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地图技术之美研究与实践

信息时代地图技术之美研究与实践

一、信息时代地图技术美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刘绍勇[2](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认为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湛青青,夏正清,陈家义[3](2020)在《浅谈地图设计中的美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种专业制图软件在地图制图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自动化地图制图正逐步代替手工制图,缩短了制图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的符号、色彩、版式并没有大的视觉改变,有的甚至还没有手工地图新颖美观。以贵阳市基础地理信息统一平台推出的"每月一图"为例,从符号、色彩、整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地图设计中的美学研究与实践,并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地图美学设计的观点。

秦雨[4](2017)在《地图美学理论在地图设计和评价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地图既是科学的产物,也是艺术作品,地图制图属于艺术创作活动。在地图的应用和需求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地图使用者对于地图产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地图的数学精度以及内容的详细性,而是越来越关注地图的直观性、艺术性,以及地图的功能性。当然这些都必须以地图的科学性为前提。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的地图制图,如何在高容量低价值密度的大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的地图视觉化,以期从多个维度观察多类型、多结构化的数据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是制图者新的研究课题。经典的地图学理论和方法仍然是现代地图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但是现代地图学科体系中的地图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在制图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还远远不够,地图美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本文将地图美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伴随着现代地图学发展的发展历程,将地图美学原理与方法应用在地图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能设计、视觉效果设计等,最后提出了以地图的美学形态为框架的地图作品美学评价体系,以期为地图美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完善和发展做出微薄贡献。中国的地图史悠久而辉煌,但明确的地图美学理论的出现和成形集中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当代中国地图美学思想的出现至最终理论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一)孕育期,这一阶段不认为地图是艺术品,但从实用性和技术性上为新中国测绘行业和制图行业打好了物质和学科上的基础;(二)曙光期,地图传输理论、符号论、地图感受理论等理论和遥感手段、新的数据处理方式等被引入地图制图的研究中,为地图美学的出现打好了基础,这个时期为地图美学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雏形期,地图学和美学的结合被明确提出,有学者开始研究地图的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地图审美特征等;(四)成形期,美学中一些基本理论被不断引入,地图美学理论在这个阶段内不断完善,2010年出版的《地图美学》教材表明研究者开始试图建立地图美学理论的框架;(五)扩张期,地图美学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地急剧扩充,并积极和同属地图哲学学科的其他学科诸如地理本体论等产生联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地图美学始终贯穿于地图自数据采集、设计制作、印刷出版、阅读应用、审美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尤其体现在地图的可视化设计过程中。本文将地图可视化设计过程分为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视觉效果设计三个步骤,提出了这三个步骤与地图美的形态(科学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在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中,专题数据形态分析过程体现了地图的科学美和技术美,专题数据处理与转化体现了地图的技术美和功能美,地图制图模型的建立体现了地图的科学美和功能美。地图的信息传输功效设计体现了地图的技术美和功能美。地图的视觉效果设计则体现了地图的功能美和艺术美。参照国内外对优秀地图作品的评价标准,对地图的评价标准分为政治标准、质量标准和美学标准三类。其中美学标准的内容最为丰富,但都包含在地图美的四种形态之间。因而从地图的美的四种形态的角度对地图进行美学评价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对地图的科学美的评价,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由地图的数学基础和制图综合所产生的科学美,地图体例(图组和顺序)编排所体现的秩序美,以及地图内容编排所带来的逻辑美。对地图的技术美的评价,也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由数据采集方式所体现的技术美,由数据处理方式所带来的技术美,和由制图和绘图软硬件所带来的技术美。对地图的功能美作出评价,首先需要考虑地图作品的受众及其层次,然后需要站在不同类型受众的角度对地图的实用性作出评价。对地图的艺术美进行评价,需要从地图的装帧版式、版面构成、符号形态和色彩设计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的优势在于完整地评价了地图从数据采集到生产应用的所有过程与步骤,并且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系统性。本文中结合《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地图集》和《武汉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地图集》两本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将地图的美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这两本图集的可视化设计和地图评价中,为地图设计与生产提供地图艺术创作的实践参考。

谢超,张振辉[5](2012)在《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地图研究是现代地图学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分析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张跃,谢超,江帆[6](2011)在《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地图研究是现代地图学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分析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毛玉柱,宋国民,李海洋,王宝军[7](2010)在《信息时代的地图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地图研究精于技术,忽略了美学问题的探索。简要阐述地图美学概念,归纳总结地图美学特征。通过对比传统地图和信息时代地图,指出二者美学因素的不同之处。分析预测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对美学因素如何指导未来地图创作进行探讨。

李安波,林冰仙,闾国年,洪璐[8](2010)在《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质量评测综述》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地图工作者多专注于地图几何数据在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方面的质量控制技术问题,而忽视了地图在美学、可视性等方面的理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需要,本文从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地图质量测试方法、地图质量评价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超[9](2009)在《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地图可视化系统面临着用户大众化,地图数据多样化,承载平台异构化以及应用领域广泛化等复杂环境。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能够从容灵活地应对这些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然而已有的理论与技术都建立在纸质地图的基础上,在当前以电子屏幕为介质的新环境下,地图设计者和用户都面临着一个新的地图感受与读图环境,这使得现有的地图设计缺乏科学指导,设计的地图总体显示效果不适合屏幕的视觉感受,读图效率低,增加了用户的认知负担,这些都要求新型的地图可视化系统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当前应用需求并指导屏幕地图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的研究目标是解决上述地图学发展中带来的具体研究与应用问题,探索面向人性化的普适的地图可视化系统(电子地图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实现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处于探索阶段。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作为一种高智能型的人性化系统,它的实现需要多个领域知识的协作支持。作为一种尝试,本文对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地图可视化系统和自适应理论与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标,概括了本文将要进行的研究工作。2、建立了论文理论基础。介绍了自适应的相关概念和自适应系统的特点;研究了相关学科领域的自适应理论和方法;研究了ACViS的基本理论和开发框架;简要分析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研究的关键问题。3、ACViS用户模型研究。介绍了用户模型的相关知识和分类,总结了当前常用的用户建模技术;研究了用户模型与ACViS的关系;介绍了ACViS用户模型构建和匹配的过程;研究了ACViS用户模型构建方法,提出了一个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用户模型——四元组交互用户模型;研究了用户行为记录监测机制,提出了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实现用户行为数据库挖掘的思路,并改进了Apriori关联算法,使之更加适用于ACViS,并进行了实例演示;研究了ACViS用户模型匹配算法,在常用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模型匹配算法——基于概率的相似度匹配算法,并对算法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4、ACViS可视化设计视觉感受实验。针对ACViS可视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ACViS可视化设计视觉感受软件并进行了视觉感受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总结和提炼了ACViS可视化设计原则。5、ACViS中知识库系统构建方法研究。对知识进行了概述,研究了ACViS中知识库系统的构成,阐述了ACViS中知识库系统模型和自适应推理策略,分析了ACViS可视化设计知识的特点和分类,同时对ACViS可视化设计知识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关系数据库对ACViS知识库中的基本表结构进行了阐述,对知识库进行了精炼,最后用VC++和ADO技术构建了知识库,给出了运行实例。6、ACViS可视化中的自适应策略研究。重点研究了用户界面的自适应策略、屏幕地图色彩设计的自适应策略、屏幕地图符号设计的自适应策略和内容显示的自适应策略,为ACViS的最终实现奠定了部分技术基础。7、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以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为例来验证前面几章所提到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系统需求和结构,分析了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介绍了系统的功能,重点研究了ACViS中模板库的构建,并实现了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

贺同江[10](2006)在《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发布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于一体,融合了数字制图技术、GIS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新兴的技术,是电子地图的进一步发展。它除了具有电子地图的优点之外,还增加了地图表达空间信息的多媒体形式,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知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空间信息。随着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子地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它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的拓展。 多媒体电子地图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在应用多媒体电子地图时,对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过程中生成的结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可视化发布。这两种方式直接作用于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的可视化。 对于前一种多媒体形式,其关键在于多媒体数据的获取、组织和管理,作者在第四章对其进行了重点阐述;对于后者,其重点除了数据的组织外,更主要的是空间分析等功能的原理和实现,因此作者在第四章重点研究了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在第五章对其功能和实现原理做了详细阐述。 最后,作者在研究多媒体技术、电子地图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媒体电子地图工具。

二、信息时代地图技术美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时代地图技术美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2)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浅谈地图设计中的美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地图设计中的符号美
2地图设计中的色彩美
3地图设计中的注记美
4地图设计中的整饰美
5结 语

(4)地图美学理论在地图设计和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3.1 当代中国地图美学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历程
        1.3.2 地图美学与地图设计之间的关系
        1.3.3 地图美学理论在地图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1.3.4 地图美学理论对地图作品的评价作用
    1.4 创新预期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地图美学理论概述
    2.1 当代地图美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2.2 地图美学理论与地图设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3 地图美学在现代地图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2.4 中外地图美学思想
        2.4.1 西方的地图美学思想及其相关论调
        2.4.2 古代中国地图美学思想及其相关论调
        2.4.3 当代中国地图美学的发展历程
    2.5 当代中国地图作品的美学形态发展历程
    2.6 当代中国地图美学发展与地图作品美学形态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图美学的功能
    3.1 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
        3.1.1 地图可视化
        3.1.2 地图可视化的步骤
    3.2 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与地图美学
        3.2.1 数据形态分析
        3.2.2 数据处理与转化
        3.2.3 制图模型的建立
        3.2.4 地图认知功能与地图美学的关系
    3.3 地图信息传输功效设计与地图美学
        3.3.1 传统地图表示方法
        3.3.2 新型地图表示方法
        3.3.3 视觉变量影响下的地图表示方法
        3.3.4 地图美学与地图信息传输功效设计的关系
    3.4 地图视觉效果设计与地图美学
        3.4.1 地图视觉效果设计与艺术美
        3.4.2 地图的形式美法则
        3.4.3 地图美学与地图视觉效果的关系
    3.5 地图美学理论在地图可视化设计中的功能
    3.6 地图作品的评价与地图美学
        3.6.1 地图作品的一般评价体系
        3.6.2 基于地图美学的地图作品评价体系构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图美学指导下的地图设计实践
    4.1 案例背景简介
        4.1.1 《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地图集》
        4.1.2 《武汉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地图集》
    4.2 地图认知功能设计
        4.2.1 数据形态分析——地图的科学美与技术美
        4.2.2 数据处理与转化——地图的技术美与功能美
        4.2.3 制图模型的建立——地图的科学美与功能美
    4.3 地图信息传输功效设计
        4.3.1 基于农药残留观测数据的信息传输功效设计
        4.3.2 基于统计数据及其分析成果数据的信息传输功效设计
    4.4 地图视觉效果设计
        4.4.1 地图语言的标准化设计——多样与统一、整齐与错落
        4.4.2 地图要素排列的设计——整齐与错落、节奏与韵律
        4.4.3 比例尺系列设计——比例与尺度、重点与层次
        4.4.4 版面构成设计——对比与协调、重点与层次、对称与均衡
        4.4.5 开本尺寸选择——地图的功能美
        4.4.6 版式设计——地图的艺术美
        4.4.7 封面设计——地图的功能美和艺术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美学指导下的地图作品评价
    5.1 地图作品美学评价的内容
        5.1.1 对地图科学美的评价
        5.1.2 对地图技术美的评价
        5.1.3 对地图功能美的评价
        5.1.4 对地图艺术美的评价
    5.2 科学美在地图集设计中的体现
        5.2.1 地图集的数学基础和制图综合产生的科学美
        5.2.2 地图集在编排顺序上的秩序美
        5.2.3 地图集在专题内容编排上的逻辑美
    5.3 技术美在地图集设计中的体现
        5.3.1 制图软件和绘图软件的功能美所带来的技术美
        5.3.2 数据处理方式所带来的技术美
    5.4 功能美在地图集设计中的体现
        5.4.1 《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地图集》对三类读者体现的功能美
        5.4.2 《武汉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地图集》对三类读者体现的功能美
    5.5 艺术美在地图集设计中的体现
        5.5.1 地图集图面要素的艺术美
        5.5.2 地图集图面和版面结构的艺术美
        5.5.3 地图集版式与封面的艺术美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1.1 地图美学在地图学学科中的地位
        6.1.2 当代中国地图美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地图作品的特征
        6.1.3 地图美学理论在地图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6.1.4 地图美的形态理论在地图作品评价中的应用
    6.2 不足与展望
        6.2.1 对中外地图美学发展史的更深入研究
        6.2.2 其他美学理论在地图设计和评价中的应用
附录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与项目情况
致谢

(5)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质量因素
    2.1 用户界面
    2.2 显示容量
    2.3 显示效果
    2.4 显示速度
    2.5 动态注记
    2.6 实时显示
    2.7 图例精美
    2.8 其他方面
3 保证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及实践
    3.1 适人性的用户界面
    3.2 清晰美观的显示效果
    3.3 快速的地图显示
        3.3.1 完善数据组织结构
        3.3.2 改善符号库的数据存储结构
        3.3.3 实时的数据压缩
        3.3.4 LOD的使用[11]、改善图形显示的效率、减少需要显示和操作的冗余数据、空间索引的应用都对地图的快速显示起着一定的作用
    3.4 实时的地图显示
4 结束语

(6)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质量因素
    1) 用户界面
    2) 显示容量
    3) 显示效果
    4) 显示速度
    5) 动态注记
    6) 实时显示
    7) 图例精美
    8) 其他方面
3 保证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及实践
    3.1 适人性的用户界面
    3.2 清晰美观的显示效果
    3.3 快速的地图显示
        1) 完善数据组织结构
        2) 改善符号库的数据存储结构
        3) 实时的数据压缩
        4)
    3.4 实时的地图显示
4 结束语

(7)信息时代的地图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图中的美学因素
    1.1 地图中的科学美
        1.1.1 准确美
        1.1.2 构造美
        1.1.3 综合美
        1.1.4 操作美
        1.1.4.1 交互美
        1.1.4.2 易用美
        1.1.4.3 界面美
    1.2 地图中的艺术美
        1.2.1 符号美
        1.2.2 色彩美
        1.2.3 意境美
        1.2.4 真实美
        1.2.4.1 纸质地图及电子地图的真实美
        1.2.4.2 虚拟地理环境的真实美
2 未来地图的美学研究
    2.1 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
    2.2 未来地图对地图美学的要求
3 结束语

(8)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质量评测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研究现状
3 地图可视性质量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4 地图可视性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5 结束语
    1) 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理论研究:
    2) 地图感受、地图认识等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3) 地图制图知识整理、挖掘与表达研究:
    4) 地图可视性自动化测控方法研究:
    5) 地图的艺术性处理方法与处理工具研究:

(9)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地图可视化系统
        1.2.2 自适应理论与技术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研究目标
    1.5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研究理论基础
    2.1 自适应的基本概念
        2.1.1 自适应的定义
        2.1.2 自适应系统的特点
    2.2 相关学科领域中的自适应理论和方法
        2.2.1 自适应控制理论
        2.2.2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
        2.2.3 自适应软件系统
        2.2.4 自适应网站
        2.2.5 普适计算中的自适应
        2.2.6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3 ACViS的基本理论和开发框架
        2.3.1 ACViS的概念及研究目标
        2.3.2 ACViS的基本思想
        2.3.3 地图可视化系统组成模块划分
        2.3.4 ACViS的框架结构
        2.3.5 ACViS运行机制
    2.4 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关键问题研究
        2.4.1 用户模型
        2.4.2 上下文
        2.4.3 场景要素
        2.4.4 自适应推理控制
        2.4.5 可视化设计
        2.4.6 系统交互功能
        2.4.7 知识库
        2.4.8 自适应策略
        2.4.9 其他关键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CViS用户模型研究
    3.1 用户模型相关知识
        3.1.1 用户模型概述
        3.1.2 用户模型分类
        3.1.3 常用的用户建模技术
    3.2 用户模型与ACViS的关系
    3.3 ACViS用户模型构建与匹配过程
    3.4 ACViS中用户模型构建研究
        3.4.1 ACViS中的四元交互空间
        3.4.2 四元组交互用户模型
        3.4.3 用户背景信息参数
        3.4.4 用户行为信息参数
        3.4.5 用户模型构建
    3.5 ACViS中用户行为监测与数据挖掘研究
        3.5.1 用户行为监测
        3.5.2 用户行为数据库的挖掘
    3.6 ACViS中用户模型匹配算法研究
        3.6.1 算法原理
        3.6.2 基于概率的相似度匹配过程
        3.6.3 基于概率的相似度匹配算法描述
        3.6.4 实验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ViS可视化设计视觉感受实验
    4.1 ACViS可视化设计视觉感受实验软件
        4.1.1 实验软件的主要功能
        4.1.2 实验软件的设计流程及软件界面
        4.1.3 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
    4.2 用户界面设计视觉感受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过程
        4.2.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
        4.2.5 讨论
        4.2.6 其他实验内容
        4.2.7 用户界面设计指导原则
    4.3 屏幕地图色彩与符号设计视觉感受实验
        4.3.1 实验目的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过程
        4.3.4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
        4.3.5 讨论
        4.3.6 其他实验内容
        4.3.7 屏幕地图色彩与符号设计指导原则
    4.4 屏幕地图内容分层显示设计视觉感受实验
        4.4.1 实验目的
        4.4.2 实验方法
        4.4.3 实验过程
        4.4.4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
        4.4.5 讨论
        4.4.6 屏幕地图内容分层显示设计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CViS中知识库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5.1 知识概述
        5.1.1 知识的概念
        5.1.2 知识分类
        5.1.3 知识获取
        5.1.4 知识的表达方式
    5.2 ACViS中知识库系统模型和自适应推理策略
        5.2.1 知识库系统模型
        5.2.2 知识库系统自适应推理策略
    5.3 ACViS可视化设计知识的特点和分类
        5.3.1 可视化设计知识的特点
        5.3.2 可视化设计知识的分类
    5.4 ACViS可视化设计知识的表达
    5.5 ACViS知识库的构建
        5.5.1 知识库表结构设计
        5.5.2 知识库的精炼
        5.5.3 知识库的管理
        5.5.4 知识库系统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CViS可视化中的自适应策略研究
    6.1 用户界面的自适应策略
        6.1.1 界面布局的自适应
        6.1.2 封面封底的自适应
        6.1.3 窗口效果和动态鼠标的自适应
        6.1.4 工具条图标的自适应
        6.1.5 功能的自适应
    6.2 色彩设计的自适应策略
        6.2.1 地图色彩显示风格的自适应
        6.2.2 地图显示模式的自适应
        6.2.3 地图要素色彩的自适应
        6.2.4 地图色彩的自适应转换技术
    6.3 符号设计的自适应策略
        6.3.1 符号显示模式的自适应
        6.3.2 符号尺寸的自适应
        6.3.3 符号绘制模式的自适应
        6.3.4 自适应注记
    6.4 内容显示的自适应策略
        6.4.1 数据的实时自动压缩
        6.4.2 图层的自动调用和载负量自动调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需求分析
    7.2 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结构
        7.2.1 系统关键技术支持
        7.2.2 系统功能
    7.3 基于参数化模板技术的ACViS模板库构建研究
        7.3.1 参数化模板技术在ACViS可视化设计中的优点
        7.3.2 模板的组成及设计要素
        7.3.3 ACViS模板库的设计与实现
    7.4 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系统实现
        7.4.1 系统总体运行界面
        7.4.2 系统各功能部分介绍
    7.5 系统自适应设计部分实验结果
        7.5.1 自适应设计效果总貌
        7.5.2 自适应设计流程及各个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
    7.6 系统评价及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8.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10)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发布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1.2.1 GIS发展现状
        1.2.2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发展与现状
        1.2.3 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发布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可行性分析
    1.5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理论研究
    2.1 多媒体电子地图
        2.1.1 电子地图
        2.1.2 多媒体电子地图
    2.2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组件式开发
        2.2.1 组件式GIS开发平台的结构
        2.2.2 开发组件选择
    2.3 MapObjects组件简介
        2.3.1 MapObjects的组成
        2.3.2 MapObjects的功能
        2.3.3 MapObjects的特点
        2.3.4 MapObjects支持的数据源
        2.3.5 MapObjects的开发环境
    2.4 多媒体技术与电子地图信息可视化
    2.5 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发布的主要表现方法
    2.6 多媒体电子地图建立的方法
        2.6.1 多媒体电子地图资料搜集研究
        2.6.2 多媒体电子地图数据的获取
第三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3.1 矢量地图数据的组织
        3.1.1 Shape文件格式
        3.1.2 空间数据分层组织
        3.1.3 属性数据组织
        3.1.4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3.2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3.2.1 常用多媒体数据库简介
        3.2.2 多媒体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
        3.2.3 多媒体数据库的连接
第四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中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4.1 缓冲区分析
        4.1.1 缓冲区的定义
        4.1.2 缓冲区的类型
        4.1.3 缓冲区的生成
        4.1.4 缓冲区分析功能的设计
    4.2 最短路径分析
        4.2.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4.2.2 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化
        4.2.3 最佳路径功能的应用
第五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发布功能的实现
    5.1 多媒体电子地图功能的总体设计
        5.1.1 功能的总体设计
        5.1.2 多媒体电子地图界面设计
    5.2 基本功能的实现
        5.2.1 地图显示操作
        5.2.2 图上量算
        5.2.3 属性查询
        5.2.4 地图定位
    5.3 多媒体信息发布功能的实现
        5.3.1 多媒体信息查询
        5.3.2 最短路径查询
        5.3.3 公交换乘查询
        5.3.4 缓冲区分析功能实现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与作者简介

四、信息时代地图技术美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3]浅谈地图设计中的美学研究与实践[J]. 湛青青,夏正清,陈家义. 地理空间信息, 2020(05)
  • [4]地图美学理论在地图设计和评价中的应用[D]. 秦雨. 武汉大学, 2017(02)
  • [5]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J]. 谢超,张振辉. 现代测绘, 2012(02)
  • [6]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J]. 张跃,谢超,江帆. 测绘科学, 2011(06)
  • [7]信息时代的地图美学研究[J]. 毛玉柱,宋国民,李海洋,王宝军. 测绘工程, 2010(04)
  • [8]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质量评测综述[J]. 李安波,林冰仙,闾国年,洪璐. 测绘科学, 2010(02)
  • [9]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 谢超.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12)
  • [10]多媒体电子地图信息发布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 贺同江. 吉林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信息时代地图技术之美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