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淫阳藿对实验动物免疫、生殖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洋[1](2017)在《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TR、TSHR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肾补虚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温肾补虚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组予以0.05%丙硫氧嘧啶(PTU)蒸馏水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予相应药物,给药时间4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饮食,监测体重、肛温。实验结束时,股动脉取血,分离垂体、甲状腺、肝脏组织。ELISA法检甲功(TSH、T3、T4、FT3、FT4)、肝功(ALT、AST)、血脂(CHOL、LDL)、肾功(Scr、BUN);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受体(TR)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垂体、甲状腺、肝脏的表达;HE染色观察垂体、甲状腺、肝脏组织学。结果:1.模型组在造模后出现脾肾阳虚的症状,T3、T4、FT3、FT4水平降低(P<0.01)、TSH浓度升高(P<0.01),并且其甲状腺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2.中药各组和西药组均能明显升高T3、T4、FT3、FT4水平(P<0.01),降低TSH浓度(P<0.01),西药组改善甲功比中药明显,中药组改善一般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3.模型组比空白组大鼠的ALT、CHOL、LDL明显升高(P<0.01);AST无明显变化(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均能降低ALT、CHOL、LDL水平(P<0.01),中药组在改善CHOL、LDL水平方面比西药组效果好(P<0.01)。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UN、SCr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均能降低BUN、SCr水平(P<0.01),西药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效果最佳。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垂体和甲状腺的T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在肝脏的T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均能升高TR在垂体和甲状腺的表达水平,降低TR在肝脏表达水平。在调节垂体、甲状腺和肝脏的TR表达上,西药组比中药组效果更明显。6.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垂体、甲状腺和肝脏的TSHR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能降低TSHR在垂体的表达水平,不能降低TSHR在甲状腺和肝脏的表达水平。中药组均能降低垂体、甲状腺和肝脏的TSHR表达水平。7.模型组的垂体、甲状腺、肾脏组织均出现了甲减性病理改变,肝脏未见病理改变。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垂体、甲状腺、肾脏的病理损伤。结论:1.本实验运用自由饮用丙硫氧嘧啶药物混悬液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脾肾阳虚型甲减大鼠模型。2.温肾补虚方在改善甲减大鼠的一般症状方面比西药更有优势;温肾补虚方可以升高T3、T4、FT3、FT4的水平,降低TSH的水平。3.温肾补虚方可以改善甲减CHOL、LDL、ALT、BUN、SCr水平,同时有修复靶器官的病理损伤作用。4.生理状态下,TR和TSHR在垂体、甲状腺、肝脏的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肝脏>垂体>甲状腺。温肾补虚方可以同时调节TR和TSHR在垂体、甲状腺、肝脏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温肾补虚方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机制。5.未发现温肾补虚方有肝肾毒性。
李俊敏[2](2013)在《增膜助孕方对COH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性激素及其受体、局部因子和着床数的影响,分析其疗效,从分子和基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增膜助孕方辅助IVF-ET增加妊娠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清洁级健康昆明种雌性未孕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控制性超排卵小鼠模型,采用增膜助孕方进行实验研究。SPF级健康昆明种雌性未孕小鼠100只,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0只,即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GnRHa+HMG+HCG组,即GnRHa长周期促排卵方案)、阳性对照组(GnRHa+HMG+HCG+阿司匹林组)、中药低剂量组(GnRHa+HMG+HCG+增膜助孕方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GnRHa+HMG+HCG+增膜助孕方高剂量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建立控制性超排卵小鼠模型:于动情周期第3天开始,每日上午9时定时腹腔内注射丙氨瑞林40μg/100g体重,连续9d,至d9同时注射HMG0.01IU/g体重促排卵,48h后注射HCG0.1IU/g体重。1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在注射HCG同时,空白组小鼠在动情期,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按雌:雄=1:1比例分别合笼饲养,次日上午9:00检查阴栓,见阴栓者定为孕1d,余类推。合笼后第8天(孕8d)上午9:00脱颈处死小鼠,开腹取出子宫,剖开两侧子宫计算着床数。2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在注射HCG后48h,空白组自排卵后(阴道涂片呈排卵征象)48h,将每组其余10只小鼠在种植窗期脱颈处死小鼠,进行取材及指标测定。用HE染色法对照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中E2和P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中ER、PR、整合素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同源异型盒因子(HOXA10)的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内膜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不良、腺体小而直、数目减少、腺腔轻度扩张弯曲、腺体和间质发育不同步,子宫内膜中E2、P、E2/P、ER、PR、整合素β3、VEGF、HOXA10及LIFmRNA的表达显着减少(P<0.01),着床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略有改善,子宫内膜中E2、P、ER、PR、整合素β3、VEGF及HOXA10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着床数明显增加(P<0.01),E2/P平衡失调未得到纠正(P>0.05),LIF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得到了明显改善,子宫内膜中E2、P、E2/P、ER、PR、LIFmRNA、整合素β3、VEGF及HOXA10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着床数明显增加(P<0.01)。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得到了明显改善,子宫内膜中E2、P、E2/P、ER、PR、整合素β3、VEGF、HOXA10及LIFmRNA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着床数明显增加(P<0.01)。3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得到了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似,子宫内膜腺体发育形态规则、数目增加,腺腔扩张弯曲明显,腺体和间质同步发育;子宫内膜中E2/P、ER、PR、LIFmRNA、整合素P3、VEGF及HOXA10的表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数明显增加(P<0.01),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得到了明显改善,子宫内膜中E2、P、E2/P、ER、PR、整合素(33、VEGF、HOXA10及LIFmRNA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着床数明显增加(P<0.01)。4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相似;子宫内膜中E2、P、PR、整合素p3及HOXA10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数明显增加(P<0.05),E2/P、ER及LIF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增膜助孕方能有效的预防或纠正控制性超排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造成的不良影响。2增膜助孕方能显着提高GnRHa降调节引起的黄体功能不足而导致的E2和P低水平,改善E2/P的平衡失调,且能明显增强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3增膜助孕方能显着提高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中LIFmRNA、整合素β3、VEGF、HOXA10的表达水平。4增膜助孕方能显着提高控制性超排小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增加着床数,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安全可靠。
周新英[3](2012)在《益精补肾汤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益精补肾汤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有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证属肾虚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益精补肾汤;对照组34例,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黄体生成素(LH)、血清促卵泡激素(FSH)、LH/FSH值、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的含量变化、胰岛素(INS)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及基础体温(BBT)的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愈显率分别为76.47%和38.24%,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76.4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分别为76.47%和38.24%,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9.4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体温双相率分别为82.35%和44.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LH、PRL、LH/FSH、T、INS水平降低,FSH、E2水平提高,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及卵巢体积缩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且卵巢多囊样改变得以改善。治疗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与临床疗效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益精补肾汤对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能够调节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缩小卵巢体积,改善卵巢多囊样状态。益精补肾汤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生殖轴的功能,使其恢复正常,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调节卵巢内分泌功能等方面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的。
关雅琼[4](2011)在《淫羊藿活性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和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淫羊藿活性成分是天然药物的研究重点之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淫羊藿具有多种药效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生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抗衰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生物碱和多糖等,淫羊藿苷是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文献中报道的淫羊藿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中,很多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或在用该法萃取后采用精制方法进行纯化。这类方法存在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提取时间长、不适于热不稳定性物质等缺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环境友好,减少有机溶剂残留,作为一项绿色环保的新型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淫羊藿药材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开发合理有效的淫羊藿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开发以其为有效成分的新药做好准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适合于分析淫羊藿黄酮、生物碱成分的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运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淫羊藿总生物碱含量。研究了淫羊藿成分供试液制备新方法,多种活性成分分步提取,缩短操作时间。(2)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了淫羊藿苷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条件。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夹带剂流速作为自变量,淫羊藿苷提取率为因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及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确定超临界萃取工艺的适宜提取条件为:超临界萃取温度46.5℃、萃取压30.6MPa、夹带剂流速3.3 mL/min。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拟合程度良好。(3)进行了淫羊藿苷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实验,将该实验结果与超临界萃取法数据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淫羊藿奠定了基础。
张利娟[5](2010)在《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产蛋后期鸡饲喂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中药提取、饲养试验、屠宰试验及样品分析等来研究黄芪和三颗针提取物复方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指标及肠道酶活、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开发利用新型饲料添加剂在产蛋鸡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用水煮粗提法从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用比色法测出粗提物中小檗碱的含量是16.40%,黄芪多糖的含量是50.52%。选1200只44周龄的江汉鸡,随机分成五组,每组五重复,每重复4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及分别添加黄芪多糖+小檗碱分别为100mg/kg+30mg/kg , 200mg/kg+30mg/kg , 100mg/kg+60mg/kg ,200mg/kg+60mg/k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产蛋率分别提高了7.27%(P<0.01)、6.30%(P<0.01)、4.32%(P<0.05)、2.69%(P>0.05);处理组I日均蛋量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且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破蛋数方面,处理组Ⅱ与处理组Ⅲ差异显着(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软蛋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I、Ⅱ和Ⅲ差异极显着(P<0.01),处理组Ⅲ与处理组I、Ⅱ和Ⅳ差异极显着(P<0.01);沙皮蛋数方面,处理组Ⅳ与其他各试验组差异极显着(P<0.01);死淘数方面,处理组Ⅱ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其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日均采食量方面,处理组I、Ⅱ和Ⅳ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平均蛋重和畸形蛋数方面,对照组与各处理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也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黄芪和三颗针活性成分提取物复方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重,减少蛋鸡的采食量。试验二:在饲养试验最后一天每个重复随机采集5枚鸡蛋,测定鸡蛋的常规品质及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蛋黄比例、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组Ⅲ蛋白比例比对照组提高2.25%、蛋壳比例降低0.85%,两组间差异显着(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组Ⅱ的哈夫单位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与其他各处理组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组Ⅰ、Ⅱ、Ⅳ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了1.13%、0.99%、1.23%,差异极显着(P<0.01),处理组Ⅲ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组Ⅰ、Ⅱ、Ⅲ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了0.92%、0.89%、1.01%,差异极显着(P<0.01),处理组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组Ⅰ、Ⅳ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低了2.28mg/g(31.10%)、1.73 mg/g(23.60%)差异极显着(P<0.01),处理组Ⅰ与处理组Ⅲ差异显着(P<0.05)。总的来说,黄芪多糖和小檗碱配伍在改善鸡蛋蛋白品质,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上效果显着,其中添加200mg/kg黄芪多糖、30mg/kg小檗碱组效果最好。试验三:在试验期最后一天每重复杀鸡一只,断颈取血、离心备用。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各处理组蛋鸡血清生化指标中的总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显着(P<0.05),对各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AL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响极显着(P<0.01),对处理组Ⅱ的补体C-4、甘油三酯,处理组I、处理组Ⅲ的总胆固醇(TC)影响极显着(P<0.01);各处理组均提高血清中LH、FSH水平,其中处理组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处理组Ⅱ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四:在试验期最后一天每重复杀鸡一只,分别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食糜和盲肠、直肠的食糜,-80°C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复合制剂能提高各处理组各肠段的酶活,其中对处理组Ⅲ、Ⅳ蛋鸡十二指肠淀粉酶酶活影响极显着(P<0.01),对其空肠和回肠的淀粉酶酶活无显着影响;而对处理组Ⅰ的空肠和处理组Ⅰ、Ⅱ的回肠淀粉酶酶活影响显着(P<0.05);提高了各处理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蛋白酶酶活,且对处理组Ⅱ、Ⅲ、Ⅳ十二指肠和处理组Ⅲ、Ⅳ回肠的蛋白酶酶活影响显着(P<0.05);对处理组Ⅲ的空肠蛋白酶酶活影响极显着(P<0.01);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蛋鸡盲肠各种微生物的影响是显着的(P<0.05),其中对处理组Ⅰ、Ⅲ、Ⅳ的大肠杆菌和处理组Ⅱ、Ⅲ的双歧杆菌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对蛋鸡直肠各种微生物的影响较盲肠小,其中对处理组Ⅱ、Ⅳ的大肠杆菌,处理组Ⅰ、Ⅱ的乳酸杆菌和处理组Ⅱ的双歧杆菌影响显着(P<0.05)。
刘勤兴[6](2010)在《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促排卵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对肾虚不孕大鼠的促排卵的可能机制,阐明其促进卵泡发育和促排卵的干预环节;检验总黄酮的促排卵作用效果,为“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应用开发、批量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方法:本实验首先从促孕灌注液中提取得到总黄酮,应用于幼龄雌性小白鼠,观察总黄酮促进小白鼠卵巢、子宫发育情况以及体内激素的分泌情况;然后选用SD雌性大鼠幼鼠,于出生第9日龄注射丙酸睾丸酮制作肾虚不孕大鼠模型,采用光镜、放免测定等方法,对补肾药治疗后的肾虚不孕大鼠的卵巢、子宫的形态学及内分泌功能进行同步观察。结果: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可以有效的促进小白鼠卵巢、子宫的发育,并且提高体内雌二醇的水平;总黄酮能明显增加大鼠卵巢、子宫重量,有利于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总黄酮能明显增加大白鼠卵巢各级卵泡总数和子宫内膜厚度;总黄酮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改善大鼠内分泌机能、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而对照组(肾虚不孕大鼠模型组)大鼠卵巢、子宫重量较轻,不利于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对照组大鼠卵巢各级卵泡总数较少,子宫内膜较薄;对照组大鼠大鼠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较低。结论: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促孕灌注液中的总黄酮具有促进小白鼠卵巢、子宫发育及提高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卵泡发育障碍和排卵障碍是肾虚不孕病症的重要因素或环节,总黄酮通过影响大鼠FSH、LH的水平,改善其内分泌机能,促进卵泡的发育,从而达到促排卵的目的。说明促孕灌注液中的总黄酮对肾虚不孕病症的治疗确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赵云安[7](2010)在《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围绝经期是妇女由中年向老年过渡时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使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稳定性减退,对外环境的适应性能力降低,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病较敏感,耐受力很差,出现自主神经和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症状,病初多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烘热汗出、月经紊乱、周身不适、乏力等,以后逐渐发展可出现忧郁、焦虑、猜疑等。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失眠」往往是患者最为关注的病证,而且往往是诸多症状伴发失眠,失眠又加重诸多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躯体不适和精神痛苦。所以围绝经期诸症中,失眠症的治疗尤为重要。因此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愈发显得重要。现代医学治疗失眠采用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虽然起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潜在的成瘾性和反弹性,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心理治疗亦是常见方法方一,但因个性化的不同原因,疗效稳定性不高,推广亦难。为此很多患者现常求助于中医中药的治疗,以达到改善失眠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失眠症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中医通过总体医疗、辩证论治,确切的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无成瘾性,患者较易接受。本研究就是论证比较中药更年安神散加针灸治疗此病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中药「更年安神散」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观察「更年安神散」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望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另加针刺组比较其治疗效果,探讨「更年安神散」加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可能作用机理;观察PSQI量表作为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之可能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2009年8日至2010年2月香港赵云安中医诊所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之围绝经期失眠症妇女90人,利用简单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B、C三组,A组爲针灸组(补「阴足乔」泻「阳足乔」方法)。B组爲中药组(口服更年安神散组)。C组爲中药加针灸组,共观察90例,每组30例。A、B组各自口服更年安神散治疗8周,其中C组针药并用,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后进行观察中医症候记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一般安全性项目,填写观察表,记录不良反应。研究结论结果显示:治疗C组(中药加针灸组)的中医证候、PSQI量表、表评分均优于A、B对照组。中药(更年安神散组)加针灸组不仅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作用,而且能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失眠患者伴发的各种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不安、月经紊乱、耳鸣、健忘等症状本论文旨在通过探讨中药及灸刺或联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差异,为防治围绝经期妇女的失眠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方法
吴涛[8](2009)在《仿生组装淫羊藿苷控释型骨修复材料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中医药治疗骨折和骨不连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用药独到、简便灵验,但由于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落后,其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掘。中药与生物材料的复合及其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的应用,国外尚未见正式报导,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中药淫羊藿来源的植物黄酮——淫羊藿苷(C33H40O15,分子量:676.67)可促进成骨细胞BMP和Cbfa1基因的表达,抑制间充质细胞的成脂分化;可通过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这些结果都暗示:淫羊藿苷可作为一种骨诱导活性因子用于骨再生研究。此外,淫羊藿苷来源广泛、提取工艺相对简单、性质稳定、易于储存、可耐受消毒灭菌,这些特性亦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载药提供了方便。目的1.研究传统中药淫羊藿有效药理成分——淫羊藿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评价淫羊藿苷作为一种新型成骨诱导信号分子替代生长因子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2.构建仿生组装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探讨其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3.研究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的体外释药行为和释药动力学;4.研究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方法1.淫羊藿苷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h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健康志愿者经知情同意后,于髂骨抽取骨髓,经全骨髓培养、扩增后,对第二代细胞进行表型标志物鉴定和成脂、成软骨和成骨三向诱导,取第3代细胞用于试验。淫羊藿苷的细胞毒性试验将hBMSCs接种至96孔板中进行培养,5000细胞/孔,贴壁后加入150μl浓度为10-9M~2.0×10-4M的淫羊藿苷培养基和0.05%(v/v)DMSO培养基进行培养,用普通培养基作为对照,干预48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淫羊藿苷对hBMSCs活力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将hBMSCs接种于96孔板中进行培养,2000细胞/孔,贴壁后吸出原培养基,分别加入150μl浓度为10-9~10-4M的淫羊藿苷培养基进行培养,以DMSO培养基作为对照。于加液后第1、3、5、7和9d MTT法测定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BMSCs成骨分化试验将hBMSCs植入6孔板中进行培养,2×107细胞/孔,贴壁后加入1.5ml浓度为10-9M~10-4M的淫羊藿苷培养基进行培养,以DMSO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rhBMP-2培养基作为阳性对照。于加液后3、7、11d裂解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和BCA试剂盒分别检测ALP和蛋白浓度,根据公式ALP(U/g)=ALP/总蛋白量换算ALP含量;同上法培养细胞,于7、14、21d裂解细胞,骨钙素(OCN)Elisa试剂盒检测OCN表达量;采用NBT/BCIP染液对培养11d的hBMSCs进行ALP染色;采用茜素红染液对培养28d的hBMSCs进行钙化结节染色并定量。淫阳藿苷促进h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将hBMSCs植入6孔板中进行培养,2×107细胞/孔,贴壁后加入DMSO培养基、10-6M淫羊藿苷培养基、rhBMP-2培养基和10-6M淫羊藿苷+rhBMP-2培养基进行培养。分别于1、4、7d采用RT-PCR方法对成骨相关基因ALP、OCN、OPN、Col-Ⅰ、Cbfa1、BMP-2、BMP-4和BMP-7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将hBMSCs植入φ10cm培养皿中进行培养,5×107细胞/皿,贴壁后加入4ml DMSO培养基、10-6M淫羊藿苷培养基、rhBMP-2培养基和淫羊藿苷+rhBMP-2培养基连续培养14d,经提取总蛋白后进行Western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Cbfa1、OCN、BMPs的表达;细胞爬片后进行OCN免疫细胞荧光检测。2.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构建仿生组装CS/HA复合材料的构建、表征和生物相容性采用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方法制备CS/HA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切片染色观察材料的孔隙结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孔径;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料的理化性质;制备材料浸提液,采用MTT法观察其对hBMSCs增殖的影响,将hBMSCs接种至材料表面,分别于第3d和第10d采用SEM观察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将CS/HA复合材料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分别于术后1、4、8、12 w行组织切片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生物学相容性在CS/HA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掺入淫羊藿苷,制备载药剂量分别为10-7、10-6、10-5mol的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采用同上方法分析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材料浸提液,采用MTT法观察其对不同密度接种的h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ALP表达)的影响,采用SEM对其表面接种10d的细胞进行观察;通过溶血试验考查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对红细胞的影响;通过热原试验考查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热原性。3.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体外释药行为将载药量分别为10-7、10-6、10-5mol的淫羊藿苷-HA/CS材料置于盛有5mlPBS的密闭玻璃离心管中,37℃恒温振荡,分别于1、2、3、10、15、20、30、60、90 d定时收集全部溶液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通过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率试验、稳定性试验考查设备的精密度、灵敏度和淫羊藿苷的稳定性,通过标准曲线换算供试品每次释药量,并将其进行累积绘制成释药曲线;采用Logarithmic模型对释药行为进行曲线拟合。4.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6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n=12),麻醉后于右侧桡骨中段截骨制作长度为1.5 cm的骨缺损模型,将CS/HA和载10-7、10-6、10-5mol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随机植入骨缺损处,骨缺损模型组不植入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检查:术后4 w各组随机选取4只动物于耳缘静脉注射99mTc-MDP,3 h后置单光子核素扫描仪上检测骨缺损部位99mTc-MDP浓聚情况,采集结束后在图像上选取相同面积的感兴趣区域(ROI)进行定量计数,ROI均值=计数/面积。大体标本观察和X线检查:术后4、8、12 w处死动物后收集右前臂尺桡骨进行大体观察和X线拍片检查。骨密度(BMD)检查:取各组术后12 w标本行骨密度检查,于电脑上选取桡骨缺损区域并计算该区域的骨矿含量(BMC),BMD(g/cm2)=BMC/选取面积。组织学观察:各时间点组织标本经固定、脱钙、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结果1.淫羊藿苷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全骨髓培养的第二代hB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结果分别为:CD29(93.98±6.32)%、CD44(85.98±3.87)%、CD71(72.19±4.66)%、CD105(79.28±7.37)%、CD166(97.42±7.43)%、CD14(0.95±0.06)%、CD34(1.45±0.38)%、CD45(0.73±0.11)%;经成脂、成软骨和成骨三向诱导后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的细胞可分别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高于10-4M的淫羊藿苷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培养基中0.05%(v/v)DMSO用量安全、无细胞毒性,可用于淫羊藿苷的助溶。浓度为10-8M淫羊藿苷可促进hBMSCs的增殖。淫羊藿苷的促成骨分化作用(ALP表达)与剂量有关,浓度过低时(<10-8M)不能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浓度过高时(>10-5M)则抑制了hBMSCs的成骨分化。浓度在10-8~10-5M的淫羊藿苷可促进OCN的表达;在第11d的ALP染色和第28d的钙化结节染色和茜素红定量也说明10-8~10-5M的淫羊藿苷可促进h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各试验均以10-6M为最佳浓度,但是从整体上看,淫羊藿苷的成骨诱导能力不及rhBMP-2。10-6M淫羊藿苷可促进成骨相关基因ALP、OCN、OPN、Col-Ⅰ、Cbfa1、BMP-2、BMP-4和BMP-7 mRNA的表达和成骨相关蛋白Cbfa1、OCN、BMPs的表达,与rhBMP-2具有协同作用。2.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构建采用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技术可构建出CS/HA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材料表面具有均匀分散的200~700nm HA颗粒,XRD和FTIR分析表明合成的HA是含CO32-弱结晶纳米晶体;该材料的孔隙率、孔径和密度分别为:88.70±2.27%、112.63±20.52μm和71.51±2.55 kg/m3;材料浸提液对细胞生长曲线无干扰,其表面接种的细胞亦可自由生长;肌袋埋植试验表明,8w后组织炎性反应消退,12w时CS/HA复合材料已基本降解,材料被纤维组织爬行替代。淫羊藿苷载药过程对CS/HA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无显着影响,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与载药剂量相关:10-5和10-6mol载药量降低了材料的弹性模量(与CS/HA比较,P<0.05);该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可诱导h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溶血试验表明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血液相容性良好,不会导致溶血;热原试验亦证明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无热原性。3.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体外释药行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的精密度试验和重现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636%和3.245%;加样回收率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6.667%,RSD为2.139%;稳定性试验RSD为1.286%;在1~2000ng质量范围内,淫羊藿苷的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877.3X+202422,R2=0.9976。通过释药累积曲线可知,释药初期(0~3d),药物从支架材料中爆发性地释放出来,约达载药量的25%,而后释药速度迅速下降,至第20d约有40%~60%左右的药物释出,之后以低速持续释放,90d后仍有部分药物存留于支架材料中。三种载药量的释药拟合方程分别为,载10-7mol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Y=6.267+13.468 ln(X) R2=0.901;载10-6mol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Y=5.668+16.846 ln(X)R2=0.916;载10-5mol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Y=6.322+18.466 ln(X)R2=0.923,释药行为符合一级方程。4.仿生组装淫羊藿苷-CS/HA骨修复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骨缺损模型组的各项检测结果表明:骨缺损部位自身修复能力低下,造模后两断端骨髓腔逐渐闭合,至12 w时髓腔完全封闭形成骨缺损。第4 w进行的ECT检测结果表明:4个材料植入组的ECT值均显着高于骨缺损模型组(P<0.001),载药量为10-6mol和10-5mol的淫羊藿苷-CS/HA组显着高于单纯CS/HA植入组(P<0.01);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结果表明,在第4w植入淫羊藿苷—CS/HA材料可观察到明显的骨痂桥接断端,植入8w后骨痂大量生长,骨缺损基本愈合,到12 w时髓腔再通,骨愈合进入塑形期。BMD检测结果:4个材料植入组的BMD值均显着高于骨缺损模型组(P<0.001),载药量为10-6mol和10-5mol的淫羊藿苷-CS/HA组显着高于单纯CS/HA植入组(P<0.001)。从组织学切片的观察发现,淫羊藿苷-CS/HA植入骨缺损后,材料的降解速度随载药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加快,4 w时材料即发生明显的崩解、碎裂,其周围可见大量新生软骨形成并逐渐向材料的中央长入;8 w时材料进一步降解,被分割的材料间隙有大量软骨组织形成,部分发生骨化;至12 w时材料完全降解,软骨被骨组织替代,新生的骨组织排列紊乱,中央可见细小的骨髓腔结构,骨修复速度快于单纯应用CS/HA复合材料。结论1.淫羊藿苷可促进h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这两种作用与淫羊藿苷的浓度相关;淫羊藿苷诱导成骨效能逊于rhBMP-2。2.淫羊藿苷可诱导hBMSCs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与rhBMP-2具有协同作用。3.采用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方法可制备出CS/HA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化学构成与天然骨近似。4.淫羊藿苷载药过程对CS/HA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无显着影响,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与载药剂量相关;载药过程不会影响CS/HA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5.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在体外释药缓慢,释放时间可达90d以上,释药行为遵循一级方程。6.淫羊藿苷-CS/HA复合材料具有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活性,可促进原位骨再生。
张雪竹[9](2009)在《黄地散治疗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快速老化骨质疏松SAMP6小鼠及其正常对照小鼠SAMR1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复方“黄地散”为治疗手段,通过考察血清睾酮(T)、骨钙素(BG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组织钙含量、主动脉钙化情况、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主动脉及股骨中局部骨代谢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 2)和护骨素(OPG)表达等的变化,观察黄地散对主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探讨动脉钙化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揭示黄地散对骨质疏松鼠主动脉钙化的调控作用及调控机制。与SAMR1小鼠比较,SAMP6对照组小鼠血清T明显低下;BGP水平明显升高。SAMP6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浓度明显升高;SAMP6血钙、骨钙浓度较低;尿钙、主动脉钙含量较高。形态学显示SAMP6小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中弹力板多处疏松断裂消失;中膜弹性纤维间有细小黑色钙沉积颗粒。SAMP6股骨显微结构破坏,生物力学性能较SAMR1降低。SAMP6对照组主动脉OPG表达下降,BMP 2表达上升;而股骨OPG、BMP 2表达均显着下降。黄地散促使SAMP6小鼠血清T含量明显上升;血清BGP水平明显下降;血SOD上升,血MDA浓度下降。黄地散还对SAMP6异常的组织钙分布有良性调节作用,使血钙、骨钙上升;而尿钙、主动脉钙下降。还可改善SAMP6主动脉结构,减少主动脉钙沉积。黄地散对SAMP6股骨形态计量学、生物力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提高骨强度。黄地散可对SAMP6主动脉、股骨内骨代谢相关因子OPG、BMP 2的表达有明显良性调节作用,使二者表达趋于正常。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中膜细胞外基质和平滑肌细胞内存在微钙化现象。SAMP6小鼠发生血管钙化并骨质疏松症与性激素分泌下降;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目和活性的失调;体内钙平衡遭到破坏,BGP、OPG和BMP 2等局部骨代谢因子表达异常有关。黄地散通过加强性激素分泌及良性调节骨代谢因子OPG、BMP 2表达,既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骨强度;又抑制了钙盐在主动脉的进一步沉积。因此,黄地散在防治骨质疏松的同时,也提供了对心血管的保护。
李洪涛[10](2008)在《复方“益孕液”的研制及临床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16种中西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通过12种单味中药及4种常用抗生素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得出黄连、黄芩、大黄的抑菌效果较好,乳酸环丙沙星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根据单味中药的抑菌结果设计了三个不同组分的复方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得出复方2的抑菌效果明显,将复方2命名为复方“益孕液”。此试验为新型复方药物的组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二、复方“益孕液”的安全性评价以昆明小白鼠和家兔为试验动物,分别做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的LD50>64000mg/kg,对粘膜有温和的刺激,没有不良反应。这证实了复方“益孕液”可以通过子宫灌注给药。三、复方“益孕液”的抗炎试验以昆明小白鼠为试验动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复方“益孕液”,观察其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白鼠耳廓肿胀,说明该复方制剂有抗炎作用。四、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选取81头患有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做临床试验,试验组用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对照组用土霉素,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的有效率为91.3%,治疗率为87%,与土霉素相比,治疗的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受胎率高于土霉素,差异显着(P﹤0.05)。五、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卵巢机能减退的疗效观察选取产后60天以上不发情,患有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的奶牛共50头,试验组用复方“益孕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结果为试验组中18头持久黄体奶牛和22头卵巢机能减退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83.3%和77.3%,受胎率分别为80.0%和76.5%,而对照组仅有1头奶牛发情且没有受孕,说明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有较好的疗效。六、繁殖障碍奶牛用复方“益孕液”处理后外周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变化选取患持久黄体、卵巢机能减退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的不孕奶牛各10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头。试验组中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内灌注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患有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的奶牛子宫内灌注复方“益孕液”;对照组宫内灌注灭菌生理盐水。各组患牛于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3、5、7、10、14和21 d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血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持久黄体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水平不断升高,P4水平逐渐降低;卵巢静止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和P4水平均升高;慢性子宫内膜炎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水平逐渐升高,P4水平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复方“益孕液”具有溶解黄体和诱导发情作用。
二、淫阳藿对实验动物免疫、生殖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淫阳藿对实验动物免疫、生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TR、TSHR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模型的制作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的治疗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TR、TSHR表达的影响 |
第一节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TR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TSHR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讨论 |
1 温肾补虚方方药讨论 |
1.1 温肾补虚方的前期临床基础 |
1.1.1 温肾补虚方的组方分析 |
1.1.2 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2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的治疗作用 |
3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TR和TSHR表达的影响 |
3.1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TR表达的影响 |
3.2 温肾补虚方对甲减TSHR表达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文献综述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 |
3 机制研究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增膜助孕方对COH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辅助现代生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背景 |
1 中医药辅助现代生殖技术的理论基础 |
1.1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
1.2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研究 |
1.3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认识与研究 |
2 中医药辅助现代生殖技术的研究背景 |
2.1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瓶颈问题 |
2.2 控制性超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影响 |
2.3 现代医学对控制性超排卵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改善措施 |
2.4 机体应用控制性超促排卵药物后的根本病机 |
3 导师诊治不孕症的学术思想及对中医药辅助现代生殖技术的认识 |
3.1 导师诊治不孕症的学术思想 |
3.2 导师对中医药辅助现代生殖技术的认识 |
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二部分 增膜助孕方对COH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
技术路线图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试剂 |
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给药剂量 |
2.3 给药方法 |
2.4 动物模型 |
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
3.2 各组小鼠动情周期变化 |
3.3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
3.4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ER、PR的检测 |
3.5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检测 |
3.6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VEGF的检测 |
3.7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HOXA10的检测 |
3.8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_2、P含量测定 |
3.9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LIFmRNA的检测 |
3.10 各组小鼠着床数的计算 |
4 统计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
2 各组小鼠动情周期变化情况 |
3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 |
4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E_2、P、E_2/P的比较 |
5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ER、PR的比较 |
6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LIFmRNA及β-actin的表达 |
7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LIFmRNA/β-actin的值比较 |
8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比较 |
9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VEGF的比较 |
10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HOXA10的比较 |
11 各组小鼠着床数的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增膜助孕方的组方分析 |
1.1 增膜助孕方的组方依据及特点 |
1.2 增膜助孕方的药物配伍意义 |
1.3 增膜助孕方的药物现代研究 |
2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
2.1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2.2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中性激素及受体的影响 |
2.3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LIFmMRNA的影响 |
2.4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影响 |
2.5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VEGF的影响 |
2.6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HOXA10的影响 |
2.7 增膜助孕方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着床数的影响 |
第五部分 总结 |
1 结论 |
2 主要工作与创新 |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附图 |
附图1 小鼠动情周期变化 |
附图2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 |
附图3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ER的表达 |
附图4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PR的表达 |
附图5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 |
附图6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 |
附图7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HOXA10的表达 |
附图8 各组小鼠子宫内膜LIFmRNA及β-actin表达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专业成绩 |
(3)益精补肾汤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三)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治疗方法 |
(二)检测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五)统计学处理 |
三、研究结果 |
(一)疗效结果 |
(二)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
(三)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四)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一、PCOS 的中医学研究 |
(一)肾精不足是 PCOS 的主要病机 |
(二)治法分析 |
(三)方药分析 |
二、益精补肾汤对肾虚型 PCOS 的疗效分析 |
三、益精补肾汤治疗肾虚型 PCOS 的作用机理分析 |
(一)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分析 |
(二)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体积变化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淫羊藿活性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和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淫羊藿简介 |
1.1.1 淫羊藿的种类和分布 |
1.1.2 淫羊藿化学成分 |
1.1.2.1 黄酮类 |
1.1.2.2 生物碱类 |
1.1.2.3 其他类 |
1.1.3 淫羊藿的药理作用 |
1.1.3.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1.1.3.2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
1.1.3.3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
1.1.3.4 抗衰老作用 |
1.1.3.5 抗肿瘤作用 |
1.1.3.6 抗骨质疏松作用 |
1.1.3.7 抗炎、抗病毒作用 |
1.1.4 淫羊藿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
1.2 超临界流体技术 |
1.2.1 超临界流体技术简介 |
1.2.2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1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国内外会议 |
1.2.2.2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
1.2.3 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
1.3 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及难点 |
第2章 淫羊藿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淫羊藿苷薄层色谱分析 |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3 薄层色谱分析 |
2.4 淫羊藿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3 测定波长的选择 |
2.4.4 色谱条件 |
2.4.5 色谱系统适用性实验 |
2.4.6 线性关系考察 |
2.4.7 样品稳定性实验 |
2.4.8 精密度实验 |
2.4.9 重复性实验 |
2.4.10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淫羊藿苷工艺参数的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装置及工艺流程图 |
3.3.1 实验原理 |
3.3.2 实验装置介绍 |
3.3.3 工艺流程图 |
3.4 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方法 |
3.4.1 样品预处理 |
3.4.2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 |
3.4.3 萃取物的后处理 |
3.5 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的选择 |
3.5.1 原料粉碎粒度的分布 |
3.5.2 萃取压力的选择 |
3.5.3 萃取温度的选择 |
3.5.4 夹带剂流速的选择 |
3.5.5 萃取时间的选择 |
3.6 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实验 |
3.6.1 因素水平的选取 |
3.6.2 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
3.6.3 模型的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
3.6.4 淫羊藿苷提取率的响应面分析 |
3.6.5 模型验证实验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对照实验-有机溶剂提取法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有机溶剂提取方法 |
4.4 提取物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 |
4.5 超临界提取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淫羊藿其他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淫羊藿成分分析供试液制备新方法研究 |
5.3 生物碱组分分析方法研究 |
5.3.1 生物碱组分薄层色谱分析 |
5.3.1.1 供试液制备 |
5.3.1.2 色谱条件 |
5.3.1.3 薄层色谱分析 |
5.3.2 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5.3.2.1 供试液制备 |
5.3.2.2 色谱条件 |
5.3.2.3 梯度洗脱与等度洗脱的对比 |
5.3.2.4 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
5.3.3 酸碱滴定法测定淫羊藿总生物碱含量 |
5.3.3.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
5.3.3.2 淫羊藿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产蛋后期鸡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
1.1.1 微生态制剂 |
1.1.2 酶制剂 |
1.1.3 中草药 |
1.2 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 |
1.2.1 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
1.2.1.1 对生长、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1.2 对肉、蛋品质的影响 |
1.2.1.3 对免疫性能的影响 |
1.2.1.4 对应激性能的影响 |
1.2.1.5 对其它性能的影响 |
1.2.2 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
1.2.2.1 对生长、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2.2 对免疫性能和抗应激性能的影响 |
1.2.2.3 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
1.2.2.4 对肠道微生物、肠道粘膜形态的影响 |
1.2.2.5 对其他指标的影响 |
1.2.3 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1.2.3.1 对生长、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3.2 对奶品质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
1.2.3.3 对免疫、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2.3.4 对应激性能的影响 |
1.2.3.5 对其它性能的影响 |
1.2.4 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
1.2.4.1 对生长、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4.2 对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及抗应激的影响 |
1.2.4.3 对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 |
1.3 黄芪和三颗针的概述 |
1.3.1 黄芪的概述 |
1.3.2 三颗针的概述 |
1.4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在家畜家禽饲料上的应用 |
1.4.1 黄芪在家畜家禽饲料上的应用 |
1.4.1.1 对生长、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1.2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1.4.1.3 其他影响 |
1.4.2 小檗碱在家畜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
1.4.2.1 对生长、生产的影响 |
1.4.2.2 小檗碱的抗菌作用 |
1.4.2.3 其他作用 |
2 引言 |
3 试验部分 |
试验一 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的制备 |
1.1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的提取 |
1.2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
1.2.1 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
1.2.2 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
1.3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记录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试验二 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复合制剂添加剂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5.1 常规蛋品质的测定 |
1.5.2 蛋营养品质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试验三 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复合制剂添加剂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试验四 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肠道酶活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复合制剂添加剂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6)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促排卵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养牛业生产中不孕症问题 |
2.1 奶牛不孕症的流行及危害 |
2.2 奶牛不孕症的原因 |
2.3 奶牛不孕症的诱发因素 |
2.3.1 遗传因素 |
2.3.2 产奶量与年龄 |
2.3.3 外源性激素与季节作用 |
2.3.4 难产与围产期疾病及其它因素 |
2.4 发病机理 |
3 奶牛不孕症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4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和相关研究现状 |
4.1 肾虚导致的不孕症 |
4.2 肝郁导致的不孕症 |
4.3 综合病机导致的不孕症 |
5 西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和相关研究现状 |
5.1 奶牛一生中卵泡的发育 |
5.2 不排卵的状况 |
5.2.1 卵泡处于"出现期"而未达到"分离期" |
5.2.2 卵泡生长到"分离期"而未达到"排卵体积" |
5.2.3 卵泡生长至"排卵体积"或大于"排卵体积" |
6 黄酮类物质促排卵作用的研究现状 |
6.1 黄酮结构及其分类 |
6.1.1 黄酮类物质的结构 |
6.1.2 黄酮类物质的分类 |
6.2 黄酮类物质促排卵作用的机制 |
6.2.1 黄酮类物质具有双重作用 |
6.2.2 黄酮类物质促排卵机制的研究进展 |
6.3 促孕灌注液中所含黄酮类物质相关促排卵作用的研究 |
6.3.1 促孕灌注液中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成分 |
6.3.2 促孕灌注液中所含有的总黄酮类促排卵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对小白鼠卵巢、子宫及激素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观测指标及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总黄酮类对小鼠子宫增重的影响(结果见表1) |
3.2 总黄酮类对小鼠卵泡的影响(结果见表2) |
3.3 总黄酮类对小鼠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见表3) |
4 讨论 |
4.1 总黄酮为促孕灌注液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 |
4.2 总黄酮对小鼠生殖器官的作用 |
4.3 总黄酮促进卵巢、子宫增重的原理 |
4.4 总黄酮是促孕灌注液中的主要作用成分 |
5 小结 |
5.1 总黄酮是促孕灌注液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 |
5.2 总黄酮研究的意义 |
第三章 不孕动物模型的制作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药品 |
2.1.3 实验器材 |
2.2 试验条件 |
2.3 造模方法 |
3 结果 |
3.1 不排卵大鼠模型制作的成功率 |
3.2 不排卵大鼠模型制作的副作用 |
4 讨论 |
4.1 不排卵大鼠模型的制作机理 |
4.2 不排卵大鼠模型的检验方法 |
4.3 中医对于不排卵大鼠模型的外观变化的理论分析 |
5 小结 |
5.1 不排卵大鼠模型制作的先进性 |
5.2 不排卵大鼠模型研究的意义 |
第四章 "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对不孕大鼠模型促排卵作用机制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药物制备 |
2.1.2 仪器 |
2.2 方法 |
2.2.1 模型动物分组 将制作模型成功的不孕大鼠分组后进行试验 |
2.2.2 "促孕灌注液"中黄酮类物质对大鼠卵巢子宫的影响 |
2.2.3 "促孕灌注液"中黄酮类物质对大鼠内分泌的影响 |
2.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总黄酮对子宫、卵巢重量和体重指数的影响 |
3.2 总黄酮对卵泡数目、子宫内膜面积的影响 |
3.3 总黄酮对大鼠内分泌的影响 |
3.4 总黄酮对卵巢组织形态学及排卵功能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总黄酮调节激素的分泌对排卵的影响 |
4.2 总黄酮促排卵作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
5 小结 |
5.1 总黄酮发挥调节作用的部位 |
5.2 总黄酮的应用前景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
导师评阅表 |
(7)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
二、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病名概述 |
三、现代西医研究 |
(一) 现代医学对睡眠的中枢解剖结构 |
1.脑干 |
2.丘脑 |
3.下丘脑 |
4.杏仁核群 |
5.视交叉上核 |
(二) 围绝经期失眠症病因及相关因素 |
1.雌激素水平降低 |
2.围绝经期血管舒缩变化 |
3.围绝经期情绪障碍 |
(三)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发生机制分析 |
1.血管舒缩变化 |
2.骨质疏松症状 |
3.褪黑素分泌减少 |
4.应激反应增强 |
(四)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 |
1.神经内分泌变化 |
2.免疫功能改变 |
3.自由基的影响 |
4.社会心理因素 |
5.种族的差异 |
6.绝经状态 |
(五) 西医方面的治疗 |
1.西药治疗 |
2.神经阻滞法 |
3.催眠类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4.非药物治疗 |
四、中医方面的治疗 |
(一) 病因病机 |
1.病因 |
2.病机 |
3. 失眠症与各脏腑紧密相关 |
(二) 辨证论治 |
1.从病变的主要脏腑论治 |
2.从肝论治 |
3.从心论治 |
4.从脾胃论治 |
5.从肾论治 |
6.中药治疗组口服 |
7.专方专药治疗 |
(三) 病因病邪论治 |
(四) 中药时间疗法 |
(五) 中成药治疗 |
(六) 针灸治疗 |
(七) 针灸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 |
1.常规针刺治疗辨证分型 |
2.针法 |
(八) 推拿按摩治疗失眠症 |
1.头面部 |
2.颈肩部 |
3.胸腹部 |
4.上肢 |
5.下肢 |
6.背腰部手法 |
7.足底部手法 |
(九) 随证加减 |
1.肝郁化火症 |
2.阴虚火旺症 |
3.心脾两虚症 |
(十)外治法 |
1.敷脐法/贴脐法 |
2.穴位敷贴法 |
3.睡眠药枕 |
4.药帽法 |
5.手心敷药 |
6.沐足法 |
(十一) 耳穴刺激治疗 |
1.耳穴刺激治疗 |
2.主穴 |
3.配穴 |
(十二) 穴位注射治疗 |
(十三) 反射疗法 |
(十四) 治疗仪器 |
(十五) 药膳治疗 |
1.粥类 |
2.饮类 |
3.酒类 |
4.膏类 |
5.动物脏器类 |
(十六) 单味补肾和助眠中药的研究 |
1.淫阳藿-对性腺、骨的作用及抗衰老作用 |
2.菟丝子-抗衰老作用 |
3.紫河车 |
4.杜仲 |
(十七) 镇静催眠的中药 |
1.酸枣仁 |
2.夜交藤 |
3.合欢皮 |
4.磁石 |
5.龙骨 |
6.牡蛎 |
7.远志 |
8.柏子仁 |
第二部份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1) 研究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性 |
(2) 研究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安全性 |
(3) 观察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中医证候及症状的改善率 |
二.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1.西医诊断标准 |
2.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1.年龄在40-55岁 |
2.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者 |
3.符合以上中医辨证,属于肾阴虚标准者 |
4.知情同意签署者 |
(四) 排除标准 |
1.双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或乳腺肿瘤患者 |
2.原因不明的阴道不规则流血未治愈者 |
3.近3个月内使用过性激素药物或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 |
4.过敏体质患者 |
5.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
6.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
三.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设计与分组 |
(二) 分组与治疗 |
1.A组针灸组 |
2.B组为中药组 |
3.C组为中药加针灸组 |
(三) 疗程:以两个月为1个疗程 |
(四) 观察指标 |
1.安全性检测 |
2.效应评价指标 |
(五) 疗效评价 |
1.中医症候疗效指数评定=疗前记分-疗后记分/疗前记分x0% |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六) 数据管理 |
(七) 统计方法 |
第三部份 结果/资料分析 |
资料分析 |
1.年龄构成-表1 |
2.各组临床疗效评定-表2 |
3.各组PSQI评分比较-表3 |
4.治疗前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表4 |
5.各组治疗前后症候疗效指数比较-表5 |
不良反应 |
注意事项 |
适宜食品 |
禁忌食品 |
推荐食疗 |
失眠八忌 |
讨论与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
附录二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 |
附录三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附录四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01) |
致谢 |
(8)仿生组装淫羊藿苷控释型骨修复材料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再生医学、组织工程——机遇与挑战 |
1.1 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
1.2 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2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亮点和发展方向 |
2.1 天然骨的结构 |
2.2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亮点 |
2.3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
3 祖国医药学促进骨再生的作用和机制 |
3.1 中药对成骨细胞基因的调控作用 |
3.2 中药对成骨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3.3 中药对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
3.4 中药的雌激素样作用和对OPG/RANK/RANKL系统的调控 |
3.5 中药成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淫羊藿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
实验一 hBMSC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淫阳藿苷对h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淫阳藿苷促进h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仿生组装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构建 |
实验一 仿生组装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生物学相容性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仿生组装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生物学相容性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生组装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体外释药行为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壳聚糖在药物缓控释体系中的应用 |
3.2 壳聚糖控释载体在骨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3.3 基于本研究的观点 |
参考文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生组装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体内骨修复性能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控释型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 |
3.2 基于本研究的观点 |
参考文献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和展望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合格证明 |
(9)黄地散治疗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2.1 生物学因素 |
1.2.2 生物力学因素 |
1.2.3 其它因素 |
1.3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的脂代谢障碍疾病 |
1.3.1 脂质代谢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关系密切 |
1.3.2 老年骨中脂肪增多的原因 |
1.3.3 小结 |
1.4 骨质疏松和动脉钙化的联系 |
1.4.1 临床研究提示二者有密切联系 |
1.4.2 钙代谢异常为二者共同的病因 |
1.4.3 二者在组织学方面的密切联系 |
1.4.4 基质Gla 蛋白与二者的关系 |
1.4.5 脂质氧化损伤与二者的关系 |
1.4.6 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进展 |
1.4.7 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
1.5 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 |
1.5.1 基因敲除模型 |
1.5.2 快速老化骨质疏松模型小鼠SAMP6 |
1.6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 |
1.6.1 骨小梁骨量 |
1.6.2 相对类骨质骨量 |
1.6.3 骨矿化前沿 |
1.6.4 骨矿化沉积率 |
1.6.5 矿化延迟时间 |
1.6.6 骨重建与骨转换率 |
1.6.7 小结 |
1.7 中药组方“黄地散”的立论依据 |
1.8 本文工作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黄地散对SAMP6 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药物提取 |
2.2.2 动物分组 |
2.2.3 给药方法及疗程 |
2.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2.5 血清睾酮浓度检测 |
2.2.6 血清骨钙素浓度检测 |
2.2.7 血清SOD、MDA 浓度检测 |
2.2.8 血清LDL C 检测 |
2.3 数据统计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各组小鼠体重在治疗期间的变化 |
2.4.2 黄地散对骨质疏松小鼠血清中睾酮的影响 |
2.4.3 黄地散对骨质疏松小鼠血清中骨钙素的影响 |
2.4.4 黄地散对血清SOD、MDA 浓度的影响 |
2.4.5 黄地散对血清LDL C 水平的影响 |
2.5 讨论 |
2.5.1 各组小鼠体重在治疗期间的变化 |
2.5.2 黄地散对小鼠血清睾酮的影响 |
2.5.3 黄地散对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
2.5.4 黄地散对 SAMP6 鼠血清 SOD 和 MDA 的影响 |
2.5.5 黄地散对SAMP6 鼠血清LDL C 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黄地散对SAMP6 小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药物提取 |
3.2.2 动物分组 |
3.2.3 给药方法及疗程 |
3.2.4 骨的四环素活体双标记 |
3.2.5 标本采集及处理 |
3.3 各项指标测定 |
3.3.1 股骨生物力学的测定 |
3.3.2 骨矿物质含量测定 |
3.3.3 组织中钙含量测定 |
3.3.4 不脱钙骨切片制作方法 |
3.3.5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 |
3.3.6 小鼠股骨中OPG、BMP 2 的表达情况 |
3.4 数据统计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黄地散对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
3.5.2 黄地散对股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3 黄地散对组织中钙含量的影响 |
3.5.4 黄地散对股骨形态学计量参数的影响 |
3.5.5 股骨 OPG、BMP 2 的表达情况 |
3.6 讨论 |
3.6.1 黄地散对SAMP6 鼠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
3.6.2 黄地散对股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
3.6.3 黄地散对股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
3.6.4 黄地散对股骨OPG、BMP 2 表达的影响 |
3.7 小结 |
第四章 黄地散对SAMP6 小鼠主动脉钙化的干预作用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药物提取 |
4.2.2 动物分组 |
4.2.3 给药方法及疗程 |
4.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4.3 各项指标测定 |
4.3.1 主动脉钙沉积情况 |
4.3.2 主动脉中钙含量测定 |
4.3.3 主动脉OPG、BMP 2 的表达情况 |
4.4 数据统计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主动脉HE 染色结果 |
4.5.2 主动脉von Kossa 染色结果 |
4.5.3 黄地散对主动脉钙含量的影响 |
4.5.4 主动脉OPG、BMP 2 的表达情况 |
4.6 讨论 |
4.6.1 黄地散对骨质疏松小鼠血管钙化的干预作用 |
4.6.2 黄地散对血管OPG、BMP 2 表达的影响 |
4.7 小结 |
第五章 黄地散对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
5.1 动脉钙化与骨质疏松症间的密切联系 |
5.1.1 二者在组织学方面有密切联系 |
5.1.2 二者病因学间的联系 |
5.1.3 钙代谢异常为二者共同的病因 |
5.2 黄地散对SAMP6 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的影响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复方“益孕液”的研制及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奶牛子宫内膜炎 |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2 奶牛持久黄体 |
2.1 奶牛持久黄体的病因 |
2.2 奶牛持久黄体的症状与诊断 |
2.3 奶牛持久黄体的治疗 |
3 奶牛卵巢机能减退 |
3.1 奶牛卵巢机能减退的原因 |
3.2 奶牛卵巢机能减退的症状与诊断 |
3.3 奶牛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 |
第二章 16 种中西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复方“益孕液”的安全性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复方“益孕液”的抗炎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复方“益孕液”结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第六章 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卵巢机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讨论 |
第七章 繁殖障碍奶牛用复方“益孕液”处理前后外周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变化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3 讨论 |
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
1 论文结论 |
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淫阳藿对实验动物免疫、生殖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温肾补虚方对甲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TR、TSHR表达的影响[D]. 李海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2]增膜助孕方对COH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的影响[D]. 李俊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3]益精补肾汤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周新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4]淫羊藿活性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和分析方法研究[D]. 关雅琼.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5]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产蛋后期鸡饲喂效果研究[D]. 张利娟.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6)
- [6]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促排卵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刘勤兴. 石河子大学, 2010(02)
- [7]滋养肝肾法加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D]. 赵云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8]仿生组装淫羊藿苷控释型骨修复材料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D]. 吴涛.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9]黄地散治疗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机制研究[D]. 张雪竹. 天津大学, 2009(12)
- [10]复方“益孕液”的研制及临床试验[D]. 李洪涛. 石河子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