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梅,刘轩羽,温小萍,郭培红,李平[1](2021)在《水基纳米液压液抗磨减摩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纳米颗粒对于水基纳米液压液抗磨减摩特性的影响机制,以水基Cu纳米液压液为例,构建纳米流体在平板间做剪切流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Lennard-Jones势函数、嵌入原子势(EAM)、MCY建立原子间势能模型,研究不同压力、不同纳米颗粒含量、不同剪切速度下水基纳米液压液的抗磨减摩特性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水基纳米液压液的承载能力随着纳米颗粒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摩擦力会随着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过大的纳米颗粒含量将导致摩擦加剧。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探索在剪切作用下纳米颗粒的运动状态,结果发现纳米颗粒绕不同坐标轴的角速度分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纳米颗粒在模拟区域的上下金属壁面之间起到类似滚珠轴承中"滚珠"的作用。
华一帆[2](2019)在《基于AMESim的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多路水压测试系统在工业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多路水压系统的应用背景、系统压力建立、压力闭环控制、模型仿真、电气控制设计及实验性能测试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从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组成出发,分析了水压测试系统的主要元件及关键技术。多路水压测试系统包含了系统压力建立模块、气动增压模块、压力闭环控制模块,其中系统压力的建立与气动增压关键在于机械参数的设计,压力闭环控制设计在于控制器参数与系统的匹配。基于测试需求与关键技术设计了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原理。在水压测试系统仿真研究中,建立了基于AMESim的多路水压测试系统模型。对测试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包括液压缸夹持模块、气动增压模块、气体压力闭环控制模块、液体压力闭环控制模块和动力输出模块等进行了独立建模仿真。对单个模块的功能性能作了参数设计与仿真结果输出。结合水压测试台综合性能的需求,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作了仿真。仿真模型分别测试了固定压力值曲线、线性压力曲线、正弦压力曲线及方波压力曲线,输出压力曲线的误差能够满足测试需求。最后,在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原理及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多路水压测试试验台。对系统的关键控制部件进行了选型,依据测试需求做了试验台的电气设计与软件编程设计,实现了水压测试台压力测试功能。结合仿真参数与仿真结果,调整实验台的控制参数,对多路水压测试实验台进行了真实的实验验证。在保压测试实验、测试效率统计实验、压力曲线测试实验中,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性能均满足测试要求。
魏本柱[3](2017)在《水压组合阀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指出水压组合阀是水压传动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水压系统重要原件之一。论文所研究的水压组合阀由先导溢流阀和安全阀组合而成,与传统的单功能阀相比,该阀具有稳压和安全的综合性能。水液压系统回路采用双功能的水压组合阀,一定程度上简化水压系统回路,在实现安全环保的同时,实现水压系统的安装、检查以及维修等更加的便捷。根据水压组合阀设计要求,针对水压元件研究中面临的气蚀、腐蚀、磨损、振动等常见技术问题,对水压组合阀的结构以及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其过程及结论如下:1.根据水压元件的设计原则,确定水压组合阀主要结构参数。同时对阀的材料进行选择:阀体材料选用铁素体不锈钢,阀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阀芯采用不锈钢材料。2.对主阀芯尾椎部分采用表面微造型设计,通过对圆柱、锥形、球冠三种不同形状微造型的压力以及气相体积分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圆柱形微造型性能最优。同时对不同微造型的加工方法进行研究对比,论文中圆柱形微造型选用激光加工方法。3.利用CAD软件建立主阀芯不同锥角二级节流的二维模型,利用GAMBIT划分网格,在FLUENT软件中对不同模型的主阀芯过流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一级阀芯锥角30°,二级阀芯锥角45°,并在二级阀芯处采用60°的直线过渡,过渡直线长度为3mm,同时采用半径3mm的圆弧过渡。4.利用AMESIM软件仿真分析水压组合阀中不同参数的主阀阻尼孔、先导阀阻尼孔以及主阀弹簧的刚度对阀动态性能影响。研究结果为主阀阻尼孔直径dd=1mm,先导阀阻尼孔直径d0=2mm,主阀弹簧刚度小于20.5KN/m时,不同刚度对水压组合阀性能影响较小,以取值20.5KN/m时较优,当主阀弹簧刚度取值大于20.5KN/m时,会出现阀口流量不稳定现象。
赵建新[4](2017)在《纯水液压传动缸的研制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能源减少现象日趋严重。纯水液压传动技术是把纯水替代普通液压油的一种绿色环保的的传动技术。众所周知,纯水具有无毒、来源广泛,绿色卫生,阻燃性好等优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致力于纯水液压技术的研究工作,水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液压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本论文在基于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水压系统及元件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提出了纯水液压传动缸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通过对纯水液压传动缸的分析研究,为水压系统及元件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论文来源于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绿色液压传动节能型无静差压力控制阀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的部分内容。本文针对水介质在水压传动的摩擦学缺陷及腐蚀性作了概括分析,分析了水压缸跟油压缸在材料、密封、结构、摩擦力及过流特性等方面的区别,结合现代液压技术与现代仿真技术对纯水液压传动缸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分析了水压传动缸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首先,对水压缸元件在水压系统中的存在的现状问题做了研究,并介绍了水压缸领域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其次,通过建立水压缸系统模型,做了基于AMESim的水压缸系统的泄漏量仿真,得出了不同间隙及不同水动力粘度系数对泄漏量的影响为了减少泄漏,间隙高度应小于0.01mm;对低泄漏低摩擦力水压缸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Fluent仿真分析了水压缸活塞与缸筒的间隙泄漏量的状况,研究了相应的密封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压缸尺寸计算及结构的设计,建立了液压缸的三维模型;基于Simulink软件做了水压缸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最后,研制出纯水液压传动缸的样件,对水压试验台的阀体进行了改装设计,结合水压传动实验台对水压缸的动静态特性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得出了被测缸的的测试曲线,分析了实验结果误差及原因。通过分析被测缸的静态实验曲线,结果表明研制的水压缸达到了预期要求。
曾磊,孙鹏飞,陈明,金俨,刘宾[5](2016)在《空间机械臂水下试验及其关键技术综述》文中认为为配合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以及在中性浮力环境中验证空间机械臂的相关任务和功能,需开展空间机械臂的水下试验工作。对加拿大I臂、Ranger项目、Eurobot欧洲号机器人等国际空间机械臂水下试验情况进行了调研,提炼出水下密封技术、水下接口湿式插拔技术、中性浮力配平技术、水动力特性仿真技术、水压传动与关节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机械臂后续开展水下试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田勇,辛培防[6](2014)在《纯水压控制阀的发展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纯水压控制阀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分析总结了纯水压控制阀面临的腐蚀与磨损、泄漏、气蚀等关键技术性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提出了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张利[7](2013)在《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压传动是以天然淡水或海水作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清洁、环保、安全、节能等突出优点,已成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国内开展水压技术研究比较晚,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而水压实验台为水压传动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因此,研究高性能的水压实验台具有理论研究及工程意义。本文概述了水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国内外水压元件及实验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本文设计思路与研究内容。根据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工作原理与设计要求,对实验台所需的水压元件、动力元件、电气设备以及测控系统硬件进行了选型,对其各部分结构、测控系统硬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完成了实验台的搭建。针对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干扰提出了有效的防干扰措施。根据实验测试内容要求,提出采用模块化编程方式对测控系统进行设计,利用LabVIEW软件对测控系统信号进出的通道进行了地址的选择以及参数的设置。对测控系统总程序及各个子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给出了信号调理、参数标定以及曲线拟合的方法。根据实验台测试性能要求,利用AMEsim软件搭建实验测试系统仿真模型,以理想水压泵、水压阀为例,对其静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被测泵、阀仿真特性曲线。利用所研制的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对先导式比例溢流阀、齿轮泵进行实验研究,得出被测泵、阀实验测试曲线,并分析了实验结果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被测泵阀实验测试曲线,表明自行研制的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技术参数达到了课题预定的设计要求。
张宜波[8](2013)在《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压传动具有绿色节能、保护环境、安全可靠、物丰价廉等突出优点,势必成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中压力阀作为液压传动技术中的关键元件之一,对其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但压力阀普遍存在静差,加之水的汽化压力高、粘度低、可压缩性小等特性,导致了水压压力阀内液动力、摩擦力等明显增大,易产生气蚀、拉丝侵蚀等现象,严重缩短了阀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了阀的性能。因此消除静差,成为解决水压压力阀调压精度的难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水压传动及压力阀的发展历程,优缺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静差概念进行了解释,分析了静差产生的机理,揭示了静差产生的本质,并就阀系统中的静差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静差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静差的难点与关键技术,为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然后在继承油压控制阀设计经验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先导式无静差水压减压阀,采用了特殊结构,实现了阀内部的动压反馈。根据提出的设计指标,对无静差减压阀的结构基本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对水压减压阀具体结构的材料进行了合理选择。应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对先导式无静差水压减压阀进行了流场仿真分析,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建立了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数学模型,并用MATLAB仿真分析了其静态和动态特性,仿真得到了静态压力特性曲线、静态压力一流量特性曲线等,分析得到该阀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而且调压精度高,根据推导的静差计算公式,该阀的静差都保持0.3%以下,满足设计指标。仿真结果证明,该阀在阶跃响应下出口压力稳定,稳定时间在2秒左右,幅频宽为4.87Hz。
程志[9](2013)在《低速重载液压升降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纯水液压传动技术以绿色、安全、环保等突出优点使其在食品、海洋开发、冶金、核工业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且在国外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本文针对低速重载升降系统设计任务,设计了升降系统纯水液压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升降系统样机液压及控制系统,并总结了在系统设计、调试及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纯水液压系统设计经验,同时通过对系统进行试验测试与特性研究,表明系统具有功能齐全、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对纯水液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概述,并介绍国内外纯水液压元件研究及系统应用的现状;对液压升降系统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并概述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对升降系统功能需求及国内外为实现此功能所采用的几种方案的分析与对比,提出纯水液压驱动系统方案,并对各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对主动变频控制和恒压控制两种泵站供水形式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并对纯水液压驱动系统关键点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对升降系统样机液压系统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对液压缸控制系统中比例阀调速方案和节流阀速度换接调速方案进行讨论和仿真建模分析。结合升降系统驱动机构特点,研制了一种具有较强抗偏载能力的球绞内置于活塞杆式液压缸,并对其性能试验进行介绍。最后,对纯水液压系统调试过程遇到的生锈和油污现象进行分析。第四章,设计升降系统样机控制系统,对子系统功能组成及程序流程进行介绍。对升降系统控制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对系统组成、控制流程及可靠性进行分析。第五章,对升降系统样机进行试验测试,详细分析各试验项目内容及测试结果,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系统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试验支撑。第六章,对全文进行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展望。
金春花[10](2011)在《浅谈水压传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水压传动的发展及水压传动技术的特点,阐述了水压传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水基纳米液压液抗磨减摩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 |
1.1 水基纳米液压液模型 |
1.2 势函数及其参数 |
2 模拟方法 |
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3.1 纳米颗粒对摩擦间距的影响 |
3.1.1 压力对摩擦间距的影响 |
3.1.2 剪切速度对摩擦间距的影响 |
3.1.3 纳米颗粒数量对摩擦间距的影响 |
3.2 纳米颗粒对摩擦力的影响 |
3.3 纳米颗粒的旋转特性 |
4 结论 |
(2)基于AMESim的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外发展现状 |
1.3 国内发展现状 |
1.4 课题来源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多路水压测试技术研究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多路水压测试原理的研究 |
2.2.1 系统压力的建立 |
2.2.2 高压密封原理 |
2.2.3 比例调节阀工作原理 |
2.3 多路水压测试压力闭环控制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AMESIM的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构建 |
3.1 引言 |
3.2 水压测试平台关键元件的AMESiM模型 |
3.3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AMESiM模型的建立 |
3.4 基于AMESiM模型的水压测试性能仿真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关键部件的选型 |
4.3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操作界面 |
4.4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电气设计 |
4.5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保压测试实验 |
5.3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压力测试效率统计实验 |
5.4 多路水压测试系统压力曲线测试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水压组合阀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水压传动的发展及应用 |
1.2.1 水压传动的应用 |
1.2.2 水压传动的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 水压组合阀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
1.4.1 水压组合阀的关键问题 |
1.4.2 解决方案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水压组合阀的结构设计 |
2.1 水压组合阀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
2.1.1 水压组合阀的组成 |
2.1.2 水压组合阀的工作原理 |
2.2 水压组合阀的结构设计 |
2.2.1 水压组合阀总体设计参数 |
2.2.2 水压组合阀的阀体结构设计 |
2.3 水压组合阀的弹簧设计 |
2.4 水压组合阀材料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主阀芯尾椎表面微造型设计 |
3.1 模型建立 |
3.1.1 主阀芯的几何模型 |
3.1.2 基于N-S方程计算模型 |
3.2 仿真计算 |
3.2.1 微造型几何形状建立 |
3.2.2 模型仿真 |
3.2.3 仿真结果 |
3.3 微造型加工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主阀芯过流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
4.1 流体仿真数学模型 |
4.1.1 基本方程 |
4.1.2 标准k-ε湍流模型 |
4.1.3 气穴模型 |
4.2 仿真分析 |
4.2.1 模型建立 |
4.2.2 模型初始化 |
4.2.3 仿真结果 |
4.3 模型优化 |
4.3.1 初步优化模型 |
4.3.2 仿真结果 |
4.4 最终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水压组合阀的动态性能分析 |
5.1 数学模型 |
5.1.1 流量方程 |
5.1.2 连续性方程 |
5.1.3 阀芯微分方程 |
5.1.4 阀芯受力平衡方程 |
5.2 AMESim建模 |
5.3 主阀芯阻尼孔不同尺寸直径仿真分析 |
5.3.1 安全阀阀芯位移 |
5.3.2 安全阀出口流量 |
5.3.3 安全阀阀口压力 |
5.3.4 主阀出口流量 |
5.3.5 阀口流量 |
5.4 先导阀阻尼孔不同尺寸直径仿真分析 |
5.4.1 主阀芯出口流量 |
5.4.2 先导阀芯出口流量 |
5.4.3 安全阀出口流量 |
5.5 主阀弹簧刚度对组合阀性能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纯水液压传动缸的研制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压技术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水压国外研究现状 |
1.2.4 纯水传动液压缸关键技术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的来源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压缸特性的理论研究 |
2.1 水压缸的摩擦及泄漏量特性 |
2.2 水压缸的泄漏量分析 |
2.3 环形间隙泄漏的层流及湍流理论分析 |
2.4 水压缸间隙泄漏的湍流理论分析 |
2.5 水压缸摩擦副的摩擦力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压缸的研制设计及尺寸计算 |
3.1 纯水传动液压缸的密封形式现状 |
3.2 降低摩擦力的措施 |
3.3 水压缸的结构三维设计 |
3.3.1 计算说明 |
3.3.2 主要尺寸参数确定 |
3.3.3 活塞杆设计 |
3.3.4 缸底厚度的确定 |
3.3.5 进、出油口尺寸的确定 |
3.3.6 缸筒的设计 |
3.4 水压缸制造工艺研究及材料选择 |
3.4.1 制造工艺 |
3.4.2 材料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压缸的特性仿真分析 |
4.1 纯水传动缸缝隙泄漏流场的仿真研究 |
4.2 基于AMESim的内泄漏量仿真分析 |
4.2.1 AMESim软件介绍 |
4.2.2 纯水传动缸的内泄漏的原因及泄漏量计算 |
4.2.3 纯水传动缸内泄漏建模与仿真分析 |
4.3 水压缸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4.3.1 纯水传动液压缸的系统建模仿真 |
4.3.2 水压缸系统模型参数的确定 |
4.3.3 水压缸的仿真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纯水传动液压缸的性能试验研究 |
5.1 水压缸的性能测试 |
5.1.1 水压性能实验台的组成 |
5.1.2 试验台阀体的结构分析与改进 |
5.1.3 水液压介质简介 |
5.2 水压缸性能的实验研究 |
5.2.1 实验内容及方法 |
5.2.2 实验的预处理 |
5.2.3 性能测试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5)空间机械臂水下试验及其关键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中性浮力试验方法概述 |
3 国际机械臂水下试验情况 |
3. 1 加拿大Ⅰ臂 |
3. 2 Ranger项目 |
3. 2. 1 RTFX的水浮试验产品RNBV I |
3. 2. 2 RTSX的水浮试验产品RNBV Ⅱ |
3. 3 Eurobot欧洲号机器人 |
4 水下机械臂关键技术 |
4. 1 水下密封技术 |
4. 2 水下接口湿式插拔技术 |
4. 3 中性浮力配平技术 |
4. 4 水动力特性仿真技术 |
4. 5 水压传动与关节设计技术 |
5 结论 |
(6)纯水压控制阀的发展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纯水压控制阀研究现状 |
1.1 纯水压控制阀国外发展概况 |
1.2 纯水压控制阀国内发展概况 |
2 水压控制阀的关键技术 |
2.1 防腐蚀及材料抗磨损性 |
2.2 密封与润滑 |
2.3 气穴及气蚀侵蚀 |
2.3.1 气穴的产生机理与气蚀 |
2.3.2 减轻和防止气蚀损坏的原则 |
3 结束语 |
(7)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水压传动技术 |
1.2.1 水压传动技术概述 |
1.2.2 水压传动技术的研究内容 |
1.3 水压传动技术特点 |
1.3.1 水压传动技术的优势 |
1.3.2 水压传动关键技术 |
1.4 水压传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水压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 水压实验台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6 本文课题的来源、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课题的来源 |
1.6.2 课题的意义 |
1.6.3 主要研究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原理及结构设计 |
2.1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原理设计 |
2.1.1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原理 |
2.1.2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主要性能参数 |
2.1.3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组成 |
2.2 水压实验台的结构设计 |
2.2.1 动力源的设计 |
2.2.2 水箱总成的设计 |
2.2.3 实验操作台结构设计 |
2.3 新型高水基液的组成 |
2.3.1 固体颗粒 |
2.3.2 载体—纯水 |
2.3.3 添加剂 |
2.4 水压实验台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
2.4.1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2.4.2 实验台控制元件选型 |
2.5 水压实验台控制电路设计 |
2.6 控制电路抗干扰处理 |
2.6.1 干扰信号产生的机理 |
2.6.2 抗干扰措施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系统软件的设计 |
3.1 虚拟仪器技术 |
3.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
3.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
3.1.3 虚拟仪器的结构 |
3.2 LabVIEW软件简介 |
3.2.1 LabVIEW的功能 |
3.2.2 LabVIEW的特点 |
3.3 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指标 |
3.4 信号调理 |
3.5 设备信号及其通道选择 |
3.6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3.6.1 数据采集程序整体设计 |
3.6.2 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
3.7 信号标定 |
3.8 曲线拟合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4.1 AMESim仿真工具简介 |
4.1.1 AMESim软件介绍 |
4.1.2 AMESim软件特点 |
4.2 实验台液压系统基本参数 |
4.2.1 水压泵参数 |
4.2.2 电机及变频器的选择 |
4.2.3 水压阀参数 |
4.3 实验台液压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
4.3.1 实验台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2 实验台液压系统模型参数设定 |
4.3.3 实验台液压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实验研究 |
5.1 实验方法及内容 |
5.2 实验预处理 |
5.2.1 传感器的标定 |
5.2.2 数据采集卡的测试 |
5.2.3 实验准备工作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
5.3.1 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的性能测试 |
5.3.2 齿轮泵性能测试 |
5.4 实验结果误差分析 |
5.4.1 实验误差来源 |
5.4.2 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和方法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8)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压技术发展现状概况 |
1.2 水压压力控制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水压压力控制阀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水压压力控制阀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水压压力控制阀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压压力控制阀静差理论分析 |
2.1 静差的定义 |
2.2 静差机理分析 |
2.2.1 液压压力控制阀的调压偏差分析 |
2.2.2 阀内水介质液动力与摩擦力分析 |
2.2.3 减压阀的系统静差理论分析 |
2.3 静差的危害 |
2.4 无静差理论实现难点与关键技术 |
2.4.1 实现难点 |
2.4.2 关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设计与计算 |
3.1 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结构形式的选择 |
3.2 阀体设计及其主要参数计算 |
3.2.1 结构原理 |
3.2.2 阀体基本参数计算 |
3.2.3 弹簧计算 |
3.3 水压阀材料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流场仿真 |
4.1 流场仿真基本方程 |
4.1.1 紊流理论 |
4.1.2 紊流模型基本控制方程 |
4.2 流场仿真基本方程 |
4.2.1 FloWorks软件介绍 |
4.2.2 介质参数及解析假定 |
4.2.3 先导阀和主阀几何及网络模型的建立 |
4.2.4 仿真参数的设置步骤 |
4.2.5 主阀流体仿真结果及分析 |
4.2.6 先导阀流体仿真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5.1 静态分析 |
5.1.1 静态数学模型建立 |
5.1.2 进口压力静态特性分析 |
5.1.3 静态压力—流量特性分析 |
5.1.4 静差分析 |
5.1.5 介质与部分结构参数对静态性能的影响 |
5.2 先导式无静差水压减压阀动态仿真分析 |
5.2.1 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5.2.2 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9)低速重载液压升降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 水压传动概况 |
1.1.1 水压传动的优点 |
1.1.2 水压传动面临的技术挑战 |
1.2 水压传动研究与应用进展 |
1.2.1 纯水液压元件状况 |
1.2.2 纯水液压系统应用状况 |
1.3 液压升降系统概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液压升降系统设计 |
摘要 |
2.1 升降系统设计任务 |
2.2 升降系统驱动方案对比 |
2.2.1 机械驱动 |
2.2.2 液压驱动 |
2.3 纯水液压驱动系统设计 |
2.3.1 高压供水系统 |
2.3.2 液压缸控制系统 |
2.3.3 循环过滤系统 |
2.4 纯水液压驱动系统特性分析 |
2.4.1 泵站供水形式讨论与分析 |
2.4.2 纯水液压驱动系统设计关键点分析 |
2.4.3 纯水液压驱动系统可靠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升降系统样机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 |
摘要 |
3.1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
3.2 液压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与分析 |
3.2.1 泵站系统 |
3.2.2 液压缸控制系统设计及其调速性能分析 |
3.3 升降系统驱动机构及液压缸结构设计与分析 |
3.3.1 升降系统驱动机构分析 |
3.3.2 液压缸结构设计 |
3.3.3 液压缸性能试验及可靠性分析 |
3.4 系统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讨论与分析 |
3.4.1 系统生锈现象 |
3.4.2 系统出现油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升降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
摘要 |
4.1 设计任务分析及样机总体方案设计 |
4.1.1 设计任务分析 |
4.1.2 样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2 样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
4.2.1 电气动力部分 |
4.2.2 硬件设计 |
4.2.3 软件设计 |
4.3 样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4.3.1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4.3.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4.4 升降系统控制系统逻辑设计 |
4.4.1 强电动力系统 |
4.4.2 远程控制系统 |
4.4.3 本地控制系统 |
4.4.4 可靠性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特性研究 |
摘要 |
5.1 系统特性研究概述 |
5.2 系统动作逻辑测试 |
5.2.1 系统动作流程描述 |
5.2.2 系统动作试验与结果分析 |
5.3 系统速度稳定性测试 |
5.4 保压测试 |
5.5 可靠性测试 |
5.5.1 特殊工况系统功能测试 |
5.5.2 高温试验测试 |
5.5.3 耐久性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
(10)浅谈水压传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压传动的发展 |
2. 水压传动技术的特性 |
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4. 展望 |
四、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基纳米液压液抗磨减摩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张素梅,刘轩羽,温小萍,郭培红,李平. 润滑与密封, 2021(09)
- [2]基于AMESim的多路水压测试系统的研究[D]. 华一帆. 苏州大学, 2019(04)
- [3]水压组合阀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D]. 魏本柱. 安徽理工大学, 2017(08)
- [4]纯水液压传动缸的研制及动态特性研究[D]. 赵建新.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5]空间机械臂水下试验及其关键技术综述[J]. 曾磊,孙鹏飞,陈明,金俨,刘宾. 载人航天, 2016(01)
- [6]纯水压控制阀的发展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田勇,辛培防.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4(11)
- [7]水压泵阀性能实验台的设计与研究[D]. 张利.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8]水压先导式无静差减压阀的设计与研究[D]. 张宜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9]低速重载液压升降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 程志. 浙江大学, 2013(S2)
- [10]浅谈水压传动技术[J]. 金春花. 科技信息, 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