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

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

一、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力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秋[1](2019)在《频谱使用评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展示系统实现研究》文中指出无线电管理部门负有保护无线电资源、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管理责任,需要承担“科学配置频率资源、规范台站管理、维护电波秩序”的工作任务。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频谱使用评估工作,对已分配频谱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其工作重点在于评估用频秩序和效率等,以提高频谱管理的科学性,形成频谱管理的闭环,为频谱规划、分配、重耕、回收及台站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提高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频谱资源配置。在频谱使用评估工作中,通过对建成区内所有二级以上道路的移动路测,采集到了海量的频谱数据和公众基站数据。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展示过程中,形成了研究、建构和开发相应软件系统的强烈需求,本文将深入研究和解决此过程中所发现的如下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如何对频谱评估中产生的海量频谱数据进行预处理。考虑到对频谱数据进行反复分析处理的需要,若没有合适的数据预处理分析算法,每次这样的计算过程都会在反复读取海量数据的过程中浪费极多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重构频谱数据的存储方式,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磁盘系统中数据顺序读取的强大威力;在预处理过程中,生成每一个空间格子区域内每一个频段的频谱直方图数据的方法,在移动路测的网格化占用度计算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同时研究了如何以便捷、高效、直观的方式,在网格化频段占用度结果、信号覆盖率结果以及公众移动基站的分布展示中,突出海量矢量信息。传统的矢量地图模式,在获取到合适的地图数据源时难度较大。传统的WebGIS能够方便地获得地图数据源,但是在显示海量的矢量信息时则力有不逮。为此,本文研究了如何实现一种本地化的WebGIS系统,该系统既能传承传统矢量地图和传统WebGIS的优点而又能克服它们的一些不足,并予以工程化实现。最终成果在频谱使用评估的结果展示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以实践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这一研究成果,也可推广到其它的一些应用场合。本文还详细阐述了频谱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存储格式的优化、坐标系统的选择、网格频段直方图数据的生成和更新、频段背噪谱的快速计算以及频段占用度的快速计算过程;给出了本地化WebGIS系统开发中所碰到的一系列基本技术难题的解决思路,包括瓦片地图的拼接和快速绘制、地图界面诸多工具的实现、地图中矢量对象的实现方式等;最后对本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进行了对比测试和验证。

张瀚之[2](2018)在《基于宽带载波技术的营销与运检台区末端融合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从2010年开始至到2017年已全面完成。据统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70%本地通信方式采用窄带载波通信技术。经过各网省电力公司多年的运行与维护,窄带载波通信方式自身固有的技术瓶颈,阻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应用。因此,对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实用化应用的探索,成为解决本地通信技术瓶颈新的热点课题。首先,本文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架构、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点、宽带载波技术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低压电力线中存在大量的变频设备产生噪声干扰与供电半径过长造成信号衰减等弊端,判断出电力线通信信道具有很强的频率选择性,并将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与其它本地信道通信方式的比对结果,验证其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其次,通过对现阶段较为流行的窄带载波通信、微功率无线通信和宽带载波通信等本地通信采集方式的技术指标及深化应用功能需求进行了详尽的测试与比对,验证了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比窄带载波通信与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的优越性,其能够完全满足用电信息数据采集的深化应用功能需求,具有高效性与稳定性的特征,并保证远程费控功能的实时性以及各类曲线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其为后续宽带载波技术的试点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应用基础。最后,着重研究了宽带载波模块的设计原则、技术原理、功能规范及具体实现的实时监控、大数据处理、交流互动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功能。基于宽带载波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不改变现有采集架构的前提下,提供了营销和运检大数据采集及分析的手段,为台区末端融合提供了数据支撑,能够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基层单位营配各专业人员对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迫切需求。

董全义[3](2016)在《上海航华小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住宅小区规模的增大,小区内的犯罪行为也随之增加。住宅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视频流,并且将视频传给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及进行实时监控,使得监控中心能及时的指挥处理突发事件。在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中,多个监控画面需要人工不间断的进行观察,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本文对上海航华住宅小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住宅小区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以移动监控技术为核心技术,对移动的物体通过配置的摄像头进行自动检测,具有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功能。该系统还采用了H.264视频编码技术,客户端软件可以通过传输协议对移动流媒体传输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与传统网络视频监控相比,本文研究的住宅小区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移动优势,能够实时地将监控点实时采集到的视频流传给移动监控中心,从而实现远程的视频监控,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同时还具有网络覆盖面广、没有空间限制、使用方便、实时性高等优点。

刘德鹏[4](2016)在《基于3G无线网络的图像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能力也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传输音视频数据的应用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特别是利用3G移动网络技术来传输音视频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较大关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视频会议、网络视频、Vo IP语音聊天、互联网医疗、网络远程教学、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多媒体网络技术,已被大量应用。由于3G移动网络与其他无线网络一样,具有丢包率、误码率高的特点,采用多通道绑定传输更是存在延时抖动严重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对视频数据的传输质量构成直接的影响,导致出现严重的马赛克或者丢帧现象。因此,如何实现提升网络服务质量,以满足音视频数据传输的流畅性(不抖动)、实时性(延时小)的需求,是一项颇具挑战的工作。本文对基于3G无线网络的图像传输系统展开研究,综合运用了信号处理技术和网络处理技术,设计了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平台,实现了视频信号在3G无线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和接收处理功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系统实测,提出的3G图像传输系统,满足了图像监控系统的整体要求。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如下:对本课题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开展前期调研,主要包括网络实时传输协议、音视频编码技术以及网络传输控制技术等。根据前期调研所获得的关键技术和理论知识,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详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完善系统的各个子模块。针对3G无线网络的传输特点,设计和实现了多种网络策略,包括前向纠错技术、拥塞控制技术和多通道负载均衡成功地解决了网络传输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设计基于嵌入式平台技术的图像编码设备,设计实现基于无线网络传输的PRUDP协议,系统基于模块化的系统软件设计思路采用VC++编程工具实现后台中心软件,利用JRTPLIB开源库实现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对系统在各种无线网络环境传输效果进行分析和测试。对各种物理条件中相应的传输速率、不同视频分辨率等图像传输阶段的延迟、图像质量进行了分析与测试。

郭瑞春[5](2014)在《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学者对电力行业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作用,输电线路的稳定、安全运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在各种信息监测中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输电线路监测的不同业务对时延、带宽、时延抖动等服务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输电线路监测多业务接入方案,能够在无线自组织技术的支持下,满足多种业务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的需求。提出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在数据监测节点和无线网关之间的通讯中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具有自主网、自动路由、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无线网关与远程监测中心采用现有电力光缆和GPRS数据业务相结合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讯,具有高速率、低成本、远程传输等优势。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背景意义及发展现状,并介绍了现有输电线路监测系统中采用的远程通信方式和本地通信方式,然后分析了输电线路监测的多业务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业务接入策略,最后基于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系统的总体方案,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设计。

郭毅飞[6](2014)在《EV-DO网络规划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及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人们对数据的传输与交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数据通信越发举足轻重。预计2014年CDMA2000的总用户数将达到七亿。EV-DO系统是CDMA20001X系统的演进版本,它同时也是3G技术标准之一。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用户对于高速数据越发强烈的要求,因此需要一个能提供高速分组数据服务的系统。EV-DO系统是使用独立的1.25MHz的CDMA信道,此信道只用来提供高速的数据服务,因此,EV-DO系统前向链路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4兆比特每秒,反向链路的数据速率可达到153.6千比特每秒。本文从EV-DO系统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EV-DO网络的技术特点进行EV-DO网络规划的工作。EV-DO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前向时分复用、智能调度算法、前向虚拟切换、自适应编码与调制、及混合自动重传、多载波RLP及负载均衡等。通过与1X系统的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找出EV-DO系统的网络规划与1X系统网络规划的差异。通过了解建设1X网络的方法,研究EV-DO网络规划的可行方案。文章介绍了EV-DO网络规划的流程及特点,并介绍规划过程中具体所需要做的工作。文章对EV-DO网络的几个关键指标进行规划、仿真与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分析EV-DO网络现状,并对EV-DO网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郝云飞[7](2013)在《基于移动平台的工商执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改进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政府机关决策水平、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工商行政机关为了顺应新时期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创新新的监管办法,是十八大以后党做出的重要部署。信阳市工商局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应用,显着的提高了工商管理机关的办公效率,但总体还是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还很落后,存在着以下问题:执法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在执法现场获得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对于在执法现场做的笔录无法当场录入。通过电话通知等方式不能完全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导致对工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充分使用目前日益发展完善的移动通讯网络,通过移动执法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对于提高工商工作的效率、方法、方式,迫在眉睫。在这个过程中,工商移动执法系统的系统开发设计,充分借助于中国移动在其他行业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经验,采用最成熟的GPRS、短信、和语音技术,实现了基于GPRS网络接入和短信接入和语音访问的三种模式,很好地满足了信阳工商日常工作的需求,提高了服务水平。最后着重介绍了无线、巡查、服务、安全子系统的开发。工商移动执法系统通过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试用,明显感受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运行稳定,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夏斌[8](2013)在《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按照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对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策略三个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科技项目开展项目风险管理,有助于发现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正确地采取措施来解决或规避这些问题。而在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中引入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运用到项目管理中,利于促进项目风险管理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科技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立项时的风险隐患及相应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三个方面。在项目全过程中,对新出现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已评估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检查优先次序、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等是否有变化等等。针对电网企业的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具有与外协单位合作研发的模式,本文给出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过程的模型,提出了在考虑项目风险因素时,要严格区分甲乙双方的风险及责任,通过分担、转移和监督等手段将风险降低;通过紧密联系,经常沟通,资源共享等方式,将一些潜在的风险化解这一创新举措,并结合实际案例具体进行说明。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无线配电房监控系统”为案例,通过与高校合作,利用其在通信领域的独特优势和资源,共同合作研发智能电网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办法,将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引入到电网系统中来,并结合其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在本项目的立项与实施过程中,积极地开展先进性的项目风险管理,保证了本项目能有序、顺利地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

潘红平[9](2012)在《基于信息流的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应急物流的主要特征,结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针对区域应急物流协同决策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在分析区域应急物流活动和城市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应用基础上,对基于信息流的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作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城市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之间异同点,主要分析应急物流一些显着特点,应急物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牺牲物流效率来实现其物流效益,尽量使得灾害损失最小。2、城市应急物流管理理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应急物资供应和配送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复杂性程度不断加深,城市交通的复杂程度变大,应急物流的内涵与外延在发生变化;加强对应急物资的有效管理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设计的模式,突出“应急指挥”和“业务协同”的结合,避免重复建设,项目将充分利用现有体制、机制、设施、资源、应用,以避免重复投资,节省管理成本,实现协同增效。4、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的技术架构,系统架构采用分层的结构设计,分为网络通讯层、资源层、业务层、决策指挥层、发布层。5、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管理与调度架构。6、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运营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分级管理,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7、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与便民服务系统关系的研究。、

何跃鹰[10](2012)在《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虚拟与现实、数字与物质的边界正日渐消融,互联网的规制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规制研究更是成为了各国监管实践和业界研究理论的前沿课题。互联网的诞生最先得益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但其后的发展,却已远远超出了技术乃至于以往传统产业的范畴。鉴于它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直以来,无数的研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各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展开解剖分析,企图究其本质并施以适当规制。然而,正如本文所论述的那样:互联网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新型产业乃至一个虚拟社会,这个产业具有与之前任何产业完全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这个虚拟化的社会又是如此的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目前关于互联网的各种认识与研究均略显肤浅。因此,在这样的研究语境下,有关互联网规制的研究对于理论学术界或政府规制机构都将会是一项持久的挑战。举例言之,至今学术界对于互联网规制尚缺乏整体认识,甚至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和问题分类,对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仍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探讨;又比如,至今各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经济性规制还沿袭着旧有的针对电信网的监管政策与方法,对于互联网的社会性规制仍然目标模糊、权责不清、不得其法。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关于互联网本身、关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关于互联网的规制,都有待于进行更全面和更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互联网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在过去十余年中的大量数据分析和实践调研,本人逐步认识到: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发展和规制的核心问题。随着时日推移,至今此观点终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据此,本文将尝试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来研究互联网的规制问题。随着论文的展开,我们将清楚地看到:当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无缝对接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网络空间的安全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甚至也不囿于互联网络,它将被视为国家安全战略整体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研究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其逻辑起点在于对互联网本身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从更深人的层面看,互联网可以被视为是现实世界的某种形式的映像,它并不单纯地是众人眼中所谓的“虚拟世界”。基于此观点,作者期望通过多角度地去探究互联网的内在特征,从中找出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所谓“映像”);并以此为基础,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来认识与解决有关互联网的安全规制问题,这或许能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清晰的脉络。为此,本论文共用了两个整章(第二与第三章)的篇幅分别从“整体特性与规制问题”方面、以及“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论文分别在“全球共治”(第四章)和“一国范围”(第五章)两种语境下探讨了互联网的安全规制问题。无论是从技术或者应用角度,创新都是互联网最显着特征之一。面对互联网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层出不穷的应用创新,政府规制必须更加重视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问题。为此,论文第六章分别从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以及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等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互联网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考虑到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论文第七章则以移动终端为对象,以网络效应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在国内外网络经济学(特别是网络效应经济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论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展开研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研究:第一,论文通过对互联网的整体组成进行了抽象,提炼出“网络、系统、信息”三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技术、经济与社会政治等方面来分析和揭示互联网的内在本质。论文指出了信息或信息产品的三个主要特点:易复制性、易传播性和易获取性,并深入分析因之而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论文详述了互联网平台(网络与系统)所表现出的三个社会特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国际性。这些都属于对互联网本身的基础分析。第二,论文从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互联网进行了综合分析。论文重新定义了“网络空间”,更突出地强调了互联网的国家属性。以此为基础,论文不但全面阐述了国家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而且系统研究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这些都属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理论的实证研究范畴。论文还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三,论文以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来对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合作竞争,全球共治”的互联网治理模式。该结论与互联网国际治理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吻合的。第四,论文依据“网络、系统和信息”三要素准则来对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提出应从国家网络空间的个体安全状况和整体安全态势两个方面来认识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实质和内涵。以此为基础,论文系统阐述了在一国范围内,如何通过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来实现互联网安全的有效规制。第五,论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网络效应分析,来具体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策略。其中,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网络经济效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增强网络效应”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传统的“直接网络效应”及“间接网络效应”的区别;其二,从理论上将移动终端的产品效用和应用安全两者进行关联,指出移动终端安全规制的两个关键要点在于:基于Web的移动终端平台和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商店。

二、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力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力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论文提纲范文)

(1)频谱使用评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展示系统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频谱使用评估
    1.3 相关概念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常用坐标体系
    2.2 监测区域空间格子划分
    2.3 WebGIS展示方案的优劣势分析及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谱使用评估海量数据的预处理
    3.1 频谱数据格式
    3.2 公众移动通信基站数据格式
    3.3 频谱数据格式规整化
    3.4 计算网格频段占用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本地化WebGIS系统的实现
    4.1 WebGIS本地化的实现
    4.2 频谱数据规范化与预处理
        4.2.1 数据规整化处理
        4.2.2 计算频段电平/场强值分布直方图
        4.2.3 计算频段背噪的算法
        4.2.4 计算空间频段占用度
    4.3 基站查询与展示
        4.3.1 基站的分类和统计
        4.3.2 基站的查询和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本地化WebGIS系统开发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开发过程
        5.2.1 数据预处理模块的实现
        5.2.2 WebGIS本地化支撑模块的实现
        5.2.3 分析结果展示与报告模块的实现
    5.3 系统功能测试
    5.4 性能测试与比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基于宽带载波技术的营销与运检台区末端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1.3 国内宽带载波技术发展现状
    1.4 国外宽带载波技术发展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介绍与宽带载波技术原理
    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介
        2.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架构
        2.1.2 电力线载波信道特点分析
    2.2 宽带载波技术原理分析
        2.2.1 宽带载波技术基础
        2.2.2 宽带载波技术特点
        2.2.3 宽带载波技术优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载波技术指标与功能需求测试研究
    3.1 宽带载波技术指标归一化标准
        3.1.1 设定归一化标准的必要性
        3.1.2 归一化标准设定的原则
    3.2 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案
        3.2.1 分项技术指标与测试方案
        3.2.2 归一化指标总体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宽带载波模块设计及试点应用情况
    4.1 宽带载波模块设计
        4.1.1 单相智能电能表模块
        4.1.2 三相智能电能表模块
        4.1.3 路由模块
    4.2 宽带载波模块技术要求
        4.2.1 模块硬件参数要求
        4.2.2 模块功能要求
    4.3 宽带载波模块改造方案
        4.3.1 建设规模
        4.3.2 改造原则
        4.3.3 模块改造流程
    4.4 宽带载波模块功能实现
        4.4.1 实时监控
        4.4.2 大数据处理
        4.4.3 交流互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上海航华小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2.1 数字监控系统的分类
    2.2 流媒体技术简介
    2.3 移动流媒体的传输协议
        2.3.1 实时流协议RTSP
        2.3.2 RTCP实时传输控制性能协议
        2.3.3 实时传输协议RTP
        2.3.4 会话描述协议SDP
    2.4 视频编码技术综述
        2.4.1 视频编码和编解码器的选择
        2.4.2 H.264 标准格式介绍
        2.4.3 H.264 的分层结构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3.2 功能需求分析
    3.3 性能需求分析
    3.4 安全需求分析
4 航华小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2 监控服务器设计
        4.2.1 监控主机结构设计
        4.2.2 数据流设计
        4.2.3 数据传输设计
    4.3 监控客户端设计
    4.4 系统Qo S策略设计
        4.4.1 Qo S策略架构
        4.4.2 改进的ARQ算法设计
5 航华小区智能监控系统的实现
    5.1 监控数据传输的实现
        5.1.1 会话的建立
        5.1.2 Qo S控制的实现
        5.1.3 数据包的排序方法
    5.2 流媒体编解码实现
        5.2.1 实现过程
        5.2.2 帧内编码
        5.2.3 帧间编码
    5.3 客户端解码器的实现
    5.4 运动检测的实现
6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监控服务器主机特性测试
        6.2.1 多通道的数据源测试
        6.2.2 数据传输测试
    6.3 客户端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3G无线网络的图像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视频编码技术
        1.2.2 3G通信技术
        1.2.3 网络传输技术
        1.2.4 PRUDP协议
    1.3 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2 应用需求分析
    2.1 功能性需求
        2.1.1 视频编码传输设备
        2.1.2 中心后台系统
    2.2 系统性能需求
    2.3 系统安全性需求
    2.4 本章小结
3 图像传输系统设计方案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图像传输编码设备设计
        3.2.1 编码控制板设计
        3.2.2 3G传输板的设计
        3.2.3 嵌入式软件设计
        3.2.3.1 多路通道绑定的网络传输技术
        3.2.3.2 传输控制策略及其实现
    3.3 通信协议设计
        3.3.1 PRUDP连接的建立
        3.3.2 缓冲区
        3.3.3 流量控制
        3.3.4 确认技术
        3.3.5 超时处理
        3.3.6 改进的Nagle算法
    3.4 中心后台软件设计
        3.4.1 中心后台软件系统组成
        3.4.2 中心软件系统模块设计
        3.4.3 接口设计
        3.4.4 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软件系统设计策略与实现
    4.1 后台软件总体框架
    4.2 网络传输控制策略实现
        4.2.1 通道速率统计及反馈
        4.2.2 排序、解交织及纠错
        4.2.3 丢弃P帧消除方法
    4.3 系统各部分的实现
        4.3.1 通讯服务器程序的实现
        4.3.1.1 网络通信的编程实现
        4.3.1.2 与图像编码设备的Udp通信
        4.3.1.3 与客户端程序的TCP协议通讯
        4.3.1.4 缓冲区的实现和管理
        4.3.1.5 RTP/RTCP协议实现
        4.3.2 客户端程序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与测试数据分析
    5.1 实验环境
        5.1.1 图像编码传输设备开发平台
        5.1.2 网络环境
        5.1.3 中心软件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实验室测试
        5.3.2 外场实地测试
    5.4 系统用户界面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输电线路监测系统需求分析及通信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的必要性
    2.3 输电线路监测系统业务分析
    2.4 通信技术分析
        2.4.1 远程通信方式
        2.4.2 本地通信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主站系统架构设计
    3.3 输电线路监测多业务接入方案
        3.3.1 不同业务的接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电线路监测单元与网关设计
    4.1 供电方式选择
    4.2 输电线路监测单元的设计
        4.2.1 光纤监测单元设计
        4.2.2 无线传感器单元设计
        4.2.3 视频监控单元设计
    4.3 WSN网关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1 网关系统硬件设计
        4.3.2 网关系统软件设计
        4.3.3 网关系统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EV-DO网络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EV-DO 无线网络规划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EV-DO 系统基础
    2.1 CDMA2000 1X/EV-DO 系统网络概述
        2.1.1 CDMA2000 1X/EV-DO 技术发展历程
        2.1.2 CDMA2000 1X/EV-DO 网络结构
        2.1.3 CDMA2000 1X/EV-DO 系统的信道结构
        2.1.4 CDMA2000 1X/EV-DO 网络主要技术
        2.1.5 CDMA2000 1X/EV-DV 网络技术概述
    2.2 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规划
        2.2.1 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规划特点
        2.2.2 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规划的目标
        2.2.3 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2.3 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设计
        2.3.1 EV-DO 系统无线网络设计原则
        2.3.2 EV-DO 系统无线网络设计内容
    2.4 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优化
        2.4.1 EV-DO 网络优化的一般流程
        2.4.2 EV-DO 与 1X 无线网络优化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V-DO 网络规划基本方法
    3.1 覆盖规划
        3.1.1 EV-DO 系统的反向链路规划
        3.1.2 EV-DO 系统的前向链路规划
    3.2 容量规划
        3.2.1 影响 EV-DO 网络容量的因素
        3.2.2 EV-DO 系统的数据业务模型
        3.2.3 EV-DO 网络的分析流程和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V-DO 无线网络规划
    4.1 EV-DO 网络规划流程概述
        4.1.1 信息收集
        4.1.2 路测数据分析
        4.1.3 基站查勘
        4.1.4 仿真及调整
    4.2 EV-DO 网络组网策略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V-DO 网络的优化
    5.1 EV-DO 网络的频率规划
    5.2 EV-DO 网络的传输估算
    5.3 EV-DO 网络的室内分布系统
    5.4 EV-DO 网络的关键指标优化
        5.4.1 覆盖优化
        5.4.2 导频污染优化
        5.4.3 速率优化
    5.5 江苏电信 EV-DO 网络状况分析
        5.5.1 江苏 EV-DO 网络规划发展思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移动平台的工商执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移动工商执法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1.1.2 数字移动通讯市场日渐成熟
        1.1.3 金信工程
        1.1.4 项目意义
    1.2 国内外移动政务的发展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构架
2 移动政务系统与执法系统
    2.1 移动政务系统
        2.1.1 移动政务概念
        2.1.2 移动政务的用途
        2.1.3 移动政务的意义
        2.1.4 待解决的问题
    2.2 工商移动执法系统的提出
        2.2.1 信阳市工商局的简介
        2.2.2 工商信息系统现状
        2.2.3 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
        2.2.4 实现移动执法项目的目标与意义
    2.3 本章小结
3 移动执法系统的开发背景
    3.1 移动执法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3.1.1 随时随地查询需求
        3.1.2 主动信息推送需求
        3.1.3 现场办理反馈需求
        3.1.4 个人日常信息处理
    3.2 公众信息服务功能需求
        3.2.1 信息查询需求
        3.2.2 投诉反馈需求
        3.2.3 政务公开需求
        3.2.4 一站式服务需求
        3.2.5 业务通知需求
4 移动执法系统的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以需求应用为指导
        4.1.2 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发并重
        4.1.3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开发
        4.1.4 安全与涉密
    4.2 设计方案
    4.3 系统网络结构
5 移动执法系统的实现
    5.1 无线业务子系统
        5.1.1 工作信息通知模块
        5.1.2 移动公文处理模块
        5.1.3 移动信息查询
    5.2 智能终端的二次开发平台介绍
        5.2.1 二次开发支撑—CPSS平台
        5.2.2 终端平台技术的扩展
    5.3 手机无线上网查询
    5.4 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
        5.4.1 企业信息查询模块
        5.4.2 公众信息通知模块
    5.5 信息安全子系统
        5.5.1 通信平台子系统
        5.5.2 网络平台子系统
        5.5.3 平台子系统
        5.5.4 应用平台子系统
    5.6 该模式的系统结构图
    5.7 GIS解决方案
    5.8 技术和业务功能实现
    5.9 系统展示
        5.9.1 登录界面及几大功能
        5.9.2 日常巡查功能
        5.9.3 记录检查功能
        5.9.4 无照经营和户外广告查询
        5.9.5 综合查询功能
        5.9.6 经营户、市场信息、法律法规查询
6 总结报告
    6.1 成果报告
    6.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配网自动化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 风险的相关概念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常用方法
        2.1.3 风险控制
    2.2 项目风险管理
        2.2.1 项目的概念
        2.2.2 项目管理的概念
        2.2.3 项目风险管理概念
    2.3 项目风险管理一般方法
    2.4 配网自动化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4.1 配网自动化项目的含义
        2.4.2 配网自动化项目的特点
        2.4.3 配网自动化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实例概述
    3.1 实例项目背景
    3.2 实例项目概况
        3.2.1 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3.2.2 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实施方案
        3.2.3 项目的进度安排
        3.2.4 项目的经费预算
    3.3 实例项目实施成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实例风险管理
    4.1 项目管理概况
    4.2 项目成本预算风险管理
        4.2.1 项目合同签订前的成本估计
        4.2.2 项目合同签订后的成本估计
    4.3 项目风险过程管理
        4.3.1 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4.3.2 风险识别
        4.3.3 风险评估
        4.3.4 风险应对
        4.3.5 风险监控
    4.4 项目风险管理情况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信息流的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有关应急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2 有关区域应急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3 有关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设计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关键问题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的关键问题
        1.3.2 研究的目标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设计分析
    2.1 城市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之间异同点
    2.2 城市应急物流管理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3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调研规划
        2.3.1 调研目标与任务
        2.3.2 调研前甲乙双方需要作的准备工作
        2.3.3 现场调研任务及目标
        2.3.4 调研提纲
        2.3.5 调研结果报告
        2.3.5.1 茂名市应急委员会及应急办筹备情况
        2.3.5.2 平台建设总体的要求与目标
        2.3.5.3 各个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第三章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设计的模式研究
    3.1 需求分析模型
    3.2 设计原则
    3.3 设计思路
    3.4 设计的特色
    3.5 架构原则
        3.5.1 模块化的系统结构
        3.5.2 面向服务的整体架构(SOA)
        3.5.3 松耦合的设计机制
        3.5.4 基于中间件的建设架构
第四章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的设计
    4.1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
        4.1.1 网络通信层
        1)网络通信资源交互子层
        2) 网络通信整合子层
        4.1.2 资源层
        1) 信息资源子层
        2) 信息资源整合子层
        4.1.3 业务层
        1) 业务协同子层
        2) 业务应用子层
        4.1.4 发布层
        4.1.5 决策层
        4.1.6 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
        4.1.7 信息安全体系
        4.1.8 业务体系建设任务
        1)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 业务规程建设
        3) 配套制度建设
        4.1.9 技术平台总体建设任务
        1) 互操作接口规范体系
        2) 指挥中心
        3) 公共基础平台
        4) 业务协同平台
        5) 应急专网
        6) 公共资源
        7) 业务应用系统
        4.1.10 软件架构
        1) 架构设计思想
        2) 软件总体架构
    4.2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管理与调度架构设计
        4.2.1 一套规范
        4.2.2 两类业务
        4.2.3 三大平台
        4.2.4 四个中心
        4.2.5 五个跨部门示范应用
        4.2.6 六个领导小组
    4.3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4.3.1 以人为本
        4.3.2 以防为主
        4.3.3 分级管理
        4.3.4 平战结合
    4.5 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关系的研究
        4.5.1 节点设置
        4.5.2 系统功能
        1) 涉及政府职能部门事件的受理
        2) 综合协调
        3) 信访座席的受理与处理
        4) 远程座席
        4.5.3 与其它子平台的关联
        4.5.4 信息存储及更新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概述:从电信网到互联网
        1.1.1 电信网的概念、发展及内涵
        1.1.2 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内涵
    1.2 聚焦:从网络空间到国家安全
        1.2.1 互联网与网络空间
        1.2.2 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互联网分析:整体特性与规制问题
    2.1 网络经济理论回顾
        2.1.1 网络经济研究的不同视角
        1、网络经济学(Network Economics)
        2、网络产业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y)
        3、Internet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
        4、电子商务经济学(Econmics of e-commerce)
        2.1.2 网络效应基本理论
    2.2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与社会政治分析
        2.2.1 互联网的主要技术基础
        1、分组交换技术(Packet Swithing)
        2、TCP/IP通信协议与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
        3、域名系统(DNS)
        4、万维网(WWW)
        2.2.2 互联网的经济特性分析
        1、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2、互联网的外部性
        3、互联网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2.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功能
        1、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的平台
        2、大众传媒和舆论工具
    2.3 互联网规制问题
        2.3.1 规制的含义和分类
        1、规制的含义
        2、规制的分类
        2.3.2 规制理论的发展脉络
        1、传统规制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2、激励规制理论与新规制经济学
        2.3.3 互联网规制问题
        1、互联网国际规制
        2、互联网国内规制
第三章 互联网分析: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
    3.1 互联网的社会特性及其规制的原则方法
        3.1.1 互联网的基本社会特性:对信息与平台的考察
        1、信息的社会特性
        2、平台的社会特性
        3.1.2 社会性规制的目的与分类
        3.1.3 互联网社会性规制的原则方法
        1、虚实结合,防控兼顾
        2、技术为本,安全至上
        3、合作竞争,全球共治
    3.2 互联网分析:基于国家安全战略
        3.2.1 国家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1、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环境不断恶化,安全威胁日益严重
        2、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3、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东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对抗的主战场
        4、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直接挑战社会管理和公众权益
        3.2.2 美国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
        1、第一阶段:克林顿政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与重点防御
        2、第二阶段:布什政府,攻防兼备,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
        3、第三阶段:奥巴马政府,先发制人,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
    3.3 互联网分析:从国际政治的视角
        3.3.1 信息网络时代的国家主权
        1、全球化导致国家主权的弱化和扩散
        2、网络传播拓展了国家主权疆界
        3.3.2 软实力、信息力和网络权力
        3.3.3 信息网络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信息网络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整个国际格局
        2、互联网成为信息强权国家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全球共治
    4.1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研究背景
        4.1.1 互联网全球共治问题的引入
        4.1.2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时代背景
        4.1.3 互联网全球共治机制的形成
        1、互联网全球共治机制的缘起和发展
        2、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原则与内容
    4.2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核心安全问题
        4.2.1 关键互联网资源的管理权争夺
        1、IP地址的分配机制
        2、DNS管理体系:域名与根区文件
        4.2.2 核心技术掌控和国际标准竞争
        1、核心技术掌控:国家网络权力的基石
        2、国际标准竞争:专利技术标准化趋势
        4.2.3 共同应对全球网络安全威胁
    4.3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博弈分析
        4.3.1 博弈论概述
        1、定义博弈的四个要素
        2、有限理性与演化博弈论
        4.3.2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博弈模型
        1、问题描述
        2、演化博弈模型
    4.4 互联网全球共治时代我国政府的责任
        1、积极倡导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新模式,全面实施域名体系国家安全战略
        2、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
第五章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一国范围
    5.1 互联网的基本安全问题
        5.1.1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分类:三要素准则
        1、网络安全问题
        2、应用安全问题
        3、信息安全问题
        5.1.2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1、个体安全状况及问题根源
        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理论的提出
    5.2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两个体系建设
        5.2.1 制度体系建设
        1、互联网规制的立法原则
        2、互联网安全规制的立法模式及内容构想
        3、我国互联网规制的立法状况及反思
        5.2.2 技术体系建设
        1、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
        2、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
        3、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
    5.3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信息内容监管
        5.3.1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正当性分析
        1、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2、政府对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监管
        5.3.2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具体范围
        5.3.3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原则与模式
        1、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基本原则
        2、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主要模式
第六章 互联网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
    6.1 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
        6.1.1 等级保护
        1、等级划分标准
        2、政策法规体系
        3、工作标准体系
        6.1.2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各要素关系
        2、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3、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4、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
    6.2 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
        6.2.1 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6.2.2 安全监测系统建设
    6.3 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
        6.3.1 网络溯源研究回顾
        1、网络溯源概述
        2、IP溯源研究现状
        6.3.2 IP溯源的总体思路
        1、IP溯源研究的总体框架
        2、IP地址的类型及分配方式
        3、支撑IP溯源的配套措施
        4、动态IP溯源的原理与实现
第七章 案例研究:移动终端的安全规制
    7.1 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1、移动通信网原有的安全优势丧失殆尽
        2、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3、移动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7.2 关于移动终端的网络效应分析
        7.2.1 移动终端产品及市场的衍变
        7.2.2 移动终端的产品价值构成及变化
        1、网络型产品的消费者效用函数
        2、移动终端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变化
    7.3 移动操作系统的标准博弈
        7.3.1 锁定与标准
        7.3.2 用户入口的争夺
        7.3.3 标准竞争的市场格局与策略
        1、标准竞争的市场格局
        2、标准竞争的基本策略
    7.4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
        7.4.1 基于Web的移动终端平台
        7.4.2 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商店
        7.4.3 关于移动终端安全规制的分析与探讨
        1、移动操作系统: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战略制高点
        2、移动互联网的规制面临着双重安全挑战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四、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力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论文参考文献)

  • [1]频谱使用评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展示系统实现研究[D]. 刘亚秋.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2]基于宽带载波技术的营销与运检台区末端融合研究[D]. 张瀚之.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3]上海航华小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全义.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4]基于3G无线网络的图像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德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D]. 郭瑞春.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6]EV-DO网络规划研究[D]. 郭毅飞.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7]基于移动平台的工商执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郝云飞.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8]配网自动化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夏斌.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9]基于信息流的城市应急物流与应急决策系统研究[D]. 潘红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10]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D]. 何跃鹰.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CDMA 1X无线数据监控系统(电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