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澍[1](2021)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自动校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目前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的自动校准方法,存在校准时间过长和校准误差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自动校准方法。通过分析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器组成成分,根据血细胞计数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获得细胞面积的大小。确定细胞传感器识别液样的速度、细胞传感器的识别能力、细胞计数器的重复率,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参数自动校准过程注意内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自动校准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校准时间,减少校准误差。
刘志泓[2](2020)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血小板是生命体维持正常生理职能的重要组成,其止血、聚集等功能特征的快速检测对于对早期血栓性相关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能效监测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企业高性能产品合作量产开发,针对提高检验效率、增加检验模式和实现检验流程信息化管理等功能需求,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多模块并行检测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与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多模块架构是提高检测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控制、通信与操作管理功能复杂,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采用基于CAN总线的上下级嵌入式系统,由管理机与四个控制机模块组成,实现多通道并行检测。其中控制机相互独立,直接控制执行机构,经过样品稀释、诱聚剂添加、血细胞计数和液路清洗等子流程完成单次血小板检测。管理机作为上位机,承担人机交互、数据统计处理等功能,协调多个控制机模块稳定可靠地完成检验任务,并提供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论文首先在综述介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背景意义以及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仪器高性能开发的特点需求和发展趋势。再从检验效率、参数和功能角度分析,提出多控制机模块并行检测的升级方案,优化检测流程;针对医疗信息化需求,设计建立以检验科实验室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网段内各类体外诊断设备,实现检验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随后论述了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控制机与管理机软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快速检测流程、数据精度控制、数据库管理、试剂管理等具体业务的实现。接着针对多模块检测带来的多节点通信问题,在管理机和控制机之间引入具有松散耦合特征的通信模型开展数据分发服务,基于发布/订阅机制,将各类消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划分,同时开辟数据缓冲区,结合CAN总线讨论分析该模型实现的具体要求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保证分布式系统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然后从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的高可用性和拓展性设计出发,在通信组件、数据管理、结果推送和任务下发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设计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异步消息机制实现多任务处理,同时给出了节点变化时任务的动态分配策略。最后,本文通过对多模块检验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的测试与评估,验证了方案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叶健[3](2020)在《南京江北地区孕妇建卡相关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南京江北地区孕妇建卡时的相关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为GDM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妇产科门诊正常建卡并完成孕早期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孕24-28周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将纳入研究的孕妇分为GDM组和正常对照组。收集孕妇建卡时的一般性资料及孕早期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先将两组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再把有显着性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GDM风险的临界值,并以此临界值将各个连续性数值变量转变为二分类变量,最后将转化后的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选择的研究对象共有802例,最终纳入研究的孕妇618例,其中被诊断为GDM并分入GDM组的有80例,其它538例分入正常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分娩次数、孕早期空腹血糖(FBG)都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孕妇怀孕次数、孕早期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早期FBG是预测GD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分娩次数未被证明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预测GDM风险的临界值为28.5岁(P<0.001);孕前BMI预测GDM风险的临界值为21.45kg/㎡(P=0.002);孕早期FBG预测GDM风险的临界值为4.765mmol/L(P=0.016)。转化变量后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8岁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是年龄≤28岁孕妇的2.513倍(OR=2.513,95%Cl:1.528~4.130);孕前BMI>21.4kg/㎡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是孕前BMI≤21.4kg/㎡的孕妇的2.536倍(OR=2.536,95%Cl:1.520~4.232);孕早期FBG>4.76mmol/L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是孕早期FBG≤4.76mmol/L的孕妇的2.364倍(OR=2.364,95%Cl:1.446~3.864)。结论:孕妇的年龄、孕前BMI及孕早期FBG均是预测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当孕妇年龄>28岁、孕前BMI>21.4kg/㎡或孕早期FBG>4.76mmol/L时,更需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GDM的发生。
王红筱,鲁雅诵,王雅姝,尹小鹏[4](2019)在《临床血液细胞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血液细胞分析检测是指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和有关数据技术检测与细胞形态分析,一般能够称之为血常规检测。临床血液细胞分析检测不仅可以对临床各类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还可以为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些重要信息。但是由于目前各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方法和检验技术人员水平各不相同,临床检验科需要不断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提高对检测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的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有效预防临床诊疗中出现误诊和漏诊。
赵卓[5](2019)在《一种机械性人造膀胱的研制及其原型样机相关组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膀胱癌是指发生于膀胱粘膜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然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和复发性高危非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目前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改道问题尚无标准方案,理想的尿流改道应该符合术后并发症低、保护肾功能、病人生活质量高等要求。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接近于健康时的生活质量,我们希望研制一款可以实现自然膀胱生理功能的可植入的机械性人造膀胱,用以替代自然膀胱。从广义上讲,对于膀胱功能重建的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研究者们从手术重建、神经连接、细胞重建、人造材料重建等诸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实践。在不断取得进步和成果的同时,不同的方法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没有能够完全恢复自然膀胱自主舒张、收缩和感知排尿信号等重要生理功能的方法。本课题旨在研制一款机械性人造膀胱,通过电机、驱动机构、传感器等机械组件实现自主舒张、收缩和感知排尿信号等自然膀胱的生理功能,并对原型样机相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以对下一步进行动物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方法:1、了解自然膀胱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相关知识,并归纳其特点。之后根据自然膀胱的各功能特点,采用机械与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对机械性人造膀胱的各组成部分及整体进行相应的设计,完成原型设计方案。2、根据动物实验要求和实际制造能力,参考已有的机械性人造器官的设计,对机械性人造膀胱的原型样机进行实际的研制,包括器件选型、机械结构设计和加工、控制电路设计和加工,控制程序编写,样机组装测试等。3、组织块法提取实验大白兔的输尿管原代上皮细胞,并进行细胞培养。用可临床应用的人造血管与普通聚四氟乙烯材料两种材料的浸提液以及普通培养基分别培养兔的输尿管上皮细胞,并进行对照,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4、采用浸提液法、细胞计数法、MTS法、FDA荧光染色、扫描电镜,评价硅胶材料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在硅胶材料上的粘附、增殖情况。5、硅胶材料分别植入实验大白兔的腹腔与输尿管内,观察组织对材料产生的反应,进一步评价其是否适于植入机体,同时探索其是否可以替代人造血管作为与输尿管吻合的材料。结果:1、完成了可植入的机械性人造膀胱的原型设计方案。2、完成了机械性人造膀胱原型样机的研制。3、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不高于可临床应用的人造血管。4、硅胶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至1级,但该材料不利于细胞粘附,细胞无法在其上生长和增殖。5、实验大白兔在术后饮食和精神状态正常,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基本正常,植入部位术后前2周炎症较重,第3周与第4周炎症减轻甚至消失。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机械性人造膀胱的原型样机在体外能够实现自然膀胱的生理功能,并且制造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短期植入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和评估其是否能够在体内稳定运行,替代自然膀胱。
毕经瑞[6](2018)在《浅谈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抽取187例血常规标本,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小不同分组,每份标本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简称仪器法)的同时,用显微镜法计数血小板,对两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MCV<70 f L时,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70 f L时,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仪器法检测血小板,MCV<70 f L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结果增高,必须用显微镜法复查。
梁维查[7](2018)在《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血涂片在血常规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门诊患者1842例,先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然后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试的1842例标本中1598(86.75%)例结果与镜检结果一致,244例(13.25%)样本出现了不同的情况。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实验室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它能提供血细胞数量及其他分类等相关参数,但是不能分析血细胞形态变化的确切数据,而需要用手动显微镜镜检确认,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丛宁宁[8](2018)在《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2例》文中研究表明血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故障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医生的诊断,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两例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典型故障,第一例为血细胞计数错误,第二例为正负压输入异常,结合理论知识,从发现故障报警开始,我们进行逐步排查,故障最终得以解决。本文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同行遇到同类故障时,可以参照此方法,快速将故障解决,缩短故障发生时间,减少医院与患者的损失。
宋真真[9](2018)在《第一部分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分析质量要求研究 第二部分 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验证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分析质量要求研究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尚未见全国性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血细胞分析项目全国质评参加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改进建议,以促进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的规范开展;同时,在前期精密度研究结果和对生物学变异数据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制订分析质量要求的模式按照浓度水平对血细胞分析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进行模拟研究,为相关指南、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收集2012至2017年参加全国血细胞分析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5项参数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共计12次。经数据有效性确认后,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①统计实验室一般信息,包括:实验室等级/类型、不同品牌仪器使用情况、不同浓度水平质控物和质控规则的使用情况。②对室内质控CV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分析12次实验室回报CV的P25、P50、P75、P90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同时使用3个浓度水平质控物的实验室检测CV的差异;不同浓度水平、不同等级/类型实验室和不同地理区域实验室CV满足行业标准的比例;将2017年实验室回报CV与其它来源的精密度要求(德国)进行比较。2.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的模拟研究:①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允许精密度:检索2017年4月以前发表的血细胞分析生物学变异研究文献,按照BIVAC标准排除质量较差的文献,对剩余文献进行评分,给予不同权重;筛选适用于评估成人血细胞分析生物学变异的研究;按照权重推导出可靠的生物学变异数据。②基于西格玛度量推导允许精密度:采用西格玛度量理论,取行业标准允许总误差和以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的允许总误差中较大者作为允许精密度的制订标准之一,分别计算达到3σ、4σ、5σ和6σ水平的允许精密度。③获取各种来源的精密度数据:计算2017年质评参加实验室不同浓度水平80%和90%实验室所能达到的精密度;收集专业机构(如国外协会)推荐意见;收集不同仪器品牌的精密度数据;检索国内外性能验证报道。④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的拟订:根据以上信息在制订分析质量要求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程度,确定制订血细胞分析精密度质量要求的原则和方法,拟订血细胞分析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⑤分析质量要求的适用性验证:以2018年第1次全国质评活动回报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及格率是否大于80%评估其适用性。结果:1.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剔除无效数据后,剩余1431~2332家(占96.0%~99.2%)实验室的数据用于以下分析。所有等级/类型实验室数量均逐年增加,三级医院占总体比例最高(62.0%~73.9%);使用比例最高的仪器品牌为Sysmex(占 61.8%~66.8%);分别有 61.9%~66.1%、18.20%~23.6%和 14.3%~17.3%的实验室使用1个、2个和3个浓度水平的质控物,使用2个以上浓度水平质控物的实验室由33.9%增加至38.1%。使用含13s/22s质控规则的实验室比例由59.2%上升至76.0%。不同浓度水平变异系数随时间有下降趋势,每个参数P75和P90下降趋势较为显着;RBC、Hb和Hct不同浓度水平室内质控CV无明显差异,PLT和WBC中值与高值室内质控CV无明显差异,低值与中值、低值与高值室内质控CF有明显差异;近6年WBC3个浓度水平、PLT高值的及格率始终在90%以上,PLT、Hb不同浓度的及格率差异较大。三级医院、独立实验室各参数及格率均大于80%,而二级、一级医院部分年份的部分参数及格率小于80%;华东、华南地区CV及格率相对较高(及格率均大于85%),东北地区及格率多次低于80%;与德国医学协会的标准相比,80%实验室的CV能够达到其要求(PLT低值质控物的CV除外)。2.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的模拟研究:①共检索到19篇血细胞分析生物学变异研究,分别排除10篇方法废除、3篇研究期限≤1周、1篇研究对象为老年妇女、1篇标本类型为指血、1篇研究对象为慢性疾病人群的研究后,剩余3篇,其文献质量评分相同,赋予相同权重,其中WBC、PLT生物学变异研究文献各2篇,取其均值作为可靠的BV数据,剩余参数文献各1篇,取其数值作为可靠的BV数据。本次推导的WBC、PLT两个参数的生物学变异数据较Westgard网站生物学变异数据库生物学变异数值低,其余参数无明显差异。②WBC和Hct 3个浓度水平、Hb高值和PLT中、高值以基于行业标准规定的TEa,剩余参数采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TEa为评价标准,计算其3σ、4σ、5σ、6σ水平的允许精密度。③计算我国2017年80%、90%实验室达到的精密度,汇总德国医学会标准和检索到的文献精密度验证结果,列表表示。④以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的精密度、西格玛度量推导的精密度和我国80%、90%实验室达到的精密度水平为制订标准,若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的任一等级允许精密度(最佳、适当、最低)或基于西格玛度量计算的任一 σ水平(3σ、4σ、5σ、6σ)对应的允许精密度在我国80%和90%实验室达到的精密度之间,则以较大者作为推荐的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若以上允许精密度不在我国80%和90%实验室达到的精密度之间,则以我国90%实验室达到的精密度为推荐的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WBC低、中、高值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的模拟结果分别为:3.8%、3.8%和 3.1%,RBC 均为 2.1%,Hb 分别为 2.1%、2.1%和 1.5%,Hct 分别为 3.0%、3.0%和2.3%、PLT分别为8.4%、6.7%和4.0%。⑤拟订的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适用性验证结果:各参数2018年第1次回报的室内质控CV满足模拟分析质量要求的比例均大于80%。结论:1.6年来,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CV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使用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CNAS-CL43质控规则的实验室数量和比例增加,但部分实验室使用的质控物浓度水平和质控规则未满足管理要求,一些实验室的室内质控CV未达到我国行业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需进一步实施质量改进。对于未规范开展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未满足行业标准要求的实验室,应查找原因,加强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技术培训并实施改进。2.本研究首先对其BV研究文献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保证了基于生物学变异精密度要求的可靠性,然后按照EFLM制订分析质量要求的模式,并引入基于σ度量模拟了精密度分析质量要求,最后对其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验证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目的: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为验证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参考相关指南文件和厂商说明书要求对AMH和常规性激素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的影响以及子宫切除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否加重对卵巢储备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设计使用特定手术方式切除子宫患者手术前后AMH和血清性激素5项(FSH、LH、PRL、E2、T)浓度水平变化的实验方案,用于探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是否会加重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1.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参照CLSIEP15-A3、EP6-A、EP17-A等指南文件和厂家的要求,明确性能验证的方法和指标,对Beckman Access 2 enhance全自动免疫仪AMH和性激素5项检测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以及AMH检测限进行验证。2.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咨询临床专家,选择用于研究的手术术式,明确研究影响因素,拟订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个数,设置观察期限,制订标准化标本采集流程,设计研究路线图,起草满足伦理要求的知情同意书,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式。结果:1.性能验证结果:明确了 Beckman Access 2 enhance全自动免疫仪AMH、FSH、LH、PRL、E2、T检测性能验证的方法和指标,各检测项目验证结果如下:①精密度小于厂家声称的总不精密度要求。②正确度小于可接受允许范围。③AMH、E2、FSH、LH、PRL、T 分别在 0.0~21.23ng/mL、3~4856pg/mL、0.0~172.75 mIU/mL、0.23~248.51mIU/mL、0.0~177.96ng/mL、0.0~14.37ng/mL 范围内线性验证通过。④AMH检测限验证结果符合厂商说明书要求。2.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结果:选择特定方式子宫切除术为研究的手术术式,明确内分泌疾病、年龄、附件手术史等为影响卵巢储备的因素;确定患某些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合并或不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内分泌疾病、附件手术史等人群;拟订子宫切除术及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数患者观察例数分别为100例;拟订每个研究对象的临床观察期限为术后6个月;根据分析前影响因素制订标准化标本采集流程;根据以上信息设计了技术路线路;制订了知情同意告知等材料;拟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进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和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的影响。结论:1.本研究以Beckman Access 2 enhance检测系统为代表,对AMH及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性能满足厂商声明的要求和基于生物学变异的允许范围,保证了后续临床实验检测患者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其验证方案可为其它实验室开展性能验证提供参考。2.本研究拟订了特定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的影响,以及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是否加重对卵巢储备影响的实验方案,该方案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为后续实验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薛全玉[10](2018)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的水平。方法选取检验科2016年1—12月收集的血液标本100份,分别采用Sysmex XS 1000i、XS 1800i及XE 2100检测红细胞(RBC)、PLT、WBC、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比较3台仪器检测水平。结果将XE 2100设定为参比仪器,发现XS 1000i与XE 2100、XS 1800i与XE 2100相关系数均高于0.9395,说明一致性较好,结果可信;3台仪器检测RBC、PLT、WBC、Hb及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S1000i、XS 1800i及XE 2100仪器开展血细胞分析均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可确保科室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二、影响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自动校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工作原理 |
2 影响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计量因素分析 |
(1)液样的流速的限制。 |
(2)细胞传感器的识别能力。 |
(3)细胞计数器的重复率。 |
(4)细胞存样器的单次测量极限容积。 |
(5)仪器的工作电压。 |
3 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自动校准 |
4 试验分析 |
5 结束语 |
(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
1.2.1 血小板聚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 |
1.2.2 嵌入式技术在体外诊断仪器中的应用 |
1.2.3 快速多通道模块化检测发展 |
1.2.4 控制系统架构发展 |
1.2.5 医疗检验流程信息化发展 |
1.3 已有工作基础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检测设备功能与需求分析 |
2.1.1 平台性能要求 |
2.1.2 检测效率要求 |
2.1.3 检测参数要求 |
2.1.4 操作管理要求 |
2.2 检测设备平台概述 |
2.2.1 管理机硬件与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
2.2.2 控制机硬件平台概述 |
2.3 检验系统方案设计 |
2.3.1 血小板分析仪总体设计 |
2.3.2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析仪控制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
3.1 控制机软件总体设计与实现 |
3.2 管理机软件总体设计 |
3.3 快速检测业务实现 |
3.3.1 单控制机检测模式 |
3.3.2 多控制机并行检测模式 |
3.4 数据精度控制业务实现 |
3.4.1 检验参数定标校准 |
3.4.2 单控制机质量控制 |
3.4.3 多控制机质量控制 |
3.5 数据库管理模块实现 |
3.5.1 数据表设计 |
3.5.2 数据库连接池设计 |
3.5.3 数据库维护功能 |
3.6 拓展功能设计与完善 |
3.6.1 试剂管理模块实现 |
3.6.2 数据上传模块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析仪分布式通信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
4.1 中心化通信中间件模型设计 |
4.1.1 通信中间件模型概述 |
4.1.2 发布/订阅机制设计与实现 |
4.1.3 数据缓冲层设计与实现 |
4.1.4 通信状态监控设计与实现 |
4.2 CAN总线通信设计与实现 |
4.2.1 CAN总线物理连接方式 |
4.2.2 CAN总线报文设计 |
4.2.3 CAN总线交互过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检验科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5.2 信息管理软件总体设计 |
5.2.1 软件架构设计 |
5.2.2 软件开发环境 |
5.3 信息管理系统通信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1 与设备通信模块 |
5.3.2 与LIS通信模块 |
5.4 信息管理系统后台业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1 数据存储管理模块 |
5.4.2 异步消息交互模块 |
5.4.3 结果推送监控模块 |
5.4.4 任务动态下发模块 |
5.4.5 样本审核验证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分析 |
6.1 测试方案设计 |
6.2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试 |
6.2.1 静态测试 |
6.2.2 功能测试 |
6.3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验证 |
6.3.1 样本上传验证 |
6.3.2 任务下发验证 |
6.3.3 管理功能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后期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南京江北地区孕妇建卡相关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妊娠期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临床血液细胞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临床血液细胞分析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 |
2合格的血液样本是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疗的重要依据 |
3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相关因素 |
4结论 |
(5)一种机械性人造膀胱的研制及其原型样机相关组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机械性人造膀胱原型样机的设计与实现 |
1 前言 |
1.1 泌尿系统及膀胱生理功能简介 |
1.2 膀胱癌及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现状 |
1.3 目前人造膀胱的发展 |
1.4 可植入的机械性人造器官简介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机械性人造膀胱的设计 |
2.1 自然膀胱的形态与生理功能分析 |
2.2 机械性人造膀胱的设计思路 |
2.2.1 主体囊的设计思路 |
2.2.2 机械性人造膀胱主体囊驱动机构的设计思路 |
2.2.3 机械性人造膀胱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
2.2.4 机械性人造膀胱的整体结构的设计思路 |
2.3 小结 |
3 机械性人造膀胱原型样机的实际研制 |
3.1 主体装置部分的研制 |
3.1.1 前期工作基础 |
3.1.2 主体装置部分的设计与制造 |
3.2 控制系统的研制 |
3.2.1 本课题控制系统简介 |
3.2.2 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造 |
3.2.3 单片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
3.2.4 控制系统的测试 |
3.3 小结 |
4 机械性人造膀胱原型样机的体外测试 |
4.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
4.2 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 |
4.3 最终测试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机械性人造膀胱预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受试材料 |
2.1.2 实验细胞 |
2.1.3 实验动物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仪器 |
2.2人造血管与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 |
2.2.1 组织块法培养实验细胞 |
2.2.2 CCK8 法对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进行吸光度测定 |
2.2.3 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 |
2.3 硅胶材料的体外细胞实验 |
2.3.1 MTS法测定硅胶材料浸提液培养细胞的吸光度 |
2.3.2 细胞粘附测定 |
2.3.3 细胞增殖检测 |
2.3.4 细胞活率检测 |
2.3.5 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形态观察 |
2.4 硅胶材料的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
2.4.1 实验分组与植入部位 |
2.4.2 材料植入与取材 |
2.4.3 血常规与血清生化实验 |
2.4.4 HE染色实验 |
2.5 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 |
3 实验结果 |
3.1 人造血管与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3.1.1 组织块法培养细胞结果 |
3.1.2 人造血管和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 |
3.2 硅胶材料的体外细胞实验结果 |
3.2.1 硅胶材料浸提液培养细胞的吸光度测定结果 |
3.2.2 细胞粘附测定结果 |
3.2.3 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
3.2.4 细胞活率检测结果 |
3.2.5 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形态 |
3.3 硅胶材料的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实验结果 |
3.3.1 实验动物术后状态观察 |
3.3.2 不同时间点对植入部位的取材与观察 |
3.3.3 血常规与血清生化实验结果 |
3.3.4 HE染色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人造血管与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4.2 硅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5 结论 |
附录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浅谈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8)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2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故障一 |
1.1 故障现象 |
1.2 故障分析 |
1.3 故障解决 |
2 故障二 |
2.1 故障现象 |
2.2 故障分析 |
2.3 故障解决 |
3 总结 |
(9)第一部分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分析质量要求研究 第二部分 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验证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分析质量要求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2.1 质评参加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 |
2.2.2 血细胞分析精密度质量要求的模拟研究 |
3. 结果 |
3.1 数据有效性确认结果 |
3.2 质评参加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统计结果 |
3.2.1 室内质控一般情况 |
3.2.2 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统计分析结果 |
3.3 血细胞分析质量要求模拟研究结果 |
3.3.1 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的允许精密度 |
3.3.2 基于西格玛度量推导的允许精密度 |
3.3.3 拟订血细胞分析参数的精密度质量要求 |
3.4 精密度质量要求适用性验证结果 |
4. 讨论 |
4.1 室内质控改进情况和存在问题 |
4.2 精密度质量要求的制订 |
第二部分 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验证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 |
一、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仪器与耗材 |
2.2 试剂 |
2.3 验证方法 |
3. 结果 |
3.1 精密度验证结果 |
3.2 正确度验证结果 |
3.3 线性验证结果 |
3.4 检测限验证结果 |
4. 讨论 |
二、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验证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 |
1. 目的 |
2. 立项依据 |
3. 方法和内容 |
3.1 明确研究影响因素 |
3.2 拟订观察对象数量 |
3.3 设置观察期限 |
3.4 制订标准化标本采集流程 |
3.5 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图 |
3.6 起草医学伦理审批材料 |
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 |
4.1 研究影响因素 |
4.2 观察对象纳入排除标准和样本量 |
4.3 研究期限 |
4.4 标准化标本采集流程 |
4.5 技术路线 |
4.6 医学伦理 |
4.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 讨论 |
附表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 |
致谢 |
(10)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3台仪器设备检测100份标本的相关系数 |
2.2 3台仪器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
3 讨论 |
四、影响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数自动校准方法研究[J]. 孙澍.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1(09)
- [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D]. 刘志泓. 东南大学, 2020(01)
- [3]南京江北地区孕妇建卡相关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作用研究[D]. 叶健. 东南大学, 2020(01)
- [4]临床血液细胞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J]. 王红筱,鲁雅诵,王雅姝,尹小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0)
- [5]一种机械性人造膀胱的研制及其原型样机相关组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D]. 赵卓.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6]浅谈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 毕经瑞.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2)
- [7]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梁维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7)
- [8]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2例[J]. 丛宁宁. 中国医疗设备, 2018(06)
- [9]第一部分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分析质量要求研究 第二部分 抗缪勒氏管激素和常规性激素检测性能验证及相关临床意义探讨实验方案的研究[D]. 宋真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10]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J]. 薛全玉. 医疗装备,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