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猪肝致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

食用猪肝致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

一、一起因食用猪肝引起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艺耀[1](2013)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及济南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市场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随着兽药在养殖业的应用,其毒副作用随之显现出来,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兽药残留进行监测,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群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济南市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涵盖多种兽药残留的现状调查鲜有报道,为了解济南市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安全现状,本研究拟建立一系列准确、灵敏、高效、稳定且能同时检测同一类兽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随机采样方法,对济南市售动物性食品中的四类10种兽药[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 TCs)包括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OTC)、四环素(Tetracycline, TC)、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CTC),磺胺类(Sulfonamides, SAs)包括磺胺嘧啶(Sulfadizazine, SD)、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oxazole、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Z),喹诺酮类(Quinolones, QNs)包括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NR),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ochloride, CL)]残留进行调查,对超标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济南市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水平及现状,继而制定相应监管措施、为消费者安全食用动物性食品提供指导建议。[方法]1动物性食品中四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学研究1.1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1.1样品处理切碎匀浆后的样品用5%高氯酸溶液沉淀蛋白,加入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消除金属离子的干扰,经离心、浓缩后,加乙腈-水(6:4)溶解残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检测。1.1.2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C18柱(150mm×5mm,4.6μm);流动相: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pH=2.5);柱温:25℃;检测波长:273nm;流速:1.2ml/min;进样量:20μl;色谱柱清洁和平衡时间约为5min。洗脱梯度程序:0-3min,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13:87(V:V);3~12min,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25:75(V:V)。1.2磺胺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2.1样品处理切碎匀浆后的样品经乙腈提取,提取液离心后上清液经萃取去除杂质,萃取液经浓缩后,流动相定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检测。1.2.2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VP-ODS C18(250mm×4.6mm,4.6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溶液=22:78(V:V);流速:1.2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1;检测波长:268nm。1.3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3.1样品处理切碎匀浆后的样品经酸化后的乙腈,超声提取,正己烷多次萃取除去杂质,样品浓缩后加乙腈-水(8:2)溶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检测。1.3.2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VP-ODS C18柱(250mm×4.6mm,4.6μm);流动相: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4.0),柱温:25℃;检测波长:279nm;进样量:20μl;梯度洗脱程序为:0~2min,乙腈:0.01mol/LNaH2PO4=1:99(V:V),流速:1.0ml/min;2~2.5min,乙腈:0.01mol/LNaH2PO4=13:87(V:V),流速:1.1ml/min;2.5~16.5min,乙腈:0.01mol/LNaH2PO4=13:87(V:V),流速:1.2ml/min。30%乙腈清洁和1%乙腈平衡色谱柱的时间约为10min。1.4盐酸克伦特罗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4.1样品处理切碎匀浆后的样品经0.1mol/L高氯酸沉淀蛋白,超声提取,上清液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至8.7,用异丙醇-乙酸乙酯(40:60)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甲醇溶解残渣定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检测。1.4.2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C18柱(150mm×5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0.01mol/L,pH=5.5)=55:45(V:V);柱温: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1nm;进样量20μl。2济南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市场调查2.1样品采集方法2012年3月至5月,选择济南市区的五个行政区作为采样区域,每个行政区内,随机选取两个人口较集中的居民区,每个居民区周边随机选择居民常去购物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里随机采购品牌和非品牌肉制品(品牌商标的界定参考中国肉业网-2011中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肉制品、十大猪肉、十大鸡肉、十大牛肉、十大羊肉品牌,上述之外的商标归为非品牌),每种动物性食品随机购买两份。2.2检测项目本研究拟检测10种兽药,分别是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甲恶唑(SMZ),氧氟沙星(OFL)、环丙沙星(CIP)、恩诺沙星(ENR),盐酸克伦特罗(CL)。2.3样品种类及数量每类兽药均检测272份动物性食品,其中猪肉各45份、猪肝各40份、猪肾各32份、鸡肉各41份、鸡肝各30份、鸡胗各34份、牛肉各40份、羊肉各10份。2.4数据处理与比较保留时间定性,标准曲线法求得样品中兽药残留的含量。所得值与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比较。2.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动物性食品中四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学研究1.1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1.1检测波长和保留时间三种TCs兽药在273nm处有较强的吸收峰。OTC.TC.CTC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峰形良好,左右对称。保留时间依次是OTC(5.81min).TC(7.10min). CTC(8.98min).1.1.2线性关系土霉素回归方程为Y=1.04×105X—4208.45,r=0.99977;四环素回归方程为Y=1.16x105X-2605.42,r=0.99998;金霉素回归方程为Y=5.61×104X-8848.75,r=0.99928;线性范围均为0.2-5.0μg/ml。1.1.3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土霉素,加标回收率为87.13%~95.33%、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2.71%-3.24%、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47%-4.79%;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四环素,加标回收率为89.24%-102.62%、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2.33%~3.84%,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58%~4.54%;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金霉素,加标回收率为91.51%-103.22%、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2.94%-3.28%、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80%-4.47%。1.1.4检测限土霉素检测限为3.44×10-3μg/ml;四环素检测限为3.67×10-3μg/ml;金霉素检测限为4.65×10-μg/ml.1.2磺胺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2.1检测波长和保留时间三种SAs兽药在268nm处有较强的吸收峰。SD、SM2、SMZ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峰形良好。保留时间依次是SD(3.61min)、SM2(4.96min)、SMZ(9.32min)。1.2.2线性关系磺胺嘧啶回归方程为Y=2.27×105x+3239.58,r=0.99987;磺胺二甲基嘧啶回归方程为Y=1.85×105X+2144.72,r=0.99998;磺胺甲嗯唑回归方程为Y=2.35x105X+5519.98,r=0.99987;线性范围均为0.001~0.2gg/ml。1.2.3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磺胺嘧啶,加标回收率为97.14%-101.79%、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3.24%~4.70%、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2.89%~3.34%;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加标回收率为95.49%-100.57%、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3.21%~3.83%、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2.93%-3.38%;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磺胺甲恶唑,加标回收率为96.82%-101.84%、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3.03%-3.45%、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2.65%~3.08%。1.2.4检测限磺胺嘧啶检测限为7.12×10-4μg/ml;磺胺二甲嘧啶检测限为8.73×10-4μg/ml;磺胺甲嗯唑检测限为8.91×10-4μg/ml。1.3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3.1检测波长和保留时间三种QNs兽药在279nnl处有较强的吸收峰。OFL、CIP、ENR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峰形尖锐,左右对称。保留时间依次为OFL(11.92min)、CIP(12.86min)、 ENR(16.21min)。1.3.2线性关系氧氟沙星回归方程为Y=2.62×105X-1353.21,r=0.99980;环丙沙星回归方程为Y=5.16×105X+87.15,r=0.99976;恩诺沙星回归方程为Y=1.32×106X一640.96,r=0.99963;线性范围均为0.01~0.2μg/ml。1.3.3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氧氟沙星,加标回收率为89.27%~99.95%、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2.98%~3.74%、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37%~4.90%;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环丙沙星,加标回收率为88.32%~97.31%、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2.32%-3.15%、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53%~4.54%;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恩诺沙星,加标回收率为89.51%-101.52%、日内精密度(RSD日内)为2.77%~3.23%、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72%~4.37%。1.3.4检测限氧氟沙星检测限为2.71×10-3μg/ml,环丙沙星检测限为1.39×10-3μg/ml,恩诺沙星检测限为6.52×10-4μg/ml。1.4盐酸克伦特罗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4.1检测波长和保留时间CL在301nm处有较强的吸收峰。CL与杂峰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峰形良好。保留时间为6.52min。1.4.2线性关系盐酸克伦特罗回归方程为Y=3.43×104X—1084.70,r=0.99984;线性范围为0.2~10.0μg/ml。1.4.3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加标回收率为92.86%~100.93%、日内精密度(RSD日间)为3.34%~3.70%、日间精密度(RSD日间)为3.76%~4.03%。1.4.4检测限盐酸克伦特罗检测限为4.83×10-4μg/ml.2济南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监测结果2.1.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情况2.1.1动物性食品中三种TCs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残留超标值范围272份动物性食品中,CTC残留超标率最高,为31.25%,超标残留值范围为512.50~1747258.73μg/kg;TC残留超标率为26.10%,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69.72~271833.91μg/kg;OTC残留超标率为24.26%,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18.88~60139.67μg/kg.8种动物性食品中都不同程度的检出了三种TCs兽药,其中肝、肾超标率较高。鸡胗中TC超标残留值范围为327.44~30626.39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11777.87μg/kg;鸡胗中CTC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668.62~476600.78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9262.18μg/kg;鸡肝中OTC超标残留值范围为329.95~60139.67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49802.84μg/kg;猪肉中CTC超标残留值范围为512.50~23291.80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18116.10μg/kg;牛肉中CTC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155.07-1747258.73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150514.92μg/kg;超标残留值范围较宽,残留超标值较高,超标严重。其余动物性食品中三种TCs兽药残留超标值范围也较宽,但大部分样品残留值均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超标值相对较低。2.1.2不同采样点各动物性食品三种TCs兽药残留超标情况检测TCs类兽药所购得的动物性食品,超市采样为128份,农贸市场采样144份。超市出售的羊肉TC超标率为0,农贸市场出售的羊肉TC、OTC、CTC超标率均为O。超市出售的牛肉TC超标率高于农贸市场出售的牛肉TC超标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品牌与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三种TCs兽药残留超标情况272份动物性食品中,购得品牌动物性食品为107份,购得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为165份,品牌和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中三种TCs兽药残留超标率均较高。非品牌牛肉中TC超标率低于品牌牛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品牌牛肉中CTC超标率低于品牌牛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磺胺类兽药残留情况2.2.1动物性食品中三种SAs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残留超标值范围272份动物性食品中,SD残留超标率最高,为43.38%,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03.22~37430.31μg/kg;SM2残留超标率为20.96%,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25.35-67420.41μg/kg;SMZ残留超标率为19.85%,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09.95-32538.85μg/kgo10份羊肉中,SD和SMZ的超标率均为0,其中的2份羊肉SM2超标。其余7种动物性食品中都不同程度的检出了三种磺胺类兽药,肝、肾超标率较高,且此7种动物性食品中SD的超标率均高于SM2和SMZ。鸡肝中SM2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27.08~26078.25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10722.13μg/kg;牛肉中SMZ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09.95~32538.85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2886.44μg/kg;此两种动物性食品超标残留值范围较宽,超标残留值较高。猪肝中SM2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62.83~19401.09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294.08μg/kg;鸡肝中SD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17.68~37430.31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515.52~μg/kg;牛肉中SM2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46.35~67420.41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556.25μg/kg;三者超标值范围虽也较宽,但大部分样品残留值相对较低。其余动物性食品残留超标值范围较小,超标值相对较低。2.2.2不同采样点各动物性食品中三种SAs兽药残留超标情况检测SAs类兽药所购得的动物性食品,超市采样为128份,农贸市场采样144份。超市出售的猪肉SM2超标率为0,超市出售的鸡肉SMZ超标率为0,超市出售的羊肉SD、SM2、SMZ超标率均为0,农贸市场出售的羊肉SD、SMZ超标率为O。超市出售的猪肝SM2超标率低于农贸市场出售的猪肝SM2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市出售的鸡肝SMZ超标率高于农贸市场出售的鸡肝SMZ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市出售的鸡胗SD超标率低于农贸市场出售的鸡胗SD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市出售的鸡胗SM2超标率高于农贸市场出售的鸡胗SM2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品牌与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中三种SAs兽药残留超标情况272份动物性食品中,品牌动物性食品为107份,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为165份。品牌猪肉、猪肾、鸡肉的SM2超标率为0;品牌牛肉中SM2的超标率为100%;非品牌羊肉中SD、SMZ残留超标率为O。品牌猪肝中SM2、SMZ超标率低于非品牌猪肝中SM2、SMZ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牌猪肾中SD、SM2超标率低于非品牌猪肾中SD、SM2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牌牛肉中SM2、SMZ超标率高于非品牌牛肉中SM2、SMZ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情况2.3.1动物性食品中三种QNs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残留超标值范围272份动物性食品中,CIP残留超标率最高,为17.28%,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03.18~5517.76μg/kg;其次是OFL,超标率为16.18%,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36.37~7246.79μg/kg;ENR超标率最低,为4.04%,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22.65~8820.62μg/kg;10份羊肉中,CIP的超标率为0,2份羊肉OFL超标,1份羊肉ENR超标;猪肉、鸡肝和鸡胗中ENR超标率均为0;其余动物性食品中都不同程度的检出了三种QNs兽药,其中肝、肾超标率较高;8种动物性食品中ENR检出率较低,均在10%以下。猪肉中CIP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05.63~5517.76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4226.86μg/kg;鸡胗中OF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888.12~26134.75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5568.66μg/kg;牛肉中OF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313.68~7246.79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6527.27μg/kg;羊肉中ENR超标残留值为8820.62μg/kg;此四者超标残留值范围较宽,超标残留值较高。上述之外的其余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超标值范围较小,超标值相对较小。2.3.2不同采样点各动物性食品中三种QNs兽药残留超标情况检测QNs兽药所购得的动物性食品,超市采样为128份,农贸市场采样144份。超市出售的猪肉、猪肝、鸡肝、鸡胗中ENR的超标率为0;超市出售的羊肉中OFL、CIP超标率为0;农贸市场出售的猪肉、鸡肉、鸡肝、鸡胗中ENR超标率为0,农贸市场出售的羊肉中CIP、ENR超标率为O。超市出售的猪肝中ENR超标率低于农贸市场出售猪肝中ENR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3品牌与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中三种QNs兽药残留超标情况272份动物性食品中,品牌动物性食品为107份,非品牌动物性食品为165份。品牌猪肉、猪肝、猪肾、鸡肉、鸡胗中ENR超标率为0;品牌鸡肝中OFL、CIP、ENR超标率均为0;非品牌猪肉、鸡肝、鸡胗中ENR超标率为0;非品牌羊肉中CIP残留超标率为0。品牌猪肝中ENR超标率低于非品牌肝中ENR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牌牛肉中OFL、CIP超标率高于非品牌牛肉中OFL、CIP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盐酸克伦特罗兽药残留情况272份动物性食品中,CL超标率为10.29%,超标率较高,超标残留值范围为4626.18-119875.70μg/kg。羊肉中没有检测出CL,猪肾中CL兽药残留超标率最高,为21.88%,其次为鸡肉,超标率为17.07%;猪肝和鸡胗中CL兽药残留超标率也较高,分别为10%和11.76%;牛肉中检测出了CL,超标率为5%。农贸市场出售的猪肾、鸡肉中CL残留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22%和28.57%,高于超市出售的猪肾和鸡肉;超市出售的猪肝、鸡胗CL残留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5%和16.67%,高于农贸市场出售的猪肝和鸡胗。虽动物性食品中CL超标率较低,但除羊肉之外的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值均较高,猪肝中C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12397.12-119875.70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95657.76μg/kg;猪肾中C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4671.87-36707.76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14063.09μg/kg;鸡肉中C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4355.12-32959.84μg/kg,P75的超标残留值为32224.39μg/kg;鸡肝中C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21617.85~58741.04μg/kg;鸡胗中CL超标残留值范围为4736.72~8123.56P75的超标残留值为22448.91[结论]1建立的分别检测TCs、SAs、QNs、CL四类兽药的四种高效液相色谱法适合动物性食品的快速、灵敏、准确、批量检测。2市售动物性食品中10种兽药的超标率较高,超标率最高的兽药是磺胺嘧啶(SD),超标率为43.38%;超标率最低的兽药是恩诺沙星(ENR),超标率为4.04%;CL是禁止检出的兽药,其检出率为10.29%。38种动物性食品中,羊肉中兽药残留的超标率相对较小,超标残留值相对较低;其余7种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超标率较高,残留量较大;其中,肝、肾、鸡胗器官超标现象严重。4超市出售的动物性食品和农贸市场的比较,同种动物性食品同一兽药残留超标率高低无明显规律,大多数动物性食品中同一种兽药残留超标率无统计学差异;品牌动物性食品和非品牌的动物性食品比较,同种动物性食品同一兽药残留超标率高低亦无明显规律,大多数动物性食品中同一种兽药残留超标率无统计学差异。5济南市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现状不容乐观,居民经常食用的动物性食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

孙洪波[2](2012)在《猪肉供应链上的机会主义根源及治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民以食为天,确保充足、安全的食物供给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责任。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保障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安全。但农产品质量水平却没有相应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打击了消费信心,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有关部门采取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食品检测、打击违法制售添加剂行为等措施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很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行的部分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以更加宽广、深入的角度,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行为本身考虑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猪肉是我国居民重要的消费食品,生猪养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确保猪肉产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生猪饲养随意添加“瘦肉精”等有害添加剂,导致猪肉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已经谈“肉”色变。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本文以猪肉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组织理论、治理结构理论、管理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猪肉供应链模式、生猪品种引进、猪肉需求变化与生猪养殖之间的矛盾、价格波动对生产者收入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影响猪肉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挖掘影响生猪养殖中的机会主义内在根源,进而探究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理论和应用方案,使猪肉供应链在有效治理框架下良好运转。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以瘦肉精中毒事件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法、实证案例分析、结构方程定量分析等方法,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一是分析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现状,着重研究生猪养殖规模变化情况;二是以养猪大县为案例,通过对生猪养殖、收购、屠宰、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研究,剖析猪肉供应链状况和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三是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探究引发猪肉供应链上机会主义行为的深层次根源,着重分析生猪引种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疾病发生与机会主义的关系、猪肉价格波动与机会主义的关系;四是针对机会主义的产生原因,提出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治理思路模式,并探讨我国生猪养殖政策演变和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政策措施(放在产业现状部分?);五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大型连锁超市在提高我国猪肉食品安全性、增强消费者信心方面的积极作用;六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防范生猪供应链上机会主义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往往是深层次因素影响的结果。(2)盲目引进猪种容易造成我国生猪整体抗病能力下降,是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原因之一。(3)价格问题特别是“健美猪”与普通猪的差异性收购价格,是导致添加瘦肉精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猪肉价格起伏波动较大,周期越来越短,养猪已经成为高风险行业。而机会主义大部分是扎根在价格风险规避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之上。(4)在猪肉供应链的上下游环节之间引进更加先进的治理模式——三方治理、双方治理和统一治理,改进治理模式有利于杜绝生猪养殖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猪肉食品安全。(5)建立健全可追溯体系对于防止生猪供应链上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找到问题根源和对策措施具有重要作用。(6)现代流通方式特别是大型超市有助于提高猪肉食品安全,是治理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提高我国猪肉的食品安全方面,“超市+屠宰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

李标,李素允[3](2011)在《广州市天河区17起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广州市天河区17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月18—21日广州市天河区17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与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2月18—21日,广州市天河区共报告17起因食用市售猪内脏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共41例。中毒者临床特点为手脚震颤、心跳加快、恶心、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最短潜伏期为0.25 h,最长潜伏期为3 h,中位数为1.3 h。病例为家庭内或单位就餐后发生1,7起食物中毒事件均与进食市售的猪内脏相关。采集剩余食品2份,均检出盐酸克伦特罗,分别为0.411、.56 mg/L;患者尿液样品8份,2份检出盐酸克伦特罗,分别为0.03、0.11 mg/L;呕吐物1份,检出盐酸克伦特罗为0.02 mg/L。结论 17起食物中毒事件均为盐酸克伦特罗污染食物引起,养殖环节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关键。

张思华,董建元[4](2011)在《一起突发性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文中认为目的对一起盐酸克伦特罗污染冰淇淋导致学生中毒事件进行报告,探讨类似事件的预防控制。方法通过对23名中毒学生的临床诊疗、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的调查分析中毒事件的原因。结果中毒学生在发病前2h内均食用过同一厂家生产的冰淇淋,在多个冰淇淋样本中检出盐酸克伦特罗,最高为2 576μg/kg。结论这是一起因盐酸克伦特罗污染冰淇淋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王连玮[5](2011)在《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概况》文中认为化学添加剂通过加入食品中已经全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一些化学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和大剂量滥用,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这些化学添加剂的危害和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经迫在眉睫。对添加于食品中的多种化学添加剂,从毒理作用和检测方法方面进行了概述。

王欢[6](2011)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其治理 ——价值链视角的检视》文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因此格外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但整个食品行业的诚信意识淡薄,不法厂商投机现象严重,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更是加剧了“逆向选择”的恶性循环,导致失信厂商驱除守信厂商,使食品供给体系变得十分脆弱。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从小商小贩的不法行为,到中小食品企业的违法违规,直至大型食品企业和国内、国际着名品牌的连续曝光,“热闹”非凡。诸多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标,食品供应链选择何种质量安全信用行为来创造价值直接决定了食品的质量安全属性,追踪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经济主体为单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忽视(损害)上下游主体的价值实现,或挤占上下游主体的经济利润,或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蒙骗欺诈,正是不法厂商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这表明解决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强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价值链管理,转变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思路。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发生的特点和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总结,然后参考前人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已做的分析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深入思考,认为必须从行为主体的经济激励上寻求问题形成的本因和解决之策,所以在价值链视角下分析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将更有利于深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本文通过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对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利益驱动对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行为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进行了反思,提出食品安全的价值链治理机制,即:(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阻断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形成;(2)建立基于供应链的惩罚机制,抑制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发展;(3)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奖惩机制,营造安全食品价值链的成长环境;(4)建立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增强安全食品价值链的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的质量安全信用行为与食品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2)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存在是不安全食品产生的原因;(3)不安全食品价值链所形成的利益驱动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深层次原因;(4)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对整个食品价值链的管理,即通过价值链治理机制彻底打破不安全食品价值链,最终实现安全食品供应链对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替代,从而保障整个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由于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链治理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作支持,为此,笔者认为应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增强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能力;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实施;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大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程度,提高质量信号的传递效率。

苗虹[7](2010)在《食品及生物材料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及污染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瘦肉精,又称克伦特罗,是一系列β-激动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瘦肉率的作用,经常被违禁添加在动物饲料中;而另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β-阻断剂则用于动物运输过程中,防止动物因应激而造成的突然死亡。食用动物中违禁使用β-激动剂或β-阻断剂会导致其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摄入β-激动剂或β-阻断剂残留的动物组织,存在食物中毒的风险或引起潜在的健康危害。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还是《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规定的禁止在体育赛事中使用的兴奋剂。因此针对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势在必行。本研究建立了由检测、监测、暴露评估以及风险预警的全套技术支撑体系,使得食品安全中亟待解决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风险评估预警成为可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动物性食品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多组分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建立经样品制备和检测参数的优化后,分别采用混合型阳离子固相萃取技术和分子印迹(MIP)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动物性食品的前处理,以甲醇和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ESI源正离子模式电离,三级质谱选择离子监测(CRM)模式进行扫描,以9种氘代β-激动剂为内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LIT-MS3)测定动物性食品中25种β-激动剂及23种β-阻断剂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AtlantisT3-150 mm(或Supelco Ascentis(?) express Rp-Amide-150 m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甲醇和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200μg/L,相关系数(r)大于0.99。在动物性食品中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在0.015~0.3μg/kg之间(MCX)和0.001~0.06μg/kg之间。(MIP)。以空白猪肉、猪肝和猪肾样品为代表基质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MCX净化方法的加标水平为5、10、20μg/kg,MIP净化方法的加标水平为1、2、4μg/kg,各化合物的回收率在40.7%~131.9%之间,RSD在0.9%~30.0%,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定,获得良好的确证结果。建立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且定性准确、定量可靠,可以用于动物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类药物残留的确证检测。2.生物样品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建立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分别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技术(MSPD)和MIP技术建立了尿液中25种β-激动剂及23种β-阻断剂的HPLC-LIT-MS3测定方法。2种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分别为:(1)MSPD技术:尿液样品以三氯乙酸酸解后离心,上清液经ExtrelutTM硅藻土以乙酸乙酯进行洗脱净化;(2)MIP技术:尿液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后调pH7.0,直接以混合型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MIP固相萃取柱净化。进行了方法学验证试验,各化合物定量的线性范围为5~200μg/L,在尿液中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在0.001~0.13μg/L(MSPD)和0.001~0.06μg/L(MIP)。采用MSPD净化的方法的空白尿液加标水平为5、10和20μg/L,各化合物回收率在38.8%~133.4%之间,RSD在1.5%~38.1%;采用MIP净化的方法的空白尿液加标水平为0.5、1和2μg/L,各化合物回收率在40.4%~125.6%之间,RSD在1.0%~33.3%。以阳性尿液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建立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很高,检测限可达ppt级,而且该方法简便快速,完全能满足人或动物尿液中的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北京市动物性食品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药物的污染监测及评价采用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北京市场采集的94份鸡肉、猪肝和猪肾样品以及北京市2009年总膳食研究的动物性食品混样样品进行了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的监测。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下,1份市场采集的猪肾样品中检出沙丁胺醇,含量为31.38μg/kg。其他样品中均未检出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表明仍存在对食品动物违禁使用β-激动剂的情况。北京市2009年总膳食样品中未检出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说明北京市场动物性食品中不含有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但鉴于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均为我国禁止用于食用动物的兽药,其违禁使用时有发生,为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动物性食品中禁用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多残留监测实属必要。4.我国动物性食品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残留状况、溯源分析及膳食安全性评价采用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我国2007年总膳食研究的动物性膳食样品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进行了检测。在48份动物性膳食混合样品中,有2份样品(江西肉类混样和上海肉类混样)同时检出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的污染水平远高于莱克多巴胺,未检出β-阻断剂的残留。通过溯源分析发现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残留主要来源于猪制品-猪肉和猪肝。由此可见,在我国食用动物的饲养中仍存在β-激动剂的违禁使用。以检出的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残留量进行膳食暴露评价:克伦特罗全国平均暴露量为0.0827μg/人/天,占ADI的32.8%。莱克多巴胺的全国平均膳食暴露量很低,为0.0055μg/人/天,占ADI的0.009%,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而对于肉类样品中检出克伦特罗的上海和江西来说,其膳食暴露量较高,分别为0.4764μg/人/天和0.4783μg/人/天,占ADI的189.0%和189.8%,这说明当地居民存在食用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健康风险。由克伦特罗的极端暴露量分析可见,极端暴露风险较大的是猪肝制品。由于动物的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是β-激动剂如克伦特罗等的体内代谢的主要残留场所,因此为降低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健康风险,建议不要一次性大量食用动物内脏。

李细芬[8](2010)在《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对动物性食品中禁用药物盐酸克伦特罗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了小分子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的方法,最终采用重氮盐法制备出盐酸克伦特罗的人工免疫原、包被原和酶标抗原,用此人工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出高效价和高特异性的盐酸克伦特罗抗体。通过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建立了简便、快捷、实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考察了方法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准确度。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高,灵敏度(IC50)为0.25μg/kg,检测限(IC15)为0.02μg/kg,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以猪肉和鸡肉为例,研究了肉类食品的基质对方法影响的消除方法。两种肉类食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用高氯酸溶液提取,经过固相萃取(SPE)C18小柱净化即可有效消除基质影响。测定了0.1μg/kg、1μg/kg、5μg/kg三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回收率在80%~100%之间。同时建立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ELISA),灵敏度(IC50)为1.0μg/kg,检测限(IC1)为0.1μg/kg。分析了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R2值为0.999。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建立的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很高,线性相关系数R2值0.9647,说明所建立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本实验对抗体和酶标抗原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稳定性较好,在4℃条件下放置6个月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制盐酸克伦特罗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邹如意[9](2009)在《东莞市生猪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β-Adrenergic Agonists)具有营养再分配、促进动物生长,降低胴体脂肪蓄积,提高瘦肉率的作用。但是,该类药物在动物体内存在广泛的蓄积性残留,对食用者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急性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列为禁用药。然而在我国,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企业和生产厂商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畜产品的生产。本研究对2007年度东莞市32个镇街宰前生猪尿液中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主要是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残留情况进行了检测。其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试纸法共检测162037份猪尿样品,盐酸克伦特罗ELISA试剂盒共检测13679份猪尿样品,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共检测16700份猪尿样品,盐酸克伦特罗检出总阳性率为0.28%,而莱克多巴胺检出总阳性率为6.98%。同时我们还对阳性生猪来源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阳性生猪大部分来自广东省东莞市以外的地市、湖南、江西和广西等。抽检各超市和定点销售点的猪肉、猪心脏及肝脏中,均未查出阳性样品。

胡萍,余少文,李红,成斌,刘思乐[10](2008)在《中国13省1999—2005年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分析》文中认为收集分析中国各地发生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对有关中毒事件的地域分布、应急处理、检测机构、定量分析、中毒救治和事件追溯等研究表明:1999—2005年专业文献报道的瘦肉精食物中毒发生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共13个省43个市(县),涉及中毒2 455人.无中毒死亡情况报道.根据检测结果推测,当食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达0.2 mg/kg时,有可能出现中毒临床症状;瘦肉精在食物中残留量的分析测定受制于检测条件;对瘦肉精的追踪溯源常限于本埠猪源;中毒救治时若不明中毒致因可能导致误诊.综合分析中毒个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和快速应对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

二、一起因食用猪肝引起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因食用猪肝引起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及济南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市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猪肉供应链上的机会主义根源及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可能的创新点
        1.7.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
        2.1.2 关于供应链治理的研究
        2.1.3 猪肉供应链方面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2.2.2 关于供应链治理的研究
        2.2.3 猪肉供应链方面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概况
    3.1 生猪存栏情况
    3.2 生猪出栏情况
    3.3 各地区的存栏和出栏量
    3.4 各地区生猪出栏率
    3.5 养猪农户比例
    3.6 养猪农场规模的变化
    3.7 规模化养猪逐渐占主导地位
    3.8 各地区生猪规模养殖农场
    3.9 生猪养殖户规模调查
    3.10 规模化养殖发生原因
第四章 机会主义根源探索:生猪引种与疾病之间关系
    4.1 机会主义研究
    4.2 猪肉食品安全问题
    4.3 我国传统生猪品种的特点
    4.4 生猪引种和育种政策
    4.5 种猪进口
    4.6 种猪进口原因分析
        4.6.1 企业进口种猪的动机和行动
        4.6.2 进口种猪中的政府立场
    4.7 本土猪种所面临挑战
    4.8 引种、疾病和机会主义之间关系
    4.9 小结
第五章 猪肉供应链上的机会主义案例研究
    5.1 引言
    5.2 资中县情况介绍
    5.3 资中生猪养殖生产阶段
        5.3.1 生猪的养殖规模
        5.3.2 生猪品种
        5.3.3 生猪饲养模式
        5.3.4 家庭副业养殖
        5.3.5 小规模养殖模式
        5.3.6 小规模养猪案例
        5.3.7 规模养殖模式
        5.3.8 大规模养殖模式
        5.3.9 大规模养猪案例
    5.4 资中县生猪流通阶段
        5.4.1 活猪流通渠道
        5.4.2 活猪流通成本
        5.4.3 流通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
    5.5. 生猪屠宰阶段
        5.5.1 乡镇屠宰点
        5.5.2 屠宰厂
        5.5.3 屠宰厂的采购模式
        5.5.4 食品安全
    5.6. 上游饲料产业
        5.6.1 加工饲料的配方
        5.6.2 加工饲料的流通模式
        5.6.3 饲料的价值增值过程
        5.6.4 加工饲料的食品安全
    5.7 小结
第六章 猪价与机会主义
    6.1 生猪价格波动
    6.2 生猪价格波动原因探索
    6.3. 政策性猪肉价格波动
    6.4 生猪疾病与猪肉价格波动
    6.5 市场风险与道德风险
    6.6 小结
第七章 生猪食品安全治理结构研究
    7.1 宏观治理结构
        7.1.1 威廉姆森理论
        7.1.2 生猪供应链
        7.1.3 生猪供应链机会主义宏观治理
    7.2 微观治理结构
        7.2.1 可追溯体系的意义
        7.2.2 生猪养殖阶段
        7.2.3 农户合同与代码
        7.2.4 填写饲养记录
        7.2.5 生猪出栏
        7.2.6 生猪屠宰
        7.2.7 猪肉零售阶段
        7.2.8 微观治理的问题
    7.3 生猪政策治理研究
        7.3.1 计划经济生猪政策
        7.3.2 改革开放生猪政策
        7.3.3 养猪与农业和生态环境
        7.3.4 猪肉质量安全政策
        7.3.5 小结
第八章 现代零售企业对猪肉供应链治理作用的实证研究
    8.1 猪肉供应链上机会主义的防范
    8.2 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和农超对接的实施
    8.3 大型连锁超市防范机会主义的实证分析
        8.3.1 结构方程模型
        8.3.2 提出理论假说和设计基本路径
        8.3.3 数据获得
        8.3.4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与检验
        8.3.5 模型解释
第九章 结论
    9.1 本文结论
    9.2 建议
        9.2.1 加快优良品种培育
        9.2.2 完善饲养管理组织体系
        9.2.3 进一步优化猪肉供应链和引进可追溯体系
        9.2.4 完善供应链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9.2.5 规范兽药生产和使用行为
        9.2.6 依法规范生猪饲养行为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州市天河区17起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食物中毒事件基本情况
        2.1.2 分布特点
        2.1.3 中毒因素
    2.2 临床特点
    2.3 样本检测结果
3 讨论

(4)一起突发性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经过
2 救治经过和临床表现
    2.1 救治经过
    2.2 临床症状
    2.3 实验室检测
3 流行病学调查
    3.1 患病的3间分布
        3.1.1 性别和年龄
        3.1.2 发病时间
        3.1.3 地区学校分布
    3.2 患者饮食史
    3.3 可疑食物调查
    3.4 实验室检测
4 结论与分析
5 讨论

(5)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添加剂对食品的滥用及危害作用
    1.1 化学添加剂用于食品的染色及增白
        1.1.1 苏丹红
        1.1.2 孔雀石绿
        1.1.3 柠檬黄, 日落黄
        1.1.4 吊白块
        1.1.5 亚硝酸盐
        1.1.6 碳素墨水及墨汁
        1.1.7 漂白剂
    1.2 化学添加剂用于食品的调香
        1.2.1 甲醇酒
        1.2.2 香精米
        1.2.3 香精羊肉卷
        1.2.4 香精肉制品
    1.3 化学添加剂用于食品品质的提高或掩盖食品的缺陷及造假
        1.3.1 三聚氰胺
        1.3.2 瘦肉精
        1.3.3 地沟油
        1.3.4 反式脂肪酸 (TFA)
        1.3.5 石蜡抛光大米
        1.3.6 加矾油条与膨化食品
    1.4 滥用激素类生长素或催熟剂, 缩短动植物食品的生长期和成熟期
    1.5 滥用国家禁止的杀虫剂、抗生素和剧毒农药等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1.5.1 在蔬菜中的违禁农药
        1.5.2 在水果中的违禁农药
        1.5.3 在海产品中的禁用药物及抗生素残留
        1.5.4 敌敌畏浸泡的金华火腿
2 结束语

(6)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其治理 ——价值链视角的检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1.5.1 研究方法
        1.5.2 可能的创新
2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2.1 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简要回顾
    2.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特点
        2.2.1 问题食品类型广
        2.2.2 问题企业类别多
        2.2.3 问题形式多样化
        2.2.4 危害程度严重化
        2.2.5 问题成因复杂化
    2.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社会经济影响
        2.3.1 损害公众利益
        2.3.2 危害产业安全
        2.3.3 影响政府公信力
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解析
    3.1 从政府规制角度的分析
    3.2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的分析
    3.3 从违法成本角度的分析
    3.4 从生产组织角度的分析
    3.5 对以上原因分析的评价
4 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价值创造与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的缺失
    4.1 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价值创造
    4.2 食品价值链与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行为的关系
    4.3 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利益驱动对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三鹿奶粉事件
        4.3.2 "红心鸭蛋"事件
        4.3.3 2009年广州"瘦肉精"事件
        4.3.4 "地沟油"事件
        4.3.5 小结
5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
    5.1 对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反思
        5.1.1 重事后监管和分段监管、轻事前预防与全过程控制
        5.1.2 忽视行业环境建设,守信企业激励不足
    5.2 价值链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
        5.2.1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阻断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形成
        5.2.2 建立基于供应链的惩罚机制,抑制不安全食品价值链的发展
        5.2.3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奖惩机制,营造安全食品价值链的成长环境
        5.2.4 建立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增强安全食品价值链的竞争力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食品及生物材料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及污染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节 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简介
        1.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简介
        2.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违禁使用
        1.克伦特罗的毒性作用及残留特征
        1.1 毒性
        1.2 残留
        2.违禁使用状况及中毒事件
        2.1 β-激动剂
        2.2 β-阻断剂
    第三节 各国对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作为兽药和兴奋剂的管理规定
        1 各国有关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管理规定
        1.1 各国禁用的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管理规定
        1.2 各国允许使用的β-激动剂
        1.3 监控
        2 在体育赛事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作为兴奋剂的有关规定
        2.1 β-激动剂
        2.2 β-阻断剂
    第四节 食品及生物材料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残留的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方法
        1.1 样品提取
        1.2 净化
        2.测定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 气质联用法(GC-MS)
        2.3 液质联用法(LC-MS)
        2.4 毛细管电泳技术(CE)和离子色谱技术(IC)
        2.5 免疫分析法
        3.展望
第二章 动物物性食品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材料
        2.1.1 试剂、标准及标准溶液
        2.1.2 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采用MCX柱净化的前处理步骤
        2.3.2 采用于MIP柱的净化的前处理步骤
        2.3.3 液相色谱条件
        2.3.4 质谱条件
        2.3.5 基质匹配的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
        2.3.6 测定
        2.3.7 结果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仪器检测条件的优化
        3.1.1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3.1.2 质谱条件的优化
        3.2 样品前处理优化
        3.2.1 采用MCX柱的样品前处理优化
        3.2.2 采用MIP柱的样品前处理优化
        3.3 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的选择
        3.4 方法验证
        3.4.1 线性范围
        3.4.2 检出限和定量限
        3.4.3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 方法的应用—阳性样品测定
        4.1 饲喂阳性样品
        4.2 监测阳性样品
    小结
第三章 尿液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材料
        2.1.1 试剂、标准及标准溶液
        2.1.2 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前处理方法1-MSPD技术
        2.3.2 样品前处理方法2-MIP技术
        2.3.3 液相色谱条件
        2.3.4 质谱条件
        2.3.5 基质匹配的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
        2.3.6 测定
        2.3.7 结果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MSPD方法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1.1 尿液的酸解
        3.1.2 净化
        3.2 MIP方法的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3 方法学验证
        3.3.1 线性试验
        3.3.2 检出限和定量限
        3.3.3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 方法的应用—样品测定
        4.1 阳性尿液样品测定
        4.2 阴性尿液样品测定
    小结
第四章 北京地区动物性食品中β-激动剂及β-阻断剂的残留分析
    摘要
    1 引言
    2 样品采集及制备
        2.1 样品采集
        2.2 样品制备
    3 样品测定
        3.1 测定方法
        3.2 样品测定及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2.1 一样品测定
        3.2.2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4.1 分析质量保证的结果
        4.2 样品测定结果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动物性膳食样品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残留状况、溯源分析及膳食安全性评价
    摘要
    1 引言
    2 总膳食样品
        2.1 总膳食样品概况
        2.2 总膳食样品的制备过程
        2.2.1 样品采集
        2.2.2 烹调
        2.2.3 样品混合
    3 总膳食样品测定
        3.1 测定方法
        3.2 样品测定及质量控制
        3.2.1 样品测定
        3.2.2 质量控制
    4 膳食暴露量评估方法
        4.1 计算方法
        4.2 低水平数据的处理
    5 结果与讨论
        5.1 分析质量控制结果
        5.2 样品测定结果
        5.3 污染状况与溯源分析
        5.3.1 污染状况
        5.3.2 溯源分析
        5.4 暴露评估
        5.4.1 我国人群暴露水平
        5.4.2 克伦特罗的极端膳食暴露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论文附录

(8)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兽药残留来源
        1.1.2 兽药残留的危害
    1.2 盐酸克伦特罗概述
        1.2.1 盐酸克伦特罗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2.2 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理作用与代谢
        1.2.3 盐酸克伦特罗的毒性作用及限量标准
        1.2.4 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现状
    1.3 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3.1 仪器分析法
        1.3.2 免疫分析法
        1.3.3 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方法展望
    1.4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简介
        1.4.1 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
        1.4.2 常用的化学发光剂
        1.4.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1.4.4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1.6 论文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常用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制备盐酸克伦特罗人工免疫原、包被原和酶标抗原
        2.2.2 制备盐酸克伦特罗抗体及其浓度测定
        2.2.3 建立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dc-CLEIA)的方法
        2.2.4 样品基质消除
    2.3 评价DC-CLEIA的各项性能指标
        2.3.1 dc-CLEIA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与灵敏度
        2.3.2 dc-CLEIA检测方法的准确度
        2.3.3 dc-CLEIA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2.3.4 dc-CLEI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2.4 测定抗体和酶标抗原的稳定性
        2.4.1 抗体稳定性实验
        2.4.2 酶标记抗原稳定性实验
    2.5 考察DC-CLEIA、直接竞争ELISA、HPLC三者相关性
        2.5.1 盐酸克伦特罗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5.2 直接竞争ELISA与dc-CLEIA的相关性比较
        2.5.3 盐酸克伦特罗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2.5.4 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设计与合成
        3.1.1 合成方法的选择
        3.1.2 人工免疫原(CLB-BSA)的鉴定
        3.1.3 人工免疫原(CLB-BSA)偶联率的测定
    3.2 盐酸克伦特罗抗体的制备
        3.2.1 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的测定
        3.2.2 抗血清纯化及抗体浓度
    3.3 盐酸克伦特罗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的建立
        3.3.1 dc-CLEIA试剂工作浓度的确定
        3.3.2 反应体系各影响因素的优化
        3.3.3 dc-CLEIA标准曲线的绘制
    3.4 样品的基质影响及消除
        3.4.1 样品稀释法消除基质影响
        3.4.2 SPE净化法消除基质影响
        3.4.3 样品处理方法的确立
    3.5 样品的检出限
    3.6 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的方法学评价
        3.6.1 方法的检出限和灵敏度
        3.6.2 方法的准确度
        3.6.3 方法的精密度
        3.6.4 方法的特异性
    3.7 抗体和酶标抗原的稳定性结果
        3.7.1 抗体稳定性
        3.7.2 酶标抗原稳定性
    3.8 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直接竞争ELISA、HPLC相关性研究
        3.8.1 盐酸克伦特罗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8.2 盐酸克伦特罗dc-CLEIA与ELISA的相关性分析
        3.8.3 盐酸克伦特罗HPLC的建立
        3.8.4 dc-CLEIA和HPLC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9)东莞市生猪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的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
        1.1.1 化学结构
        1.1.2 理化特性
    1.2 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
        1.2.1 对脂肪组织的作用
        1.2.2 对骨骼肌的作用
        1.2.3 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1.3 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的毒副作用
        1.3.1 对动物的毒副作用
        1.3.2 对人的毒副作用
    1.4 国内外常用β-激动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4.1 盐酸克伦特罗
        1.4.2 莱克多巴胺
    1.5 各国政府对β-激动剂非法使用的禁用情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检测项目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3.1 试剂
        2.3.2 仪器
    2.4 样品测定
        2.4.1 克伦特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2.4.2 克伦特罗(尿液)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快速检测
        2.4.3 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3 结果
    3.1 盐酸克伦特罗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
    3.2 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快速检测法)检测结果
    3.3 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
    3.4 β-激动剂检测阳性率的分布情况
    3.5 阳性生猪来源情况
        3.5.1 盐酸克伦特罗检测呈阳性的生猪来源情况
        3.5.2 莱克多巴胺检测呈阳性的生猪来源情况
4 讨论
5 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发表文章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国13省1999—2005年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源与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瘦肉精食物中毒文献概况
    2.2 地域分布
    2.3 应急处理
    2.4 检测机构
    2.5 定量分析
    2.6 中毒救治
    2.7 事件追溯
    2.8 发文期刊
结 语

四、一起因食用猪肝引起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及济南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市场调查[D]. 曹艺耀. 山东大学, 2013(S2)
  • [2]猪肉供应链上的机会主义根源及治理对策研究[D]. 孙洪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3]广州市天河区17起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分析[J]. 李标,李素允. 华南预防医学, 2011(06)
  • [4]一起突发性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事件调查[J]. 张思华,董建元.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1(06)
  • [5]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概况[J]. 王连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6)
  • [6]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其治理 ——价值链视角的检视[D]. 王欢.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7]食品及生物材料中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及污染评价[D]. 苗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12)
  • [8]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D]. 李细芬.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1)
  • [9]东莞市生猪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测与分析[D]. 邹如意.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10]中国13省1999—2005年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分析[J]. 胡萍,余少文,李红,成斌,刘思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01)

标签:;  ;  ;  ;  ;  

食用猪肝致瘦肉精中毒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