高炉出铁场、倒罐及预处理、转炉二次烟气和精炼除尘器后PM10、PM2.5的浓度比较高,其中PM10的浓度均高于10mg/r3;PM2.5的浓度均高于5mg/m3。(4)对除尘设备的分级除尘效率进行了分析。各污染源除尘器的分级除尘效率均有:ηM2.5<ηPM10<ηTSP。因此,要关注烧结机机头、高炉出铁场、倒罐及预处理、转炉二次烟气和精炼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
张东丽,毛艳丽,曲余玲,王涿[8](2013)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应用与控制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对国内外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控制措施。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稳定运行的经验包括优化转炉吹炼操作及静电除尘器配置,保证蒸发冷却器喷嘴雾化效果,开发应用粉尘冷压块等工艺降低回收成本等。
贾秀英[9](2012)在《济钢120t转炉炼钢烟尘治理》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二级文氏管净化处理、煤气回收或布袋除尘等技术对济钢120t转炉生产中辅原料及铁合金上料,倒罐间烟气,铁水预处理烟气,转炉一次、二次烟气,炉外精炼等烟尘进行治理,除尘效率达99%以上,转炉一次外排烟尘含量控制在80mg/m3以内,回收一次除尘污泥、除尘灰中氧化铁作为原料使用,年节约成本500余万元。
张东丽,毛艳丽,曲余玲,王涿[10](2012)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文中认为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及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控制措施。通过采取优化转炉吹炼操作及配置静电除尘器,保证蒸发冷却器喷嘴雾化效果,开发应用粉尘冷压块等工艺降低了回收成本,干法除尘系统运行稳定。国内外钢铁企业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干法除尘后,回收煤气含尘量可以控制在10mg/m3以下,与湿法除尘技术指标对比,干法除尘具有能耗低、投资回收期短等优点。
二、济钢120t转炉二次烟气除尘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钢120t转炉二次烟气除尘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转炉一次烟气湿式净化与回收系统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升级改造目的 |
2 升级改造技术方案 |
2.1 第一种升级改造技术方案 |
4.2第二种升级改造技术方案 |
3 关键技术的应用 |
3.1 防爆型圆筒湿式电除尘器的应用 |
3.2 防爆型圆筒湿式电除尘器的主要技术特点 |
4 结束语 |
(2)转炉除尘技术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湿法除尘工艺 |
1.1 传统OG工艺 |
1.2 第四代OG湿法 |
1.3 塔文工艺 |
2 干法除尘工艺 |
2.1 干法除尘工艺 |
2.2 电除尘技术 |
2.3 西门子DDS工艺 |
3 其他除尘工艺 |
3.1 超高压宽间距电除尘器 |
3.2 电袋一体化除尘器 |
4 结论 |
(3)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转炉煤气研究现状 |
1.2.1 转炉工业的发展 |
1.2.2 我国转炉工业的发展 |
1.2.3 转炉煤气的回收与利用 |
1.2.4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发展现状 |
1.2.5 我国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发展现状 |
1.3 钢铁企业煤气主要种类及特性 |
1.3.1 焦炉煤气 |
1.3.2 高炉煤气 |
1.3.3 转炉煤气 |
1.4 煤气事故种类 |
1.4.1 煤气中毒事故 |
1.4.2 煤气爆炸事故 |
1.4.3 煤气着火事故 |
1.5 转炉煤气系统风险评估及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1.5.1 风险评估 |
1.5.2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第2章 河钢唐钢热轧部炼钢生产的基本情况 |
2.1 河钢唐钢热轧部简介 |
2.2 转炉炼钢工艺简介 |
2.3 河钢唐钢热轧部炼钢系统主要工艺设备 |
2.4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工艺及参数 |
2.5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
3.1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 |
3.2 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煤气危险因素分析 |
3.2.1 在原料供应工序存在人员中毒和窒息危险 |
3.2.2 在转炉冶炼工序存在爆炸、中毒窒息危险 |
3.2.3 在精炼工序存在中毒、火灾、爆炸危险 |
3.2.4 在连铸工序存在火灾、爆炸、中毒危险 |
3.2.5 在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工序存在煤气中毒、火灾爆炸危险 |
3.3 设备维检过程的煤气危险因素分析 |
3.4 主要危险因素汇总 |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 |
3.5.1 重大危险源分级 |
3.6 对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煤气系统的风险评价 |
3.6.1 LEC评价法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危险因素防控对策 |
4.1 改造转炉一次除尘设备 |
4.1.1 改造目的 |
4.1.2 改造项目 |
4.1.3 改造后主要参数 |
4.1.4 改造主要效果 |
4.2 安全评价及对策 |
4.2.1 安全管理检查表 |
4.2.2 中毒事故事故树评价 |
4.2.3 煤气回收系统危险性评价 |
4.3 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
4.3.1 安全操作规程 |
4.3.2 安全应急预案 |
4.3.3 抢、检修安全管理制度 |
4.3.4 安全防护考核细则 |
4.3.5 强化安全保证措施 |
4.4 运用“互联网+”理念加强安全教育 |
4.5 效益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动火作业申请单 |
附录 B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西钢120t转炉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负能炼钢实施背景及意义 |
1.2 转炉炼钢技术发展概况 |
1.3 转炉负能炼钢技术概述 |
1.3.1 负能炼钢概念 |
1.3.2 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应用 |
1.3.3 转炉蒸气回收技术 |
1.4 国内钢铁企业转炉负能炼钢发展情况 |
1.4.1 国内负能炼钢发展阶段 |
1.4.2 实现负能炼钢的情况 |
1.4.3 各企业为实现负能炼钢具体措施 |
1.5 本工作的内容 |
2 西钢 120t转炉负能炼钢系统优化 |
2.1 引言 |
2.2 转炉炼钢除尘系统优化升级改造 |
2.2.1 西钢LT法除尘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
2.2.2 LT法除尘设备技术特点 |
2.2.3 干法除尘PLC控制 |
2.3 西钢连铸系统R8m连铸机升级改造 |
2.3.1 R8m连铸机设备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
2.3.2 连铸机工艺特点 |
2.4 西钢 120t转炉能源介质管理 |
2.5 生产工艺设备运行保证 |
2.5.1 设备管理控制 |
2.5.2 工序间协调控制 |
2.6 本章小结 |
3 西钢 120t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关键 |
3.1 引言 |
3.2 优化转炉冶炼工艺 |
3.2.1 引进全石灰石冶炼技术 |
3.2.2 转炉全留渣技术应用 |
3.2.3 成分微调技术应用 |
3.2.4 钢包返回渣在转炉的利用 |
3.3 进一步降低钢铁料 |
3.4 优化转炉氧枪喷头工艺设计 |
3.4.1 氧枪喷头优化改造 |
3.4.2 使用效果 |
3.5 连铸机在线称重技术应用 |
3.6 铁水“一罐到底”技术应用 |
3.7 提高结晶器铜管过钢量技术优化 |
3.8 西钢 120t转炉煤气回收技术 |
3.8.1 干法除尘系统流程 |
3.8.2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措施 |
3.9 转炉蒸气回收技术 |
3.9.1 转炉气化冷却系统流程 |
3.9.2 转炉饱和蒸气的特点 |
3.9.3 加大蒸气回收量采取相关措施 |
3.10 本章小结 |
4 西钢 120t转炉负能炼钢实践取得的效果 |
4.1 各能源消耗和回收指标完成情况 |
4.2 直接经济效益 |
4.2.1 转炉煤气回收产生的经济效益 |
4.2.2 蒸气回收量的增加产生的经济效益 |
4.2.3 转炉负能炼钢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
4.3 间接经济效益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氧气顶吹转炉一次除尘系统提升除尘能力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转炉除尘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除尘系统参数分析与总体方案确定 |
2.1 引言 |
2.2 OG除尘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
2.3 转炉除尘参数计算分析 |
2.3.1 冶炼参数计算 |
2.3.2 除尘设备参数核算 |
2.3.3 除尘风机参数计算 |
2.4 除尘效率及工况分析 |
2.5 总体改造方案 |
2.5.1 除尘效率分析 |
2.5.2 改造方案确定 |
2.6 小结 |
第3章 粗除尘喷淋洗涤塔的改造 |
3.1 引言 |
3.2 喷淋洗涤塔设计 |
3.3 喷淋洗涤塔内部流场模拟及优化 |
3.4 效果验证 |
3.5 小结 |
第4章 环缝文式管精除尘器改造 |
4.1 引言 |
4.2 环缝文式管结构设计 |
4.3 环缝文式管内部流场模拟及优化 |
4.4 效果验证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1 |
2转炉LT除尘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
2.1转炉除尘技术 |
2.2转炉LT干法除尘应用现状 |
2.3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流程 |
3转炉LT干法除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3.1安全问题 |
3.2工艺问题 |
4结论 |
(7)钢铁企业颗粒物排放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
1.1.2 钢铁行业颗粒物排放及治理现状 |
1.1.3 除尘设备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粒径分布和除尘效率的数学描述 |
2.1 颗粒的粒径分布 |
2.1.1 粒径的定义 |
2.1.2 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 |
2.2 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 |
2.2.1 除尘效率的计算方法 |
2.2.2 总除尘效率与分级除尘效率的关系 |
2.2.3 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颗粒物排放的测试方案 |
3.1 测试对象和测试项目 |
3.1.1 测试对象 |
3.1.2 测试项目 |
3.2 采样点和采样频次 |
3.2.1 采样点设置 |
3.2.2 采样频次设计 |
3.3 实验仪器及材料 |
3.3.1 实验仪器 |
3.3.2 实验材料 |
3.4 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 |
3.4.1 采样方法 |
3.4.2 质量保证与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颗粒物排放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 PM_(10)的粒径分布特征 |
4.1.1 烧结工序 |
4.1.2 焦化工序 |
4.1.3 炼铁工序 |
4.1.4 炼钢工序 |
4.2 颗粒物排放状况及分级除尘效率 |
4.2.1 烧结工序 |
4.2.2 焦化工序 |
4.2.3 炼铁工序 |
4.2.4 炼钢工序 |
4.3 实验误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济钢120t转炉炼钢烟尘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烟尘治理 |
2.1 辅原料及铁合金上料除尘 |
2.2 倒罐间烟气除尘 |
2.3 铁水预处理烟气除尘 |
2.4 转炉一次烟气处理 |
2.5 转炉二次除尘 |
2.6 炉外精炼除尘 |
3 济钢120 t转炉烟尘治理的技术特点 |
3.1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
3.2 其他除尘系统 |
4 结语 |
(10)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简介 |
1.1 鲁奇LT法 |
1.2 奥钢联DDS法 |
1.3 西马克第二代干式电除尘法 |
2 应用效果 |
2.1 效果 |
2.2 能耗分析 |
3 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
3.1 静电除尘器泄爆 |
3.1.1 转炉操作控制 |
(1) 转炉开吹阶段采取阶梯供氧 |
(2) 控制加料 |
3.1.2 设备结构优化 |
(1) 增加N2稀释装置 |
(2) 优化静电除尘器内部配置 |
3.2 蒸发冷却器内壁积灰 |
3.3 粉尘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 |
4 结语 |
四、济钢120t转炉二次烟气除尘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转炉一次烟气湿式净化与回收系统升级改造[J]. 薛海,李峰,王永刚,李朝阳. 重型机械, 2018(04)
- [2]转炉除尘技术发展现状[J]. 李静,梁精龙,霍东兴,刘鹏,任立志,张登宇,高洁,王于月,李慧. 矿产综合利用, 2018(03)
- [3]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D]. 李唐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2)
- [4]西钢120t转炉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D]. 夏宏钢.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3)
- [5]氧气顶吹转炉一次除尘系统提升除尘能力装置的研制[D]. 贾立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6]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A]. 李海英,张滔,滕军华,贾永丽.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 2015
- [7]钢铁企业颗粒物排放特性的研究[D]. 张革. 东北大学, 2015(07)
- [8]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应用与控制措施[A]. 张东丽,毛艳丽,曲余玲,王涿. 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 2013
- [9]济钢120t转炉炼钢烟尘治理[J]. 贾秀英. 山东冶金, 2012(06)
- [10]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J]. 张东丽,毛艳丽,曲余玲,王涿. 世界钢铁,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