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一、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武彩庆[1](2021)在《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指出相关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患中风,其中近600万人死亡,另有500万人永久残疾。随着当前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多元主体下的社区康复工作取得硕果,面对中风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工作者理应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社会工作在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影响亦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通过个案介入及总结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工作的路径和方式,并从系统评价证据、社工工作方法、社会环境等方面,为中风患者的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经验参考。通过探讨当社区康复期的中风患者产生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问题后,社会工作者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基于案主自身的情况,帮助案主扭转不合理认知,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伤事件,提升自我认同感和效能感,更好地应对负性情绪。本文根据已有相关文献分析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采取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社区康复对于中风患者的效果,并选取L市A社区内中风后于社区康复一年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到中风患者在社区康复期间面临的负性情绪问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协助案主建立面临疾病的正确应对方式,强化积极情绪体验和理性思维模式,改善案主因中风引发的负性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介入下的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工作能够帮助案主缓解情绪问题、增进社会交往、提升自我认同、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秩序,同时社会支持网络的修复能够延伸个案介入效果的长效性,对于案主的后续康复有积极意义,进而推动社区康复服务向纵深发展。

孟宪梅[2](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潘荣梅[3](2018)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瘫痪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FMA)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表现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孙菲,张芷宁,任坤[4](2018)在《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着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全妹,云洁,胡丽彬[5](2018)在《全程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程护理联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6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分组,将接受康复护理训练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全程护理联合康复护理训练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个月后,比较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IHSS)、临床疗效。结果 2组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WHOQOL-BREF总分(81.12±11.53)分,显着高于对照组(74.11±11.16)分(P<0.01);2组面瘫评分、上肢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NIIHSS总分(18.48±6.51)分,显着低于对照组(24.50±6.75)分(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5)。结论全程护理联合康复护理训练,能显着提高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损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彭淑芬,刘立,潘德祥[6](2017)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脑卒中是急性起病的脑血管意外,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患所致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迅速发展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康复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感觉运动反应和运动功能。本研究从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康复护理时间、护理人员准备、心理护理、肢体康复运动、语言康复训练、压疮防治、吞咽障碍护理及尿失禁护理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曾桂珍,张文静[7](2015)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脑血管意外瘫痪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后,根据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入院前及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好于入院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瘫痪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刘改祥,刘彩珍[8](2015)在《2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急救及康复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的急救和急救成功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8月—2015年1月2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救及成功后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特征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院前急救及2562天康复护理后,15例治愈出院,5例症状得到改善。结论脑血管意外的急救和急救成功后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匡碧云,单新权[9](2014)在《社区护理站及家庭双向康复训练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文中研究说明探讨我社区护理站对脑血管意外致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失语等进行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行为干预,从而提高患者功能的回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减轻家庭压力达到康复效果,随着脑血管意外致残率的不断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社会的广泛关注。结果:干预组家庭支持越是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护理干预始终围绕提高偏瘫患者(ADL)自理能力,现就我院护理站7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康复干预情况和常规康复训练做一个分析。

孟庆美[10](2013)在《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中风问题日益严重
        (二)社区康复发展迅速
        (三)中风患者缺乏社区康复支持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系统评价法
        (二)访谈法
        (三)研究思路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运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二、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三、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相关系统评价
    四、社会工作介入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五、已解决的问题及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一、文献检索策略
        (一)纳入排除标准
        (二)数据提取
        (三)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
        (四)研究数据的合成
    二、文献检索结果
        (一)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三、森林图
        (一)日常生活活动评分
        (二)抑郁水平
    四、偏倚检验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四章 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问题诊断
    一、中风患者的基本情况
        (一)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二)受损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案主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一)案主的选择
        (二)案主自述
        (三)案主家属描述
    三、案主的问题评估
        (一)负性情绪严重
        (二)日常生活失序
        (三)社会支持不足
    四、小结
第五章 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个案介入
    一、介入过程
        (一)前期准备
        (二)建立专业关系、会谈及接案
        (三)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介入目标及计划
        (四)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介入过程
        (五)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介入评估
    二、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本文研究局限
        (一)证据与实务的结合有待加强
        (二)理论应用存在不足
        (三)实务内容较为单一
        (四)介入经验具有局限性
    三、对研究主题的展望
        (一)规范社区康复需要更多关注和实践
        (二)研究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技术化手段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全程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1.2.3 联合组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后WHOQOL-BREF评分
    2.2 护理后NIIHSS评分
    2.3 临床疗效
3 讨论

(6)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体位护理
2 康复护理的时间
3 护理人员的准备
4 心理护理
5 肢体康复运动
6 语言康复训练
7 压疮防治护理
    7.1 一般护理
    7.2 营养支持
    7.3 中医药治疗
8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8.1 吞咽障碍评分
    8.2 康复护理训练
    8.3 中医康复治疗
9 尿失禁护理
    9.1 皮肤护理
    9.2 行为疗法
    9.3 中医药疗法
1 0 小结

(7)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比较
3 结论

(8)2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急救及康复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
        1.2.2 电话指导
        1.2.3 现场急救
        1.2.4 安全快速转运。
    1.3 各时期康复护理
        1.3.1 急性期康复护理
        1.3.2 恢复期康复护理
3 结果
4 小结

(9)社区护理站及家庭双向康复训练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10)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NS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3.1 康复护理
    3.2 心理护理
    3.3 饮食护理

四、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武彩庆. 兰州大学, 2021(02)
  • [2]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J]. 潘荣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41)
  • [4]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J]. 孙菲,张芷宁,任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15)
  • [5]全程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 王全妹,云洁,胡丽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2)
  • [6]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 彭淑芬,刘立,潘德祥.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11)
  • [7]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J]. 曾桂珍,张文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2)
  • [8]2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急救及康复护理[J]. 刘改祥,刘彩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9)
  • [9]社区护理站及家庭双向康复训练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J]. 匡碧云,单新权. 兵团医学, 2014(01)
  • [10]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孟庆美. 中国当代医药, 2013(36)

标签:;  ;  ;  ;  ;  

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