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6例献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

8826例献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

一、8826例献血者ABO、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娇萍,袁国举,左品朝,孙树华,龚俊[1](2021)在《献血者Rh血型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献血者Rh血型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38000位献血者进行Rh血型鉴定,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000位献血者中检测显示Rh(D)阴性占比为0.65%(246例),ABO血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O型(34.96%)> B型(29.67%)> A型(26.02%)> AB型(9.35%);在A型与AB型以及总性别占比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占比(P <0.05),在B型与O型的性别占比不存在显着差异(P> 0.05)。246例Rh(D)阴性献血者中共有8种血型抗原表型,CCee(41.87%)最多,CcEe(32.93%)其次,CCEE(0.41%)最少。结论:输血前对献血者进行Rh血型鉴定可有效排除Rh(D)阴性患者误输入Rh(D)阳性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严重后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保证输血治疗效果。

杜忻[2](2020)在《南昌地区人群ABO亚型血型基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较大样本量的南昌地区人群进行筛选,找到ABO亚型血型并进行相关研究。获得南昌地区人群ABO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并为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亚型多态性提供数据。同时利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亚型输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选择2017-2019年中所有南昌市中心血站中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无偿献血者进行筛查。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使用血型血清学检测献血者的ABO抗原及抗体;使用PCR-SSP方法对献血者的ABO基因型进行分型;使用测序技术对献血者ABO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总计筛选无偿献血者血液81 681例。总计发现ABO血型亚型12例。其中A亚型5例,包括A亚B型3例;B亚型7例,包括AB亚型2例,检出率万分之1.47。A亚型中的基因测序结果为A201与A205,未发现其它基因型;B亚型中检出了Bw03和Bel03各1例,同时发现了一例O型等位基因表达B抗原的特殊样本。结论:本研究获取了南昌地区人群ABO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为临床提供ABO亚型等疑难血型输血指导,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同时首次证实了261del G的O等位基因O01/O01血清学可以表达出B抗原,无需其它点位核苷酸突变。

牛晓珂[3](2020)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ABO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在临床运用中,输血不仅是常规治疗措施,更是应急救治手段。输血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为创伤急救、器官移植、肿瘤大剂量化疗、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和大型手术等医疗手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研究新纪元,亦为科学输血奠定了基础。ABO血型系统在遗传学研究、临床输血和移植免疫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鉴定ABO血型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方法,该方法较为廉价、快速和标准化,然而,抗原、抗体的凝集强度在不同亚型中会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漏检或误定,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基因检测是目前用于弥补血清学检测方法中不足的有效替代检测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血型研究中的应用,目前几乎所有己知的血型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都己被阐明。此后,各种各样的基因分型技术被应用于ABO血型的分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实现患者和供体血型的完美匹配,为实现这一目的,构建一种可靠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SNa Pshot技术对ABO血型亚型分型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针对ABO基因上第三内含子(ISV3+5)、第六外显子(261、297)、第七外显子(407、425、467、526、559、640、641、695、700、703、761、803、810、871、892、1054、1061)上的20个SNP位点进行分型,根据其分型结果对28种ABO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使用该方法对146名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样本的ABO血型进行了鉴定,并成功鉴定出12种等位基因(A101、A102、B01、B303、B305、Bw11、O101、O102、O02、B(A)02、B(A)04、Cis AB01)和23种不同的基因型包括A型6种分别为A102/A102、A101/A102、A101/O01、A101/O102、A102/O01和A102/O102;B型7种分别为B01/B01、B01/O01、B01/102、B305/O01、B305/O102、Bw11/O01、Bw11/O02;AB型4种分别为A101/B01、A101/B305、A102/B01、A102/B303;O型3种分别为O01/O01、O01/O102和O102/O102;罕见亚型3种分别为B(A)02/O01、B(A)04/O102和Cis AB01/O2,且准确率达到100%,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ABO血型亚型分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张慧贤,王艳彬,韩卫,陈志华,杨晓华,赵倩[4](2018)在《2014~2015年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血型检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河北省血液中心常规血型及疑难血型的检测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342 145例献血者血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BO血型及Rh D常规血型检测结果,正反不符、O细胞凝集以及RhD阴性标本的鉴定结果。结果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检测结果为B(34.78%)>O(30.59%)>A(25.00%)>AB(9.62%);初筛出2 025例RhD阴性血,经确认为RhD阴性1 888例(93.23%)、D变异型137例(6.77%);经鉴定127例疑难血型包括:抗体减弱/缺失67例,抗原减弱8例,亚型31例,不规则抗体16例,冷凝集4例,自身抗体1例。结论分析血型检测情况,对合理安排无偿献血招募计划及规范献血者血型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钟青,尹伟明,欧阳玲[5](2018)在《微柱凝胶结合血清学技术对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的筛选和鉴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联合血清学技术在疾病及其亚型所引起的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100例患者及54名献血者进行抗原性效价及抗体效价的测定,然后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测定其中4例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的患者,并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28例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占患者总数的28%,其中白血病患者占43.3%(26/60),其他疾病患者占5.0%(2/40),在54例献血者中,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占3.7%(2/54),患者的血型抗原减弱性显着高于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传统的试管法相比,微柱凝胶法检测灵敏度高、测定结果更准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适合检测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患者的血型,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夏荣,张琦,陈勤奋[6](2017)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试验及临床输血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的1种溶血性贫血。AIHA发生率3/(100 000·年),多数为温抗体,少数为冷抗体。《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红细胞输注前必须做血型鉴定(ABO,RhD)、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3项试验,而AIHA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不仅凝集自身红细胞,也凝集所有供

何子毅,车嘉琳,祁妙华,陈寿云,李志平,谭少华,章小东,吴远军,邹文涛,李伟其,张伟军[7](2017)在《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期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模式、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 D血型鉴定、电子发血量、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前后多因素的影响情况,要求《调查表》填写不缺项不漏项;对收回的《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发放的6份《调查表》均有效收回,6家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医院中,有4家采取同步模式(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电子交叉配血),2家采取单作模式(只作电子交叉配血);6家医院在9个月内共完成31 941(人)次电子交叉配血,其中同步模式占94.06%(30 045/31 941),其2种交叉配血结果一致,单作模式占5.94%(1 896/31 941);2种模式的电子交叉配血完成后,红细胞(成分)制品被直接发放到临床输注,未收到临床用血科室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输血前医院对献血者ABO/Rh D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签血型一致率为100%(36 952/36 952)。6家医院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后,输血科发血时间、工作强度、工作人员紧张情绪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确保了安全有效输血,具有缩短输血科发血时间、减轻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杨松[8](2016)在《南充市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南充市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的原因,探讨ABO定型困难献血者所献血液的处理措施。方法:应用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等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42名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的血液标本。结果:在本地42名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原因调查中发现ABO抗体减弱或消失26例(61.90%);ABO亚型13例(30.96%);单独血浆中存在不规则抗体3例(7.14%)。结论:造成本地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BO抗体减弱或消失,其次为ABO亚型和单独血浆中存在不规则抗体,须依据各自情况对该类献血者所献血液作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此类献血者所献血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血液的浪费。

刘利祥[9](2016)在《ABO、Rh血型相关调查及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天津市滨海地区人群ABO、RhD血型的分布规律,把握用血动态,为合理制定临床用血计划、调整库存血量提供科学依据;2.调查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3.了解RhD阳性献血员Rh血型抗原及表型的分布情况,建立Rh血型表型库,同表型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1.应用美国伯乐全自动血型配血分析仪对2014年至2016年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4072例住院患者进行ABO正、反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去除同一患者重复检测;2.对两年内该院计划输血及手术备血的7728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标本送交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血站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3.随机选取2015年至2016年期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血站提供给该院的2382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小样进行C、c、D、E、e抗原的检测,确认献血者的Rh表型,并将结果录入到电脑系统中,建立Rh表型数据库,应用于临床。结果1.天津市滨海地区人群的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32.87%)>O(29.67%)>A(26.81%)>AB(10.65%),ABO基因频率:p(A)为0.2089,q(B)为0.2452,r(O)为0.5429,r>q>p。不同年龄组中ABO血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20岁组与21-30岁组、31-40岁组、51-60岁组两两比较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3),其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O血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确认RhD阴性者148例,占总数的0.61%,不同性别、不同ABO表型人群中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728例被检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9例,占0.50%,其中同种抗体27例,自身抗体5例,混合抗体3例,未确定特异性4例,抗-E检出最多,共15例,占38.46%(15/39),不同性别、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对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2382例RhD阳性献血员Rh表型分布情况为CCDee(41.18%)>Cc DEe(34.68%)>Cc Dee(9.87%)>cc DEE(8.77%)>cc DEe(4.20%)>CCDEe(0.76%)>Cc DEE(0.29%)>cc Dee(0.25%)>CCDEE(0.00%),抗原频率分布为e(90.93%)>C(86.78%)>c(58.06%)>E(48.7%)。结论1.ABO血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本研究调查对象的ABO血型分布具有典型的北方人群分布特征,RhD阴性频率为0.61%,超过了全国汉族人群RhD阴性频率;2.不规则抗体主要来自Rh血型系统,抗-E的检出率高居不规则抗体首位,应引起重视。当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治疗时,应在输血前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一步对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明确抗体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3.本研究调查对象中E抗原的阴性率最接近50%,c抗原次之,被免疫产生相应抗体的风险不容忽视。建立RhD阳性献血者表型数据库,将Rh表型相配合的血液提供给患者,可防止由Rh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何子毅,车嘉琳,陈金凤,邹文涛,王德文,刘仁强,吴远军,叶长钦[10](2014)在《电子交叉配血国内外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电子交叉配血是目前国内外最新的输血技术,本文就电子交叉配血的概念、国内外临床应用发展史及应用现状、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的要求、软件的设计要求和国内开展电子交叉配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旨在通过介绍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加速该技术在国内的开发研究和应用。

二、8826例献血者ABO、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826例献血者ABO、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献血者Rh血型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测显示为Rh(D)阴性献血者中的性别占比与ABO血型占比情况
    2.2 献血者各血型表型占比情况
3 讨论

(2)南昌地区人群ABO亚型血型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ABO血型
    1.2 ABO血型亚型
    1.3 ABO血型基因
    1.4 ABO血型鉴定技术
    1.5 本研究的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标本来源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血型血清学实验方法
        2.2.2 血型基因学实验方法
        2.2.3 血浆中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2.2.4 ABO血型全基因序列测序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南昌地区ABO亚型分布结果
    3.2 一例特殊B亚型实验结果
        3.2.1 该献血者基本信息
        3.2.2 血型血清学结果
        3.2.3 ABO基因分型结果
        3.2.4 ABO第6、7 号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
        3.2.5 血浆中α -1,3-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
        3.2.6 ABO血型全基因序列测序
第4章 讨论
    4.1 南昌地区ABO亚型分布情况
    4.2 南昌地区ABO亚型血型基因分布
    4.3 O型等位基因表达B抗原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人类ABO血型系统及其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ABO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红细胞血型系统概述
    1.2 血型分型技术的发展
        1.2.1 低通量技术
        1.2.2 中通量技术
        1.2.3 高通量技术
    1.3 血型基因分型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ABO血型系统
    2.1 ABO血型系统概述
    2.2 ABO血型系统研究起源及分布
    2.3 ABO血型系统命名
    2.4 ABO血型遗传多态性
    2.5 ABO基因简介
    2.6 ABO血型亚型
    2.7 ABO血型基因分型进展及SNa Pshot技术在ABO血型分型中的应用
第三章 SNa Pshot技术检测ABO血型亚型方法的构建与优化
    3.1 引言
    3.2 SNa Pshot技术基本原理
    3.3 检测位点的选取
    3.4 实验仪器与试剂
        3.4.1 主要仪器
        3.4.2 实验试剂与药品
    3.5 样本来源
    3.6 实验方法
        3.6.1 血液样本基因组DNA提取
        3.6.2 琼脂糖凝胶电泳
        3.6.3 DNA浓度测量
        3.6.4 引物设计
        3.6.5 ABO血型等位基因的单碱基延伸检测
        3.6.6 ABI3130xl遗传分析仪的操作流程
        3.6.7 数据收集
        3.6.8 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
        3.6.9 Python快速分型
    3.7 实验结果
        3.7.1 部分血液样本提取gDNA的电泳结果
        3.7.2 目的片段PCR产物电泳结果
        3.7.3 SNap Shot检测结果
        3.7.4 Python分型结果
    3.8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SNa Pshot技术检测ABO血型亚型方法的应用评估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主要仪器
        4.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4.3 样本来源
    4.4 实验方法
    4.5 实验结果
        4.5.1 SNap Shot检测结果
        4.5.2 Python分型结果
        4.5.3 SNa Pshot技术检测结果与PCR-SSP检测结果对比
        4.5.4 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统计
    4.6 讨论与总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2014~2015年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血型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仪器试剂
    3方法
结果
    1 ABO血型和Rh D阴性血型初筛结果
    2 Rh D阴性血清学分型结果
    3疑难血型鉴定结果
讨论

(5)微柱凝胶结合血清学技术对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的筛选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抗原性效价及抗体效价的测定
        1.3.2 试管法
        1.3.3 微柱凝胶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ABO血型抗原性和血型抗体的检测结果
    2.2 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试验及临床输血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AIHA患者ABO血型鉴定
    1.1 ABO正定型鉴定
        1.1.1 保温法
        1.1.2 洗涤法
        1.1.3 放散法
        1.1.4 微柱凝胶卡法
        1.1.5 血型物质测定法
        1.1.6 基因检测法
    1.2 ABO反定型鉴定
        1.2.1 随机O型红细胞吸收法
        1.2.2 冷抗体去除法
2 AIHA患者抗体筛查试验
    2.1 3个抗体筛查细胞均无凝集
    2.2 3个抗体筛查细胞中有1或2个抗体筛查细胞发生凝集
    2.3 3个抗体筛查细胞全部凝集
        2.3.1 自身红细胞吸收法
        2.3.2 同种红细胞吸收法
        2.3.3 稀释法
        2.3.4 保温法
3 AIHA患者自身抗体血型特异性及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鉴定
4 AIHA患者交叉配血试验
    4.1 主侧配血试验
    4.2 次侧配血试验
        4.2.1 微柱凝胶卡法
        4.2.2 红细胞洗涤法与放散法
        4.2.3 选择不要求进行次侧配血试验的红细胞制剂输注。
5 AIHA患者输血前试验报告单书写格式
6 AIHA患者输血推荐方案
    6.1 AIHA患者血型鉴定困难时输血推荐方案
    6.2 AIHA患者抗体筛查及鉴定困难输血推荐方案

(7)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1.2《调查表》的发放、填写与回收
    1.3 电子交叉配血运行模式的选择
    1.4 电子交叉配血对检测方法学的要求
    1.5 应用电子交叉配血的受血者选择
        1.5.1 受血者2次ABO血型复核
        1.5.2 献血者ABO/Rh D血型鉴定
        1.5.3 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
        1.5.4 献血者ABO/Rh D血型复核
        1.5.5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1.5.6 交叉配血比对规则
2 结果
    2.1 东莞市6家三级医院试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基本情况
    2.2 东莞市6家三级医院试行电子交叉配血前后输血工作状况比较
3 讨论

(8)南充市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试剂与仪器
    1.3 血型血清学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献血者ABO定型困难的血液标本鉴定结果
    2.2 献血者ABO亚型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9)ABO、Rh血型相关调查及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滨海地区ABO、Rh D血型分布调查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滨海地区ABO血型的分布情况
        1.2.2 不同年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
        1.2.3 不同性别间ABO血型分布情况
        1.2.4 不同性别间Rh血型的分布情况
        1.2.5 Rh血型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住院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患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2.2.2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科室分布情况
        2.2.3 患者有无输血史对不规则抗体的影响
        2.2.4 女性患者有无妊娠史对不规则抗体的影响
        2.2.5 男性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三、RhD阳性献血者表型分布及表型库的建立与临床输血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RhD阳性献血员Rh表型分布
        3.2.2 RhD阳性献血员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ABO、Rh血型系统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电子交叉配血国内外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交叉配血的国外发展史及现状
2 电子交叉配血国内发展现状
3 电子交叉配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的要求
4 电子交叉配血开展基本要求及优缺点
5 电子交叉配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要求
6 电子交叉配血国内面临的困境
7 展望

四、8826例献血者ABO、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献血者Rh血型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J]. 陈娇萍,袁国举,左品朝,孙树华,龚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8)
  • [2]南昌地区人群ABO亚型血型基因研究[D]. 杜忻. 南昌大学, 2020(01)
  • [3]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ABO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D]. 牛晓珂.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2014~2015年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血型检测结果分析[J]. 张慧贤,王艳彬,韩卫,陈志华,杨晓华,赵倩.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01)
  • [5]微柱凝胶结合血清学技术对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的筛选和鉴定[J]. 钟青,尹伟明,欧阳玲. 热带医学杂志, 2018(01)
  • [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试验及临床输血专家共识[J]. 夏荣,张琦,陈勤奋. 中国输血杂志, 2017(07)
  • [7]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 何子毅,车嘉琳,祁妙华,陈寿云,李志平,谭少华,章小东,吴远军,邹文涛,李伟其,张伟军. 中国输血杂志, 2017(08)
  • [8]南充市无偿献血者ABO定型困难原因分析[J]. 杨松.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04)
  • [9]ABO、Rh血型相关调查及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D]. 刘利祥.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电子交叉配血国内外应用进展[J]. 何子毅,车嘉琳,陈金凤,邹文涛,王德文,刘仁强,吴远军,叶长钦. 中国输血杂志, 2014(11)

标签:;  ;  ;  ;  ;  

8826例献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